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名人墓地有哪些
擴展閱讀
杭州商超冷庫多少錢 2025-07-22 10:52:04
廈門思明哪個初中好 2025-07-22 10:51:01
杭州芯美昕口碑怎麼樣 2025-07-22 10:26:28

天津名人墓地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10-17 00:14:12

1. 大軍閥曹錕的墓地在哪裡

在津沽公路靠近鄧善沽路口附近。

原民國總統曹錕墓位於天津市原英國公墓內,1938年5月葬於此。國民黨政府有感於曹錕拒絕與日本人合作,於6月14日發布特別訓令,予以表彰,並追授曹錕為陸軍一級上將。

曹錕,人名,(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出生於天津大沽口,字仲珊,是中華民國初年直系軍閥的首領,曾靠賄選而被選舉為第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蘆溝橋事變後拒絕日本所請出面組織新政府,因其保持了民族氣節,被國民政府在1939年6月追贈為陸軍一級上將軍銜。

2. 天津現在有哪些名人故居對外開放

1、曹禺故居

曹禺故居,坐落在河北區民主道上,坐東朝西,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二層小樓,館內收藏了大量歷史資料和近3000張館藏照片,可以讓大家很清晰的看到曾經的曹禺故居全貌。

2、梁啟超故居

梁啟超故居及「飲冰室」書齋坐落在天津河北區民族路44、46號,佔地2500平方米。2002年10月在梁啟超原寓所修建成「天津梁啟超紀念館」。梁啟超1912年在結束了長達15年流亡生活歸過後,於1915年定居天津。



3、溥儀的靜園

溥儀的靜園位於天津市和平區鞍山道上,內部裝飾很優雅,經過翻修後恢復了它當初的模樣,是3A景區。

4、張學良故居

張學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號路(今和平區赤峰道78號),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樓房,張氏在二、三十年代來津常住此處。

5、霍元甲故居

霍元甲故居紀念館整體建築為軸線對稱式布局,由神道、石獅、享殿、石牌坊、寢園組成。陵園還設有霍元甲生平事跡陳列館。展覽包括四部分:幽燕之初露鋒芒;奮發智勇,永雪國恥;創建精武,強國強種;愛國精神,發揚光大。

3. 天津墓地陵園有哪些

天津墓地有幾家,永安、南馬集、華林,村裡也特別多,薊縣也有。

4. 天津公墓都有哪些

天津公墓有:天津憩園、萬佛園、元寶山莊陵園、天津東華林公墓、天津怡靜園 、西城寢園、德慈塔陵、永安公墓、東華林自然生態陵園、萬松公墓、天 津 憩 園等。

5. 天津都有那些名人故居

吉鴻昌故居

吉鴻昌故居坐落法租界40號路(今和平區花園路5號),是一座三層小洋樓。初建於1917年,由沙得利工程司設計,共有樓房11間,平房2間,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磚木結構,紅機磚清水牆。

吉鴻昌,河南省扶溝人。生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1913年從軍,歷任團、師、軍長,寧夏省主席、二十二路軍總指揮等職。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因反對內戰,拒絕執行蔣介石向紅軍發動軍事進攻被迫解職,攜眷出國考察。1932年「一二八」上海淞滬之戰爆發後毅然回國。1933年與馮玉祥、方振武在察哈爾組建抗日同盟軍,任前敵指揮,曾收復多倫。吉鴻昌於1930年以有餘堂名義買下法租界40號路這座樓房。1933年抗日同盟軍在蔣介石與日本侵略軍夾擊下失敗,吉鴻昌返回天津住在這里,繼續進行抗日活動。他在這所住宅樓內籌措經費,搜集武器,進行秘密革命活動。為了適應地下工作需要,將這所樓房進行改造,將二樓的三個門改成七個門,使樓內門門相通,間間相連。樓上南側做客廳,牆壁上懸掛吉氏親筆所書條幅:松間明月長如此;身外浮雲何足論。三樓是地下黨秘密印刷室,樓下為接待地下黨員住房。院牆爬滿藤蘿,使這座紅樓熠熠生輝。

