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糖堆是什麼東西
擴展閱讀
廈門西站在哪裡 2025-07-05 15:58:00
北京到佳木斯卧鋪多少錢 2025-07-05 14:58:01

天津糖堆是什麼東西

發布時間: 2022-09-11 20:55:53

❶ 天津的特產是什麼

天津的特產比較多 比如小吃和紀念品 這些東西在古文化街都可以買到 不過最出名的天津三絕 有狗不理包子、桂順齋的十八街麻花、耳朵兒眼炸糕 另外桂順齋主要是做糕點 十八街麻花是最出名的 而且走親訪友攜帶方便 耳朵眼炸糕另外單買豆餡 還有其它的小吃 在食品街 比如果仁張、崩豆張這類的小吃,還有風聞小吃煎餅果子、糖堆(冰糖葫蘆)等 古文化街有 泥人張、風箏魏、刻磚李

❷ 天津食品街有賣糖堆嗎

現在在天津的食品街上面是有賣糖堆兒的。由於現在情況比較特殊,所以在大街上面露天吃糖都是不衛生的,最好是把糖堆拿到家裡再吃。

❸ 天津的好吃的小吃有什麼

天津的歷史悠久,美食小吃很多,特色小吃首推就是天津三絕。
1.排在第一位的。當然是天津三絕之首狗不理包子。狗不理包子歷史悠久。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狗不理包子主要是鮮肉包,湯汁很濃。美味可口。在天津本地又被稱作水餡包子。但是現在的狗不理包子太商業化了。外地人普遍反應又貴又難吃。
2.天津大麻花。天津大麻花一18街桂發祥麻花最為出名。天津大麻花。酥脆香甜。選料精細。在外地也很有名氣。
3.貓耳朵眼炸糕。貓耳朵眼炸糕。是由大米面兒,糯米面,裹上紅豆沙餡,炸制而成。口感軟軟糯糯。香甜可口。
4.煎餅果子。煎餅果子可以說是天津小吃的名片。已經走出天津走向全國。是天津人必備的,早點。是由綠豆面在奧子上攤薄。然後在上面攤上雞蛋,加上果子,抹上蔥花面醬卷好。一套美味誘人的煎餅果子就算是做好了。
其他著名的天津小吃還有嘎巴菜,崩豆張,糖堆(糖葫蘆),貓不聞餃子等等

❹ 天津的冰糖葫蘆與北京的冰糖葫蘆,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在線等 跪求~~~~~~~~~~

