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外地人談談深圳這個城市的特點以及生活在深圳的感受。
剛才還看到"報告稱深圳平均月薪為4263元 居廣東首位"居廣東首位是肯定的,但是平均月薪能達到4263元,估計88.8% 在深圳的工作生活的人不會相信,孰不知,在深圳工廠的流水線上,大部分的打工者只有1500個工資,而且這個人群數據非常大。現實中的深圳讓我告訴你:
1,在深圳,所謂的白領就是半農民工,拿著平均大約4000元的工資,住不起市區,只能住在偏遠的關外,吃不起好一點的盒飯,每天早上提著飯盒擠公交,像關豬一樣拖到市場的繁華的寫字樓,為遲到扣錢在公交車上心煩氣躁。
2,在深圳,大道環境是很好,滿眼的綠樹紅花,可是在擁擠的市區市外的所有城中村,大家住這一年見不到陽光的房子,而且租金不便宜,在人口超級擁擠的地方,如華強北,東門,沒有紅綠燈的概念,人太多,接踵摩肩,車太多,也是接踵摩肩。乞討的殘疾人著對乞討,弄出非常恐怖的場景,令人乍舌!
我便不是想嚇那些沒來卻想來深圳的朋友,深圳真的是這樣,現在到處修地鐵,到處塞車,心態不好的人還是別來深圳吧!
㈡ 深圳外地人為什麼比北京外地人和氣
1、深圳本來就是個移民城市!沒外地人本地人之分,所謂的本地人(也就是當年那些漁民,早就拿了補地款不知給政府安排到哪個角落去了!)
2、北京本地人本來就有種天子腳下孔乙已的性格,外地人呆久了,也會那樣!
3、深圳人講的是:高新科技,接受所有新的東西!北京人講的是:文化古都,保守所有擁有的東西!
所以你才會有這種感覺!
㈢ 深圳外省人多的原因
深圳作為一個一線的城市憑借其發達的經濟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對外來的流動人口形成巨大吸引力,許多外來流動人員來到深圳這個大城市後,便希望融入這里的發展。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目前城市區人口都已經超過了1000萬,同時擁有大量的外來常住人口。深圳的外來人口數量高達800多萬,雖然不比北京上海,但是從常住人口的所佔比例來看,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中,深圳外來人口佔比是最高的,達到了67.7%,遠高於其他三個一線城市將近30%。這其中根本原因是,深圳作為改革開放以後新崛起的城市,其發展歷史只有短短的30多年,和其它幾個城市動則數百年的人文歷史積累是無法相提並論的,所以原有的本地原居民本來就很少,目前很多現有的所謂的本地人口中,大部分也是也是改革開放以後才遷移到深圳的。不過正是由於大量的外來人口前來為深圳的城市建設添磚加瓦,這個城市才能夠發展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好,因此我認為無論是外地人還是本地人,只要願意為深圳的建設奉獻出自己的力量,那麼他就是一個深圳市民。
㈣ 介紹下深圳及深圳人
原來六大區:鹽田區.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寶安區.龍崗區,現在多了個公明區。
羅湖是最先商業化的區,火車站和羅湖關口在一起,所以內地和香港的同胞極大的促進了這個地方服務行業的發展,最豪華的商場,最熱鬧的街道,最正宗的當地美食,基本都在這里了,這個區域活動的人群紛繁復雜,最新潮的最土的,都能在這里看到。
福田是現在市政府所在地,許多企業都在這個區。如果說十年之前,深圳人只知道東門商圈的話,對於現在來深圳不是那麼久的深圳人,更多的還是知道華強北商圈。而且,華強北商圈大約10分鍾車程就是八卦嶺工業區,對於大多數上班族,下班後會選擇華強北,吃飯,逛街,購物,休閑娛樂。以前的荔枝節是文化搭台,經濟唱戲,隨著荔枝節的沒落,取而代之的是展會經濟,兩個超大型的展館都在這個區。還有非常著名的蓮花山,上面立了鄧爺爺的雕像,這幾年深圳台風明顯變少,據說與此有關。而且,福田也是教育強區。個人感覺,這個區是最適合居住的。我感覺自己差不多有5年左右主要在這區出沒。
南山區之前一直相對落後,對於這個區的認識,大家一般也就停留在蛇口港,招商局而已,不過現在,前海和後海大范圍開發房地產,由於臨海這一巨大優勢,還是吸引了不少有車族的眼睛。南山區有港口,貨櫃車多,經常捲起漫天黃沙,即便坐在車里,也覺得不舒服,而且有個發電站,偶有擾民事件發生。從這里可以坐船到珠海。
寶安區現在也在高速發展,不過這個地方我感覺還是太亂,而且,你從路名上也能看出些端倪,例如,創業一路,前進二路。不過這個區我實在去的少,可能有說的不對的地方。另外,深圳唯一的機場就叫「寶安國際機場」。所以,除了要做飛機不得不從高速上經過寶安區,基本不去那。
鹽田呢,以前算是深圳很重要的一個休閑去處,有車的人沒那麼多的時候,103路大巴,一個人9塊錢,大概坐一個多小時,到大小梅沙,這是兩片沙灘,相隔5分鍾車程,大梅沙是公眾海灘不收費,不過人多的跟下餃子,小梅沙收費每人15元,依然象下餃子,所以現在汽車基本屬於標配的年代,大家都會開去南澳,奚沖,西沖,東沖。覺得海灘膩味了,可以去漁家的魚排上,或撒網,或垂釣,可以自己燒烤,也可以讓漁家做出更地道口味,順眼看看地產大鱷耗資千萬在水上做的別墅。當然,現在很多房地產商也看上這片背山面海的寶地,瘋狂的開發地產。
