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人打嗝叫什麼
擴展閱讀
2020廈門疫情停業了多久 2025-05-24 04:20:24
天津夜景去哪裡好玩 2025-05-24 04:13:30

上海人打嗝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4-05 16:32:00

① 怎麽消除打嗝

口中含一大口溫水,然後分別以七小口咽下,氣息通暢就好了。
或者讓家人朋友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從後面拍打背部,這是應急的方法。如果是長期打嗝,可能和精神過度緊張有關,需要去醫院看看啊。
呃逆[打嗝]企業認領
呃逆俗稱打嗝,它是一個生理上常見的現象。打嗝是因為橫隔膜痙攣收縮而引起的。其實橫隔膜不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一塊膜,而是一大塊肌肉。它每次平穩地收縮,我們的肺部便吸入一口氣;由於它是由腦部呼吸中樞控制,橫隔膜的肌肉會有規律地活動,我們的呼吸是可以完全自主運作的,我們也不需要時常記著怎樣呼吸。打嗝時,橫隔肌不由自主的收縮,空氣被迅速吸進肺內,兩條聲帶之中的裂隙驟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聲響。我們並不清楚橫膈肌為甚麼會失控地自行收縮。雖然大部分打嗝現象都是短暫性的,但也有些人持續地打嗝。

簡介/呃逆[打嗝] 編輯
呃逆即打嗝,指氣從胃中上逆,喉間頻頻作聲,聲音頃亂孫急而短促。是一個生理上常見的現象,由橫膈膜痙攣收縮引起的。健康人也可發生一過性呃逆,多與飲食有關,特別是飲食過快、過飽,攝入很熱或冷的食物飲料、飲酒等,外界溫度變化和過度吸煙亦可引起。呃逆頻繁或持續24小時以上,稱為難治性呃逆,多發生於某些疾病。
由來/呃逆[打嗝] 編輯
膈間氣逆上沖胸喉,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不能自止的一種病證。古稱為噦,俗稱打嗝。可單獨出現,也可為其他疾病的兼證。有呈持續性發作,也有偶然性發作。呃逆主要由於寒邪蘊結、胃火內盛、氣郁痰阻及氣血虧虛等引起胃氣上逆而致。 宋代以前多稱呃逆為噦,直至金元時期才稱為呃逆,「古謂之噦,近為之呃」(《丹溪心法》)。明代《症因脈治》將本證分為外感呃逆與內傷呃逆兩類。《景岳全書》則將呃逆分為三類,「一曰寒呃,二曰熱呃,三曰虛脫之呃」。
病因/呃逆[打嗝] 編輯
呃逆
呃逆圖冊
呃逆的病因主要為飲食不節,過食生冷之物或寒涼葯物,致使寒氣蘊結於胃,胃氣失於和降而上逆;或情志不和,抑鬱惱怒,肝鬱氣滯,橫逆犯胃,以致胃失和降;或因氣郁化火,灼津成痰,胃氣挾痰上逆而成;或因重病久病之後,或因病而誤用吐下之劑損傷胃津,胃失於濡養,以致胃氣上逆;或年老體弱、久病重病之後,脾胃陽虛,以致清氣不能上升,濁氣不能下降,胃氣上逆而成。 呃逆皆由胃氣上逆而致,但有虛實寒熱的不同。此外,肺氣失於宣通,在發病過程中也起一定作用,因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循胃口,上膈屬肺,肺胃陪物之氣同主於降,相互影響,膈居肺胃之間,當各種病因乘襲肺胃,可致膈間氣機不暢,胃氣一旦上逆,沖擊喉間,引起呃逆的發生。
頑固性打嗝/呃逆[打嗝] 編輯
呃逆的原因有多種,一般病情不重,可自行消退。但也有些病例可持續較長時間,成為頑固性呃逆。這類打嗝目前西醫臨床上無法准確判斷具體病因,亦無好的治療方法,因此臨床上建議採用中醫治療方法。西醫認為是由雀鏈於膈肌痙攣所致,而中醫辨證時可分為胃中寒冷、胃氣上逆、氣逆痰阻、脾胃陽虛、胃陰不足等。頑固性打嗝多發生在中老年人群,可以採用中醫方劑嗝愈散進行調治。該方為中醫經典方劑,對頑固性打嗝有很好的療效,沒有副作用,可以避免濫用西葯對人體造成的二次傷害。
辨證/呃逆[打嗝] 編輯
呃逆的辨證,臨床上主要辨別虛實寒熱。呃逆初起,呃聲響亮有力,連續發作,脈多弦滑,多為實證;呃逆時斷時續,呃聲低長,氣虛無力,多屬虛證;呃聲沉緩,伴有畏寒、便溏等症,多屬寒證;呃聲響亮而短,面紅,肢體發熱,煩渴便秘,多屬熱證。治療當以和胃降氣止呃為主。
呃逆
呃逆圖冊
