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哪裡有文房四寶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有巧克力火鍋 2025-07-10 06:07:30
福州哪裡有賣結婚衣服 2025-07-10 06:07:27
天津渤海灣都有什麼玩的 2025-07-10 06:06:06

天津哪裡有文房四寶

發布時間: 2022-09-24 10:07:25

Ⅰ 天津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推薦

1、五大道

五大道位於天津和平區重慶道附近,以區域內五個主要的道路命名,實際有二十多條街道。這里曾經清朝遺老、北洋政府里很多官員名流都曾在這里寓居,一棟棟優美典雅的洋房彷彿在訴說著津門曾經的風雲故事。

2、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位於天津市南開區東北角東門外,以天後宮為中心,南起水閣大街,北到通北路。這里是天津最著名的老字型大小和手工藝品店鋪集中地。可以找到楊柳青年畫、泥人張、魏記風箏等眾多的手工藝品,還能品嘗到經典的天津美食。

3、天後宮

天後宮位於古文化街中心,也是古文化街古跡的核心,祭祀保佑出海遠航平安的天後娘娘,已有600餘年歷史。現在是天津民俗博物館的所在地,館內介紹了天津城歷史、民俗,陳列著明代天津城磚、清代漕運模型、清代水機等文物。

4、南北牌樓

在古文化街南、北兩入口處各建有一座牌樓,其彩繪裝飾採用「煙琢墨石攆玉」的形式,其中南口牌樓坊心上的文字是「津門故里」,背面文字是「晴雪」;北口牌樓坊心上的文字是「沽上藝苑」,背面文字是「金鰲」。

5、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全稱天津永樂橋摩天輪,位於天津市紅橋區海河畔,是一座跨河建設、橋輪合一的摩天輪,就像是橋上的一隻眼睛,被譽為「天津之眼」。天津之眼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橋上觀景摩天輪,是天津的地標之一。

