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姓鄭在中國有多少個人
根據最近的人口普查大約935000個人姓鄭左右
『貳』 全中國姓鄭的人有多少個人
世界上鄭姓的人口大約1100多萬。
鄭姓是一個在我國頗有影響的姓氏,根據戶籍資料統計,全國大約有1100多萬人姓鄭,排在全國大姓的第21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9%。鄭姓是一個有2000多年漫長發展演變歷史的姓氏,其發展演變史頗為復雜,特別是進入當代以後,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勢頭,人口激增、分布廣泛、名人眾多、遷移不定、觀念淡化等都是主要表現,姓氏影響力也隨之進一步擴大。特別是在分布上,由於生活的穩定,人們安土重遷觀念的進一步淡薄,加上就業和生活的需要,許多人開始離開祖輩世代生活的家鄉,逐漸在異鄉定居下來,從農村流向城市、從內地流向邊疆沿海、從國內流向港澳台和海外各地也成為一種趨勢。在此背景下,其在海內外又表現出有所不同的分布狀況。如在我國各地,所呈現的基本是一種較為廣泛的分布格局,在這種格局中又以南方的福建、浙江、廣東,北方的河南、陝西、山西等省較為集中。另外,由於從明清開始鄭姓陸續有人遷居台灣或被稱為「南洋」的今東南亞一帶,以及朝鮮半島、琉球、日本、歐美等國家或地區,以致其今天已生活在世界許多地方,並在各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其姓氏也從而成為有影響的華人大姓之一。
『叄』 全國鄭姓的人口數量大約有多少人
據統計,目前鄭姓人口總數已超過4321萬人。
鄭姓在浙江、福建、台灣,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上,這部分高比例地區的覆蓋面積約佔了中國總面積的2.8%;在廣東東部、湖南北部、贛鄂豫皖蘇五省、山東南部、四川大部、貴州北部、陝西南部、內蒙古中部、陝甘寧北部、東北三省,鄭姓人口比例通常在0.5%-1.5%。
人口分布
宋朝時期,鄭姓大約有75萬人,約佔中國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福建為鄭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鄭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福建、河南、浙江三省,這三省鄭姓占鄭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布於江蘇、廣東、江西、湖北等。中國鄭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豫鄂兩塊鄭姓聚集區。
『肆』 z的姓氏有多少呢
1、鍾姓
尊鍾烈為得姓始祖,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49位,在當代姓氏人口排名位列第56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624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35%左右,主要分布於廣東、江西、四川、廣西等省區。鍾姓歷史名人有鍾子期、鍾繇等。
2、周姓
中國第九大姓氏,屬於以氏族和國名作氏。截止2020年12月31日,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0位,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黃帝時代,古今絕大多數周姓人奉黃帝玄孫後稷為周姓始祖,也有一些周姓人尊黃帝之臣周昌、周文王姬昌或者周公姬旦為得姓始祖。
3、鄭姓
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鄭桓公為姬姓鄭氏得姓始祖。2013年,中國鄭姓戶籍人口1240.6875萬。
4、左姓
中國姓氏之一,為漢族常見姓氏,在《百家姓》中名列187名。第一支出自古左國,第二支源自官名,第三支源自姜姓,第四支源出復姓。歷史上的左姓名人有左雄、左慈、左思、左宗棠、左寶貴等等。
5、張姓
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改姓等。張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2019年1月,根據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張姓人口總數達到了0.954億,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3位。
『伍』 求鄭氏族譜及鄭氏輩序排行表
我們天津寧河區的鄭姓排列是老祖鄭德石
德潮守大字,龍成有國三,文學恩治永,慶宋元明安?
