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深圳最獨特的粽子是什麼
擴展閱讀
福州好吃的燕皮哪裡賣 2025-07-14 19:49:22
怎麼辦理深圳電動車車牌 2025-07-14 19:40:07
福州哪裡有古玩賣 2025-07-14 19:40:03

深圳最獨特的粽子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2-14 00:35:29

❶ 你吃過哪些特殊口味的粽子

端午節粽子的種類繁多,而不同地區所吃的粽子口味也是不同的。北方人更加喜歡吃甜味的粽子,而南方人卻更加喜歡吃鹹味的粽子。雖然粽子的口味不同,但是每一個地區都有著自己所研究出來的奇葩的粽子。比如鹹味的粽子,其中就包含著小龍蝦口味的粽子,同樣還有特別奇葩的咖喱雞肉味粽子,干豆角肉粽等等。還有甜味的粽子,甜味的粽子最奇葩的就是冰皮粽子,他和冰皮月餅的製作原理相似,代替糯米和其他材料的是冰皮,然後在裡面會夾雜著不同口味的果餡。

雖然這幾種粽子看起來比較奇葩,但是每一種粽子都有適合他的一些群體購買。

❷ 深圳端午節有什麼習俗

習俗: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雲:「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綉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群花之類。縐紗蜘蛛,綺榖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蠍,又葫蘆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寶蓋,綉球繁纓,鍾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掛艾虎
舊時端午節驅邪辟祟之物,也作裝飾品。中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辟邪、保佑安寧。《風俗通》雲:「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惡」。故民間多取虎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節的艾虎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編剪而成,或剪綵為虎,粘以艾葉,佩戴於發際身畔。端午節飾戴艾虎的風習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宋陳元規《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綵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詩:『釵頭艾虎辟群邪,曉駕祥雲七寶車』。」又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製成小虎及粽子……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古詩雲:『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

畫額
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塗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除在額頭、鼻耳塗抹外,亦可塗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河曲縣志》雲:「端午,飲雄黃酒,用塗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佩長命縷
端午節時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此類節物的形制大體有五: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系於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飾於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綉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此俗始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辟兵紹」。以後相沿成習,直至近、現代。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製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其中唐宋時,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物之事。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宮廷曾賜百索一軸。又《宋史·禮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命縷分賜百官。節日戴以入。」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雞趕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

采葯
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夏小正》載:「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歲時廣記》卷二十二「采雜葯」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采雜葯,可治百病。」後魏《齊民要術·雜記》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記載,亦是制葯用。後來有不少地區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蘇於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製作中葯蟾酥;杭州人還給小孩子吃蛤蟆,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還有在五日於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掛起來晾乾,即成蛤蟆錠,塗於膿瘡上可使消散。這種捉蛤蟆制葯之俗,源於漢代「蟾蜍辟兵」之傳說。又如湖北監利於端午「采百草」,亦采葯草之俗。采葯是因端午前後草葯莖葉成熟,葯性好,才於此日形成此俗。
沐蘭湯
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九歌·雲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葯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飲蒲酒、雄黃酒、硃砂酒
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荊楚歲時記》:「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肉穗花序。根莖可做香料,也可入葯)或鏤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後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硃砂等。明謝肇淛《五雜咀》:「飲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黃入酒飲之。」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至今,如廣西賓陽,逢端午時便有一包包的葯料出售,包括雄黃、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葉等,人們浸入酒後再用菖蒲艾蓬蘸灑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用虎辟邪。這些活動,從衛生角度來看,還是有科學道理的。雄黃加水和酒灑於室內可消毒殺菌,飲蒲灑也頗有益。
採茶、制涼茶
北方一些地區,喜於端午采嫩樹葉、野菜葉蒸晾,製成茶葉。廣東潮州一帶,人們去郊外山野采草葯,熬涼茶喝。這對健康也有好處。
掛草葯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紮成虎形,再粘貼艾葉於其上。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交互轉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得注意。寶山縣有諺語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於是,端午節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
也有地方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躲端午
是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陸游《豐歲》詩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之句。《嘉靖隆慶志》亦記雲:「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端午雨
時民間歲時占驗習俗。俗信端午節下雨,不吉;反之則吉。此種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提要錄》雲:「五月五日哨,人曝葯,歲無災。雨則鬼曝葯,人多病。此閩中諺語。」又許月卿《次韻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雲:「臨川人謂端午日雨,鬼旺人災。清趙懷玉詩自注亦引有「端陽無雨是豐年」的諺語。
元·吳廷暉:《龍舟奪標》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與拋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暗合,可互為印證。《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是日,競渡,競采雜葯。」。
在劃龍船時,又多有唱歌助興的龍船歌流傳。如湖北秭歸劃龍船時,有完整的唱腔,詞曲根據當地民歌與號子融匯而成,唱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弦,即「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又如廣東南雄縣的龍船歌,是在四月龍船下水後唱到端午時止,表現內容十分廣泛。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羅江身死,又成為華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自古便有食粽、飲雄黃久不息。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❸ 深圳特色粽子是海鮮粽嗎

