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放管服改革示範基地有哪些
擴展閱讀
北京尿不盡怎麼治療 2024-04-26 03:12:03
廈門閩南古鎮怎麼收費 2024-04-26 01:13:21

天津放管服改革示範基地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10-04 01:52:52

Ⅰ 天津市有哪些區

分為市內六區(和平,河東,河西,河北,南開,紅橋),環城四區(北辰,西青,津南,東麗),再加上濱海,寶坻,薊州,靜海,望採納。

Ⅱ 天津東麗區188號段中間有哪些

天津東麗區188號段中間有1880220、1880221、1880222、1880223、1880224等。
188號段是天津移動最新推出的,推出時間1年左右。
天津,簡稱「津」,別稱津沽、津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中國北方的航運中心、物流中心和現代製造業基地。
天津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家物流樞紐、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亞太區域海洋儀器檢測評價中心。
截至2020年,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11966.4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86.6萬人。
天津地處中國華北地區,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流域下游,東臨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天津是中蒙俄經濟走廊主要節點、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交匯點、亞歐大陸橋最近的東部起點,位於海河五大支流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的匯合處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沖」之稱。
天津是自古因漕運而興起,唐朝中葉以後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
金朝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明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
清咸豐十年(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此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
歷經六百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Ⅲ 收藏!公安部「放管服」12項交管改革新舉措解讀

公安部推出「放管服」改革,「異地辦」「便捷辦」「網上辦「12項交管新舉措並將於將於11月20日起正式實施。

二是推行駕駛人交通安全記錄網上查詢。駕駛人可以通過「交管12123」APP查詢、下載近三年交通責任事故、准駕車型變化、交通違法和記滿分等記錄。

三是試點開展機動車交強險信息在線核查。在試點地區辦理機動車登記、核發檢驗合格標志時,車輛管理所網上核查機動車交強險信息,申請人無需再提交紙質憑證,進一步減手續、減環節,優化營商環境。在天津、內蒙古、江蘇、浙江、江西、廣東、廣西、新疆等8省(區、市)試點基礎上,全國逐步推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天津自貿區掛牌2年後自主制度創新舉措落實情況如何

4月21日是天津自貿試驗區掛牌運行兩周年。「截至目前,全市31個單位牽頭承擔的90項改革任務完成了80項;兩批175項自主制度創新舉措中有168項落地實施,落地率達到96%。」天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蔣光建介紹,自貿區設立至2016年底,新登記市場主體2.78萬家,注冊資本9619億元人民幣,新增市場主體數超過設立前歷年總和。


「『金改30條』核心政策70%落地實施,實現了天津自貿區在金融領域的一系列開放創新。」人民銀行天津分行負責人說。隨著金城銀行、華運金租、匯豐銀行等民營、外資金融機構入駐,截至2016年底,天津自貿試驗區各類持牌金融機構達到132家,跨境收支額近800億美元,跨境人民幣結算1885億元。

天津自貿區還編制了制度創新風險防控措施清單,梳理出制度創新過程中48項風險事項、71個風險點,並提出了120條風險防控措施。聚焦金融等重點領域,建立了融資租賃風險防控大數據平台,開展風險實時預警識別。實施企業年度報告公示、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企業名單制度,強化對市場主體的信用約束。

