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哪裡早點有蔥花油餅
擴展閱讀
廣州恆大怎麼樣 2025-07-13 02:40:02
福州化工原料哪裡有 2025-07-13 02:33:35

天津哪裡早點有蔥花油餅

發布時間: 2022-08-27 12:14:56

⑴ 天津街頭早點煎餅果子做法,老闆是哪個地方的

食材明細

主料

  • 普通麵粉60g

  • 綠豆面60g

  • 黃豆面30g

  • 清水350g

  • 鹽少許

  • 輔料
  • 雞蛋適量

  • 果子適量

  • 蔥花適量

  • 芝麻適量

  • 配料
  • 甜面醬適量

  • 腐乳汁適量

  • 咸鮮口味

  • 煎工藝

  • 廿分鍾耗時

  • 普通難度

  • 煎餅果子的做法步驟

  • 9

    把果子放中間捲起來(我做的煎餅小,可果子長,所以就用了半根果子)。

⑵ 天津有哪些吃早點比較全的地方

我是天津人額,個人覺得不要去食品街,天津人自己是不去那吃飯的,很貴而且有的根本不是天津的特色,根本是在宰人.並且很多小店說自己是十八街麻花的連鎖,千萬不要買,要是買就去十八街的專門店(大的),因為現在冒充的比較多,話說回來我家門口就是十八街的總店(廠),嘿嘿...很方便哦...再有就是耳朵眼炸糕(要買剛炸的,不然是會粘牙的,一樣要去大的店,假的多),狗不理包子(個人覺得還可以,天津很多包子都很好吃的,例如石頭門檻,傳說是慈禧賜的名字)
以上的是正宗的天津三絕,別的什麼都是別人後加的,上面的是不可不吃的.
再有就像是煎餅果子,楊村糕乾,豆腐腦(老豆腐),嘎巴菜(鍋巴菜),貼餑餑熬小魚(是典型的天津漁家菜),素卷圈,桂順齋的糕點,果子,油炸螞蚱(我只敢吃大腿,不過味道不錯),小寶糖炒栗子,糖粘子(不知道外地有沒有),剩下的是在太多了額...其實天黑以後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有小吃街(起碼我這么認為..==b).天津的早點記得一定要吃的,那個越是小店越正宗的.我再幫你找些資料阿....只是最基本的幾個....最前面的是三絕
狗 不 理 包 子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鮮美而譽滿全國,名揚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歡迎,關鍵在於用料精
細,製作講究。在用料上,狗不理包子的肉餡別具特色,選用七成瘦三成肥的新鮮豬肉,
上等醬油找口,放上香油、味精、蔥薑末等佐料,邊加水邊攪拌,打成肉丁水餡。包子皮
使用半發酵「一拱肥」富強面。做工上,狗不理包子從揉面、揪劑、擀皮、裝餡、掐包、
上屜、上大灶,都有明確的規格標准,掐出來的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的褶不少於十五
六個。剛出屜的包子,看上去如薄霧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
而不膩。 狗不理包子鋪原名「德聚號」,據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店主叫高貴友,其乳
名叫「狗不理」,人們久而久之喊順了嘴,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
店鋪字型大小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據說,袁世凱當直隸總督時,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
京獻給慈禧太後,慈禧很愛吃。從此,狗不理包子名聲大振,許多地方開設分號。 如今
,狗不理包子已走向世界,進入許多國家市場,倍受賓客歡迎。

桂 發 祥 麻 花

桂發祥麻花,色澤金黃,風味醇厚,具香、酥、脆、甜的誘人特點,於乾燥通風處放置數
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桂發祥麻花有"花理虎"、"麻軸"、"繩子頭'等多個品種。每
個麻花中心夾有一棵由芝麻、桃仁、瓜籽仁、青梅、桂花、青紅絲及香精水等小料配製的
什錦餡酥條。製做時根據麵粉質量調整油酥大小,適應氣溫高低變化增減肥、鹼劑量,保
證投料配比。麻花成型後,放進花生油鍋里在微火上炸透,再夾上冰糖塊,撒上青紅絲、
瓜條等小料。 桂發祥麻花的創始人是范貴才、范貴林兄弟,因店鋪曾座落大沽南路十
八街處,人們又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十八街改造後又在距原址200米處,新建了桂發
祥大沽南路店。

耳 朵 眼 炸 糕

耳朵眼炸糕是受天津群眾喜愛的小吃。耳朵眼炸糕的傳統製法,是選用北河(楊村、
河西務)、西河(霸縣一帶)的上等新粘黃米,水磨後發酵、對鹼、揉勻,製成面團。選用
優質紅小豆煮爛,使用銅絲羅搓沙,放入紅糖汁炒成豆沙餡。炸糕團成先使溫油下鍋,後
加旺火炸透。用這種方法製成的炸糕火候適當,既不焦糊也不跑餡,出鍋後厚薄均勻,呈
金黃色,吃到嘴裡外焦里嫩,香甜酥脆,而且炸的個兒大,做到"高發",即祝福顧客高開
發財的吉祥之意。耳朵眼作糕始於光緒年間,店主名劉萬春,店鋪字型大小"增盛成"。因毗鄰
窄小的耳朵眼胡同,人們習慣地稱之為耳朵眼炸糕。

天 津 糕 干

天津製作糕乾的店鋪很多。其中楊村糕乾生產始於明初,歷史悠久,為最正宗。楊村
糕乾以上等米粉和白糖加工精製而成,雪白細膩,口味清甜。1914年巴拿馬運河開通不久
,楊村糕乾曾作為中國的一件特產,同茅台酒等一起送到巴拿馬賽會,獲得〈佳禾〉銅質
獎章。 近年來,天津糕乾以芝蘭齋糕乾最著名。傳統的芝蘭齋糕乾以新稻米和
優質江米為主料,配以精製的甜餡,經過精細加工後,潔白綿軟,香甜可口,尤其適宜老
年人和兒童食用。