深圳特色粽子是海膽棕。

海膽粽子的做法:

先准備新鮮食材海膽,長得像半圓球,滿身都是刺,一般人弄不好這東西。下來准備的食材還有糯米、五花肉、咸鴨蛋黃、瑤柱和花生等。

這種粽子雖難包,但也容易學會啊。按步驟,一步一步慢慢來,越包越熟練,越包越會包,包得也越來越好看。

不一會包好了,看這粽子包得很好看吧!

包好的粽子再放到蒸籠中蒸制大約4到5個小時,讓海膽的鮮味滲透進粽子的每一顆米粒,我也是第一次知道這粽子是蒸熟的,在我們老家粽子都是煮熟的。

海膽粽子熟了,快來看看這誘人的美味吧。看著就很有食慾,流口水了吧!

品嘗一下,嗯,真的是肉感十足,絲絲入味,鮮香撲鼻,綿軟易化。

海膽以其生殖腺供食,其生殖腺又稱海膽卵、海膽籽、海膽黃、海膽膏,色橙黃,味鮮香,占海膽全重的8%~15%。海膽卵的主要營養成分為卵磷脂、蛋白質、核黃素、硫胺素、脂肪酸等。海膽卵所含的脂肪酸對預防某些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作用。中醫認為海膽卵味咸,性平,具有軟堅散結、化痰消腫之功效。

糯米營養價值:

1. 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索B2、煙酸及澱粉等,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脾胃虛寒,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
2. 糯米有收澀作用,對尿頻,盜汗有較好的食療效果。

❹ 你吃過哪些特殊口味的粽子

1、衛龍辣味梅乾菜肉粽

特殊配料:梅乾菜、豬肉、藤椒油、花椒油、辣椒粉、液態法白酒

作為營銷鬼才的衛龍,早在前年就大膽回應網友訴求,上架了辣條粽子。從最初抓人眼球的搶購而空,到如今大眾的習以為常,衛龍後來不再以新奇出圈,更多注重了整體口感:在配料上取消魔芋爽,加大藤椒比例。

2 、稻香私房×COSTA聯名咖啡粽

特殊配料:咖啡粉、巧克力

稻香村與COSTA攜手,打造了一款中西方結合的粽子禮盒。一盒共有5種口味,都比較中規中矩。但在主推的咖啡巧克力棕上,COSTA把自家咖啡粉融進了糯米,算是一大亮點。雖然作為甜粽,但口感不會過於甜膩,整體清香有餘。

3、盒馬高湯玫瑰腐乳肉粽

特殊配料:玫瑰腐乳、高湯、豬肉

腐乳汁會浸透整個粽子,把糯米染成玫瑰色,比常規粽子多了一種獨特的香氣,可以說是腐乳愛好者的福音了。

4、味BACK人造肉粽子

特殊配料:人造肉

粽子界科技感最強的No1,味BACK主推的人造肉可以通過黑科技,讓植物經過烹飪,最終能散發肉的香氣和味道,使「肉」的口感變得清爽,緩解傳統肉粽的油膩感。目前一共有5種口味可供選擇:咖喱牛肉、黑椒丸子、海鴨蛋五花肉、梅乾菜五花肉、五香牛肉。