『陸』 寶坻新安鎮趙家鋪鄭姓家譜(是誰的後代)
元明清時期
沛郡(今宿縣)鄭氏,約為秦末漢初由陳郡或宋城遷人,成為當地大族。三國時,隨孫策起兵的鄭札、鄭胄、鄭豐祖成了孫吳名臣,此後南遷。明初朱元璋起兵反元,鄭遇霖、鄭遇春兄弟加入義軍,遇春隨軍轉戰中原,後被封「侯」。
民族英雄鄭成功家族,是嶺南三軍投散騎常侍鎮南將軍平公之後裔。平公與入閩始祖昭公是同胞兄弟。而莆、漳、潮鄭氏是昭公之後裔。
貴州鄭氏是中祖鄭恬之系的分支,為唐朝第七個宰相鄭畋的後代。南宋鄭昌、明朝開國功臣鄭遇春均為其後裔。晚清時期的遵義人鄭文清及其子鄭珍,均為清代文字語言有成就的名家,是貴州鄭氏的代表人物。
四川、陝西的鄭氏多是南鄭君(武公東遷後,留下一支南遷,稱南鄭君)後裔。四川德陽一支,根據其族譜記載,應為孔子學生七十二賢之鄭國後裔。廣漢人鄭躬、成都人鄭少微則是由中原地區遷入的鄭氏。在陝西,有助秦築渠的鄭國的後代和從漢至唐在朝中居官,留居長安之官員的後代。
鄭氏有清代由山東、河北陸續遷入東北的。清末有鐵嶺人鄭文焯,長於金石、書法、醫學、音律、填詞,為清末有名的雜家。
鄭氏部分始遷
一世祖桓公建都畿內。
二世祖武公隨平王東遷,建都京(今京襄城村)。
三世叔祖共叔段武公次子,奔共(今河南輝縣)。後為段氏始祖,詳見《新唐書》。
十五世祖魯,遷宋、陳間(今河南淮陽、商丘一帶)。
十八世祖安平,入秦為關內侯。
十九世叔祖襲,遷居司州(今河南洛陽縣),即司州河南第一房鄭。
二十四世叔祖吉與其侄遠,遷居會稽山陰。
二十七世祖奇公即鄭州第二房鄭。
二十八世祖稚,居河南開封縣清遠鄉棘進里。
二十九世祖賓,居山東高密。
三十一世叔祖逢,居咸陽,即雍州咸陽第三房鄭。
三十四世叔祖賢即揚州南海第五房鄭、釗,青州,即青州北海第六房鄭。
三十九世祖庠,居丹陽,即揚州丹陽第七房鄭。
四十世祖平,居東陽郡信安縣,後為處、婺、越、杭、台諸鄭祖。子五:望、寵、碑、瑛、濟。
四十世祖昭,居福州,泉州長樂。
四十一世祖望,後為丹陽、吳郡諸鄭祖。
寵,後為東陽信安諸鄭祖。
碑,後為衢、婺諸鄭祖。
瑛,後為湖、杭、陸、明、台諸鄭祖。
濟,後為江陰、鎮江、平江、越州、常山諸鄭祖。
慮,昭公第三子,即兗州泰山第大房鄭。
四十二世祖邀即揚州東海第八房鄭。
璜,後為福州城門村鄭祖。
琰,後為福州城內外白橋、洪嶼、長樂、湖裡諸鄭祖。
球,後為長樂南鄉諸鄭祖。
四十二世祖璣,後為福州福清諸鄭祖。璜、琰、球、璣四祖,乃衡公之子,昭公之孫。
四十二世祖濤,為三十四世祖渾公之八世孫。
四十三世祖蕙之後為福州釣龍台及平村瀨下苦竹、橫嶼、長樂、山東村諸鄭祖。
蘭之,居平川。
暉之,居福州苦竹、橫嶼。
忻之,居長樂、東山村。
林之,為南安永春諸鄭祖。蕙之、蘭之、暉之、忻之、林之,為同胞兄弟,昭公曾孫也。
四十四世祖誥,即江州晉安第十房鄭。(南昌、九江、武昌一帶,古屬江州)
拱,為南安縣桃源村鄭祖。
五十六世祖藏庄公胞二弟,官會稽內史,行九,後為福州釣龍台祖。
澤,庄公胞三弟,行十三,與兄藏同為福州釣龍台祖。
襄,露公胞長兄,官光祿大夫,行一,遷居荊陽始祖。
裳,露公胞二兄,官屯衛大將軍,行二,遷居福唐始祖。
襲,露公胞四弟,行六,遷居湖陵始祖。
潛,淑公胞弟,行十二,唐太和進士,遷居福州。
五十七世至七十二世南湖三先生族系
(甲)屬於露公之後者
五十七世祖珙,由南湖回遷福州故居。
五十七世祖(名不詳),遷仙游。
五十九世祖鞏,遷福州。
六十一世祖揮,遷東京。活,遷淮西。森,官青州司戶,因居焉。
六十四世祖
益生,遷道州,今湖南永州。
希韓,遷潤州,今江蘇鎮江。 宗斐,遷福州。
仲宣,遷仙游。
六十五世祖介卿,遷仙游,科升。
嚴,遷杭州城鐵線巷。
伯特,居荊門州(今湖北當陽縣、遠安縣)。
伯可,遷龍溪。
伯輿,遷潮州。
季膺,遷潮州。
(乙)屬於庄公之後者
五十八世祖方迥,遷福州大田。
方遜,遷福州竹演。
方迓,遷永嘉德化。迥、遜、迓,庄公之孫也。
六十三世祖憐,遷永泰光德里。
六十八世叔祖岑,與從弟襲禮、襲義同遷鄂州(今武昌)。
邵,遷仙游。
七十世
祖蕭,遷潮州。
中之,遷潮州。
七十世祖已,攜其子文正遷仙游東湖,為錢園始祖。
(丙)屬於淑公之後者
七十二世祖天爵,居溫州平陽。
七十二世以後,因缺乏資料,留待他日續之。
遷入港台和澳門
台灣省鄭氏人口更為集中。據1954年統計,全台灣省約有鄭氏17552戶,以6口之家計算,人口應有10萬。排全省第12位。1970年出版的《台灣地區人口姓氏分布》一書,統計表明當時鄭氏總人口約 316635人,16年增長3倍。台灣各地大都成立有鄭氏宗親會,是由紀念鄭成功「國姓會」演變而來。
港台和澳門鄭姓都是我國鄭姓的組成部分,目前,僅生活在台灣地區的鄭姓看,由於人口眾多,是位居全島第 12位的大姓,分布遍及全島。
早在1954年人口普查時,全島有鄭姓17552戶,其中台北市 552戶,基隆1162戶,陽明山178戶
『柒』 全國鄭姓的人口數量大約有多少人
