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鼓浪嶼介紹旅遊景點
鼓浪嶼(英文:Kulangsu) 隸屬於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街道,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下轄龍頭社區、內厝澳社區,轄區禁止機動車輛通行(警消等除外)至高點為日光岩,與廈門島上的廈門世茂海峽大廈、廈門大學等隔海相望。
鼓浪嶼全島的綠地覆蓋率超過40%,植物種群豐富,各種喬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餘科,1000餘種。代表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
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獲得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最美五大城區等榮譽。2017年7月8日,「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1]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項目。[2]
自2020年3月6日8時起,鼓浪嶼風景名勝區恢復開放,廈鼓遊客航線同日恢復航行[3];同時,為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鼓浪嶼風景名勝區將在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對全國醫護工作者及隨行直系親屬實行免費開放政策。[4]
中文名
鼓浪嶼
外文名
Kulangsu[1]
地理位置
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島西南側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足不出戶 雲游鼓浪嶼
該服務由央視網提供
在線觀看
精品薦讀
鼓浪嶼,還值得一去嗎?
作者:星球研究所
快速
導航
自然資源地理環境交通線路近代建築群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景區收費優惠信息
歷史沿革
精選片單 網紅打卡地——鼓浪嶼,一個處處充滿著清新,文藝和歷史感的島嶼
+
關注01:48
國內最浪漫的旅行地,鼓浪嶼原來是這個樣子的,你知道嗎
2.1萬次播放 | 7個視頻
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鼓浪嶼就已出現。
中國最美城區
公元8世紀前後,來自中原的陳、薛等家族先後遷居島上開發與生產,鼓浪嶼島遂有「新城」、「嘉禾里」之地名。「嘉禾」,意思是稻穀,古人多以「嘉禾」為祥瑞之物,與甘露醴泉並稱。如班固《漢書·公孫弘傳》雲:「甘露降,風雨時,嘉禾興」。
960年~1368年,島上人煙漸繁,閩國龍啟年間時置同安縣[5][6]。
909年,王審知為閩王,立閩國,都福州,大同場為其轄地。
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轄今泉州、莆田、廈門、漳州)
963年,宋名義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以陳洪進為節度使,同安縣屬平海軍。
978年,陳洪進納土於宋,同安縣始隨平海軍納入宋土。同年,宋復平海軍為泉州。宋屬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福建泉州府。
共18張
鼓浪嶼影集(攝於2012年2月18日)
1260年-1279年,首次在島上設立「嘉禾千戶所」。
1655年,置思明州。
1680年,思明州廢。清沿明制,清代,屬於興泉道。
1841年8月2日第一次鴉片戰爭激烈的炮戰中,金門鎮總兵江繼芸和部下官兵堅守陣地,同敵人血戰到底,最後全部壯烈殉國。廈門和鼓浪嶼同時陷入敵手。
1840年~1860年,外國列強勢力對廈門和鼓浪嶼的侵略已全面展開,且迅速地擴展和深化。
共26張
鼓浪嶼
康熙九年四月,公元1670年復置興泉道,領興化、泉州二府(《聖祖實錄》卷三十三、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十),清代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海防同知改駐廈門,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徙興泉道道治於泉州府屬同安縣廈門(《世宗實錄》卷五十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從興泉道管轄下設台廈兵備道。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年6月升泉州府屬永春縣為永春州來道屬,改道名為興泉永道(《世宗實錄》卷一四三)。至清末,興泉永道領府二一州:興化、泉州、永春州,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屬於興泉永道(興泉永道,轄今泉州、莆田、廈門,永春州),道台自清朝初期先在莆田(興化府駐地),雍正中期從莆田縣移駐泉州府晉江縣,再自泉州府晉江縣移駐廈門。
