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有什麼好品種豬
擴展閱讀
春運期間福州哪裡堵車 2025-05-25 04:07:36
天津頸椎貼哪個牌子好 2025-05-25 04:02:36

天津有什麼好品種豬

發布時間: 2022-07-14 18:49:11

Ⅰ 豬的品種有哪些

豬的品種有大白豬、大約克夏豬、大花白豬、杜洛克、皮蘭特豬、長白豬、漢普夏豬、波中豬、馬身豬、寧鄉花豬、松遼黑豬。


1、杜洛克又稱為「萬能豬種」,原產於美國東部的新澤西州和紐約州等地,主要親本用紐約州的杜洛克和新澤西州的澤西紅雜交育成,原稱杜洛克澤西,後筒稱杜洛克,分為美系和加系杜洛克;產於中國台灣的杜洛克經過培育自成風格,因而稱台灣杜洛克或台系杜洛克。


2、大白豬又叫作「大約克豬」。原產於英國,特稱為「英國大白豬」。輸入蘇聯後,經過長期風土馴化和培育,成為「蘇聯大白豬」。後者的體軀比前者結實、粗壯,四肢強健有力,適於放牧。十八世紀於英國育成。



(1)天津有什麼好品種豬擴展閱讀


1、漢普夏豬是著名肉用型豬品種。十九世紀初期由英國漢普夏輸往美國後,在肯塔基州經雜交選育而成。毛色黑,肩頸接合部和前肢白色。鼻面稍長而直,正豎立。體軀較長,肌肉發達。成年公豬體重315至410公斤,母豬250至340公斤。早熟性,繁殖力中等,平均每胎產仔8頭。母性強。


2、馬身豬原產於中國山西,體型較大,耳大、下垂超過鼻端,嘴筒長直,背腰平直狹窄,臀部傾斜,四肢堅實有力,皮、毛黑色,皮厚,毛粗而密,冬季密生棕紅色絨毛,乳頭7~10對。可分為「大馬身豬」、「二馬身豬」和「缽盂豬」三型。雖生長速度較慢,但胴體瘦肉率較高。


參考資料


網路-豬

Ⅱ 豬的品種有哪些哪種豬好養

可以養大三元豬是目前最多的,建議養該品種。

豬的品種有:

1.約克夏豬是豬的一個著名品種。原產於英國約克郡,由當地豬與中國豬等雜交育成。全身白色,耳向前挺立。有大、中、小三種,分別稱為「大白豬」、「中白豬」和「小白豬」。大白豬屬腌肉型,為全世界分布最廣的豬種。中國飼養大白豬較多。

2.長白豬是「蘭德瑞斯(Landrace)豬」在中國的通稱。著名腌肉型豬品種。原產於丹麥。由當地豬與大白豬雜交育成。全身白色。體驅特長,呈流線型。頭狹長、耳大前垂,背腰平直,後軀發達,大腿豐滿,四肢較高。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皮薄、瘦肉多。遍布於世界各國。

3.漢普夏豬是著名肉用型豬品種。十九世紀初期由英國漢普夏(Hampshire,一譯漢普郡)輸往美國後,在肯塔基州(Kentucky)經雜交選育而成。毛色黑,肩頸接合部和前肢白色。早熟性,繁殖力中等,平均每胎產仔八,六六頭。母性強。屠體品質高,瘦肉比例大。

4.波中豬為豬的著名品種。原產於美國。由中國豬、俄國豬、英國豬等雜交而成。原屬脂肪型,已培育為肉用型。全身黑色,有六白的特徵。鼻面直,耳半下垂。體型大,成年公豬體重三百九十至四百五十公斤,母豬三百至四百公斤。早熟易肥,屠體品質優良;但繁殖力較弱,每胎性仔八頭左右。

Ⅲ 我國優良地方豬種有哪些

我國優良的地方豬種有100餘種,具有突出特點的豬種有東北民豬、香豬、兩廣小花豬、內江豬、寧鄉豬、金華兩頭烏豬、太湖豬、榮昌豬、成華豬、藏豬等。

我國近年培育的改良品種豬主要有哈爾濱白豬、新淮豬、沂蒙黑豬、三江白豬、北京黑豬、湖北白豬等。

Ⅳ 土豬哪個品種最好

我國的土豬品種比較多,但最常見的為互助八眉豬、榮昌豬、寧鄉豬、陸川豬等這些品種,通常土豬的優點還挺多的,比如有一定的環境適應性,還具有比較強的繁殖能力,並且產仔量多。

