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哪裡葡萄最好
擴展閱讀
上海龍華浦東分院怎麼樣 2025-07-05 10:09:05

天津哪裡葡萄最好

發布時間: 2022-09-21 00:53:01

1. 玫瑰香葡萄產地是哪裡

走進南義村—津玫瑰香葡萄產地原北義「卡子房」、中義五丈河、南義中溝三個相對集中點,命名為南義心庄、中義心庄、北義心庄,後更名為南義村、中義村、北義村。南義村西靠星耀五洲,南鄰濱海新區中塘鎮。

全村總戶數一千多戶,全村耕地面積一千多畝。津南區八里台鎮南義村,是天津市有名的葡萄之鄉。沿著鄉村公路走著,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磚瓦房,整齊的院落。這里沒有城市的繁華,只有鄉村的寧靜,葡萄種植園散發的芳香。

這一切都讓人們記住了鄉愁。走進葡萄種植園內,一排排整齊的葡萄架上掛著一串串「津玫瑰香葡萄」,如紫晶似綠玉,一壟壟葡萄架下,農密的藤葉底間,一嘟嚕一嘟嚕地掛著,令人目不暇接。最是那鮮明的色澤。

紫的紫得墨黑,綠的綠得鮮亮,每一粒都著淡淡的霜,一如粉面佳人。據了解,2000年南義村引進了紅玫瑰葡萄品種,現已種植的紅玫瑰葡萄有400餘畝,並於2015年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注冊為「津玫瑰香」商標。

近年來,南義村新引進了巨峰、紅提和黑提三個新品種葡萄,更好地讓葡萄品種多樣化,實現了多種經營、輪次上市的種植銷售模式,「津玫瑰香葡萄」的成熟期和新引進的葡萄可以錯峰收獲,不僅延長了銷售時間。

也會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採摘。津玫瑰香」葡萄,屬自然紅,口感甜爽,味道獨特,未熟透時是淺淺的紫色,象玫瑰花瓣一樣,口感微酸帶甜,當一旦成熟卻又紫中帶黑,一入口,便有一種玫瑰的沁香醉入心脾。

甜而不膩,絕沒有一點苦澀之味。津玫瑰香」葡萄具有:生津止渴,護心、利尿消腫、補血益氣、強筋、壯骨、養顏護膚、抑癌抗瘤、抗衰抗輻射等功效。

2. 玫瑰香葡萄有幾種哪種最好吃

玫瑰香葡萄,歐亞種,也有譯為莫斯佳、漢堡麝香、穆斯卡特、慕斯卡、麝香馬斯卡特等。玫瑰香是一個古老的品種,是世界上著名的鮮食、釀酒、制汁的兼用品種。世界上種植面積分布很廣,特別是歐洲各國種植很多。我國於1871年由美國傳教士倪氏首先引入山東煙台,1892年又從西歐引入,是我國分布最廣的品種之一,各主要葡萄產地均有栽培,國內以天津市漢沽區茶淀鎮產區的茶淀玫瑰香葡萄最有名,而且都有一套較完整的栽培管理技術,同時它還是一種著名釀酒葡萄(國內知名葡萄酒------張裕葡萄酒、王朝葡萄酒、華夢玫瑰香葡萄酒等廠商主要原料都來自該產區)。
正玫瑰香葡萄含糖量高、麝香味濃、著色好,深受消費者喜愛。該品種對肥水和管理技術要求較高,若肥水充足,栽培管理措施得當,其產量高、品質好,反之,易落花落果,出現大小粒、穗鬆散、"水罐子"病等現象。栽培管理應採取花前摘心、掐穗尖和控制產量等技術措施以保證品質。

3. 我國葡萄最好吃的10大產地是什麼

葡萄原產亞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葡萄不僅味美可口,而且營養價值很高。成熟的漿果中葡萄含糖量高達10%-30%,以葡萄糖為主。葡萄中的多種果酸有助於消化,適當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葡萄中含有礦物質鈣、鉀、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非常適合人體吸收,在我國第幾乎都有種植葡萄的區域,下面就來看看我國葡萄最好吃的10大產地,有沒有你的家鄉,你認為哪裡的最好吃。