煎 餅 餜 子

煎餅餜子以綠豆粉為主料,調成糊狀。攤成煎餅,形似荷葉,薄軟如紙,然後卷上酥
脆的棒槌餜子(油條),抹上面醬、腐乳,撒上蔥花、芝麻等小料,從中間折起即可食用,
香氣撲鼻,味美適口。若在煎餅上再攤上雞蛋,更覺軟嫩鮮香,別有風味,這是地道的天
津小吃,現被許多城市所接受。

貼餑餑熬小魚

貼餑餑熬小魚是極具天津地方特色的大眾化風味小吃。貼餑餑是以玉米粉加水和面,用手
拍成一個個長圓形厚餅,貼在灶火鐵鍋的周圍烤制而成。用這種方法製做的餑餑呈金黃色
,味美適口,特別是餑餑下面的焦面,又香又脆。 熬小魚一般選用小鯽魚,去掉內臟
洗凈,沾上麵粉或雞蛋清放進油勺內炸至金黃色,然後將一條條小魚碼放在鍋內,撒上蔥
、姜、蒜、大料,倒入用料酒、醋、醬油、糖、面醬、味精和適量水調成的湯汁,微火燉
熤劣闥扇恚�萇仙儺碇ヂ橛腿〕觥=�繞�諤詰奶�擬暮桶拘∮鬩黃鶚秤茫�氏鬮薇齲�
兜蘭�選?

石頭門坎素包

石頭門坎素包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其製作方法是以綠豆芽菜、粉皮、香乾、香菜、面
筋、餜子、腐乳、芝麻醬、香油等調拌成餡,用精麵粉作皮,加工成包子蒸熟而成。石頭
門坎素包具有濃郁的獨特風味,食之素香,回味無窮,很受老年人喜愛。

白 記 餃 子

白記餃子久負盛名,是天津傳統特色風味食品。白記餃子製作精細,選用上好新鮮
羊肉,剁成肉泥。適當加入鮮嫩白菜末、特製醬油、小磨香油等調拌成餡,面和好放軟,
製作成的餃子皮薄、邊小、餡大,是群眾喜愛的常用食品。

炸 素 卷 圈

炸素卷圈,以豆皮作皮,用綠豆菜、香乾、粉皮、香菜配以芝麻醬、腐乳、香油、姜
末等佐料調拌成餡,然後再將餡放在皮上捲起來切成段,兩頭粘麵糊在油鍋內炸制而成。
炸素卷圈,色澤金黃,外脆里嫩,清淡適口,是天津特色風味小吃。

曹 記 驢 肉

曹記驢肉,因創始人姓曹而得名,至今已有二百餘年歷史。曹記驢肉, 精選新鮮優
質驢肉,配以多種香料,放進鍋里慢火煮七至八個小時。曹記驢肉,富含蛋白,酥爛易嚼
,味道鮮美,遠近聞名

茶 湯

茶湯的主要原料是秫米面或小米麵。製作程序是先將磨得很細過籮的面放在碗內,用
溫桂花糖水打底成糊狀,再用大銅壺內滾沸的開水沖成稠糊狀,然後撒上紅糖和白糖,用
小鏟慢慢地鏟著食用,香甜可口,風味濃郁。 茶湯不僅味道好,更誘人的是頗
具鄉土特色的製作情趣。那特製的龍嘴大銅壺,實際上是一個火鍋構造的茶爐,擺在桌上
十分顯眼。兩根用彈簧絲製成的細長的龍須頂端裝飾有大紅線球,從龍頭兩側向上翹起。
壺頂有個銅汽笛,當它發出鳴鳴響聲時,說明水已燒開,正好用來沖制茶湯。賣茶湯人的
操作,也十分精采。只見他右手緊握壺柄抬起一側,左手端碗先貼近壺嘴,再順水勢遠離
壺嘴,將碗內的米麵糊沖得翻滾起來。食客望著賣茶湯人的嫻熟動作,無不贊嘆道好。

豆腐腦和老豆腐

豆腐腦,以嫩豆腐為主料,盛入碗中,澆上鹵,再放少許辣椒油、蒜汁即可食用。老
豆腐,以硬豆腐為主料,盛到碗里,澆灑上醬油、蒜汁、韭菜花、豆瓣醬、辣椒油、花椒
油、稀麻醬等佐料,味道鮮咸,清香爽口。

大福來鍋巴菜

鍋巴菜是天津具有獨特風味的小吃,以大福來字型大小製作的最有名氣。 鍋巴菜以綠
豆、小米水磨成漿,攤成薄厚均勻的煎餅,用刀切成柳葉狀塊,澆上用十幾種小料製成的
鹵計,再灑上辣椒油、芝麻醬、醬豆腐汁、香菜葉,輕輕拌合後即可食用。 鍋巴菜
柔軟滑潤,清素芳香,既可當菜,又可作早點或正餐,同芝麻燒餅一起食用味美適口。

糖 炒 栗 子

天津板栗,又稱甘栗。產於薊縣,聞名國內外。糖炒栗子,是秋冬季時令風味食品。
其製作方法是精選優質板栗,放進裝有粗沙和糖稀的鍋內翻炒而成。糖炒栗子,呈深棕色
,油光鋥亮,皮脆易剝,香甜可口。

宮廷小吃--「果仁張」

天津果仁張製作的各種美味果仁,自然性顯色和放香,香而不俗,甜而不膩,色澤鮮
美,酥脆可口,久儲不綿。 果仁張至今已有160多年歷史,第一代張明純和第二代張
維順曾在清宮御膳房當廚,專門炸制各種小食品,受到皇上嘉許和西太後賞識,遂被譽為
宮廷小吃。解放後,第三代張惠山炸制的凈香花生仁、玻璃核桃仁、虎皮花生仁等品種,
在1956年天津市飲食商業優質品種展覽會上被評為優良食品,參加過波札那國際博覽會
。周恩來總理生前曾多次在宴會上請外賓品嘗果仁張製品。 如今的果仁張製品凝結了
四代人的艱辛智慧,製作技藝和配料十分嚴格。要求果仁籽粒飽滿並合乎規格,根據季節
變化掌握油質和油溫,針對果仁製品不同色澤和味道調制配料,工藝手法有推、翻、摁、
抄、撥、托、提、壓、轉、擠、攏、點、撩等。 果仁張成品以花生仁、腰果仁
、核桃仁、瓜子仁、杏仁、松籽仁及多種豆類為主料,有虎皮、琥珀、凈香、奶香、五香
、桔香、檸檬、薄菏、番茄、山楂、海菜、咖啡、可可、薑汁等品類和香、甜、酥、脆、
酸、涼、麻辣等口感特點。