實證:主要為寒氣蘊蓄,燥熱內盛,氣郁痰阻。常見證型有:①胃中寒冷。呃聲有力,遇寒愈甚,得熱則減,舌苔白,脈遲緩。治宜祛寒止呃,常以丁香散加減。②胃火上逆。呃聲洪亮,口臭煩渴,喜冷飲,小便短少而黃,大便秘結,舌苔黃,脈滑數。治宜清熱降逆止呃,常以竹葉石膏湯加減。③氣機郁滯。呃逆連聲,常因情志不暢而誘發或加重,伴有胸悶脅脹,腸鳴矢氣(肛門排氣),舌苔薄白,脈弦。治宜順氣降逆,常以五磨飲子加減。如同時伴有頭昏目眩,時有惡心、胸悶,食慾減退,舌苔膩,為氣逆痰阻。治宜順氣降逆、化痰和胃,常以旋覆代赭湯加減。
虛證:多為脾胃陽虛,或胃陰不足。①脾胃陽虛。呃聲低弱無力,氣短,面色蒼白,手足不溫,食少睏倦,舌淡苔白,脈沉細。治宜溫補脾胃、和胃降逆,常以理中湯合丁香柿蒂散加減。②胃陰不足。呃聲斷續出現,口乾舌燥,煩躁不安,舌質紅而干或有裂紋,脈細數。治宜生津養胃止呃,常用益胃湯加柿蒂、枇杷葉等降逆止呃之品。
治療方法/呃逆[打嗝] 編輯
呃逆
柿錢散(《潔古家珍》)治呃逆圖冊
治療打嗝,首先要治療引起嗝逆的原發疾病,其次才是對症治療。下面介紹的是一些簡便而且實用的方法,能夠阻斷神經反射而使呃逆中止。1、分散注意力,消除緊張情緒及不良刺激。
2、先深吸一口氣,然後憋住,盡量憋長一些時間,然後呼出,反復進行幾次。
3、喝開水,特別是喝稍熱的開水,喝一大口,分次咽下。
4、洗干凈手,將食指插入口內,輕輕刺激咽部。
5、將混合氣體裝入塑料袋中吸入,混合氣體中含90%氧氣和10%的二氧化碳。
6、嚼服生薑片。
7、將生韭菜洗凈,榨出菜汁後口服。
8、柿蒂(指新鮮柿子或柿餅的蒂)每次20枚,煎水成100毫升,分兩次口服,一次50毫升。也可酌情加韭菜籽同煎。
頑固性打嗝的葯物治療
所謂頑固性打嗝,是指打嗝持續數周乃至數月不止,用一般方法治療無效者。根據國內各地的經驗,現綜述如下,可選用其中之一,常能取得良效。
呃逆
呃逆圖冊
(1)東茛菪鹼。用東茛菪鹼0.3~0.4毫克肌注,每6~12小時1次,直至打嗝停止。
(2)氟哌酸醇。氟哌酸醇5毫克,每日3次口服,一般2~3日見效。打嗝停止後,再服葯2~3日以鞏固療效。
(3)麻黃素。用麻黃素5毫克靜注,注射後通常15秒見效。
(4)華蟾素。用華蟾素2~4毫升肌注,每日2~3次。一般用葯1~2次後打嗝減輕,3~4日後症狀完全消失。
(5)利他林。肌注利他林20毫克,無效者2小時後再重復射。
(6)抗癲癇葯。用抗癲靈100毫克、安定5毫克,每日3次口服,2周後能控制發作。
(7)吞咽煙霧法。方法:取一長圓形硬紙空盒,一端開口,用火點燃紙屑,放進紙盒內,然後使之熄滅產生煙霧,立即將紙盒開口端緊壓在患者口唇周圍,留出鼻孔,囑張口作吃食物動作,吞咽煙霧,但忌吸入煙霧。吞咽1~3分鍾,打嗝即可停止。然後,用中葯旋覆代赭湯合丁香散加減,每日一劑,服用2~3劑,可鞏固療效。
中醫治療/呃逆[打嗝] 編輯
呃逆
白芸豆圖冊
針灸主要用於治療頑固的病理性呃逆症。現代首篇報道見於1957年[1]。呃逆症是傳統的針灸適應證之一,故四十年來,針灸治療本症的臨床資料十分豐富。但針灸對這一病症治療的日趨成熟則是在八十年代之後據。在組方取穴方法上,通過對包括辨證組方,辨病選穴及應用經驗穴等的大量觀察,篩選總結出多種有效穴方;穴位刺激方法,更是五花八門,常用的有體針、針灸、指針、耳針、眼針等等,均有使用,且都有較為滿意的效果。另外,還報道了不少嚴重頑固的呃逆用針灸治癒的個別案例,亦值得重視。
針灸
(一)取穴
主穴:中魁。
(二)治法
取中魁一穴,可用針刺,亦可用灸法。刺法:患者平卧,放鬆衣褲,局部消毒後,用28號0.5~1寸之毫針,分別於左右中魁穴同時垂直進針,針深約0.2毫米,用捻轉手法,施強刺激。在進針時,囑患者自鼻深吸氣一口,再作最大限度的憋氣動作。運針期間令其連續憋氣3~5次即可。一旦呃逆停止,即令患者作腹式深呼吸,留針30分鍾,每隔5分鍾運針1次。或用電針儀通電30分鍾,選斷續波,採用患者能耐受的刺激量。灸法:適宜重症呃逆。可在中魁穴上塗少許凡士林,然後置麥粒大小艾炷點燃,連續5~7壯,每日1~2次,若灸瘢有滲液,可塗龍膽紫葯水,並用消毒紗布覆蓋。
(三)療效評價
以上共治55例。50例用針刺治療,結果49例獲愈,1例無效(系原發性肝癌所致),有效率為98%[5]。5例用灸法,均為晚期肝癌患者,結果僅1例灸愈後復發,但再灸仍有效,余均有效[6]。
呃逆
呃逆
電針
(一)取穴
主穴:鳩尾、天鼎、膻中。
配穴:天突、列缺、足三里、內關。
(二)治法
