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那吉水利樞紐什麼時間修建的
那吉航運樞紐位於廣西百色市田陽縣那坡鎮境內右江河道上,距田陽縣城 22km,距上游百色水利樞紐61.8km,是國務院批準的鬱江綜合利用規劃10個梯級中的第4個梯級,是百色水利樞紐的反調節水庫,是一座以航運為主、結合發電、兼有其它效益的水資源綜合利用工程。2008年工程竣工。 樞紐由攔河壩、電站、1000噸級船閘、樞紐對外交通橋等建築物組成,主要建築物自右至左依次布置為船閘、電站廠房、10孔溢流壩和左岸混凝土接頭壩。那吉航運樞紐校核洪水位為118.528m,相應總庫容為1.83億m3,正常蓄水位為115.00m,相應庫容為1.03億m3,正常發電死水位114.40m。本工程船閘通航標准為Ⅲ級航道通航一列2×1000t頂推駁船隊,渠化千噸級航道56公里。那吉水電站廠房安裝有3台單機容量為22MW的燈泡貫流雙重調節卡普蘭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66MW。
㈡ 為什麼鋼橋要架在軸承上
鋼橋製造之後。將鋼橋桿件或梁段拼裝成橋並架設就位的施工過程。按橋梁在施工階段的受力狀態,鋼橋的架設方法可分為:支架施工、懸臂施工和整體架設三類(見橋梁施工)。
支架施工包括膺架法、纜索懸吊法等。
膺架法在橋位設置木製或鋼制的落地式膺架(也稱腳手架)。頂面鋪腳手板,在上面拼裝鋼橋。膺架須有落梁裝置,便於橋梁拼成後與之分離,拆除膺架。此法作業簡便,並能在膺架上用千斤頂調整橋梁的位置,保證拼裝的精度。但膺架的用料較多,成本昂貴,阻水面積大,僅適用於橋位不高,水淺流緩,不通航運的情況,大跨度橋梁很少採用。膺架法可利用鋼橋桿件或梁段本身的跨越能力,僅在主要節點(如實腹梁梁段的接點,或桁架梁斜腹桿和下弦桿的交點)上設置分立式膺架。日本的豐里斜張橋(1970年),在四個分立式鋼膺架上拼裝了216米的主梁。
纜索懸吊法懸索橋的施工,通常是先架設纜索,用纜索上臨時加設的走行吊架,將加勁梁的梁段逐漸提升,懸掛在纜索垂下的吊桿上,調整位置後拼裝成整跨的加勁梁。施工時加勁梁梁段的自重,由纜索承受。美國的金門、韋拉扎諾海峽及英國的亨伯等著名的懸索橋(見彩圖),均用這種方法施工。瑞典阿斯克勒峽灣(Asker Fjord)鋼管拱橋(1960年),利用同一原理提升跨度278米的管拱節段,懸吊在臨時施工的纜索下,調整位置後拼鉚成拱,整體降落到支座上。拱、梁組合結構,也可採用此法安裝架設,如日本天草二號橋(1966年)的156.8米朗格爾桁架梁,就是這樣施工的。
懸臂施工包括懸臂拼裝法、拖拉法等。由一個墩台懸臂施工到另一個墩台,懸臂長度等於整個橋跨者,稱為全懸臂施工;在跨間設置臨時墩,橋梁在墩台和臨時墩間懸臂施工,懸臂長度小於橋跨長度者,稱為半懸臂施工。由墩台向單一方向懸臂,稱為單懸臂施工;在一座橋墩上同時向相反方向對稱地懸臂,稱為平衡懸臂施工。多跨連續橋的主跨可以從兩端懸臂施工跨中合龍,使懸臂長度減為主跨之半。
懸臂拼裝法簡稱懸拼法。
① 梁式橋懸拼法。就橋式而言,懸臂桁架梁橋在懸拼時的內力,常小於設計荷載的內力,故最適宜於懸臂拼裝施工。如跨度521.2米的英國福斯灣鐵路橋(1890年,跨度548.6米的加拿大魁北克鐵路橋(1918年)及跨度為 510米的日本港大橋(公路橋,1974年),它們的懸臂桁架梁,均用此法施工。連續梁橋(桁架梁及實腹梁)採用全懸臂施工時,由於受力體系的改變,安裝內力常比設計荷載的內力大,有些桿件(或梁段)的截面需要加強,或者採取下列措施減少安裝內力:在前方橋墩旁設置托架,使懸臂端較早地得到支承;或設置塔索將懸臂端吊住,減少懸臂根部的彎矩;或在跨間設臨時墩,改為半懸臂拼裝。中國懸臂拼裝須藉助錨梁,以保持懸臂時的傾覆穩定。錨梁可以是連續梁的邊跨(用膺架法或半懸臂法拼裝的),也可是借用橋梁桿件在鄰跨(或路堤)上拼裝的平衡梁。