Ⅳ 國辦印發關於支持國家級新區深化改革指導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國家級新區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國辦發〔2019〕5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家級新區(以下簡稱新區)是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平台。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新區建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不同程度地面臨規劃建設不夠集約節約、主導產業優勢不夠突出、管理體制機制不夠健全、改革創新和全方位開放不夠深化等問題。為促進新區加大創新創業力度,加強改革系統集成,擴大高水平開放,打造實體經濟發展高地,引領高質量發展,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突出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用改革的辦法和市場化、法治化的手段,大力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塑造新優勢,努力成為高質量發展引領區、改革開放新高地、城市建設新標桿。
(二)基本原則。
——實體為本,持續增強競爭優勢。把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在突出位置,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接國際標准,適應發展趨勢,遵循市場化原則,科學培育並緊緊圍繞主導產業,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培育新業態新模式,促進新舊動能順暢轉換,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
——刀刃向內,加快完善體制機制。堅持向改革創新要動力,賦予新區更大改革自主權,發揮綜合功能平台優勢,加強改革系統集成探索,鞏固在解決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和強化政策性創新等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注重各項改革協調推進、相得益彰,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主動對標,全面提升開放水平。支持新區率先復制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經驗,對接國際先進規則,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以更大力度推進全方位高水平開放,不斷提升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
——尊重規律,合理把握開發節奏。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高質量高標准推動新區規劃建設。准確定位、突出優勢和特色,處理好有所為與有所不為、先為與後為、快為與慢為的關系,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合理把握開發節奏,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堅決防止盲目建設和無序擴張。
二、著力提升關鍵領域科技創新能力
(三)打造若干競爭力強的創新平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重大科技創新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相互推動。高水平建設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進一步釋放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成都科學城等創新平台活力。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優先在新區設立科研中心、研發機構等,國家重大戰略項目、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等優先在有條件的新區布局,鼓勵建設主導產業協同創新公共服務平台和工程數據中心,建設國家大科學裝置和國家科技創新基地。鼓勵由優秀創新型企業牽頭,與高校、科研院所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組建創新共同體,建設製造業創新中心,圍繞優勢產業、主導產業,瞄準國際前沿技術強化攻關,力爭在重大「卡脖子」技術和產品上取得突破。
(四)完善創新激勵和成果保護機制。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和運行機制,支持新區科研機構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自主開展人才引進和職稱評審。健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保護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營服務、維權援助、仲裁等工作力量,鼓勵和支持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參與市場競爭,打造一批擁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知識產權的優勢企業。
(五)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支持新區探索更加開放便利的海外科技人才引進和服務管理機制,建設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允許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的科技人才按規定在新區兼職兼薪、按勞取酬。支持有條件的新區開展優化非標准就業形式下勞動用工服務試點。充分利用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示範應用等政策措施,通過政府采購等方式,促進重大創新成果市場化應用和規模化推廣。鼓勵省級層面對新區創新平台基礎設施建設、實驗設備購置等予以補助,加大投入力度。鼓勵創投、風投和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新區企業「雙創」支持力度。
三、加快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六)做精做強主導產業。引導新區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優質企業,加快引進先進製造業企業和產業鏈龍頭企業。深入實施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完善企業技改服務體系,支持製造業企業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模式,加速向智能、綠色、服務型製造轉型升級,推動製造業邁向中高端。瞄準產業鏈關鍵環節和突出短板,實施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行動,推動製造業強鏈補鏈固鏈,打造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實施現代服務業優化升級行動,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增加對新區製造業企業的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投放規模。