面 茶

麵茶是以大米磨粉作主料,加水調合後,再放入大料、鹼面等在鍋里熬成粘稠狀,盛在
碗里,上面撒上一層芝麻鹽,淋上一點用香油調好的芝麻醬即可。食用時配以棒槌餜子,
別有一番風味。

素 合 子

原料:麵粉、韭菜、雞蛋、蝦皮、粉絲等 製法:麵粉加水調成面團,下劑,擀皮、包餡
成合子形狀,烙熟即成 特點:口味咸鮮,色澤金黃

驢打滾

原料:江米面、黃豆面、豆餡、桂花、小料 製法:江米面和好後鍋蒸四十分鍾,用黃豆
在當薄面做成片狀,用刀切塊 特點:豆面香甜可口,回味無窮

其實還有超級多的,實在說不完,告誡你,好多網上的東西根本是胡弄人的,剛才看了看介紹天津小吃的,簡直是騙子,天津人都不吃,或者根本不是天津的,其實最好的就是來到天津,找個天津人帶著你,吃去吧~~~祝你好胃口哦~~~

⑶ 蔥花小油餅在哪

濮陽市國懷街與重華街交接處

⑷ 中國最好吃的早餐在哪裡

糯米雞,糯米雞是美味的早餐,廣東的糯米雞真的是雞肉做的,和粽子一樣包著糯米,中心位置是雞肉,大家平時吃糯米雞的時候,如果想判別這個糯米雞是不是真的,吃一個就知道了,如果裡面有雞肉的話,這是真正的糯米雞,如果裡面不一樣的話,這個糯米雞是普通的粽子,廣東糯米雞很好吃,早餐的價格也有點貴,大家有空到廣東去吃一吃。

廣東蝦餃,這也是廣東人最喜歡的食物之一,在廣東,大茶館、小茶館、大飯店也大多有這種菜,廣東的蝦餃主要用澄澈的粉做皮,是用蝦肉和調味料做餡兒蒸熟做成的,蝦餃看上去都很透明,吃了之後可以嘗到新鮮的蝦的味道,看起來也很漂亮很好吃,去廣東的話,不能錯過這個好吃的。

⑸ 誰知道哪裡有那種味道比較好的蔥油餅學,可以做早餐的那種,最好加個豆花什麼的。

西安的biang biang面
在這次出發去西安以前,我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工作,從網上找了一堆關於西安好吃的東東的文章,准備開始去一路嘗試。本來以為在西安只有半天多的自由活動時間,誰知道由於去延安的路上堵車,在快到洛川的時候堵了大概3個小時以後,最終還是決定放棄延安,這樣就多出了一天,我也就有很充裕的時間了。根據文章的介紹,我的主要活動定在了回民街,在那裡我吃到了不少西安的小吃,也就以我的體會來說說吧。

肉夾饃:一天早上導游把我們帶到了西大街鼓樓對面的一個小街里的「樊記」,不過在去的路上看到了「王恆」的招牌。記得在文章里看到過說「王恆」比「樊記」好吃,在同伴們全開始在「樊記」裡面吃的時候,我和一MM到「王恆」也買了一個精選,4.5元一個。和「樊記」的相比,果然好吃很多,主要是由於「樊記」里的饃好象捂過了,沒有那邊的那麼脆。不過「王恆」的普遍比「樊記」貴5毛,看來還是很有道理的。在隨後的幾天里,我又有兩天的早飯是在那裡解決的,不過一般一個人吃不下一個,基本是吃一半浪費一半,現在想起來真後悔啊。

酸梅湯:這個說成是西安的小吃應該是有點牽強,不過我在回民街裡面看到很多家都有賣的,1塊錢1杯,而我那幾天也喝上了癮,根據我吃的順序,也就想到哪裡說到哪裡吧。第一次喝也就是在吃「王恆」的肉夾饃的時候,喝起來冰冰涼涼的,很爽口。後來晚上去回民街的時候,發現有好多家買酸梅粉的,估計這個酸梅湯也就是勾兌出來的,有的濃有的淡,用塑料杯裝著,在「紅紅炒米」裡面盛酸梅湯的杯子居然上面還有吸管,一開始覺得很新奇,後來想想,覺得挺不衛生的。不過酸梅湯好象倒真是比可樂什麼的更容易在回民街被接受。

鍾樓小奶糕和滾雪球:這兩種冰棍全是5毛一根。鍾樓小奶糕在咱們壇子上好象去年就有人提起過,在路上和當地的導游說起,她告訴我其實當地人更喜歡吃滾雪球。從乾陵和法門寺回來回來的那天比較早,我就和2個MM一起殺到回民街去了。本來看介紹上說開元下面賣的那個小奶糕是正宗的,本來想走過去買,後來在鼓樓對面的一個小攤子上發現了,一人買了一根奶油味的,果然好吃,用MM的話說「比小牛奶強多了」,一根還沒吃完,就到了馬路對面,在鼓樓下面的攤子上發現了有滾雪球的,我嘴裡還咬著小奶糕呢,又張羅著買滾雪球,結果賣的那個小姑娘看著我都樂了,滾雪球一吃還不打緊,後來幾天我們就吃它了,尤其是可可味的。最後我們已經簡稱為「我們再滾一下吧」,最後一天一MM居然提議,要不我們吃兩個東西之間就滾一下,我害怕拉肚子,沒敢贊成。

