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劍外」「薊北」「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些詞表示什麼
劍外就是劍門關之外,位於四川北部。
薊北是指薊州以北,今北京、天津、唐山等地。
巴峽和巫峽、瞿塘峽合成三峽。
襄陽在古北境內,2011年前稱為襄樊。
洛陽在河南境內,是古都之一。
除薊北以外,其它的是杜甫從四川回洛陽的路線。
⑵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薊北」是那兒
薊北:河北北部地區。
⑶ 天津衛名稱由來
「衛」是明朝的一種軍事建制,由指揮使統領,直隸於後軍都督府。每衛士兵足額5600人,天津三衛士兵定額16800人。
衛的建制雖沒有行政職權,但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數量較多的民眾(屯田的軍士及軍屬)和政事(軍政及屯政)。隨著人口增加,商業發展,事務繁多,詞訟糾紛發生,衛所已不能治理這個軍民混雜的商業化城市,明廷在天津陸續因事設官、設衙,建學,或將外地官、衙遷津理事。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作為軍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揭開了天津城市發展新的一頁。後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
清順治九年(1652年),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三衛合並為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雍正三年(1725年)升天津衛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
(3)為什麼把天津稱作薊北擴展閱讀:
(一)天津的其他別稱:津門、津沽、沽上。
1、津沽
因天津有七十二沽(包括塘沽、大沽、大直沽、西沽、丁字沽、鹹水沽、葛沽等),所以天津被稱為津沽大地。
(二)天津的著名景點:
天津市區依河而建,1989年評選出的「津門十景」分別是「天塔旋雲」、「薊北雄關」、「三盤暮雨」、「古剎晨鍾」、「海門古塞」、「沽水流霞」、「故里尋蹤」、「雙城醉月」、「龍潭浮翠」、「中環彩練」,這些景觀既有名勝古跡及舊景新顏,是新時代天津旅遊景觀的代表。
⑷ 薊北的意思
薊北雄關指黃崖關長城,它位於薊縣北部山區,雄險奇秀兼具,以年代久,變化多,布局巧,設施全成為長城建築史上的傑作,和長城博物館、"水關"、"八卦城"石刻碑林等景點在長城全線稱絕。
⑸ 天津有什麼特點
天津特點:
600年間,有400年是中國北方的農業,工業,金融業的中心。100年為了保衛北京我們浴血奮戰,明知不敵也敢亮劍。70年是中國第二大城市40年是中國五。
就是人稱「津門虎」明朝繳倭寇,清朝戰日本幾乎都是我們這個僅1萬平方千米的地方造大炮,種糧食,全力支持,還有著名的北洋海軍和北洋學堂等。是見過最多軍隊的城市,是為中國貢獻最多的城市之一。
民國初期已經是全國第2繁華城市。「京南花月無雙地,薊北繁華第一城」說的就是天津。所以當時南開大學,南開中學,南開女子中學,都設在天津。南開大學在外國的名氣僅此於清華,北大,人稱「學府北辰」。
曲藝全國第一,流傳著太平歌詞,梅花落,京韻大鼓,河北梆子,京劇,相聲,為中國非物質文明的繼承貢獻了力量。
此外,天津還有一些歷史悠久的老字型大小,如桂順齋、祥德齋、正興德茶莊、一品香糕點店、四遠香糕點店、杜稱奇蒸食鋪、恩發德羊肉包子鋪、起士林西餐廳等。
⑹ 「天津」這個地名的來歷
早在元朝末年,名太祖朱元璋佔領南京之後,封他的第四子朱棣為燕王,率兵北上,攻打元軍,民間稱這次北征為「燕王掃北」。朱棣從江淮一帶遷來許多百姓在京、津一帶安家落戶,開辟村莊。軍隊則戰時打仗,平時屯墾。幾年功夫,就改變了元時的荒蕪面貌。名太祖朱元璋因此十分高興。燕王心想,自己能文善武,功高望重,居諸王之首,日後定能繼承皇位。沒料到朱元璋死時卻讓長子長孫朱允炆(建文皇帝)繼位。燕王朱棣認為是朝中奸臣搗鬼,就一面公開宣布在北京登極稱帝(永樂皇帝),一面興兵伐罪。