Ⅱ 天津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津人文景點還可以,自然風景不多 市民評選的津門十景 一:故里尋蹤——天津古文化街 以天後宮為中心的古文化街, 南口的牌樓上高懸「津門故里」大匾, 標志著這一帶是800年前的一處居民聚落點。金代在這里建立了天津城市最早的政治建制--直沽寨, 今日市區就是以這一帶為原始中心區域而逐漸拓展的。當人漫步這條古老街道時, 總要情不自禁地尋覓歷史的蹤跡,體會一下古味、中國味、天津味和文化味, 而且非尋不能出情趣。「故里尋蹤」一名由此而來。 街上的近百家店鋪門面,皆為清代風格,一律青磚砌體、磨磚對縫,有坡頂、飛椽廊柱的樓閣, 也有冰盤檐、掛落板、朝天欄桿的平頂小軒。舉目望去,高低相間,起伏有致,各具特色。 而到了古文化街中心的「天後宮」前,過街戲樓雄偉壯麗,桅桿旗幡直插雲天, 宮前廣場寬闊豁亮,周圍的建築物也突然高大,使遊人的觀感從不斷變化中形成高潮。 倘若佇立「天後宮」前,遙望街南和街北,只見曲折跌宕,充滿古巷幽深的意境。 二:海門古塞——大沽口炮台 大沽口炮台—天津是北京的門戶,大沽海口是「津門之屏」,她位於市東南60公里塘沽區海河與 渤海的交匯處。明代開始設防,以「威」、「鎮」、「海」三字命名。 清咸豐八年(1858年)為加強海防,確保京畿安全,建炮台6座。其中3座在南岸,2座在北岸, 逐漸形成以「威,鎮,海,門,高」為主體的完整防禦體系。近代,隨著外國列強對華侵略, 大沽地區更成為北方的軍事要地。南有虎門,北有大沽,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兩座重要的海防屏障。 解放後,大沽口炮台遺址被國務院正式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又以「海門古塞」之譽評為「津門十景」之一,並確定為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炮台瀕海,遊人還可遠眺海景。與此同時,毗鄰大沽口的海門大橋、大沽燈塔,也以壯觀的雄姿, 吸引著人們著去游覽。 三:薊北雄關——黃崖關長城 薊縣黃崖關地處北京、天津、唐山、承德的正中間,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又是北部之敵進犯京都的要沖。它始建於北齊天寶七年。 這是距今一千四百多年的被視為國寶的北齊長城遺址。在歷經多次修築增建中, 以富於戰略眼光的愛國將領戚繼光主持修建長城的一次,規模最為宏大。 黃崖關虎踞長城其間。城牆石壘磚包,堅如銅牆鐵壁。層巒疊嶂之中,戰台林立,高低相關, 前後呼應。煙墩是點燃烽火、警報敵情的信號台,戰台用於居高臨下打擊迫近城牆的敵人。 戚繼光別出心裁修的空心敵台,台內券洞可以屯兵駐軍,還便於疏通和調動城上軍隊。 鳳凰樓看見敵人,薊北長城便全部進入戰備狀態。 黃崖關內的八卦街,是依照八卦圖建造的。你不妨在街里走走,轉來轉去道多門多, 就是找不著出路。分明一道靜態的諸葛亮八卦陣。萬一敵人入關,便陷入迷途。 這座指揮台以旗幟指揮士兵用火銃弓箭射殺入網之敵。黃崖關是萬里長城中罕見的一個完整嚴謹、 構造精明的防衛單元。它是我國古代軍事工程的出色傑作。先人的智慧令人驚嘆, 難道不也在激發著我們新創造嗎? 四:獨樂晨光——獨樂寺 獨樂寺坐落在薊縣城內西街,坐北朝南,由山門、觀音閣和東西配殿組成。整組建築布局得當, 主體突出、巍峨雄壯,庄嚴瑰麗。 獨樂寺又名大佛寺。獨樂一名的由來,眾說各異。有人認為,觀音閣內巨大塑像的內支架, 即為一株參天矗立的杜梨樹,獨樂以杜梨諧音得名。有人認為,寺中觀音獨以普渡眾生為樂, 故名。而縣志記載則雲:「獨樂寺為安祿山誓師之地,蓋安祿山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 故爾命名之。」獨樂寺的創建及其倡建本,目前已無文獻可考,據傳始建於唐初。 現存獨樂寺的主要建築,是在遼聖宗統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的,至今已重建1000年有餘。 獨樂寺在我國建築史上以「三最」著稱。第一「最」: 寺內觀音閣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高層樓閣式建築; 第二「最」:閣中觀世音菩薩塑像,是我國現存的最大古代泥塑之一; 第三「最」:寺中山門帶鴟尾飾物的屋頂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廡殿頂。 五:沽水流霞——海河 海河風景線,始於三岔口,止於大光明橋,橫穿繁華的天津市區。 它宛如一幅長長的風景畫卷,把天津裝扮得愈加楚楚動人。它的美麗, 表現在令人留連忘返的海河公園、聞名於國內外的望海樓教堂、 雄偉壯觀的「老龍頭火車站」--天津站……但它最讓眷戀的卻是夜幕降下之後, 海河流水閃爍的波光燈影的美,流動不息的美。那兩岸若明若暗的各色燈光, 倒映在河中,浮如絢麗的彩霞,緩緩的流水,又把一道道彩霞送向遙遙的遠方, 使人們產生無限的遐思。在天津,有「七十二沽」之稱,海河還被一些人稱作「沽水」。 於是,「沽水流霞」就這樣傳開了。 六:龍潭浮翠——水上公園 水上公園位於天津市區的西南,建於1950年。面積213公頃,是天津最大的綜合性公園。 也是津門十景之一。水上公園以水取勝,水面約佔全園面積的二分之一(100公頃), 內有12個小島,島與島之間以造型優美的雙曲拱橋、曲橋、桃柳堤相連接, 將水面分割成東湖、西湖、南湖三個大湖。園內綠化疏密有致,沿湖以垂柳為主, 水中栽藕植蓮,島上林蔭道多種植白蠟、國槐、合歡、法桐等樹木。 全園以翠亭洲上的眺遠亭為中心,亭高26.5米,是公園至高點,隨地勢設有三層平台, 可在不同的高度觀覽園景。湖水映襯著朱紅樓閣,再加上劃船、遊艇等各種水上活動, 構成了天津水上公園的獨特風格。各島游覽項目不一, 園內還建了神戶園、盆景園、碧波庄、 兒童樂園仿古園林和自然動物園(有大熊貓、金絲猴等近200種珍稀動物)等園中園。 七:三盤暮雨——盤山 盤山坐落在北京正東面90公里的燕山山脈南緣,距天津市薊縣縣城12公里, 處於北京、天津、唐山三角交匯地帶。盤山海拔400至600米,海拔最高的掛月峰達864.4米。 盤山風景區由西向東長20公里,由北向南寬10多公里。 盤山峰戀秀異,景色絕佳,是獲益於它得天獨厚的水文地質構造。 燕山山脈多為石灰岩,而盤山則是由遠古地殼深處酸性岩漿形成的花崗岩構成, 沙石育水,水與山高,故而林木繁茂,水石清奇。《圖經》雲:「層巒迭嶂,真為雄勝」。 《佑唐寺碑》雲:「深維地軸,高逼天門,暖碧凝霄,寒青壓海。」 《四正山居志》雲:「萬壑青松,十里紅杏,天然圖畫。」 盤山歷來有「三盤勝境」之譽。三盤即上盤、中盤、下盤。 自來峰一帶的上盤為松勝:勁松蒼翠,蟠曲翳天; 古中盤一帶的中盤為石勝:巨石嵯峨,千奇百怪;晾甲石一帶的下盤為水勝: 飛泉響澗,濺玉噴珠。 據史書記載,自三國始至清朝末年,歷代皇帝競游盤山,魏武帝曹操、唐太宗、遼太宗、 遼聖宗、金世宗、清代的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帝王,都曾在盤山「鳴騶入谷」。 唐太宗李世民詩曰:「茲焉可游賞,何必襄城外。」曾數次游盤山的乾隆皇帝則贊曰: 「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 八:雙城醉月——食品街、旅館街 呈宮城式建築風格的南市食品街和南市旅館街,是十分吸引人的地方。 在月明風清之際,人們身臨美味四溢的食品街,把酒飛觴,對月輕吟, 盡情體味中國食文化的內涵,會油然而生陶醉之情;倘再下榻毗鄰的旅館街, 明月臨窗的房間,既舒適又愜意,定會興猶未盡,留下美好回憶。 天津人給它們起個意味深長的名字:「雙城醉月」。 著眼其觀賞價值,南市食品街具有民族建築的古典美。 整個食品街形同一座縮小了的古城。建築群為3層樓,中間設有十字甬道,甬道頂是弧形玻璃頂, 將四方城封閉起來,連成一體,形成共享空間。4個甬道口為4個入口,每個入口處上都建有門樓, 中間有一拱形門洞,門洞上有寬1.7米、長6.2米的匾額,上面刻有「南市食品街」5個大字, 著眼食品街的飲食價值,它集天下美味於一處,是龐大的飲食博物館。 由於物產和文化淵源的差異,我國的烹調技藝在長期演變中形成最有影響的8大菜系, 而在南市食品街即可尋到其中的6大菜系,分別是魯菜館(山東風味);蘇菜館(江蘇風味); 川菜館(四川風味);徽菜館(安徽風味);粵菜館(廣東風味);浙菜館(浙江風味); 湘菜館(湖南風味)。 從南市食品街朝西的興歌門踱出,一座仿清式古建築群迎面聳立,與食品街連成雙城之勢, 這便是南市旅館街。旅館街佔地33畝,由南北兩幢主樓和過街樓連接組成, 總建築面積4.1萬平方米,與食品街等量齊觀。雙城雄峙,古樸典雅,壯麗沉靜,相映生輝。 南市旅館街建築與食品街建築風格一脈相承,青磚紅柱琉璃瓦,飛檐斗拱,雕梁畫棟, 彩繪檐牆,氣韻生動。旅館街的1樓有古典風格的前廳,可供600人就餐的豪華大餐廳。 2至5層為客房以及2個大會議室和8個小會議室,客房按國內一級旅館設施,備有1400餘床位。 旅館的底層設有地下停車場和倉儲庫房,同時還設有龐大的地下展廳。 九:中環彩練 中環線是一條圍繞津城市區的環城公路,道路兩旁不僅高樓林立,樹木成蔭, 還有眾多的公園及園林小品令人留連忘返,目不暇接。因此說中環線就象一條彩練一樣, 把津城打扮得分外妖嬈。 解放前,天津為半殖民地城市,市區內九國租界,被割據統治, 各項市政設施僅為帝國主義服務,造成道路「不寬、不通、不順」,各自為政不成系統。 為了改善天津的道路狀況,1985年天津市政府批准三環路的市區道路規劃,並開工修建中環線。 它是圍繞中心市區兼容客貨運屬功能的快速交通幹道,同時也是環繞市區的一條風景線, 全長34.5公里,沿線有8座立交橋,7座一般橋梁。西半環1985年完成。東半環於1986年完成。 沿中環線建成的路心池花壇13.7公頃,栽植月季24萬株;道路兩側34.3公頃,栽植30萬株, 全線栽有月季50多個品種54萬株。中線栽植喬灌長綠結合,市樹白臘樹2萬株,常綠1萬株, 花灌木3萬多株,藤本植物8萬多株,闢建小游園24處、26組植物造型、雕塑小品。 如果人們把外環線比做翡翠項鏈,中環則是鑲嵌明珠的寶石花環。 十:天塔璇雲——天津廣播電視塔 天津廣播電視塔,簡稱天塔,建於1991年,總高度為415.2米, 此高度在世界鋼筋混凝土電視塔中列加拿大的多倫多塔、俄羅斯的莫斯科塔、 中國上海的「東方之珠」塔之後,為世界第四、亞洲第二高塔。 她坐落於市區西南部河西區八里台立交橋以南、紫金山路與津鹽公路匯合處的三角地帶, 西靠風景秀麗的水上公園,北鄰壯觀的八里台立交橋,周圍是旅遊區。廣播電視塔佔地300畝, 坐落在波光粼粼的天塔湖中央,猶如一劍穿天,直插雲霄。塔區70%是水域。這里地勢開闊, 環境優美,四周是綠化帶。鮮花簇擁,草木葳蕤,湖光塔影,相映生輝,是這一帶景觀的特色。 圍塔的湖面上,三層跌水相接,水簾噴珠,勢如流瀑。湖內有音樂噴泉, 噴涌的泉水與美妙的音樂相映成趣。 天塔塔身呈拋物線狀,塔樓為飛碟型,從整體上看線條極為簡潔、流暢、挺拔。 在塔身248-278米處,設有望廳和旋轉餐廳,旋轉餐廳可同時容納200餘人就餐。 遊人可以通過望遠鏡俯瞰津門,旋雲盪胸,彷彿御風游天,頓生悠悠情思。 在美妙愉悅的感受中,人的心靈也會在無限寬廣的天地間得到凈化。這種感覺, 用「天塔旋雲」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 還有一些小景點可以到一下地址看看