5、五芳齋×拉麵說粽子

特殊配料:牛腩、椒麻醬

喜歡搞事情的新晉網紅「拉麵說」,這次和江南粽子大王「五芳齋」組起了cp,讓同一種口味在不同食材上呈現得淋漓盡致:拉麵味粽子、粽子味拉麵。粽子主要提供了兩種口味:茄汁牛腩粽和椒麻肉粒粽,這應該是為數不多的酸甜口肉粽。

❺ 武漢人在深圳過端午節吃什麼餡的粽子最好呢

紅豆餡的,思故鄉

❻ 深圳有哪些值得購買的,具有當地特色的伴手禮

個人推薦以下幾種:

1、沙井蚝

購買指南:寶安區沙井鎮產鮮蚝。蚝豉肉乾、純蚝油、蚝汁鯪罐等在深圳各海鮮街或農批市場可以買到。不過天氣這么冷,小夥伴們可以上萬能的淘寶,有驚喜。

2、南澳鮑魚干

購買指南:大鵬新區南澳鎮海味商店有賣,除了鮑魚干,另外也有鮑魚罐頭售賣。價格:散裝干鮑魚約850元一斤,一斤約80個。食用方法:烹飪前拿水靜泡即可。

3、光明乳鴿

購買指南:深圳市光明農場南粵光明乳鴿文化美食園(有真空包裝),新鮮的烤乳鴿在不少店家都有賣,可詢問店家鴿子是否來自光明農場。怕麻煩的話,推薦在深圳特產店或網上買。

伴手禮介紹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茶文化已經深入貫穿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伴手禮」將茶、藝、禮三者相結合具有典型的文化藝術特色。

『伴手禮」的文化不單純是物質享受,也不單純是精神文化,而是將二者巧妙的結合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進而發展到精神文化活動中。我們一直不斷努力推尚「伴手禮」的精神,並將其弘揚傳播到華夏大地,發揚中華傳統美德。

伴手禮送的就是藝術,「鞍槭」直是伴人送手禮,也就是古人「鞍槔」癖的意思。這些隨手的伴手禮代表著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聯系,只是一份小小的伴手卻代表送禮者的心意,對於人們來說,伴手禮不只是一項禮物,而是牽動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系的橋梁,能表達送禮者最深的心意,好的伴手能使送禮雙方形成心靈的交流與共鳴。

❼ 廣東有什麼特產

廣東有什麼特產

有很多來到廣東讀書和工作的人,會在假期帶一些廣東的特產回家,那麼,廣東有什麼特產呢?下面大家進行整理,歡迎收藏!

中山特產—杏仁餅

杏仁餅是一款廣東省傳統的漢族餅食名吃,是從綠豆餅發展而來的,主要原料是綠豆粉,只因外觀像杏仁,所以才叫杏仁餅。中山杏仁餅入口甘香松化,肥而不膩,齒頰留香。

惠州特產—梅菜

梅菜是廣東惠州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腌制食品。惠州又稱為“惠州貢菜”。惠州梅菜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鄉間民用新鮮的梅菜經涼曬、精選、飄鹽等多道工序製成,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濕、不熱,不僅可獨成一味菜,又可以把作配料製成梅菜蒸豬肉、梅菜蒸牛肉、梅菜蒸鮮魚等菜餚。

汕頭特產—牛肉丸、老媽宮粽球、達濠魚丸

牛肉丸是廣東省潮汕地區有名的漢族小食。汕頭牛肉丸口感爽脆,美汁四溢,唇齒留香。來源於漢族中的客家菜。早期賣牛肉丸的小販大部分是客家人,他們挑著小擔在今日的潮州市挨街串巷叫賣。尤其是晚上,在韓堤路八角亭至公園後面的.韓江一帶,常有穿梭小舟,船頭掛著一盞小燈,專為停泊在那裡的客家貨船供賣夜宵,專賣牛肉丸。

老媽宮粽球是廣東潮汕地區久負盛名的漢族傳統名小食,節日食俗。以糯米為主料,外形為六角球狀,製作工藝要求嚴格,是一種口味獨特的粽子。老媽宮粽球食時解開竹葉盛盤,有稜有角,晶瑩潤滑、甘甜香咸。下次去汕頭真的必須試一下