鏡糕:還沒進回民街,在鼓樓的下面就有很多賣鏡糕的小車,鏡糕放在很小的籠屜里,很小,上面有紅紅綠綠的調料,要吃的時候會再給蘸上芝麻和糖,很便宜,5毛錢一個,味道還不錯。不過我們走到回民街裡面的時候,看到有一個賣1塊錢一個的,上面放了不少葡萄乾,決定也買一個嘗嘗,結果發現沒有5毛的好吃:(

涼皮:在西安吃了兩種涼皮:秦鎮涼皮和麻醬涼皮。秦鎮涼皮名字的由來不知道,估計是和某個地名有關系吧,而麻醬涼皮顧名思義是放了麻醬的。那個涼皮和在北京吃的很不一樣,比北京的好吃多了,吃到嘴裡有一種精到的感覺,鮮百味餛飩店裡和老陝面館里的覺得也沒這個好吃。個人覺得秦鎮的比麻醬的好吃,不過也許是因為我不愛吃麻醬的緣故,我在西安的朋友說她每次去回民街總忍不住要吃一碗麻醬的。

炒米:其實就是炒飯,但西安好象沒有這么個叫法。我在介紹西安小吃和小兔子的文章里全看到過介紹「紅紅炒米」,到了那裡,當然要嘗一嘗。晚上有很多桌子擺在路邊,我們也找了一張空的坐下,會有服務員過來問你吃什麼,點完以後,沒過兩分鍾就上來了。觀察了一下,好象這個就是直接炒出來,然後看哪桌要就給端過來,雖然後來又去了一次,不過我也沒搞清楚那裡是不是就做這一種炒米。那炒米是用酸菜和牛肉末一起炒的,味道很好,考慮回來以後可以自己實踐一把,看能不能做出這種味道。我們因為是吃完晚飯再過去的,沒吃太多,三個人就要了一碗,不過那可是那天晚上我們唯一全部吃光的東西。

肉串:在很多小吃店的旁邊總會有烤羊肉串和牛肉串的爐子,很便宜,2毛一串,同樣也是烤好了端到每個桌上來問你要不要,一般十串起賣,由於很小,不用擔心吃不下去。結帳的時候就數鐵釺子,很方便。不過由於上面的肉很少,吃起來沒太多感覺,覺得還是北京的羊肉串好吃。後來看見有一家,有整隻的羊掛在外面,好象可以現穿羊肉串,可惜眼大肚子小,就沒有再吃了。同時那裡還有賣涮牛肚的,3毛一串,紅紅的,上來的時候刷了麻醬,總覺得味道有點淡。

羊肉泡饃:這次吃的羊肉泡饃是在據說最正宗的老孫家吃的,為了品嘗當地小吃,集體定了老孫家的風味餐,10個熱菜10種小吃。其中就有羊肉泡饃,上來的時候是機器弄好的,沒有體會到自己掰饃的過程,由於那時候已經吃的比較飽了,也就是嘗了兩口,沒留下太深的印象。不過後來有一天去大皮院,看到了小兔子介紹的小炒饃,來了一份優質,一塊饃我掰了大概10分鍾,再送去給廚房炒,大概等了10分鍾。本來以為炒饃出來會是乾乾的,誰知道也是有湯的,裡面有蘑菇,西紅柿,羊肉,粉絲.....好吃。

涼糕和涼粽:基本上來說我還是喜歡吃那種又甜有粘的東西,而這兩個剛好符合我的胃口。唯一可惜的是拿出來的時候放了太多的蜂蜜和桂花糖,弄的味道反而有點苦,建議去吃的時候稍微加一點白糖就好。

糊辣湯和麻花油茶:據說是西安人喜歡的早點,我們當然也嘗試了一下。不過說實話,很不習慣。麻花油茶一股怪怪的味道,我們一人嘗了一口就沒再吃,MM試了一下裡面的麻花,說和油條差不多。糊辣湯裡面有圓白菜、土豆、菜瓜、牛肉丸什麼的,當地人會在裡面泡上一個「坨坨饃」據說就是很好的早餐,不過我們本來就抱著嘗嘗的思想,當然饃就沒要,吃起來有點辣,感覺比麻花油茶好點。不過看起來當地人真的很喜歡吃,我們進去時候滿滿的一大盆,沒5分鍾出來已經少了很多。

酸湯水餃:同去的兩個MM巨喜歡吃,由於我對麵食一般,同時對酸的東西也不是太喜歡,因此是她們兩主攻。其實第一次吃是在老孫家,一MM本來說不吃,後來嘗了一個就連湯帶餃子吃了一堆。後來有時間我們自由活動,還想到老孫家吃去,被我及時打住,給小兔子打了個電話,才知道大皮院那裡就有好幾家,我吃的涼糕和涼粽,不過從她們連湯也喝的比較干凈看來,應該還是很好吃的。

灌湯包:賈三灌湯包也是鼎鼎有名的,離紅紅炒米很近,第一天晚上本來想進去,看裡面那麼多人還要等位,同時我們肚子也不是很餓,就沒有堅持。不過後來有一天早上去了,要了一籠羊肉餡的,10個才4塊錢,咬到嘴裡滿嘴的汁,果然很鮮美,再蘸上點醋,剛好解膩。不過由於事先有大半個肉夾饃墊底,我就吃了一個,剩下的全讓MM吃光了。

在西安我主要就吃了這些東西,總結一下,西安的小吃還是很便宜的,我們吃的這些東西最貴的也就是小炒饃,6.5一份。而且有一個比較集中的地點,很便於象我們這種去旅遊的外地人,不象別人問我北京有什麼吃小吃的地方我都回答不上來,王府井小吃街和東華門的夜市裡賣的小吃有多少是正宗的北京小吃我也不敢肯定。
成都作為天府之國的省會,自然是集納了川內各種地方小吃的精華,而作為移民城市的特點,也同時集中了全國各地的風味,加上天府之國,更多的生活幸福指標是能夠建立在吃穿的基礎上,因此,成都的餐飲業呈現出多元的豐富格局。

