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如何瀏覽天津海河邊的橋
擴展閱讀
杭州芯美昕口碑怎麼樣 2025-07-22 10:26:28

如何瀏覽天津海河邊的橋

發布時間: 2022-10-20 15:42:57

1. 天津海河上都有那些橋最好說一下具體的位置,謝謝

從耳閘說起,外環線內的20座橋梁及連通道路:
1. 永樂橋(慈海橋)——三條石大街-五馬路
2. 金鋼橋——大胡同-中山路
3. 獅子林橋(內環線上)——通北路-獅子林大街
4. 金湯橋(觀光用)水閣大街-建國道
5. 進步橋——通南路-進步道
6. 北安橋——福安大街-勝利路
7. 大沽橋——大沽北路-五經路
8. 解放橋——解放北路-海河東路
9. 赤峰橋——赤峰道-華昌道
10. 金匯橋(保定橋)——保定道-海河東路
11. 大光明橋(內環線上)——曲阜道-十一經路
12. 金阜橋(蚌埠橋)——蚌埠道-十三經路
13. 直沽橋(奉化橋)——奉化道-大直沽西路
14. 劉庄橋——瓊州道-大直沽中路
15. 光華橋(中環線上)——新圍堤道-東興路
16. 國泰橋(在建)——小圍堤道-國泰道(規劃)
17. 富民橋——洞庭路-富民路
18. 海津大橋(東南半環快速路)——黑牛城道-昆侖路
19. 柳林橋(規劃中)——柳林路-武當路(規劃)
20. 吉兆橋(規劃中)——吉兆路(規劃)-武功路(規劃)

2. 天津海河上都有哪些橋

從耳閘說起,外環線內的20座橋梁及連通道路:
1. 永樂橋(慈海橋)——三條石大街-五馬路
2. 金鋼橋——大胡同-中山路
3. 獅子林橋(內環線上)——通北路-獅子林大街
4. 金湯橋(觀光用)水閣大街-建國道
5. 進步橋——通南路-進步道
6. 北安橋——福安大街-勝利路
7. 大沽橋——大沽北路-五經路
8. 解放橋——解放北路-海河東路
9. 赤峰橋——赤峰道-華昌道
10. 金匯橋(保定橋)——保定道-海河東路
11. 大光明橋(內環線上)——曲阜道-十一經路
12. 金阜橋(蚌埠橋)——蚌埠道-十三經路
13. 直沽橋(奉化橋)——奉化道-大直沽西路
14. 劉庄橋——瓊州道-大直沽中路
15. 光華橋(中環線上)——新圍堤道-東興路
16. 國泰橋(在建)——小圍堤道-國泰道(規劃)
17. 富民橋——洞庭路-富民路
18. 海津大橋(東南半環快速路)——黑牛城道-昆侖路
19. 柳林橋(規劃中)——柳林路-武當路(規劃)
20. 吉兆橋(規劃中)——吉兆路(規劃)-武功路(規劃

海河大橋等不錯

3. 晚上在天津海河邊上逛逛,看看夜景。請問在哪段海河邊上比較好

看你從哪個方向走,離那塊近了,大概兩個區域挺好的。
1、北安橋附近:從古文化街(獅子林橋)往北安橋方向,有金湯橋,是步行觀光橋,很漂亮,全玻璃的,海河岸邊全是親水樓台,很舒服,過北安橋河北區,是意式風景區;或者直接到步行街,燈光也挺好看。
2、解放橋附近:解放橋,大沽橋,橋本身都可以看看,兩岸的燈光都挺美的,
3、劉庄浮橋附近:燈光也不錯。
晚上要注意安全,人太少最好也別去,安全第一,祝您玩的愉快!!!

