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取名由來是什麼
擴展閱讀
福州市區哪裡好玩的廣場 2025-07-13 16:43:56
上海重點中專有哪些專業 2025-07-13 16:34:16
到天津貨運怎麼選 2025-07-13 16:28:48

天津取名由來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28 08:31:37

『壹』 為什麼朱棣會賜地名為天津

「天津」的得名一直是個懸念。雖經多方考證,目前尚無一個沒有爭議的答案,而正是這些爭議,給民間傳說提供了足夠的想像空間。

這當然要感謝朱棣的眼光,沒有朱棣,天津不可能得到這么迅速的發展。

遷都奠定了基礎。就把天津改為天津衛,這就是最早出現的天津名字。

『貳』 「天津」這個地名的來歷

早在元朝末年,名太祖朱元璋佔領南京之後,封他的第四子朱棣為燕王,率兵北上,攻打元軍,民間稱這次北征為「燕王掃北」。朱棣從江淮一帶遷來許多百姓在京、津一帶安家落戶,開辟村莊。軍隊則戰時打仗,平時屯墾。幾年功夫,就改變了元時的荒蕪面貌。名太祖朱元璋因此十分高興。燕王心想,自己能文善武,功高望重,居諸王之首,日後定能繼承皇位。沒料到朱元璋死時卻讓長子長孫朱允炆(建文皇帝)繼位。燕王朱棣認為是朝中奸臣搗鬼,就一面公開宣布在北京登極稱帝(永樂皇帝),一面興兵伐罪。
一天,燕王朱棣督師來到三汊河口海河邊,放眼一望,河裡舟船相連,岸上車車相接,夾岸人煙稠密,店鋪林立,十分熱鬧。燕王問:「這是什麼地方?」左右回答是「小直沽」。閻王想了一下說:「這里有大城市的氣勢,況我大軍路過此處,何以為小?不妥吧!」隨臣連忙附和說:「請大王賜名。」燕王命群臣先試取幾個。大臣們取了幾個歌功頌德的名字,無非是恩、德、福、壽之類。閻王聽了未加可否,只是仰臉看天。群臣見燕王看天,料定他意在「天」字上。一位大臣說可以改為「天平」,是天子御駕親征,除奸平亂時路過之地嘛。燕王還是不太滿意。另一位大臣說:「依臣之見,不妨改為『天津』二字。」燕王聽了很喜歡,吩咐繼續說下去。大臣得意地說:「吾皇乃當今天子,奉天承運,弔民伐罪,得民心,順天意,所以叫『天』。吾皇樹萬世不移之基,親率文武百臣,千軍萬馬,在此渡過河津,所以叫『津』。」