主穴每次任選1穴,配穴可取1~2穴,配合應用。鳩尾穴,以5~6寸長之毫針,按25度角將針迅速刺入皮下,然後卧針,平透至建里或下脘穴,留針半小時。如無效,加刺天突;以2寸毫針直刺入穴,約0.2~0.3寸深,然後將針轉向下方,沿胸後壁刺1~15寸深(刺天突穴應特別注意安全,針尖忌偏向左或右),不捻轉提插。嗣後接通電針儀,負極接鳩尾,正極接天突,用連續波,先予高頻率(3000~5000次/分)、強電流(強度以患者可耐受為宜),通電1分鍾。然後將電流強度與頻率調節到患者感到舒適為度,繼續通電半小時。天鼎穴,可令患者仰卧,取28號2寸針,先直刺入穴位0.2寸左右,然後向天突方向透刺。當毫針刺入一定深度,觸及膈神經時(此時病人可出現反射性膈肌收縮現象),於是接通電針儀(雙側天鼎)。先以連續波,高頗率及較強的電流(病人可耐受為度)刺激1分鍾,隨即調至病人感到舒適的低頻率及較弱強度的電流。膻中穴,令患者張口作深長呼吸,針尖向上沿皮刺入穴0.3~2寸。向肘部斜刺雙側列缺穴0.2~0.5寸深,先作強刺激手法,繼而按上法通電針。內關、足三里,於呃逆停止發作後針刺,得氣後平補平瀉上述方法均留針15分鍾,每日1次,3~5次與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29例,總有效率為88.3~97.4%[2~4]。
呃逆
呃逆圖冊
指針
(一)取穴
主穴:翳風、天鼎。
配穴:內關、足三里。
(二)治法
每次僅取一主穴,療效不顯時加配穴。翳風穴,以拇指指腹在耳垂根後方陷中重按至疼痛,或向下頜骨方向按壓,持續約1分鍾,一次不愈,可再按數次。天鼎穴,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對准此穴(單或雙側)點按1~3分鍾。攢竹穴,以兩手拇指重按,其餘四指緊貼率谷穴,由輕到重持續按壓5~10分鍾,以酸脹為度。足三里,先穴位注射0.5毫升阿托品,再在內關穴,以拇指腹按壓,由輕而重,直至感到穴區酸脹發麻,每次按壓5~10分鍾。頑固者可按壓數次。
(三)療效評價
共觀察82例,結果79例獲得痊癒,3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6.3%[7~10]。
耳針
(一)取穴
主穴:耳中、胃。
配穴:肝、脾、交感、神門、皮質下、腎上腺。
(二)治法
主穴必取,每次據症酌加配穴2~3個。耳中,取0.5寸毫針淺刺瀉法,持續捻轉或括針柄半分鍾,然後透刺至胃穴,提插運針至得氣後,用膠布固定埋針。根據症情,埋針1~2天。配穴可針刺得氣後留針30分鍾。一般雙側穴均取。
(三)療效評價
共治109例,結果107例痊癒,2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8.2%[11,12]。
呃逆
呃逆圖冊
眼針
(一)取穴
主穴:上焦、中焦、膽胃。
(二)治法
局部消毒後,令患者閉目,術者左手壓住眼球,使眼眶內皮膚綳緊,右手持32號5分針,在距眼眶邊緣2分許穴區內,輕輕沿皮橫刺入針,如有觸電感,蟻走樣上下竄動,或酸、麻、熱、涼等感覺時,表明針刺得氣,留針15~20分鍾。每日1次,重者2次。
(三)療效評價
共以上法治療30例頑固性呃逆患者(病程3~10天),全部治癒。其中3次內治癒的達26例。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二組。1、天突、內關;2、中脘、足三里。
(二)治法
葯液:阿托品,1%普魯卡因注射液,維生素B1、B6注射液。任選1種(維生素B1、B6同用)。
每次取1組穴,交替選用;亦可僅取內關或足三里。1%普魯卡因每穴注入0.5毫升;維生素B1、B6注射液各取2毫升,予以混合,每穴2毫升;阿托品每次僅取一側穴,每穴0.5毫克。如3小時後無效再注入另一側穴。其餘葯物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138例,有效率95.8~100%[14~16]。
體針加耳針
(一)取穴
主穴:膈俞,耳中(耳穴)。
(二)治法
患者取側卧位,膈俞穴雙側均取,醫者以4根1寸毫針在該穴之上下左右約1.5cm處斜向刺入,針尖均指向穴中,施小幅度捻轉手法。同時用0·5寸毫針刺一側的耳中穴至有脹痛感。均留20分鍾後出針。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本治法共治療8例,經1~2次治療後,均獲痊癒,並隨訪半年均未復發[17]。
呃逆