4. 天津海河晚上哪個地方上船游覽

一、晚上當然能夠乘船!!!(海河夜遊觀光線從文化街起至赤峰橋往返,全程游覽時間約為40餘分鍾。從即日起每晚6:00,市民可在文化街碼頭或解放橋碼頭乘船,沿途可欣賞到海河上的獅子林橋、金湯橋、進步橋、北安橋、大沽橋、解放橋、赤峰橋、金匯橋八座橋梁,以及古文化商貿街、望海樓教堂、意式風情區、袁氏宅邸、音樂廣場、市規劃展覽館、金街商貿區、世紀鍾、天津站廣場、百龍戲水十處景觀。)

二、天津站廣場前也有。

5. 天津海河上有什麼橋,描述

市區,由西向東的橋依次為:

1永樂橋(連通三條石大街—五馬路)
位於三岔河口的永樂橋享有「天津之眼」的美名,上下兩層,設有餐飲、娛樂、休閑等設施,集交通、觀光、游覽功能於一體。永樂橋摩天輪直徑達100多米,通透的48個座艙可容納300多位遊客同時觀光,轉一周大約需要三四十分鍾。摩天輪可將你帶到120米左右的高空,方圓40公里以內的景緻盡收眼底,堪稱名副其實的「天津之眼」,可與英國泰晤士河畔著名的「倫敦之眼」相媲美。

2金鋼橋(連通大胡同—中山路)
金鋼橋始建於清光緒29年(1903年),俗稱老橋,是海河最著名、最重要的橋梁之一。1901年,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後,將總督衙門移駐天津,並在河北新區修建了火車總站(北站),方便京津往來。1903年車站建成後,從新車站修通一條直達衙署的大馬路,命名為大經路(中山路)。
為連通海河南岸城區,同年將窯窪木浮橋改建成開啟式鋼架橋,稱金鋼橋。因不能負重,1924年又建成一座大型鋼梁雙葉立轉開啟(八字形)式橋,行船順暢。新的金鋼橋改建於1996年,為雙層拱橋,造型新穎,美觀壯麗,具有時代感。

3獅子林橋(連通通北路—獅子林大街)
獅子林橋始建於1974年。為確保海河通航要求,有關部門於2003年對獅子林橋進行頂升,當時尚屬國內首例。同時,橋頭的4座石獅修葺一新,又在橋上新塑大小獅子1177隻,共計1181隻,獅子雕像神態各異,或仰天長嘯,或閉目養神,或低頭沉思,或歡騰雀躍,絕無重樣,橋中「獅子林」可謂中國一絕。

4金湯橋(連通水閣大街-建國道)
金湯橋,「固若金湯」之橋。它始建於清光緒32年(1906年),是由天津海關道和相關租界當局、外國公司合資,將此地浮橋改建而成的三跨平轉式可開啟鋼結構橋梁,也是國內目前僅存的同類橋梁。在天津,金湯橋又是象徵天津解放的標志。在平津戰役中,多路攻城的解放軍官兵於1949年1月15日凌晨在此會師,天津解放,所以該橋也被天津人民親切地稱之為「會師橋」。

5進步橋(連通通南路—進步道)
1976年天津地震後建成的進步橋(原通南橋),最初因可直達南馬路而得名,是連通河北、南開、和平三區的交通樞紐。

6北安橋(連通福安大街—勝利路)
北安橋原為木結構,早在民國初年就是連接意租界與日租界的重要橋梁。抗戰勝利後,此橋改建為水泥灌樁橋,名為勝利橋。1975年改建為3孔拱形鋼混結構,更名為北安橋。近年改造後的北安橋借鑒了法國巴黎亞歷山大三世橋的特點,橋頭雕像採用西方古典主義表現形式,內容上以中國「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題材,寓意東、南、西、北四方平安。另外,橋欄基柱上的4尊樂女雕像也是神采飛揚,與橋兩側的幾十盞歐式雕塑燈相映成趣。

7大沽橋(連通大沽北路—五經路)
「日月雙輝」的大沽橋由兩個不對稱的拱圈構成,弧長140米、高39米的大拱向東,采太陽光芒;弧長116米、高19米的小拱向西,與月為伴。雙拱向外傾斜,共由88根吊桿系於橋身兩側,如此設計真正實現了橫跨的意義,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創舉。在2006年國際橋梁大會上,大沽橋一舉獲得世界著名橋梁大獎——尤金•菲戈獎,全球每年只有一座橋梁能夠獲此殊榮,代表了世界建橋技術的最高水平。