民國元年(1912年),興泉永道改名南路道,民國3年改名廈門道,仍然管轄廈門、莆田、泉州和大田縣。
共6張
鼓浪嶼
1844年,倫敦差會在鼓浪嶼成立教會。
1850年,大英長老會也於在鼓浪嶼扎住腳跟。
1848年,美國歸正教會的「中華第一聖堂」建造在廈門新街仔。15年後,英 國教會也在鼓浪嶼建造了專供外國人祈禱的「協和禮拜堂」(在今第一醫院內)。一批培養中國牧師、傳道士的「聖道學教」,宣傳宗教的教會學校在廈門,特別是在鼓浪嶼,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為了進一步掌握東南門戶一一廈門的經濟命脈,控制廈門海關和港口管理大權被視為關鍵的措施。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惟鼓浪嶼保已淪為「公共租界「。
1912年,析同安縣綏德鄉嘉禾里和大、小金門等島嶼置思明縣,4月28日,思明縣政府正式成立,隸屬福建軍政府,9月升思明府,旋廢。
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
1933年 「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市,廈門市成立,旋改特別市,同安縣和廈門市隸屬興泉省 ,興泉省轄今泉州、莆田、廈門, 翌年1月「閩變」失敗後,廈門特別市政府和興泉省撤銷,廈門島內恢復思明縣建制,與同安縣均屬福建省政府直轄。
1935年4月,國民政府福建政府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復設廈門市,撤銷思明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轄今泉州、莆田、廈門)。
共2張
合並圖冊
1938年5月~1945年9月,廈門島淪陷, 同安縣隸屬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32年開始, 1943年國民政府福建省政府下令撤區建鄉設保,進行鄉鎮並編。
1941年12月7日,日軍獨占鼓浪嶼,直至我國抗戰勝利。
1949年9月初,隸屬於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泉州、莆田、廈門,後改隸於廈門市至今。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福建,9月攻入廈門,後金門戰役、金門炮戰,參見金門戰役、金門炮戰等相關文章和詞條。
1949年10月17日,鼓浪嶼地區解放。
1958年,金門炮戰爆發。
197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了《停止炮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歷時21年的金門炮擊,劃上了句號。
2003年4月26日起,將原鼓浪嶼區、開元區、思明區合並成立新的思明區。同時,廈門市鼓浪嶼區撤銷行政區後,以其行政區域設立鼓浪嶼街道辦事處。[7][8]
共2張
鼓浪嶼地圖
2005年1月31日,廈門市政府出台了《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管理辦法》。
2006年7月13日,鼓浪嶼上的歷史風貌建築將變成酒吧、咖啡廳、書店等。有關部門將把產權已明晰的部分歷史風貌建築推出招商。[9]
2007年5月8日,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鼓浪嶼被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為「中國最美五大城區之首」。
2007年,鼓浪嶼一共擁有10處13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規劃》共列出19處28幢建築,建議作為增補考慮對象。這個增補名單還未最後確定,有關專家對其中某些增補對象有異議,比如觀海別墅,就有專家提出應改為李武芳別墅,並新增廈門二中(含西歐小築)、楊家園、番婆樓和田尾女學等建築。[10]
2012年,鼓浪嶼接待遊客1136萬人次,其中10月2日,鼓浪嶼單天接待遊客超過12萬人次,創歷史新高。遊客的激增帶來了巨大的商機,也帶來了大量佔道擺攤、野導假導橫行、家庭旅館無序擴張等問題,導致島上用電、用水、環衛等資源高度緊張。
