㈠ 上海話娘娘是什麼意思
上海閑話里,「娘娘」就是姑姑,爸爸的姐妹,無論婚否。媽媽的姐姐,上海人叫「大姨媽」。
其它長輩叫法
爸爸:當面叫「爸爸」,上海話里念平聲。在別人面前,你可以叫「阿拉爺(ya)」,不太正經的可以叫「爺(ya)老頭子」。
媽媽:「姆媽」、「媽媽」是上海人普遍的叫法。略不正經的叫法是「老媽」,在別人面前稱「阿拉娘」、「老娘」。結婚後回娘家叫「回娘海頭起」。
爺爺:爺爺(yaya)/大大(念dada,不能念)/老爹(dia)/阿(e)爺(ya)。
奶奶:阿奶/嗯奶/親娘/阿娘/娘娘等。
上海話基礎會話
1、儂早。
你早。
2、儂好。我看到儂真高興。
您好。我看到你真高興。
3、飯吃過伐?
吃飯了嗎?
4、長遠勿看見儂,老想念儂個。
好久沒見到你,很想念你。
5、搿槍儂身體好伐?
近來身體好嗎?
6、蠻好。儂呢?
挺好的。你呢?
7、搿槍里我老忙個。
這段時間我很忙。
8、搿兩日儂忙點啥?
這幾天你在忙點什麼?
9、儂倒保養了蠻好,面色勿錯。
你倒保養得挺好,臉色不錯。
10、謝謝儂個關心。
謝謝你的關心。
㈡ 上海人稱姆媽是啥意思
上海人稱姆媽就是指媽媽。
比如:阿拉姆媽,就是我的媽媽。
加上姓,則是對別人家母親一輩婦女的親切稱呼,比如鄰居姓張,就稱呼他們家女主人為「張家姆媽」。或者跟著孩子叫,比如小孩叫小明,就稱呼他母親為「小明姆媽」。
㈢ 上海話的姆媽是什麼意思
姆媽在上海話裡面的意思是:母親,媽媽。對別人的母親,加上對方姓氏或名字,如對張小明的母親,稱作「張家姆媽」,或者「小明姆媽」,以示尊敬。
由於「姆媽」屬於吳語口語、俚語,舊時吳地上流社會的一些家庭也用作稱呼保姆,其他地區也是如此。如沈從文作品《堂兄》中描寫的保姆,家人叫她「姆媽」,或「痴姆媽」——其實這是「媽媽」語義的活用。
(3)媽里在上海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姆媽,方言詞,主要流行在南方的吳語、贛語、湘語、淮語、等地區。在南方個別地區,姆媽則指祖母。如湖南婁底湄江、 湖南常德石門的方言。
姆媽在贛語區即「媽媽」,主要流行在贛語區的南昌、撫州、新余、宜春、吉安等地區。在個別地區,姆媽則指祖母。如崇仁、廣昌等地。
江蘇許多地區,姆媽則是母親的意思。比如宜興,常州、湖南常德、湖南平江等地。還有浙江某些地區,姆媽也是指母親的意思。比如寧波、嘉興,杭州,金華等地。
㈣ 嬢嬢在上海是什麼意思
在上海嬢嬢是嬸嬸、姨媽、姑媽的地方稱謂。
在上海浦東,嬢嬢的含義是比較特別的。在父親家族這邊,凡是比父親小的女性親屬,比如父親的妹妹,表妹,堂妹等,都可以叫嬢嬢。而比父親大的則叫寄媽。同樣在母親家族這邊,凡是比母親小的女性親屬,也都叫嬢嬢,大的也叫寄媽。
還有就是和自己父母關系走的近的,歲數小的非親屬女性,也一般都以嬢嬢稱呼。比自己父母小的親戚女性,都可以叫嬢嬢。一般來說也可以叫姑姑、姑姑的老公叫姑必是同一道理。
上海方言特點
上海話是吳語的重要代表,與吳語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是現代吳語地區比較有影響力的一支語言。上海話是在上海地區悠久歷史中形成的漢語方言,匯聚了吳越江南語言文化的精華,有深厚文化積淀。上海話承載上海這座城市的時代迴音、文化血脈、歷史記憶。
上海要努力建設成一個有個性特色的東方文化明珠,理應繼承上海語言文化的靈魂。上海市郊話是指浦西內環外地區的方言,分布范圍環繞於上海市區。百餘年前未受移民影響的上海市區老派方言也屬此類,聲母、韻母、聲調差異極小。
㈤ 媽媽上海話
上海方言:姆媽。第一個字音很短促,是嘴巴並緊氣由胸腔擠出喉嚨和鼻子,第二個子是第四聲發音。正宗的上海話一定是兩個字的發音,只不過不仔細聽以為就一個「媽」字的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