Ⅲ 天津市哪裡有賣文房四寶的(比較大的國家店)

新中國文化用品商店

Ⅳ 天津有什麼古文化景點呢

古城遺韻

一、黃崖關

位於薊縣的黃崖關地處京津唐與承德的交會處,屬於“津門十景”之一-。地理位置險要,是古代北部之敵進犯京都的要沖,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值得一.看的景點有黃崖正關、太平寨、點將台、寡婦樓、王帽頂山等。黃崖關正關又叫做八卦城,因為城內有“八卦街”而得名。八卦街由數十條死巷、活巷錯位構成,漫步其中,令人有撲朔迷離之感。

●小貼士.

從天津每天有兩趟火車到薊縣,分別為早7點30分和晚7點,在薊縣再轉乘至各景區車即可。


六、天津鼓樓

位於城中心,建於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名為鼓樓,實為鍾樓。鼓樓的大鍾直徑1.4米,高2.3米,重約1500千克,被譽為天津的“鍾王”。原鼓樓於1952年因為城市建設而拆毀,現有鼓樓為之後修復的。鼓樓展示了天津從古至今的歷史風貌,樓上的鍾還可以敲響。

Ⅳ 天津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包括名吃,特色購物>

要玩得話,現在去水上沒得玩了,樂園(青少年活動中心)那裡可以阿,吃得話去南市食品街,下面是一些小吃哦:
【十八街麻花】

桂發祥麻花的創始人是范貴才、范貴林兄弟,他們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開了"桂發祥"和"桂發成"麻花店,因店鋪座落於十八街,人們又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是經過

反復探索進行創新,在白條和麻條中間夾一條含有桂花、閔姜、桃仁、瓜條等多種小料的酥餡,使炸出的麻花酥軟香甜與眾不同,創造出的什錦夾餡大麻花。其特點是香、酥、脆、甜,在乾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 來天津旅遊的國內外賓客,臨走時都要帶上幾盒麻花,送親朋好友。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的生產有百餘年歷史,清光緒年間,創始人"炸糕劉"劉萬春以賣炸糕謀生,由於精工細做,並逐漸形成獨特風格,加之該店鋪選址北門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處,被眾食客戲稱為耳朵眼炸糕,旺銷不衰。1957年該店加入公私的合營,78年經市飲食公司定名為"耳朵眼炸糕店"。

耳朵眼炸糕精選上乘江來,水店加工面漿用上為赤夏,白糖經傳統工藝制餡,指定油類炸制,成品外皮金黃、酥脆不艮,餡心香香丹不膩、適口性強,且無任何添加劑,可謂綠色營養食。耳朵眼炸糕自一九八三年以來多次被市政府、市商委、市烹協、市飲食公司評為"優質食品全鼎獎",一九九四年第五屆亞太博覽會榮獲金牌,一九九七年十二月被中國烹協認定為"中華名小吃"。耳朵眼炸糕與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被市商委和烹協命名為"天津三絕食品"。
【狗不理包子】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是旅遊者的遺憾。剛出屜的熱氣騰騰爽眼舒心的包子,看上去如同薄霧之中含苞秋菊,再咬上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狗不理包子好吃關鍵在於選料、配放、攪拌以至揉面、擀麵都是有一定的絕招兒,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狗不理"包子鋪原名"德聚號",已有百餘年歷史,店主叫高貴友,他的乳名"狗子"。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故取其名。他的包子很受顧客歡迎,生意越做越火,"狗子"賣包子忙的顧不上與顧客說話,人們取笑他:"狗子賣包子,一概不理。"日久天長,喊順了嘴。包子出名了,高貴友的大名反倒被忘記了。狗不理包子不僅在歷史上為慈禧太後喜愛;今天,也深得大眾百姓和外國友人的青睞。
【煎餅果子和鍋巴菜】

煎餅果子和鍋巴菜是天津所獨有的,別的城市都很少有的。據說煎餅果子和鍋巴菜都是百年前由山東傳來的經天津人改進成這個樣子的,在《天津雜記》(成書於一八八四年),《天津紀略》(成書於一八九八年,也就是八國聯軍進犯天津的前二年)記天津風土掌故之事,還未見提到煎餅果子和鍋巴菜,所以他們風行於庚子之前是不大可能的,如其從本世紀之初在天津出現,這樣也將近百年了。煎餅的主料是綠豆,小米,蝦米(皮米)及香料,水,磨成漿。煎餅要用平鍋現攤現賣,每張煎好(可加攤一個雞蛋)裹一油條成卷,煎鍋塗油少許,再煎片刻,稍焦,抹面醬,撒蔥花,折起稱為"一套"。鍋巴菜以事先攤好的大張煎餅,切成柳葉條,放在鹵鍋(一直不斷火)內稍加攪拌,連鹵盛碗。再加腐乳汁、芝麻醬、香菜、辣子糊,五味俱全。鍋巴菜一要煎餅攤得薄,二要打鹵用洗麵筋洗出來的漿粉。煎餅果子和鍋巴菜都是熱吃的,夏天也如此,他們都是以綠豆為主料,佐以小米,所以能解毒清熱,開胃健脾,化淤滯,療便秘,有益健康,白吃不厭,而且酒後可解酒。
【糖炒栗子】

