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市總共有多少穆斯林回民
據統計天津市總共有穆斯林回民 119,867人。
2. 籍貫天津市人也有蒙古族嗎
有的,因為籍貫是指你祖輩是蒙古族人,但在天津落了,所以你的籍貫是天津市,但你民族是蒙古族。
3. 天津有什麼少數民族
你說的契丹已經不存在了,但民族是在遷徙中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就你的問題詳細解答一下:
回族:波斯(現在的伊朗一帶)和阿拉伯商人的後裔
回族是目前中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公元7世紀中葉,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經海路和陸路來到中國的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內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西征,中亞的穆斯林(伊斯蘭教徒的特稱)大批遷入中國,以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為主,後吸收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回族。
滿族:
滿族先世的歷史卻源遠流長,有考古實據的歷史就有6800年以上。1972年中國考古隊在毗鄰俄羅斯的興凱湖地區考古發現,在68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肅慎人就生活在這里。他們以漁獵為生,建立了規模較大的漁村,形成了父系群體,已創制了石斧、石鑿、骨制漁具等勞動工具。考古中發現了骨雕鷹頭「海東青」、馬鹿角雕制的圖騰「魚神」、夾砂陶器等文物。
漢代至三國,滿族先世肅慎人又稱挹婁人。南北朝時,稱勿吉人。勿吉,為女真語「窩集」之音轉,乃是「森林」之意。隋唐時期,滿族先世又稱靺鞨。至宋遼時期稱女真,遼朝將女真分為兩部,開原(今遼寧開原)以南稱「熟女真」,開原以北稱「生女真」。12世紀初,生女真的完顏部崛起,其首領阿骨打統一女真一些部落後,於1115年稱帝,國號大金,定都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12世紀中國北方蒙古族興起,建立了幅員遼闊的元朝,統一了中國。女真人從此置於元朝統治之下。
元亡明興,女真人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努爾哈赤的祖先就屬建州女真。據《清太祖實錄》記載:「各部蜂起,皆稱王爭長,互相殘殺,甚至骨肉相殘,強凌弱,眾暴寡」。各部紛爭,仇殺無止。因此,統一女真各部不僅僅是女真社會經濟發展強烈要求,更是女真民族發展的強烈要求。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開始了民族統一大業,並吸收了我國北方其他一些民族,組成了滿族共同體,完成了從部落到國家的建設。
蒙古族:
蒙古人是來自中亞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他們是兇猛的戰士,打敗牧地上的每一個敵人,並侵襲在東方和南方已開發的文明。從十三世紀開始,蒙古的部落在統一之後,即展開對外征戰。沿著他們在千年以前的祖先—匈奴人的蹄印,蒙古人開拓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帝國。由於所到之處均造成大量的死亡和破壞,因此被視為「魔鬼的騎兵」。
蒙古人居住在今天蒙古貝加爾湖的南面平原。在鼎盛時期,他們的帝國東起自韓國並跨越亞洲邊界,直侵俄羅斯在歐洲的土地,遠至波羅的海沿岸一帶。他們佔有大部份的小亞細亞、今天的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部分的印度與緬甸、整個中國與部分的越南。
在十三世紀初年,蒙古的部落是由孛兒只斤·鐵木真所統一。孛兒只斤·鐵木真又名成吉思汗(即最強大的統治者意思),他的野心是統治所有海內(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土地,而這個目的也幾乎達成了。起初,他只有大約二萬五千個戰士,爾後則透過征服其他游牧民族來增強實力,並在1211年攻擊中國的北方。他在1215年攻佔北京,這場戰役造成三千萬的中國人喪生。其後蒙古人轉往西方,在1220年時,奪取在絲綢之路上最大的貿易城市布克哈拉,整個個城市被夷為平地,居民亦慘遭屠殺。
成吉思汗在1227年去世,其子闊實魯完成中國北部的征服,繼續向歐洲推進。他在1240年攻毀基輔並向匈牙利進攻。闊實魯在1241年死於征途中,迫使大軍立即折回以解決繼承的問題。當蒙古的統治者把軍事焦點集中在中東和中國時,歐洲地區得以稍事喘息。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消滅了回教的「刺客團」,並在1258年攻佔回教徒的首都巴格達,城中十萬民居被屠殺。1260年,埃及的阿拉伯奴隸兵(高級的奴隸兵,為回教軍隊的一種)在今天的以色列打敗蒙古人,結束了蒙古人對回教和聖城的威脅。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另一個孫子,他在1279年完全佔領中國,並建立元朝。曾經在1274年和1281年兩度企圖入侵日本,卻被季風吹翻艦隊,導致重大的損失。1294年,忽必烈死於中國,蒙古的政權自此在亞洲和其他地區衰落。1368年,建立於的中國的元朝被明朝推翻。