8解放橋(連通解放北路—海河東路)
建成於1927年的解放橋(舊稱萬國橋)由當時的法國工部局修建,為中孔雙葉立轉式開啟橋,開啟之時氣勢恢宏,巨輪暢行無阻。萬國橋將老龍頭車站與英、法租界連通,熙攘繁華。近年,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解放橋得以整修翻新,恢復了原有的開啟功能。

9赤峰橋(連通赤峰道—華昌道)
赤峰橋主橋橫跨130多米,引橋為互通式立交橋。主橋塔高64米有餘,好像風帆。塔底為船形建築結構,是一處視線上佳的游覽平台。遠遠望去,赤峰橋猶如海河上揚帆而來的一艘巨輪,蔚為壯觀。

10金匯橋(連通保定道-海河東路)
金匯橋最大的亮點是西岸橋頭的帆形主塔,寓意著時代大潮拉動城市金融發展,天津正乘風破浪,日益繁榮。

11大光明橋(連通曲阜道—十一經路)
大光明橋橋頭的4座歐式「射手座」雕塑氣勢宏偉,金碧輝煌,體現了人們崇尚自由、光明的文化內涵。橋欄上的「日月星辰」主題雕塑也很引人矚目,其中的「日」象徵如日中天,是生命的源泉;「月」代表家好月圓;「星」寓意正直、明朗;「辰」蘊含愛與美、公平與高尚的內涵。

12金阜橋(連通蚌埠道—十三經路)
蚌埠橋採用輕型非對稱結構,主橋與兩側如飄帶造型的人行橋構成了完美的三維結構,給遊客以輕盈通透的空間感。

13直沽橋(連通奉化道—大直沽西路)
直沽橋的主跨度近140米,由眾多飛跨拱、鋼結構「花瓣」和吊桿構成。遠望直沽橋,輕盈靈巧,動感十足,是藝術空間設計與建築美學的經典之作。

14劉庄橋(連通瓊州道—大直沽中路)
早在明代萬曆年間,小劉庄渡口就已出現。1959年渡口原址建成開啟式木結構浮橋(8隻木船編組而成),連通河東、河西兩區。1976年改建為開啟式鋼絲網水泥船浮橋(6隻鋼絲網水泥船)。1992年在此建成天津市區第一座獨塔斜拉橋。

15光華橋(連通新圍堤道—東興路)
光華橋的主跨梁像一艘航母橫卧在海河上,底部裝飾巧妙綿延,與上部欄桿設計一氣呵成,設計中的景觀效應與功能使用完美統一,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

16國泰橋(連通小圍堤道—規劃路)
人稱國泰橋像海河上的美麗彩虹,觀光客可乘電梯來到「彩虹」之巔,一覽津城美景。

17富民橋(連通洞庭路—富民路)
富民橋為單塔空間索麵自錨式懸索橋,結構穩定,設計新穎,堪稱國內首創,施工難度和技術含量也是首屈一指的,其景象之壯觀令人嘆服。

18海津大橋(連通黑牛城道—昆侖路)
海津大橋與快速路、地鐵高架橋融為一體,橋體3層,南北方向長1800多米,東西方向長1000米有餘,是市區東南立體交通大動脈。

6. 天津海河上都有哪些橋

從耳閘說起,外環線內的20座橋梁及連通道路: 1. 永樂橋(慈海橋)——三條石大街-五馬路 2. 金鋼橋——大胡同-中山路 3. 獅子林橋(內環線上)——通北路-獅子林大街 4. 金湯橋(觀光用)水閣大街-建國道 5. 進步橋——通南路-進步道 6. 北安橋——福安大街-勝利路 7. 大沽橋——大沽北路-五經路 8. 解放橋——解放北路-海河東路 9. 赤峰橋——赤峰道-華昌道 10. 金匯橋(保定橋)——保定道-海河東路 11. 大光明橋(內環線上)——曲阜道-十一經路 12. 金阜橋(蚌埠橋)——蚌埠道-十三經路 13. 直沽橋(奉化橋)——奉化道-大直沽西路 14. 劉庄橋——瓊州道-大直沽中路 15. 光華橋(中環線上)——新圍堤道-東興路 16. 國泰橋(在建)——小圍堤道-國泰道(規劃) 17. 富民橋——洞庭路-富民路 18. 海津大橋(東南半環快速路)——黑牛城道-昆侖路 19. 柳林橋(規劃中)——柳林路-武當路(規劃) 20. 吉兆橋(規劃中)——吉兆路(規劃)-武功路(規劃海河大橋等不錯