1、互助八眉豬
互助八眉豬原產於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它的額頭部有倒八字的皺紋,所以就稱為互助八眉豬,也叫做大耳朵。互助八眉豬有一定的適應性,性早熟,產仔量也比較多,肉質的口感很好,這種品種的豬能夠很好的適應,貧瘠多變的環境。

2、榮昌豬
榮昌豬是由四川的榮昌縣而得名的,主要的產地是四川的榮昌縣和隆昌縣,但現在它的分布范圍很廣,在我國的安徽,雲南,浙江,北京,天津,遼寧,陝西,湖北等省份都有喂養,這種豬它的體型通常比較大,身體比較長,背部有凹進去,臀部有些傾斜,四肢比較粗壯、堅實,頭部的大小比較適中,臉部稍微往裡面凹,耳朵不大不小,並且往下垂,額頭和臉部有很多很新的皺紋,還有旋毛。

3、寧鄉豬
寧鄉豬又叫做寧鄉土花豬、流沙河豬、草沖豬,它的原產地是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這種豬有悠長的歷史,長達上千年,其中很多省份都有大量的引進寧鄉豬,他是我國的四大豬種之一。寧鄉豬的優點很多,它的繁殖能力強,容易長肥,容易早熟,肉質好,性格溫順,對於環境的適應性很強,是種不錯的品種。

4、陸川豬
陸川豬也有悠久的歷史,品種比較優良,它的原產於廣西的陸川縣,是一種優良的豬種之一,通常這種豬它的體型短,並且比較寬,肉質比較肥,長得比較圓,腹部很大,有的時候會拖到地上,毛色為黑白。

Ⅳ 我國有哪些優良地方豬種

我國幅員遼闊,由於自然及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不同地區之間形成了很多獨具特色的地方豬種,如繁殖力極高的太湖豬,皮薄骨細、適於腌制火腿的金華豬,體型矮小、早熟易肥、適於做烤乳豬的香豬,適應性強、瘦肉率高的榮昌豬,抗寒高產的東北民豬和適應惡劣氣候條件的藏豬,以及西北八眉豬、里岔黑豬、萊蕪黑豬、番豬、兩廣小花豬、內江豬和寧鄉豬等。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地方豬種有100餘種。這里僅介紹一些有代表性的豬種。

太湖豬

太湖豬分布在長江中下游,按照體形及性能上的某些差異,太湖豬可以分為若干個地方品系,即二花臉、梅山、嘉興黑、楓涇、橫涇等。因其繁殖性能極高而備受國內外青睞,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國家先後引入太湖豬,對其高繁殖力的繁殖生理和遺傳機制進行深入研究。

(1)體形外貌

太湖豬體型中等,頭大額寬,額部皺褶多而深,耳大下垂,形似蒲扇。全身被毛黑色或青灰色,被毛稀疏。腹部皮膚多呈紫紅色。其中,梅山豬四肢末端為白色,俗稱「四腳白」。乳頭8~9對。

(2)生產性能

該品種日增重較低,為440克左右,耗料增重比在4.5以上,胴體瘦肉率40%。太湖豬繁殖性能極高,是目前世界上產仔數最高的豬種,經產母豬平均產仔數16頭。

(3)雜交利用

太湖豬極高的繁殖性能使其成為理想的雜交母本。實踐證明,以太湖豬為母本,與杜洛克豬、長白豬、漢普夏豬及大白豬進行二元、三元雜交,都可獲得較好的雜交效果。但在進行二元雜交時,商品代的日增重和胴體瘦肉率都較低,只能滿足中小城市和農村市場。國外也在其母系中引入太湖豬血液,以期提高母本的繁殖性。

金華豬

金華豬原產浙江金華地區,該地區腌制火腿時要求肉豬的體型大小適中,皮薄腳細,肉質細嫩,肥瘦適度。金華豬的特點是皮薄骨細,早熟易肥,肉質優良,是適於腌制火腿的優良豬種。

(1)體形外貌

金華豬體型中等偏小,耳中等大小,下垂但不超過嘴角,額有皺紋,頸短粗,背微凹,腹大微下垂,臀較傾斜,四肢細短,蹄質堅實呈玉色,皮薄,毛疏,骨細,毛色以中間白、兩頭黑為特徵,故又稱「兩頭烏」。乳頭8對。