在1370年代,一個具有土耳其和蒙古血統的戰士,宣稱他是成吉思汗的後裔,並爭取在中亞地區的蒙古領導權,企圖恢復蒙古帝國。此人名叫添穆侖 (意即「瘤子」添穆,歐洲人稱之為帖木兒,亞洲人稱之為毀滅王子),憑藉十萬名以騎兵為主的大軍,橫掃俄羅斯與波斯,以回教徒為主要攻擊目標。1398 年,他洗掠德里,屠殺當地居民達十萬人,隨後並轉往西方,在敘利亞打敗埃及的阿拉伯奴隸兵。1402年,他在今天的安卡拉附近打敗大批的奧圖曼帝國土耳其軍隊,但隨即折返。1405年,他發動軍隊入侵中國,卻在同年死於征途之中。他喜歡掠奪財富和發動大規模的屠殺,但在位期間卻沒有考慮過設置一個穩定的政府,因此,在他死後,由兒子們所繼承瓜分的廣大國土便很快地四分五裂。
蒙古族歷史悠久,蒙古的稱謂最早見於唐代,那時只是蒙古眾多部落中的一個部落的名稱。這個部落的發祥地在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以後逐漸西移。各部落之間競相掠奪人口、牲畜和財富,形成了無休止的部落戰爭。13世紀初,成吉斯汗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落,建立了統一的蒙古貴族政權。1219年西征,版圖擴大到中亞地區和南俄。1271年,改蒙古國號為元。1279年,滅南宋,統一全中國。1368年元朝滅亡。自元代以來,蒙古族人民在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技術、天文歷算、文化藝術、醫學等各個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朝鮮族:
朝鮮族自17世紀末開始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特別是1869年朝鮮半島北部遭受大災荒後,大批朝鮮人遷入延邊等地。1910年,日本吞並朝鮮半島,又有大批朝鮮人遷入中國東北各地。
中國朝鮮族的先民,多是l9世紀70年代自朝鮮半島遷入我國東北地區定居,有一部分在明末清初即已定居在東北境內,如遼寧省蓋縣林家溝村姓朴的朝鮮族,在當地定居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到1931年以後,在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和強迫同化政策下,大批朝鮮人移入中國東北各地,他們在我國東北地區定居下來後,逐漸發展成為當代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
4. 天津有很多回族人嗎
天津的回族人不算多,他們的穿著和漢人一樣,『西北角』和『天牧』是天津回族人集中聚地,正宗的回族人還保持著他們的風俗,如清真寺、阿訇,一部分不是很純正的回族人已經被漢化了,他們有的已經破戒『吃PIG肉了』。
5. 天津的回族都聚集在那裡
天津的回族最大的聚居區在北辰區的天穆村,別的還有紅橋區的西北角,不過西北角由於拆遷,許多回族搬走了,大多數搬到了佳園里,現在的西站附近、水游城、附近新修的小區,以前都是回民區。別的天津郊縣的回族聚居區,有靜海縣的唐官屯,大港區的前景,武清區的楊村等等。
(5)天津市有什麼民族擴展閱讀:
關於回族分布的特點,總體上看,主要表現為「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大分散」主要表現為全國2000多個縣(市)幾乎都有回族分布。這還體現在回族人口占所在省區市總人口的比例上,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回族人口占所在省區市總人口10%以上的只有兩個(寧夏和青海),佔1%-5%的有6個,佔1%以下的有23個省區市。
同時,從回族人口占各地少數民族總人口的比例來看,最高的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最低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有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回族人口佔到了這些省區少數民族總人口的50%以上。在上海、安徽、陝西、山西、北京、天津、江蘇等地,雖然回族人口數量小,但卻是這些省、自治區、直轄市中的第一大少數民族。
「小聚居」的特點集中體現全國回族居住的情形中,在西部省區,回族以連片聚居為特點,反映在回族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在北方或西部地區。而東部地區,則以縣、村、街道聚居為特點,又多在大運河沿線一帶。與西北地區不同,東南地區回族聚居的規模大體在百人到萬人左右。
6. 天津少數民族排名前三的是
排名前三的是壯族、回族和滿族。
天津人口分布:經統計,少數民族人口中的43%集中於市內六區,22%分布在環城四區,14%分布在濱海新區,21%分布在遠郊五區。人數較多的幾個少數民族,都有相對的聚居區。回族主要集中在紅橋區、北辰區,佔全市回族人口的33.96%;滿族主要分布在薊州區,佔全市滿族人口的33.75%;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濱海新區,佔全市蒙古族人口的20.38%;朝鮮族主要集中在南開區、東麗區,佔全市朝鮮族人口的27.85%;土家族主要集中在濱海新區和靜海區,佔全市土家族人口的34.2%;壯族主要集中在武清區和寧河區,佔全市壯族人口的27.76%。
民族成分:截至2019年12月,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中共有54個少數民族,缺少德昂族。相對於世居少數民族,他們在天津大多仍保持著本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乃至服飾特色。
