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女排都是哪裡人
參加2016年裡約奧運會的中國女排的隊員:
1號副攻袁心玥:重慶市渝北區人,來自八一女排;
2號主攻朱婷: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人,來自河南女排;
3號接應楊方旭:山東省高密市人,來自山東女排;
6號接應龔翔宇:江蘇省連雲港市人,來自江蘇女排;
7號二傳魏秋月:天津市人,來自天津女排;
9號主攻/接應張常寧:江蘇省常州市人,來自江蘇女排;
10號主攻劉曉彤:吉林延邊人,來自北京女排;
11號副攻徐雲麗:福建省福清市人,來自福建女排;
12號隊長主攻惠若琪: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來自江蘇女排;
15號自由人林莉:福建省福清市人,來自福建女排;
16號二傳丁霞:河北省石家莊市人,來自遼寧女排;
17號副攻顏妮:遼寧人,來自遼寧女排。
2. 天津女排為什麼這么強大,原因是什麼
說天津女排如此強大有點過,但不得不承認天津女排是一支傳統強隊,各種冠軍獎杯一大堆,女排名將一大串,為中國女排的發展有較大貢獻。
天津隊有如此成績,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值得學習。
一是領導重視,排球氛圍好。在天津,女排是一面旗幟,是天津的驕傲。全市人民愛女排,捧女排,誰敢說女排不好願拼了老命去維護,這種氛圍在其他省份很難有發現,唯天津才有。有人把這叫做底蘊,也許就是吧。有了這種底蘊,女排的發展當然就順風順水,很多問題在外省是問題,但到了天津就不是問題,比如人才引進,全國攬才,天津大格局,做得很好。
二是捨得大投入,不惜重金。女排要發展,要成績,就必須捨得投入。這個投入不僅是花大錢引進內外援,更是在組織,宣傳,培訓,設置等方面捨得投入。凡有比賽必有直播,投入雖不大,但其他省做不到。凡有發展前途的人才就引或買,其他省份也很難做到。有投入就有產出,長期結累必有成果。
三是很注重隊伍的階梯培養。由於領導重視,捨得投入,隊伍的階梯培養就不是問題,新人不斷涌現,老中青不斷檔,這也是天津一大特色。當然其他省也有做得比較好的,像江蘇隊也比較突出,青年人才比較多,但也有不少隊青黃不接,3O多歲還奮斗在球場,雖精神可嘉,但畢竟反映出人才斷檔的困境。
天津隊確實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越是強隊越要大氣,越要謙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更要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各隊都有其長處,能互相學習,才能都有提高,天津再強也不是東方不敗,也沒有永遠的長勝將軍。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忠言逆耳,只是希望天津隊這面旗幟永不倒,更鮮艷奪目而己。(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如果你去看天津女排獲得的獎杯,你會發現這支中國排壇勁旅帶給你的感受只有兩個字:震撼。 11次全國聯賽冠軍,3次全運會冠軍,5次全國錦標賽冠軍,5次全國大獎賽冠軍,除此之外,天津女排還先後4次登上女排亞俱杯的冠軍領獎台。時至今日,天津女排已經成為天津 體育 界的一面旗幟, 天津女排對於天津人民來說,就像早期的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給全國人民帶來的精神力量一樣,已經成為天津人的一種精神象徵。
天津女排能有今天的成績,是趙雪琪教練打下的基礎,王寶泉教練打出了成績。