甘果中的栗子,是人們嗜食的佳品,吃法多樣,因地而異。江南剝栗肉與棗共煮叫栗棗湯;殼劈之為半,加鹽煮之曰"鹽水栗子"。北方冬季把生栗放在籃子里,懸之檐下曬之數日,等到果實干縮,生而食之,其味更甜,叫做"風甘栗子"。至於臘月初八制臘八粥,栗子更為粥中不可缺少之物。京華北海"仿膳"名產小窩頭,據說由栗子粉製成,昔為宮中御用供慈禧太後佐餐。現在最普通的吃法,唯推"糖炒栗子"。用砂置鐵釜中,加以飴糖置火上炒熱,投栗其中滾翻炒炙,熟後栗殼呈紅褐色,去殼後果實松、軟、香、甜,為小吃珍品。中國為產栗之鄉,質優首推燕冀。史記載:"燕秦千樹栗,其人與千戶侯等。"可見出產之豐。現代以良鄉和遵化產稱為上品。統稱"天津栗子",其實並非天津產,而集中天津銷售各地,因而"天津"享名。據《析津日記》載"蘇秦謂燕民雖不耕作而足以棗栗,唐時范陽為土貢,今燕京市肆及秋則以煬拌雜石子爆之,栗比南中差小,而味頗甘,以御栗名。"由此可見燕冀產栗戰國時已負盛名,而糖炒栗子則遠在遼代已遍及市肆了。京津兩地,秋冬之際,凡甘鮮果店均於肆門前設一灶,炒栗招客。出鍋新栗熱氣炙手,趁熱剝食,內外皮皆落。如待冷剝之,則內皮附肉難於脫落,而質已變硬,食之松軟之感。
【餛飩】

餛飩在津京一帶叫餛飩,廣東叫雲吞,四川叫抄手。天津的餛飩有自己的特色,餡大皮薄,個大。大多都是用鮮豬肉加蔥姜調料拌餡,雞湯或排骨湯加味精,煮出來異常鮮美。愛吃酸的,加點醋;愛吃麻辣的,加點胡椒面,更加開胃,增加食慾。天津不少飯館都出售餛飩,較為有名的有致美齋,周家食堂,吉美林,登瀛樓等,其中有的是南方風味,有的是北方風味,品嘗起來風味各不相同,各有特色,講究一些的,湯里放些雞絲,皮蛋,有的放上點蝦干、冬菜、紫菜,次點的放些香菜,都能提味增鮮。
【茶湯】

茶湯是一種甜飲食,和藕粉相類,原料也是糜子面。用開水沖食。但它有一套沖制的技巧,非熟手不辦。先把茶湯原料在碗內調好,放好糖與桂花鹵;然後再在高大、體重的銅壺中裝滿滾開的水。售者一手執碗,一手扶壺柄,必須雙腳撇開半蹲式,才能立穩。左手的碗,正好等在壺嘴邊,等水一沖出,碗要隨時變換距離,以掌握開水適量來控制它的厚薄程度,並不使開水外溢,激出糖漿,這是技巧之一。右手要有足夠的控制力量,開水一出壺口,正好注入碗內。要一次完成,才能沖熟茶湯,否則滴滴嗒嗒注水,茶湯必生,不能吃,那就虧本了。同時也要注意水出得猛,會澆在自己手上,燙了自己,也碎了碗,就更不合算了,這是技巧之二。所以賣茶湯沒有這一身技巧是做不了的。

你看他雙腳分開,雙臂分左右擺好架勢取得平衡,一副伸縮自如的動作,不知要費多少氣力!那些老手,開水出口,碗口和壺口距離有時在一二尺的地方。開水全部入碗,點滴不外溢,而且說止即止,一次沖熟,厚薄合乎要求,從來沒見過,加水再沖,或沖壞一碗再換一碗的。茶湯滋味儲蓄,除香甜外,有一股穀物的朴實之氣,給人以親切感。
【四大扒】

四大扒不是可單獨成席的菜餚,而是為成桌酒席的其他主要菜起襯托作用的配菜。四大扒並不是只有四種,而是由於其相對"八大碗"而言只是配菜,所以稱為"四大扒"。主要包括:扒整雞、扒整鴨、扒肘子、扒方肉、扒海參、扒麵筋、扒魚等。
【八大碗】

八大碗酒席具有濃厚的鄉土特色。每桌坐上八個人,上八道菜,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八碗前的涼碟酒餚,是六個或十二個干、鮮冷葷。八大碗的作法有粗細之分。細八大碗指:熘魚片、燴蝦仁、全家福、桂花魚骨、燴滑魚、獨麵筋、川肉絲、川大丸子、燒肉、松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蝦仁、燴雞絲、全燉、蛋羹蟹黃、海參丸子、元寶肉、清湯雞、拆燴雞、家常燒鯉魚等。
【冬令四珍】

冬令四珍是指鐵雀、銀魚、紫蟹、韭黃。鐵雀是麻雀的一種,冬季捕食後用油烹,是下酒佳餚。銀魚是一種北方美味,最常見的吃法是用銀魚蘸蛋清置油中炸熟,作 "銀魚坨",吃到嘴裡有一種特殊的清香味道。紫蟹是蟹的一種,體積小如銅錢,雖然小但蟹黃飽滿且肥,在吃火鍋時湯中如添了蟹黃就增加香味,身價十倍了。而韭黃炒雞單更是一種雖普遍但又十分可口的佐餐小菜。
【白記餃子】

白記餃子久負盛名,是天津傳統特色風味食品。白記餃子製作精細,選用上好新鮮羊肉,剁成肉泥。適當加入鮮嫩白菜末、特製醬油、小磨香油等調拌成餡,面和好放軟,製作成的餃子皮薄、邊小、餡大,是群眾喜愛的常用食品。
【天津糕乾】

天津製作糕乾的店鋪很多。其中楊村糕乾生產始於明初,歷史悠久,為最正宗。楊村糕乾以上等米粉和白糖加工精製而成,雪白細膩,口味清甜。1914年巴拿馬運河開通不久,楊村糕乾曾作為中國的一件特產,同茅台酒等一起送到巴拿馬賽會,獲得〈佳禾〉銅質獎章。

近年來,天津糕乾以芝蘭齋糕乾最著名。傳統的芝蘭齋糕乾以新稻米和優質江米為主料,配以精製的甜餡,經過精細加工後,潔白綿軟,香甜可口,尤其適宜老年人和兒童食用。
【果仁張】

天津果仁張製作的各種美味果仁,自然性顯色和放香,香而不俗,甜而不膩,色澤鮮美,酥脆可口,久儲不綿。

果仁張至今已有160多年歷史,第一代張明純和第二代張維順曾在清宮御膳房當廚,專門炸制各種小食品,受到皇上嘉許和西太後賞識,遂被譽為宮廷小吃。解放後,第三代張惠山炸制的凈香花生仁、玻璃核桃仁、虎皮花生仁等品種,在1956年天津市飲食商業優質品種展覽會上被評為優良食品,參加過波札那國際博覽會。周恩來總理生前曾多次在宴會上請外賓品嘗果仁張製品。

如今的果仁張製品凝結了四代人的艱辛智慧,製作技藝和配料十分嚴格。要求果仁籽粒飽滿並合乎規格,根據季節變化掌握油質和油溫,針對果仁製品不同色澤和味道調制配料,工藝手法有推、翻、摁、抄、撥、托、提、壓、轉、擠、攏、點、撩等。

果仁張成品以花生仁、腰果仁、核桃仁、瓜子仁、杏仁、松籽仁及多種豆類為主料,有虎皮、琥珀、凈香、奶香、五香、桔香、檸檬、薄菏、番茄、山楂、海菜、咖啡、可可、薑汁等品類和香、甜、酥、脆、酸、涼、麻辣等口感特點。
玩的地方:
天塔湖

