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內戰三大戰役分別取得哪些戰果簡要概括
1、遼沈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俘虜國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國軍共損失1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1個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4個兵團部、11個軍部和36個師。損失各種火炮4709門,輕重機槍13347挺和其他槍支175361支。
2、淮海戰役也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
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士氣,嚴重動搖了國民黨上下的獨裁夢想。同時,我軍的力量大增,士氣高漲,大大增強了解放全中國的信心。此次戰役的勝利結束,標志著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統治的瓦解。為渡江戰役的勝利展開打好了基礎。
3、平津戰役是最後一個戰役。平津戰役在1948 年11月29日發起。從1948年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1949年1月15日,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解放天津。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義率部接受改編,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人,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殲滅和改編,使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獲得解放。
平津戰役是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地區基本獲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進一步打擊了國民黨的士氣,對加速解放戰爭的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請採納
❷ 解放戰爭中國共雙方傷亡人數
這是一個難題,但願各位貢獻各自收藏之資料,來完成這個課題。
因為它太不真實了,太難完成了。我過去看過的許多資料數據,隨著研究,逐漸地發現大多數是不真實的。
1、 如東北戰場,47年陳明仁守四平:東野戰報發布資料殲敵三萬,陳明仁守軍為大黑林子幾乎被全殲的71軍逃進四平城殘部及保安團,正規加雜牌只有二萬多人,並未全殲,還踞有路東固守,何來三萬數字?不可能。
說自己傷亡一萬,後來《羅榮桓回憶錄》一書改數字為殲敵1.7萬,自己傷亡1.3萬人,(數字有很大隨意性,任意修改)仍不可信,四平守衛戰,巷戰十幾天,始終很激烈,沒有起義、投誠部隊。
按正常慣例,攻方傷亡應大於守方,那麼應大於羅榮桓同志所說1.7萬。一般說來,攻方收獲在於戰役勝利之後捉俘虜。如果用沙嶺,沙後所戰斗,膠東萊陽守衛戰,張鳳集戰斗,南麻戰役,臨月句戰役,滕縣,鄒縣,濟寧,汶上,大汶口戰役,大清河北戰斗,大同,應縣,運城,臨汾等防守戰戰役數字來推斷,那麼這個大於1.7萬可以成立。但真相如何,有待日後揭密。
2、 如羊山集戰役:圍攻整66師158旅、13旅2個旅。中野有二縱、三縱全部, 六縱十六旅、翼魯豫軍區獨立旅,據《陳再道回憶錄》137頁稱二縱傷亡2000餘人,筆者原來對將軍回憶錄還是有一定信任感的,但最近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軍戰史》(1997年版)237頁,承認僅二縱傷3700餘人,亡580餘人,傷亡總共4300人。《第十軍戰史》是更有權威,更真實的戰史專著,完全推翻陳再道之說。使得將軍回憶錄從此不可信,找資料更難,當然能夠理解,誇大對方傷亡,縮小自己傷亡是為了鼓舞士氣,誇大戰果向上級報功,但讓研究軍史的人說來就極為困惑了。
