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八零年代叫什麼
擴展閱讀
深圳微型升壓器哪裡買 2024-11-09 03:17:02
台灣到深圳現在怎麼搭機 2024-11-09 03:07:00
上海什麼是塑料製品地墊 2024-11-09 02:58:19

上海八零年代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4-10-13 18:23:20

Ⅰ 靳東演許文強挑大樑,馮程程讓人笑掉大牙,《上海灘》又要翻拍了嗎

《上海灘》迎來又一次翻拍,而靳東飾演男主角許文強,女主角馮程程的人選是趙麗穎,真是讓人驚喜,我覺得兩位都是很好的演員,非常期待這部劇的到來。

《上海灘》

翻拍經典影視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靳東和趙麗穎都是演技非常不錯的演員,期待他們在這部劇中的表現。

Ⅱ 八零後公社的簡介

《關於八零後的最新解釋:80後字面意思就是1980年以後出生的人,但是從網路文學的發展來看,80後是特指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這部分人具有各個行業的專業水平,但是社會並沒有發展到能夠接受他(她)們的地步,是一個早到的階層。這個階層在幾年內處在失業或者准失業狀態。
另一種說法:80後本質是指計劃生育正策出台後產生的一代人。因為沒有兄弟姐妹之間的愛護和潛在競爭而產生的,較前代人更自我膨脹,自我為中心的一代人。在中國剛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和計劃生育政策時,這一代人的出現讓中國有了新的家庭結構。
我們80後是怎樣的一代?我們表現出的是過度的自尊和自卑。我們跨過了一個世紀,滿懷欣喜,卻迎來了各種無形的壓力。
我們被父母捧在手心一路走來,回首走過的路,竟看不見一個自己的腳印。我們極力想擺脫對父母的依靠,卻發現當父母距離我們遠一點的時候,無助感就不請自來。
我們當中,有很多是拜金主義者,也有很多是理想主義者,然而正是這些所謂的主義,導致我們本來已經可以分辨黑白是非的內心,在現實生活中卻大錯不犯,小錯不斷。
八零後是一個文學詞彙
「所謂八十後作家,就是出生於80年代,以網路為主要創作媒介,以商業利益為主要目的,作品意境與內涵以城市為背景、青春為主題的青年作者群。」
——著名80後作家 韓寒
絕大多數80後作家依然處在學藝期,生活積淀的增多、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文學修養的提高,是寫作升華的關鍵。雖然80後文學正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受到主流文壇的確認,《花城》、《上海文學》《人民文學》等主流刊物已發表他們的大量作品。但文學畢竟應有其特殊的質地和要求,不能降低對他們這一代的評價標准。這時,對80後來說,文學自上的演練與高下之分,需要的既有才力,更有定力,而沉寂、思考、閱讀顯得尤為重要。作者以為,對傳統歷史文化、時代精神、當下社會心理、基本的理論等等的了解與掌握是必要的,因為這些是促使有效的寫作資源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誘惑叢生的當下,誰能保持必要的獨立和清醒,能夠不斷地超越、否定自己,維系內心的一份純凈,將文學創作進行到底,誰便能真正地傲立文壇.
「80後」不是一個文學概念,是一個市場與商業炒做出來的概念。自己被不被籠絡到這個概念之下無所謂。真正的文學不是以年代劃分的。一個作家,他不樂意自己被劃入任何一個流派,因為作家追求藝術性的獨一無二。劃分流派,圈定概念是評論家或者出版商願意做的事情。因為這樣做對他們都有利。前者是學術上的方便,後者則是經濟上的利益趨勢。
馬教授認為,80後現象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學的市場化、文化化的一種表現,是適應青少年閱讀需求,在外部商業資本(傳媒、出版)的推動下產生的一種新型文學創作現象,是藉助小讀者和小作者的互動進行偶像化市場造勢和炒作的文化現象。80後創作,可以上溯到上海《萌芽》雜志創辦的新概念作文大賽。他們一方面適應新的環境下小讀者對於文學創作、欣賞的新的需求,另一方面利用中學生的高考情結和教育弊端,與一些著名高校達成協議,在大賽中表現優異的小作者可以通過自主招生方式錄取,從而極大地吸引了中學生參與其中,同時也引起傳媒、家長以至社會的普遍關注。