霍元甲故居陵園

精武元祖霍元甲,以其精湛的武術技藝、強烈的愛國精神享譽中外。天津西青區小南河村的一座農舍便是霍元甲的故居。這是一個青瓦土坯牆普通農舍式的院落,內有一明兩暗的三間土坯房,房屋內陳設著當年的生活用具及當時情況的簡介,堂屋內霍元甲的遺像是19O9年在津拍攝的,兩側的唁聯「一生俠義、蓋世英雄」是他的次子霍東閣所寫,東屬為霍元甲生前的卧室。

霍元甲(1869-1909年),出生於天津的武術世家,自幼苦練武功。他的武功不僅繼承了祖傳絕技,而且旁參各派,博採眾長,練就了超群武藝,曾打敗了當時號稱天下無敵的俄國大力土和英國大力士,力挫日本柔道隊,大振國威。為了強國強民,他在上海創辦了上海精武體育會,孫中山曾為之題寫「尚武精神」幾個大字。後來,霍元甲被人以治病為名投毒害死。他死後,其弟子扶樞歸里,將他葬於小南河村南。霍元甲雖英年早逝,但是他所倡導的精武精神卻得以流傳和發揚。

目前,精武體育會已遍布國內外,尤其在東南亞等地更為盛行。為了紀念這位精武元祖,家鄉人民為他修建起陵園,在墓前的漢白玉牌坊上刻有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尚武精神」四個金字,霍元甲的半身塑像屹立於陵園的花木叢中。

張學良故居

張學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號路(今和平區赤峰道78號),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樓房。張氏在二、三十年代來津常住此處。

張學良,字漢卿,遼寧省海城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生。東北講武學堂畢業,歷任旅、師、軍長,軍團司令、東北保安司令、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北平綏靖主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西北「剿匪」總司令等職。1936年張學良與西北軍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雙十二(193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逼蔣抗日,奠定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全民抗戰基礎。

張氏故居有前後兩幢磚木結構樓房,前樓建於1921年,為三層帶地下室;後樓為二層,建於1926年。兩幢共有樓房42間,建築面積1270.4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401.65平方米,總佔地面積1.495市畝。該所建築造型豪華、美觀、大方。前樓正面二、三層設有屋頂平台;室內寬大考究,內部樓梯、地板、門窗等均採用菲律賓木料;衛生設備具全,院內廣植草坪。

該樓以張壽懿(張作霖五夫人)名義購自法國領事館。1949年後張壽懿去香港,由其子張學銓管理出租。1956年進行私房改造後由國家經營,1960年改按公產掌管。
徐世昌故居

徐世昌,字卜五,天津人,咸豐五年(1855)生。清末曾兩次出任軍機大臣。辛亥以後,於1918年任北洋政府大總統,1922年被曹錕逼迫下台隱居津門。

徐氏在津置有多處房產,其中在英租界牛津道(今和平區新華南路與睦南道、馬場道交口),購得空地一塊15.3市畝,修建了九所樓房共計181間,建築面積4347平方米。這九座樓房雖然建在一塊宅基上,但自成體系,徐氏自住一所,其餘為眷屬分住。

徐氏自住的是一個獨立大院,佔地6.35市畝,共有樓房26間,平房4間,建築面積1085平方米,是一所西式三層樓,混合結構,紅磚瓦頂。樓門前四磴台階、平台,紅缸磚砌面,一樓有客廳、休息室、更衣室、餐廳、洗澡間等;二樓為卧室、書房、辦公室、內客廳;三樓為頂子間。

此外,徐世昌還有一所住宅,在英租界咪哆士道(今和平區泰安道),是他在1927年化名徐弢喬購買漢森洋行宅地9市畝,修建成西式磚瓦三層樓房一座,計27間,平房17間。這所建築是花園住宅,造型美觀,庭院內有假山、亭子、魚池、花窖等。