達濠魚丸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屬於粵菜系。此菜潔白細柔,酥脆清口,為潮汕特產,也是潮汕的老字型大小小吃。現在,潮汕各地城鄉,凡出產海魚的地方,都有魚丸。

江門特產—白糖糕

廣東白糖糕最早始創於明朝廣東順德倫教,現今是廣東,香港等地的漢族特色糕點。據說是一梁姓小販蒸松糕時失手令粉質下墜而創出,它清甜爽口彈牙煙韌,看起來簡簡單單,實際工序繁瑣到極:它是把大米磨漿,用米漿糕種發酵後,加入白砂糖蒸熟而成。

茂名特產—籺

籺是米麥的碎屑,多用指粗食,韌軟有餘,黏而不膩。泛指稻、麥等的籽粒。也指在廣東省湛江,廉江,茂名等地傳統的漢族小吃,美味可口。

肇慶特產—裹蒸粽

裹蒸粽是廣東肇慶可是最出名的漢族傳統小吃,食時清益撲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端午節節日食俗,用的是本地特有的冬葉、水草來裹個大大的粽子,所以又叫裹蒸粽。

湛江特產—田艾餅

田艾餅是廣東湛江著名的漢族小吃。翠綠晶瑩,入口幽香隱隱,軟糯香滑,熱食冷食風韻都各自不同。還可以清除體內雜物、塵埃,去膩化積,養身健體。

梅州特產—柚子、菊花糕

梅州柚子果色鮮黃,淡淡飄香,果肉清甜,質脆嫩而化渣,下次去梅州別忘了嘗嘗啦

菊花糕是廣東潮汕地區漢族名糕點之一,菊花糕在潮汕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菊花糕甜軟酥鬆,入口即化,齒頰生香,清涼去火有“糜飯食會飽,菊花糕孬巧”的俗語

清遠特產—刀切糍

刀切糍是廣東省清遠市漢族小吃,節日食俗。清遠刀切糍滑溜撲香,口感極佳。用搓透的粘米團切成條,然後放入煮沸的鵝湯內,熟後再放芹菜、蕪茜、雪豆等,既有鵝香又夠溜滑,是當地人一大喜愛。每逢過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製作食用。

韶關特產—餃俚糍

餃俚糍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屬於粵菜系,爽口香嫩,味道妙不可言。它歷史悠久,為南雄小食之一種,街頭時有出賣,用白粘米在草木灰水中浸兩小時,磨成漿並熬熟,擰成圓形薄片,內包酸菜或茄子、辣椒、香料,形狀似餃子,蒸熟即食。有的不包餡,用糍餅印印成餅狀或用手捏成小團塊蒸熟,亦很爽口

陽江特產—炒米餅

炒米餅鬆脆、甘甜、可口,是廣東(尤其是嶺南一帶)的傳統美食。根據傳統習慣,一般都在秋、冬季里製作,過年時品嘗。密封後放於陰涼處儲藏,可長久儲存。

雲浮特產—慈姑糍

慈姑糍是地方特色喜慶小吃,俗稱七仔糍或狗仔糍。有趣的是,慈姑糍的形狀是仿照小男孩的生殖器製作,象徵著添丁發財。聽說雲浮慈姑糍軟膩中帶清爽,下次去雲浮的時候,你懂的~

廣州特產—泮塘馬蹄糕、雞仔餅

晶瑩通透,入口清甜爽滑,且帶有一些馬蹄清香。

馬蹄糕是廣東廣州地區漢族糕類美食。泮塘馬蹄糕將馬蹄(荸薺)磨成漿或干馬蹄粉兌水加糖蒸制而成。“泮塘馬蹄糕”是採用當地的特產馬蹄粉作原料,在製作上先將砂糖炒至稍黃後溶成糖水,再調入半分熟的馬蹄粉漿,然後猛火蒸熟。

甜中帶咸、甘香酥脆

雞仔餅是廣東廣州地區漢族傳統餅類名小吃,是廣東四大名餅之一。原名“小鳳餅”,清代咸豐年間廣州西關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鳳的女工所創制。