天塔是天津廣播電視塔的簡稱,位於市區西南部,水上公園對面。天塔總高度415.2米,為世界第四、亞洲第二高塔,並高於北京的中央電視塔。

遊人登上天塔極目遠眺,津門全景盡收眼底,寬敞漂亮的中心廣場、挺拔秀麗的國際商廈,近處可觀水上公園的全景,遠處一座座高樓櫛比鱗次。倘若傍晚登上天塔,依偎在黃昏的暮色中,看著全城的燈火漸明,更別有一番情趣。

天塔上還有一個旋轉餐廳,每4時旋轉360度,在這里還可以品嘗到不同的天津風味,有狗不理包子、貓不聞水餃等,邊就餐,邊觀景,可算是津門游覽中最舒適安逸的事兒了。

門 票: 50元
交 通: 乘8、16、94路公共汽車可達。
聯系電話:22343557
自然博物館

在河西區馬場道206號,1953年在原北疆博物院基礎上建立。建築面積10716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2700平方米。是我國歷史最長、藏品最豐富的地礦、生物學科的自然博物館之一。館藏以古生物、動物、植物標本為主,有標本近40萬。其中以古生物化石最為珍貴。

序廳:當您步入陳列大廳,一幅美麗的自然景觀就呈現在您面前:蔥郁的森林,清澈的泉水,湛藍的天空,伴著鳥語花香好不愜意!大自然正向您敞開寬廣的胸懷,任您遨遊、求索、吸取、享受……橫亘其下方的近百平方米紫銅浮雕壁,它把人們帶向遠古,去尋覓生命發生、發展之源,探知生物進化的歷史軌跡。序廳是以"地球與生命"為主題進行設計的。我們居住的地球已經歷了大約46億年的發展歷史。她是人類迄今確知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設置於序廳中央的大型地球模型,將告訴人們地球的形態、結構和自轉運動,並依次顯示地核、地幔、地殼、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氣圈等內外圈層。籠罩其上方的拱形天幕,將設置數個星座,寓意地球系運行於宇宙間的一顆天體。

水生生物廳:從太空看,地球是一顆藍色的行星,它表面70%以上的面積被水覆蓋。它孕育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並繁衍出一個非常多樣的水生生物世界,從最簡單的原生生物到大腦發達的哺乳動物。由水生生物組成的生態系統對維持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這里,旨在通過活的水生生物使您近一步體會生物多樣性及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向公眾展示五彩繽紛的海洋生物世界,提倡熱愛海洋,保護海洋資源,珍惜自然的環境意識。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海底世界,保護地球家園,使我們共有的海洋世界永遠煥發勃勃生機。

昆蟲廳:在廣袤的大自然中,生活著一類體型較小、種類繁多、色彩斑斕、形態各異、生機勃勃的小動物——昆蟲。它幾乎占據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據統計,在地球上約有 100萬種昆蟲,占已知動物類的3/4。其種類之多,數量之大,是任何其它動物所無法相比的。它們必然對我們人類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展覽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昆蟲大世界,通過比恐龍出現更早的動物——昆蟲;昆蟲的近親;生命的故事——昆蟲變態;保全生命的自衛與偽裝藝術;一隻昆蟲的構造解剖,介紹了昆蟲的基本知識。第二部分千姿百態的昆蟲。通過有原始狀態翅的昆蟲;最美麗的昆蟲——蛾和蝶;身披盔甲的昆蟲——甲蟲;排放臭味的昆蟲;會唱歌的昆蟲;令人討厭的昆蟲;社會性生活的昆蟲;世界各地的觀賞昆蟲的展現能使您增長昆蟲方面的知識,開闊視野,充分領略昆蟲世界的神奇魅力,為您的生活增添一份新的樂趣。

熱帶植物園:在170平方米熱帶溫室內,您可以看到蒲葵、假檳榔、酒瓶椰子、泰氏櫚、榕樹、菩提樹、蘇鐵、南洋杉、鶴望蘭、巨人旅人蕉等典型熱帶植物,在林下還有烏毛蕨、鳳尾蕨、小鹿角蕨等蕨類植物。此外,您還能見到木葉仙人掌、犀角、鐵蘭、蝴蝶蘭、萬帶蘭、豬籠草、鐵十字海棠、哥倫比亞花燭及非洲紫羅蘭等。

兩棲爬行廳: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人與動物戚戚相關,共同擁有這個充滿生機的世界。為了讓觀眾更多地了解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這里展出了珍貴稀少的兩棲爬行動物的神態憨姿,介紹了各種動物的產地、生活習性、形體特徵,其中包括被稱為活化石的揚子鱷、最大的兩棲動物——大鯢、最大的蛇類——蟒蛇、以及兇殘的灣鱷等,讓您去了解動物世界,增長科學知識。

海洋貝類廳:海洋貝類作為奇妙的海洋生物世界的一大種族是動物界中的第二大類群。該廳試圖通過大量珍稀熱帶海洋貝類標本向廣大觀眾打開一扇了解海洋,認識海洋貝類資源的窗口,該廳分貝類漫談、滄海桑田貝殼堤、天津滄桑多變三個部份,由淺入深地向觀眾提示貝類漫長而復雜的演化過程。海洋貝類廳將把您帶到一個神奇的海洋貝類世界,在那裡您可以領略到形態多姿,色彩斑斕的熱帶海洋貝類。再現了天津古海岸與濕地自然保護區以及天津滄海變桑田的演變過程,從而喚醒人們保護自然環境。

古生物一廳:本廳主要展現中生代爬行動物大發展的熱鬧非凡的場面,突出深受廣大觀眾青睞的中生代特有動物——恐龍的風采,使大家獲得更多的有關恐龍的知識。中生代,即地球史的中世紀生命的時代,劃分為三個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大約從距今2.5億年前開始到6500萬年前止,延續了1.85億年。中生代時期,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如春,到處生長著蕨類和銀杏、蘇鐵、松柏與裸子植物,這種環境很適宜爬行動物生存,尤其是各類恐龍,迅速繁衍、分化、遍布世界各地,成功地成為當時地球上的統治者。因而中生代被人們稱為"爬行動物時代"或"恐龍時代"。

古生物二廳:該廳展出的是距今1000萬年到1萬年間的古哺乳動物,它們是在甘肅慶陽、山西榆社、河北陽原和內蒙薩拉烏蘇等地出土的,已在本館珍藏了半個世紀以上。今天在地球上生活著的哺乳動物,大約有四千多種。然而在漫長的歲月中,曾經有更多種類在世界上生活和繁衍過一個時期,後來又滅絕了。這次展出的標本,再現了遠古生物的真實狀況,以使人們更好的了解古代哺乳動物的演化過程。