3、 金門戰役:葉飛在回憶錄《征戰紀事》324頁中說,共軍傷亡近一萬人,國軍傷亡 2.6萬人。解放軍文藝出版社《中國解放戰爭》下之237頁稱國軍傷亡9000餘人。軍科院《全國解放戰爭史》之五,179頁稱國軍傷亡9000餘人。事實是共軍被俘7095人,犧牲2000人左右。國軍傷亡3249人,其中傷1982人,亡1267人,據國軍戰後精確傷亡統計表。這是典型的殲滅戰,前期雙方各有傷亡,後期勝方抓俘虜。
從以上幾例看來,這個課題難度太大。資料太不真實,雙方都誇大戰果,縮小傷亡,均不可信。筆者曾與黃河出版社社長談過這個問題,他說難啊!只許報喜不許報憂,當年雖經軍委同意,黃河出版社出版了《南麻戰役》(較為真實完整),但事後還是受到很大批評。
筆者曾向張家口文史資料主編查詢過傅作義經典戰役,圍魏救趙,攻集寧,解大同之圍,共軍之傷亡總數,及傅作義另一經典戰,明修棧道,暗出陳倉攻佔張家口共軍之傷亡總數,他也無法回答,說這是保密的。後來查詢65軍軍史,及65軍戰史館,也無法找到答案,所以至今未有答案,不知各位高手能人中誰有答案和出處。望不吝賜教。
傷亡人數之謎又一說法
1.據我所知,羅榮桓沒有寫過所謂回憶錄。
2.記得一位歷史學家說過,最不可靠的就是人的記憶。將軍們的回憶錄多為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所做,限於當時的歷史條件,且他們接觸的資料和研究的角度和專業的學者或研究機構有差距,作為參考可以,對一些問題存疑可以,全面否定不宜。作為專業研究者必然要去查詢原始的檔案、電報等資料,單純靠回憶錄和出版物來研究,准確性是不高的。
3.葉飛在回憶錄中稱「胡璉向蔣介石報告,傷亡九千餘人」,不知這二萬六千人的數字從何而來。就我軍被俘人員的數字,國民黨方面也有七千餘和五千餘兩種數字,我軍情報是三千餘,比較而言,我以為被俘七千實在有些誇張。一來對比國民黨在金門戰役中的各種統計數字,其數字並不統一,有多種說法,而且很多數字中誇大成分是非常明顯的。二來就戰斗情況來看,國共雙方的記錄中均記載戰斗始終十分激烈,而我軍始終十分頑強,參戰部隊均為各軍的主力團,而我軍一向提倡的寧死不當俘虜,所以歷次戰役中被俘的總是少數或機少數。對比志願軍180師,全師近萬人,不是主力,多新兵和俘虜兵,也不過被俘5000餘人,說金門戰役我軍被俘7000餘實在有些讓人難以置信了。
就敵軍損失而言,傷1982人,亡1267人的數字最早出自劉雲翰的回憶錄,後來被國民黨方面沿用至今,其真實性還有待驗證。從戰場情況來說,敵軍參戰兵力在2萬多,如果傷亡不過3000人,殲敵9000餘,敵我損失1:3,如果有利的數字恐怕很難叫那麼多國民黨將軍們說自己傷亡慘烈吧。
❸ 百戰經典天津戰役
近代爆發的戰爭有很多,你了解過百戰經典中的天津戰役嗎?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百戰經典天津戰役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天津戰役簡介
天津戰役是平津戰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解放戰爭中最重要的攻堅戰,由時任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指揮。中共中央軍委關於平津戰役最初的作戰計劃是,東北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在把50多萬國民黨軍隊分割包圍在張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和塘沽5個孤立點後,先打下塘沽,以阻止國民黨部隊海上外逃,迫使平津守敵放下武器,避免平津兩大城市遭戰火破壞。但是經過偵察發現,塘沽周圍不適於構築工事和展開兵力,平津守敵又企圖頑抗,於是中央軍委改變原定計劃, 決定 首先攻取天津。天津地形復雜,市內被河流切成若乾地區,周圍又是沿海窪地,易守難攻,而守敵達13萬人,並且繞城構築了現代化防禦工事。