龍崗區實在沒啥研究,如果不是有個親戚在那偶爾要去看望下,我真不知道深圳版圖上還有這塊領土。我個人的淺見,這就是個大型工業區。
公明區剛分出來不久,以前的認識僅限於光明農場的紅燒乳鴿和晨光鮮奶。現在呢,前兩天剛看的新聞,新成立的公安局公明分局設置了騎警,很氣派,算是深圳的一道新風景吧。
總的來說,深圳公交線路四通八達,但交通狀況一片混亂,加上目前在大規模修路,據說政府專門為這事道歉,說是要一直堵車到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之前。住房問題我感覺一般,不是很嚴重,有的公司能提供食宿,即便不行,單身公寓也就600左右,如果與同事合租,既能住的更好而且也會便宜些,因為大部分深圳人都有2套以上的房子,再加上大批當地農民建的房,不用擔心找不到。吃飯不用擔心,深圳啥都能吃到,但是正宗的就不那麼多了,當然,近些年這種情況有所改善。再說穿,這個我比較有發言權。服裝工業一度是深圳的支柱型產業,大大小小服裝品牌6000個左右,高檔的,平民的,這里都有的選,而且,一到該換裝的季節,商家都很體貼的跳樓甩賣大出血,例如8月正穿夏季衣服的時候,往往有些1~3折的當季名牌出現在你眼前。
要來工作,先祝賀你,如果你有能力,在深圳你會活得非常滋潤。這里沒有本地人外來人的說法,准確的說,現在深圳這個城市佔主導地位的是外地人,五湖四海的。深圳人只看不起不會賺錢的人,這種人被歸結為沒能力、不上進。這里最低工資你可能只拿800塊左右,最高,好像我目前知道的是稅後年薪100W,這是說打工。那些自由職業者我就不想說了,你自己過來看看街上跑的法拉利、悍馬、保時捷,可能會有個更直觀的認識。
就說這么多,可能不太全面,也算是說了個大概吧。具體的,只有你自己來了再感受,100個人來深圳就有100種感受,全看個人機遇了。
最後補充一句,深圳位於「一小時生活圈」比較中心的位置,只會越來越好。
㈤ 深圳有多少外來人口
深圳有外來人口745.68萬人。(2014年末)
一、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廣東省省轄市、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地處廣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岸,與香港一水之隔,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接壤。
二、深圳是國務院定位的全國性經濟中心和國際化城市,與北京、上海、廣州並稱「北上廣深」。 全市下轄福田區、龍崗區、羅湖區、寶安區、南山區、鹽田區、龍華區、坪山區8個行政區,總面積1996.85平方公里。
三、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已發展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同時享有「設計之都」、「鋼琴之城」、「創客之城」等美譽。 深圳市域邊界設有中國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深圳也是重要的邊境口岸城市,皇崗口岸實施24小時通關。
四、1980年深圳特區建立前,廣九鐵路以東,主要是客家人;廣九鐵路以西,主要是廣府人。 2014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077.8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00萬人,增長1.4%。其中戶籍人口332.21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0.8%;非戶籍人口745.68萬人,佔比重69.2%。
㈥ 為什麼深圳都是外地人
深圳原來是個漁村,從漁村發展建設成為城市,所以都是外地人。
㈦ 本人沒去過深圳,請外地人談談在深圳的感受,越詳細越好
1、深圳是個充滿夢想的城市,你看周圍的人都是一無所有的來到深圳,自己打拚了幾年,有房有車,有事業,你會覺得,我也不比別人笨,我一定可以做得比他還好。
2、深圳政府機關很有服務意識,不像內地政府機關,你去辦事就像求人家,深圳的政府機關對外窗口都有明顯的標示投訴電話,所以工作人員都比較認真,熱情吧,
3、商場、飯店超市的服務意識很強,就算不能滿足你的「不合理」要求,也會熱情的回答您。還有您去商場挑選商品,就算你把衣服試過還沒買,售貨員仍然表現很熱情
4、縱觀中國來說,夏天不算很熱,冬天不算很冷。每年3.4.5差不多3個月是梅雨季節,每天都下雨,然後就是夏天,每天都是大太陽的晴天。
5、夜生活豐富多彩,地理原因加上氣候原因,所以無論春夏秋冬,晚上開始很亮的,而且不太冷,公共交通一般都是11點半才是末班,所以下班後逛街或者約朋友玩很正常。
6、幾乎沒有地道的本地人,所以根本不存在歧視外地人
7、春節前從深圳出發的機票、火車票都特別緊張,春節後返回深圳的票緊張。
8、公共場所面積都比較大,即使人多,也不會顯的很擁擠。
㈧ 請外地人談談深圳這個城市的特點以及生活在深圳的感受
很有活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