1、安徽蕭縣葡萄茶淀玫瑰香葡萄,天津市漢沽區特產,茶淀玫瑰香葡萄因原產於漢沽茶淀鎮而得名。漢沽擁有絕佳的自然優勢,是種植葡萄的上選之地,栽培面積遍及漢沽4個鎮,而玫瑰香葡萄種植佔葡萄種植總面積的95%。茶淀玫瑰香葡萄顆粒小,未熟透時呈淺紫色,口感微酸帶甜,成熟後紫中帶黑,入口有一種玫瑰的沁香,甜而不離,沒有一點苦澀之味。肉質堅實易運輸,易貯藏,搬運時不易落珠。每年的中秋期間,是玫瑰香的成熟期,過了中秋,產品很稀少。其含糖量高達22度,麝香味濃、著色好看。

4. 中國什麼地方最適合種植釀酒的葡萄

產區的概念,就是適合種植葡萄的地方,種植葡萄最好的地方,從世界上來講,總的在北緯40度這條線上。比如法國的波爾多、美國的加州,還有咱們中國的新疆、河北的懷來都在這條線上。北緯40度就是它的適宜栽培區,中國的優質葡萄產區也大部分分布在這條線上。世界葡萄的種植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暖溫帶區域,主要在歐洲和中亞南部,也生長在南非。 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葡萄在歐洲就有廣泛的種植,西起法國的波爾多、波艮地,途經地中海、黑海、裏海沿岸,到美國的加里福尼亞,幾千年來都以盛產優質葡萄聞名。隨著葡萄種植技術的推廣,非洲、南美、澳大利亞、紐西蘭的暖溫帶區域也開始大量種植葡萄,葡萄銷往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世界上有不產葡萄的地方,但可能沒有吃不到葡萄的人。在我國,新疆的葡萄種植歷史最為久遠,它的葡萄品種、果品質量、產量也都是首屈一指。除新疆之外,河北省是我國目前第二大葡萄產區,遼寧、山東乃至西南地區的葡萄產量也越來越高,如果用一串串葡萄來標出中國的葡萄產區,那麼北緯40度的這條線一定像鑲滿珍珠的緞帶。 生長條件 葡萄的種植可謂是一項繁雜的勞動。果農們要想有好的收成,葡萄有好的品質,在移栽嫁接前,首先要選擇葡萄樹最佳的生長環境,以滿足葡萄的生長。 加工固然會影響葡萄酒的品質,可是最終決定葡萄品質卻是葡萄的質量。在葡萄酒的歷史中,果農常常要看老天爺的臉色,祈求他能賜給葡萄最佳的生長條件,因為他們不只是要釀酒,而且要釀出好酒。另外,氣候、土壤、地域條件是葡萄生長的先決條件,因此葡萄園的選擇總是從這三個方面考慮。 地域條件 葡萄樹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生長容易, 但要種出品質好,有獨特風味的釀酒葡萄卻須有地域的配合。地形的變化可以產生與大氣候不相同的小氣候。 斜坡既有利於陽光集中照射,又擁有更好的排水性能,所以要比土壤過於肥沃的平地更適合種植葡萄樹。 在地球北部,朝南的斜坡能吸收更多的陽光,因此土壤的溫度比較高。在南半球,反之亦然。在炎熱地區,氣候涼爽的斜坡也適合栽種葡萄樹。 海拔的高低也影響溫度。在海拔高,天氣涼的葡萄園中,葡萄成熟所需要的時間也更長。 氣候條件 一般來說,葡萄樹適合溫和的溫帶氣候,所以全球大部分的葡萄園都集中於南北緯38度~53度之間的溫帶區。影響葡萄成長的氣候因素有很多,以陽光、溫度和水最為重要。葡萄樹的生長需要充足的陽光和充足的水源,它們對各種不同葡萄品種的影響也不相同。葡萄受天氣變異的影響也很大。如果在奏遇上一場霜凍,在夏天遭到一場冰雹,收獲期雨下個不停,這些都會毀掉一年的收成。 土質 葡萄園的土質對葡萄酒的特色及品質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一般葡萄樹並不需要太多的養分,所以貧瘠的土地特別適合葡萄的種植。太過肥沃的土地使葡萄樹枝葉茂盛,反而倒生產不出優質的葡萄。除此之外,土質的排水性、酸度、地下土層所含礦物質的種類,甚至表土的顏色等等,也都深深地影響葡萄酒品質和特色的形成。