專業的說是糖堆不同,天津的一般都是大糖堆,北京的糖板比較薄,口感差不多。

❺ 津門四絕是哪四絕

自古至今吃在中國形成文化,單一原料變化萬千,特色口味縱橫四方。人們雲游各地常常有個習慣,無論是出差旅遊還是走親訪友,特色小吃地方風味不可不嘗,口福乃為天。此次天津一行,我走街穿巷追吃四絕,終於滿足了吃的新奇感,偶爾想起嘴巴還得意地微笑著呢。 這次到天津公差是忙碌的,一日三餐定點在企業食堂進行,雖然溫飽卻少了遊逛的機會,某日睡前與同寢室的天津女孩閑聊,從企業現狀發展到市容市貌,從瀏覽景點到商場購物,話題越來越小越來越實際,最後話題停滯口福上不再轉移。 天津傳統風味中的狗不理包子、桂發祥麻花、耳朵眼炸糕被譽為津門食品三絕,這早不足為奇名聲飛揚了。尤其是狗不理包子,不管它口味是否正宗,全國各地大城市的飲食業均有它的一席之地。我所在的城市居住的樓房旁便有一家「天津正宗狗不理包子」的店鋪,仿古的門臉我曾進進出出多次,近十種口味也嘗個遍,不是對天津的包子有什麼特別的感情,只是圖個就餐便利而已。 身處天津談論狗不理包子感覺有些異樣,似以往沒有體會到的飄香而至。女孩告訴我大麻花在口感和外觀上也翻新了好多花樣,炸糕是因為一條叫耳朵眼的街巷而得勝名,近來又創發第四絕----貓不聞餃子。像條件反射一樣,我按耐不住新奇感打開地圖開始搜尋,暗暗制定追吃計劃。 記得一次去塘沽外灘參觀時,車子在某一條街口的轉彎處,我發現了狗不理包子的塘沽分店,就以它為第一追吧!我住在天津塘沽的保稅區,要想去商業中心不是很方便的,但是為了能夠品到真正的正宗,也不枉此行。保稅區的環境幽雅而整潔,邊感受新鮮的晨露與微風邊欣賞各異的廠房與建築,不知不覺步行二十分鍾到達公交汽車站,又四處瀏覽二十分鍾等來了大巴,汽車穿越了翠綠的廣闊草坪林立的歐式建築,大約行程四十分鍾到達商業中心。 我從連鎖超市樂購開始沿街遊逛,街街巷巷徒步尋找記憶中的那個狗不理包子店,走在鋪有彩色地磚的步行街上不會覺得疲勞,更何況有美味吸引呢。轉眼中午時刻了,肚子「咕咕」提意見啦,於是集中最後精力----哇!終於發現「天津狗不理包子塘沽分店」的牌匾。振奮情緒悠閑地踱步進去,落座點菜,一盤小菜一屜小籠,明明心裡急呢,還要鎮定幽雅地吃,一咬一股鮮湯順嘴角流下來,正宗的一個字----香! 這邊品著天津狗不理包子,那邊手卻碰碰剛剛逛超市買到的桂發祥麻花,第二追也將成為今晚夜宵,想著想著竟然為自己貪吃的怪樣子逗笑了,我悄悄四下里張望,沒有人注意,又靜下心來設計追吃第三絕。 我乘坐的火車離開天津還有半天時間,正好可以逛逛有名氣的商業街----金街。好長的一條街,遠遠望過去繁華而動感,人來人往很是熱鬧。我一店躍進一店穿出,忽而喜歡上一雙粉色的休閑鞋子,蹬在腳丫上感覺好舒服,於是買下來輕松地繼續逛。看我那身打扮啊真是有點耀眼了:金黃色的襯衫,蘭色的牛仔褲,粉色的休閑鞋子,還有紫紅色的背包。時而有人瞥看,是否當我是怪物不可而知。管他呢,我要在名街上追吃! 「請問,貓耳朵炸糕店怎麼走?」為了不過站我開始打聽方向。看著小姐疑惑的表情,我有點不知所措,這么有名望的小吃她竟不知?!「我想去貓耳朵炸糕店。」剛剛說完我就反映過來,只見小姐聳聳眉毛也聽懂了,我們相視而大笑,哪裡是什麼貓耳朵明明是耳朵眼嘛!順小姐手指的方向望過去,不遠處一小店,各色小點心琳琅滿目,終於又是一絕飽了口福! 唉!世事無完美啊!總有遺憾的,那第四絕這次沒有如願以嘗,因為貓不聞餃子是種速凍便食,我只能站在超市的冷藏櫃前,觀望想像它的味道了。我暗自下決心,再有機會來天津一定客坐哪家,細細地品味擁有新奇名字的餃子。 晚歸的時間已到,火車將載著我去另外的城市,乘的士趕往火車站,的士里我還興致勃勃地談論著天津飲食的絕妙美名。我不經意抬頭「哇」的一聲驚叫,嚇的司機連忙問為何,我指向寫著「鴨不睬」的飯店牌匾,隨即又大笑:「絕!真是絕!」 天津的狗不理、貓不聞、耳朵眼、鴨不睬…哈哈,絕吧!天下吃有幾絕?!

❻ 糖堆的發祥地是哪有人知道嗎

我認為糖堆的發祥地應該是在天津,或者說北方一些地帶是有可能的,或者說東北那些地方然後東北人是東北人,天津人比較偏甜一些這種口味的偏甜口的。

❼ 糖堆的介紹

過去的天津街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小販手挎竹籃,或肩扛草把子,上面堆滿或插滿一串串火紅嬌艷、晶瑩透亮的冰糖葫蘆,吆喝著沿街兜售,而大名鼎鼎的丁伯鈺的糖堆兒更是使天津小吃增光添彩。提起丁伯鈺的糖堆兒,天津的老人們至今還記憶猶新。