動物生態廳:該展廳展示的是按生態地理形式陳列的爬行、鳥獸動物群。既有東北的浩瀚林海,也有遼闊的塞北草原;亞熱帶的高山林灌,還有南疆的熱帶雨林。生活在其中的動物栩栩如生,豐富多彩,共約140種,200餘件。展覽配以高山、流水,並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示了它們生活的動態場景及動物種類白天和黑夜的變化,走上松軟的草地,來到高大的榕樹下,使觀眾猶如走進曠野,一覽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動物生態廳還有多媒體觸模、電腦拼圖、連線問答等讓觀眾親自動手,使觀眾流連忘返。由於環境的破壞,一些動物正在走向滅絕,犀牛發出的陣陣呻吟,又使我們想些什麼呢?保護植被,保護動物,讓我們的地球再現碧綠方舟,鳥語花香。

電教廳:電教廳系採用國際先進的高亮度大屏幕投影機,全日循環放映有關生物、環保專題電視片。團體觀眾可自選片名,中小學校也可在此講課,組織智力競賽等各種活動 。

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位於南開區東門外的宮南大街、宮北大街,全長 580米,以天後宮為全街的中心。整體建築是仿清代民間建築風格,在宮南和宮北兩邊,各有一座彩繪牌坊,分別是「津門故里」和「沽上藝苑」四字,街內的近百家店鋪均為清式建築,門窗上多飾有彩繪圖案,內容以歷史、神話、人物、花鳥為主,形式有透雕、浮雕、圓雕等。
元泰定三年(1326),為利漕運,在此建天妃宮(俗稱西廟,後改天後宮),遂形成宮前(廣場)、宮南(大街)、宮北(大街)。明代,商賈紛至,市面繁 榮。清末,此地長源號楊家和天成號韓家靠鹽業和海運發跡,分別成為天津著名的「八大家」之一。
建國後,天後宮曾一度衰落。1985年重修天後宮,將宮南大街和宮北大街一並改造成仿古文化街。1989年正式定名古文化街。街道兩側均為仿明清風格的磚木結構兩層建築,天後宮(媽祖廟)位於全街的中心。沿街有出售泥人張作品的華寶齋,楊柳青畫店,以及出售文房四寶、名人字畫、戲裝古玩的天一閣、藝林閣、古紡閣等店鋪80餘家。各家店鋪的匾額均由當今的書法家和名人書寫。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書「津門故里」和「沽上藝苑」。整個街道古色古香、富麗堂皇。1991年被選為天津市十大景觀之一,定名「故里尋蹤」。
全街近百家店堂,有經營天津地方特色的楊柳青年畫的楊柳青畫社,經營泥人彩塑的泥人張彩塑工藝品經營部,有經營文房四寶,名人字畫的四寶堂,春在堂,有經營文物古玩的文物公司萃文齋門市部,還有經營全國各地的景泰藍,雙面綉,牙玉雕,藝術陶瓷,中西樂器金銀飾品等上萬種名優工藝品的幾十家店堂,各種商品貨真價實,物美價廉,商家以質量和信譽吸引中外遊客。
古文化街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辛苦經營12年,總營業額累計6.9億元,創利稅5800萬元,共接待中外遊客1200萬人次,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先後來這里參觀視察,鄧小平同志在視察古文化街時說:「古文化街很有特色,對外國人一定有吸引力。」
大沽炮台

大沽口炮台位於塘沽區東沽,是海河入海口,素有海門古塞之稱,即津門海防要隘之意。
明朝嘉靖年間,為了抵禦倭寇 ,加強大沽口海防戰備,開始構築堡壘,正式駐軍設防 。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清政府在大沽口南北兩岸各建一座圓型炮台。
大沽口炮台是中華民族抗擊侵略,不畏強暴的歷史見證。從1840年至1900年整整六十年間,特別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外國列強為奪取在華的經濟利益和政治特權,於1858年、1859年、1860年、1900年先後四次對大沽口發動侵略戰爭。他們依仗「船堅炮利」把大沽地區置於其鐵蹄蹂躪之下,甚至進逼京畿,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侵略者槍炮威逼下,清政府簽訂了一個個不平等條約。面對強大的侵略者,大沽地區軍民,在四次大沽口保衛戰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同入侵之敵進行了殊死搏鬥,向世界顯示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勇敢堅強的民族氣概。其中著名將領羅榮光就是諸多為國捐軀英烈中的代表。為此,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於1859年寫下《新的對華戰爭》一文,嚴厲譴責侵略者挑起「海盜式」的戰爭,熱情贊許中國抵抗是「有理」的正義行動。
1901年根據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清政府被迫將大沽口炮台拆毀。現保存較好的是「威」字南炮台和「海」字老炮台兩座遺址,其他炮台已盪然無存。
近百年來,大沽口炮台飽經滄桑,幾經興廢,他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鐵證,是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抗擊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歷史見證。古往今來,無數的仁人志士到此憑吊,激發心中的愛國主義熱情。毛澤東主席解放前後曾兩次親臨大沽口炮台,體現了偉人對大沽口炮台的重視和關心。
1988年,大沽口炮台遺址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又以「津門古塞」之譽被評為「津門十景」之一,並確定為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還有好多地方,夏天來就一定要去水上了

Ⅵ 在天津去哪裡買文房四寶

古文化街不錯,但一定要坎價,否則會被坑!

Ⅶ 天津市內六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和平區——五大道、津灣廣場、南市食品街、1902歐式商業街、英式風情街、法式風情街、津門津塔、和平路、濱江道、天津音樂廳

河北區——義大利風情區、奧地利風情區、海河中心廣場、天津規劃展覽館、天津之眼、大悲禪院、北安橋、獅子林橋、會師廣場、音樂廣場、世紀鍾東站前廣場、望海樓教堂、狄奧酒吧街、耳閘公園天石舫、李鴻章祠堂、天津新文化中心、李叔同碑林、覺悟社、北洋造幣博館、中山美食街、經緯書畫街、達仁堂舊址、中山公園、北寧公園、北洋女子學堂(天津美院)梁啟超、曹禺、袁世凱等近百處名人故居

南開區——古文化街、鼓樓商業街、海鮮街、會師廣場、孔廟、天津電視塔、水上公園、奧體中心、賽博數碼城、老城廂、周鄧紀念館等等

河西區——掛甲寺、西青區梅江會展中心、圖書大廈、珠寶一條街、酒吧街、天津博物館、人民公園

紅橋區——大胡同商業街、呂祖棠故居、西沽公園、天子津渡碼頭、榮寶齋、桃花堤、平津戰役紀念館

河東區—— 天妃宮、天妃碼頭、二宮、東站後廣場、萬達廣場、音樂街

Ⅷ 天津有什麼著名的旅遊景點

天津好玩的旅遊景點如下:

1、津門故里

天津古文化街位於南開區東北角東門外,海河西岸,系商業步行街,國家5A級景區。作為津門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

5、黃崖關古長城

黃崖關長城位於天津薊州區,始建於公元556年,是明代薊鎮長城的重要關隘,也是縣境內唯一的一座關城。歷史上,薊州城共有守營墩台十八座,黃崖關為其一,也是最為重要的關隘,明代名將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曾重新設計、包磚大修。

