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8月20號在廣東深圳是夏天還是秋天
8月20號在廣東深圳是秋天,8月20號,距離今年的處暑8月23號僅剩下三天的時間,按理來說夏天也算是過去了,目前應正屬於秋天的秋高氣爽的涼爽季節。
❷ 一般從幾月份才開始正式算進入秋天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到了立秋就標志著初秋正式開始,每年公歷8月7-9日交節。立秋時氣溫和夏天差不多,然後溫度會慢慢下降,由熱轉涼、由涼轉寒,所以立秋屬於一個過渡性季節。
進入秋季後,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過渡向秋季少雨乾燥氣候。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隨陽氣下沉而逐漸蕭落。秋季最明顯的變化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黃,並開始落葉,莊稼則開始成熟。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還有「貼秋膘」「咬秋」等習俗。
立秋習俗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一直以來,在中國廣大農村,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❸ 深圳的天氣什麼時候開始變冷呀
一般情況下10月底11月初還能穿短袖.11月只能說早晚稍微變涼快些.真正意義上"冷"的話要12月底1月左右!!!
❹ 深圳幾月份到秋天啊
立秋是9月23日
❺ 深圳是怎樣的氣候
深圳市所處緯度較低,屬南副熱帶季風氣候。適用於中原地區的用天文角度劃分四季的方法,即以 3 ~ 5 月為春季、 6 ~ 8 月為夏季、 9 ~ 11 月為秋季、 12 至翌年2月為冬季的劃分並不符合深圳市的長夏短冬的特點。
以氣候寒暖的具體指標的氣候學季節劃分法則能較好地反映深圳的氣候狀況。按氣候學劃分標准:以 5 天滑動平均氣溫穩定≥ 10 ℃ 為冬季結束、春季開始,穩定> 22 ℃ 為春季結束、夏季開始,≤ 22 ℃ 為夏季結束、秋季開始,≤ 10 ℃ 為秋季結束、冬季開始。按以上的標准劃分,深圳市約 70 %的年份有短暫的冬季。以有冬季的年份統計春、秋、冬三季, 45 年的資料統計夏季,可得出深圳市各季的大致情況。
深圳的氣候深受季風的影響,夏季多為季風低壓、熱帶氣旋所影響,盛行偏東南風,高溫多雨;其餘季節多受極地冷高壓脊控制,盛行東北季風,天氣較為乾燥。下面以不同季節分別進行敘述。
一、春季(2月 6 日~ 4 月 22 日)
春季影響深圳的冷空氣勢力開始減弱,多受變性冷高壓脊、靜止鋒、低槽等天氣糸統控制。春天天氣多變,常出現「乍暖乍冷」的天氣。初春仍有較強的冷空氣影響,少數年份在 2 月下旬仍可出現寒潮天氣。
春季降溫的同時,多數是伴著陰雨天氣。春季也是日照最少的季節, 2 ~ 4 月,在低溫陰雨嚴重的年份,月日照時數僅有 30 多小時( 1959 年 2 月、 1992 年 3 月和 1984 年 4 月)。與春季低溫陰雨相聯糸的是回南潮濕天氣,常出現在春季後期低溫陰雨之後,其氣候特徵表現為溫度高、濕度大,有時相對濕度持續在 100 %。出現回南天氣的同時,在沿海和內河河面常伴有大霧。 春天是冬、春環流交替的季節,天氣過程復雜,變化迅速,有所謂「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之說。春天中小尺度天氣糸統活躍,常出現強對流天氣。
春季雨水較少,多數年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乾旱。
二、夏季( 4 月 23 日 ~ 10 月 24 日 )
夏季為西南季風的盛行期,高層副熱帶西風逐漸為熱帶東風所取代,並穩定控制。隨著南支西風急流的北撤,前汛期降水結束。這時期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多熱帶氣旋活動,是熱帶氣旋影響或襲擊的盛期。夏季在副熱帶高壓的穩定控制下,常出現炎熱天氣,是極端最高氣溫出現的時期。但由於海風的調節,深圳市的極端最高氣溫僅有 38.7 ℃ ( 1980 年 7 月),一般年份的極端最高氣溫在 35 ~ 37 ℃之間。 9 ~ 10 月北方冷空氣勢力加強,中等強度的冷空氣可對深圳市造成影響。有的年份在 9 月下旬~ 10 月上旬可出現危害農作物的寒露風天氣。
4 ~ 6 月是深圳市的前汛期,受鋒面低槽、熱帶雲團、東風波等影響,雨水迅速增加,多暴雨天氣。 5 月開始就可能受到熱帶氣旋(台風)的嚴重影響。 7 ~ 9 月是深圳的後汛期,主要受熱帶氣旋(台風)的影響。 7 ~ 9 月平均有 3 ~ 4 個熱帶氣旋(台風)影響深圳。從平均狀況而言,夏季雨量占年雨量的 83.5 %。夏天的降水地區差異很大,容易出現局地性的洪澇災害和短時雷雨大風天氣。由於下墊面受熱不均和地形作用等原因,夏天容易出現局地性的界線分明的雷陣雨天氣,因而有「夏雨隔牛背」之說法。
深圳的雨季一般結束於 9 月中、下旬, 9 ~ 10 月,深圳市容易出現乾旱。
三、秋季( 10 月 25 日 ~翌年 1 月 12 日)
秋季是夏冬過渡季節。副熱帶高壓迅速撤離,地面上鋒面的候平均位置已過南嶺,冷高壓迅速南下並控制廣東,氣溫迅速下降。 秋季是深圳市的少雨乾旱時期,多秋高氣爽的晴好天氣。由於雨水少,蒸發大,因而秋旱容易發生且發展迅速,深圳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秋旱發生。