❽ 冬天的記憶,怎能少了「消食開胃」大糖堆兒

差不多是小雪節氣之後,小區門口那個推車賣糖堆兒的小夥子就來了。他幾乎每年的這個時候都要來,一直賣到過年。這小夥子不大會吆喝,總是把收音機開到很大聲,以引人注目。

總覺得,沒有叫賣聲的糖堆兒,總少了些誘人購買的說服力。

天津人把山楂叫紅果兒,把冰糖葫蘆叫糖堆兒。念起來「糖」輕「堆兒」重,瓷實而傳神。

天津糖堆兒的吆喝,直白明了,一句「消食開胃——大糖堆兒——」,雖然簡斷直接,卻能一語道出葯食同源的本質,飯前吃「開胃」,飯後吃「消食」,真是給貪嘴的饞貓們造了一個不得不買的好聲勢。叫賣聲前半句起勢洪亮遼遠,後半句點題敦實可愛,簡單好記易理解,即使是在當下的互聯網時代,也是句不折不扣的優質slogan。

商品的展示從來都是大學問,越是此等小食,越要在首先視覺上牽動起你的食慾。大凡街面上常見的,多是用一根碗口粗的圓木軸作主幹,軸身鑽孔,將制好的糖堆兒引簽尾插入孔中,一時間便長出了一樹的火紅燈籠串子,像平地炸出的一簇煙花。但隨著軸上的糖堆兒越賣越少,越發像是一根半禿缺齒的狼牙棒,失了氣象。

一支糖堆兒,由頂至尾,逐個縮小,秩序森然。頂上頭大的一般能有乒乓球大小,而煞尾的老幺最多也就是巨峰葡萄珠兒相仿。自上而下一路吃下來,真是從紅果兒爺爺、紅果兒爹爹,直吃到紅果兒孫子、紅果兒重孫、紅果兒玄孫,一大家子都一勺燴掉了。

單看山楂果兒,通身火紅,散布著星星點點的土色雀斑,且皮膚常常粗糙澀手,麻麻渣渣,活像冬日裡被西北風吹皴了的小臉蛋兒,一副鄉下娃的本色,是十足的山貨。但裹了糖衣,便似掛了一層清漆,立馬油潤生動挺拔起來,潤滾滾的紅果兒撐出了門面,像映著燭火的紅燈籠。土色星點在糖衣的點化下即刻泛起金光,紅底金點的配色也頓時高級了起來。薄薄一層糖衣便有這點土成金的造化。

偏偏糖堆兒又是冬日的吃食,入了冬孩子們便日日的盼著過年,這紅底金點的糖堆兒,望著望著,恍惚竟化成了門框上的一副紅底金字的春聯,活泛熱鬧。

其實山楂果兒本是秋收的,但蘸了糖衣製成糖堆兒,非要在寒冷冬日方能維持,不然氣溫略高起來,糖衣便化得湯湯水水的,不成體統。

小時候冬天多風少霾,從露天買來的糖堆兒也並不覺得不衛生。只是糖衣被寒風凍得脆硬,越發顯得瀅瀅的。甫咬下去,糖衣頃刻碎裂,咯咯嘣嘣的鏗鏘有聲;牙齒行至果肉中,一陣涼意直從齒尖打倒齒根,天津話叫「砸牙」。索性一口咬到底,將果兒含在口中裹一會兒,再細細嚼起來。紅果兒果肉質地綿軟,細嚼起來,時而沙沙,時而糯糯。糖衣酥粘,果肉連綿,甜甜酸酸的混雜起來,撞擊著味蕾,勾扯的津液盈口,欲罷不能。糖漿若是熬得火候合適,會略帶一股糊焦焦的煙火氣,吃的人心裡暖滋滋的。

小時候吃糖堆兒,總有一個想不明白。紅果兒圓滾滾串成一串,外裹糖衣,但總有一面要貼上一扇糖片,頂頭還要高高大大的燦出來,像美人頭上平平高高的髻,又像戲台上武生背後插的靠旗。一時紅紅火火威威武武。至後來看到了糖堆兒的製法,才明白那是紅果兒串兒蘸了糖漿後,向飽水的砧板上一貼,再順勢一拖,便拖出了這一片「糖扇」。有的商家為了突出視覺效果,故意將「糖扇」拖得又長又展,孩子們看到這等情景,真是腹中的大饞蟲都要逗出來了。小孩子嗜甜如命,每每拿到糖堆兒,第一件事就是上下翻飛的先把這片「糖扇」嗑掉,才算過癮。