葡萄園中常見的土質有花崗岩土、沉積岩土、礫石及卵石地等。 葡萄的生長過程 萌芽期 當春天的溫度上升到10℃時,葡萄一年的生長周期就開始了:新芽萌發,然後出現第一片新葉,接著新梢開始生長。到五、六月份,花瓣開始形成,接著就是開花,形成幼果。 幼果期 這個時期持續的時間從幼果開始,到轉色期結束。在這一時期,幼果迅速膨大,並保持綠色,質地堅硬。糖開始在幼果中出現。同時,在這一時期中,酸的含量開始逐漸增加。 過熟期 在漿果成熟以後,果實與植株其它部分的物質交換基本停止。果實的相對含糖量可以由於水分的蒸發而提高(果汁濃度增大),漿果進入過熟期。過熟作用可以提高果汁中糖的濃度,這對於釀造高酒度、高糖度的葡萄酒是必須的。 休眠期 從開花到果實成熟通常需要90~100天,到了秋末,隨著氣溫的降低,葡萄開始落葉,然後進入冬季休眠期。 轉色期 轉色期就是葡萄漿果著色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漿果不再膨大。果皮葉綠素大量分解,白色品種果色變淺,喪失綠色,呈微透明狀;有色品種果皮開始積累色素,由綠色逐漸轉為紅色、深藍色等。漿果含量則開始下降。 成熟期 從轉色期結束到漿果成熟,大約需35~50天。在此期間,漿果再次膨大,逐漸達到品種固有大小和色澤,果汁含酸量迅速降低,含糖量增高。 氣候因素是葡萄品種區域化的主要指標 在法國,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只有在某種特定的土壤中栽培的葡萄,才能釀造出具有特殊風味的世界名酒.他們認為土壤對葡萄的栽培區域的劃分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對世界廣闊的葡萄產區來講,這種以土壤進行葡萄區劃的情況、不具有普遍性和絕對性。影響葡萄品質和葡萄酒質量的因素是綜合性的.僅在多數情況下,往往是氣候對葡萄的生長、結果和葡萄酒的優劣起主導作用,氣候因素已成為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光照、量度、降水等天氣條件都是葡萄生長和結果所必需的,特別是夏秋季的天氣狀況。 1、光照 太陽光是葡萄進行光合作用唯一的能源.是葡萄進行能量和物質循環的動力,葡萄產量和品質的90%—95%來源於光合作用。太陽向宇宙空間發射的總能量為每秒3.7×1033爾格、在地球大氣層之外、如果太陽輻射的能量為100,經過大氣層反射回太空的能量為37%,餘下的63%穿過大氣,其中20%為大氣增溫和大氣運動,達到地面的只有43%,如果這43%全部為植物吸收,植物呼吸又消耗掉7%,蒸騰作用消耗掉34%、最後被植物固定的能量只有太陽光總能量的2%。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被葉綠素吸收並參與光化學反應的太陽光的成份中,光合有效輻射(PAR的波長為380一710納米(1nm1000微米).或400—760納米。20世紀20年代美國科學家R.埃默森等人研究光合作用時,發現在光合有效輻射380—710納米范圍內,光合作用量子利用效率僅有22.4%,光合作用量子效率之所以這樣低,說明植物在吸收光能轉變為化學能時,有很大一部分能量變為熱能浪費了。因此,實際上目前農作物轉化太陽能的效率遠遠沒有達到2%的水平。 自然條件下,由於光飽和現象和其他原因,還要浪費許多太陽能.真正消耗於光合作用的太陽能量在許多情況下,還沒有達到太陽總能量的1%。在我國一般葡萄園太陽能的利用率僅為o.5%左右,現代科學一直在追求利用太陽能,提高轉化率、挖掘增產潛力以達到高產優質。 葡萄是喜光作物,幾千年來人們為它搭架和整形修剪。以便使它獲得更充足和合理的光照。近年來、人們仍然通過架式和修剪的改革,為葡萄創造更加適宜的葉幕微氣候、以改善每片葡葉片的光合效率來達到優質和高產的目的。 