(2)生產性能

金華豬經產母豬產仔數13.8頭,初生個體重0.65千克。肥育期平均日增重460克左右,胴體瘦肉率43%,腿臀比31%。

(3)雜交利用

金華豬與引進的肉用型品種進行二元、三元雜交,均有明顯的雜種優勢。

香豬

香豬原產貴州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部分地區,是一種特殊的小型地方豬種,早熟易肥,肉質香嫩,宰食哺乳仔豬或斷乳仔豬時,無奶腥味,故稱為香豬。

(1)體形外貌

香豬體軀矮小,頭較直,額部皺紋淺而少,耳較小而薄,略向兩側平伸或稍下垂。背腰寬而微凹,腹大豐圓觸地,後軀較豐滿。四肢短細,後肢多卧系。毛色多全黑,少數具有「六白」或不完全「六白」特徵。乳頭5~6對。

(2)生產性能

香豬經產母豬產仔數為5~8頭。經測定,從90日齡、體重3.7千克左右開始肥育,養至180日齡、體重達22千克左右,日增重210克,每千克活重消耗混合料3千克左右。

(3)開發利用

香豬用做烤乳豬,在我國香港和一些大城市以及東南亞地區很有市場。香豬進一步小型化,選育成體型更小的微型豬,可用做醫學試驗動物。

東北民豬

東北民豬分布在東北三省及河北、內蒙古等地。該品種豬以適應性強、繁殖性能高而聞名,在我國豬新品種的選育及北方地區養豬生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並先後被引至日本、美國。

(1)體形外貌

東北民豬頭中等大小,面部直長,耳大下垂,體軀扁平,背部狹窄,臀部傾斜,四肢粗壯,腹部下垂。全身被毛黑色,毛密而長,冬季長毛下密生絨毛,豬鬃多而長,乳頭7~8對。

(2)生產性能

東北民豬增重速度較慢,平均日增重460克左右,90千克屠宰胴體瘦肉率46%,這在我國地方豬種中是較高的。東北民豬繁殖性能高,經產母豬平均產仔13.5頭,母豬哺育能力強,母性好,發情征狀明顯。

(3)雜交利用

由於東北民豬繁殖性能高,適應性強(在-15℃條件下可正常產仔和哺乳),故多用其做雜交母本,與長白豬、大白豬、杜洛克豬及哈白豬進行二元、三元雜交,都可獲得較好的雜交效果。除東北地區外,華北地區也有用做雜交母本。

寧鄉豬

產於湖南省寧鄉縣流沙河、草沖一帶,又稱草沖豬、流沙河豬,是湖南省四大名豬種之一。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全國除西藏、台灣外,其餘省、市、自治區均引進寧鄉豬,省內則幾乎遍及各地,它具有繁殖率高、早熟易肥、肉質松疏等特點,且在飼養過程中性情溫順,適應性強。

(1)體形外貌

寧鄉豬體型中等,頭中等大小,額部有形狀和深淺不一的橫行皺紋,耳較小、下垂,頸粗短,有垂肉,背腰寬,背線多凹陷,肋骨拱曲,腹大下垂,四肢粗短,大腿欠豐滿,多卧系,撒蹄,群眾稱「猴子腳板」,被毛為黑白花。依毛色不同有烏雲蓋雪、大黑花、爛布花三類型;依頭型差異,有獅子頭、福字頭、閹雞頭三種。

(2)生產性能

寧鄉豬屬偏脂肪型豬種,具有早熟易肥,邊長邊肥,蓄脂力強,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性情溫順,適應性強等特點。寧鄉豬肥育期日增重為368克,飼料利用率較高,體重75~80千克時屠宰為宜,屠宰率為70%,膘厚4.6厘米,瘦肉率為34.7%。寧鄉豬三胎以上產仔10頭。

(3)雜交利用

寧鄉豬在華北、東北、西北、華南等地飼養,均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與外種豬雜交具有明顯的雜種優勢。寧鄉豬曾被確定為全國三大優良地方品種之一。

榮昌豬

榮昌豬原產於四川榮昌和隆昌兩縣,後擴大到永川、瀘縣、瀘州、宜賓及重慶等10餘縣、市。據統計,中心產區榮昌、隆昌兩縣,每年向外提供仔豬達10萬頭以上。榮昌豬除分布在本省許多縣、市外,並推廣到雲南、陝西、湖北、安徽、浙江、北京、天津、遼寧等20多個省、市。