2001年王寶泉執掌天津女排帥印的時候,天津女排還算不上國內勁旅,僅僅是保級球隊。當時的天津女排,沒有出眾的球星、沒有一錘定音的進攻隊員、身體條件一般、球隊整體力量也不出色……王寶泉上任之後,對球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當時球隊制定的基本戰術就是 穩固防守,快速防反 ,尋找機會擊敗對手。
如果說當時的天津隊有什麼特點的話,就是 全面 。強攻不行,就拼快攻;快攻不行,就拼網前;網前不行,就拼防守;防守不行,就拼意志品質。 任何球隊遇到這樣一個拼勁十足的對手,都會感到非常難纏,因為全面就沒有弱點 。
如果從個人能力分析, 當時天津女排的多數隊員甚至排不到全國前五名,之所以能夠打破國內女排格局,接連奪得全運會和聯賽冠軍,靠的是出色的小球串聯技術、嚴密的防反體系和整體的技戰術配合 ,而這些都是建立在球隊 嚴格管理和嚴格訓練的基礎之上 。天津女排的成功之道,值得國內其它女排球隊學習。
天津女排的訓練強度之大,國內少有 ,魔鬼教練進行的就是魔鬼訓練。當時王寶泉教練進入國家隊之後,不少其他球隊的隊員無法適應國家隊訓練強度,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傷病。如果技術動作不規范,王寶泉教練都會要求隊員重新練上幾十次,甚至近百次,直到他滿意為止。正是 這種鐵腕的管理模式,才鑄就了天津女排十幾年的輝煌。
※悟空獨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以上僅為一家之言,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天津女排為什麼這么強大?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天津有非常濃厚的排球文化底蘊。這個從11個冠軍就能看出端倪,有了這樣的底蘊基礎,有了良好的群雄基礎天津女排受關注程度越來越高,記得幾年前看過一次報道那就是天津人對於排球有種特殊的愛好,足球和籃球並非他們的名片相反女排才是他們的名片。
二、重視度高。這個從政府部門到排協再到俱樂部非常重視排球的發展,只有重視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好,才能抓好青訓,才能抓好苗子的培養。
像李盈瑩、王媛媛這樣的球員就是高度重視和青訓的結果。
三、投入大。任何一項 體育 運動和投入息息相關只有投入才有產出,而天津敢於投入能夠給球員提供良好的訓練氛圍,能夠讓她們有更好的回報。
四、各個位置均衡發展。這是一支強隊的基礎,看看天津各個位置相對比較均衡而且新老交替遞接比較合理。
主攻(朱婷不算):李盈瑩、王藝竹,於鋆煒(還可以打接應),單單這個主攻陣容也是國內前列的。
副攻:王媛媛、李亞楠、袁語茉,副攻陣容也是聯賽中比較優秀的組合,特別是王媛媛也是國手。
二傳:姚迪、陳馨彤,姚迪不用說了17/18賽季天津奪冠的功臣球員之一,即使上賽季姚迪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而且現役國手,陳馨彤從北京回歸之後增強了天津二傳位置厚度。
接應:楊藝,作為保障型接應楊藝雖然攻的能力有欠缺但是保障能力非常強,天津一點攻需要這樣的保障接應。
自由人:劉立雯、孟子璇,兩個人互補性非常強,天津也是極少數用雙自由人的球隊。
這樣的人才儲備基礎決定了天津一直處於聯盟強隊行列,本賽季朱婷加盟、胡克爾加盟那就是如虎添翼。
五、優秀的教練團隊。即使陳友泉帶隊的時候天津也是取得不俗成績,王寶泉指導再次出山更是天津實力保障,這個不用多說了,國內優秀教練屈指可數。
六、發展的大格局。任何一直強隊都擁有非常好的發展大格局,可以說天津女排能夠吸納各地人才通過自己的青訓體系將她們打造成為優秀球員,這一點和籃球的廣東男籃有些相似,也正是這樣的發展大格局,不拘一格多方吸納人才才的思維才能夠成就天津女排今天的成績,而且就目前態勢看能夠與天津成績媲美的真就寥寥無幾。
文/醉眼觀世
天津女排已經獲得過11次聯賽冠軍,其中更是獲得過五連冠,而本賽季的天津女排正在朝著自己的第12個冠軍前進。那天津女排為何一直如此強大呢?
