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人購置年貨去哪裡
擴展閱讀
廈門西站在哪裡 2025-07-05 15:58:00
北京到佳木斯卧鋪多少錢 2025-07-05 14:58:01

天津人購置年貨去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9-08 12:54:09

⑴ 天津古文化街上都賣什麼東西呀

作為津門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古文化街內有近百家店堂。 1989年,以經營景泰藍、蘇綉、內畫水晶為主的喬香閣落戶古文化街。20年來,喬香閣適時擴大經營范圍,並將銷售渠道擴展到了德國(布萊梅、柏林、呂貝克) 日本(大阪) 馬來西亞(巴生、吉隆坡等地。在同類化商店不斷增多的情況下,喬香閣始終站在顧客的立場上,堅持以新產品和高品質吸引中外顧客。 如今,在店主的精心經營下,喬香閣內的商品種類增多至景泰藍、蘇綉、內畫水晶、珍珠、翡翠、翡翠手、工藝傘、工藝寶劍、華服等十幾種。還有店主獨具匠心手工編織的水晶、珍珠、碧璽各種材質的項鏈。喬香 天津古文化街街頭石碑
閣希望在國際化浪潮不斷深化的時期,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產品能夠走出國門,為國增光。
主要參觀旅遊項目
由仿中國清代民間小式店鋪組成的街道 。 以元代古跡天後宮為中心,古文化街位於天津南開區東北隅東門外,海河西岸,北至東北角,位於鬧市區,起老鐵橋大街(宮北大街),東臨海河、南至水閣大街(宮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書「津門故里」和「沽上藝苑」,長687米,寬5米,系商業步行街。這里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會娛樂之場所。現已修復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後宮及宮南、宮北大街。天後宮俗稱「娘娘宮」,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參觀旅遊項目。 這條街上有一座享譽幾百年的古廟,它原名「天妃宮」,後該稱「天後宮」。天津東臨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車匯集的水陸交通樞紐。天後宮就是在漕運大發展的情況下,為庇佑漕運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後的廟宇。 於1986年元旦建成開業。自古以來,這一帶就是天津最大的集市貿易和年貨市場,每年春季,天津規模盛大的皇會——娘娘誕辰吉日就在這里舉行,屆時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新建的古文化街內除兩端牌樓及宮前戲樓為仿清大式建築外,其餘近百棟房屋皆為仿清民間小式古建築。 漫步古文化街,進出店鋪時,您會看到許多店鋪門面檐下、枋間有一幅幅極具江南造園藝術風格的蘇畫。構圖生動有典,形態逼真,使得古文化街絢麗無比,風采迷人。 在門面建築裝飾中除彩繪故事畫外,另樹一幟的是磚、木雕刻裝飾。其內容廣泛,多數帶有濃郁的民俗氣息和吉祥喜慶寓意。 士寶齋前木雕取意《清明上河圖》幾處波瀾起伏、情節變化的畫面。北頭一幅是:汴河岸邊泊著許多船隻,河心一隻大船上七八人拚命搖櫓。船工的奮力以進,說明載重量之大河水上運輸的繁忙緊張情況。中間一幅,畫面正中是汴河上東水門外的虹橋。橋下一隻載滿大船正要通過,全體船夫緊張操作,橋上車輛、牲口、各色行人和看水、看船的人摩肩接踵,構成一股都會生活的洪流,是《清明上河圖》畫卷的高潮部分。 古文化街無論建築風貌、店鋪裝修、匾額楹聯,經營商品都帶有濃郁的藝術氣息。漫步古文化街上已足賞心悅目;而古玩、字畫、文房四寶、碑帖、古籍、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天津風箏等專業店鋪叢聚本街,供您觀賞、選購。至於中西樂器、藝術陶瓷、裝潢小件也都有專店,買上一兩件,固是愜人心意的事,而流連一番,或許也可以受到熏陶、啟迪,攝取到一些營養吧。
民俗風情
天津古文化街於一九八六年元旦建成開業,整體建築為仿清民間式建築風格,天後宮(媽祖廟)位於全街的中心。全街近百家店堂,有經營天津地方特色的楊柳青年畫的楊柳青畫社,經營泥人彩塑的泥人張彩塑工藝品經營部,有經營文房四寶,名人字畫的四寶堂,春在堂,有經營文物古玩的文物公司萃文齋門市部,還有經營全國各地的景泰藍,雙面綉,牙玉雕,藝術陶瓷,中西樂器金銀飾品等上萬種名優工藝品的幾十家店堂,各種商品貨真價實,物美價廉,商家以質量和信譽吸引中外遊客。古文化街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辛苦經營12年,總營業額累計6.9億元,創利稅5800萬元,共接待中外遊客1200萬人次,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先後來這里參觀視察,鄧小平同志在視察古文化街時說:「古文化街很有特色,對外國人一定有吸引力。」古文化街以濃郁的民俗風情,熱情周道的優質服務歡迎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參觀,購物,同時也希望走出國門,去世界各地參加各種商品展銷,參觀交流.