(1)體形外貌

榮昌豬體型較大,除兩眼四周或頭部有大小不等的黑斑外,其餘皮毛均為白色。也有少數在尾根及體軀出現黑斑而全身純白的。群眾按毛色特徵分為「金架眼」、「黑眼膛」、「黑頭」、「兩頭黑」,「飛花」和「洋眼」等。其中「黑眼膛」和「黑頭」約佔一半以上。榮昌豬頭大小適中,面微凹,耳中等大、下垂,額面皺紋橫行、有旋毛;體軀較長,發育勻稱,背腰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傾斜,四肢細致、結實;鬃毛潔白、剛韌;乳頭6~7對。

(2)生產性能

日增重313克,以7~8月齡體重80千克左右為宜,屠宰率為69%,瘦肉率42%~46%,腿臀比例29%。榮昌豬肌肉呈鮮紅或深紅色。初產母豬產仔數7頭,3胎以上經產母豬產仔數10頭。

內江豬

主要產於四川省的內江市和內江縣,歷史上曾稱為「東鄉豬」。內江豬具有適應性強和雜交配合力好等特點,是我國華北、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開展豬雜種優勢利用的良好親本之一,但存在屠宰率較低、皮較厚等缺點。

(1)體形外貌

體型大,體質疏鬆,頭大,嘴筒短,額面橫紋深陷成溝,額皮中部隆起成塊,俗稱「蓋碗」。耳中等大、下垂,體軀寬深,背腰微凹,腹大不拖地,四肢較粗壯,皮厚,被毛全黑,鬃毛粗長。乳頭粗大,6~7對。一般將額面皺紋特深、嘴筒特短、舌尖常外露者稱「獅子頭」型;將嘴稍長、額面皺紋較淺者稱「二方頭」型。目前以「二方頭」型居多。成年公豬體重170千克左右,成年母豬155千克左右。

(2)生產性能

日增重410克左右,6月齡體重可達90千克,屠宰率67.5%,母豬產仔數為9~10頭。

(3)雜交利用

內江豬遺傳性強,雜種後代均不同程度表現額寬、額面皺褶多、有旋毛等外貌特徵,胴體也呈現屠宰率較低、皮厚等性狀。以內江豬為父本,與長白豬、蘇白豬、巴克夏豬等豬種雜交,一代雜種豬的日增重率優勢分別為36.2%、12.2%和5.7%。雜種豬皮變薄,眼肌面積增大,胴體瘦肉率增加。例如,內×長雜種豬的皮厚為0.48厘米(內江豬為0.68厘米),胴體瘦肉率為44.6%(內江豬為41.6%)。

藏豬

藏豬主產於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豬種。藏豬長期生活於無污染、純天然的高寒山區,具有皮薄、胴體瘦肉率高、肌肉纖維特細、肉質細嫩、野味較濃、適口性極好等特點。可生產醬、鹵、烤、燒等多種製品,其中烤乳豬是極受消費者青睞的高檔產品。

(1)體形外貌

藏豬被毛多為黑色,部分豬具有不完全「六白」特徵,少數豬為棕色,也有仔豬被毛具有棕黃色縱行條紋。鬃毛長而密,被毛下密生絨毛。體小,嘴筒長、直,呈錐形,額面窄,額部皺紋少。耳小直立、轉動靈活。胸較窄,體軀較短,背腰平直或微弓,後軀略高於前軀,臀傾斜,四肢結實緊湊、直立,蹄質堅實,乳頭多為5對。

藏豬能適應嚴酷的高寒氣候、終年放牧和低劣的飼養管理條件,在海拔2500~3500米的青藏高原半山區,年平均氣溫7~12℃,冬季最低-15℃,無霜期110~190天,飼料資源缺乏,每天放牧10小時左右的嚴酷條件下,藏豬仍能很好地生存下來。這種極強的適應能力和抗逆性,是其他豬種所不具備的獨特種質特性。

(2)生產性能

藏豬在終年放牧飼養條件下,育肥豬增重緩慢,12月齡體重20~25千克,24月齡時35~40千克。屠宰率66.6%,胴體瘦肉率52.55%,脂肪率28.38%。母豬一般年產1窩,初產母豬平均產仔5頭,二胎6頭,經產7頭。

梅山豬

梅山豬是我國優良地方品種太湖豬的一個品系,以高繁殖力和肉質鮮美而著稱於世。作為世界產仔冠軍的梅山豬,是遺傳資源中經濟雜交和培育新品種的優良親本。該豬主要適宜於圈養的飼養方式,宜用精、青、輔料適當搭配飼喂。