佛山特產—蹦沙

作為廣東一道有名的小食,“李禧記”蹦沙曾是許多人童年時代的一味零食。它留在人們童年記憶中的不只是歡樂,還有那份伴隨一生的味道。“李禧記”蹦沙入口甘香酥化,咸中帶甜,甜中有脆,吃上一口嘴角不禁滋起一股夠香夠咸夠鬆脆的爽勁。即使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也不會因為太硬而咬不動。實可謂老少咸宜之佳品。

深圳特產—金龜桔

深圳龍崗區坪山鎮金龜桔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相傳是湘、贛交界山地的客家人移植於此,桔大而鮮亮、皮易剝裂,肉清香可口,汁豐富且味道極甜,是解渴和助消化的佳品。金龜桔果實個大色鮮,桔皮易剝,水分多,也很甜。

東莞特產—蛋卷

蛋卷是東莞的一種傳統美食,是逢年過節、探親訪友時常備的禮品。過去許多阿婆在小巷裡親自製作蛋卷,作為孫子點燈時派發給賓客的禮品,蛋卷口口酥脆,蛋香濃郁。

如今,想吃蛋卷不必費心費力,市面上很方便就能買到,但要吃地道風味,特別是有名的厚街蛋卷仍需花費一番工夫。想吃到好蛋卷,可以去厚街涌口村有名的祥旺興餅家,其手工製作的蛋卷一賣就賣了18年,而且風味始終如一,贏得眾人的好口碑。 ;

❽ 代表深圳精神的粽子是什麼餡的

肯定是包叉燒鹹蛋黃的餡,比較突出深圳瑞午節氣的粽子吧。
深圳精神植根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土壤,孕育在深圳這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創新精神,是深圳人民新時期開創新事業的重要精神動力。
城市精神對城市的生存與發展具有巨大的靈魂支柱作用、鮮明的旗幟導向作用與不竭的動力源泉作用。城市精神譬如一面旗幟,凝聚著一座城市的思想靈魂,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整體形象,彰顯著一座城市的特色風貌,引領著一座城市的未來發展。
一座城市沒有精神,就沒有靈魂,就沒有準確的核心理念定位,就沒有奮勇爭先的精神動力源泉。
只有打造出自己的城市精神,才能對外樹立形象、對內凝聚人心,使全市上下團結一致、共謀發展。

❾ 公司端午想采購粽子,深圳有哪些粽子品牌比較推薦的呀

端午節來臨,各地粽子已經悄悄上市,受各地文化習俗影響,粽子口味也是花樣繁多,南粽北粽甜粽咸粽,各有各的花樣,各有各的特色,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全國各地特色粽子,看看哪裡的粽子好吃又出名,一起來尋找熟悉的家鄉味道。


嘉興粽子-最經典

浙江嘉興粽子歷史悠久聞名華夏,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雞肉粽等品種。它的粽子從選料、製作到烹煮都有獨到之處。米要上等白糯米,肉從豬後腿精選,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米內,入口鮮美,肥而不膩。

代表品牌:五芳齋、真真老老、紅船


五芳齋 嘉興粽子禮盒裝 鮮肉粽子蛋黃大肉粽豆沙甜粽端午節禮品
查看
湖州粽子-最考究

湖州粽子是浙江湖州傳統的地方名點,從外到內製作極為考究。外層粽葉,以大量清水一張一張極耗人工刷洗。米飯則選用口感特別綿密軟嫩,並以50年傳承口味醬過的圓糯米包粽。內餡則是用上選的五花肉,剔除不好的肥油再經過腌浸的程序,與生米包里起來入水煮約二個半小時左右,方可起鍋。

代表品牌:諸老大、震遠同、丁蓮芳


諸老大 竹籃粽子禮盒 湖州粽子 8粽6蛋1醬鴨 1460g 端午節禮品
¥ 138
月銷1129
購買
已下架
北京粽子-最小資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採用果脯為餡。大致分為三種:白粽子,小棗粽和豆沙粽。北京粽子多選用上乘的選料,精緻小巧,美味又健康,粘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因此可是很多白領小資的最愛哦。

❿ 深圳人吃粽子最可能是什麼

最可能是鹹肉粽。
深圳人最可能吃的粽子是鹹的,因為深圳地處南方,南方粽子的口味大多是鹹的,咸粽子里最喜愛的就是鹹肉粽,鹹肉粽裡面的餡料主要是五花肉、糯米、綠豆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