7. 在海河上(天津境內)有哪些橋

海河上的橋梁有:
引灤紀念碑對面的金剛橋
獅子林大街上的獅子林橋
建國道和鼓樓東街之間的金湯橋
福安大街和勝利路之間的北安橋
海河文化廣場對面的廣場橋
天津站前,解放北路的解放橋
赤峰道的赤峰橋
曲阜道和十一經路之間的大光明橋
大直沽中路的劉庄橋
新圍堤道和東興路之間的光華橋
黑牛城道和富民路之間的海河大橋
外環線的海河橋
塘沽區河濱公園附近的海門大橋
臨港路和海防公路之間的海河大橋以及出海口處的南疆大橋

8. 天津海河上的橋有哪些!

天津橋梁簡介

中國七大水系,幹流僅有七十多公里的海河,像一棵主幹不高卻枝杈繁茂的大樹,蔭及數省市。處在「九河下梢」的天津,也成為一座帶有濃厚「橋文化」色彩的城市。她和許多臨江河近水域的城市一樣,不同年代建造了大量各式各樣的橋梁。吊旋的解放橋、金剛橋,平轉的金湯橋,平拖的金華橋……建城歷史並不太長的天津,若沒有近代以來大量造型各異的開啟式鋼橋,她的「橋文化」歷史不會在全國享有令人矚目的地位。橋梁專家茅以升有一句話:「幾乎全國的開合橋都集中在天津」。

下面來給您詳細介紹
中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曾經說過:「幾乎全國的開合橋都集中在天津,這不能不算是天津的一種『特產』」。天津地處九河下梢,是個多河道的城市。
萬國橋1926年建成(現解放橋)

天津河多、水多,橋梁也多。

天津早期的橋梁,大都是跨越小河和溝渠的小木橋或小石橋。

在天津,海河、南運河、子牙河、北運河等,流經市區的一些較大河流,早期都是依靠渡船,連接兩岸交通。

隨著漕運和鹽業的發展,天津日益繁榮。從清康熙末年到同治末年,在一些重要交通河口開始修建浮橋。

天津最早的浮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即1715年。地點在現今的紅橋區西沽。當時,有這樣的記載——「制巨艦,貫以鐵索,排列水面為浮橋。從此行旅往來如履平地。」

歷史上,「浮梁馳渡」曾經是天津的八景之一。

天津城歷史上著名的浮橋有:鹽關浮橋、院門口浮橋、北大關浮橋、大紅橋浮橋、大夥巷浮橋等。

「地當九河要津,路通七省舟車。」到了清朝末年,天津已經成為中國北方繁忙的商貿中心。隨著城市的發展,浮橋已經不能滿足交通的需要,於是改建正式橋梁。清代光緒13年即1887年,天津的第一座鋼結構大橋建成。為了滿足河道通航的要求,這座橋的橋面高,縱向坡度陡,橋面高懸在空中,好象長虹凌空飛架,所以又有「虹橋」之稱。1924年,虹橋被洪水沖毀。為了通行,臨時在這里建了一座浮橋,叫做大紅浮橋。1933年開始在這里籌建新的大紅橋,四年以後大紅橋竣工。工程費用共計26萬元,資金由天津海關附加稅中提取。