(1)體形外貌

梅山豬體型小、皮薄、早熟、繁殖力高、泌乳力強、使用年限長和肉質鮮美而著稱於世。小梅山豬外貌清秀,頭較小,額面皺紋淺而少,耳中等大小、薄而下垂,皮薄毛稀,背腰平直,四肢結實有力,四肢蹄部白色,乳頭排列均勻,乳頭數多為8~9對。

(2)生產性能

梅山豬性成熟早,小母豬85日齡可發情,7月齡即可配種。梅山豬繁殖力高,產仔多,平均每胎產仔16頭。利用年限長,統計資料表明:8~12胎的小梅山母豬窩產仔數仍在15頭以上。母豬溫順,奶水多,護仔性強,大多數母豬能在哺乳期配種妊娠。梅山豬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耐粗性能好。商品豬肉質鮮美,細嫩多汁,肌間脂肪豐富,五花肉多。

(3)雜交利用

梅山豬雜交優勢明顯,與瘦肉型公豬雜交後胴體瘦肉多(52%左右)、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其二元雜交母豬基本保持梅山豬的高產性能,產仔達到14頭,生產的三元雜交商品豬瘦肉率達到56%以上。

八眉豬

八眉豬又稱川豬或西豬。中心產區為陝西涇河流域、甘肅隴東和寧夏的固原地區。主要分布於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等省、自治區,在鄰近的新疆和內蒙古亦有分布。八眉豬具有適應力強、抗逆性強、肉質好、脂肪沉積能力強、耐粗放管理、遺傳性穩定等特點,但八眉豬也存在著生長慢、後軀發育差、皮厚等缺點。

(1)體形外貌

頭較狹長,耳大下垂,額行縱行「八」字皺紋,故名八眉。被毛黑色。按體形外貌和生產特點可分大八眉、二八眉和小伙豬三大類型。

大八眉:體格較大。頭粗重,面微凹,額較寬,皺紋粗而深,縱橫交錯,有「萬」字或「壽」字頭之稱;耳大下垂、長過嘴角,嘴直。背腰稍長,腹大下垂。肢稍高,後肢多卧系、尾粗長。皮厚鬆弛,體側和後肢多皺襞,呈套疊狀,俗稱「套褲」。被毛粗長。乳頭6~7對,多達9對。

二八眉:介於大八眉和小伙豬之間的中間類型。頭較狹長,額有明顯細而淺的「八」字皺紋,耳大下垂、長與嘴齊。背腰狹長,腹大下垂。大腿欠豐滿,後肢多卧系,皺裙較少,且不明顯。乳頭有6對,多達7~8對。

小伙豬:體型較小,側面呈橢圓形。體質緊湊,性情靈活。頭輕小,面直,額部多有旋毛,皺紋少而淺細,耳較小下垂,耳殼較硬,俗稱杏葉耳;嘴尖,俗稱黃瓜嘴。背短寬較平,腹大稍下垂,後軀較豐滿,四肢較短,皮薄骨細。乳頭多為6對。早熟易肥,適合農村散養戶飼養。

(2)生產性能

八眉豬生長較慢,肥育期較長。大八眉豬12月齡體重才50千克,2~3年體重達150~200千克時屠宰;二八眉豬肥育期較短,10~14月齡、體重75~85千克時即可出欄;小伙豬10月齡、體重50~60千克時即可屠宰。育肥期日增重為458克,瘦肉率為43.2%。八眉豬的肉質好,肉色鮮紅,肌肉呈大理石紋狀,肉嫩,味香。八眉豬頭胎產仔數6.4頭,三胎以上12頭。

兩廣小花豬

兩廣小花豬分布於廣東、廣西相鄰的潯江、西江流域的南部,中心產區有陸川、玉林、合浦、高州、化州、吳川、鬱南等地。

(1)體形外貌

體短和腿矮為其特徵,表現為頭短、頸短、耳短、身短、腳短、尾短,故又稱為六短豬,額較寬,有Y形或菱形皺紋,中有白斑三角星,耳小向外平伸,背腰寬而凹下,腹大多拖地,體長與胸圍幾乎相等,被毛稀疏,毛色均為黑白花,黑白交界處有4~5厘米寬的暈帶,乳頭6~7對。