少數民族鄉、村:全市共有1個民族鄉——孫各庄滿族鄉,有53個少數民族村。孫各庄滿族鄉位於薊州區城東北25公里,面積26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
7. 天津人是漢族嗎
天津市擁有中國56個民族中的52個。人口最多的為漢族,佔全市人口的97%。少數民族人口26.38萬人,少數民族主要為回族(2%,172358人)、滿族(0.6%,56555人)、蒙古族(11331人)、朝鮮族(11041人)。50人以下的少數民共有28個。
8. 天津是什麼族
你是問天津居民是什麼民族嗎?
天津人大多是漢族,其他少數民族人口比較多的有回族和滿族。
9. 中國各個省市都有哪些民族
民族名稱 主要分布地區
蒙 古 族 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林省,黑龍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肅省,雲南省。
回 族 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河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雲南省,河北省,山東省,安徽省,遼寧省,北京市,黑龍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陝西省。
藏 族 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青海省,甘肅省,雲南省。
維吾爾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湖南省。
苗 族 貴州省,雲南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廣東省,湖北省。
彝 族 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壯 族 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廣東省,貴州省。
布 依 族 貴州省。
朝 鮮 族 吉林省,黑龍江省,遼寧省。
滿 族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
侗 族 貴州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瑤 族 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南省,雲南省,廣東省,貴州省,四川省。
白 族 雲南省,貴州省。
土 家 族 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哈 尼 族 雲南省。
哈 薩 克 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
傣 族 雲南省。
黎 族 海南省。
僳 僳 族 雲南省,四川省。
佤 族 雲南省。
畲 族 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廣東省,安徽省。
高 山 族 台灣省,福建省。
拉 祜 族 雲南省。
水 族 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東 鄉 族 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納 西 族 雲南省,四川省。
景 頗 族 雲南省。
柯 爾 克 孜 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黑龍江省。
土 族 青海省,甘肅省。
達 斡 爾 族 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仫 佬 族 廣西壯族自治區。
羌 族 四川省。
布 朗 族 雲南省。
撒 拉 族 青海省,甘肅省。
毛 難 族 廣西壯族自治區。
仡 佬 族 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
錫 伯 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
阿 昌 族 雲南省。
普 米 族 雲南省。
塔 吉 克 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怒 族 雲南省。
烏 孜 別 克 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俄 羅 斯 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鄂 溫 克 族 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
德 昂 族 雲南省。
保 安 族 甘肅省。
裕 固 族 甘肅省。
京 族 廣西壯族自治區。
塔 塔 爾 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獨 龍 族 雲南省。
鄂 倫 春 族 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
赫 哲 族 黑龍江省。
門 巴 族 西藏自治區。
珞 巴 族 西藏自治區。
基 諾 族 雲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