⑵ 天津的春節習俗

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為"臘八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醋"。"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天津衛有「聘不盡的閨女,辦不完的年貨」的諺語。
臘月十五上全街。年貨市場到臘月十五全擺出來了,各種攤販在街市路口,各占攤位,全部出動,以應市民需要,謂之「上全街(讀如『該』)」。天津衛的年貨市場其中在娘娘宮南北,賣兒童玩具的,賣吃的,而居家著重買吃食。逛娘娘宮臘月十五開始,各式各樣的年貨全都上市,以娘娘宮為軸心的宮南宮北大街更是熱鬧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宮頭一個目標就是風葫蘆,成年男人到這里,忘不了買燈籠,女人們來這里多是"洗娃娃"的。從娘娘宮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這是節前婦女必須做完的事情。

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從前漢族地區迷信有灶王爺,是「東廚司命主人間保護神」。到每年臘月二十三,有「祀灶」之舉。認為這一天灶王會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所見所聞。這句話的北京版,則說成:「二十三,糖瓜粘」。因為要用糖瓜粘住灶王的嘴,不讓他向玉帝訴說自家的壞話。
二十四,掃房子。經終年的雨雷風霜,住宅內外已積滿灰塵,適此時節要打掃干凈,內外整潔。
二十五,糊窗戶。掃完房子,次日要把舊窗紙撕下,房頂、牆紙也要除舊布新。貼上新窗紙、紅窗花及糊(刷)白牆,並貼上新年畫。
二十六,燉大肉。天津人在春節(正月初一到初五)期間,以休閑娛樂為主,燉熟肉菜後,每天用白菜、粉條燴一下,以應親友來時之需。
二十七,宰公雞。天津人俗信雞是「大吉大利」之物,所以要預備大公雞一隻,在除夕享用,但不吃完,要剩餘到跨年後再吃其餘部分,以求富裕(余)。
二十八,白面發。即蒸饅頭。此為「西禮」,山西風俗蒸饅頭在正月拜年時,作為禮品饋贈親友。初一到初五,不再以生糧米做飯。
二十九,貼倒「有」(包括貼對聯、、吊錢、「福」字等)。用紅斗方紙上寫「有」字,貼在容器或箱櫃之門上,表示並預祝,家中糧物常有,什麼也不缺。將「有」字倒貼與倒貼「福」字意同。
三十,合家歡樂吃扁食。農歷新舊年在子夜相交,要吃餃子。滿人稱為「煮餑餑」,天津沿明朝稱謂,名「扁食」。新年夜五更天忌諱在床上打噴嚏,如果在床上打了噴嚏,則預示著今年要生病,若要打噴嚏時,必須迅速下床。除夕夜,外面有人叫你的名字,不可答應,這是鬼在叫你。新年之始,洗漱後的第一件事,是到街門內偷聽街上行人的第一句話,以卜來年之凶吉,謂之「聽懺語」。三十晚上包餃子,要將一枚小錢包在餃子里,誰吃到它,誰一年順利。

正月初一,俗稱過大年。家家喜氣盈門,燃放鞭炮,食素餡餃子,親友互相拜年。這一天,米缸不能空著,這個「老例兒」意思是以免一年之中有斷炊之虞。而且還忌灑水、掃地、倒垃圾,這叫做「聚財」。因為在這一天,往往將水、土視作「財氣」,將垃圾、糞便視為「肥水」,灑掃、傾倒垃圾,惟恐把「財氣」掃走。除此之外,天津衛人過年時還講究正月不能剪頭發,不然就得死舅舅;正月不能看病,甚至還不能吃葯,不吉利。老天津衛人往往將初一這天看做是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別多。春節期間,老人們忌諱比較多的就是說話方面,不吉利的字、音都被視為禁忌。凡是「破」、「壞」、「沒」、「死」、「光」、「鬼」、「殺」、「病」、「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 過年的時候,無論孩子們多麼淘氣,家長最多也只是呵斥一下而絕不會打,這是因為新春期間有個「老例兒」,忌孩子啼哭,因為啼哭是「沒彩頭」,兆示疾病、凶禍。所以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禍,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

