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袁大頭天津版初鑄版有哪些
擴展閱讀
上海自來水水壓多少公斤 2025-05-16 07:37:32
深圳有2000萬什麼水平 2025-05-16 07:03:52

袁大頭天津版初鑄版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6-22 02:20:22

⑴ 銀幣袁大頭的版本有多少種

袁世凱銀幣圖片有共和國簽字版紀念幣版、共和國紀念幣版、高纓共和國紀念幣版、文裝簽字版七分臉幣版、文裝七分臉幣版、三年簽字版、三年鷹洋邊版、三年T字邊版、三年版、八年版、九年版、十年版、大鬍子版、高纓飛龍洪憲版、飛龍洪憲簽字版、飛龍洪憲版、古裝丙辰紀念版、古裝洪憲紀念版. 各年份及廠記共鑄有570272000枚,平均模具壽命為160,00枚, 大頭模具大約至少有2萬套, 根據推論就至少可以說有數千種版式.

⑵ 袁大頭有多少種版本

袁大頭分為120個版本,袁大頭銀幣按照年份分為民國三年、八年、九年、十年,因為每個地區鑄造的袁大頭不一樣,時間也有跨度,所以袁大頭才會有如此多的版本,其中民國八年的最為稀少。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俗稱,其全稱為「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北洋政府為了整頓幣制,劃一銀幣,由造幣總廠及江南造幣廠鑄造袁大頭。
袁大頭的普通版本非常多,該銀幣正面為袁世凱側面頭像,上端為「中華民國三年」,背面為「壹圓」幣值和嘉禾圖案,周邊為185道線,胸前周邊設有暗記,邊齒。這是最為常見的版本,收藏價值並不高。
而九年版袁大頭版式雕工都異常精美,甚至比三年版的天津標准版還漂亮,這一版本的袁大頭無論是字體,人像還是嘉禾圖案都很精緻,是值得收藏愛好者收藏的珍品。
在此提醒大家,因為袁大頭銀元版別比較多,從鑄造到現在經歷時間也已經百年,所以現在收藏的袁大頭偏輕是正常現象,流通這么多年總會有損耗。
【拓展資料】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
其正面圖案的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背面圖案均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中圓」「貳角」「壹角」字樣。該幣的外環主要是直齒邊,還鑄有少量工字邊和花齒邊。
1914年2月7日,袁世凱以大總統令形式公布了《國幣條例》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其主要內容是規定錢幣的鑄造發行權歸民國政府所有,原先的各個官局所鑄造發行的1元銀元,由民國政府兌換並改鑄,在一點的時期內,承認它們的價值等同於國幣1元的價值。國幣中的主幣是1元銀元,其重量是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厘,材質是銀佔89%,銅佔10%,錫佔1%,一枚成品銀元的重量是7錢2分。規定國幣種類有銀幣4種(壹圓、中圓、貳角、壹角)、鎳幣一種(五分)、銅幣五種(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國幣條例》公布同年先在天津造幣廠鑄造「袁大頭」壹圓銀幣,後在南京、廣東、武昌等造幣廠陸續鑄造。
當時錢幣的換算關系和人民幣一樣,以十進位,1元等於十角,一角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厘。自從《國幣條例》公布以後,天津造幣廠就開始鑄造袁大頭1元銀元,後來,南京、廣東、武昌等造幣廠也都開始陸續鑄造發行袁大頭銀元。由於袁大頭1元銀元幣型規整,圖案新穎,有明確的重量和成色,容易識別,因此,袁大頭銀元很快就被老百姓接受,並很快在全國的范圍內流通。因袁大頭壹圓銀幣幣型劃一,成色、重量有嚴格規定,很快受到了社會認同和接受,在國內金融市場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龍洋,成為流通領域的主幣。

⑶ 袁大頭有幾個版,怎麼分別

袁大頭版別有九年大肩章,九年缺口造,牛口造7點年,九年海南版,九年粗發,九年中發小嘉禾,九年精發三年背,九年精發,「T」字邊、鷹洋邊,簽字版,加鑄「甘肅」兩字版,開口貝版,O記版,粗發版,三角圓版。