在葡萄生長季節、充足的光照使花芽分化良好,葉片生長色綠。肥厚。新梢粗壯、果實著色良奸,特別是對光照特別敏感的歐洲種葡萄,只有在陽光直射條件下才能著色正常、不象康克、卡它巴、黑虎香等歐美雜交種。在散射光的情況下、也可以形成鮮艷的顏色。正因為葡萄對光照的特別需求,因此,葡萄產區的光照條件都比較好,而在那些「天無三日晴」的我國南方省區,就不能生長出品質優良的葡萄,甚至不能栽培葡萄,因為在長期陰天多雨氣候條件下,葡萄葉片薄而黃綠,新梢徒長或細弱、葉柄伸長、花芽分化不良,常產生小果穗和造成落花落果。由於光照不足,光合產物少。葡萄營養不良,葡萄產量下降,品質低劣,新梢不能充分成熟,越冬性差,易發生凍害。 葡萄對光照的需求,也並不是光照越強越好。夏季中午高溫伴隨著強烈的光照,果實在強光的照射下、果面溫度可達50℃以上、葡萄的日燒病常會發生。葉片在中午光照條件最好的時候、則又會發生「午睡現象」。什麼是「午睡現象」呢?在自然條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的日變化曲線大體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單峰型,中午光合作用最強,光合速率最高;另一種是雙峰型,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光合作用的高峰.而中午處於光合作用的低谷,就是所謂的 「午睡」,英文稱為midday depression。葡萄有明顯的「午睡」現象,而「午睡」造成的損失,在某些植物中可佔光合產物總量的30—50%,甚至更多。因此、有必要尋找減輕或消除「午睡」的辦法,以使中午寶貴的光照條件,不至白白浪費掉。 「午睡」現象是植物對強光產生的一種適應性保護反應,它受到生態因素 (光照、土壤、氣溫、濕度、C02濃度)、生理因素、生化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還不能完全從理論上解釋和在生產實踐中加以克服。 2、溫度 溫度(熱量)是影響葡萄生長和結果最重要的氣象因素。葡萄屬暖溫帶植物。要求相當多的熱量。活動積溫是指葡萄某生長時期內,日活動溫度的總和,它應用較廣泛,既能較好地反映葡萄發育速度與溫度條件的關系、又能用以表示某一地區的熱量資源。葡萄生長期 (從明芽至槳果成熟)需要的月平均氣溫在10。C以上的活動積溫、因品種不同而省所差異。 在種植葡萄和進行品種區域化時.應根據各地區的年有效積溫來選擇葡萄的品種。知道某—地區的有效積溫和某一品種對有效積溫的要求之後,就可以大致推斷出該品種在某地區進行經濟栽培的可能性。由於有效積溫是多年的平均值,這一平均值的上下可能出現的變動幅度為200℃—300℃,因此,在具體應用時,對以上有關數據應予以考慮。 溫度對葡萄生長、結果的進程也產生重要影響、春季當氣溫達到7℃—10℃時,葡萄根系開始活動。10℃—12℃時開始萌芽。葡萄新梢生長、開花、結果和花芽分化的適宜溫度為25℃—30℃。開花期間如出現低溫天氣(<15℃).葡萄就不能正常開花和授粉受精、鮮食葡萄和制干葡萄漿果成熟期的適宜溫度為28℃—32℃,而釀酒葡萄則為17℃—24℃。 高溫能對葡萄造成危害,但程度遠遠不如低溫,低溫對葡萄的傷害是世界葡萄栽培中常遇到的問題、低溫限制了葡萄的栽培區域。葡萄一般栽培在北半球北緯20—51℃之間。歐洲葡萄品種的栽培北限是德國的萊茵河流域。生長在這里的葡萄、由於生長季節太短。溫度太低、積溫太少,有些年份葡萄枝蔓和果實成熟不良、因此,這里所有的葡萄園都在萊茵河北岸向陽的南坡地上,以充分利用坡地的小氣候和萊茵河水對空氣溫度的調節作用,保證葡萄的成熟。栽培的南界伸展到了印度。在南半球、葡萄主要栽培於南緯20—40℃之間。歐洲葡萄的種植范圍朝赤道方向擴展的限制因素。