鹵肉鍋魁

成都的小吃星落棋步在大街小巷裡,絕大多數的小餐館都有其當家的幾道好菜,味道都不會差到那裡去,
鹵肉鍋魁
只是要吃到真正價廉物美的正宗原創,加上穿街串巷本身身處其中的樂趣,呵呵,是有時間在成都體驗的絕對建議,這本攻略也只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對外地朋友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成都的朋友不斷的來更新與完善。

鍾水餃

(1)從成都的麵食說起,成都的各式面條有接近100多種,各具風味,現僅就成都有代表性的一些面館做一些介紹;

■號稱成都第一面的〈牛王廟怪味面〉,其出名的怪味面,採用多種調料烹製成的湯底,麻辣鮮香,有多
鍾水餃
種說不出來的香味而得名,不大的鋪子,每天據說要賣出三千斤面條,非常的誇張,1。5元/兩,可以選擇不同的口味多試試,那裡還有的是雪豆蹄花,5元每份,湯汁雪白,營養豐富,加上紅油的沾碟,十分的開胃,如果是晚上吃夜宵的時候,還可以要一些溫的米酒,在冬天喝兩口,可以一直暖到胃裡,營業時間應該會到12點。地點:牛王廟上街(計程車都知道,初去的朋友可以參考地圖,一環路東四段牛王礪房冢�躍齠ㄗ約旱慕煌ǚ絞劍�磽庖�⒁餑搶錒治睹娉雒�院螅�芪Э�撕芏嗉遙�歡ㄒ�辭宄�橋M趺砉治睹嫻惱信?

■去成都一定會到春熙路步行街,在春熙路與上東大街的路口,是成都市有名的老字型大小,〈龍抄手〉,裡面有各種的四川小吃,但重點推薦的是它早上限量供應的海鮮面,1。5元/碗,據說是其最有名的小吃之一,是虧本銷售,所以每天僅僅上午供應。

龍抄手

■如果不能在牛王廟去吃正宗的怪味面,就在龍抄手後面的一條小街,東大街公共汽車站牌(杜瓜子)對面,
龍抄手
面對街口的那家面館,鋪面很小,有很多的面條種類,比較好吃的有牛肉脆紹/怪味面/喳喳面/海味面,都很精緻美味,1。5元/兩,老闆是一對很可愛的小夫妻,對人非常的熱情,而且聽老闆吩咐伙計下面的吆喝也非常的有趣;(如果大家時間有限,在杜瓜子還可以買到一些四川的炒貨,應該算是不錯的拉)

■在春熙路青年電影院旁邊,伊藤洋華堂對面第一家面館,刀削麵和酸辣粉都是很不錯的,只是鋪面較小,到中午的時候人多的要死。(順著小街就可以直接穿越到上面那家怪味面館,兩家分別在小街的街口)

擔擔面

■在春熙路中段,原來有一家國營的餐館〈熙園,曾經的包子也是成都一絕,可惜,後來擴建春熙路,徹
擔擔面
底消失了〉,在現在擴建的小路口,那邊也有一家電影院,往裡走,在春熙路派出所旁邊,那家的刀削麵和肥腸粉也是非常美味,價格也很便宜,小份大概是3元,足夠一般人吃飽了;

■如果是在春熙路靠近總府路的這頭,在王府井百貨後面華興街上,是成都市非常有名的華興煎蛋面,名氣很大,不過我覺得味道一般,大概是3。5元/碗,加蛋另外加錢,還可以吃到醪糟蛋/綠豆稀飯/涼面等,在煎蛋面的旁邊,右邊是燉雞面味道還不錯,大概是4(5)元/小(大)碗。左面梓桐橋派出所旁邊是非常有名的肥腸粉,刀削麵和肥腸粉都是該店的特點,在那裡可以按照自己喜好吃冒菜(就是用火鍋底料一鍋煮),十分的爽口美味。冒菜小份三元,大份五元。刀削麵(肥腸粉)應該還是3元

川北涼粉

■天府廣場附近的陝西街,應該還有成都特色的麵食——崇州羊馬喳喳面,面條本身是自己機制而成,韌性非常好,在吃面時一份十分可口的跳水泡菜,和面條上用豬肉炸制的喳喳,是其鮮明的特點,無論色澤還是口感都是非常的棒,小份三元大份五元,另外一般吃喳喳面同時,會有點雪豆蹄花或則崇州三絕之一的天主堂雞片,是四川拌菜里的上佳名菜;

■在天府廣場右側,是皇城清真寺,其側面的應該是成都最正宗的蘭州拉麵;

■天府廣場後面是成都的騾馬市商業圈,在喜來登酒店對面,就是成都市國營的擔擔面,裡面有很多種麵食,
川北涼粉
我比較喜歡它的沙鍋鯽魚面,價格都比較公道,旁邊好象是張老五涼粉的分店,甜水麵和張老五涼粉是絕對的美味,另外那裡的鍋盔(應該就是火燒吧)也非常有名,經常是叫上面之後就去排隊,等到買到了面也煮好了;

■在八寶街三醫院旁邊,是張老五涼粉的老店,缺點是比較小,味道的確不錯;

■在省教育學院後門,九茹村,有一家宜賓燃面,其經營的宜賓燃面系列非常的地道,缺點是比較偏僻,外地朋友很難找到

(其實在成都的面館基本口味都不會差,畢竟面對的競爭是這樣的,只要不是在車站或者民工工地附近,應該都不錯的)

