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津市新的行政區劃圖
天津,簡稱津,又稱津沽、沽上、直沽、丁沽、津門、三津、瀛津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中央直轄市之一全市轄15個市轄區、3個縣。
下轄地區:
和平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
河北區紅橋區塘沽區漢沽區
大港區東麗區西青區北辰區
津南區武清區寶坻區
靜海縣(靜海鎮)寧河縣(蘆台鎮)薊縣(城關鎮)
行政區劃
1949年1月15日,天津下設11個行政區。
1949年3月,塘大市劃歸天津市,改為塘大區。
1949年10月1日,天津市被定為中央直轄市。
1952年4月21日,天津縣劃歸天津市,塘大區改為塘沽區。
1952年10月10日,天津市將原行政區合並為8個行政區。
同時,將市區農村部分劃歸天津縣,將原天津縣的灰堆地區劃入市區。
1953年5月14日,天津縣行政建制撤銷,設立了東郊、西郊、南郊、北郊4個郊區。
1953年7月4日,漢沽市劃歸天津市,更名為漢沽區。
1956年1月1日,天津將市區以序數排列的一至八區分別更名為:和平區、城廂區、河北區、河東區、新華區、河西區、南開區、紅橋區。
1958年2月11日,天津市劃歸河北省,作為省會所在地。
1958年10月1日,天津將市內8個行政區調整為6個行政區,撤銷了城廂區和新華區,同時將東、西、南、北4個郊區分別並入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河北區、紅橋區,加上和平區及塘沽區和漢沽區共轄8個行政區。
1958年12月27日,天津專區與滄州專區合並,劃歸天津市。另外,唐山專區的寧河縣劃入漢沽區。至此,天津市除原8個行政區外,還轄有武清縣、霸縣、任丘縣、靜海縣、河間縣、滄縣、黃驊縣、交河縣、獻縣、鹽山縣、吳橋縣、寧津縣等12個縣。
1960年6月25日,漢沽區劃歸唐山專區,薊縣、寶坻縣劃歸天津市。
1961年7月17日,天津專區從天津市劃歸河北省,薊縣劃歸唐山專區。
1962年2月1日,恢復天津市東、西、南、北4個郊區。
1962年11月6日,漢沽區又劃歸天津市。
1963年2月2日,北大港從黃驊縣劃入天津市,建立北大港區。
1967年1月1日,天津市從河北省劃出,恢復為中央直轄市,河北省省會遷至保定。
1970年1月,撤銷北大港區,將其並入南郊區。
1973年8月10日,河北省的薊縣、寶坻縣、寧河縣、武清縣、靜海縣5個縣劃歸天津市。
1979年11月6日,北大港區從南郊區劃出,成立大港區。至此,天津市共轄18個區縣,其中中心區6個,即和平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河北區、紅橋區;環城區4個,即東郊區、西郊區、南郊區、北郊區;濱海區3個,即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縣5個,即薊縣、寶坻縣、寧河縣、靜海縣、武清縣。
1992年2月12日,東、西、南、北4個郊區分別更名為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
2000年6月13日,撤銷武清縣,建立武清區;
2001年3月22日,撤銷寶坻縣,建立寶坻區。
2006年,天津市轄15個市轄區、3個縣。(下附各區縣詳細情況)
2009年11月9日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原三個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
2015年8月,國務院已批復同意撤銷天津市靜海縣、寧河縣,設立天津市靜海區、寧河區,相關的行政區域界線、政府駐地均未做調整。此次調整後,天津市的行政區劃將由13區、3縣的格局,變為15區、1縣的格局,僅剩薊縣尚未劃區。
B. 天津開發區屬於哪個區
天津開發區一般指天津市經濟開發區,屬於天津市的濱海新區。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創立於1984年12月6日,位於天津市區以東40千米,為天津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一部分,是中國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
在全國54個國家級開發區、工業園區投資環境評價中,天津開發區曾經連續16年位居第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渤海灣西側,屬於海積平原,地形屬於退海灘地,以前曾為鹽田。地面平均高度為2.5米,為東高西低。
濱海新區概述:
濱海新區,地處華北平原北部,位於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交匯點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區的東面,渤海灣頂端,瀕臨渤海,北與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為鄰,南與河北省黃驊市為界,地理坐標位於北緯38°40′至39°00′,東經117°20′至118°00′。
濱海新區擁有海岸線153公里,陸域面積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2010年底建成區面積達289平方公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網路-濱海新區
C. 天津空港華明鎮屬於哪個區
自然分區屬於東麗區,行政劃區應該是屬於濱海新區吧,
D. 天津市區是哪個區
市內六區: 和平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河北區、紅橋區。
天津分為16個市轄區,分別是和平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河北區、紅橋區、濱海新區、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武清區、寶坻區、寧河區、靜海區、薊州區。
>>>拓展資料:
天津地處華北平原北部,東臨渤海、北依燕山,位於東經116°43至118°04,北緯38°34至40°15之間。市中心位於東經117°10,北緯39°10。