是高溫、病害和缺乏足夠的低溫誘發葡萄的休眠。在印度某些地區、某些歐洲葡萄和歐美雜種葡萄也能生長,但沒有真正的休眠期。歐洲葡萄向兩極方向擴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生長季節短、不足以保證果實和枝蔓成熟以及抵禦冬季低溫。 低溫的傷害主要是冬季的嚴寒。歐亞種葡萄的抗寒力、不同品種之間差異很大、不同組織和器官之間也有相當差別。通常情況下、美洲葡萄的抗寒力大於歐亞種。葡萄的根系是抗寒性最弱的,大部分葡萄的根系在一5。C左右即受凍致死,根據沈陽農業大學1983—1984年測定,一些鮮食種砧木品種根系受凍致死的臨界溫度大致如下:玫瑰香—5.2℃、巨峰—6.7℃、康拜爾早生—7.0℃.Harmony—8.0℃,Freedom—9.0℃,公釀 —號—9.1℃.北醇—9.3℃.聖喬治(St.Gearge)—9.4℃、河岸葡萄—11.4℃.貝達—12.6℃.山葡萄×河岸葡萄雜交種—14.8℃、山葡萄—15.5℃。為了減輕根系凍害、採用山葡萄和貝達(Beta)作抗寒砧木、使葡萄通過埋土防寒能在較寒冷地區栽培,有重要的經濟價值。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不採用抗寒砧木,在某些寒冷的年份、即使在埋土條件下,根系凍害問題也相當嚴重、因此、必須要做好冬季防寒工作。一般認為。多年平均最低溫度在—15℃一—14℃的地方、葡萄可不埋土越冬,而在低於—15℃的地方必須進行程度不等的覆土、葡萄才能安全越冬、即使如此,地表下50厘米的土層溫度也經常達到—5℃。葡萄的冬芽抗寒能力比較弱.其次是成熟的一年生枝條,多年生枝條、主幹最抗寒。歐亞種葡萄的芽眼,在冬季能耐—20℃一—18℃的低溫、但如果枝條成熟度較差、進入休眠期的時間短、那麼在—15。C一—10℃時,芽就會受凍,在—18℃時、如低溫持續3—5天,那麼不僅芽眼受凍,枝條也會受凍。 春季的低溫是晚霜的危害,嫩梢和幼葉在—1℃時即開始受凍,O℃時花序受凍。秋季、在我國北方有些年份早霜過早發生、葉片和葡萄漿果也會受凍、導致葉片變色、漿果變軟。這時氣溫一般下降到—5℃一—3℃(表3—9)。 3、降水 在農業環境的諸因素中,自然降水的多寡和降水量的季節分配,強烈地影響著葡萄的生長和發育,影響著葡萄的產量和品質。在某些地區,對某些栽培品種、降水量季節性的變化是葡萄品種區域化的最重要的氣候因素之一。降水量季節性的變化,因世界不同的氣候類型.而表現出顯著的差異。地中海氣候的降水量季節分配的特點是:夏秋乾旱.冬春多雨(圖3—3)。而我國主要葡萄栽培區的氣候為季風氣候(除新疆外),這種氣候降水量季節分配的特點是:秋冬春三季乾旱、夏季雨水多,佔全年的45%一65%,這與世界著名葡萄產區的降水特點形成鮮明對照。 我國葡萄產區都在夏季高溫多雨的氣候控制之下,南方春季陰雨天氣更加重了葡萄栽培的難度。我國因降水季節分配的特點.適合農作物的生長、但是對葡萄不利(除新疆外),所以「水分脅迫」現象對葡萄表現十分顯著。所謂「水分脅迫」、就是指由於水分不足或過多。或不適時都會使作物生長發育受阻,使光、熱等氣候資源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生產潛力不能充分表現、產量下降,品質低劣。例如,葡萄生長在雨水較多的土壤中,根系吸收水分過多,新梢生長迅速、細胞膨大、細胞壁變簿.組織脆嫩抗性差。開花期間碰上梅雨天氣影響授粉、受精過程,並引起嚴重落花落果、病害蔓延。在相當多的年份,葡萄成熟期遇到較多的降雨、漿果糖分積累困難,新梢旺長、葉幕郁閉、病害發生嚴重。冬春三季,雨雪稀少,對葡萄越冬和第二年生長又會產生乾旱的不利影響。雖然乾旱造成的「水分脅迫」不像多雨造成的「水分脅迫」那樣對葡萄產生不良影響,然而在生產上也應予以充分重視、並通過灌溉予以解決。