首先是天津女排投入比較大,所以球隊一直會涌現出優秀的新人。天津女排作為城市的一張名片,球隊一直獲得不錯的支持,所以球隊的青訓成果比較好,也一直涌現出優秀的新人,像李盈瑩只有19歲,王媛媛和李亞楠都是20歲出頭,這都是天津女排培養的年輕球員。
無論球隊的得分能力如何,天津女排的防守一直都很好,因此球隊的實力一直都保持在強隊之列。因為球隊實力強,所以在保障成績的前提下,天津女排能夠讓更多的年輕球員得到鍛煉機會。
天津女排的傳承比較好。球隊主教練王寶泉是天津女排的金牌教練,他在本賽季再次執教天津女排後,讓天津女排的表現更上一層樓,同時王寶泉指導非常強調防守,在王寶泉指導上任後,李盈瑩的後排防守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看看年輕球員李艷哪失誤後,李盈瑩和朱婷都上前鼓勵李亞楠,這可以看出球隊的氛圍是非常團結的,而且年輕球員失誤後,能夠得到場上核心球員的鼓勵,肯定有利於她們快速的成長。
因為球隊有著出色的體系,同時也一直有出色的年輕球員出現,再加上目前正處於巔峰,所以天津女排能夠一直保持在巔峰。期待球隊能夠戰勝上海女排獲得本賽季的聯賽冠軍,然後培養更多的年輕球員。
不管怎麼說,在國內排超聯賽,天津女排一直是數一數二的強隊, 哪支球隊想輕松戰勝它或取代它都不容易。
至於天津女排為什麼如此強大?
在此, 個人只說一點原因 只有這一點就足夠了,那就是:
這個城市從上到下都重視天津女排。
這一點很重要,甚至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在中國,不管什麼項目,只要國家或當地主管部門能重視,那就一定能幹好。
這就像國家發展經濟一樣, 只要國家重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力去做,那我們只用了短短三十年的時間、就從一窮二白發展到現在的世界第二強國。
同樣,比如中國女排 ,因為國家和主管部門重視,所以,四十年來我們一直長盛不衰,世界冠軍一直不斷。
也就是說,如果國家重視了,就會有各方面的政策、資金、人力等各種資源向這個項目上傾斜 這樣,集中資源辦大事,能辦不好嗎?
相反,對於中國足球來說 ,其實,國家並沒有真正重視起來,否則,真有人重視,制定一個長遠發展規劃,按照科學規律一步步來,也早就發展起來了。
所以說:對於天津女排來說,城市重視女排,是女排能夠強大的主要原因。
別的不說, 就說電視直播吧 ,不管天津女排的大小比賽,不管是主場還是客場,天津 體育 頻道的轉播車都會跑過去直播,讓天津市民都能看上女排比賽 單論這一點,國內又有哪一個城市的電視台能夠做到?
所以說,一支球隊強大是有原因的 ,不要整天揪著一些「外省人啊、外援啊」來說事 即使把這些機會也都給你,你能把你們地方的球隊變強大吧? 估計很懸,你不搞成[第二個中國足球]就不錯了!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天津女排的冠軍底蘊深厚,青訓工作做的很到位,球員的更新換代未見波瀾,球隊的穩定決定了成績的穩定。
天津女排的青訓工作做的挺好,四處招攬人才,李盈瑩、董銘霄、王媛媛就是最好的例證,值得點贊!
排超聯賽的整體水平有限,天津女排的本土球員可以說是冠絕中超,無人能及。江蘇女排、山東女排的青訓工作做的都挺好,如果放棄外援,他們都有實力殺入四強。
天津女排是一支貧民球隊,選材不分地域,用人不拘一格,門迎五湖英才,廣納四海賢良。通過多年的科學訓練,刻苦礪煉,走出了一條由小變大,從弱到強的專業發展道路,逐步發展成為中國女排的皎皎者,培養出了大批的青年才俊。依靠這些青年才俊走出了一條自我發展壯大的道路,逐步成長為中國排壇霸主。天津女排的成功之路,值得全國借鑒!
天津女排強勢十多年,確實是中國 體育 戰線的一面旗幟,原因有兩條,天津上下重視和投入大,培養後備人才,特別是引進外援和內援方面值得各省市去學習。但是,天津女排並不是不可戰勝的,今年要不是引進朱婷,這個聯賽冠軍不會順風順水,上海、北京、廣東,包括獲得第五名江蘇女排,第六名遼寧女排,誰家不強。
十冠王,你以為鬧玩子啊!
天津女排創造了國內女子排壇的神話!當然也只是近幾年才出現了李瑩瑩這樣天賦異稟的球員,之前的天女不論是主攻,副攻,還是接應位置上都沒有很頂尖的隊員,但她們卻一直雄霸國內女子排壇之首,究其原因只能是苦練!比別的球隊更多的付出!