根據這種情況,考慮到天津南北長、東西窄的特點,以及市內河流分布情況,制定了東西對進,攔腰斬斷,先南後北,先割後圍,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按照這個方針,東北野戰軍遂以第 l、第2、第 7、第 8、第 9縱隊全部和第 12、第 6縱隊各一部共22個師 34萬人,配屬大口徑火炮 538門、坦克 30輛、裝甲車 16輛,由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指揮,發起攻城作戰。從1949年1月3日至12日,用了10天時間,掃清了天津外圍的18個據點,完成了攻城的准備工作。曾先後3次要求守敵放下武器,但都遭到拒絕。於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月14日上午10時發起總攻,500多門大炮經40分鍾火力急襲,在守軍防禦體繫上打開缺口;工兵在護城河上架設浮橋,隨後,各步兵縱隊由天津最窄的東西兩側發起對攻,僅一個小時即突入市區,與守軍展開巷戰,經過29個小時的激戰,至當日 15時,戰斗結束,殲敵13萬多人,活捉國民黨軍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勝利佔領天津。整個戰役中,除中紡七廠因守敵頑抗而被毀外,全市工廠、學校、街道大都保持完好。
天津戰役戰斗經過
外圍戰
天津國軍在環城碉堡工事線長達八十四華里的周圍,分為三個防守區。 工商 業市區,則由警備旅、憲兵、警察等施行交通管制和燈火管制,日夜檢查行人和住戶,嚴密監視人民的活動。同時將天津各部隊的炮兵集中起來,歸天津警備司令部副司令秋宗鼎統一指揮,一律用 汽車 牽引,企圖集中火力支援作戰。預先做好了各地區的炮兵陣地和預備陣地,測好了市郊的目標距離,利用天津市區最高建築物為觀測所地點。在各軍進入了防守區以後,隨即施行封鎖交通,非經防守司令部的許可,不準人馬車輛船隻出入市區。
十二月二十日,外圍的激戰開始。灰堆據點在一個夜間就經解放軍襲占,保安團團長以下全部被俘。布設的許多地雷,效用不大。在楊柳青的兩個護路旅,經一日夜激戰後,僅有一團撤回市內。在北倉的一個旅經解放軍一夜猛襲,潰亂得零散不堪,收容起來還不足一團。靜海保安團尚在減河地區對解放軍炮兵的佔領陣地作了很大的妨害,終於被驅回來。另有個寶坻的「還鄉團」,也隨護路旅退入市內。對這些地方團隊,既要利用它作戰,又顧慮它起內變,都把它收槍而重新改編在收容回來的護路旅內(護路旅的幹部是傅總部教導團選編的),作臨時新編師,置於第三線工事上。在西南區第九十四軍那一個師方面,由於灰堆的失落和前方靜海保安團不能立腳,也受威脅,不能以重點支持西營門方面即將發生的劇戰,就強迫關外流入市內的游勇(多選雲南籍的)再急編為一個新師。軍械庫存尚有餘,因而能夠急就,不少滇籍軍官也受到利用,暫時作為總預備部隊。西營門一接火,又把這個師加到它的西翼來縮短第六十二軍的陣線,加深它的縱深。
第六十二軍軍長林偉儔鑒於北倉、灰堆外圍據點的孤立,輕易就被解放軍摧毀,他為宜興埠據點之團擔心。又以他的基本第一五七師留北平不得歸還建制,感到主陣地兵力不夠用,以為北站和西營門雙方都要受攻,再無能顧到宜興埠據點,就撤回那個第一五一師派出的加強團,作軍的預備部隊。他怕原來陣地為解放軍所利用,作為進攻北站的根據,令該團撤出時加以破壞。原指的是工事而言,哪知該團長竟然是縱火焚村,給千數家人民造成嚴重災難。我尚無所知,杜建時來告,同為驚愕,電話問了第六十二軍,才明究竟。雖然嚴斥了林偉儔,而未將那個罪惡團長置諸軍法以平民憤,我亦負有嚴重責任。趁解放軍尚未進占宜興埠時,責成第六十二軍迅即搶救,市 消防 隊全數出動,收效也不甚多,造成一筆莫大罪債。我曾對杜說:「這不同於長沙大火嗎?還防守什麼!」杜當時還強慰我以「軍務為重,急籌善後!」那也就是按照傅作義所宣布的「布設城防陣地拆除民房賠償 辦法 」,會同杜出了布告,由市府撥款「賠償救濟」。結果 軍事 日日緊張,災民也同林偉儔的處理相反,第八十六軍軍長劉雲瀚認為東局子營房據點的重要而又堅固,遮蔽著接近主陣地的要害,能堅持該點,全線就都可保安全。他特別加強該點的配備,並從主線增加炮火,作強力的支援。這還是他所見特到之處。但這樣的設陣配置思想,對砉特具攻堅威力的解放軍的英勇強戰,又屬枉然。第八十六軍舉其精萃力量用在東局子支點上,只經解放軍一日夜的猛攻強襲,即被突陷,炮火的日夜支援,也沒起作用,一個大團干凈滅亡。這使得原來軟弱的第八十六軍就全部喪膽了。
一九四八年底,外圍各據點已經解放軍掃盪干凈,全陣線處在圍困中,如同瞎子般看不出解放軍的調度。但從楊柳青、東局子的受猛攻和解放軍炮兵重點針對這兩方,認出西營門和民族門將受猛攻,而以對西營門的顧慮更大,但還沒想到會一下子就被突破。
