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為什麼濕熱
擴展閱讀
楊柳青是天津什麼地方 2025-10-20 08:28:24
福州鼓樓哪裡學拉丁舞 2025-10-20 08:15:25

天津為什麼濕熱

發布時間: 2025-08-23 05:35:44

❶ 天津市最近連續3天都高溫超過37度

在陽光直射之下,灼熱的路面溫度驚人。據氣象監測數據顯示,7月5日下午,北京無論是城區還是郊外,地面溫度都在60℃至68℃之間,石景山的地面溫度最高,達到了68.3℃。那麼地面溫度為什麼比氣溫高?
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專家李小泉解釋,「地面溫度是用測溫表直接測量地表溫度的,由於地表直接吸收太陽輻射,在強烈陽光照射下,地表就會升溫很快,而且溫度的高低和地面的性質有關。比如水泥路面、公路的瀝青路面,都比較吸熱,溫度會更高。」
而氣溫是指空氣中的溫度,是用距離地面1.5米的百葉箱測量的,是人類生存活動空間的大氣溫度。當陽光到達地球後,空氣並不直接吸收太陽的短波輻射,熱能主要被地面吸收,然後再向上傳給空氣,所以地溫高於氣溫就很自然了。
李小泉分析,「我們通常所說的高溫就是日最高氣溫在35℃以上,就算高溫日。從氣候的情況來看,7月份是最熱的一個月,我們國家的高溫天氣有五成以上是出現在7月份,華北平原這一帶高溫天氣可能會更多。」
「此次北方高溫原因主要是這段時間我國北方上空盤踞著一個較強而穩定的大陸高氣壓,在這個大陸高壓的控制下,氣流下沉,增溫明顯,加上晴朗或多雲的天氣有利於地表吸收太陽輻射,連日以來的高溫天氣又積蓄了一定的熱量,所以導致北方各地氣溫飆升。」
據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的最新分析,今年入夏以來(6月1日至7月4日),東北、華北、新疆、長江流域和華南等地區共有162個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極端事件標准,其中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和新疆的34個氣象站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高溫成為人們近日談論天氣的主要話題。
李小泉分析,入夏以來,我國的高溫天氣主要呈現三個特點:
——高溫強度強。我國東部和北方大部地區普遍出現了日最高氣溫大於等於35℃的高溫天氣,其中黑龍江北部、內蒙古東北部和西部、新疆東部、河北西南部等地還出現了38℃以上的高溫天氣。
——高溫日數多。今年全國平均高溫日數2.8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3天。華北南部、黃淮西部及新疆東部、黑龍江西部、內蒙古東北部、湖北西部、海南大部等地高溫日數有4—12天,新疆東部部分地區有12—20天。其中,6月以來,吉林省平均高溫日數有2.1天,黑龍江省平均高溫日數有4.7天,均為歷史同期之最。
——高溫熱浪持續時間長。入夏以來,我國共出現3次高溫天氣過程,每次高溫過程持續時間均在7天以上,高溫熱浪明顯。
就目前情況來看,現在出現的高溫天氣還算比較符合氣候規律的,只是高溫天可能比較集中,顯得非常熱。但要特別說的是,由於整個大氣環流形勢,此次高溫導致晝夜溫差不大,晚上也不涼快,這種情況是比較少見的。
這樣的高溫天氣是否還會持續?「看來,華北黃淮等地的高溫天氣還將持續幾天。」
8日起,將有一股冷空氣造訪我國華北地區,北京等地將迎來降雨天氣,高溫天氣有望得到緩解。不過,我國的主要雨帶還停留在長江流域一帶,並未明顯北上,因而此次降雨過後,華北地區仍有可能再次出現高溫天氣。
高溫天氣的成因是什麼?
李小泉告訴記者,高溫天氣分為兩種類型:乾熱和濕熱。乾旱和沙漠地區的高溫是乾熱,這里空氣濕度很小,雖然溫度很高,人們還不覺得難以忍受。盆地的熱就是濕熱(悶熱),我國的武漢、四川、重慶都是,空氣濕度極大,高溫時人們更難以忍受。而造成各地熱感不同的主要原因就是地形地理條件和大氣環流條件。
比如我國氣溫最高的吐魯番盆地,是天山地區陷落最深的盆地,最低處在海平面以下155米,是我國陸地最低的地方。盆地周圍的山嶺,海拔從千米以上到四五千米不等。由於吐魯番盆地地勢低窪,四周高山環繞,熱量不能散發,加上它離海洋太遠,水汽條件很差,因而,全年降水稀少,氣候炎熱乾燥。