1,九年精發:此版常見,可能由於精刻原因,原光好品相的在九年三大版(粗中精)中最多見其主要特徵為:整幣精雕細刻,精美為大頭系列之最。

頭發一絲絲,胡須立體感強,胡須下縷為三四縷(中發版僅有兩縷,這是區分中發版精發版的簡易方法),背小嘉禾,九點鍾位置缺一小內齒(最易區別九年精發三年背之處),左二穗粒閉芒,下穗粒尾。

2,九年精發三年背:此版相對少見,原光好品亦然。其主要特徵為:整幣精刻,頭像面與九年精發版同,其與九年精發版之區別主要在嘉禾面:大嘉禾(與中發同),九點鍾不缺小內齒,左二穗粒開芒,左下穗粒尾不翹芒。

3,九年中發:少見些,原光好品較粗發版多見而較精發版少見。其主要特徵為:整體包括頭發較粗發版精刻些,發呈一縷縷;字體較粗發版纖細,背為大嘉禾,類同於三年背。

4,九年中發小嘉禾:人像及字體為九年中發特徵,背配小嘉禾(比普通嘉禾縮小一圈,與內齒距離相遠些,故稱小嘉禾),嘉禾面九點鍾位置缺一小內齒,左上二穗粒開芒,左下穗粒尾翹芒。

5,九年粗發:此版多見,但原光好品相的並不易得。其主要特徵為頭發粗,字體粗,年字第一劃為圓頭,造口上有圓點暗記,中華兩字常見斷筆(偶見不斷筆的),背嘉禾為大嘉禾,類同於三年的背就是上文說的粗字版。

⑷ 袁大頭三年天津版區別

答案如下:

1、天津版三年大頭於1914年12月開始正式發行,由義大利籍雕模師魯喬治雕模(除三年外,無證據證明民國八九十年天津版大頭為此君所雕模),並由天津造幣總廠(即中央造幣廠)製成祖模分發各造幣分廠生產。

2、天津版三年大頭於1914年12月開始正式發行,由義大利籍雕模師魯喬治雕模(除三年外,無證據證明民國八九十年天津版大頭為此君所雕模),並由天津造幣總廠(即中央造幣廠)製成祖模分發各造幣分廠生產。

3、據記載,當年生產此版的除了天津總廠外,領取此版模具進行生產的分廠有:南京廠、武昌廠、杭州廠、廣州廠、奉天廠、安慶廠和南昌廠。可以說,目前存世的官版大頭都出之上述造幣廠,即各廠均使用天津版模具(不同廠或有修模區別而已)。