黎元洪故居

黎元洪,湖北黃陵人,同治三年(1864)生。辛亥武昌起義後被擁戴為領袖,藉此聲譽,先後於1916年與1922年出任民國政府大總統。下台後隱居天津,他在津有兩處住宅。

其一,在英租界盛茂道(今和平區河北路219號)是他1912與1918年先後以黎大德堂名義購自英租界工部局,土地共三塊8.096市畝,後又購自張金鑒堂上地4.69市畝。黎氏在買進這些土地後,委託一個外國建築師,先後建成東樓、中樓、西樓、戲樓與花園等,共建房171間,建築面積8516.5平方米。其中樓房150間,平房21間。東樓房是一所西式二層帶地下室混合結構,機磚、瓦頂,雙槽門窗,菲律賓木地板;西樓為法式三層樓房,高台階,樓上有平台、涼亭、裝飾富麗堂皇。中樓又叫鴛鴦樓,也是一所西式二層樓房,前後被花園圍繞。戲樓有休息廳、客廳,一些著名的演員在此唱過堂會。

其二,在德租界威廉路(今河西區解放南路256號),是黎氏1917年以宋卿府君名義購置的一塊3.72市畝房產,經拆除後修建成一所花園住宅,共有房44間,建築面積1878平方米是一所西式三層洋樓,磚混結構,混水牆,砂石面,尖形瓦頂,大理石台階,整座建築與室內裝飾都十分講究。院內有噴水池、方亭、石雕仙人像等,黎氏於1928年即死於這寓所。以上兩所住宅幾經拆改建,原建築不復存在。

梁啟超故居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是戊戍變法主要成員之一,與康有為齊名,近代史稱「康梁變法」。辛亥革命後曾先後出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幣制局總裁、財政部長等職。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很有影響的人物,一生著作甚豐。他於民國初年在天津意租界西馬路(今河北區民族路)購得一塊地皮,面積約4市畝,於1914年建成一所住宅,此後又建一所書齋--飲冰室,住宅為二層西式樓房,前後共有兩幢。前樓為主樓,帶地下室。一、二層各有9間居室。整體建築分為兩部分,東半部為梁氏專用,有小書房、客廳、起居室等;西半部是家屬住房。後樓為附屬建築,有廚房、鍋爐房、貯藏室、傭人住房等。前樓與後樓有走廊、天橋連接。整所建築面積1100餘平方米,主樓為磚木結構,水泥罩面,塑有花紋,異形紅色瓦頂,石砌高台階,雙槽門窗,整所建築相當講究,有花園、汽車房、傳達室。

飲冰室在今河北區民族路46號,與住宅(民族路44號)相連,建於1924年,是一所淺灰色兩層小洋樓。樓內正面有三個小拱廳,門前兩側是石台階,當中有蓄水池,池中雕一座石獸,口中噴水常年不斷。一樓正中為大廳,大廳周圍5間房子除1間為雜房外,其餘為書房和圖書室。二樓靠西北角也是1間大廳,靠東南角有幾間主要作卧室或圖書資料室。梁氏後期就住在這里從事著述。

梁氏的飲冰定由義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設計,為天井外廊式帶封閉罩棚。建築造型別致,正中大廳實際是天井院的罩棚,罩棚高出屋頂,用花玻璃鑲成。該所建築共有房34間,建築面積949.5平方米。
張自忠故居