小時候住平房,每年剛入冬,天地尚未冷透的時候,爺爺還是要在午後,坐著馬扎兒在胡同口曬一會兒晌午的太陽,我也就在房前屋後胡亂玩玩。

有段時間,每到下午日頭略偏西,便會有一個賣糖堆兒的老爺爺從街口一路賣過來,緩緩的推著一輛自行車,高一句低一聲的喚著叫賣。老爺爺約摸六十多歲,早已失了中氣,叫賣只簡簡單單的念出「糖堆兒——」便罷。

老爺爺推自行車,糖堆兒的擺放不同於常見的格式,而是車後架上置一個扇形的無蓋木製食盒,不及一掌深。食盒上沿兒蒙一層鐵絲網,經緯縱橫格出無數半公分見方的網格,糖堆兒就一支一格的分插其中,密密匝匝又相敬如賓,各有各的安處。體態均一的紅果兒們一串串的鋪展開,井然的生成一副三維紅果兒矩陣來。我總覺得這赤海金波的食盒要比那些狼牙棒多些氣勢,遠看像是紅綢糊的大摺扇,近觀則是一場火里鍛金的千里江山。

由於果兒體偏小,所以老爺爺賣的也便宜。市場均價5毛一支,而他只賣3毛一支。每他推車到了近前,我也早都圍在他食盒邊暗自垂涎。我爺爺便雙手撐膝的站起來,一邊從褲兜中摸出一個退了色的塑料錢包,一邊跟老爺爺說「5毛錢來兩支吧」。那爺爺只管笑眯眯的接過錢,任由我自己挑兩支果兒大的。一支遞給我爺爺,他掐尖兒咬去一個果兒,在口中滾來滾去的慢慢磨。剩下的再遞還給我,我便兀自大快朵頤起來,三下五除二消滅的一干二凈。最後還要把裹再竹簽子上的殘糖舔凈。心滿意足。

兩個爺爺都看著我眯起眼睛笑。我也笑。

那段時間,幾乎天天如是。冬日午後的陽光里,老人和孩子,彼此笑著。

還記得,由此我媽還向我爸吐槽爺爺吝嗇,何必再討人家一毛錢的便宜。想起來,那情景也和如今我調侃我媽,為了便宜幾毛錢的雞蛋,要貨比好幾家超市,如出一轍。

後來,那個賣糖堆兒的爺爺便不來了;

再後來,我爺爺也不在了。

日子長了,對自己的身體越發的不珍重,腸胃也常常鬧起不舒服。偶爾吃一次糖堆兒,半夜裡就會酸水上噎,輾轉反側不能昧;再者各色美食吃的雜亂,口味越吃越重,酸酸甜甜的糖堆兒也就漸漸的從食譜中一筆勾銷了。

如今的糖堆兒,越發的花哨,連草莓,葡萄,橘子瓣兒也都穿了串兒,裹上糖衣,玲玲瓏瓏的。但吃起來或味道過於甜膩,或口感過於軟爛,或品相不倫不類,都不及傳統糖堆兒,兩種食材彼此呼應得相得益彰,恰到好處。

時代進步,衣食豐足,有些感覺卻似乎再難體會了。

大糖堆兒消食開胃,但何以消相思,何為慰鄉愁啊。

❾ 糖堆兒和糖葫蘆的區別

糖堆兒和糖葫蘆沒有區別,糖堆兒一般指冰糖葫蘆。

冰糖葫蘆又叫糖葫蘆,在天津又稱糖墩兒,在安徽鳳陽叫作糖球。冰糖葫蘆是中國傳統小吃,起源於南宋,它是將野果用竹簽串成串後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迅速變硬。北方冬天常見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凍硬,吃起來又酸又甜,還很冰。

食用禁忌

糖葫蘆雖好,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長期食用的。首先因其含冰糖,故糖尿病患者要慎用。另外《本草備要》載:「(山楂)多食令人嘈煩易飢,反伐脾胃生發之氣。」故脾胃虛弱、泛酸燒心之人,不宜過多食用山楂糖葫蘆。而山葯養陰能助澀,故濕盛或中滿及有積滯者不宜長期食用。山葯和山楂搭配起來,一個消食,一個健脾,副作用可減少。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糖堆兒

❿ 糖堆兒是什麼意思

過去的天津街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小販手挎竹籃,或肩扛草把子,上面堆滿或插滿一串串火紅嬌艷、晶瑩透亮的冰糖葫蘆,吆喝著沿街兜售,而大名鼎鼎的丁伯鈺的糖堆兒更是使天津小吃增光添彩。提起丁伯鈺的糖堆兒,天津的老人們至今還記憶猶新。