為縮短平衡梁的長度,還可在它上面壓重。三跨一聯的不等跨連續梁橋,一般以邊跨為錨梁懸拼中孔,在跨中合龍。為改善合龍的閉合條件,可按下列步驟進行:懸拼時降低兩端的支座(或抬高中間兩個支座),使兩懸臂段能夠順利合龍,合龍後再將各支座恢復到設計位置。中國宜賓金沙江鐵路橋(1968年)的112+176+112米三跨連續桁架梁,就是這樣架設的。多跨簡支梁橋,可用臨時桿件組成連續梁懸臂拼裝。對於單跨簡支梁橋,可用兩端加設的平衡梁與壓重作為錨梁,照連續梁那樣從兩端懸拼至跨中合龍。成(都)昆(明)鐵路三堆子金沙江橋(1969年),就是用此法懸拼單孔192米的簡支桁架梁的。
② 拱橋懸拼法。鋼拱橋適用於寬深河流或峽谷。它的跨度較大,跨間難於設置臨時墩,一般從兩端懸拼至跨中合龍。為減少懸臂彎矩,可在拱端設置塔索,斜吊住懸伸的鋼拱。早在1874年,美國的主跨為158米的聖路易斯鐵路鋼拱橋就採用懸臂拼裝法施工,在墩頂設木塔架,用拉索吊住鋼拱,由橋墩平衡懸臂拼裝至跨中合龍。大跨度鋼拱橋,如澳大利亞的悉尼港拱橋、美國的新河峽谷橋(見彩圖)等,也是採用懸拼法。唯獨在美國跨度為503.6米的貝永鋼拱橋(1931年),因河床基岩較淺,在跨間設置了臨時墩懸臂拼裝。
拖拉法鋼梁橋在路堤或引橋上拼裝後,用卷揚機和滑輪組順線路方向拖拉,使其在滑道上縱移懸伸架設就位。此法使用的機具設備簡單,施工進展較快,適用於中等跨度的鋼梁橋。拖拉滑道一般由上、下滑軌及滾軸組成。上滑軌連在縱梁或主桁主要節點下面,下滑軌鋪設在路堤、引橋及橋墩頂。上下滑軌之間放進若干直徑8~14厘米的滾軸。拖拉時,用卷揚機及滑輪組的鋼索牽引,通過滾軸在滑軌間的滾動,使橋梁向前縱移。連續梁橋採用拖拉架設較為方便。幾跨簡支梁,可臨時連成一體,按連續梁拖拉架設,但需考慮到拖拉過程中受力體系的改變,加強某些截面或桿件。為減少懸臂時的桿件內力和支點反力,可在橋梁前端加設輕型導梁,或在跨間設置臨時墩,使之較早地到達前方橋墩。中國京廣(北京—廣州)鐵路漢水橋(1954年)三跨55米及黎(塘)湛(江)鐵路鬱江橋(1955年)三跨66米的簡支桁架梁,都是臨時組成連續梁拖拉架設的。單跨簡支梁橋也可採用拖拉法架設,但需在前端加設導梁,後端壓重,以保持懸臂時傾覆穩定。如用浮箱灌水壓重,還能調整壓重的位置,起到平衡滑道前後支點反力的作用。中國禹門口黃河鐵路橋(1973年)用64米長的導梁及壓重方法,將跨度144米的單孔簡支桁架梁拖拉就位。
整體架設包括整體吊裝法、浮運法、轉體法、橫移法,架橋機架設法等。
整體吊裝法整孔鋼橋或大型梁段浮運到橋下,用起重設備整體吊裝、提升或預升就位。此法多用於大跨度橋梁,需要大型吊機或利用一般起重機具(如卷揚機、滑輪組、千斤頂等)來完成。英國不列顛箱管橋(1850年)的主跨長140米,重約1300噸,製成後船運至橋下,用千斤頂提升就位。美國跨度為 382米的弗里蒙特公路橋(1973年)用千斤頂頂升鋼吊桿,將275米長、5800噸重的中間拱段提升就位。日本港大橋用卷揚機滑輪組提升186米長、4515噸重的掛孔。巴西跨度為300米的瓜納巴拉灣懸臂梁公路橋(1974年),用千斤頂將292米長的錨跨(包括兩端懸臂),連同起重平台共重5275噸,提升52米到墩頂橫移就位。中國安康漢江 176米的斜腿剛架橋(見彩圖)的中孔梁長56米,重180噸,也是用卷揚機及滑輪組整體提升架設的。
70年代以來,日本的大型浮吊設備發展較快,起重量最大達3000噸,起吊高度106米。荒川灣懸臂桁架梁橋(1975年)的橋長840米,分為6個大型梁段,用一台3000噸及兩台1500噸的浮吊整體吊裝架設,其中最大的吊重是195米長的錨跨(包括兩端懸臂),重4250噸。泉北川聯絡橋(1976年)的 172.6米拱、梁組合結構總重3182噸,用兩台3000噸浮吊一次吊裝就位。