天津位於海河下游,地跨海河兩岸,北南長189千米,西東寬117千米。陸界長1137千米,海岸線長153千米。
是北京通往東北、華東地區鐵路的交通咽喉和遠洋航運的港口,有「河海要沖」和「畿輔門戶」之稱。對內腹地遼闊,輻射華北、東北、西北13個省市自治區,對外面向東北亞,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
行政區劃圖:
E. 天津屬於哪個區
屬於華北平原地區。
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天津濱海新區被譽為「中國經濟第三增長極」。天津是夏季達沃斯論壇常駐舉辦城市。
2014年12月12日,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的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獲得國家批准設立。2015年4月21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中國北方第一個自貿區。
天津,簡稱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5)天津新華明北屬於哪個區擴展閱讀:
天津地處華北平原北部,東臨渤海、北依燕山,位於東經116°43'至118°04',北緯38°34'至40°15'之間。市中心位於東經117°10',北緯39°10'。天津位於海河下游,地跨海河兩岸,北南長189千米,西東寬117千米。陸界長1137千米,海岸線長153千米。是北京通往東北、華東地區鐵路的交通咽喉和遠洋航運的港口,有「河海要沖」和「畿輔門戶」之稱。對內腹地遼闊,輻射華北、東北、西北13個省市自治區,對外面向東北亞,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
天津地質構造復雜,大部分被新生代沉積物覆蓋。地勢以平原和窪地為主,北部有低山丘陵,海拔由北向南逐漸下降。北部最高,海拔1052米;東南部最低,海拔3.5米。全市最高峰:九山頂(海拔1078.5米)。地貌總輪廓為西北高而東南低。
天津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種地形,平原約佔93%。除北部與燕山南側接壤之處多為山地外,其餘均屬沖積平原,薊縣北部山地為海拔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靠近山地是由洪積沖積扇組成的傾斜平原,呈扇狀分布。傾斜平原往南是沖積平原,東南是濱海平原。
F. 天津市內六區和四郊五縣,分別是哪些
天津市內六區分別是和平區、河北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紅橋區;四郊分別是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五縣分別是武清區(武清縣)、寶坻區(寶坻縣)、靜海區(靜海縣)、寧河區(寧河縣)、薊州區(薊縣)。
(6)天津新華明北屬於哪個區擴展閱讀:
1、和平區
歷史上和平區境內地勢窪下,人煙稀少。1860年後,境內大部分地區被英、法、美、日強辟為租界。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一區、十區建立區委、區政府。1956年1月,一區改名和平區,五區改名新華區。1958年10月,天津市調整行政區劃,新華區全部並入和平區,新華區人民委員會隨即取消。
2、河東區
自金代天津設「直沽寨」,河東區已有800多年歷史,是天津的發祥地之一。1956年1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將以序數排列的行政區改為以地域命名,第四區因地處海河以東而得名為河東區。
3、河西區
1917年,建成天津市第一個行政建制區。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仍沿用六區舊稱。1956年1月1日,市政府將六區改稱河西區。1966年9月,河西區更名為紅旗區;至1968年1月廢止,復稱河西區。
4、南開區
南開區原是天津舊城迤南的開窪地帶,清末人稱此地為天津老城「南邊的開窪地」,1919年境內成立了著名的南開大學,因此1956年始設南開區之名。
5、河北區
河北區是天津的發祥地和中心城區之一,因地處海河之北而得名。1952年,區境才有完整的政區,時稱三區。1956年,三區改稱河北區。
G. 求天津市津南區,的郵政編碼。
天津市津南區郵政編碼:300352。
津南區東臨天津港,西連市中心城區,南接大港石化工業區,北依海河,占海河綜合開發全長72公里的中下游32公里,處於天津市經濟發展的主軸上,是承接中心城區城市功能和濱海新區產業功能的重要地區,東部的葛沽鎮是濱海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津南區轄8個鎮:鹹水沽鎮、葛沽鎮、小站鎮、雙港鎮、辛庄鎮、雙橋河鎮、八里台鎮、北閘口鎮;1個辦事處(鎮級,但不是街道辦事處):長青辦事處。津南區共有173 個行政村。區政府駐地鹹水沽鎮。
(7)天津新華明北屬於哪個區擴展閱讀
津南區東與塘沽區接壤,南與大港區毗鄰,西與河西區、西青區相連,北與東麗區隔海河相望。西部的長青辦事處坐落在河西區界內,東部的葛沽鎮是濱海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區政府所在地鹹水沽鎮是天津的衛星城鎮之一,距天津市中心區12公里,距天津港30公里,距天津濱海國際機場20公里,距鐵路天津站27公里,距京津塘高速公路12公里,到北京僅需用1小時車程。津南區東西長25千米,南北寬26千米。總面積420.72平方千米。
津南區的陸地是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海退成陸逐步形成。距今20億年前,津南一帶是白浪滔天的海洋,直到距今5000年。這中間20多億年的漫長時間內。
經歷83次陸海的變遷,特別是第四紀中更新世,渤海形成以後,由於世界性的氣候冷暖變化和洋面升降。
津南區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春季多風,乾旱少雨;夏季炎熱,降雨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宜人;冬季寒冷,乾燥少雪。
年平均日照時數2659小時,年平均氣溫11.9度,年平均無霜期206天,年平均地面溫度14.5度,年平均降水量556.4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64%。