2012年5月~2013年4月,由廈門市公安局、工商局、鼓浪嶼街道辦、鼓浪嶼管委會等14個執法部門的骨幹力量進駐鼓浪嶼,組成「鼓浪嶼協同管理聯合執法綜合整治小組」,針對島上亂象根源之一的「商業亂」展開整治。
2013年1月1日起,鼓浪嶼島將實行遊客總量控制,限制上島遊客數量。
2013年6月,鼓浪嶼常住居民約為6000人,而這一數字在幾年前是2萬多人。隨著大量常住人口的流失,島上優質的醫院、學校也陸續搬離,鼓浪嶼的社區功能正在逐步退化。
2013年6月15日,來自鼓浪嶼管委會的消息,以後上鼓浪嶼要全面安檢:人要安檢,貨物和行李也要安檢。據悉。
鼓浪嶼
2013年10月前這些設施完工。鼓浪嶼管委會將加強與輪渡公司的合作,加大安檢、抽檢的力度,對不完善的輸送帶、安檢門做進一步的補充完善,一定要解決死角問題。
2014年11月29日,廈門市對鼓浪嶼實施「全島博物館」計劃,將重點歷史建築、多國領事館納入公共開放的無圍牆生態博物館系統,變成活化歷史的重要資源。鼓浪嶼管委會副主任葉細致介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鼓浪嶼近代建築群」共有20處。
2014年,已完成美國領事館舊址、匯豐銀行公館舊址、天主堂、安獻樓、廈門海關稅務司公館舊址等13處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的文物修繕設計方案,爭取在3年內完成修繕工作。接下來,廈門要活化老建築,建立「鼓浪嶼全息影像」,著手梳理鼓浪嶼建築、歷史、人文、藝術等各領域的內容,鼓勵創作鼓浪嶼專題的電影、書籍,以及數字虛擬互動產品等視覺藝術作品。鼓浪嶼持續舉辦以音樂文化為代表的節慶活動,重新推廣鼓浪嶼上瀕臨消失的家庭音樂會。
2014年11月29日,從廈門市《鼓浪嶼整治提升2014年~2015年工作方案》中,記者看到發展文創產業、優化環境、整合港航資源、讓居民生活更便利等內容,其中發展文創產業的措施引人注目。根據方案,鼓浪嶼在積極穩妥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前提下,將注重文化、生活和業態的內涵提升,用文化創意處理好遺產、旅遊、社區三者的關系,把鼓浪嶼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國際藝術島。廈門聘請了15位鼓浪嶼整治提升監督員。監督員由包括舒婷在內的社會賢達、專家學者、行業組織和鼓浪嶼居民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組成。[11][12]
2014年6月27日,鼓浪嶼整治提升以來,結合「申遺」進行的島上風貌建築修繕工作,正在扎實推進。
2014年6月27日是以「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為主題的第九個中國文化遺產日,島上十三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築修繕設計方案在協和禮拜堂前廣場一一亮相,首次向公眾展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鼓浪嶼近代建築群」共有20處,14年已完成以下1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修繕設計方案。[10][10]2014年,修繕設計方案的文本已經提交福建省文物局進行審批,年內將遞交國家文物局,一旦國家文物局審批下來了,修繕也就可以正式開始方案也在不斷徵求意見,如果有建設性意見,可以向鼓浪嶼管委會規劃部門提出。[10]
2014年11月28日,修繕設計方案分別從人文歷史,藝術,科學和社會價值四個維度,對建築進行了評估。恢復歷史原狀,做到外立面復原,建築形制特徵分析,是方案的一大重點。方案中的修繕工程可歸納為兩個層面:外立面復原、室外環境綜合整治。建築所有室內外的修繕都從文物特色角度把握,講求總體協調性。圖紙中做了大量的現場測繪工作,得出結論:海關稅務公館建築整體外立面基本保存完好,主要的變動在於原大量整體落地門已調整為窗,而幾乎所有原始木窗都已經調整為鋁合金窗。這處建築的修繕重點也隨之得出:立面門窗的復原。延展設計工藝,增加避雷防水措施,鼓浪嶼管委會規劃處相關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此次修繕都盡量保留原始風貌,材料上也依據歷史材料進行選擇,部分無法判斷歷史材料的進行微調,設計工藝上進行了延展性設計。同樣以海關稅務司公館為例。由於該建築在修繕後將開放使用,因此對外窗和建築外立面落水管都進行了復原處理,還增加了泛光照明概念、避雷措施、屋面防水保溫處理。[11]
2015年1月22日下午,「網路名人看廈門」走進鼓浪嶼。鼓浪嶼管委會副主任葉細致表示:「網路名人看廈門活動來到鼓浪嶼,將對鼓浪嶼的現狀及整治提升有一個真實的報道,對鼓浪嶼申遺將起到正面宣傳的作用。」葉細致副主任還表示,鼓浪嶼申遺是一種保護手段而不是一個目標。針對接下來申遺的相關工作,2017年以前將完成鼓浪嶼上53處核心要素的保護工作