一九四九年一月上旬,陣線各處都有不斷的接觸,河北和西營門地區起了激戰。在解放軍的一虛一實的迷惑作用下,第六十二軍竟將控置的有力一團推進於河北地區,恢復第一五一師建制,置於無用之地,而吁請縮緊西營門陣地線的配置。
西營門戰斗日緊一日,國民黨空軍曾有兩次,每次兩架轟炸機乘夜從青島飛來,在西營門、減河間找出目標進行轟炸,擲彈即去,不敢參與地上作戰。
西營門初戰,曾有解放軍一個突擊隊插入第六十二軍陣地網,大約是偵察隊的過分勇猛深入以致被擊滅,第六十二軍那一師防守的部隊繳獲了解放軍「尖刀隊」的旗幟,視為「珍重」的戰利品,從事宣揚。一時虛驕之氣大作,而不知滅亡即在眼前。
十日解放軍的攻圍部署已經完畢,炮戰更趨激烈。解放軍戰士從一點一點的地堡,逐步靈活地迫近陣前。守軍日夜發射雨一般的機關槍火傾倒陣前,以壯孤膽。其實是虛耗彈葯,要想制止解放軍已不可能。由於西營門的不停地激戰,東局子的被猛攻陷落,已看出受攻的重點,將是在西營門和民族門的東西兩方面。 解放軍的重炮火更多傾注於西營門的西頭一帶,並有戰車活動於運河自來水廠附近地區。當這緊急時期,請求青島的飛機來助戰不見答應(正為應付淮海的危殆,而不遑顧天津),就將護路旅所改編的新師,推進於西頭方面,支援西營門。當西營門激戰中,林偉儔恃著新師的准備援應,仍憂慮到河北的孤立突出,將所控制之團(第一五一師有力之團)交給該方師長使用。民族門方面,除了炮戰,只見解放軍的小部迫近,逐步奪取第八十六軍陣前的小支點,在構成地堡作攻擊准備。
總攻
1月14日10時,總攻開始,經過40分鍾炮火准備後,11時,第2縱隊第4師突擊隊首先突破 成功 。擔任「東西對進」的主攻部隊如潮水般涌進突破口,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天津守敵攔腰殺去。從14日夜至15日凌晨,西集團先頭部隊先後攻克中部守敵各個支撐點,並相繼佔領海河上游中游各個橋梁。其中,第1縱隊第1師第2團、第2師第5團先頭部隊於15日凌晨攻佔金湯橋,第2師第5團第7連於15日晨8時許攻佔勝利橋(今北安橋),第3師第7團第5連也於15日拂曉攻佔中正橋(今解放橋);第2縱隊第5師第14團攻擊部隊在連克大豐橋、金華橋、金鍾橋、金鋼橋後,也在15日凌晨進至金湯橋;東集團第8縱隊第23師第70團突擊部隊於15日拂曉與西集團在金鋼橋、金湯橋等地會合,使之南北不能相接。敵人整個防禦體系被打亂,陷入極度慌亂之中。
第1縱隊第1師從15日5時開始向敵核心工事天津警備司令部發起攻擊,激戰5個小時,第1團的戰士們敏捷地沖進敵司令部大門,活捉陳長捷等7名國民黨將領。15時,據守天津城北部、敵軍戰鬥力最強的第151師,在我軍重重包圍之下,宣布投降。至此,天津戰役勝利結束,歷時29個小時。守敵13萬人全部被殲。
天津戰役戰後統計
傷亡損失
天津戰役中東北野戰軍共傷亡二萬三千七百九十九(23,799)人。其中傷師級一人、團級十一人、營級九十二人、連級四百(400)人、排級八百三十八(838)人、班以下一萬七千八百七十二(17,872)人,合計一萬九千二百一十四(19,214)人。犧牲團級七人、營級二十八人、連級一百一十七(117)人、排級二百一十六(216)人、班級以下三千七百三十八(3,738)人,合計四千一百零六(4,106)人。其他四百七十九(479)人,共計二萬三千七百九十九(23,799)人。天津戰役消耗炮彈八萬八千九百七十二(88,972)發、子彈二百四十九萬九千三百四十二(2,499,342)發、手榴彈四萬三千七百八十三(43,783)枚、炸葯二萬零九百二十五(20,925)公斤、爆破筒一千二百六十八(1,268)顆,遺失重機槍五挺、輕機槍三十一挺、六零炮八門、擲彈筒十四具、其他一千零八十六(1,086),損壞重機槍四十三挺、輕機槍七十八挺、迫擊炮九門、六零炮二十二門、戰防炮四門、步兵炮四門、山炮十門、平射炮七門、榴彈炮一門、坦克八輛、裝甲車六輛、汽車一百八十九(189)輛。
戰爭成果