(七)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支持新區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一批特色產業集群,提高專業化和創新發展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瞪羚」企業、新領軍者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細分領域「單項冠軍」企業。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探索「區塊鏈+」模式,促進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八)精準引進建設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支持具備條件的新區建設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級示範區、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有針對性地引導外資項目和國家重大產業項目優先在新區布局。推動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新區與東部地區建立精準承接製造業產業轉移長效機制,探索完善地區間投入共擔、利益共享、經濟統計分成等跨區域合作機制,採取共建園區等形式深化產業合作。
四、持續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
(九)優化管理運營機制。優化新區管委會機構設置,健全法治化管理機制,科學確定管理權責,進一步理順與所在行政區域以及區域內各類園區、功能區的關系。允許相關省(區、市)按規定賦予新區相應的地市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下放部分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研究推動有條件的新區按程序開展行政區劃調整,促進功能區與行政區協調發展、融合發展。創新完善新區管理機構選人用人和績效激勵機制,經批准可實施聘任制、績效考核制,允許實行兼職兼薪、年薪制、協議工資制等薪酬制度。
(十)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復制借鑒京滬兩地優化營商環境先進改革舉措,進一步轉變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走在前列。開展體現新區特點的營商環境評價,下硬功夫打造好發展軟環境。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幅壓縮企業開辦時間。開展「證照分離」改革,重點是「照後減證」,對確需保留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開展「先證後核」等改革。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強化省級層面對相關數據交換和數據服務的支撐,推動將具備條件的政務服務事項全面納入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辦理。健全制度化監管規則,實施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完善與創新創業相適應的包容審慎監管方式。
五、推動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
(十一)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引導新區企業樹立精益管理理念,推廣先進生產管理模式,對接國際通行經貿規則、高端標准和品質要求,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支持新區建設國際合作園區,鼓勵採取「一園多區」等模式,承接重大外資項目,積極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財務、采購、結算等功能性機構。支持有條件的新區開展資本項目收入結匯支付便利化試點。鼓勵新區共同搭建招商平台,開展聯合招商,形成規模效應,提高引資水平。
(十二)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鼓勵新區在政府職能轉變、投資貿易便利化等重點領域加大改革力度,充分發揮引領示範作用。支持新區結合實際按程序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支持在確有發展需要、符合條件的新區設立綜合保稅區,建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和外貿公共服務平台,推進關稅保證保險改革。推動國際貨運班列通關一體化,在有效監管、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研究依託內陸國家物流樞紐實行啟運港退稅的可行性。支持新區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復制推廣成熟經驗做法。
六、高標准推進建設管理
(十三)加強規劃統領與約束。推動各新區尊重科學、尊重規律、著眼長遠,高質量編制發展規劃。嚴控開發強度,實施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注重規劃留白留綠。建立新區各類規劃統籌協調機制,強化規劃實施相關保障措施,實現「多規合一」,實行網格化、信息化和精細化管理,確保規劃嚴肅性、權威性,一張藍圖干到底。
(十四)探索高品質城市治理方式。深入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優化主城區與新區功能布局,推動新區有序承接主城區部分功能。提高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增強教育、醫療、文化等配套功能,率先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准,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把宜居、綠色、便利等理念體現到規劃建設的各個細節,創造體現品質和文化底蘊的生產生活環境。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職住平衡要求,嚴禁大規模無序房地產開發,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堅決遏制投機炒房行為。支持有條件的新區創新生態環境管理制度,推動開展氣候投融資工作,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十五)創新土地集約利用方式。堅決落實節約集約用地政策,強化開發強度、投資強度、產出強度、人均用地指標等要求。建立「人地掛鉤」、「增存掛鉤」機制,鼓勵探索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有關省(區、市)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設用地等指標時,要充分考慮和保障新區重大項目用地需求,支持符合條件的重大建設項目納入耕地佔補平衡國家統籌。在堅持和完善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的基礎上,創新「標准地」出讓、彈性出讓、先租後讓等工業用地配置方式。因城施策調整用地功能分區,適度增加混合用地供給。
七、組織實施
(十六)落實主體責任。有關省(區、市)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狠抓任務落實,加大力度支持新區高質量發展相關工作。在確定本省(區、市)年度財政預算支持規模時,要充分考慮國家級新區承擔重大改革發展任務需要,強化財力支持保障。各新區要發揮主體作用,主動作為、銳意創新,完成好重大改革創新任務,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培養擔當敬業、幹事創新的幹部隊伍。
(十七)加強指導支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於新區建設發展全過程。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在規劃編制、政策實施、項目布局、資金安排、體制創新、試點示範、擴大開放等方面對新區予以積極支持。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前提下,加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對新區建設發展的支持力度。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方面強化統籌指導,建立健全統計體系,完善監測評估辦法,加強動態跟蹤和科學評估,協調解決新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重大事項及時向國務院請示報告。
國務院辦公廳
2019年12月31日
原標題:國辦印發關於支持國家級新區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Ⅵ 2018年國務院通報的全國自貿區創新案例有哪些地區及典型做法