成都小吃攻略之必要篇

■夫妻廢片(冷盤)——關於夫妻廢片的由來曾經還有過很多的爭執,目前大家比較認同的是解放前一對夫妻生活困頓,一直就靠把牛的廢片(如頭皮/蹄子/心肺等)收拾干凈,配上各種作料沿街叫賣,了以糊口。後來發展成一道四川名菜。成都最有名的夫妻廢片有兩處,一處是在總府路上賴湯圓隔壁,肯德基樓下,10元一小份,麻辣鮮香,芹菜/辣椒油,紅綠映襯,格外誘人/另外一處就是原來的老夫妻自己開的(好象婆婆姓曾),在紅星路四段,不過紅星路擴建應該也遷走了;根據朝陽多年的經驗,只要是在成都的清真飯館里的夫妻廢片都有很好的口味,大家有時間自然可以去總府路,沒有時間可以就近找清真館子,價格應該在16——20元/斤,其吃剩的作料加涼粉或者吃面條都是非常好的美味;

夫妻肺片

■兔頭——在四川話里,把吃兔頭叫成是啃兔頭,變成了一語雙關的意思(指的是KISS雙方的動作),成
夫妻肺片
都吃兔頭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當初的兔頭就象當初的夫妻廢片一樣,是邊角廢料,常常用小鍋煮著,沿街叫賣,2毛錢一個,很是可以給大小孩子解饞的。後來漫漫隨著生活的提高,兔頭的做法和吃的方式已經上升到理論的高度,記得以前曾經聽真正的老饕說過,吃兔頭要用13種不同的工具才能吃出它的全部滋味來。呵呵,由此可見兔頭文化在成都的蔓延及發展了。成都的兔頭分三種,一種是由小家庭自己研製,售賣集中在其所在的小區,數量有限,外地朋友很難找到;一種就是成都幾家靠拌菜/冷盤出名的商家,比如說廖記棒棒雞/二姐兔丁/紅星路兔丁等;一種是成都附近真正的兔頭發源,比如說雙流的(王?)兔頭/廣漢的熱窩兔頭/都江堰也有……,主要是分紅味(麻辣)和白味(五香),吃的時候先後順序非常講究,不會吃的人一般都啃不幹凈,綠野的朋友有路過成都采購腐敗物資時,建議可以到伊藤洋華堂的食品超市購買,晚上9點以後開始打則,特價基本是1。5元/個,絕對美味(其他大商場也差不到那裡去的)

二姐兔丁

■青石橋三絕——成都大名鼎鼎的青石橋三絕是:肥腸粉/蕎面/糖油果子。成都提肥腸粉第一肯定是青石橋,
二姐兔丁
那裡肥腸粉是老字型大小了,肥腸粉是將紅薯粉條在大鍋老湯裡面(基本是不停火,用十斤以上棒子骨熬制出來的)燙熟後加各種原料而成,最後撒上煮好的白味肥腸,是成都最有人氣的小吃。青石橋的蕎面是成都為數不多的可以吃到的蕎面,也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以前店很小,機器現場壓制蕎面下鍋,原來三絕之一的糖油果子就在蕎麥面外,所以一般是買一串糖油果子吃一碗蕎面,糖油果子記得應該是1元/三個,蕎面應該是2。5元/碗(建議大家可以點鴛鴦——就是一半蕎面一半粉條)肥腸粉大份應該是5元,如果加節子(就是肥腸腸頭挽成的節子,十分好吃)0。5元/個。地址在成都小吃城的斜對面,春熙路走路大概十分鍾就到。青石橋是成都的水產和花鳥蟲魚市場,有時間還可以吃完之後在市場裡面逛逛看看,最近因為修建大型集貿中心,上面的幾家位置應該有所調整,不過問問應該都不遠;

■青石橋補充:在蕎麵店(市場入口)路口往東,有一家鋪蓋面,是用手工將面扯成面塊,也是比較有特色的吃法;沿青石橋花鳥市場往南,除了可以看到很多的茶具,還有一家裝修很古樸的面館,面條也很棒,名字很怪,好象是可以聽川劇的,呵呵。另外,青石橋附近是成都的老城中心,有一些小巷子穿行起來很有意思,建議可以走走看看;

■關於肥腸粉的專題:肥腸粉在成都已經成為僅次於面條的主要小吃,分布於城市的大街小巷,其主要有名的以下幾家。(1)成都肥腸粉的招牌無一列外都打著雙流白家的名義,據說那是成都最早最有名的肥腸粉發源地。當年的高老爺子把小小的粉條調出成這樣的美味。現在其高記肥腸粉已經成為了一座大型的酒樓,依舊供應著2。5元/碗肥腸粉,同時更提供更多的肥腸系列菜品,唯一缺點是離成都市區較遠;(2)青石橋肥腸粉(大家應該已經可以在超市裡面看到白家/青石橋的方便粉絲出售了)在上面已經有詳細闡訴,略;(3)紅星路四段,遂寧賓館旁邊,據說是當年高老爺子親自授權的三家之一(不知道是否因為拆遷而改變,如果是,那麼沿遂寧賓館對面的小街前行50米,同樣有一家,以前我以為後者比較正宗些,但因為前者當街,所以生意及口碑要好很多;(4)馬鞍北路建工俱樂部門口,也是老字型大小的肥腸粉;(5)應該還沒有寫全,在大街小巷裡,可以發現的美食太多了;

韓包子

■關於早點的專題:成都的早點花樣繁多,如果是真的要吃,應該到小巷裡去淘,或則是清新的荷葉稀飯
韓包子
或則是十分可口的家釀泡菜,如果的只是品嘗了解,建議以下選擇(1)總府路後面的華興街上,除了有上面介紹的華興煎蛋面/燉雞面(抄手)/梓桐橋肥腸粉刀削麵八寶粥之外,還有國營老字型大小盤餐市的鹵肉鍋盔,盤餐市對面也是國營的老字型大小,具體名字忘了,盤餐市出名的是其系列川菜和特色鹵菜,以經營正餐為主,對面那家以經營早點為佳,後來兩店合並,菜價陡漲50%,但是早點一點沒有變,其包子是成都市一絕,皮薄餡厚,十分好吃,豆漿也十分的地道,油條遠遠比永和的來的酥脆,包子0。5元/個,豆漿0。5元/碗,油條好象是1元/根,小菜0。3元/份,絕對物美價廉;建議在這里吃早點,如果要采購腐敗物資再到對面的盤餐市購買鹵菜;(2)總府路上還有的幾家老字型大小:賴湯圓(曾經還拍過電視劇的)/鍾水餃/早晨都有相關的小吃;(3)春熙路南口(靠近東大街的)龍抄手,也是一樣;(4)青石橋的各種小吃,好象還可以喝到羊肉湯;(5)青石橋斜對面成都小吃城;(這些都可以點一些套餐來試試,基本就可以嘗到所有的傳統口味了,但有機會最好尋找小店,更美味)