清光緒十四年,即1888年,天津第一座懸臂式開啟橋在直隸總督行館前的南運河上建成,取名金華橋。它替代了原來院門口的浮橋,老百姓俗稱這座橋為老鐵橋。

1917年,南運河改造時,又將其移建於北門外的北浮橋處,仍然稱為金華橋,這座橋也是我國最早的開啟式鋼橋。

1902年,在老龍頭火車站前修建了平移式的老龍頭開啟橋,它替代了原來的老龍頭浮橋。1926年,在老龍頭橋的旁邊又新建了一座懸臂式開啟橋。因為鋼橋當時處在各國租界地之內,所以被稱為萬國橋。以後,這座橋又先後被改稱為中正橋和解放橋。這座橋在籌建時,曾經有17家承包商投標,設計方案達31種,是當時中國開啟橋中工程最大的。花費白銀125萬兩,也是海河上造價最高的一座橋梁。

20世紀60年代中期,有關部門曾對這座橋進行開啟試驗,結果運轉良好。專家證實,天津的解放橋也是全中國舊鋼橋中唯一還能開啟的橋。

1903年建成的金剛橋,老百姓俗稱新鐵橋。由於橋面較窄,1924年在旁邊又另建一座新橋,新橋仍沿用金鋼橋的名稱,由美國施特勞斯公司設計並供應材料,中國大昌公司負責安裝。新建的金鋼橋是立轉開啟,形式很像古代護城河上的吊橋。值得一提的是,這座橋在當時還安裝了抗地震的設施。

20世紀初期,天津市的橋梁建設進入由浮橋、木橋改建為鋼橋的歷史性跨越。

1906年,由13條木船組成的東浮橋也改建成鋼橋,或許是因為鋼橋結實,固若金湯,因此取名「金湯橋」。它中孔作水平旋轉,成為啟閉式橋梁中的一個新品種。這座橋是由天津與奧地利、義大利租界領事署及電車公司合資修建的。

1949年,1月14日,解放天津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分東西兩路在橋上會師,金湯橋又成為天津長夜破曉的象徵。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近年來,天津市的橋梁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如果把天津海河以及流經天津的南、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上的橋梁數加在一起,總共有一百多座,這在全國大城市中是屈指可數的。一座座彩虹般的橋梁,構成了天津獨特的景觀。

1985年建成的海門大橋,是我國第一座最大的垂直提升式鋼結構跨河大橋。橋的總長度為903米,中孔跨度64米,為活動孔。在活動孔兩側建有45米高的提升鋼塔架,作為開啟通航道。大橋開啟時,凈寬60米、凈空高31米,比武漢長江大橋和南京長江大橋都要高。

建成於1987年12月的永和大橋,是一座採用先進建橋技術修建的大型公路橋。它結構新穎,為鋼索斜拉懸掛的橋梁結構形式,因此也叫斜張橋。永和大橋全長510米,中孔主跨徑為260米,橋面寬14.5米,兩岸的門式塔柱高55.5米,共有44對鋼質纜索。

1988年,在日本舉行的「世界橋梁博覽會」上證實,在同類型的橋梁中,永和大橋的主跨度在亞洲是最大的。

在繁華的市區,在廣袤的原野,一座座現代化的橋梁巍峨起伏,強烈地表現出天津國際化大都市的英姿。

回眸歷史、展望未來,我們相信:在未來的歲月里,橋與天津的水、天津的路;橋與天津人、與天津的經濟、天津的文化交織在一起,將演繹出更加雄壯的篇章。

1917年,南運河改造時,又將其移建於北門外的北浮橋處,仍然稱為金華橋,這座橋也是我國最早的開啟式鋼橋。

1902年,在老龍頭火車站前修建了平移式的老龍頭開啟橋,它替代了原來的老龍頭浮橋。1926年,在老龍頭橋的旁邊又新建了一座懸臂式開啟橋。因為鋼橋當時處在各國租界地之內,所以被稱為萬國橋。以後,這座橋又先後被改稱為中正橋和解放橋。

這座橋在籌建時,曾經有17家承包商投標,設計方案達31種,是當時中國開啟橋中工程最大的。花費白銀125萬兩,也是海河上造價最高的一座橋梁。

20世紀60年代中期,有關部門曾對這座橋進行開啟試驗,結果運轉良好。專家證實,天津的解放橋也是全中國舊鋼橋中唯一還能開啟的橋。

1903年建成的金剛橋,老百姓俗稱新鐵橋。由於橋面較窄,1924年在旁邊又另建一座新橋,新橋仍沿用金鋼橋的名稱,由美國施特勞斯公司設計並供應材料,中國大昌公司負責安裝。