張自忠故居先後有兩處。一處在河北大經路天津市政府內後院(現河北區金鋼橋醫院);另一處在英租界倫敦道(今和平區成都道60號)。

張自忠,字藎忱,山東臨清人。生於光緒十七年(1891),宣統三年(1911)考入天津法政學堂,1914年從軍,曾先後任西北軍團、旅、師長,開封軍官學校校長。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犯長城,二十九軍奮起抵抗,張氏率三十八師在喜峰口、羅文峪大敗日軍。七七事變後,張又化裝出走後方,任五十九軍軍長,在臨沂、台兒庄戰役中功勛卓著,後升為三十三集團軍司令,轉戰鄂西、豫南等地。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襄河一線截擊日軍主力,身陷重圍,壯烈犧牲。張氏在任天津市長期間,於1936年8月以慶安堂名義購得英租界倫敦道厚德堂川記空地一塊,計4.356市畝,建成樓房一所(成都道60號)。主樓三層,後樓二層,共16間,院內另有平房14間,建築總面積1400餘平方米。主樓一樓有會議室;二樓設兩座平台;三樓有屋頂平台;後樓一樓為餐廳,二樓為書房。進大門右側平房也設有會議室,左側平房為傭人住房及門房。這所住宅現為天津市民政局辦公用房。

天津靜園

靜園位於和平區鞍山道70號,建於1921年。主要建築為前後兩幢磚木結構二層西式小樓及書房、庫房等,佔地3360平方米,建築面積2062平方米。其內部裝修為日式住宅。園內曲徑長廊,怪石清泉,設有地燈。周圍庄牆環繞,裝飾講究,顯示出一個「靜」字。該建築原名乾園,是民國時期參議院議員、駐日公使陸宗輿的住宅。1929年7月,清帝溥儀攜婉容、文秀由張園遷此居住。因溥儀的「靜觀變化、靜待時機」,故得名靜園。靜園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叔同故居

李叔同生於天津,祖籍浙江平湖人,出身富商兼書香門第。自幼酷愛文學藝術,以擅長書法、繪畫、音樂、篆刻而聞名中外。後來他目睹北洋軍閥禍國殃民,心灰意冷,出家為僧,法號弘一,世人尊稱「弘一法師」。李叔同故居位於海河岸邊的河北區糧店後街60號院內。這座呈「田」字形的清代建築距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紀念這位生長在天津的中國近代文化大師,1990年10月23日李叔同書法碑林河北區宙緯路揭幕。碑林系古典園林式建築,鐫刻著大師中晚期書法80多件,一座1.2米高的大師銅塑像巍然矗立其間。碑林還刻有眾多著名書法家的詠懷之作。

6. 買天津哪裡的墓地好

天津國營墓地!德慈塔陵--靜海縣西雙堂,近鄰西雙堂東五台寺,該塔陵正在投資擴建,要建成天津市最好的寢園。
永安公墓--北辰區雙口,這里環境優美,有很多名人葬在這里。
永定塔陵--東麗區東堤頭。
西城寢園--西青區小南河,近鄰霍元甲的故鄉。

7. 天津市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文化遺址和文化現象

文化名人和遺址:梁啟超的飲冰室,在河北區意式風情街 霍元甲故居和陵園 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區小南河村。霍元甲是近代愛國武術家。 袁世凱馮國璋故居在民主道 出了周和溫兩位總理 南開中學百年老校 鞍山道上的靜園 末代皇帝溥儀的故居 位於天津市和平區鞍山道70號。鞍山道上的 孫中山的故居張園 現為天津市和平區鞍山道59號院。
李叔同故居和書法碑林李叔同即弘一法師,是天津出生的中國文化名人,被譽為"津門才子"。故居坐落在天津河北區糧店街62號。 李純祠堂 清代王府 第三文化宮 坐落在天津市南開區南豐路。