■另外成都包子出名的也有很多家,作為早點的選擇也是非常好的,(1)太升北路的痣鬍子包子,其包子和瓦罐雞湯都很棒,包子好象是4元/籠(大概4—5個),一個人吃應該夠了,瓦罐雞湯好象是5元,不大,但味道鮮美醇厚;(2)韓包子(成都市包子出名的老店,原來在紅星路四段,後來拆遷,不知道現在在那裡了,只是它的分店比較多好象,比較好吃的鮮蘑包子等,價格象所有的國營餐館一樣非常實惠,一般喝湯是海帶湯,好象也是1元/碗;(3)春熙路熙園,可惜已經沒有了;(4)上面介紹的總府路盤餐市對面,不過注意一定要在早上9點以前去,否則包子豆漿油條都有可能全部賣完;

■午餐和晚餐形式基本接近,成都的飲食分兩大主要結構:火鍋及其派生出來的菜品(香辣蟹/連鍋/麻辣燙/串串香等)/炒菜系列,包括川菜及其他菜系的菜品;

崇明老白酒,是以糯米為原料,經淋飯後拌葯加水精心釀制而成,加上該酒味道甜潤,色呈乳白,故又有甜白酒、米酒、水酒之稱,在崇明已有數百年釀造歷史。蘆稷:蘆稷(「稷」字本作「 」)在上海話中稱「甜蘆粟」,是一種潔凈水果型植物。金瓜:金瓜又名金絲瓜,春播夏收,是天然潔凈的綠色蔬菜。老毛蟹:崇明老毛蟹,原名「中華絨螯蟹」。白扁豆:白扁豆在崇明農家常稱「洋扁豆」,豆莢扁平呈刀形,每莢含籽2—3粒。

中國的面點小吃歷史悠久,風味各異,品種繁多。面點小吃的歷史可上溯到新石器石代,當時已有石磨,可加工麵粉,做成粉狀食品。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已出現油炸及蒸制的面點,如蜜餌、酏食、糝食等。此後,隨著炊具和灶具的改進,中國面點小吃的原料、製法、品種日益豐富。出現許多大眾化風味小吃。如北方的餃子、面條、拉麵、煎餅、湯圓等;南方的燒麥、春卷、粽子、元宵、油條等。
此外,各地依其物產及民俗風情,又演化出許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如:

北京的焦圈、蜜麻花、豌豆黃、艾窩窩、炒肝爆肚。

上海的蟹殼黃、南翔小籠饅頭、小紹興雞粥。

天津的嗄巴菜、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貼餑餑熬小魚、棒槌果子、桂發祥大麻花、五香驢肉。

太原的栲栳、刀削麵、揪片等。

西安的牛羊肉泡饃、乾州鍋盔。

蘭州的拉麵、油鍋盔。

新疆的烤羊肉、烤饢、抓飯。

山東的煎包。

江蘇的蔥油火燒、湯包、三丁包子、蟹黃燒麥。

浙江的酥油餅、重陽栗糕、鮮肉棕子、蝦爆鱔面、紫米八寶飯。

安徽的臘八粥、大救駕、徽州餅、豆皮飯。

福建的蠣餅、手抓面、五香捆蹄、鼎邊糊。

台灣的度小月擔仔面、鱔魚伊面、金爪米粉。

海南的煎堆、竹簡飯。

河南的棗鍋盔、白糖焦餅、雞蛋布袋、血茶、雞絲卷。

湖北的三鮮豆皮、雲夢炒魚面、熱乾麵、東坡餅。

湖南的新飯、腦髓卷、米粉、八寶龜羊湯、火宮殿臭豆腐。

廣東的雞仔餅、皮蛋酥、冰肉千層酥、廣東月餅、酥皮蓮蓉包、刺猥包子、粉果、薄皮鮮蝦餃、及第粥、玉兔餃、干蒸蟹黃燒麥等。

廣西的大肉棕、桂林馬肉米粉、炒粉蟲。

四川的蛋烘糕、龍抄手、玻璃燒麥、擔擔面、雞絲涼面、賴湯圓、宜賓燃面、夫妻肺片、燈影牛肉、小籠粉蒸牛肉。

貴州的腸旺面、絲娃娃、夜郎面魚、荷葉糍粑。

雲南的鹵牛肉、燒餌塊、過橋米線等。

此外,還有大量的少數民族特色風味食品,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烹飪文化的內涵。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
耳朵眼炸羔。
十八街大麻花。
東北 酸菜白肉
豬肉燉粉條
小雞燉蘑菇
貴州的——