◆愛玩貪吃蘸糖堆兒

丁伯鈺祖上承擔天津北大關稅房工作,專門收取過往客商的稅款,財源廣進,時稱「大關戶」,而丁家則稱為「大關丁」。丁伯鈺繼承大關差使時,年僅16歲,他自己除了吃喝玩樂什麼也不會。丁伯鈺當時特別愛吃北京的糖葫蘆,北京當時有一位曾在御膳房當差的王老五,他製作的糖葫蘆全北京聞名。為了吃到他做的糖葫蘆,在秋冬季節,丁伯鈺從北京將他高薪請來,在丁家當場製作,一邊欣賞王老五的技術,一邊品嘗這一絕頂小吃。雖然不務正業,但丁伯鈺特別聰明,悟性極高,王老五現場製作時,丁伯鈺將他的技術全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王師傅對於這位大少爺根本沒存戒心,反而痛快地將一些訣竅傳授給他。如此一來,丁大少的糖堆兒技術突飛猛進。而這時,丁伯鈺根本沒想到有朝一日會靠它養家糊口。

世事難料,1900年八國聯軍攻進天津、北京,丁家被聯軍搶掠一空。為了戰後的賠款,天津的稅關被裁,丁大少成了失業人員。面對失業的窘境,為了養活這一家老小,丁伯鈺不得不開始以制售糖堆兒為生。

◆皮上不沾毛地里不沾土

丁大少的糖堆兒比別人的貴,但大家都搶著買,原因就是丁伯鈺做糖堆兒講究真材實料,味美絕倫。對於熬糖的用糖,丁伯鈺堅持使用荷蘭冰花糖、日本糖和台灣糖,在熬糖時還要加上少許糖稀。蘸糖堆兒用的紅果,丁伯鈺選用河北冀縣、涿州和天津薊縣的大紅果,小的、有蟲的、壞的都不用,然後除去核兒。丁伯鈺串糖堆兒不用竹簽,而是採用葦子桿,將葦子桿剪成同樣長短,剝去外皮,將其中一頭剪尖,便於穿紅果、熏棗和海棠果。一支糖堆兒四個紅果,最後的兩個還要夾上豆餡,豆餡上點綴核桃仁、瓜條、京糕和一片橘餅,能夠幫助消化和開胃。

丁伯鈺熬糖時從不允許別人打擾,更不許別人在旁邊亂說話,總是全神貫注、目不轉睛地看著糖鍋,直到最後。當時有人做過實驗,冬天裡將丁伯鈺的糖堆兒放在皮襖上,糖堆兒上絕對沾不下皮毛。還有人說,曾經將丁伯鈺的糖堆兒扔到土裡,拿起來吹了吹,上面的浮土竟然全部都沒了,可想這糖堆兒做的多地道了。

◆上街賣糖堆兒擔子僱人扛

丁大少雖然屈尊做了街頭小販,但架子依然端著。上街時,總要雇個人替自己扛著擔子。每天上午,丁大少在家將糖堆兒蘸好,下午出門販賣,上街前將上百支糖堆兒堆放在一個大提盒和一個圓形帶蓋兒的大竹籃中,伙計在前面挑著擔子,丁伯鈺一聲不響的跟在後面,從不像別的小販那樣隨便吆喝,每當進胡同口時,才大聲吆喝一聲「糖堆兒」,聲音洪亮可以傳過幾道院落。買主聞聲出來,他打開提盒,任由買主挑選。丁伯鈺的糖堆兒聲名遠揚,不用走幾條街,所有的糖堆兒就賣光了,回到家天都沒有黑。

◆年節送禮送糖堆兒

天津有句老話「五更吃個山裡紅,到老一家不受窮」,指的就是除夕夜晚要吃糖堆兒;而天津的習俗,過年時要給姑奶奶送禮,糖堆兒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春節前後,是丁伯鈺最忙的時候,這時他與全家忙於給大戶人家訂做糖堆兒,就不再上街零賣。在年節時,丁伯鈺要蘸些「老虎頭」的糖堆兒,將紅果切開,在切面上抹上豆餡,配上瓜條、京糕、核桃仁等,擺成老虎的鼻子和臉,用葡萄做眼睛,做成虎頭,過節送禮特別受歡迎,但平時丁大少是不肯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