呃逆圖冊
體針
(一)取穴
主穴:陷谷
(二)治法
令患者仰卧或取坐位,雙側均取,用2寸長毫針向足心方向進針1·5寸,行大幅度捻轉5分鍾,同時囑患者深吸一口氣後屏住,屏氣時間越長越好,然後慢慢呼出,留針30分鍾。在留針過程中重復此屏氣動作,每隔5分鍾行針一次。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本法治200例頑固性呃逆患者,經一個療程治療,196例痊癒,4例顯效。總有效率為100%[18]。
【主要參考文獻】
呃逆
資料圖片 一位患者呃逆圖冊
[1]林英喬。腹腔手術後膈肌痙攣的針灸治療。福建中醫葯1957;2(5):21。
[2]龍安民。針刺治療呃逆60例療效觀察。河北中醫1987;(3):30。
[3]朱復林,等。針刺治療頑固呃逆30例。江蘇中醫雜志1983;4(1):46。
[4]陳高材。通氣於天針刺呃逆39例。江西中醫葯1986;(2):36。
[5]費文榮,等。針刺中魁穴治療頑固性呃逆證50例。新中醫1988;20(1):38。
[6]華延齡,等。灸中魁穴治療呃逆五例的體會。上海針灸雜志1984;3(1):18。
[7]顧耀平。按壓翳風治療呃逆32例。浙江中醫雜志1984;19(4):165。
[8]夏金陵,等。指壓內關穴注足三里治呃逆。新中醫1986;18(9):31。
[9]趙萌生。點天鼎穴治療頑固性呃逆20例。吉林中醫葯1986,(4):16。
[10]龔瑞章。指壓攢竹穴治療膈肌痙攣證。浙江中醫雜志1980;15(5):201。
呃逆
,呃逆吐酸,肋下積聚. 圖2-15圖冊
[11]劉淑蘭。耳針治療重症呃逆(膈肌痙攣)47例。中國針灸1987;7(2):46。
[12]聶漢雲,等。耳針透刺埋針法治療膈肌痙攣62例觀察。河南中醫1986;(1):34。
[13]龐文清。眼針治療頑固性呃逆30例。廣西中醫葯1989;12(2):30。
[14]桂方虎,等。阿托品穴位封閉治療頑固性呃逆50例,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1990;3(1):49。
[15]楊淑坤。維生素B1、B6內關穴位注射治療呃逆48例。中西醫結合雜志1988;8(2):11。
[16]葉關端。普魯卡因穴位注射治療頑固性呃逆40例。上海針灸雜志1988;7(1):21。
[17]白秀玲。四針圍穴法治療呃逆。中國針灸1997;17(1):24。
[18]徐順增。陷谷穴治療頑固性呃逆200例。中國針灸1997;17(8):7。
預防/呃逆[打嗝] 編輯
1.深呼吸法:比如在進食進可以暫停進食作幾次深呼吸往往在短時間內能止住呃逆
2.呃逆頻繁時可自己或請旁人用手指壓迫兩側的「少商」穴少商穴位於大拇指指甲根部橈側面距指甲緣約0.6cm在黑白肉際交界處壓迫時要用一定的力量使患者有明顯酸痛感患者自行壓迫可兩手交替進行
3.將竹筷的細端包上棉花放入患者的口中按壓硬齶和軟齶交界處稍後面正中線處一般按摩一分鍾左右就能有效地控制呃逆
4.如果持續不停地連續打嗝兒就可能是胃橫膈心臟肝臟疾病或腫瘤的症狀應及時去醫院進行細致的診治
4妙法制服寶貝打嗝/呃逆[打嗝] 編輯
呃逆
呃逆的急救 _洛陽健康網圖冊
剛剛出生的小寶貝,有時突然會不停地打嗝,真讓媽咪著急,可又一籌莫展。這種現象民間稱為「打嗝豆」,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當小寶貝不停地打嗝豆時媽咪先不要著慌,除了去除引發原因外,不妨再試試以下4個妙法——
第1妙法
如果寶貝是受涼引起的打嗝,媽咪先抱起寶貝,然後輕輕地拍拍他的小後背,再給喂上一點溫熱水,給胸脯或小肚子蓋上保暖衣被等。
第2妙法
如果寶貝是因吃奶過急、過多或奶水涼而引起的打嗝,將小寶貝抱起後刺激其小腳底,促使小寶貝啼哭。這樣,可以使小寶貝的膈肌收縮突然停止,從而止住打嗝。
第3妙法
媽咪也可將不停打嗝的小寶貝抱起來,用食指尖在寶貝的嘴邊或耳邊輕輕地撓癢。待小寶貝發出哭聲後,打嗝的現象就會自然消失。因為,嘴邊的神經比較敏感,撓癢即可放鬆寶貝嘴邊的神經,打嗝也就會消失了。
第4妙法
媽咪也可試試給小寶貝聽音樂的方法,或在小寶貝打嗝時不住地用玩具逗引,以轉移注意力而止住打嗝。
預防寶貝發生「打嗝豆」的TIPS
1.不要在小寶貝過度飢餓或哭得很兇時餵奶。
2.天氣寒冷時注意給小寶貝保暖,避免身體著涼。
3.無論喂母乳還是配方奶,不要讓小寶貝吃得過快或過急。

