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津計程車打表問題
一般來說升到0.9後跳字,即價格上調一公里的單價,你看到的2.5時跳,是因為等紅燈或堵車時,每隔5分鍾就會上調一公里的單價,可能就是在你2.5公里時,雖然里程還不到跳字上調的時候,但是等候的時間到了5分鍾了,就要上調一公里的單價。
10公里內每公里1.70元,超過10公里加收50%返程費,即2.55元/公里,等候5分鍾/1.70元。
這是普通計程車,商務出租是2元/公里。
② 計程車拼車載人怎麼打表
按計價器收費。
計程車,供人臨時僱傭的汽車,多按里程或時間收費。台灣稱作「計程車」,湖南、廣東及港澳地區稱為「的士」,新加坡及馬來西亞一帶則稱為「德士」,上海稱作「差頭(cā dǒu)」計程車英文「taxi」為「taximeter」之略稱,即為「計程表」或 「里程計」。其實,taxi的出處頗有淵源。早在18世紀,如果一個富有的英國人想進行一次短途旅遊,他往往會僱用一輛單馬雙輪輕便車(cabriolet)。Cabriolet一詞來源於一個法語動詞,意思是「跳躍」。到了19世紀,人們開始用這個單詞的縮略形式「cab」來指城市中專供出租的大型馬車,今天我們常說的搭乘計程車(catching a cab)就是由此而來的。
③ 天津計程車的計價方式
我就是天津的士司機,不知您要問那個檔次的,就說最普通的花冠車型,3公里起價8元,超過起步價是1.7元一公里,做2.9公里也是8元,到3.0公里就是9.7元,如此纍計,低於12公里的速遞行駛都算等候,等候是5分鍾1.7元,公里數超過10加收百分之五十的返程費,也是過了10公里之後是2.55元一公里,精確點,就是10.0公里就是2.55元計費了。以前有每公里加收0.2元的空調費,現在沒有了。
④ 計程車的計價表怎麼看
計程車打表器一般最上面顯示的是行駛一公里的單價,中間位置顯示的是當前的行駛里程,最下面顯示的是當前的乘車費用,一般乘車費用的顯示字體比較明顯些,有些計程車打表器還會顯示時間,不懂的話可以問下計程車司機,一般都會告訴乘客的。
計程車打表器會顯示出你所經過的里程和所應支付價格,基本價格等於起步費加上起步路程以後的每公里價格,不走的情況就按時間來算的,另外路程長時間不動(遇紅燈、等車時)切換到怠速狀態,按怠速費價格收取,夜間到凌晨期間,每公里再收取夜間費,出城,另外收取過路過橋費等。
乘坐計程車注意事項:
第一,不乘坐非正規的計程車,很多時候,非正規的計程車司機可能連駕照都沒有,他只是向他人租了輛汽車出來拉客而已,乘坐這樣的計程車,潛伏著很多危險。
第二,上車前要記住計程車的車牌號碼,現在手機如此發達,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拍照的方式一鍵記錄車牌號碼,記錄車牌號碼的好處就是如果落下東西在計程車上,可以撥打計程車公司的電話,尋回自己丟失的物品。
第三,上前時要求司機打表,下車付款後要求司機出票,有時候,我們初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司機就想漫天要價,如果打表的話,他就沒辦法明目張膽亂要價,而要求司機出票據,也是為了日後的報銷或者有需要找尋司機的時候可以用到。
⑤ 計程車怎麼打表怎麼操作
打表就是按計價器收費。 打表還可以指計程車開計價器,你要求打表(打開計價器)的話,會顯示出你所經過的里程和所應支付價格,對司機而言就意味著一張發票和費用; 所以問你打不打表就是問你要不要發票。
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計程車並不是誰都可以隨便乘坐的。當年,計程車專門負責接待來穗的外國元首、政府首腦與高級官員、參加交易會的外商、海外華僑、港澳同胞等等,被譽為廣州市的「國賓車隊」,需要外匯券才能乘坐。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租汽車的經營方式發展為定點候客,乘客到站找車,司機接單載客。而司機完成一趟接待任務後,必須空車趕回服務點等候下一次的出車指示,不得中途載客。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市民對計程車的需求也日益增長。
1978年春天,毗鄰港澳的廣州逐步打開對外開放的窗口,一些新的經營觀念和服務方式開始沖擊南粵大地。廣州市汽車公司從香港市民「打的」中得到啟發,毅然決定結束歷年來「路上空駛的士不載人」的怪現象。
在1978年4月春交會期間用中英文印製的近萬張《告來賓信》送到了國內外乘客的手中:「在沒有汽車服務點的地方需要用車時,如遇空車可招手示意叫車。」
這是國內出租汽車行業的第一次改革,打破了歷年來傳統的封閉性服務方式和經營老格局,隨後「揚手即停」服務迅速在全國鋪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計程車
⑥ 我想知道計程車怎麼打表的
3公里為起步價居多,10元。也就是3公里以內至少10元。
15公里以內按照2.00元/公里,
15公里以外按照3.00元/公里,超出15公里部分加50%空駛費
等車3分鍾按照1公里計算。
過路過橋乘客自理。
大概就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