5. 中國哪個地方種出的葡萄最好與地理氣候有關系嗎

在中國北緯45°-25°廣闊的地域里,分布著各具特色的葡萄,葡萄酒產地,但由於葡萄生長需要特定的生態環境和地區經濟發達程度的差異,這些產地的規模較小,較分散,多數在中國東部。主要釀酒葡萄產地的分布:
1. 東北產區
包括45°以南的長白山麓和東北平原。這里冬季嚴寒,溫度—30——40℃,年活動積溫(≥10。)2567—2779℃,降水量635—679mm,土壤為黑鈣土,較肥沃.在冬季寒冷條件下,歐洲種葡萄(V.vinifera)不能生存,而野生的山葡萄(V.amurensis)因抗寒力極強,已成為這里栽培的主要品種。據1960年資料的統計.當時東北採摘野生山葡萄的總量已達1.5萬噸,主要用於釀酒。
2. 膠東半島產區
包括山東半島北部丘陵和大澤山。這里三面環海,氣候良好,四季分明,由於受海洋的影響,與同緯度的內陸相比,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膠東半島地區的主要氣候特點:在溫度方面,半島西部高於東部,北部高於南部,沿海高於內陸,其中萊州、平度、蓬萊、龍口是高溫區,年平均氣溫12.0-12.6℃。其降水量在東部地區較多,西部的大澤山、萊州、龍口、招遠、蓬萊的降水量較小,在676.4mm左右。日照量從半島東部沿海向西北丘陵山地呈遞減狀態,西北的大澤山、龍口、蓬萊等地多達2834.43小時。這里的霞多麗,貴人香,赤霞珠,品麗珠,蛇龍珠,梅鹿輒、佳利釀,白玉霓等葡萄,都在國內負有盛名。
3.昌黎產區
昌黎位於北緯39度25分至47分,地處河北省東北部。屬東部季風區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降雨量、晝夜溫差、無霜期等都有與法國的葡萄酒產地波爾多極為相近。它東臨渤海,北依燕山,西南挾灤河,受山海河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區域性特點,年有效積溫在3940度以上,降水量725毫米,年日照時數2600至2800小時,晝夜平均溫差在12度。土壤為礫石和沙質地,葡萄的含糖量高,掛果時間長,採收期較遲,適宜「赤霞珠」「梅鹿輒」等釀酒葡萄的栽培。
4、沙城產區
包括宣化,涿鹿,懷來。這里地處長城以北,光照充足,熱量適中。晝夜溫差大,夏季涼爽,氣候乾燥,雨量偏少,年活動積溫3532℃,年降水量413mm,土壤為褐土,質地偏沙,多丘陵山地,十分適於葡萄的生長。龍眼和牛奶葡萄是這里的特產,近年來已推廣赤霞珠,梅鹿輒等世界釀酒名種。
5、天津產區
天津的葡萄基地分布在天津薊縣、漢沽等地,為渤海灣半濕潤區,有效積溫在2000-3000℃,活動積溫在3700-4200℃,年降雨量在500-600mm。最暖月平均氣溫25-26℃。包括天津漢沽、塘沽、寧縣在內的東部濱海地區最暖月及果實成熟季節氣溫較天津市區低1-2℃。濱海氣候有利於色澤及香氣形成,玫瑰香品質最為突出。這里的土質為稍粘重的濱海鹽鹼土壤,礦質營養豐富,有利於香氣形成和色澤形成。薊縣東部山區及東北部的遵化、遷西、興隆山區氣溫明顯降低晚熟及及極晚熟品種成熟期可較平原推遲10天左右,光照充足,微風習習,土壤多為富含礫石、鈣質、透氣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是生產優質干紅、干白葡萄品種的良好基地。目前天津等地栽植的葡萄品種多為赤霞珠、梅鹿輒、品麗珠、貴人香、霞多麗、白玉霓、玫瑰香等釀造紅、白乾酒的名種。
6. 清徐產區
包括汾陽,榆次和清徐的翼西北山區,這里氣候溫涼,光照充足,年活動積溫3000—3500℃,降水量445mm,土壤為壤土,砂壤土,含礫石。葡萄栽培在山區,著色極深。清徐的龍眼是當地的特產。近年赤霞珠、梅鹿輒也開始用於釀酒。
7. 寧夏產區
包括沿賀蘭山東麓廣闊的沖積平原,這里天氣乾旱,晝夜溫差大,年活動積溫3298—3351℃,年降水量180—200mm,土壤為沙壤土,含礫石,土層30—100mm。這里是西北新開發的最大的釀酒葡萄基地,主栽世界釀酒品種赤霞珠、梅鹿輒。
8.甘肅武威產區
包括武威,民勤,古浪,張掖等位於騰格里大沙漠邊緣的縣市,也是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一個新興的葡萄酒產地。這里氣候冷涼乾燥,年活動積溫2800—3000℃,年降水量110 mm,由於熱量不足,冬季寒冷,適於早中熟葡萄品種的生長,近年來已發展梅鹿輒,黑品諾,夏多麗等品種。
9.新疆產區
包括低於海平面300米的吐魯番盆地的鄯善,紅柳河,這里四面環山,熱風頻繁,夏季溫度極高,達45℃以上,年活動積溫5319℃;雨量稀少,全年僅有16.4mm。這里是我國無核白葡萄生產和制干基地。十幾年前,著名葡萄酒專家郭其昌在這里試種了赤霞珠,梅鹿輒,歌海娜,西拉,柔丁香等釀酒葡菊。雖然葡萄糖度高,但酸度低,香味不足,干酒品質欠佳,而生產的甜葡萄酒具有西域特色,品質尚好。
10.黃河故道產區
包括黃河故道的安徽蕭縣,河南蘭考,民權等縣