天津戰役共斃傷國民黨守軍正規軍九千九百三十三(9,933)人、地方軍一千三百三十七(1,337)人,合計一萬一千二百七十(11,270)人。俘虜正規軍九萬二千三百九十九(92,399)人、地方軍二萬四千五百三十六(24,536)人,合計十一萬六千九百三十五(116,935)人。投降正規軍八百零二(802)人、地方軍一千九百七十(1,970)人,共計十三萬零九百七十七(130,977)人,其中斃傷一萬一千二百七十(11,270)人俘虜十一萬六千九百三十三(116,933)人,投降二千七百七十二(2,772)人其級軍官三十人(其中天津市政府兼北寧線護路軍司令杜建時自首,天津市公安局局長李漢元是否)、校級軍官四百四十一人。將級軍官名單如下: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部司令陳長捷、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部副司令秋宗鼎、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部秘書長李葉靖、第八十六軍軍長劉雲瀚、第八十六軍軍長副軍長范玉書、第二十六師師長張越群、第二十六師副師長何卓、第二八四師副師長羅先、第二九三師師長陳廖華、第二九三師副師長陳昆、第六十二軍軍長林偉儔、第一五一師師長陳直、 教育 長李上達、第六十七師師長李學正、第六十七師副師長劉順楚、第六十七師副參謀長曾會奇、第九十四軍副軍長王治熙、第四十三師師長饒啟堯、第四十三師參謀長徐奇春、第四十三師副師長余和、第三零五師師長姚葛民、第三零五師副師長程德煌、第三二六師師長柴玉峰、第三二六師副師長吳繼先、憲兵第二十團團長曾加林、國防部軍紀檢查組楊威。津南第一支隊支隊長白英傑、補訓總隊總隊長宋捷、還有天津市公安局局長李漢元。天津戰役繳獲火炮一千六百四十八(1,648)門(其中榴彈炮九門、山炮二十五門、野炮二十八門,其他一千六百四十八(1,648)門。槍五萬四千六百八十二(54,682)(重機槍五百一十五(515)挺、輕機槍三千零三十八(3,038)挺、其他五萬四千六百八十二(54,682)支)、坦克十一輛(十二輛)、裝甲車九輛、汽車八百七十九(879)輛、大車一百五十三(153)兩、炮彈六萬八千九百二十一(68,921)發、手榴彈八萬九千五百二十四(89,524)枚、子彈七十一萬三千七百一十三發(713,713))。騾馬一千二百八十一(1,281)匹。
❹ 解放戰爭國共兩軍各陣亡人數是多少
由於戰爭跨度大,自然難以估計。只能根據三大戰役情況推算。
據官方記錄,解放戰爭共消滅國民黨軍807萬人,其中斃傷171萬人,根據上面經驗推算,其中陣亡約30多萬人。解放軍方面傷亡130萬人,其中,犧牲26萬人,失蹤和被俘19萬人。
估計解放戰爭期間,國共兩軍共有300多萬人傷亡,軍人死亡60多萬人。平民直接死於戰爭的人數估計在50-100萬之間。
❺ 三大戰役中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人數最多的戰役是…
1,名稱:
遼沈、淮海、平津
2,地點:
遼沈(遼寧,沈陽地區)
淮海(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
平津:北平天津地區
3,意義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三大戰役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
遼沈戰役是第一個戰役。遼沈戰役從9月12日發起,東北野戰軍先後分路奔襲北寧路。到10月1日,切斷了北寧路,一部分主力進抵錦州城下。10月10日,由華北國民黨軍組成的「東進兵團」自錦西向通往錦州的要隘塔山發起猛攻。東北野戰軍預先設置在塔山的兩個縱隊頑強阻擊,鏖戰6晝夜,打垮國民黨軍的數十次沖擊,成功地阻止了它的東進。其「西進兵團」出動後,也遭到解放軍3個縱隊的阻擊,進至彰武、新立屯一帶後,未敢繼續南進。10月9日起,東北野戰軍發起對錦州的攻擊。經過激戰,於15日攻克該城,全殲守敵10萬餘人。隨後,被長期圍困在長春的國民黨第六十軍於10月17日起義,新編第七軍也放下武器投誠。21日,長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區全殲廖耀湘兵團10萬人。11月2日,直下沈陽、營口。遼沈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在遼沈戰役中,人民解放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47.2萬餘人。