新建的金鋼橋是立轉開啟,形式很像古代護城河上的吊橋。值得一提的是,這座橋在當時還安裝了抗地震的設施。

20世紀初期,天津市的橋梁建設進入由浮橋、木橋改建為鋼橋的歷史性跨越。

1906年,由13條木船組成的東浮橋也改建成鋼橋,或許是因為鋼橋結實,固若金湯,因此取名「金湯橋」。它中孔作水平旋轉,成為啟閉式橋梁中的一個新品種。這座橋是由天津與奧地利、義大利租界領事署及電車公司合資修建的。

1949年,1月14日,解放天津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分東西兩路在橋上會師,金湯橋又成為天津長夜破曉的象徵。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近年來,天津市的橋梁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如果把天津海河以及流經天津的南、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上的橋梁數加在一起,總共有一百多座,這在全國大城市中是屈指可數的。

一座座彩虹般的橋梁,構成了天津獨特的景觀。

1985年建成的海門大橋,是我國第一座最大的垂直提升式鋼結構跨河大橋。橋的總長度為903米,中孔跨度64米,為活動孔。在活動孔兩側建有45米高的提升鋼塔架,作為開啟通航道。大橋開啟時,凈寬60米、凈空高31米,比武漢長江大橋和南京長江大橋都要高。

建成於1987年12月的永和大橋,是一座採用先進建橋技術修建的大型公路橋。它結構新穎,為鋼索斜拉懸掛的橋梁結構形式,因此也叫斜張橋。永和大橋全長510米,中孔主跨徑為260米,橋面寬14.5米,兩岸的門式塔柱高55.5米,共有44對鋼質纜索。

1988年,在日本舉行的「世界橋梁博覽會」上證實,在同類型的橋梁中,永和大橋的主跨度在亞洲是最大的。

在繁華的市區,在廣袤的原野,一座座現代化的橋梁巍峨起伏,強烈地表現出天津國際化大都市的英姿。

回眸歷史、展望未來,我們相信:在未來的歲月里,橋與天津的水、天津的路;橋與天津人、與天津的經濟、天津的文化交織在一起,將演繹出更加雄壯的篇章。

有人說: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活力,有了橋就有了詩意。天津是一座以『水文化』為依託的城市,橋對於每一個天津人來說,都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

天津地處九河下梢,沿海河而建,水量豐富,渡口眾多。隨著經濟的發展,原本不便利的渡口逐漸被各種橋梁代替。

那麼,天津第一座橋是什麼時候架起來的呢?這還得從清雍正八年,也就是1730年說起。當時的天津,人口不斷增多,城區也逐步擴大,貿易的往來使修路架橋成為頭等大事。當時的五品官員孟周衍,籌集捐款,請人設計建造了天津的第一座橋。取名為:鹽關浮橋,又叫東浮橋或孟公橋。這是一座由13條大木船連接而成的浮橋。橋面上鋪設活動木板。因經費所限,當時修建的橋梁簡易粗糙。

直到1906年也就是光緒32年,天津有了有軌電車。因鋪設由東浮橋到老龍頭火車站的路軌,津海關道和奧、意租界領事署以及天津電車電燈公司,共同出資,將東浮橋拆除,改建為永久性的鋼梁鐵橋,取名「金湯橋」。寓意為固若金湯。

「金湯橋」全長76.4米,寬10.5米,分為三孔。這座橋的最大特點是一個開啟式橋梁,其中較大的孔徑為固定跨,兩孔為平轉式開啟跨,用電啟動。

開啟式又稱開合式。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先生曾在著文點評津城鐵橋,稱贊可開可合的橋是天津的特產。他在書中寫道:「合時橋上走車,開時橋下行船。一開一合,水陸兩便。這是一種經濟型的橋梁結構,當時在中國這種橋絕無僅有,在天津開了先河」。