一天,燕王朱棣督師來到三汊河口海河邊,放眼一望,河裡舟船相連,岸上車車相接,夾岸人煙稠密,店鋪林立,十分熱鬧。燕王問:「這是什麼地方?」左右回答是「小直沽」。閻王想了一下說:「這里有大城市的氣勢,況我大軍路過此處,何以為小?不妥吧!」隨臣連忙附和說:「請大王賜名。」燕王命群臣先試取幾個。大臣們取了幾個歌功頌德的名字,無非是恩、德、福、壽之類。閻王聽了未加可否,只是仰臉看天。群臣見燕王看天,料定他意在「天」字上。一位大臣說可以改為「天平」,是天子御駕親征,除奸平亂時路過之地嘛。燕王還是不太滿意。另一位大臣說:「依臣之見,不妨改為『天津』二字。」燕王聽了很喜歡,吩咐繼續說下去。大臣得意地說:「吾皇乃當今天子,奉天承運,弔民伐罪,得民心,順天意,所以叫『天』。吾皇樹萬世不移之基,親率文武百臣,千軍萬馬,在此渡過河津,所以叫『津』。」
⑺ 薊北的薊的意思
「薊北」的意思:河北北部地區
薊
古州名 [Ji prefecture]。唐開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漁陽(今天津市薊縣)
古縣名 [Ji county]
薊縣。秦置。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
縣名。在天津市北部,鄰接北京市和河北省。秦置無終縣,隋改漁陽縣,明入薊州,1913年改為薊縣
⑻ 薊北是哪裡
先看一首詩
薊北旅思
年代:【唐】 作者:【張籍】 體裁:【五律】
日日望鄉國,空歌白薴詞。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
失意還獨語,多愁只自知。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
薊,州名。泛指天津市以北地區
⑼ 天津的簡介
法人代表只萬民目無法律欺壓善良的員工
-----天津市西青區張家窩鎮津津制葯廠
天津市津津制葯廠位於天津市西青區張家窩鎮,成立於1993年,企業性質:集體企業,於2005年9月改為私有制,企業性質:民營企業,法人代表:只萬民。
1999年7月,在天津市西青區張家窩鎮政府的幫助下,天津市津津制葯廠開始招聘本科以上學歷大學生,為留住人才,只萬民口頭承諾,本科以上學歷大學生只要結婚就給房子,干滿8年房子歸個人。雙職工分偏單,單職工分獨單。至2004年底,企業陸續招聘本科以上學歷40人,在他的許諾下,結婚後的大學生確實分得了房子,並為自己的房子增添了所需的傢具。
2005年9月只萬民通過運作將企業改制為民營企業,在此之前,2005年4月他打著大學生的名義,協同張家窩鎮房建共同建樓房一棟,聲稱:為了公平將舊房子收回,給大家分新房子。同時,他徹底否定了干滿8年房子歸個人的說法,(因為到2005年有很多人已幹了6、7年了,房子成為個人的馬上就可以變成現實了)並要求大學生個人出錢將房子買下,無奈之下,大學生們只好拿錢將房子買下。同時簽訂了購房協議,從張家窩鎮政府領取了房屋所有權證。
2006年1-3月,三個月的工資僅有200元,由於公司和個人之間都並未簽訂勞動合同,因此基本生活無法保證,陸續有4人(熊寧波、張海峰、鄧淑艷、周長娣)提出辭職,公司同意解除工作關系。辭職人員願意按照購房協議,返還公司房子升值資金的50%,而只萬民卻不講信用,企圖廢除已簽訂的購房協議,要求已離職和在廠的大學生重新簽訂購房協議。
2005年3月17日,只萬民單方提出了第二份購房協議,陳雅婷、侯文峰、劉艷輝、劉雲波、萬仲柏、鄭愛紅、展曉飛7人由於對第二份協議有異議,所以離職,願意按照購房協議,返還公司房子升值資金的50%。
以上11人與公司已事實解除勞動關系,要求調動人事關系及檔案,只萬民以「房子問題」為借口不予開證明,並不準調動人事關系。
無奈之下,2006年4月份,共11人向西青區勞動仲裁委員會請求勞動仲裁。要求將人事關系及檔案調出,誰知仲裁結果是一塌糊塗,明顯偏袒於只萬民,仲裁結果是:待雙方「未盡事宜」解決完畢後方可調檔。我們詢問西青區的勞動仲裁委員會:「未盡事宜」指的是什麼?西青區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的回答竟是:「不予解釋」
對於公司未和我們簽訂勞動合同他不予追究,對於我們與公司事實解除勞動關系,卻不承認。只要不存在勞動關系就不應該扣留我們的檔案,有任何其他糾紛,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和檔案無任何關系。
至今,這11人也分別找到了新的工作單位,但由於我們的人事關系未能調出,同時被新單位視為不穩定人員,影響個人待遇,各種勞動保險及住房公積金未能繳納,這些損失誰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