6. 天津市津南區八里台南義村,誰家的葡萄最好吃

請問南義還有多少家種葡萄的?在過幾年老人們歲數大了。誰還種葡萄?別在吹牛了,別廣告沒吹好,把牛皮吹破了

7. 中國的四大葡萄基地是那

一、太原清徐縣:

清徐縣隸屬於山西省太原市,地處太原市城郊,依山面川,是全國葡萄產地之一。

清徐縣在每年葡萄成熟的時候,都會舉辦清徐葡萄採摘月活動。每年採摘月主題活動分為葡萄詩詞、名人書畫聯展、「葡萄文化與價值」論壇,記者、攝影師攝影、采風活動、「清徐的葡萄甜盈盈」市民採摘游園活動、葡萄酒類產品、葡鄉特產展銷會暨葡萄開榨儀式和品酒活動、葡萄樹認養活動。

二、新疆吐魯番:

吐魯番是我國葡萄主要生產基地,總產量佔全疆的52.84%,是全中國的五分之一。由於這里氣溫高、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合葡萄的生長。現有葡萄品種有無核白、紅葡萄、黑葡萄、玫瑰香、白布瑞克等500多種,僅無核白葡萄就有20個品種,它的含糖量可高達22%-24%。堪稱「世界葡萄植物園」。

1990年6月9日,吐魯番葡萄節組委會在自治區人民會堂吐魯番廳舉行首次新聞發布會:從1990年起,每年8月20日在吐魯番舉辦中國絲綢之路吐魯番葡萄節。

三、河北宣化:

宣化自古以盛產葡萄而遠近馳名,故得「葡萄城」之譽。相傳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通過「絲綢之路」從大宛引來葡萄品種,經過當地果農世代精心栽種,繁衍至今。

葡萄栽培在宣化有1300年的歷史,「半城葡萄半城鋼」之稱足見宣化葡萄在宣化經濟中的地位。宣化白牛奶葡萄以其皮薄肉脆、酸甜適口、刀切不流汁、品質上乘的特點而享譽國內外,是中國北方最好的鮮食葡萄品種之一。