② 打嗝還有差不多的叫什麼是不是打誒等

呃逆
打飽嗝

③ 兩種「打嗝」的確切名稱叫什麼

前一種叫噯氣;
後一種叫打嗝(中醫又叫:呃逆)。

④ 噯氣和呃逆的區別是什麼

1、雞內金3克研為細末用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轎跡3次主治油膩傷食。
2、讓侍胡蘿卜250克水煎加紅糖少許代茶頻飲主治噯氣、腹脹、食積不化等症。
3、山楂120克水煎加紅糖少許代茶頻飲主治過食油膩食物而噯氣者。
除此之外,有噯氣的人的人也可以嘗試喝隨草記的埤泰茶,埤泰茶,以茶之形,發揮葯之效。埤泰茶用科學的視角彰顯閉滑並茶的內涵和健康價值,通過嚴格的組方科學搭配,充分發揮古法炮製工藝以及高新精製工藝的不同優勢,深度滋養脾臟,修復受損的脾胃,長期調理,可以溫養脾胃,健脾益氣。

⑤ 吃到冷風一直打嗝 上海話俗稱「捉哥對」普通話怎麼說!

上海話發音叫 擋葉 dang發第一聲 嘴要張大,葉ye發第四聲 嘴巴幾乎不動稍裂快速短促

⑥ 一般的上海話都是怎麼說的

實哦──我

伊──他

實伲──我們

那──你們

小長──小輩、後代

官官──尊稱他家的男孩

蘆花頭娘舅──母親同宗或親戚中的同輩男性

過房兒子──干兒子

採花姐──好哭的女孩子

大老倌──同輩人年稍長男性

娘娘──姨母,姑母,泛稱較母親年輕的女子

阿媽娘──親娘

依──你

我伲──我們

伊拉──他們

大細──後嗣

新客人──新郎

男囝頭──男孩子

潮頭囝──少年男孩

抱頭兒子──長子

飯郎頭──指尚未有收入的孩子

大大──祖父

寄爹──繼父、姨夫

杜杜──父親的姐姐
麻將──麻雀

搖鈴鳥──貓頭鷹

魚秧──魚苗

騷老蜞──腳有毛的大螃蜞

豬郎──種公豬

蜢蠅──牛虻

暫嘰──蟋蟀

花愚頭──花蕾

落蘇──茄子

潮頭豬──正在發育中的幼豬

啞子核樹──苦楝樹

腰菱──菱角

摸龍宮──魚鷹

丫雀──喜鵲

吐鐵──黃泥螺

對日鈴──向日葵、葵花籽

白眼樹──銀杏樹

身體、疾病

引用

骷郎頭──頭

後頭枕──後腦勺

眼仙人──瞳仁

鼻頭洞──鼻孔

節頭骨──手指

腳盔子──小腿

腳板頭──腳跟

麥細眼──近視眼

酒涎潭──酒窩

夾罩落──腋下

腳節頭──腳趾

大腳盔子──大腿

腳發郎當──跨下

豬狗臭──狐臭

捉嗝端──打噎

上勿上──吃不消、身體不適

打惡──惡心打嗝

柴勿住──吃不消

氣夯八倒──上氣不接下氣

癢夾頭──疥瘡

勃楞頭──瘡皰

哈麻痧──霍亂

岳子──瘧疾

嘸趣──小病

傴蘇背──駝背

叮──癢

航勿落──受不了、身體不適

偏腳胡羊──走路無力

烏隆塊──腫塊

肚胞病──血吸蟲病

死血塊──凍瘡

疙嘴──口吃、結巴

吊嘴──說話稚氣不清

血拔──血塊

媽媽──奶水
謎謎子──謎語

仰岡游水──仰泳

白相干──玩具

橫公道──打賭

蠻白相──玩

捉野貓──捉迷藏

木人頭戲──木偶戲

鑽摸龍宮──潛泳

葯水-墨水

行針-針灸

衣、食、住、行

引用

時露──穿著合時

作裙──圍裙

行灶帽──只露面部的帽子

污納──尿布

麵包──饅頭

饅頭──包子

門槍、豬賺頭──豬舌頭

澆頭──面、飯上的加料

咸酸飯──菜飯

御饞──小孩用圍嘴

御身兜──飯單

牛頭褲──襯短褲

一口鍾──幼兒用兜篷

老布──土布

散面──麵粉

鼻沖──豬鼻

和頭──菜餚中的副料

雲泥──木耳

公碗──中等大小的碗

湯盅──小碗

戶盪──地方

閣柵──小閣樓

門頭──家庭開支

牛頭車──獨輪車

(東、南、西、北)喊邊──(東、南、西、北)面

灶沿頭──灶頭上燒火處

當門頭──當家
劃地──平整水田

蒔秧──插稻秧

捉花──摘棉花

落秧──撒稻種

泥拔頭──土塊

町岸──阡陌

斫柴浜──割蘆葦、坎柯

敢子──鋸子

扳魚──用網捕魚

坌地──翻地

斫稻──割稻

摜稻──稻子脫粒

做卯時──早飯前下田

園頭──畦

橫刀──鐮刀

兜地頭──下田察看

河圖──罱泥時岸邊挖的潭

麻捻──捆稻麥等用的草繩

浜頭──池塘

⑦ 打嗝的學名是什麼

打嗝學名是呃逆。
呃逆即打嗝,指氣從胃中上逆,喉間頻頻作聲,聲音急而短促。是一個生理上常見的現象,塌首鉛由橫膈膜團好痙攣收縮引起的。健康人也可發生一過性呃逆,多與飲食有關,特別是飲食過快、過飽,攝入很熱或冷的食物飲料、飲酒等,外界溫度變化和過度吸煙亦可引起。呃逆頻繁或持續24小時以上,稱為難治性呃逆,多發生於芹笑某些疾病。