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

(共130項)

1.北京市大力推進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改革。

2.北京市西城區推進「三縱兩橫一平台」緊密型醫聯體建設。

3.北京市朝陽區放寬服務業准入,助推區域高水平開放。

4.北京市豐台區以「一窗辦理」提升企業不動產登記服務水平。

5.北京市海淀區扎實推進「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打造「雙創」升級版。

6.天津市和平區狠抓精細化管控,推動打好城區污染防治攻堅戰。

7.天津市紅橋區多措並舉,扎實推進棚戶區改造。

8.天津市濱海新區搭建招商引資平台,推進高水平開放。

9.天津市薊州區破除「以葯養醫」,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10.河北省邢台市實施「兩不見面」改革,打造服務市場主體「直通車」。

11.河北省張家口市建立「四方協作」機制,探索可再生能源扶貧新路。

12.河北省遷安市堅決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13.河北省定州市探索「三項試點」,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14.河北省黃驊市通過家庭醫生管醫保推進基層健康管理。

15.山西省大同市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實現從「煤都黑」到「大同藍」。

16.山西省長治市城區積極搭建「雙創」平台,推進創新驅動發展。

17.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全面推進區、鄉、村三級醫療機構一體化改革,增強群眾就醫獲得感。

18.山西省忻州市堅持「六環」聯動,推進整村扶貧搬遷。

19.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實現不動產登記、交易、稅務「一窗式」綜合受理。

20.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以口岸開發開放為重點,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21.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大力培育發展大數據產業。

22.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堅持「三個結合」,推進鄉村振興。

23.遼寧省大連市探索跨部門跨層級「雙隨機」聯合檢查,實現「一次檢查、全面體檢」。

24.遼寧自貿試驗區營口片區以制度創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25.遼寧省遼陽市實施動態管理,開展精準醫療扶貧。

26.遼寧省盤山縣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助推鄉村振興。

27.遼寧省調兵山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

28.吉林省長春市探索打造「審批不見面、辦事不求人」政務服務新模式。

29.吉林省長春市九台區全力打造全國秸稈綜合利用新樣板。

30.吉林省四平市打破常規有效破解「無籍房」問題。

31.吉林省白城市以微信公眾服務平台推進智慧醫保建設。

32.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探索企業集群登記模式,推進商事制度改革。

33.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圍繞重點持續發力,推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

34.黑龍江省七台河市構建新型「碳」產業,推進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

35.上海市多措並舉提高外國人才來華工作便利度。

36.上海市長寧區探索「驗放分離、零等待」,大幅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37.上海市楊浦區著眼建設「世界級創谷」,打造「雙創」升級版。

38.上海市嘉定區以科技創新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39.上海市浦東新區以「四個突出」全面推進「證照分離」試點,打造「放管服」改革浦東樣本。

40.江蘇省南京市著力打造集聚創新資源「強磁場」。

41.江蘇省蘇州市實施「四大工程」,扎實推進高水平開放。

42.江蘇省南通市推行縣域綜合執法改革,實現「一個領域一支隊伍」。

43.江蘇省淮安市開展「數字化聯合審圖」,施工圖審查進入「快車道」。

44.江蘇省東海縣從早從嚴從實加強管理,堅決防範化解債務風險。

45.浙江省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造就萬千「美麗鄉村」。

46.浙江省湖州市實施「『五未』土地處置+『標准地』」改革,全面提升土地利用效益。

47.浙江省衢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最多跑一次」示範市。

48.浙江省台州市深化改革試點,助推民間投資逆勢上揚。

49.浙江省麗水市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途徑,實現「點綠成金」。

50.安徽省合肥市大力培育創新平台,助力產業發展。

51.安徽省淮北市積極扶植新興產業,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

52.安徽省亳州市大力推進降成本,增強民間投資動力。

53.安徽省宣城市提高區域內就診率,嚴控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

54.福建省福州市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55.福建省廈門市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

56.福建省三明市建設緊密型醫聯體,向全民健康再出發。

57.福建省南平市連續19年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助力精準扶貧。

58.福建省晉江市踐行「晉江經驗」,推進商務創新發展。

59.江西省景德鎮市活化陶瓷工業遺存,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60.江西省萍鄉市創新海綿城市試點,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