浮運法橋梁在駁船上或在河岸上拼裝後,用船浮運至橋下,利用落潮或充水壓艙落梁就位。此法適用於寬闊平穩的水域,橋位和水面的高差不宜過大。駁船的設計噸位最好大於浮運重量2~3倍,以保證浮運體系的穩定。中國杭州錢塘江橋(見彩圖)有15孔65.8米鋼桁架梁是利用潮汐浮運架設的。日本生浦橋(1973年)的195米拱、梁組合結構,整孔浮運400公里到達橋位,再利用落潮架設。
轉體法整孔橋梁或大型梁體,在豎直面或水平面上旋轉就位。如義大利斯法拉沙376米斜腿剛架橋(1972年)的斜腿豎直拼裝後,繞腿底的鉸軸向下傾轉至設計位置。
橫移法常用於通車線路更換舊橋,能縮短中斷交通的時間。在橋位兩側設置支架及垂直於線路的橫移滑道。新橋在一側支架上拼裝(平行於線路)就緒後,先從橋孔移出舊橋,再將新橋橫移就位。例如:聯邦德國杜塞爾多夫—上卡瑟爾橋(1976年),為更換舊橋採用橫移法新建主跨258米的獨塔斜張橋,橋長590米,重12700噸,設有四條橫移滑道,絕大部分的橋重(約10300噸)支承在獨塔下的一條滑道上,用安裝在新建塔墩上的千斤頂通過鋼拉桿拉曳梁體,使整座斜張橋橫移47.5米到達橋位。橫移的速度平均每小時3.6米。
架橋機架設法跨度不大於40米的鐵路上承鋼板梁,可在工廠內整孔製造,運往工地用鐵路架橋機整體架設。
㈢ 南梧公路桂平鬱江大橋有多長、多寬
桂平鬱江大橋全長7656.67米,其中主橋長487.6米,寬15米,上引航道橋長209.07米,寬12米。
㈣ 天津市內六區有哪些立交橋
以下的信息也許對你有幫助:
內環線:
1. 十一經路立交橋:十一經路與衛國道、津濱大道交口,
2. 金獅立交橋:金鍾河大街與獅子林大街、昆緯路、新開路交口,
3. 金緯路立交橋:金緯路與新廣路交口,
4. 李公樓立交橋:海河東路與華昌道交口。
中環線:
1. 解放南路立交橋:新圍堤道與解放南路交口,
2. 中山門立交橋:津塘公路與東興路交口,
3. 東興立交橋:東興路與津濱大道交口,
4. 東風立交橋:津濱大道與靖江路交口,
5. 順馳立交橋:衛國道與紅星路交口,
6. 民權門立交橋:金鍾河大街與育紅路、紅星路交口,
7. 倉聯庄立交橋:育紅路與志成路交口,
8. 普濟河道立交橋:普濟河道與鐵東路交口,
9. 勤儉立交橋:勤儉道與普濟河道交口,
10. 西青道立交橋:西青道與紅旗北路交口,
11. 長江道立交橋:長江道與紅旗路交口,
12. 王頂堤立交橋:富康路與紅旗路交口,
13. 八里台立交橋:衛津路與吳家窯大街、富康路交口。
東南半環快速路:
1. 衛昆橋:衛國道與昆侖路交口,
2. 津昆橋:津濱大道與昆侖路交口,
3. 昆侖橋:津塘公路與昆侖路交口,
4. 海津大橋:黑牛城道與昆侖路交口,
5. 鬱江橋:解放南路與黑牛城道交口,跨黑牛城道和鬱江道,
6. 津誼橋:黑牛城道與友誼路交口,
7. 中石油橋:衛津南路與紅旗南路交口,
8. 賓悅橋:賓水西道與紅旗南路交口,
9. 富康路橋:富康路與苑西路交口,
10. 雅安橋:西北半環雅安道與陳塘庄支線交口,
11. 雲河橋:西北半環密雲路與黃河道交口,
12. 芥雲橋:芥園西道與密雲路交口,
13. 綏江橋:西縱衛津南路與綏江道交口,
14. 北倉橋:西縱北倉道與京津路交口,
15. 南倉橋:西半環南倉道與京津路交口,
16. 辰泰橋:鐵東北路與南倉道、淮河道交口,
17. 北新橋:北倉道與鐵東北路交口,
18. 前園橋:西青道與咸陽路交口,
19. 南珠橋:解放南路與珠江道交口,
20. 中北橋:西青道與外環線交口,
21. 祁連橋:衛國道與祁連路交口,
22. 雪蓮橋:津濱大道與四廠路交口,
23. 友誼路鐵路立交橋:友誼南路與鬱江道交口,跨鬱江道與與陳塘庄支線。
㈤ 桂平是不是要建黔江二橋和鬱江二橋什麼時候建成
是有這事、黔江二橋計劃建在廂東那邊、好像是三江會流吧。鬱江那邊還不是很清楚。至於什麼時候建成,這可得問政府什麼時候有錢了。
㈥ 鬱江在哪兒
鬱江在貴港,其實這什麼江的,都是同一條江,到了什麼地方就叫什麼江,鬱江的上游就是南寧的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