競技 體育 沒有捷徑,想取得好成績,只能是多練苦練!眾所周知天津女排的訓練強度是很大的,每年聯賽前的薊縣封訓更是球員們的噩夢!前古巴外援卡里羅就曾直言被她所見到的情形嚇傻!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
正是由於在訓練場上的忘我訓練,才有了隊員們在場上的精彩演繹。天津女排的防守一直是國內最強的,堪稱密不透風。她們就是用頑強的防守瓦解了對手的一次次進攻,為自己拼來了機會。
巔峰期的天女(尤其是李珊,張平那一屆)比賽是很精彩的!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悠長。
感謝排球教父王指及他率領的一批批隊員為球迷帶來的精彩!
張娜張萍時代的天津女排令人崇敬。
自從李盈盈不斷伸腿,天津女排的口碑不斷下跌。
天津女排從未想過要進行危機公關。
天津球迷一味包容李盈盈。
天津球迷拚命指責江蘇女排。
最後的結果是天津女排成績很好但形象全無。
3. 為什麼有人說江蘇女排很少有外省球員,而天津女排卻恰好相反
這個問題我認為題主的說法並不準確。中國排壇霸主天津女排在早年間也是靠天津本土球員的班底拿下的王朝,當時天津隊在老教練趙雪琪指導的帶領下培養了一大批後來的中堅力量,在1998年天津隊剛剛升到甲A聯賽時,球隊張靜坤、呂超、丁紅瑩、王彤等人都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隨後的張娜、李珊、張萍、王莉、李娟以及再後來的陳麗怡、王茜、李瑩等人也都是天津人,所以天津女排並非題主想像的沒有本土球員。
然而天津女排的成功也造就了天津排球之鄉的美譽,由於天津非常重視女排,為了保持自己的冠軍之師長盛不衰,時任天津女排主教練的王寶泉也不斷的在全市甚至全國去尋找好苗子,其實首選的還是天津本地球員,比如2009年那個時候冒出的梁瀟等新人,但是由於實力達不到要求只能是曇花一現,隨後天津隊從內蒙和黑龍江有挖掘了王佳敏、王寧、李盈瑩等好苗子。一方面天賦不錯的小球員願意去天津,另一方面天津女排也對好的苗子求賢若渴。目前王寧、李盈瑩這樣的球員都是天津隊鐵打的核心力量,這也跟天津隊未雨綢繆的選材不無關系。
至於江蘇,同樣是對女排非常重視的大省。然而江蘇女排人才濟濟,省內有很多很多好的苗子供選擇,天津近些年本土的苗子越來越少只能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選拔。這並不是說江蘇女排規定必須要選擇江蘇球員,當然由於目前全國女排聯賽還處於半職業的狀態,各個省市的女排隊伍有一部分還是會和城市的形象掛鉤,所以各個省對於人才的保護還是比較嚴重的。你看天津隊當年為了全運會甚至都考慮把朱婷引過來打全運會,然後交換其他項目給河南,河南都沒同意,寧可贏不了也不能讓你拿冠軍其實是一個道理。所以天津隊的球員基本都是那些家鄉沒有女排隊伍的球員過來打,什麼內蒙啊,黑龍江之類的。
地區人口多少決定的,天津市才多大,江蘇七八千萬人口!