⑧ 吃飽了"呃"的一聲那叫打嗝,吃噎住了胸腹收縮"恩」的一聲那個學名叫什麼

您好,您所說的吃噎住了胸腹收縮"恩」的聲音和動作,醫學上叫做嗝逆,引發這種並凱源現象的原因孫伍主要與膈肌痙攣有關,一般輕度的話運用解痙葯物和注意絕態腹部保暖既可以消除。如果為嚴重的持續性的嗝逆,可以適當運用穴位注射療法治療,比如足三里穴胃復安注射,會獲得較為確切的效果。

⑨ 喜歡打嗝的人可以叫他什麼

可以叫他打嗝蟲, 因為人都經常打嗝的話,就像蟲子哪則一樣放屁李瞎棚就可以神陵叫他打嗝蟲, 這樣生動形象,並且也比較有禮貌。

⑩ 教我幾句深奧的上海話

上海話中若干詞彙的正字

匕:讀音如「畢」。用刀子切成薄片。
劜:讀音如「軋」,擁擠。如:「車子里哪能介劜的啦?」
木:木訥,遲鈍。
咪:少,小。比如「一咪咪」:一點點。正字為「少」左右翻轉,也作「彌」。
圤:讀音如「撲」。量詞,堆。比如:「一圤爛泥」。又轉音為「泡」,如:「一泡屙」。
夯:讀音如hang。用力打擊,又引申為盡力,拚命做某事。如:「我夯了三大碗飯下去。」
絞絲旁加「丁」:讀音如「釘」,意思是縫。如:「釘被頭」。
撩:抬起手或者腳。如:「撩起一巴掌」。正字為「尥」(抬腳)或者「了」(抬手)

扚:讀音如「的」,指的是用手指掐斷。比如「扚豆芽」。又寫為「摘」。
儕:讀音如「才」,意思是「全部」。如:「伊拉儕去白相了。」也寫做兩個「頁」(頁頁)。
鑊:讀音如「活」。鍋子,上海話講「鑊子」。
潷:讀音如「筆」。擋住容器里的固體物質把液體傾倒出來。
傴:讀音如「吼」。身體彎曲。上海話稱駝背為「傴背」。
韌:讀音如「人」,指食物受潮而不脆。如:「格塊餅干韌脫了,勿要吃了。」
偃:讀音如「鴉」。躲藏。也可以寫作「迓」。如:「伊勿曉得偃到啥地方去了。」
囥:讀音如「抗」。藏。如:「拿鈔票囥囥好。」
抈:讀音如「約」。折疊。比如:「抈被頭。」又作「闄」,讀音如「要」。
摳:挖。如:「摳耳朵」。又引申為小氣,如:「伊格個人摳得不得了」。
飫:讀音如「遇」,意思是喂。如:「還要我飫儂吃不成?」
忺:讀音如「鮮」。比喻小人得志或者願望,虛榮心得到滿足時所表現出的輕佻,嬉皮笑臉的樣子。如「忺格格」。也寫為「鮮」。
焐:用小火煮爛。又寫為「烏」加火字旁(火烏),「污」轉火字旁(火虧)。引申為保溫取暖,比如:「我用熱水袋焐焐手。」
燂:讀音如「篤」。用小火慢慢煮。如:「腌燂鮮」(一種有名的湯)。
煬:讀音如「陽」,火旺,引申為手氣順。如:「我手氣真煬,連贏了三潽麻將」。
烊:讀音如「陽」,融化。如:「冰塊烊脫了」。
奅:讀音如「冒」。意思是用大話震懾,誆騙他人。如:「儂去奅奅伊看,伊拉是否真有意思跟阿拉合作。」又引申為「偵察」,派生「奅牢」,今天常常誤寫為「鉚牢」。