淮海戰役是第二個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淮海戰役於11月6日發起,到22日為戰役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華東野戰軍在碾庄圩地區殲滅黃百韜兵團10萬人。中原野戰軍也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11月23日到12月15日,為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中原野戰軍及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並殲滅黃維兵團11萬人。華東野戰軍主力在杜聿明指揮的徐州國民黨軍3個兵團25萬人向西突圍時,將這股敵人合圍於永城東北的陳官莊地區,並殲滅其中的孫元良兵團約4萬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為淮海戰役第三階段。1949年1月,華東野戰軍發起對杜聿明部的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10個軍約20萬人,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經過66天緊張艱苦的戰斗,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
平津戰役是最後一個戰役。平津戰役在11月29日發起。從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1949年1月15日,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解放天津。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以3.9萬人的傷亡為代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使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獲得解放。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人數最多的戰役是就是淮海戰役
❻ 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我方每場傷亡多少人啊
遼沈戰役,我軍以6.9萬人的傷亡代價,共殲國民黨軍1個「剿匪」總司令部、1個指揮所、4個兵團部、11個軍部、33個師,連同各種特種兵部隊和地方保安團隊,合計47.2萬餘人,其中俘敵306200人,斃傷56800人,起義26000人,投誠83000人.
平津戰役.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由林彪、羅榮桓、聶榮臻3人組成的平津前線總前委。當東頭的天津守敵拒絕接受和平改編後,1月14日,解放軍以強大兵力發起對天津的總攻,東北野戰軍集中5個縱隊22個師34萬人在劉亞樓指揮下,經過29個小時激戰,攻克了這座堅固設防和重兵守備的大城市,天津國民黨守軍10個師13萬人全部被殲,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被俘。平津戰役歷時64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我軍以傷亡13.4萬餘人的代價.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全境。
淮海戰役戰役自1948年11月6日開始,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我軍參戰部隊60萬人,敵軍先後出動兵力80萬人,歷時65天,共殲敵55.5萬餘人,我軍以傷亡13.4萬餘人的代價使蔣介石在南線戰場上的精銳部隊被消滅干凈,基本上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廣大地區,使國民黨反動統治中心南京處於人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
❼ 解放戰爭中國共個傷亡多少人
根據解放軍軍校教科書記載:國軍傷亡171萬,我軍四支野戰軍共傷亡120萬.