Ⅸ 天津市南開區有什麼著名景點

天津古文化街位於南開區東北角東門外,海河西岸,北起老鐵橋大街(宮北大街),南至水閣大街(宮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書「津門故里」和「沽上藝苑」,長687米,寬5米,系商業步行街。作為津門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古文化街內有近百家店堂。是天津老字型大小店民間手工藝品店的集中地,有地道美食: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煎餅果子,老翟葯糖,天津麻花等。旅遊景點有天後宮,喜馬拉雅,大清郵幣,泥人張彩塑等。

天後在古時被人們稱為護航女神。傳說她是福建人,姓林名默,經常駕船出海,搭救遇難的人,故被後人敬為女神。元時京城每年需北運大批糧食,先從海路運抵天津,然後再轉河運至京城。元政府為祈求航海安全,便將護航女神崇為天妃,並在沿海城鎮建起天後宮。天津的天後宮建於公元1326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是娘娘的生日。天後宮介紹天津的歷史變革,陳列著各種民俗風情實物。皇會是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游此會而得名。傳統的演出場所在天後宮前的廣場以及宮南、宮北一帶。古文化街建成後,每逢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天後」誕辰吉日)在此舉行盛大的皇會,表演龍燈舞、獅子舞、少林會、高蹺、法鼓、旱船、地秧歌、武術以及京戲、評劇、梆子等。

景點景觀
南北牌樓
整修後的古文化街,依然保持著當年的建築風貌和基本線型,其建築風格為仿明清小式建築,層高均為一、二層;街區走向自然曲直,錯落有韻;外檐建築尺度適中,商店鋪面長短有序,呈現出鱗次櫛比的古街效果。古文化街充滿了濃郁的古老味、文化味、中國味和天津味。在古文化街南、北兩入口處各建有牌樓一座,其彩繪的形式是「煙琢墨石攆玉」式。其南口牌樓坊心上的文字是「津門故里」(面朝南)和「晴雪」(面朝北);其北口牌樓坊心上的文字是「沽上藝苑」(面朝北)和「金鰲」(面朝南)。

天後宮
天後宮是古文化街的中心地帶,在天津很早就有「先有天後宮,後有天津衛」之說。在天後宮內供奉的是「天後娘娘」——林默,其廣場有兩棵豎立了600餘年大帆桿,在廣場的東側、臨近海河方向有一座戲樓,天後宮廣場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空間。

天後宮廣場高高矗立的兩棵帆桿已有600餘年的歷史,據傳,在天後宮建成的不幾年,為了保佑出海的人們永遠平安,在天後宮的門外建起了這個帆桿,在每年的皇會和天後生日的那天,這兩棵高大的帆桿上各掛有24個大紅燈籠,用以祈盼出海人們平安返航,相傳到了夜晚,返航的人們剛剛進入大沽口,就可以遠遠望見家鄉的帆桿了,歸航的人們更是歸心似箭,總是連夜返航與家人團聚。

天後宮內主要有14間,分別是:前殿、正殿、葯王殿、台灣殿、鳳尾殿、藏經閣、關帝殿、元辰殿、啟聖祠、財神殿、碧霞元君殿、王三奶奶殿、良緣閣。

天演廣場(嚴復故居)
古文化街大獅子胡同是嚴復故居所在地,原房屋已不存在。為挖掘歷史文化,先後走訪了嚴復先生的後代和歷史專家,結合景觀設計,在嚴復故居原址建設天演廣場,設立嚴復銅像和天演論石刻。

嚴復(1854~1921年),福建侯官(今閩侯)人,曾改名為宋光,字又陵,又字幾(音:ji幾)道,晚年號為:瘉壄(音:yu ye愉野)老人。以譯述赫胥黎的《天演論》而在中國近代思想界名聲顯赫,是中國近代維新派的代表人物,他以進化論為武器,喚醒人們「自強保種」,挽救民族危亡,他被毛澤東主席評為「代表了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與洪秀全、康有為、孫中山齊名。嚴復在津還創辦了《國聞報》,積極宣傳變法圖強,在中國近代史中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仿古彩繪
在古文化商貿區的建設中,天津市房產總公司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古文化街進行了整修。整修後的古文化街,在注重提高防火、抗震等級的同時,增添了供暖、製冷、通訊、公共衛生設備和停車場等配套設施,整個街區總體配套功能得到全面提升。

為了提高街區的文化品位,天津市房產總公司採取公開招投標的方式,聘請多家專業設計單位,進行嚴格篩選,好中選優,並對街區地面鋪裝、小品雕塑、燈飾點綴、門窗造型等實施了統一布局和精心設計。為了延續天津歷史文脈,展示天津民俗,保留百年民居通慶里、擁有600年歷史的古建築玉皇閣和中西合璧式民居建築劉家大院;位於街區兩端的牌樓得到了重新修復,「旋子大點金」式的彩繪,使南口的「津門故里」、「晴雪」和北口的「沽上藝苑」、「金鰲」十二個大字又泛出了金光;坐落在街北入口處的「天津古文化街」石碑,源自天津薊縣上億年的古化石上,鐫刻著李瑞環同志的題字,與整修後的古文化街街景更加協調。最為別具特色的當屬古文化街仿古彩繪了。宮前廣場展示的是以天津民俗為內容的彩繪畫面,描繪了清末民初天津衛的市井民俗;從街南到街北依次展開的仿古彩繪,其西側以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為題材,東側則以中國歷史故事、古代傳說以及戲劇名作為題材,並依照漢、唐、宋、元、明、清的歷史順序逐一展開,使廣大遊客彷彿置身於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

實用信息
遊玩路線
游覽時間:3小時

適合人群:朋友

到達方式:公交

途中景點:津門故里牌坊→天後宮→民俗文化館→古玩城→商業廣場→官銀號→沽上藝苑牌坊→玉皇閣→通慶里→文化小城→戲樓

交通指南
自駕車

1、市外(北京市-天津古文化街旅遊區)

途經:S30京津高速-下雙街出口-京津快速-京津路-天泰路-黃緯路-五馬路-海河東路-獅子林大街-張自忠路-景區正門

需時:1小時45分鍾

2、市內

途經:黃河道-南馬路-城廂東路-東馬路-通北路-張自忠路-景區正門

需時:11分鍾

自由行

1、公交車方式

公交車路線:15路、12路、856路、907路、861路、675路、681路、863路、903路、907路、469路

目的地站點:東馬路站

票價:2元/人

班次:10分鍾/班

首/末班車時間:06:00-21:00

2、計程車方式

起步價:11元

地理環境
古文化街位於天津市南開區東北角(天津公路零點)東門外,海河西岸,北起老鐵橋大街(宮北大街),南至水閣大街(宮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書「津門故里」和「沽上藝苑」,長687米,寬5米,系商業步行街。

天後在古時被人們稱為護航女神。傳說她是福建人,姓林名默,經常駕船出海,搭救遇難的人,故被後人敬為女神。元時京城每年需北運大批糧食,先從海路運抵天津,然後再轉河運至京城。元政府為祈求航海安全,便將護航女神崇為天妃,並在沿海城鎮建起天後宮。