颬:讀音如「哈」。張嘴呵氣。如:「颬一口氣在窗子上再擦就會比較清爽」。
怴:讀音如「血」。笨。比如:「戇怴怴」。
閛:讀音如「呯」。意思是關門。如:「勿要忘記脫拿門閛上」。
空:欠,借。如:「儂空我十塊銅鈿」。
沰:讀音如「篤」。量詞,一滴。如:「一沰眼淚水」。
艮:讀音如「梗」,正字為言字旁加艮(言艮)。意思是性格倔強偏執。
敁:讀音如「顛」。用手估計物體的重量。如:「儂敁敁看這包物事份量多少?」又寫作「掂」。
枵:讀音如「蕭」。掀開,揭開。如:「拿被頭枵開來」。又做「扌梟」。
搿:讀音如「格」。意思是「這個」。如「儂搿人不夠意思」。
唊:讀音如「隔」。意思是發音不清。如把講不清話者稱為「唊舌頭」。
郈:讀音如「吼」。形容憤怒卻發泄不了的樣子。如:「我股票輸脫一萬塊,郈死了。
」又寫作口字旁右邊加「後」(口後)。
畀:讀音如「撥」,贈給。正字為「跛」轉貝字旁(貝皮)。如:「伊送畀我一塊表」。
掗:讀音如「窩」。意思是強行送上。如:「伊又勿感興趣,我掗上去做啥」。
提手旁右邊加「肉」:讀音如「肉」。意思是(衣服等)不平。如:「迭件衣裳肉得一塌糊塗,應該燙一燙」。
挺:盡量,隨意。如:「挺吃不動氣」。又有「剩下」的意思,如:「儂身上還挺幾鈿?」
鈍:挖苦,嘲弄。如:「好了好了,儂勿要鈍我了」。又寫做「騰」。
餩:讀音如「該」字上揚。意思是打嗝。如:「打餩」。
匍:讀音如孵bu。蹲或趴在地上。
恘:讀音如「丘」。品行惡劣。如:「儂格人脾氣那能介恘格拉?」恘者又稱為「邱六橋」,出自評彈《珍珠塔》中的一個品行惡劣的強盜。
叛:躲藏。如「儂叛到啥地方去了?」又寫做「畔」。舊時兒童游戲捉迷藏稱作「叛夜摸摸」。
洇:讀音如「因」。指的是水沿著細縫滲透。如:「樓上人家水打翻了,水從天花板上洇下來」。
派:傳遞。來自英語pass。
絎:讀音如「行hang」用粗的針腳把東西縫在一起。如:「絎被頭」。
埭:讀音如「汰da」。意思是一條,一道,一次。如:「水從牆上流下來,留下來一埭印子」。又如:「為了格樁事體,我已經跑了三埭了。」
挼:讀音如「怒」。意思是按摩,撫摸。如:「阿里痛?我來幫儂挼挼。」
眗:讀音如「摳」。意思是眼眶凹陷。如:「幾日沒困覺,眼睛也眗下去了」。
目字旁右邊加「包」(目包):讀音如「刨」。意思是眼珠突出。如:「眼烏珠也bao出來了」。
眙:讀音如「彈」。意思是眼珠突出,如「眙眼落睛」。
困:讀音如「困」。意思是睡。睡覺說成「困覺」。
大口框裡面加「良」:讀音如「實」,意思是硬。如:「格塊餅干實實硬」。
鈵:讀音如「餅」,意思是相持。如:「兩支拔河隊鈵到現在還沒決出勝負」。
「派」左邊換「片」:讀音如「派」。意思是分開。如:「儂腳派了介開做啥?」
浞:讀音如篤,意思是淋濕。如:「儂回來的辰光被雨浞著了伐?」
浪:意思是「上」。如床上成為「床浪」。
趜:讀音如「求」。指的是物體捲曲,變皺不平。如:「這件衣裳趜起來了」。
「走」右上加「投」的右半部分:讀音如「投」。意思是心急,冒失。如:「dou五dou六」。
磑:讀音為「碾」。摩碎摩細。
萎:枯萎,比喻精神不振。如:「儂今朝哪能萎脫了?」
揵:讀音如「健」。指將自己的手腳舉起來。如:「踢了一天球,現在連腳也揵勿起來」。
摑:讀音如「刮」。用手打他人的臉。如:「摑耳光」。
劗:讀音如「斬」,用刀子等剁,引申為被騙錢。如:「我今朝被狠狠劗了一刀」。今天通常寫成「斬」。
提手旁右邊加「周」:讀音如「條」。用東西在液體或糊狀物中攪拌。
掇:讀音如「得」。意思是粘,如「黏掇掇」。
月字旁右邊加「直」(月直):讀音如「子」,油脂太多而粘成一團。如:「粘zi格掇」。
脗:讀音如「抿」。閉緊嘴巴。
賅:讀音如「該」。意思是擁有,備有。如:「算儂賅兩張鈔票,有啥了不起」。
上「合」下「皮」:讀音如「搭」,皮膚鬆弛而下垂。如:「吃力死了,眼皮也搭下來了」。
笡:讀音如「恰」,歪斜。如:「格幅畫擺笡脫了」。
爮:讀音如「刨」。意思是用鹽腌制食品。另外又有用刀具削皮的意思,如:「爮黃瓜」。
孵:讀音如「葡」。孵化,引申為長時間呆在一個地方,如「孵空調」。
火字旁右邊加「尾」(火尾):讀音如「枚」,意思是點燃,燃燒。如:「讓我mei根香煙」。
上「湯」下「手」:讀音如「湯」,意思是抵擋,遮擋。如:「拿窗簾拉起來,好tang脫一點光。」今天又寫做「擋」,「摥」。
弸:讀音如「浜」,雙手用力向兩邊支撐或拉開物體。
提土旁右邊加「耷」(土耷):讀音如「得」。意思相當於「里」。如「這里」講做「格得」。
搛:讀音如「兼」。意思是用筷子夾。又可以寫做「欹」。
「啄」的右邊在左,「沒」的右邊在右:讀音如「篤」。用物擊物。如和尚敲木魚稱作「do木魚」。用指關節敲他人的頭稱為「do毛栗子」。
揎:讀音如「宣」,引申為打人。如:「伊被我揎了一腳」。
嗲:形容撒嬌。又有「好,靈光」意思,如:「格樣物事老嗲的」。
日良:讀音如「狼」,把東西在太陽下曬干。也寫作「晾」。
勜:讀音如「翁」,意思是擁擠。
左「忽」右「支」:讀音如「忽」,擾癢。如:「hua癢嘻嘻」。
渫:讀音如「柴」。意思是排泄。如大便稱為「渫屙」,小便稱為「渫尿」。
隑:讀音如「該」,聲調上揚。依靠。如「隑牌頭」,「隑了牆高頭」。也做「戤」。