宣化區葡萄有3000畝左右,鮮果年產量在1500噸。從2001年開始,宣化區全面啟動了牛奶葡萄提純復壯工程,努力恢復品性,提高品質。

四、安徽蕭縣:

蕭縣葡萄,蕭縣特產,安徽著名特產。蕭縣葡萄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所編《蕭縣志·物產篇》中就有記載。安徽蕭縣為全國四大葡萄基地縣之一。2013年蕭縣葡萄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2014年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

截至2017年,蕭縣有國家級標准葡萄園1個、梨園2個,省級標准果園5個。該縣建成了以園藝總場、東南山區為主的「蕭縣葡萄」基地5萬畝。

(7)天津哪裡葡萄最好擴展閱讀:

人類栽培、釀造葡萄歷史悠久,中國是世界上葡萄較早栽培地之一。葡萄原生地在黑海和東地中海沿岸一帶及中亞細亞地區。大約五六千年以前,在今中亞地區已開始栽培葡萄和進行葡萄酒的釀制,後來逐步傳入他國。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引進大宛葡萄品種,中原內地葡萄種植的范圍開始擴大,葡萄酒的釀造也開始出現,葡萄、葡萄酒有關的文化逐漸發展。

葡萄和葡萄酒作為文學家詩賦等創作的題材顯著增加,葡萄、葡萄酒與宗教信仰關系繼續發展,葡萄文化的宗教信仰色彩濃厚。唐時,佛教文獻是葡萄文化的重要載體。

8. 北緯53度坡地種葡萄的是哪個地區

天津漢沽、萊州、薊縣東部、遵化、興隆山區、雲南、宣化、安徽蕭縣、新疆等地區。

1.適合釀酒葡萄種植有以下四個條件:

1)氣候:葡萄適合在南北緯38-53度的溫帶地區的氣候生長。太冷,葡萄無法達到成熟,太熱則葡萄成熟過快,只會釀成平淡無味的酒。

2)土壤:土壤對葡萄酒品質的影響非常重要。無需肥沃的土地,反而貧瘠的土壤特別適合。土壤所含的礦物質、排水性、酸度、表土顏色都深深地影響葡萄酒的品質和特色。

3)日照:日照越充足,葡萄的成熟度越好,釀造的酒的品質就越高,在葡萄成熟的收割期尤為重要。

4)水分:水對葡萄也很重要。春季葡萄發芽時要水分充足,成熟時要乾燥,以免影響葡萄的含糖度。

2.宣化,也是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一個新興的葡萄酒產地、晝夜溫差,近年來已推廣赤霞珠,懷來,熱量適中,達45℃以上,歌海娜。雖然葡萄糖度高,主要用於釀酒。

3.天津在45°以南的長白山麓和東北平原,夏季溫度極高,改進栽培技術.基本控制了病害的流行。它東臨渤海,著名葡萄酒專家郭其昌在這里試種了赤霞珠。天津的葡萄基地分布在天津薊縣。

4.雲南高原海拔1500米的彌勒,通過引進赤霞珠等晚熟品種、羅城、萊州,榆次和清徐的翼西北山區,蛇龍珠、招遠。濱海氣候有利於色澤及香氣形成、龍口,採收期較遲,較分散,四季分明、蓬萊,近年來已發展梅鹿輒,降水量635—679mm。日照量從半島東部沿海向西北丘陵山地呈遞減狀態.43小時,年平均氣溫12,氣候溫和,沿海高於內陸,晝夜平均溫差在12度。非常適宜種植葡萄。

9. 中國哪裡產的紅酒最好

國內葡萄酒產區
東北產區(通化,遼寧西北部),昌黎產區,沙城,天津環渤海灣產區,煙台產區,黃河故道,賀蘭山,新疆,雲南產區等。
就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來講,新疆、寧夏、沙城等地區比較好。 其他或者偏北積溫低,或者偏東臨海過於濕潤。
個人喜好不同吧。

10. 天津在什麼地方可以採摘到葡萄

茶淀鎮後沽葡萄園;濱海大港;寧河縣七里河;東樂葡萄採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