因此,所謂天津版並非完全由天津廠生產,至於到底哪個廠生產的哪種修模天津版,目前已經無法釐清了。

同時天津版的也叫中央版,也就表明了的珍惜程度,喜愛錢幣的收藏者為之奔波。

⑸ 袁大頭版別大全

袁大頭版別太多太多,有壹圓、半圓、貳角、壹角四種,計算均以十進,每圓十分之一稱角,百分之一稱分,千分之一稱厘。
一把人們說的都是壹圓銀幣,而只是這種版別也非常紛繁,我只挑主要的說。
第一,民國三年版中的主要版別
民國三年版正面為袁世凱側面像,上列「中華民國三年」。「年」字後沒有「造」字,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後面有一「造」字。三年版「民」字中有一「點」,而其他年版民字無「點」。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兩種模具,老模具為185道邊齒,新模具為170道邊齒,鑄量都較多,屬普通流通版。另外有數種鑄造量較少的版別:
1.「O」記版。即在嘉禾圖案中有「O」形暗記,在嘉禾結帶處呈橫「8」字形,左上方的帶孔中有一極小的「O」形圓圈,而且袁像下巴前衣領未封領,肩章較寬,五星比較凸出。
2.粗發版。袁頭發較粗,發型呈波浪。嘉禾結帶沒有形成縱橫交叉「8」的結花,右邊一束嘉禾結帶處形成一個不規則的圓。
3.三角圓版。此幣背面圓字內的「口」字形成「△」形,而其他版別是「厶」形。
4.開口貝版。此幣壹圓的「圓」字內「貝」字最下一橫未與豎筆連接,形成「開口貝」。該版袁像肩章條紋明顯,袁眼中有一從上至下的直線,俗稱「睜眼」,這一特徵也是其他版別未見的。
5.加鑄「甘肅」兩字版。此幣系甘肅蘭州造幣廠沿用民國三年版舊模,在袁像左右加鑄「甘肅」兩字,其餘與開口貝版相同,鑄量僅數萬枚。
6.簽字版。此為天津造幣廠試鑄樣幣,並未流通。該幣在袁像右側刻有一豎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華外籍鑄幣專家義大利雕刻師「魯爾治·喬治」簽名縮寫。
7.「T」字邊、鷹洋邊。此兩種幣均為天津造幣總廠試鑄樣幣。正、背圖案與流通的一般袁大頭相同,僅在邊齒上為「T」字形邊或為鷹洋幣形邊。
第二,民國八年版袁大頭主要版別
八年版中的普通版流通量較多,鋼模由外國代制,文字書寫符合漢字結構,字形沒有變異,嘉禾規范有序。有一特徵是正面袁像胸襟花飾前內邊齒多一細齒,而無一空擋(其他年號版有一空擋)。另外有幾種鑄量較少的版別,主要在「造」字的書寫上有幾種不同:
1.「造」字的第三筆一豎從第四筆的一橫向下伸出,形成了「牛」字,但與下面的「口」字不相連,故稱「牛」字版。
2.有的「牛」字與「口」字相連,故稱連口版。
3.「造」字中的「口」字少了上橫一筆,形成缺口,稱為缺口版。
4.「造」字中的「口」字很扁,「口」字中看不見中孔,稱為無口心版。
第三,民國九年主要版別
九年版中主要有袁像未封領版和大耳版兩種,前者為普通版,鑄量較多,後者鑄量較少。大耳版指袁像耳朵比其他版要大,而衣領全為封領。
第四,民國十年主要版別
十年版中的普通版,其圖案文字與一般袁大頭無大差別,鑄量較大。另外有一些在「年」字中的一點寫成一豎或「7」字形,但鑄量較少。
有些稀有品種價值幾十萬以上,尋常百姓家根本看不到,一般的袁大頭你應該能從上面找到。

⑹ 袁大頭銀元怎麼區分版別

「袁大頭」由於鑄地多、鑄量大,出現了許多版別。有趣的是,盡管版別不同,但「袁大頭」的標准重量都為七錢二分,以今天的計量方法是26.697克,成色89.1%,含純銀23.493克,而且各地的「袁大頭」均可通用。按年號,「袁大頭」分為民國三年、五年、八年、九年、十年版等,均為普通版,唯獨五年版鑄量較少。其中,八年版為英國伯翰造幣廠所制鋼模鑄造,品相精美,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按鑄造工藝及齒邊紋飾,「袁大頭」可以分為這些版別:鷹洋齒邊版、丁字齒邊版、英文簽字版、「甘肅」銘文版等。其中,「甘肅」銘文版重26克,為民國三年蘭州造幣廠鑄,花紋較粗,成色甚劣,數量不多,但各省一些藏家都有收藏。 何翔認為,「袁大頭」收藏主要追捧以上版別。市民手中大多為「袁大頭」普通版,市場價多在60元左右,是投資銀幣收藏的較好價位。 辨別真偽 「『袁大頭』 收藏重在辨別真偽。」何翔說,真幣一般足重,經過流通損耗也在26克左右,其色潤澤柔白、音色柔長、文圖精確、包漿自然;偽幣一般不足重,若重則是加大或加厚,色灰音尖,特別是現在的偽造者借用電腦製版,以合金材質冒充銀子,其色、文圖幾可亂真,但終因不是銀,其發音尖長,內行人一辨別就知真偽。 銀幣真偽鑒定方法 藏家張書裔與金銀錢幣等打了一輩子打交道,他有個鑒定銀幣真偽的好辦法:將銀幣在一塊試金石上擦拭幾次,直至出現道道銀白色的擦痕,然後在擦痕上滴入鹽酸和硝酸。這時,如果是真幣,擦痕上的混合液體呈乳白色,偽幣則呈仍無色透明狀。如果銀幣含銀量不足,鹽酸和硝酸的混合液體也呈現乳白色,但不夠濃郁。含銀量越少,其濃郁度就越低。