B. 鼓浪嶼地理位置
鼓浪嶼隸屬於福建省廈門市,北緯N24°26′55.25″ 東經E118°03′43.55″。位於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實為深海),輪渡4.5分鍾可達。(現環島一周,約40分鍾)面積1.91平方千米,2萬多人,現為廈門市思明區所轄。
地形地貌
鼓浪嶼形狀不規則;周長2.85英里,長1.1英里,寬0.72英里;值得注意的是一大堆花崗岩石散布其上,其中島之中部偏南的那塊岩石最高,海拔有302英尺。以形態豐富的岸線、水域為邊界,以日光岩、筆架山、升旗山等由自然地貌變化而形成的岡巒起伏的山地景觀為主體的自然形態,融匯了不同類型的建築、園林等人工形態的景觀綜合體。建築或兀立於台地.或依山而築,或憑水而建。
氣候特點
鼓浪嶼景區(2)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溫暖濕潤,光熱條件優越。四季季相變化頗有規律:春季季風由東北轉偏南,由冷轉暖,雨水增多; 夏季有台風和雷雨的調劑,給熱天帶來涼意, 時有台風;秋季少雨多晴; 冬季有東北季風,冷而不寒。海陸風極為明顯,往往半夜起至中午吹西至西北風,午後起至半夜前吹南至東南風。夏季風一般為東南至西南風,平均只有2—3級。雷暴5—8月份最多,12月至來年2月為無雷期,雷暴的產生常造成暴雨。海霧從十一月份至來年的六月份產生,以三月份最多。濃霧一般產生於午夜及早晨,連續最長3天,最短1小時。
廈門年平均溫度為21.2℃。年平均最高溫度為24.5℃,年平均最低溫度為18.7℃,年極端最高溫度38.4℃,年極端最低溫度2℃。最冷月平均溫度在13℃以上,全年無霜。海水表層年最低溫度為10℃,最高為31.5℃,年平均溫度為20.7—21.6℃。
廈門的海陸風極為明顯,往往半夜起至中午吹西至西北風(一般1至2級,最大4級),午後起至半夜前吹南至東南風(一般3—4級,最大6級)。夏季風一般為東南至西南風,從六月份開始,七月份盛行,八月份次之。平均只有2—3級。九月份下旬開始至來年的四月上旬為冬季風。風速以十一月份最大,一般為東北至東北東風。
海霧從十一月份至來年的六月份產生,以三月份最多,月最多次數8次,次之為6次,7—10月份為純霧期,如有霧,能見度在1公里以內,3—5月能見度較差,7—10月能見度最好,濃霧一般產生於午夜及早晨,連續最長3天,最短1小時。
植物景觀
全島的綠地覆蓋率超過40%,植物種群豐富,各種喬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餘科,1000餘種。亞熱帶區常見的白玉蘭、香樟、南洋杉、鳳凰木、蒲桃、榕樹、桉樹、棕櫚、椰林、竹叢或孤植於房前屋後,或列置於坡前路邊,或群植於庭院綠野。
C. 介紹鼓浪嶼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地理位置:鼓浪嶼[1]位於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市隔海相望,與廈門島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輪渡4.5分鍾可達。面積1.87平方公里,2萬多人,現為思明區所轄。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無車馬喧囂,有鳥語花香,素有「海上花園」之譽。
特點: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沖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由於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小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
望對您有所幫助
D. 天津鼓浪嶼在哪
河西區小海地珠江道上有一個酒樓叫鼓浪嶼,地鐵在財院下即可。656路,859路676路665路686路均可。
E. 介紹鼓浪嶼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市隔海相望,與廈門島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輪渡5分鍾可達。面積1.78平方公里,2萬多人,為廈門市轄區。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沖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由於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小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無車馬喧囂,有鳥語花香,素有「海上花園」之譽。