1.烤豆腐果兒(也叫戀愛豆腐果)。
2.土豆粑(我們那裡叫洋芋粑)。
3.烤糍粑。烤好後外皮黃脆,裡面又糯又綿軟,嚼起來口感很好,一般是沾黃豆面吃。也有蘸辣椒吃的。
4.餌塊粑,這應該和雲南的餌塊差不多。一般是炒著吃。
5.酸湯魚(凱里的是正宗的酸湯魚)。
6.酸辣燙(不是麻辣燙,貴州人除了喜歡辣,還喜歡酸)。
7.涼粉(有綠豆粉、黃豆粉、豌豆粉等等,全都是晶瑩剔透,配上麻辣鮮香的各種調料,好吃極了)。
8.遵義的羊肉粉、腸旺粉、蹄花粉(說實話遵義的粉比貴陽的粉好吃得多)、豆花面、米皮。
9.在貴陽有一家「陳記烤肉」,生意火得不得了,但是我覺得味道跟街邊的燒烤攤沒什麼區別。
10.花江狗肉,非常出名,但是我從來沒吃過,不敢吃狗肉。
11.紅楓湖邊有一些當地農民擺的小吃攤,主要是炸小魚和炸小蝦,魚蝦都是剛從湖裡打撈上來的,活蹦亂跳,傳成一串串,下油鍋炸十幾秒鍾就拿出,蘸貴州特有的香辣椒粉吃,香得不得了。
12.絲娃娃,就是春卷,一張薄皮(可能是糯米做的)卷上各種切成細絲的蔬菜和炸好的蝦片(應該還有其他東西,當時光顧著吃了,沒注意內容),蘸辣椒水吃。
13.各個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各種小吃,但是由於地處偏遠山區,能流傳到外面的很少。比如說我們侗族,就有腌魚和侗果,據老一輩人說,當年那些上海知青下放到侗鄉,剛見到腌魚時,誰都不敢吃,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那些知青吃起腌魚來都像打仗沖鋒。等到知青返城後,全都惦記著腌魚,但是不會做。
其實貴州還有很多小吃,但是我是個懶蟲,在家時很少出去逛,所以吃到的小吃只佔貴州小吃品種的極少部分。

⑹ 哪裡有蔥油餅賣的

中山公園後門(靠近金砂路那個門)的那條路上就有,跟中山路平行的那條路,那家人有賣蒸包和蔥油餅~~

⑺ 大靜海哪的早點好吃,天天吃早點犯愁

/ 10元菜譜工廠食堂菜譜

專業周菜譜舉例(10元/人.天,兩葷兩素一湯,米飯自由吃)
早餐品種舉例/每餐1元
麵包類 豆沙包、韭菜包、椰絲麵包、糖包、奶黃包、饅頭、花捲、麻圓、油條等

粥 類 八寶粥、綠豆粥、小麥粥、白粥、皮蛋瘦肉粥、魚片粥、菜乾豬肉粥、番薯粥等
餅 類 南瓜餅、紅薯餅、蔥油餅、烙餅、玉米餅、雞蛋餅等

面 類 湯面、蛋黃面、湯河粉、湯米粉、牛肉炒河粉、肉絲炒米粉、揚州炒飯等
備 注 每天早餐提供多個品種供選擇2-3個品種(根據工廠實際人數提供品種數量);

中/晚餐品種舉例
餐標:中、晚餐各5元/餐,三葷兩素一湯選兩葷兩素一湯

一周菜譜

肉沫虎皮蛋
雙卜燴雞
珍珠肉圓
麻辣豆絲
咸香麥菜蘿卜
龍骨湯
紅燒鴨塊
西紅柿炒蛋
五香魚翅
上海青
麻油生菜
三鮮湯
香芹雞珍
肉絲倉菜
煙薰肉絲
香油冬瓜
條麻辣豆腐
魚頭豆腐湯
剁椒蒸蛋
肉絲嫩豆腐
海帶燒雞
青炒涼瓜
醋溜大白菜
蔥花蛋湯
香芋肉片
香炸立秋雙卜
肉絲紅燒南瓜
燒菠菜
海帶龍骨湯
西芹肉絲
蒜苗回鍋肉
萵筍牛肉
麻婆豆腐
南乳空心菜
強身三寶湯
三鍋鴨塊
鹵水拼盤
南乳蓮藕燜肉
蜜汁南瓜
薑汁包菜
豆苗泡蛋湯

晚餐 涼瓜炒牛肉
熱狗腸
海帶燉龍骨
醋溜土豆絲
蒜泥空心菜
綠豆海帶湯
梅菜扣肉
瓦罐魚
荷蘭豆炒臘肉
鮮溜白菜
炒土豆絲
黃花菜蛋湯
魚香肉絲
紅椒親親腸
麻辣魚片
水晶蘿卜片
炒上海青
青瓜瘦肉湯
蒸滑雞
酸豆角炒肉
粉條肉絲
鴛鴦蘿卜
油麥菜
冬瓜雞湯
土豆紅燒肉
番茄炒蛋
木耳肉片
香辣豆皮
南乳生菜
生地湯
黃豆燜排骨
香蔥燜排骨
西蘭花炒魷魚
炒三絲
素炒白菜
冬瓜大骨湯
啤酒鴨
酸椒炒豬舌
肉沫炒土豆絲
香辣豆芽
香油青瓜
清補涼湯
* 以上餐標為常用標准,更高標準的餐標(15元~25元)

⑻ 全國各地都有蔥油餅,那哪個地方的蔥油餅更有特色

醒好的面擀成大薄片,均勻刷好油酥,灑上蔥花,捲起來分成四個小劑子,壓平擀成小圓餅,電餅檔開上下火,鍋里刷上油放入小圓餅蓋好三分鍾翻面,再蓋好三分鍾出鍋,餅香蔥餅的做法有很多種,我最喜歡做的一種方法,和面一定要用半燙面,這樣做出來的蔥油餅放涼了,也不會硬,吃著更宣軟,首先把面和上,盡量用半燙面,面和完以

入稱好的水然後往裡加入一點油慢慢的揉光面團用保鮮膜包裹住放在一邊醒20分鍾左右(面裡面加入少

量油能讓餅更酥脆,同時面也會更好用)我們家的蔥油餅是燙面的,用開水燙過的麵粉柔軟又有筋性,油酥則是用豬油和香蔥還有芝麻、香油等一起調味品調制出來的,味道香醇濃厚。把餅胚擀的薄又大,塗抹上一層油酥,邊

味俱全,有發面餅也有死面餅。我做得餅可謂是爐火純青了,今天給你推薦一種雜糧餅,比精麵粉做得餅又增加了營養,不但好吃,而且營養多多。我來說一下怎麼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