這很簡單啊,人口基數不同啊!天津人口才1千多萬,而江蘇人口有8千多萬呢!當然我覺得跟觀念也有關系,江蘇女排確實 歷史 上很少有從外省引進年輕隊員,目前陣容里也就許若亞一個好像是湖南籍的,而天津女排目前陣容里有相當一部分是外省籍特別是東北的隊員還是比較多的,比如李盈瑩、王藝竹、王寧等都是黑龍江的,王媛媛則是甘肅的,王佳敏是內蒙古的。
其實討論這樣的本身就說明我們的聯賽職業化不光是制度上有待完善,就是球迷也觀念有都有待於改變。一個職業化的俱樂部是不可能有這種地域觀念的,真正強大的俱樂部是有海納百川、兼容並包的胸襟,而不是有這些小肚雞腸的地域觀念!當然,不是說江蘇排協領導有這樣的思想,不過江蘇女排常年沒有召入外省籍的球員至少說明他們選材存在一些狹隘的觀念。當然,也有可能像我說的,因為江蘇人口基數比較大,或許她們覺得自己的選材范圍在省內已經足夠了。
天津女排雖然這些年一直都是從外省引進年輕的球員,不過她們還是繼承和發展了天津女排一直以來的優良傳統,那就是作風頑強,努力拚搏、刻苦訓練的意志品質。其實想李盈瑩很早就來到天津女排,她身上的一些氣質、舉止、就連說話的口音都跟天津人一模一樣。目前李盈瑩已經成為了天津女排的一張王牌了。
其實國內俱樂部中除了江蘇女排和遼寧女排似乎外省籍的球員不多之外,其他俱樂部其實都有很多外省籍的球員,這其實也是職業化的一部分,雖然我們目前聯賽無法稱為職業聯賽,不過我們其實也一直在 探索 聯賽職業化改革的步伐。其實有沒有外省籍球員或者說需要是否需要擴大范圍選材,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讓自己的俱樂部能夠一直有新鮮的血液一直在補充進來,讓整個俱樂部各個環節運轉的更加合理,保證球隊一直處於有競爭力的隊伍行列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個理念問題!
換言之有點大了!起碼來講江蘇是魚米之鄉,人均收入名列中國前茅,總之不差錢,又是人口大省, 體育 搞的不錯,比如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都很好。
可是這並非江蘇人自己閉門造車所致,國家大局觀和指導思想就是這樣,別談那麼復雜了,簡單說就是走的是非職化道路,從總局開始到地方都是這樣,所有人都是有編制的,想轉個會出進個人很困難,條條框框太多。
從總局到地方,領導也非終身的,規則定下了,基本順著走,改革很難。久而久之人就產生惰性思維,本身江蘇省又大,不缺人才能自保,到時候向國家隊輸入不少優秀的球員,得過且過就安於現狀了。
而天津不一樣,他在河北省內北京腳下,不過是個直轄市而已。人口少本身制約了發展,人窮思變, 體育 更是如此,本地沒那麼多打球的人,只好去挖,天津有高層的大力支持,渤海銀行是支柱,也不差錢。
久而久之也行成了自己的模式,比如李盈瑩從小在天津打球,原籍黑龍江的,本土沒有俱樂部也沒省隊,天津機會來了,花錢買斷,打出成績給辦天津戶口,李盈瑩父母馬上就會來天津,都辦好了。
王藝竹也是黑龍江的,王媛媛是甘肅的。本地不能發展,他被天津球探發現,立即行動,逐漸形成自己的模式。說實話,天津從上至下對排球的熱愛超過全國任何一個地方,所以有國內聯賽十冠王的成績。
目前江蘇的陣容里只有許若亞是湖南人,其他都是江蘇人。而天津這邊有很多主力球員都是外籍人員,比如李盈瑩、王寧是黑龍江的,王媛媛是甘肅的,王佳敏是內蒙古的。這么看的確天津本土球員不多,但你要想江蘇怎麼一個大省七八千萬的人口,天津不過是個直轄市,地方才多大。
1988年天津剛剛升到甲級A聯賽時,張靜坤、呂超、丁紅瑩、王彤、張娜、李珊、張萍、王莉、李娟、陳麗怡、王茜、李瑩三代人都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天津女排的根基其實是自己打起來的。同理,天津本身就非常重視排球,有著排球之鄉的美譽,曾經的主教練的王寶泉四處挖掘人才,各個省市都去一遍。
所以你會發現很多外籍天津球員的故鄉是沒有排球隊的。 相比於江蘇,地廣人多,完全不需要走出去挖掘人才,只要有良好的青訓體系,人才自然會來到眼前。
還有江蘇省有錢的很,他們的球員都是有編制的,走的是非職業化道路,進了這個框基本就走不出去,也不存在所謂的人才流失。 所以說,不管是怎樣的方式,如你所見天津和江蘇都是很強力的排球隊伍,沒必要溯本追源大搞地域區別。
天津市作為中國的直轄市(有名無實),人民生活水平較高。這種競技 體育 的人才選拔,需要付出大量的辛勤汗水,再加上 體育 人才成功機率太低,天津本地人,不願意參加,只能從外地招商引資啦!