61.江西省贛州市推出3個「信貸通」,探索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62.江西省吉安市著力抓好產業扶貧,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63.江西省上饒市多措並舉,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

64.山東省濟南市「加減並重」,加快工程建設項目開工。

65.山東省青島市實施國際城市戰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66.山東省威海市大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建設質量強市。

67.山東省日照市推行壓縮企業開辦時間「513模式」,全面優化營商環境。

68.山東省濱州市「破立並舉」,扎實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69.河南省實施「四水同治」,加快水利現代化步伐。

70.河南省焦作市實行「兩定製兜底線」,打造健康扶貧新模式。

71.河南省漯河市以開展標准化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

72.河南省三門峽市建立「三項機制」,激活金融扶貧源頭活水。

73.河南省駐馬店市借力農產品加工業會展經濟助推大發展。

74.湖北省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打造新興產業集群。

75.湖北省黃石市試點「承諾預辦、先建後驗」,加快項目建設施工。

76.湖北自貿試驗區襄陽片區大幅簡化退稅流程。

77.湖北省枝江市多措並舉解決「化工圍江」。

78.湖北省鍾祥市大力推進生態工程建設,打造宜居鄉村。

79.湖南省長沙市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80.湖南省株洲市「三措並舉」,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81.湖南省湘潭市力促產業轉型升級,推進高質量發展。

82.湖南省衡陽市營造良好環境,承接產業轉移。

83.湖南省寧鄉市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融合發展。

84.廣東省廣州市著力打造高品質家庭醫生服務。

85.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實現企業開辦最快一天。

86.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以智慧化「城市大腦」助力「放管服」改革提速提質提效。

87.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打造「兩鏈一環」,全力構築創新高地。

88.廣東省珠海市橫琴新區依託V—Tax遠程可視自助辦稅平台,實現全國直辦「零跑動」。

89.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實施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成效顯著。

90.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創新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模式,解決跨省區流域環境治理難題。

91.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果縣創新采礦臨時用地制度,有效保護耕地。

92.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推進邊貿轉型升級。

93.海南省海口市統籌推進市域水污染治理工作。

94.海南省三亞市以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為抓手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

95.海南省東方市帶領群眾走上熱帶特色現代農業致富路。

96.重慶市統籌規劃精準治理龍溪河流域水環境。

97.重慶市萬州區分類施策「四區」並進,推動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上台階。

98.重慶市梁平區強化「人」、「地」、「錢」統籌,破解鄉村發展瓶頸。

99.重慶市忠縣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100.四川省成都市實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打造「雙創」升級版。

101.四川省瀘州市推出企業開辦小時清單制。

102.四川省眉山市突出地方特色,推進鄉村振興。

103.四川省大竹縣創新「雙靠近三融合」模式,推動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近就地就業。

104.貴州省貴陽市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為群眾辦事增便利。

105.貴州省遵義市創新發展理念,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發展。

106.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以創新引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107.雲南省麗江市依託「一部手機游雲南」促進旅遊業快速發展。

108.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全面打響以洱海保護治理為重點的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109.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立足區位優勢擴大雙向開放,激活發展動力。

110.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扎實推進藏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

111.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聚焦特色領域,推進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工作。

112.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深化土地集約利用,著力破解用地保障難題。

113.西藏自治區曲水縣創新脫貧思路,強化產業帶動,激發內生活力。

114.陝西省西安市建立完善「1+N」社會救助體系,織牢織密兜底保障網。

115.陝西省延安市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美麗鄉村。

116.陝西省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積極打造「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

117.甘肅省張掖市打造全國小微企業「雙創」示範城市。

118.甘肅省酒泉市發展戈壁生態農業,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119.甘肅省臨夏市八坊十三巷舊貌換新顏,「城中村」變身文旅新地標。

120.青海省創新生態保護體制機制,大力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121.青海省西寧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