『叄』 「天津」名的來歷是什麼

2004年12月23日是天津設衛築城600年的紀念日。天津設衛建城600 年,決不是說天津只有600年的發展史。從秦漢到宋元,歷代在天津地區挖渠開河,運糧建寨,設官建制,發展魚鹽業生產等活動。由於金、元兩朝,建都北京,天津地位日顯重要。但是天津作為一個具有完整意義的都市卻是從明朝開始的。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後,為了鞏固王朝權利,將自己的兒子們封為王,分別駐守各地。第四個兒子朱棣被封為燕王,駐守北京。1398年,朱元璋病死。因為太子早年夭折,所以由朱元璋的長孫朱允文繼位,史稱建文帝。燕王朱棣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在諸王中實力最強。由於建文帝平庸無能,加上自己的政治野心,朱棣在1400年以「靖難」為名,發兵與其侄子建文帝爭奪皇位。朱棣率兵從天津的前身-直沽出發,偷襲滄州,並經過幾年的戰爭,最終攻陷南京,奪取皇位。 1402年,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為了紀念開始發兵的「龍興之地」,朱棣把「直沽」這個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賜名為天津。「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 天津得到賜名後,於同年設置了軍事部門。「衛」是明朝的軍事建制。當時天津設有天津衛、天津左衛、天津右衛,統稱三衛。至今人們經常提到的「天津衛」一詞,就是從此而來。 在軍事部門設立的同時,天津衛也開始了築城建設,初建時的天津城其實是個土城,這座土城周長9里多,城高3丈5尺,寬2丈5尺,城的形狀是東西長、南北短,很像一把算盤,所以當時人們也把它稱為「算盤城」。 天津建成以後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在明清兩朝多次重建,規模不斷擴大,原來的土城牆也換成了磚牆。清朝雍正3年(1725),天津改衛為州,雍正9年(1731)又升州為府,並另設天津縣,天津城也成為了地方行政中心。 為了加強防衛,同時兼顧防洪抗洪,天津城在雍正年間重修時將原來3丈5尺的城高降低為2丈4尺,將城基寬由原來的2丈5尺擴建為3丈2尺,使天津城城牆成為一個梯形。重建後的天津城不僅擴大了東南西北四個城門,還在城牆上設置了守望塔和炮塔等防禦設施。至今天津還流傳一首民謠說:「天津市三宗寶,鼓樓、炮台、鈴鐺閣。」這些建築也是在天津城重修中建設的。 建衛築城後的天津各方面都有較快發展,特別是糧、鹽兩個經濟支柱更為顯著。永樂帝建都北京後,南方的物資都需經天津轉運,天津的航運開始了大規模的發展。 天津素有九河下梢之稱,海河、南運河、北運河等眾多河流均在天津交匯。海河全長73公里,它穿越天津市中心,東入渤海,早在公元三世紀以前,海河作為天然河流,就成為中國北方人民的水運通道。(東漢時期曹操開挖河渠工程,將海河平原上的300多條大小河流由分流入海改為眾流歸一,初步形成了成扇面型的海河水系),隋朝隋煬帝楊廣下令開鑿了全長1400多公里的大運河,溝通了海河與黃河、淮河、長江等水系的聯系,奠定了天津四通八達、航運樞紐的地位,為天津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金、元以後,漕運開通,不論海漕還是河漕,江南的漕糧都要經過海河運抵京都,永樂帝建都北京以後,天津轉輸漕糧的任務更加繁重,到明朝宣德十年(1435),明朝政府專門在天津設置管理漕運的專門機構,當時大運河上糧船上萬艘,轉輸漕糧500萬石,繁榮景象另人嘆為觀止。 漕糧的轉輸帶動了天津的運輸業和商業的發展,在海河、南運河、北運河三河交匯的三岔河口逐漸形成了許多商業區,貨棧、錢庄、會館等行業應運而生,集市貿易也隨即興旺,十集一市的輪轉也使當時的天津人有天天趕大集的感慨,商業的繁榮昌盛使天津也成為世人矚目的城市。這時的天津已遠遠超出單純軍事要地-「衛」的地位。 清初史學家談遷經過天津時發出了「城鎮百貨交集」的感嘆。清朝順治12年(1655),荷蘭使節哥頁在天津被「人煙稠密,交易頻榮」的景象所震驚,他命隨從人員將海河兩岸的景象繪圖帶走,並把天津和廣州、鎮江並稱為中國的三大港口。 明清時期的天津已經成為一個比較成熟而開放的城市。

『肆』 天津名稱的由來

明朝皇帝 朱棣在天津出發起兵 登基後 賜名天津 津 為渡口意思 天津 天子渡口

『伍』 天津名字由來

清代乾隆初年,從漸江來天津的詩人汪沆,寫出描寫天津民俗的第一本竹枝詞(通俗詩),詩中說:「天津名自長陵賜」。長陵是指十三陵中理葬的明代皇帝成祖朱棣。天津就是在他登基作皇帝的第二年(永樂二年,公元1404)給起的名字。當時不是作為地名,而是作為軍事建置而命名,它就是天津衛。

1、清代乾隆初年,從漸江來天津的詩人汪沆,寫出描寫天津民俗的第一本竹枝詞(通俗詩),詩中說:「天津名自長陵賜」。長陵是指十三陵中理葬的明代皇帝成祖朱棣。天津就是在他登基作皇帝的第二年(永樂二年,公元1404)給起的名字。當時不是作為地名,而是作為軍事建置而命名,它就是天津衛。

2、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作為軍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揭開了天津城市發展新的一頁。後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

『陸』 天津別名的由來

天津簡稱津,意為天子渡過的地方,別名津沽、津門等。
天津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現在的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唐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從明朝永樂二年,作為軍事要地,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公元1404年到2004年,天津建城已有600周年。
明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率兵經直沽渡河南下奪取政權,1403年改元永樂,天津這個名稱出現於永樂初年。天津作為軍事重地,於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設衛,翌年設天津左衛,轉年又增設天津右衛。清順治九年(1652年),三衛合一,歸並於天津衛。
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由天津開始的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1912年民國成立,是年7月,撤銷廠天津縣的建制,保留了「府」;1913年4月,又撤銷天津府,重建天津縣。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佔領天津,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天津特別市」。1930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管的直轄的天津市。
1930年11月,因河北省省會由北京遷至天津,天津直轄市改為河北省省轄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建立天津市(一說「區」)軍事管制委員會,同時成立天津市人民政府。
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為河北省省轄市。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天津的港口優勢不斷增強,對外交往進一步擴大。進入新世紀,天津人民正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勇於開拓、奮發圖強,努力把天津建設成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
1967年1月2日,天津又改為中央直轄市,直至今日。

『柒』 天津古代叫什麼名字啊

歷史上天津用過海津鎮,直沽寨,天津衛這些名字。

天津現在的位置是古代由黃河改道前由泥沙沖積形成的沖積平原,古黃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寧河縣附近入海,西漢時期在黃驊附近入海,北宋時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時黃河改道南移,天津海岸線固定。最遲至戰國時期,此處已有先民勞作生息。