但是但是但是,女排作為天津市的金牌明信片。這些年,天津市政府給予天津女排的優惠政策非常豐富:
1.天女的成績與獎金掛鉤。聯賽冠軍和全運會冠軍獎金貫穿下一年度。獎金由企業贊助。
據說,多年以前天女工資上萬,其他女排3000。
2.為天女作出貢獻的退役隊員,天津市政府都給予非常好的安排。高校的副校長,體工大隊副隊長等等職務。
這一點對外省市隊員有巨大吸引力。
3.關鍵是天津女排有良好的梯隊建設,有能力強悍的教練班子,有團結融洽的光榮集體。
好苗子,在天女隊內能得到鍛煉和提高,能早日成才!
總之, 體育 運動員的 體育 生涯是短暫的,在有限的時間內,能成才出成績的概率太低了(天女也淘汰了許多人)。都想出成績,就要有優秀的成才平台。
天津女排隊伍就是這樣優秀的成才平台。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全國的有志之士,為天津女排作出貢獻。天津人民歡迎你!
(江蘇女排我不好評價。不過我非常喜歡惠若琪的沉穩,張常寧的扣殺,龔翔宇的內斂。。。江蘇女排美女如雲啊)
理念不一樣,培養的方向也不盡相同,立足的起點也過異。為什麼?
蘇津兩地比較人口基數差異突出懸殊,江蘇近八千萬人口,天津是江蘇的1/4。故打女排排球的人口尤以好苗子不難發現居多。
二是江蘇女排立足於為國家隊輸送出類拔萃的人材,培養的理念、方向戰略致遠。不因一時的成績好否而搖擺拿捏不定,堅持且持之以恆。
三是在自身努力現有的基礎上,不引外援強身也不加內援護體,而是量材兼得而施,內部消化而改,不急於求成。如二傳刁琳宇、自由人倪非凡都是半道修練成佛。都不是主打哪個位置,因人制宜,看勢利導;這是教練的慧眼識金。尤以地方啟蒙教練伯樂的發現。
四是注重梯隊人材的培養體制建設。不急於求成要成績奪冠軍;重點是夯實基礎練就基本功,梯隊人材一茬一撥的成長涌現。
五是硬體的使然,經濟的實力保障。玩排球要有場館場地,經濟發達之省各地方院校都有較完備的 體育 訓練設施,且相應的措施辦法落實到位,練排球的學生也就不在少數。何況每個地方都建有 體育 娛樂 中心,群眾 體育 健身鍛練蔚然成風。這一優勢得到彰顯;越發顯現得後勁的蓬勃勃生機。三大球運動成績位列全國領先水平。底蘊在信心有氛圍濃實力然何談所未及求?
地域面積和人口差異明顯啊!