在 10 ~ 11 月份,平均 3 年中有 2 個熱帶氣旋(台風)影響深圳。秋台雖然數量較少,但往往影響較為嚴重。
秋季多冷空氣影響,少數年份會出現寒潮天氣。
四、冬季( 1 月 13 日 ~ 2 月 5 日 )
冬季是北方蒙古高壓的鼎盛時期,冬季風勢力強大,高層為強盛的副熱帶西風穩定控制。地面上鋒面位置迅速南移,華南地區常受強冷高壓脊控制。因此,深圳冬季經常處於乾冷氣流的控制之下,氣溫達全年最低,降水稀少。
冬季是深圳市最冷的季節,約 70 %的年份深圳都會出現短暫的冬季。冬季雖然平均僅有 24 天,但影響深圳的寒潮大半出現在這一段時間。在有冬季的年份里,最短的寒冷天氣僅維持幾天,最長的可斷續維持 3 個多月( 1987 年 11 月 29 日 ~ 1988 年 3 月 5 日 )。冬季雨水稀少,大多數年份都會出現秋冬連旱。
五、城市建設對局地氣候的影響
深圳市由昔日的邊陲小鎮在短短的幾年內發展成一個大都市,其局地氣候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 、城市的熱島效應
隨著城市建設的日益發展,市區的熱島效應也日益明顯。 1986 ~ 1992 年的年平均氣溫較 1953 ~ 1985 年增加了 0.8 ℃ ,而 1993 ~ 1998 年則增加了 1.1 ℃ ,考慮全球增暖的影響,則這兩段時期內的城市熱島效應大致為 0.5 ℃ 和 0.7 ℃ 。氣溫增加得較明顯的月份為 10 ~ 12 月和 1 月份,而 3 ~ 5 月則氣溫增加得較少。城市熱島效應氣溫增加主要是在晚上增溫,白天和晚上增溫的比例大致為 1 : 4 。
2 、濕度減小
由於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市區的廠房、住宅、公共設施、人造路面及良好的排水糸統,破壞了建立特區前大片的植被及土壤環境,使得因蒸發而進入到大氣中的水汽大大減少,從而造成相對濕度的減小。深圳鎮 1953 ~ 1979 年年平均相對濕度為 79 %,深圳市區 1980 ~ 1985 年為 78 %,而 1986 ~ 1998 年只有 75 %,分別減少了 1 %和 4 %。
3 、日照減少
城市中由於各種燃料燃燒時放出的大量廢氣和煙塵、汽車尾氣以及地面揚起的塵埃使空氣成份發生變化而變得混濁不堪,降低了大氣的透明度。太陽輻射從大氣頂部進入大氣之後,因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而受到削弱,特別是以二氧化硫為主的氣溶膠對太陽輻射的吸收減少了到達地面的太陽直接輻射量。城市上空因空氣被污染等原因,太陽輻射減少得比郊區更大些。太陽輻射的強弱直接影響到日照的多寡。據深圳市氣象台資料統計表明,日照百分率由 1954 ~ 1980 年的 50 %下降到 1981 ~ 1986 年的 43 %,而 1987 ~ 1998 年下降到 41 % 。
4 、輕霧和霾急增
輕霧是指微小的水滴或已濕的吸濕性物質微粒所構成的稀薄霧幕。水平能見度在1~ 10 公里。霾是大量細微的乾性塵粒、煙粒、鹽粒等均勻地懸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於 10 公里的空氣混濁現象。
近年來,由於深圳市建築、汽車尾氣、化工生產、生活燃料等的大量消耗等原因,造成以氮化物為主的污染源的大氣結構,大大地促進了霾和輕霧的生成。同時,它們的濃度也有變濃的趨勢。
輕霧在 60 年代年平均有 25 天, 70 年代增至 54 天, 80 年代 79 天,而 1990 ~ 1998 年猛增至 177 天。
霾在 60 ~ 70 年代的寶安地區較為罕見,但建立深圳特區以來,深圳市出現霾的天數急劇增加, 80 年代年平均約 6 天, 1990 ~ 1998 年年平均達 74 天。
5 、降水強度加大
深圳市地處南亞熱帶沿海地區,降水量較豐沛,一年中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受大區域氣候因素的影響,城市建設對年降雨量的影響較小。但從 80 年代起,降水日數減少,而降雨量又無減少以及連續出現暴雨極值來看,城市化後的深圳的降水強度有所增強。
參考資料:http://www.121.com.cn/main/szqh/sjhfqhtz/index.shtml
❻ 深圳幾月份才能涼快
至少11月份才涼快。
快到十一月份的時候,廣州迅速變成速凍餃子,凍的你措手不及。
深圳,別稱鵬城,廣東省轄市,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岸,與香港一水之隔,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接壤。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已發展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同時享有「設計之都」、「鋼琴之城」、「創客之城」等美譽
深圳市域邊界設有中國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深圳也是重要的邊境口岸城市,皇崗口岸實施24小時通關。
2014年6月4日,深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成為我國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6] 每年在深圳舉辦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被譽為「中國科技第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