西漢時期漢武帝在武清設置鹽官。隋朝大運河的開通,使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三岔河口」成為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時期在蘆台開辟了鹽場,在寶坻設置鹽倉。唐朝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等物資北運的水陸碼頭。海河曾是宋遼的「界河」,南北為宋、遼分治。

宋朝在海河以南設立許多軍事據點,如南河、沙渦、獨流等,以防遼軍南下。金朝在三岔口設立軍事重鎮「直沽寨」,當時天後宮附近已形成街道。

元代海漕開通,直沽成為漕運樞紐,為此在大直沽專設了接運廳和臨清萬戶府並修建糧倉,興建天後宮。1316年,在直沽設「海津鎮」,是當時的軍事重鎮和漕運中心。

明朝燕王朱棣以「靖難」為名同其侄建文帝爭奪皇位,在此渡河南下奪取政權。永樂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明成祖朱棣正式下詔賜名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築城設天津衛。

隨著人口增加商業發展,明廷在天津陸續設官衙、建學,或將外地官、衙遷津理事。清朝天津先後改衛為州,升州為府。清朝滅亡以後,民國的時間那段時間里,天津的名稱沒有變化,一直延續「天津」的稱呼。

(7)天津取名由來是什麼擴展閱讀:

從遠古走來的天津,曾是一片退海之地。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黃河,歷史上三次經天津入海,以驚人的造陸能力淤積成天津平原。

至今,在天津的上古林等地還殘存著一些貝殼堤,考古學家說,這是古海岸線的遺跡。天津的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經歷了無數的歷史開合與時代變遷。

天津一名由來,始於中國的明代。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後,將他的兒子們分封為王,駐守在全國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為燕王,駐守於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後,傳位給他的長孫朱允炆。朱棣為與朱允炆爭奪皇位,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的「靖難之役」。

1399年,燕王朱棣率軍南下,從天津三岔口渡河襲取滄州,於1402年攻入當時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寶座。

朱棣登基後,對他爭奪天下時經過的三岔河口十分贊賞,認為是塊風水寶地,叫群臣獻名。最後,朱棣選中「天津」二字,意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

不久,朱棣遷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門戶,軍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樂二年,在天津設衛,「衛」是明朝的一種軍事建制,天津共設三衛,駐軍1.6萬多人。於是,人們又把天津叫做天津衛。設衛就要築城,天津作為一個完整意義的城市歷史由此而開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

『捌』 天津這個地名的由來

天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後,將他的兒子們分封為王,駐守在全國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為燕王,駐守於北平,就是現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後,傳位給他的長孫。朱棣為了爭位,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的「靖難之役」。1399年,燕王朱棣率軍南下,從天津三岔口渡河襲取滄州,於1402年攻入當時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寶座。朱棣登基後,對他爭奪天下時經過的三岔河口十分贊賞,認為是塊風水寶地,叫群臣獻名。最後,朱棣選中「天津」二字,意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遷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門戶,軍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在天津設衛,「衛」是明朝的一種軍事建制,天津共設三衛駐軍一點六萬多人。於是,人們又把天津叫做天津衛。設衛就要築城,天津作為一個完整意義的城市的歷史由此開始。1928年6月,天津改為特別市,是為設市之始。同年7月,直隸改稱河北,省會仍設天津,10月省會遷北平。1930年6月天津改為直轄市。同年10月河北省會再遷天津,遂改為省轄市。1935年6月河北省會遷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天津仍為直轄市。1949年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天津,劃為華北人民政府直轄市。同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天津被定為中央直轄市。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為河北省省轄市,省會由保定遷天津。1966年5月河北省省會遷保定,復改為中央直轄市至今。

『玖』 天津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金朝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直沽是天津城市發展中有史料記載的最早名稱。

元延祐三年(1316),「改直沽為海津鎮」,這里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設立大直沽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

(9)天津取名由來是什麼擴展閱讀:

地方特產

天津的小吃與特產數目眾多,尤其以「天津三絕」著名。

1997年貓不聞餃子被定為津門四絕之一。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知名度較高的還有:曹記驢肉、冠生園八珍羊腿、陸記燙面炸糕、白記水餃、芝蘭齋糕乾、大福來鍋巴菜、石頭門坎素包。天津的小寶栗子格外有名,其產品出口世界各國。

天津在20世紀80年代末,比較有名的小吃有什大酥燒餅、明順齋什錦燒餅、羊湯、上崗子麵茶、王記麻花(又稱饊子麻花)、豆香齋牛肉香圈、豆皮卷圈、白記水餃、水爆肚、煎燜子、花樣餜子、怪味果仁、石頭門坎素包、羅漢肚、熟梨糕、皮糖張、天津栗子、天津螃蟹、北塘海鮮等。

天津三絕

一是被稱為天津風味小吃「三絕」的狗不理包子。

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

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和風箏魏風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