文化遺址:
【巨葛庄遺址】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城東南津南區巨葛庄
【圍坊遺址】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城北薊縣圍坊
【西釣台貝殼墓】位於天津城西南靜海縣西釣台村北
【邦均西周遺址】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城北薊縣邦均鎮,面積約6萬平方米。
【張貴庄戰國墓】位於天津市東麗區張貴庄南2.5公里處貝殼堤上
【田莊坨先秦遺址】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城東北寧河縣田莊坨村,面積25萬平方米。
【秦城遺址】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城北寶坻縣辛務屯潮白河北岸~
【泉州故城】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城北武清縣城上村。
【邦均漢墓群】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城北薊縣邦均鎮盤山南麓的丘陵地帶,分布范圍約1平方公里。
【西釣台古城遺址】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城西南靜海縣西釣台村。
【鮮於璜墓】位於天津城北武清縣高村鄉蘭城村東南。
【別山漢墓群】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城北薊縣別山鎮。
【東灘頭墓地】位於天津城西南靜海縣東灘頭村東。
【軍糧城遺址】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市東麗區軍糧城鎮西。
【黃崖關古長城】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綿延於天津城北薊縣北部的崇山峻嶺之中,建於北齊天寶初年
【千像寺石刻】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城北薊縣盤山。
【天成寺】位於天津城北薊縣盤山蓮花嶺北。又名福善寺。
【古佛舍利塔】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又稱天成寺塔。位於天津城北薊縣盤山天城寺大殿西側。
【定光佛舍利塔】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坐落於天津城北薊縣盤山主峰--掛月峰頂,海拔864米。
【獨樂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於天津城北薊縣城內。
【白塔】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城北薊縣城內。
【漕運遺址】位於天津城西北武清縣河西務鎮西北3公里處東倉村和西倉村一帶。
【御衣局記碑】現存天津市薊縣文物保管所。
【天後宮】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天津市區南北運河與海河交匯的三岔河口西岸。
【潮音寺】位於天津市塘沽區海河西岸的西大沽境內。
【玉皇閣】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市南開區玉皇閣大街。
【文廟】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天津市南開區東門里大街。
【漁陽鼓樓】坐落在天津城北薊縣縣城中心十字街北口的牆門洞之上。是天津地區僅存的一座鍾鼓樓建築。
【文昌閣】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區南運河畔的楊柳青鎮。
【大悲院】全國重點佛教寺院,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區天緯路26號。
【天尊閣】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天津城東北寧河縣豐台鎮。
【清真大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天津市紅橋區大寺前街。
【呂祖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天津市紅橋區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號。
【大沽口炮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市塘沽區大沽口海岸南岸。
【望海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市河北區獅子林橋口北端,原名"聖母得勝堂",清同治八年(1869)由法國天主教會建立。
【紅燈照黃蓮聖母停船場】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市紅橋區舊賈胡同北口南運河岸。
【魯班廟】坐落在天津城北薊縣縣城。佔地800平方米,由山門、大殿和東西配殿組成。
【石家大院】位於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鎮。原是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住宅。
【廣東會館】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天津市南門內大街。
【西開教堂】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區濱江道西口。建成於1916年。
【覺悟社舊址】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區宙緯路三戒里4號。
【大革命前後天津革命基地之一的舊址】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市和平區南京路義慶里21號。
【中共天津地委舊址】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區長春道普愛里21號。

【中共中央印刷廠舊址】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區唐山道47號。
【五村農民反霸斗爭舊址】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五村"即現今天津市河西區的小劉庄、小滑庄、東樓、西樓和賀家口,以前曾是5個毗鄰的村莊。
【吉鴻昌舊居】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區花園路4號。
【中共北方局舊址】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坐落於天津市和平區黑龍江路隆泰里19號。是一樓一底的普通樓房。
【盤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城北薊縣盤山。
【王蘭庄抗日救亡運動義務宣教點舊址】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天津市西青區王蘭庄。
【平津戰役天津前線指揮部舊址】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鎮葯王廟東大街2號。
【名聯堂】位於天津城北薊縣黃崖關關城東牆處一院落。

8. 天津有哪些陵園公墓

天津陵園公墓有:天津憩園、萬佛園、元寶山莊陵園、天津東華林公墓、天津怡靜園 、西城寢園、德慈塔陵、永安公墓、東華林自然生態陵園、萬松公墓、天 津 憩 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