H. 天津市區有幾個區
截至2019年5月,天津下轄16個市轄區,分別是: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武清區、寶坻區、薊州區、靜海區、和平區、河西區、河北區、河東區、南開區、紅橋區、濱海新區、寧河區。
天津,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也是中國北方最大的開放城市和工商業城市。天津簡稱「津」,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也稱「津沽」、「津門」。
(8)天津新華明北屬於哪個區擴展閱讀
天津地區在商周時期即有人類居住,但作為城市則形成較晚。隋朝大運河的開通,使位於運河北部、兼有河海運輸之便的天津地位日漸重要,運河與「五河尾閭」(今海河)在市區三岔河口交匯,天津便以「三會海口」名於史冊。唐朝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
隋朝,修建京杭大運河後,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今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在蘆台開辟了鹽場,在寶坻設置鹽倉。
遼朝,在武清設立了「榷鹽院」,管理鹽務。
金朝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直沽是天津城市發展中有史料記載的最早名稱。
元延祐三年(1316),「改直沽為海津鎮」,這里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設立大直沽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
作為軍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揭開了天津城市發展新的一頁。後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
清順治九年(1652年),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三衛合並為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衛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
清末時期,天津作為直隸總督的駐地,也成為李鴻章和袁世凱興辦洋務和發展北洋勢力的主要基地。
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天津,天津被迫開放,列強先後在天津設立租界。
1900年7月,八國聯軍攻打天津,天津淪陷。
1901年,由八國聯軍組成的天津都統衙門下令拆除城牆。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直隸總督衙門遷津。同年中華民國成立,天津改為縣,屬直隸省。
民國二年(1913年),直隸省省會設於天津。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佔領天津,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天津特別市,同年7月,直隸改稱河北,省會仍設天津,10月省會遷北平。
1930年6月,天津改為直轄市。同年10月,河北省會再遷天津,遂改為省轄市。
1930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直轄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會由北平遷至天津,天津直轄市改為省轄市。
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天津仍為直轄市。
1949年1月15日凌晨5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東西突擊集團在金湯橋上勝利會師。17日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劃為華北人民政府直轄市。同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天津被定為中央直轄市。
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4月18日,河北省省會由保定遷到天津。
1966年5月河北省省會再遷保定。
1967年1月2日,天津恢復為直轄市至今。
I. 請問天津市五所重點中學各在什麼區
1. 天津市南開中學-天津市南開區
天津市南開中學是天津市教育委員會直屬重點中學,1904年10月17日,由著名愛國教育家嚴范孫和張伯苓創辦。
J. 天津市和平區的幾個街道是怎麼劃分的,謝謝
截至2019年8月,天津市和平區轄有6個街道辦事處。
和平區是天津市中心城區的核心區,面積9.98平方公里,轄南市、勸業場、南營門、小白樓、五大道、新興6個街道辦事處、64個社區,常住人口35.07萬,戶籍人口42.02萬,是全市金融、商貿、教育和醫療衛生中心。
(10)天津新華明北屬於哪個區擴展閱讀:
和平區的歷史沿革:
歷史上和平區境內地勢窪下,人煙稀少。明清兩代,境內村落增多。
清咸豐十年(1860年)後,境內大部地區被英、法、美、日強辟為租界。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正式收回外國租界。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一區、十區建立區委、區政府。
1953年3月,一區、十區人民政府改稱區人民委員會。
1956年1月,一區改名和平區,五區改名新華區。
1958年10月,天津市調整行政區劃,新華區全部並入和平區,新華區人民委員會隨即取消。
1966年-1976年「文革」期間,成立和平區革命委員會。
1980年5月,和平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撤銷區革命委員會,恢復區人民政府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