(2)生產性能

6月齡母豬體重38千克,成年母豬體重112千克,小母豬4~5月齡體重不到30千克即開始發情,多在6~7月齡、體重40千克時初配,平均產仔8頭。

里岔黑豬

(1)體形外貌

全身被毛與皮膚為黑色,極個別的有棕毛,體軀長、胸部淺、胸圍比體長小15厘米,頭中等大小,嘴筒長直,前額有明顯的菱形皺紋,耳大前傾,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乳頭一般為7對,肢蹄結實,後軀稍欠豐滿。

(2)生產性能

在一般飼養情況下,育肥豬6月齡體重達90千克,平均日增重600克左右,育肥豬屠宰率71%,瘦肉率50%以上。初產母豬平均產仔9頭,經產母豬平均產仔12頭。

(3)雜交利用

以里岔黑豬為基礎,導入杜洛克豬血統,培育的里岔黑豬新品系具有繁殖率高、抗病力強、肉質好的優良性能,同時生長發育快、瘦肉率高、飼料轉化率高。以里岔黑豬新品系豬為母本,與長白豬、大約克豬等雜交,雜種後代育肥豬日增重800克以上,飼料利用率在3以下。

Ⅵ 最好的豬是什麼品種

1.約克夏豬是豬的一個著名品種。原產於英國約克郡,由當地豬與中國豬等雜交育成。全身白色,耳向前挺立。有大、中、小三種,分別稱為「大白豬」、「中白豬」和「小白豬」。大白豬屬腌肉型,為全世界分布最廣的豬種。中國飼養大白豬較多。

2.長白豬是「蘭德瑞斯(Landrace)豬」在中國的通稱。著名腌肉型豬品種。原產於丹麥。由當地豬與大白豬雜交育成。全身白色。體驅特長,呈流線型。頭狹長、耳大前垂,背腰平直,後軀發達,大腿豐滿,四肢較高。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皮薄、瘦肉多。遍布於世界各國。

3.漢普夏豬是著名肉用型豬品種。十九世紀初期由英國漢普夏(Hampshire,一譯漢普郡)輸往美國後,在肯塔基州(Kentucky)經雜交選育而成。毛色黑,肩頸接合部和前肢白色。早熟性,繁殖力中等,平均每胎產仔八,六六頭。母性強。屠體品質高,瘦肉比例大。

4.波中豬為豬的著名品種。原產於美國。由中國豬、俄國豬、英國豬等雜交而成。原屬脂肪型,已培育為肉用型。全身黑色,有六白的特徵。鼻面直,耳半下垂。體型大,成年公豬體重三百九十至四百五十公斤,母豬三百至四百公斤。早熟易肥,屠體品質優良;但繁殖力較弱,每胎性仔八頭左右。

Ⅶ 什麼品種豬肉質最好

按肉質、口感及營養來劃定等級:土豬最優,土雜次之,良雜再次之,良種最後。

1、土豬:也就是純土豬。肥膘厚瘦肉少,口感極佳。著名的品種有,太湖豬,寧鄉豬,金華黑豬,新淮黑豬,民豬等等。但因為肥膘過多,很難大面積推廣。且其飼養成本極高,飼料報酬率過低,養殖戶大都不願飼養。

2、土雜:就是一洋一土雜交出來,比如用杜洛克和寧鄉豬雜交,其後代就稱為土雜豬。這類豬肥瘦比較適當(肥肉稍偏厚),口味佳,最適合中國人的烹飪習慣。現在市場上買的土豬肉絕大部分都屬於此類,也有部分是後面介紹的良雜,「一號土豬」等就屬於此類。

3、良雜:就是兩洋一土,或者三洋一土雜交出來的。肥瘦比率也比較適當(瘦肉偏厚一些)。口味也不錯。

4、良種豬:就是兩洋雜交,或三洋、四洋雜交出來的豬。目前城市裡菜市場的豬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屬於杜長大雜交組合。這類商品豬的瘦肉率極高,肥膘少,但相應口感也最差。

Ⅷ 豬的品種有哪些哪些比較好

我國優良的地方豬種有100餘種,具有突出特點的豬種主要有東北民豬、香豬、兩廣小花豬、內江豬、寧鄉豬、金華兩頭烏豬、太湖豬、榮昌豬、成華豬、藏豬等。
我國改良品種主要有哈爾濱白豬、新淮豬、沂蒙黑豬、三江白豬、北京黑豬、湖北白豬。
引進的國外品種主要有巴克夏豬、約克夏豬(大白豬)、蘇聯大白豬、長白豬、克米洛夫豬、杜洛克豬、漢普夏豬、迪卡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