「金湯橋」的建立,對周邊的商業往來起了很大的暢通作用。而確定金湯橋真正歷史意義的是1949年解放天津的時候,那幕激動人心的勝利會師。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進行了戰略性的決戰,打響了三大戰役之一的平津戰役。在解放天津的戰役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南北兩部於1949年1月15日在橋頭會師,使歷史悠久的天津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裡。所以人們又把金湯橋叫做會師橋。

金湯橋做為目前國內僅有的三跨平行開啟式鋼橋,經過近百年的使用,使橋梁局部構件已經嚴懲銹蝕損壞,成為名符其實的「危橋」。

金湯橋作為目前國內僅存的三跨平轉式開啟鋼橋,經過近百年的使用,橋梁局部構件已嚴重銹蝕損壞,成為危橋。為了保護歷史文物及更完整地保留該橋歷史價值,2004年5月10日金湯橋再次經過重修,這座具有近百年歷史、曾見證天津解放的鋼橋終於又重新恢復了原有的功能。

坐落在中山路南端、橫跨海河之上的金鋼橋,連接三岔河口兩岸,是目前天津市內重要的交通橋梁之一。金鋼橋是1903年直隸總督袁世凱為開辟河北的發展而決定修造的。當時還特聘了英、日、兩國工程師設計修建的。

金鋼橋全長76.2米,俗稱老橋,之所以取名「金鋼」,是「堅如金鋼」之意。由於不能負重,金剛橋最終在1922年不得不重建。新建成的大型鋼梁新橋在1924年春天竣工,位置在舊橋下游18米處,仍沿用舊稱「金鋼橋」。

從1924年建成至1996年,金鋼橋已走過了72年的歷程,並再次成為危橋,天津市政府決定改建。新的金鋼橋於1996年年底建成,為雙層拱橋,下層橋利用舊橋墩改建為三孔鋼與混凝土組合的箱梁橋。為了給大家留一個歷史的懷念,天津市在重建時特意在金鋼花園內修建了一個舊「金鋼橋」的模型,供遊人參觀。

解放橋建成於1902年,「年齡」和金剛橋相仿。在解放橋還沒有建造時,法國要求清政府在海河下游老龍頭車站附近(即現在的天津站),修建一座橋梁,當時被稱為老龍頭橋。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天津開始修建此橋,橋梁共分四孔,採用變高度的連續鋼桁架。由於城市交通的發展,20世紀20年代開始籌建新橋。1926年新萬國橋建成(即今解放橋),遂將舊橋拆除。

新建的萬國橋於1923年開工,1926年竣工。原定工程費用以100萬兩白銀為限。開工以後,造價大為提高,主橋增至152萬兩,拆除舊橋等增至39萬兩,共計190萬兩白銀,遂成為海河上造價最高的一座橋梁。性能良好至今通車無阻。解放後,萬國橋正式更名為解放橋,一直沿用至今。

緊鄰解放橋的是解放路。在這條街上,匯集著各國在華的銀行,如英國的麥加利銀行和匯豐銀行,美國的花旗銀行等,形成了當時中國的金融中心。這條街上的建築也獨具特色,即有氣勢雄偉的羅馬式建築,也有古樸的哥德式建築,它集近代建築大成於一地,被譽為近代建築展覽會。當時萬國橋的名字也正是從這里演繹而來。

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解放橋得到了充分的保養和維護,並經過了多次修繕。解放橋這座百年鐵橋又展現出了新的風采。「沽水流霞」的景色,和與解放橋遙相呼應,又形成了天津的一大風景。

9. 天津市海河上的所有橋

金鋼橋,獅子林橋,金湯橋,北安橋,大沽橋,廣場橋,解放橋,新赤峰橋 ,保定橋,大光明橋,蚌埠橋,奉化橋,劉庄浮橋 ,光華橋,富民橋,海津大橋,海河橋,海門大橋,海河大橋,老赤峰橋,新三條石橋,通南橋,國泰橋,外環橋,吉兆橋,柳林橋,慈海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