當時的戰爭,雙方都是人海戰術,人命如草芥,而且雙方都有將戰俘直接編入部隊的傳統,因此很難統計傷亡情況。
在雙方火力都不先進的情況下,通常進攻一方的傷亡,1.5~2倍於防守方,防守方,通常60%的人為戰俘,另40%,傷亡各半吧,這里的傷,就是重傷了,通常這樣的傷員就只能退出戰爭,殘廢了。而且很多情況下,這樣的重傷員,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生存率又很低了。
❽ 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犧牲和失蹤的人數有多少
一、三大戰役的傷亡情況估計
1、遼沈戰役: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反正及投誠6.49萬人,起義2.6萬人,俘虜國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
(解放軍陣亡14009人,傷53328人,失蹤1874人,共69211人)
2、平津戰役:共殲滅、改編國民黨軍52.1萬人,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餘人。(其中平津戰役紀念館有解放軍方面陣亡名單6639人)
3、淮海戰役:淮海戰役中,解放軍陣亡25954人,傷98818人,失蹤11752人,合計136524人。國民黨軍被俘320355人,斃傷171151人,投誠35093人,起義改編28500人。雙方傷亡比為4.06:1。
由以上資料可見,三大戰役中,解放軍方面共傷亡24.4萬人,其中陣亡4.66萬人;國民黨方面估計總傷亡25萬左右,陣亡人數應該在5-7萬人左右(基於國方是敗方,傷員救治條件遠差於解放軍方而估算)。
雙方合計共傷亡50萬人,其中陣亡10萬人。以上估計均不包括老百姓的傷亡情況。
二、解放戰爭的傷亡情況估計
由於戰爭跨度大,自然難以估計。只能根據三大戰役情況推算。據官方記錄,解放戰爭共消滅國民黨軍807萬人,其中斃傷171萬人,根據上面經驗推算,其中陣亡約30多萬人。解放軍方面傷亡130萬人,其中,犧牲26萬人,失蹤和被俘19萬人。
估計解放戰爭期間,國共兩軍共有300多萬人傷亡,軍人死亡60多萬人。平民直接死於戰爭的人數估計在50-100萬之間。
❾ 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取得了怎樣的戰績
三大戰役的主要戰績:在遼沈戰役中,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47.2萬餘人,東北全境宣告解放。淮海戰役中,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殲滅國民黨軍隊55萬餘人。平津戰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使華北地區獲得解放。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殲滅和改變國民黨軍隊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三大戰役俗稱「大決戰」,發生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三大戰役的勝利,使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中國人民解放軍獲得了戰略性大決戰的勝利,加速了國民黨反動政府垮台的步伐,獲取全國解放指日可待。接下來,我解放軍百萬萬雄師將展開渡江戰役,推枯拉朽的掃除國民黨殘余勢力。
遼沈戰役是第一個戰役。遼沈戰役首先切斷了北寧路,圍攻錦州,並快速包圍長春。阻擊「東進兵團」和「西進兵團」,俗稱「關門打狗」。經過激戰,全殲錦州守敵10萬餘人。隨後,被長期圍困在長春的國民黨軍隊起義投誠,長春和平解放。繼續南下,孤立無援的廖耀湘兵團10萬人在黑山被全殲。11月月攻克沈陽、營口。遼沈戰役至此勝利結束。
淮海戰役是第二個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戰役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解放軍採取的方針是分段包圍、逐個殲滅。首先,華東野戰軍在碾庄圩地區殲滅黃百韜兵團10萬人。中原野戰軍也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而後,中原野戰軍及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並殲滅黃維兵團11萬人。華東野戰軍主力圍杜聿明指揮的3個兵團25萬人於陳官莊地區。最後,華東野戰軍發起對杜聿明部的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10個軍約20萬人,淮海戰役勝利結束。
平津戰役是最後一個戰役。人民解放軍採取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解放天津。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
❿ 解放戰爭中國共個傷亡多少人
根據一九五零年解放軍總政治部戰報,解放軍犧牲約三十萬人,按照傷亡比一比三的比例,受傷的大約有一百萬人左右。
根據戰報,我軍和敵軍陣亡比例略小於一比一,也就是國軍死亡大約也是三十萬左右。國軍和解放軍衛生水平相當,傷亡比相當,國軍受傷也是一百萬左右。
解放戰爭雙方都很克制,沒有大規模平民傷亡事件,中國人口在解放戰爭中沒有大量損失。
可以估算解放戰爭軍人和平民因為戰爭直接死亡不會超過一百萬。
因為戰爭受傷人數應該不超過四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