當代鄭姓的人口已達1100多萬,排在第二十一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9%。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廣東、浙江、福建三省,大約占鄭姓總人口的32%,其次分布於湖北、河南、四川、山東、河北、安徽、江西、台灣,這八省又集中了40%的鄭姓人口。廣東居住了鄭姓總人口的12%,為鄭姓第一大省。浙閩地區是鄭姓人口的聚集中心。鄭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鄭姓在東南沿海地區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在滬浙閩台、廣東東部、海南、皖贛大部、江蘇南部、湖北東部、河南東南、吉林大部、遼寧北部,鄭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以上,而在中心地區此比例可高達3%,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0.8%,居住了大約47%的鄭姓人群。在廣東西部、廣西東南、江西西端、湖南、貴州北部、四川大部、重慶、湖北西部、魯豫大部、皖蘇北部、河北東北端、遼寧南部、內蒙古東部、黑吉連接地區、新疆西北,鄭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75%一1%,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0.8%,居住了大約35%的鄭姓人群。
『捌』 2018年姓鄭的人有多少
當代鄭姓的人口已達1400多萬,排在第二十一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9%。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廣東、浙江、福建三省,大約占鄭姓總人口的32%,其次分布於湖北、河南、四川、山東、河北、安徽、江西、台灣,這八省又集中了40%的鄭姓人口。廣東居住了鄭姓總人口的12%,為鄭姓第一大省。
『玖』 鄭性人口是多少
現在鄭姓在我們的中華姓氏當中排名第21位,也是個大姓,人口有1100多萬,約佔全國人口0.9%,主要分布在廣東、浙江、福建三省,中原已經不是鄭姓的主要聚居地了。現在鄭姓人口最多的是哪個省呢?你想不到的:廣東省。廣東鄭姓的人數佔了鄭姓總人口的12%,有100多萬。
『拾』 鄭姓人口數量佔全國的百分之多少
鄭姓人口大約181萬;0.9-2.7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41.6%,鄭姓人口大約608萬;不足0.9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52.5%,鄭姓人口大約148萬。
鄭姓在浙江、福建、台灣,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上,這部分高比例地區的覆蓋面積約佔了中國總面積的2.8%;在廣東東部、湖南北部、贛鄂豫皖蘇五省、山東南部、四川大部、貴州北部、陝西南部、內蒙古中部、陝甘寧北部、東北三省,鄭姓人口比例通常在0.5%-1.5%。
其覆蓋面積約佔了中國總面積的34.9%;其他廣大地區,鄭姓人口比例不足0.5%,其覆蓋面積約佔了中國總面積的62.3%,其中人口比例在0.1%以下的部分佔國土面積的25%。
主要源流
1、源於姬姓,以國號為氏。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鄭國,遠祖為鄭桓公。公元前375年,鄭國被韓國所滅。鄭國滅亡後,散居於京(今河南滎陽京襄城)、制(今滎陽西)、祭(今河南鄭州東)、陳(今河南淮陽)、宋(今河南商丘)等地,為紀念故國,鄭國人相繼改姓為鄭,自此,鄭姓誕生。
2、源自子姓。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後,子奠也稱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為商朝一方國。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子姓鄭國也隨之滅亡,周人遷子姓鄭人到渭水上游,約在今陝西寶雞附近。
3、源自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後。周滅商後,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於鄭,以統治子姓鄭人,史稱西鄭,故城在今陝西鳳翔縣。周穆王奪西鄭為下都,姜姓鄭國滅亡。國人姓奠井氏,或為鄭井氏,亦即鄭氏。
4、源於地名,以居邑名稱為氏。出自古褒國附庸之邑南鄭。韓哀侯滅了鄭國後,鄭國王族、國民逃遷至陝西漢中地區,以故國之名再建了一個小方國,史稱南鄭,並以故國名為姓氏,稱鄭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