「走」右上加「百」:讀音如「媽」。走路慢的樣子。如「走起路來ma法ma法,啥辰光才能趕到啊?」
「走」右上加「合」:讀音如「艮」。跛行的樣子,靠單腳跳。
椹:讀音如「針」。讓嵌入的物體彈出來,或者指用手把容器里的液體或半液體擠出來。如:「椹牙膏」。
殟:讀音如「挖」。心裏面煩悶。如「殟煞」,今天常常誤寫成「挖塞」。
搣:讀音如「滅」。用手指捻動某物以使其轉動。如:「搣螺絲」。另外還指將糖果等食品含於口中,如「拿一粒話梅放到嘴巴里搣搣。」
搇:讀音如「欽」。用手指壓或者按。如按門鈴稱為「搇門鈴」。又可以寫做「撳」。

嗄:讀音如「沙」。喉嚨嘶啞。如:「嗄喉嚨」。
騰:挪移,搬空讓出。如:「騰出地方來」。
甏:讀音如「彭」。壇子。
茄:能幹,手巧。如:「看勿出來,格個小人倒蠻茄的」。
上「叔」下「石」:讀音如「篤」。拋擲。如:「拿格塊石頭篤出去」。又寫做「厾」。
左「身」右「兆」:讀音如「挑」,身材高大,引申為突出。如:「班級里伊的成績最挑」。
上「余」下「肉」:讀音如「他」。指多餘出來的肉,引申為伸出。如:「儂拿舌頭ta出來做啥?」
「賠」字的右邊再加病字頭:讀音如「賠」。「bei子」即「痱子」。
煠:讀音如「閘」。將東西放進沸水或者油裡面煮。如「大煠蟹」。
煸:讀音如「扁」。將事物放在少量油的鍋里炒。
三點水右邊加「郭」:讀音如「郭」。漱口稱作:「郭嘴巴」。也可以說成「盪嘴巴」。盪讀音如「盪」。
嗍:讀音如「縮」。吮吸。如:「伊吃湯格辰光歡喜先嗍一口」。
廠字頭加繁體「寫」的下半部分:讀音如xia。意思是倒(茶,酒等)。如:「xia茶」。
「插」換目字旁:讀音如「殺」。意思是眨(眼睛)。如:「眼睛一殺,老母雞變鴨」。
(忄叜):讀音如「稍」。詞語「豪(忄叜)」,意思是趕快。
瀴:讀音如「嬰」,水或者天氣冷。如「天氣開始瀴了,多穿件衣裳」。多誤寫為「陰」。
滮:讀音如「標」。液體受到壓力從小孔里噴出來。
潽:讀音如「普」。水從容器里溢出。如:「勿得了,飯潽出來了」。又可以解釋為量詞,一遍,如:「格杯茶已經沖了第三潽了」。
趤:讀音如「盪」,無目的地在街上游盪。如:「趤馬路」。
左「革」右「頁」:讀音如「撲」。肉鬆軟。如:「懶撲肉」。
(口強):讀音如「強」,意思是便宜。如:「(口強)貨」。
勯:讀音如「癱」。因為疲勞過度而體力不支。如:「伊工作了一天,人也勯脫了。」和「癱」有所不同,癱指的是因病而不能起床。
左提手旁,中間「束」,右邊「頁」:讀音如「垃」。皮膚被尖利的東西劃破。如:「伊用指甲la了我一記」。又有「撕破」的意思,如「la破臉皮」。
擗:讀音如「別」,扭傷筋骨。如:「我的腳擗了一記」。也寫做「蹩」。(習慣上「蹩」指的是腳扭傷,其他地方扭傷則作「擗」)
月字旁右邊加「登」:讀音如「登」,禽類的嗉囊,如:「雞登」,也指吃得過於飽,如:「吃得登牢了」。
「沈」左邊換「黑」:讀音如「肯」,指的是人身上的污垢,如:「老ken」。
左「卵」右「段」:讀音如「段」。「段命」:指難以容忍。如:「格段命的天氣」。

燉:讀音如「敦」。用沸水煮。如:「燉蛋」。
左「屬」右「支」:讀音如「蜀」。意思是戳。今天多直接寫做「戳」。如:「儂勿要用尺戳我」。
繰:讀音如「撬」。把布料的毛邊縫到裡面去。如:「繰邊」。
藃:讀音如「喬」。物體因為受潮或暴曬而變形。
擤:讀音如「亨」。捏住鼻子把鼻涕噴出來。如:「擤鼻涕」。
「撩」字左邊換成「面」:讀音如「撩」,臉或皮膚很白的樣子。如:「白撩撩」。
嬲:讀音如「繞」。糾纏。如:「我老忙的,儂勿要嬲牢我」。
火字旁右邊加「豪」(火豪):讀音如「耗」。油燒焦或者含油高的食物變質而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如:「這碟菜已經(火豪)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