122.青海省海東市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深化公立醫院改革。

123.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創新滿足群眾健康需求途徑。

124.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打造資源型城市轉型示範區。

125.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變黃沙戈壁為創新發展新熱土。

126.寧夏回族自治區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127.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開行西行國際貨運班列,打造「一帶一路」向西開放新格局。

128.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大力實施棚戶區改造,優化城市環境。

129.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以旅遊業為主體,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

130.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狠抓土地利用監管,高質量支持邊疆建設。

此外,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各地的經濟政策及動態,經濟帶網是你不錯的選擇。

Ⅶ 國務院確定首批28個雙創基地是哪些

國務院確定首批28個雙創基地是:
一、區域示範基地(17個)

北京市海淀區、天津市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上海市楊浦區、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浙江杭州未來科技城、安徽省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福建福州新區、河南省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湖北省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湖南湘江新區、廣東省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學城園區、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重慶兩江新區、四川省成都市郫縣、貴州貴安新區、陝西西咸新區。
二、高校和科研院所示範基地(4個)
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
三、企業示範基地(7個)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海爾集團公司、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共享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團。

(一)區域示範基地
建設目標:
結合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以創業創新資源集聚區域為重點和抓手,集聚資本、人才、技術、政策等優勢資源,探索形成區域性的創業創新扶持制度體系和經驗。
建設重點:
1. 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
2. 完善雙創政策措施。
3. 擴大創業投資來源。
4. 構建創業創新生態。
5. 加強雙創文化建設。
(二)高校和科研院所示範基地
建設目標:
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載體,深化教育、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知識產權和技術創新激勵制度,充分挖掘人力和技術資源,把人才優勢和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探索形成中國特色高校和科研院所雙創制度體系和經驗。
建設重點:
1. 完善創業人才培養和流動機制。
2.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3. 構建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
4. 建立健全雙創支撐服務體系。
(三)企業示範基地
建設目標:
充分發揮創新能力突出、創業氛圍濃厚、資源整合能力強的領軍企業核心作用,引導企業轉型發展與雙創相結合,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形成大中小型企業聯合實施雙創的制度體系和經驗。
建設重點:
1. 構建適合創業創新的企業管理體系。
2. 激發企業員工創造力。
3. 拓展創業創新投融資渠道。
4. 開放企業創業創新資源。

Ⅷ 天津一個基地三個區指的什麼

天津一個基地三個區的內容如下:

一、要建設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

優化提升航空航天、裝備製造、石油化工、汽車工業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壯大智能科技、生物醫葯、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以「天河一號」「天河三號」超算、曙光計算機、飛騰CPU、「銀河麒麟」操作系統等為代表的我國自主安全可控產業鏈。

二、圍繞建設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

對標國際一流水平,深入開展天津港口岸降費提效優化環境專項行動,實施「一站式陽光價格」「一次繳費、全港通行」、取消天津港的「二次集港」等一系列措施,集裝箱進出口合規成本大幅降低,通關時間大幅縮短。落實天津港建設世界一流港口實施方案,加快實現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年初視察天津港時提出的「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目標。

三、圍繞建設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打造具有引領作用的金融創新城市

推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創新產品近600項,天津自貿區金融改革30條措施全部落地,天津的融資租賃一直保持全國領先,資產總額佔全國四分之一以上,飛機、國際航運船舶、海工平台等跨境租賃業務總量在全國佔比均達到80%以上。積極推進國家租賃創新示範區建設,加快打造租賃業發展升級版,在金融租賃、融資租賃方面推廣一些可復制、可推廣先行先試方面的經驗。

四、圍繞建設改革開放先行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深入推進天津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推出投資、貿易、金融、口岸通關、行政管理等300多項先行先試改革措施,其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創新等多項經驗和案例在全國復制推廣。深入實施承諾制、標准化、智能化、便利化「一制三化」審批制度改革,大幅降低營商成本、提高違法違規成本,致力於打造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的一流營商環境。

(8)天津放管服改革示範基地有哪些擴展閱讀

找准位置,展現天津作為:

一、牢牢扭住協同發展的「牛鼻子」,積極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強化承接能動機制,加快打造新一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標志性工程項目;優化承接載體建設,著力構建特色鮮明、承載力強、堅實穩固的承接格局;充分考慮疏解方關切,建立完善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的內生動力機制。

二、主動服務國家千年大計,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發展

始終堅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需要天津付出什麼、調整什麼,天津堅決服從落實,加快打造雄安新區出海口,支持容西片區規劃建設,全面加強產業對接、交通互聯和開放合作。

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構建「雙城」發展新格局

推動濱海新區向「濱海新城」轉型,形成以「津城」、「濱城」為核心的「一市雙城多節點」的市域新格局;扎實推進「871」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共同構建京津冀綠色生態保護體系;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協同,織密「軌道上的京津冀」,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

Ⅸ 天津辦護照地點長江道那新開了一個,具體地址是哪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長江道135號 。

2010年8月26日開始,天津市居民辦理下列因私出國境手續可到長江道出入境接待大廳就近辦理:

1、因私普通護照首次申請;

2、因私普通護照變更加註、換發、補發申請;

3、我市居民赴港澳探親、團隊旅遊及個人旅遊的首次申請;

4、赴台灣團隊旅遊;

5、赴台灣探親;

6、赴港澳商務;

7、赴香港就學;

8、赴香港就業;

9、赴澳門就學;

10、赴港澳其他事由申請;

11、赴港澳個人游再次簽注自助申請立等可取服務。

接待時間為周一至周六9:00—12:00,13:30-17:00 ,中午休息。 周日不辦公

(9)天津放管服改革示範基地有哪些擴展閱讀

按照國家移民管理局部署,天津將於4月1日起,全面施行內地居民申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護照、往來港澳通行證、往來台灣通行證等出入境證件「全國通辦」,即內地居民可在全國任一出入境管理窗口申請辦理上述出入境證件,申辦手續與戶籍地一致。

實施出入境證件「全國通辦」是國家移民管理局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辦理出入境證件的新期待而推出的一項重大改革措施,是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移民管理服務能力水平的重要制度創新。

出入境證件實行「全國通辦」後,可以實現三個「都能辦」:全國各地都能辦,即內地居民可在全國任一出入境管理窗口申辦出入境證件,申請材料與戶籍地一致;內地居民都能辦,即不受戶籍地、居住地等條件限制,內地居民均可在異地申辦出入境證件。

出國出境證件都能辦,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護照、往來港澳通行證、往來台灣通行證等都可在異地申辦。據悉,這次推出的新舉措包括異地申辦赴港澳台團隊旅遊簽注可在自助簽注機上辦理,立等可取。

Ⅹ 天津有哪些區 有幾個區

截至20201年4月16日,天津下轄16個市轄區,分別是和平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河北區,紅橋區。

濱海新區,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武清區,寶坻區,寧河區,靜海區,薊州區。

濱海新區是天津市下轄的副省級區、國家級新區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和物流中心、宜居生態型新城區。

(10)天津放管服改革示範基地有哪些擴展閱讀:

濱海新區的十大戰役:

1、加快南港區域建設,打造世界級重石化工業基地和中國北方重要的輕紡工業基地;

2、加快臨港工業區建設,打造中國沿海高水平的重型裝備製造業基地;

3、加快核心城區建設,打造具有改革開放前沿特點的現代化新城區;

4、加快中心商務區建設,打造於家堡金融改革創新基地和響螺灣商務商業聚集區;

5、加快中新天津生態城建設,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能實施、能復制、能推廣的宜居生態新城;

6、加快東疆保稅港區建設,打造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程度最高、功能最齊全的保稅港區;

7、加快濱海旅遊區建設,打造中國北方知名的國內國際旅遊目的地和高品位的休閑區;

8、加快北塘區域建設,打造具有中國北方傳統小鎮特色的國內外會議舉辦地和小企業總部聚集區;

9、加快西部區域建設,打造具有強大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高端企業總部經濟區;

10、加快中心漁港建設,打造中國北方水產品加工物流產業中心和遊艇產業發展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