⑺ 袁大頭有哪些種類

收藏「袁大頭」,先學認版別

「袁大頭」是袁世凱像銀幣的俗稱。由於其鑄造時間長,存世量較多,在市場上流通廣泛,得到人們在質量方面的認同,加上市場價位不高,一直為集幣愛好者看好。

不過,袁大頭銀幣版別紛繁,稀少版別就在10種以上。剛剛接觸銀幣收藏的愛好者,面對一些稀有版別與普通版之間的細小差距,往往有眼花繚亂、不易認清之感。

銀幣年號4年沒換

袁世凱竊據中華民國大總統後,於民國3年(1914年)公布「中華民國國幣條例」,規定鑄造的銀幣為國幣。銀幣正面為袁世凱側面頭像,頭上方為「中華民國三年」,背面圖案為兩株嘉禾花紋,當中為面值,如「壹圓、中圓、貳角、壹角」等。壹圓銀幣重七錢二分,成分銀九銅一。同年12月由天津造幣總廠開鑄,1915年2月江南造幣廠也開始鑄造。

由於袁世凱側面頭像占據了銀幣的大部分,頭像又有些肥頭大耳,民間稱之為「袁大頭」,一直延續至今。

不過,在鑄造了民國3年的銀幣後,卻沒有繼續鑄造民國4年至民國7年的年號幣,到了民國8年才又開始鑄造。其實,民國4年至民國7年並沒有停止鑄造銀幣,只是在銀幣上沒有變更年號而已。

原因是當時的政局不穩,袁世凱經過緊鑼密鼓的策劃,急不可待地於民國4年(1915年)12月25日宣布實行帝制,由總統變皇帝,並確定將1916年(民國5年)改為洪憲元年。在這種情況下,不鑄行民國4年和民國5年的銀幣就可想而知了。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隨即開始了派系之爭,總統一換再換,民國6年還出演過一場張勛復辟的鬧劇,如此混亂的政局,也使得鑄幣時沒有及時改變年號。直到1927年北伐戰爭勝利之後,民國政府才下令停鑄「袁大頭」銀幣。

稀有版別在10種以上

總的來說,「袁大頭」的年份一共有4個:民國3年(1914)、民國8年(1919)、民國9年(1920)和民國10年(1921)。所有的袁大頭版別都是圍繞這4個年號來區分的。

O版袁大頭

袁大頭壹圓銀幣版別紛繁,稀少版別就在10種以上。以民國3年幣為例,有普通版、簽字版、三角圓版、O版等。簽字版「袁大頭」原是天津造幣廠試鑄樣幣。該幣最顯著特徵就是幣的正面袁世凱頭像的右側有英文「L.GIORGT」或簡寫「L.G」字樣。這是義大利雕模師魯爾治?喬治的簽名縮寫。這種版別的「袁大頭」在市場上可謂鳳毛麟角,極難遇上。三角圓版幣正面圖案與普通袁大頭銀幣一樣,但背面「壹圓」的「圓」字中「員」上部是沒有開口的三角形。O版幣也是稀少版別,該幣背面圖案的交叉嘉禾的束帶中有一個很小的O字。

三角圓版袁大頭

有趣的是,民國3年幣還有一種「粗發版」。這個版別的袁大頭銀幣正面,頭像的頭發比普通幣粗,有點波浪形。

袁大頭銀幣的民國8年幣有連口造版和開口造版之別。連口造版幣在「中華民國八年造」的「造」中的「告」字豎筆與口相連。開口造版幣則在「造」字中的口上方缺一橫。

民國9年幣有一種大耳版值得關注。該幣正面袁世凱頭像的耳朵輪廓比一般版別大一些。該版銀幣成色較高,達到95%。民國10年異年版也是一種稀有幣。此幣在「中華民國十年造」的「年」字左邊豎書為點。

珍稀版幣價值數萬

袁世凱頭像銀幣在成色和重量方面都有嚴格的管理,每星期都要抽樣送財政部化驗,不合格者隨即熔毀,絕不遷就。由於新幣花樣新穎,型式劃一,與原在市場上流通的清朝「龍洋」基本相同,故入市後深受民商歡迎,在全國各地通行無阻,並首先在上海金融市場取代了「龍洋」的地位。

「袁大頭」從1914年開始鑄造,到1927年明令停鑄,長達13年。其實,此後個別地區仍在鑄造。據資料記載,民國9年和民國10年的「袁大頭」至少在1929年還在鑄造。到1950年又重新鑄造過。如此算來,鑄造的時間就更長了。