天津的天後宮建於公元1326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是娘娘的生日。介紹天津的歷史變革,陳列著各種民俗風情實物。皇會是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游此會而得名。傳統的演出場所在天後宮前的廣場以及宮南、宮北一帶。古文化街建成後,每逢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天後」誕辰吉日)在此舉行盛大的皇會,表演龍燈舞、獅子舞、少林會、高蹺、法鼓、旱船、地秧歌、武術以及京戲、評劇、梆子等。

歷史文化
古文化街是由仿中國清代民間小式店鋪組成的街道。以元代古跡天後宮為中心,天後宮俗稱「娘娘宮」,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參觀旅遊項目。

這條街上有一座享譽幾百年的古廟,它原名「天妃宮」,後改稱「天後宮」。天津東臨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車匯集的水陸交通樞紐。天後宮就是在漕運大發展的情況下,為庇佑漕運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後的廟宇。

於1986年元旦建成開業。自古以來,這一帶就是天津最大的集市貿易和年貨市場,每年春季,天津規模盛大的皇會——娘娘誕辰吉日就在這里舉行,屆時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新建的古文化街內除兩端牌樓及宮前戲樓為仿清大式建築外,其餘近百棟房屋皆為仿清民間小式古建築。

漫步古文化街,進出店鋪時,您會看到許多店鋪門面檐下、枋間有一幅幅極具江南造園藝術風格的蘇畫。構圖生動有典,形態逼真,使得古文化街絢麗無比,風采迷人。

在門面建築裝飾中除彩繪故事畫外,另樹一幟的是磚、木雕刻裝飾。其內容廣泛,多數帶有濃郁的民俗氣息和吉祥喜慶寓意。

士寶齋前木雕取意《清明上河圖》幾處波瀾起伏、情節變化的畫面。北頭一幅是:汴河岸邊泊著許多船隻,河心一隻大船上七八人拚命搖櫓。船工的奮力以進,說明載重量之大河水上運輸的繁忙緊張情況。中間一幅,畫面正中是汴河上東水門外的虹橋。橋下一隻載滿大船正要通過,全體船夫緊張操作,橋上車輛、牲口、各色行人和看水、看船的人摩肩接踵,構成一股都會生活的洪流,是《清明上河圖》畫卷的高潮部分。

古文化街無論建築風貌、店鋪裝修、匾額楹聯,經營商品都帶有濃郁的藝術氣息。漫步古文化街上已足賞心悅目;而古玩、字畫、文房四寶、碑帖、古籍、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天津風箏等專業店鋪叢聚本街,供您觀賞、選購。至於中西樂器、藝術陶瓷、裝潢小件也都有專店,買上一兩件,固是愜人心意的事,而流連一番,或許也可以受到熏陶、啟迪,攝取到一些營養吧。

街區特點
建築精美
古文化街的建築總面積有2.2萬平方米,古建築高低錯落、蜿蜒曲折,一閣一檐皆有講究。所有名堂,一律青牆紅柱、磨磚對縫,配上不同形式的隔扇門窗、欄桿、屋頂翼角,顯得雋秀、古樸、典雅,加之匾額、楹聯、宮燈、旗幡、精美的木雕及1500多幅艷麗的油漆繪畫,更增添了這條街的古典文化氣息。

經營商品
街上大致經營3類商品:①文物、古玩及古傢具,如文房四寶、古舊書籍、傳統年畫、珠寶玉石、古式家什等。②民間傳統商品,如娃娃樂、泥人張的彩塑、有300多年歷史的楊柳青年畫、風箏魏的風箏、刻磚劉的磚刻、修竹齋的劉海空竹、景德鎮的瓷器、蘇州的刺綉等。③酒樓、茶莊、飯館和娛樂場。天後宮前廣場和露天戲台經常演出地方戲劇、民間曲藝。

著名建築
天津古文化街為津門十景之一,景名「故里尋蹤」。古文化街位於南開區東門外,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書「津門故里」和「沽上藝苑」,這里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會娛樂之場所。現已修復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後宮及宮南、宮北大街。天後宮俗稱「娘娘宮」,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參觀旅遊項目。

天津的天後宮建於公元1326年,每年這時都舉行「皇會」,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百戲雲集,熱鬧非常。今日天後宮已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介紹天津城、天後宮及皇會的興起和變遷,陳列明代天津城磚、清代漕運模型及各種民俗造型(婚禮儀仗、服飾等)、清代水機等文物。

除了天後宮,這里擁有距今600年天津最大的道教殿堂——玉皇閣,最具天津特色的四合院群落——通慶里,和中西合璧式的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劉家大院。而古玩、字畫、文房四寶、碑帖、古籍、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天津風箏等專業店鋪也叢聚本街。

其他
名俗風情
古文化街的「皇會」,也是一個遐邇聞名的傳統活動。「皇會」最初叫「娘娘會」。相傳農歷三月二十三日,是「天後宮」海神娘娘的生日。清代康熙年間開始,在海神娘娘誕辰之前出會4天。每逢此時,民間的法鼓會、大樂會、鶴齡會、重閣會、中幡會、高蹺會等,沿街表演各種技藝,呈現一番盛況。古文化街修復以後,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又恢復了「皇會」。在這一天,以龍燈、高蹺、旱船、秧歌、法鼓、中幡、獅子舞和武術等表演為主,街頭熙熙攘攘,熱鬧異常,成為豐富市民文化生活的盛舉。不可不留「市井相連」的古文化街,盡管來自祖國四面八方和天津的各種工藝品,應有盡有。其中具有濃厚天津地方特色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和「風箏魏」風箏等,最為著名。

建築特色
整體建築是仿清代民間建築風格,在宮南和宮北兩邊,各有一座彩繪牌坊,分別是「津門故里」和「沽上藝苑」四字,街內的近百家店鋪均為清式建築,門窗上多飾有彩繪圖案,內容以歷史、神話、人物、花鳥為主,形式有透雕、浮雕、圓雕等。

古文化街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如文房四寶、名人字畫、文物古玩、工藝品等,最有名的有楊柳青畫社、泥人張彩塑工藝品經營部等。此外,古文化街還有老字型大小的小吃鋪,如石頭門坎飯庄等。

Ⅹ 天津市適合老人旅遊的地方

1、鼓樓:
鼓樓四個門,分別是拱北、定南、安西、鎮東延伸出三條商業街。其中東街接近古文化街和新安購物廣場故以經營文房四寶、旅遊紀念品為主。
2、廣東會館:
現在是天津市戲劇博物館,設有《天津戲劇發展史陳列》三個展室。展出中國戲曲簡史陳列,天津戲劇發展史陳列等,以及一些戲曲界人士的專題性展覽。
3、天津老城博物館:
坐落在老城廂東門里大街的徐家大院,原為英麥加利銀行買辦徐朴庵的家宅,建於民國年間,建築面積二千四百平方米。
4、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如文房四寶、名人字畫、文物古玩、工藝品等。
5、天後宮:
位於南開區古文化街中段,是天津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宮內供奉的是傳說中的"海神"媽祖。
更多關於天津市適合老人旅遊的地方,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86c8251633378423.html?zd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