初二,黎明即起,祭財神,擔水持柴進屋,意為「進財水」,是日吃撈面。大年初二也是姑爺節(天津人管女婿叫「姑爺」),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舊歷風俗,延續至今。
初三包合子,寓意做買賣可賺對合利。
初四烙餅炒雞蛋
初五稱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初五叫「破五」,也叫「潑污」,「送窮土」,把家裡床下旮旯的土掃出倒掉,潑掉臟水,趕走窮氣。初五還有另一個重要習俗「捏小人」。包餃子剁餡的時候要一邊剁一邊念叨,「剁小人」,包餃子的時候要仔細捏攏餃子皮,叫「捏小人嘴」。吃餃子前照例也要放炮,叫做崩掉小人,正月初五不能到別人家拜年,否則視為小人之嫌。解放後過春節,拜年及「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破五餃子」等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初6金錢豹
正月十四,蒸面刺蝟、老鼠上供,上午頭向外,下午頭向內,』意求馱回財寶

怎麼樣,天津春節有年味吧?這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很勞累,很辛苦,很花錢,很熱鬧,很享受,也很有趣。

⑶ 天津過大年的風俗習慣

天津的過年風俗

臘八兒: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為"臘八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醋"。"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逛娘娘宮:臘月十五開始,各式各樣的年貨全都上市,以娘娘宮為軸心的宮南宮北大街更是熱鬧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宮頭一個目標就是風葫蘆,成年男人到這里,忘不了買燈籠,女人們來這里多是"洗娃娃"的。從娘娘宮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這是節前婦女必須做完的事情。

糖瓜祭灶: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升天的日子,家家要買糖瓜兒,等到夜裡12點祭灶王爺。待香燃盡後,請下灶王像,點火燒了,大年三十再買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碼子"換上,年復一年,都是這樣。

吊錢兒:吊錢兒是用彩紙剪刻成的圖案,貼在門窗的玻璃和橫棱上,作為春節喜慶氣氛的點綴。貼上的吊錢兒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損壞,否則就意味著一年不吉利。

"破五":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

⑷ 天津旅遊紀念品買什麼好

我外地來天津工作,每年回家都回考慮過很多這個問題。目前買過帶回家的東西有:
1、泥人張,沒說的,自己家裡擺設或者送人都是很不錯的。只是包裝和攜帶一定要小心。
2、剪紙,特別是過年辦年貨時候的剪紙,還是有很多不錯的,甚至值得裝裱起來的作品。也包括過年淘些家鄉沒有的其他年貨,比較郁悶的是帶了一次回去,結果看見到處都是小販在賣。
3、風箏,雖然不是濰坊,但風箏魏等幾家的手工小風箏很有意思。
4、筷子。雖然這里沒什麼特別出名的筷子,不過好在古文化街和鼓樓有各種特色材質的筷子,送人自用都不錯。
5、崩豆張+麻花,雖然不是一家的,不過是差不多感覺。說實話……你完全可以自己旅途上吃了,味道還是不錯的。帶去送人,少少益善。
6、楊柳青年畫……胖娃娃抱金鯉魚,可能不少地方還是有喜歡掛這樣年畫的習俗的,看各地風俗喜好考慮了。
7、老美華的老年人衣服布鞋之類。那裡的布鞋雖然比較貴,送老年人還是比較合適的。
8、文房四寶,各種字畫,字畫帖。很多小地方,確實買不到這么種類齊全百家爭艷的字帖畫帖和各種書畫用具的。
9、抖空竹、陀螺之類民間玩具,或者蟈蟈籠子鳥籠魚具寵物用具。這里好玩這些的人很多,相關資源也很豐富。
暫時就想到這些了,大多在古文化街鼓樓都能買到。

⑸ 22年天津年貨市場哪裡有

大大小小的市場,都是年貨市場,包括各種早晚市,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

⑹ 在天津干貝哪裡可以買到

成都道人民體育館最近有年貨節 各種年貨都有的 干貝也有

⑺ 天津人年貨買什麼

狗不理的麵食,如饅頭、花捲。其他的到超市買,年前超市會打折的,質量也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