新概念作文大賽也確實涌現出一些有天分、有個性、有創造力的小作家。由於他們的作品率真、原態地記錄了部分當代青年學生的生活、學習和心理、情感特徵,適應了他們的閱讀需求和心理,個性十足,抒發了他們自己的心聲,例如高考的壓力、青春的困惑等等,說出了自己心裡話,在閱讀中得到宣洩,受到廣泛的推崇和喜愛。一些敏銳的出版社和書商發現了其中蘊藏的巨大市場和商機,全力打造這樣一批青春寫手、作家,導致80後創作大量出現,一些小說的銷量竟逾百萬冊。由於新概念作文大賽、80後創作在社會上掀起的巨大影響,媒體也熱烈地關注、參與其中,不斷為80後創作造勢、炒作。通過對此的運作,許多涉獵其中的傳媒影響力劇增,而他們的宣傳、造勢,又為80後文學的創作、作家的名譽提高、作品的銷售推波助瀾,相得益彰。
對於80後創作,馬相武的評價中肯而客觀。他認為,從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發行量來看,80後創作在青少年中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但是,這種巨大的影響與其說是因為其文學藝術上的造詣,不如說是抓住了青少年讀者們的閱讀心理。80後作品在文學藝術上的造詣,主要反映在語言層面上富有藝術性,個性十足,同時其細膩、逼真的心理、情感變化,也有十分可取之處。千百萬青少年需要在自己的成長期特別是世界觀人生觀形成期有自己最喜歡最合適的「青春讀本」,80後小說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這個需求。當然,其價值取向還是有很大爭議的,也許爭議並未充分展開。
馬相武肯定80後創作的積極一面,同時也指出了80後創作的一些弊端。一方面由於書商、出版集團要在短時間內出書、獲取利潤,所以會要求作家在短時間內交稿,有很有限的工作期限;另外,在版稅、稿費以及創作名望的推動下,作者們有時候也希望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創作,在這樣的情況下,創作的質量有時難以保證,部分作品的創作立意源於出版集團的策劃,容易造成作者個體寫作行為失范。另一方面,由於小作家、小作者們並沒有受到專業的寫作訓練,結構上不免鬆散;同時,由於年齡、經歷,其社會閱歷、文化積淀不深,也難以寫出較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情節、人物塑造上稍顯單薄,而且有雷同的現象。同時,標榜率真很好,但率真、抒情多了,難免淪為矯情,真實便失真了。語言上追求自由縱情,但是有的也很粗糙草率。
青年讀者對於80後創作的喜愛與推崇,也反映了一代人的文化心理和行為文化以及生存狀態。馬相武形象地指出,80後創作對於青少年讀者來說,是「我們寫我們」,後一個「我們」是指80年代出生的這一代人,也就是青少年群體;前一個我們則是指80後作家們,也就是用青年的手,來寫青年的事。這是區別於「他們寫我們」的,這里的他們,是指那些先一代的專業作家們。相對於「他們寫我們」,「我們寫我們」顯然更加容易為「我們」所接受,受「我們」的推崇。
然而,「我們寫我們」,與「他們寫我們」相比,盡管的確更加率真、更加貼近青年生活,也更能反映青少年呼聲,但是由於這些「我們」的生活閱歷、文化積淀並不豐厚充實,往往顯得激情有餘而理性不足,作品的深度有限,難以對青少年青春時期的心理、情感變化作一客觀、理智的分析,題材的篩選上難免良莠不齊,某些作品過於暴露、誇大青春期的困惑、迷惘,甚至還有一些赤裸裸的性描寫,很容易對身心尚不成熟、價值觀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學生產生不利的引導和指向,這也是馬相武所深感憂慮的。
沉湎於文字的赤裸狂歡,在安靜的夜晚異常亢奮,拖著疲憊的身體走過黎明!在熙攘嘈雜的環境中,無法真正寧靜地寫作;在虛熱、浮躁和追捧中……
這一群人,鬧哄哄地走向了文學的殿堂,但是活在尷尬里,活在陰影里,活在文學喪失它純粹性的危機中!這就是所謂的「80後」。
八零後的優秀代表
著名80後作家 韓寒
初中時開始有文章發表,並作為體育特長生升入上海市松江二中。
高一時(1999年),以《杯中窺人》一文獲得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後因期末考試七科不及格而留級,被報道後引發社會關於「學校應當培養全才還是專才」等系列教育問題的激烈討論。
首部發表的小說是一部反映上海初三學生生活的小說《三重門》。通過這部小說的發行,他進一步在中國其他地區成名。
留級後,最終在高一第二年休學。休學後,他一面繼續從事寫作,陸續發表了散文集《零下一度》,小說《像少年啦飛馳》,《通稿2003》,《長安亂》和《一座城池》等作品;另一方面,他愛上了賽車,現已成為一名職業車手。
他的作品中毫不保留地談到社會中的各種現實,並透露出對某些現象的憤慨與譏諷,鮮明地體現獨立的思想。
他的文學作品曾獲得中國大陸許多獎項,並受到許多文學專家的關注,但他也因為其不佳的學習成績和特立獨行的作風而被遭許多非議。
有說法稱他為80後作家的代表人物,但韓寒並不承認自己是80後作家,並評價「作為我本人,非常討厭以年代劃分作者,每個優秀作者都是個性鮮明的人,哪能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