簽字版袁大頭

「袁大頭」總發行量超過7.5億枚,僅天津造幣廠及其分廠就鑄有約3.8億枚。目前市場價普通版壹圓「袁大頭」在200元左右,O版和三角圓等稀少版別和鑄量較少的民國8年幣價位高一些,但也容易收集到。至於最為珍稀的民國3年「袁大頭」簽字版試鑄幣售價當在幾萬元左右,但也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了。為你免費提供:藝術品策劃包裝、藝術品專業攝影、藝術品鑒定評估、藝術品展覽展銷、權威行業雜志推廣,實時輸送最專業的古玩鑒定知識,歡迎訂閱此賬號!

⑻ 袁大頭三年天津版初鑄寬邊怎麼辯別

摘要 天津版「袁大頭」銀幣的正面圖案,中間為袁世凱(均為光頭)戎裝左側面像,上方為「中華民國×年」;背面圖案均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中圓」(伍角)、「貳角」、「壹角」字樣,後幾種上方分別有「每二枚當一圓」、「每伍枚當一圓」和「每十枚當一圓」的字樣;該系列幣分別重27克(七錢二,即7.2×3.75=27)、13.3克、5.3克和2.6克;成色分別為90.4%、84.5%、80.4%和82.5%;該幣的外環主要是直齒邊,另外,還鑄有少量工字邊和花齒邊。在該系列幣中,民國3年、9年、10年等一元幣較為常見,

⑼ 中華民國3年袁大頭有多少版本

中華民國3年「袁大頭」的主要版本有七個:

1、「O」記版。即在嘉禾圖案中有「O」形暗記,在嘉禾結帶處呈橫「8」字形,左上方的帶孔中有一極小的「O」形圓圈,而且袁像下巴前衣領未封領,肩章較寬,五星比較凸出。

2、粗發版。袁頭發較粗,發型呈波浪。嘉禾結帶沒有形成縱橫交「8」的結花,右邊一束嘉禾結帶處形成一個不規則的圓。

3、三角圓版。此幣背面圓字內的「口」字形成「三角」形,而其他版別是「開口」形。

4、開口貝版。此幣壹圓的「圓」字內「貝」字最下一橫未與豎筆連接,形成「開口貝」。該版袁像肩章條紋明顯,袁眼中有一從上至下的直線,這一特徵也是其他版別未見的。

5、加鑄「甘肅」兩字版。此幣系甘肅蘭州造幣廠沿用民國三年版舊模,在袁像左右加鑄「甘肅」兩字,其餘與開口貝版相同,鑄量僅數萬枚。

6、簽字版。此幣甚少見,天津造幣廠試鑄樣幣,並未流通。該幣在袁像右側刻有一豎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華外籍鑄幣專家義大利雕刻師「魯爾治·喬治」簽名縮寫。

7、「T」字邊、鷹洋邊。此兩種幣均稀見,系天津造幣總廠試鑄樣幣。正、背圖案與流通的一般「袁大頭」相同,僅在邊齒上有區別,為「T」字形邊或鷹洋幣形邊。

(9)袁大頭天津版初鑄版有哪些擴展閱讀

「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光緒年間,由於各省鑄造銀元,卻和當初鑄造紋銀一樣,不僅重量和成色不能統一,數量上也難以控制。辛亥革命爆發,各省因急於用款,不僅加工趕鑄銀元,還濫鑄銅圓,濫發鈔票和軍用票,幣制更加混亂。

民國建立後,中央財政幾乎有出無入,財政危機十分嚴重。從短期來說,發行紙幣亦不失為斂財妙法,只是紙幣是銀元的代表者,是兌換券,若沒有銀元的充分准備和廣泛流通,紙幣信用亦難確立。

此時此刻,幣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緩,「袁大頭」銀元正是基於此而誕生的,也是銀元發展的必然結果。經過多年鑄造,加上其信譽很高,「袁大頭」數量增多,流通漸廣,雖僻處邊陬,也有其蹤跡。「袁大頭」銀元的通行促進了銀元的統一,也為「廢兩改元」准備了條件。

⑽ 天津版三年袁大頭的特徵有哪些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