主要觀光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環島路、鼓浪石、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等,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全國35個著名景點之一。隨著廈門經濟特區的騰飛,鼓浪嶼各種旅遊配套服務設施日臻完善,成為觀光、度假、旅遊、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海島風景文化旅遊區。2007年5月8日,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F. 鼓浪嶼的地理位置在哪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面,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明朝改稱「鼓浪嶼」。
乃因島西南方有一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鼓浪嶼有許多幽谷和峭崖,沙灘、礁石、峭壁、岩峰,外形奇麗俊秀,其街道縱橫交錯,清潔幽靜,空氣新鮮,島上樹木蒼翠,繁花似錦,小樓紅瓦與綠樹相映,格外漂亮。
鼓浪嶼有許多濃烈的歐陸風格的建築,被稱為是建築的博覽館.鼓浪嶼被稱為是「音樂家搖籃」,「鋼琴之島」,漫步海灘上經常會聽到鋼琴的美妙的音符傳來,鋼琴聲與海浪聲相互應答,音樂,已成為鼓浪嶼一道絢麗的風景線。另外這里還是明末英雄鄭成功屯兵的地方。
G. 鼓浪嶼的具體位置是
鼓浪嶼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的一個小島上,原鼓浪嶼區後被撤銷行政區並入思明管轄,現成為著名的風景區,面積不到2平方公里(1.87平方公里),人口約2萬。
宋時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島西南有一海蝕岩洞受浪潮沖擊,聲如擂鼓,自明朝雅化為今名。鼓浪嶼素有「海上花園」之譽,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無車馬喧囂,處處鳥語花香,宛如一顆璀璨的「海上明珠」,鑲嵌在廈門海灣的碧海綠波之中。
(7)天津鼓浪嶼在什麼位置擴展閱讀:
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在鼓浪嶼安營紮寨,訓練水師,從荷蘭侵略者手中收復台灣。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侵入中國,島上陸續有英、美等13個國家設立領事館,各國傳教士、富商也相繼建立教堂、公館、洋行、學校、醫院等。
至今仍有千餘幢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這座「彈丸小島」上被較好地保存,故又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鼓浪嶼人較早受西方教會音樂的熏陶,形成熱愛音樂的傳統,島上有鋼琴600多架,人均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有100多戶音樂世家。
建有國內僅有、國際一流的鋼琴博物館,常年舉辦鼓浪嶼鋼琴節暨全國青少年鋼琴比賽、美國音樂周等重大音樂活動,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
小島人傑地靈,養育出一批蜚聲中外的名人,如漢語拼音文字和標點符號的創建者盧戇章,中國現代音樂先驅周淑安,著名體育教育家馬約翰,著名聲樂家和聲樂教育家林俊卿,著名指揮大師陳佐湟。
以及著名鋼琴家李嘉祿、殷承宗、許斐平、許興艾,著名婦產科專家林巧稚、何碧輝,著名科學家盧嘉錫,著名詩人舒婷……時間的風雨錘洗,賦予了鼓浪嶼中西文化交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融的深厚內涵,成為一筆極具特色的寶貴旅遊資源。
島上主要觀光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海底世界、毓園、環島路、鼓浪石、天然海濱浴場等。主要節慶活動有兩年一屆的「鼓浪嶼鋼琴節暨全國青少年鋼琴比賽」,一年一屆的「中秋博餅節」,四季音樂周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鼓浪嶼
H. 天津鼓浪水鎮為什麼被稱為「北方鼓浪嶼」呢
你要是去鼓浪水鎮看過就會知道,那裡的環境、氛圍、氣質與鼓浪嶼是很像的,由於靠近渤海,空氣清新,水域開闊,以此為基礎就將廈門的鼓浪嶼完美復制到了天津,美景、海風、慢生活,這些鼓浪嶼的元素在鼓浪水鎮也可以體會到,以後度假時都不需要出門遠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