資料圖片:新疆高溫
還有河北的石家莊,是華北平原最容易出現高溫的地方。除受暖氣團和太陽輻射的影響之外,由於石家莊地處太行山東麓的特殊地形,易產生「焚風效應」。當西風氣流過山下沉時,會致使空氣濕度急降、氣溫迅速上升。
再比如前一陣東北比較少見的持續高溫天氣,「北極漠河」最高氣溫達到了40℃。李小泉分析,「東北的高溫天氣就是受從青藏高原伸過來的高空暖性高壓脊的持續影響,和大氣環流密切有關。暖脊簡單地說就是強大的高空暖氣團,是夏季東北高溫的源頭,這樣的暖氣團一直盤踞在東北上空,而且很有耐性。」
高溫是一種災害性天氣,特別是持續性高溫,對人的健康危害很大。面對高溫天氣,我們不能改變什麼,我們要做的就是提前預警,積極預防和應對。
比如這次高溫天氣,各地就採取了多種措施全力保障民生。為在高溫天氣下保證市民出行,北京公交集團要求空調車嚴格按照規定開啟使用空調,保證車廂通風良好,為乘客提供舒適的乘車環境;國家電網天津市電力公司服務熱線將24小時保持暢通,第一時間解決市民各方面用電問題;在廣州,市民政局從7月1日起開放了488個臨時庇護場所,並保障場內防暑設施正常和飲用水的供應等等。
高溫天氣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生產生活各個方面以及用電、供水行業都有影響。盡管高溫難耐,但我們的生活工作仍要繼續。如何積極有效地應對酷暑高溫天氣的「侵襲」,使我們的生活工作保持健康有序運轉,舒心舒服地度過這個夏季?
李小泉表示,對城市來講,高溫以後,用電量很高,易出現火災,家裡用電或者用火要特別注意;高溫天盡量減少戶外活動,需要在室外作業的人們,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晴熱天紫外線非常強,容易灼傷人體皮膚甚至誘發皮膚癌,如果在戶外盡量攜帶遮陽工具,注意防曬。
另外,高溫天氣對農作物生長也有影響。比如南方,現在江南水稻處於揚花抽穗灌漿,如果溫度太高,就是逼熟,容易造成癟粒,這個時候要加強田間管理(灌水)。
夏季氣溫高,室內外溫差大,忽冷忽熱極易引發感冒(俗稱熱傷風),導致呼吸道感染進而引發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因此,天再熱也不要長期待在空調房內。有些人為圖涼快,會把空調的溫度設置得極低,還有人喜歡站在空調前吹冷風降熱,這對健康極其不利。對人體既無傷害,又能降溫解暑的空調溫度應在27℃左右。
高溫天人體出汗量大,身體消耗也大,易中暑,需要正確地補充各種營養。專家建議大家:
多喝粥。在炎熱的夏季,人的腸胃因受暑熱刺激,功能會相對減弱,容易發生頭重倦怠、食慾不振等不適,重者還會中暑。因此,夏季應多喝消暑保健粥進行飲食調理,如綠豆粥、金銀花粥、薄荷粥、蓮子粥、荷葉粥、蓮藕粥等。
多喝湯。當人出汗比較多、體液損耗比較大的時候,多喝湯既能及時補充水分,又有利於消化吸收。比如綠豆湯、金銀花湯等。
多飲茶。炎熱天喝溫茶水比喝飲料更解渴。高溫作業者,如能在溫茶中適當加點鹽,以彌補出汗過多而丟失的鹽分,對預防中暑更有益。
多吃青菜。天熱濕氣重,青菜清淡、味鮮,不油膩、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元素。
多吃瓜果。瓜果汁多味甜,不僅生津止渴,也能清熱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涼,是清暑解渴的瓜類之首。另外,獼猴桃含有大量維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是高溫和野外作業人員應經常選用的果品和飲料。
人們常說,「天熱人心煩」,天熱真的能夠影響人的心情和心理環境嗎?這還是外界自然環境和人體內環境的相互影響作用的。高溫天熱,人心浮氣躁,是人對外界環境的正常反應之一,但只要能夠稍微有意識地自我調節一下就能很有效地緩解。「心靜自然涼」嘛。

嘉賓簡介
李小泉,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專家、正研級高工,曾任中央氣象台台長,原中國氣象學會氣候與長期天氣預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摘自http://www.weather.com.cn/news/670994_2.shtml

❷ 請問一下天津的氣候

天津和中國的東部大部分地區一樣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年間水量在400毫米到800毫米之間,屬於半濕潤地區,雨季多集中於7、8兩月,由於降水比較集中容易出現洪澇災害和旱災,歷史上有幾次大的洪水發生,最近一次應該在1996年,而近幾年則是普遍乾旱,各種天氣都會經歷,冬天會下雪但是最近下雪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冬天也沒有溝渠那麼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