從重視程度來說,北京、天津都十分看重 體育 人才的挖掘與培養,但是人口基數太少,如今願意從事專業 體育 訓練的孩子也越來越少,所以選材自然會遇到問題。同樣的局面,遼寧、江蘇、廣東這樣的 體育 大省便輕松多了,從省會城市到地級市、縣級市,多層 體育 系統開設的業余體校、特長班都能發現人才,可供選材的基數也遠比北京、天津等直轄市要多得多。
而單就女排項目來說,由於天津女排近年來成績突出,每年聯賽都能躋身八強、四強,甚至是決賽,那麼有潛力的外省市新人,特別是當地沒有專業女子排球隊的,自然希望加入這樣的隊伍,獲得更好的指導,也能更快地提升技術水平,接近國家隊的目標。
比如現在天津女排隊中的王媛媛、李盈瑩、王寧等球員都是來自外省市的球員,她們也是為了在排球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才選擇來到天津。(XC)
球隊的理念不一樣,再加上球隊所處的地區不同,造成了江蘇女排很少外省球員,而天津女排卻恰恰相反。
江蘇女排近年的目標重心放在全運會上,女排聯賽也重視,但還是主要用來為全運會鍛煉陣容。全運會是必須使用自己的運動員的,所以江蘇女排鮮有請外援的時候。另外,江蘇省范圍比較大,各地級市都有不少從事排球運動的青少年,球員的來源有保障,高水平運動員也涌現不少,所以基本上都是使用自己省內的球員。
天津女排非常重視聯賽成績,也非常重視全運會成績,屬於兩頭都要的球隊。為了保證聯賽冠軍,在不少球隊都引入外援的情況下,天津女排也是引援大戶,近年來內外援請了很多,比如朱婷、米哈伊諾維奇、卡里羅和胡克爾等等知名球員。
其實,天津女排在崛起時以及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依靠的都是本土球員,而且都是天津籍球員。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天津作為一個大都市,從事排球運動的球員越來越少,可挑選的球員更少,所以天津排協把目光放到了全國,到很多地區選拔小球員,帶到天津訓練,如今正在隊中的李盈瑩、王媛媛、王寧、王藝竹、李雅楠和孟豆等人都是非天津籍選手。
天津女排自身球員不夠,所以全國選材,而且喜歡引入內外援,所以外省球員較多。江蘇女排著眼全運會,自身省內可選人才較多,所以基本沒有外省球員。
這個問題太好解答了,江蘇的人口和面積都遠遠超出天津。一個省對比一個市肯定是江蘇省的排球人才更多一些,畢竟基數在那呢。
很多人說江蘇女排排斥外地的球員,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扯淡的理論。從人種說江蘇也算是半個北方,所以江蘇還是比較盛產高個子的。這就導致了本省的運動員完全夠用的,壓根不需要去外省去挖掘,並不是江蘇女排排斥什麼外地人。
天津隊的確有非常多的外地球員像李盈瑩、王藝竹、王寧等都是黑龍江的,王媛媛則是甘肅的,王佳敏是內蒙古的。那為什麼天津隊那麼多的外地球員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這些地方並沒有排球隊,而且在天津球探的發掘下被挖到天津隊。
我覺得這種什麼排外的說法壓根站不住腳跟,什麼選拔都是這樣的,就和籃球以及足球一樣如果中國足球和籃球運動員足夠強,中超以及CBA壓根就不需要外援來幫助,外援的作用很大就是讓中國球員適應國外的球員實力。
無論哪裡的人不還都是咱們中國人,李盈瑩以及刁琳宇還有張常寧都是國家隊的隊友。這種事也要去黑就沒有任何必要了,江蘇和天津肯定都是擇優錄用,誰好就用誰哪會是第一時間考慮她是哪人。
天津女排的許多隊員並不是所謂花大價錢買來的,目前排球職業化並不完善,引進球員談何容易。許多優秀的隊員都是天津隊從小培養出來的,像李盈瑩九歲就來天津啦,這個城市早已經是第二故鄉啦。並且她們中的很多人也已經在天津安家了。
4. 天津女子排球隊的成立時間
天津女子排球隊成立於1993年。
天津女子排球隊,中國排壇勁旅。曾五次奪得女排亞俱杯冠軍,三次捧起中國女排超級聯賽冠軍獎杯,十次問鼎全國女排聯賽冠軍,16次闖入聯賽決賽、13次登上最高領獎台。四次加冕全運會冠軍,六次榮獲全國女排錦標賽冠軍,七次登上全國大獎賽冠軍領獎台。中國第一支參加過世俱杯賽事的地方球隊。
2018年4月3日,天津女排在總決賽第七場以大比分3-2逆轉獲勝,獲得2017-18賽季排球超級聯賽總冠軍。
2020年1月14日,天津女排在總決賽第三場以大比分3-0獲勝,獲得2019-2020賽季排球超級聯賽總冠軍。
2020年10月2日,2020年全國女排錦標賽在廣東江門落幕,天津隊在決賽中以3比1(25比21、16比25、25比11、25比12)擊敗山東隊,第六次奪得全國女排錦標賽冠軍。
此外,天津隊此前還以總分770分獲得體能測試冠軍,成為全國女排錦標賽歷史上比賽奪得冠軍次數最多的隊伍,也成為全國女排錦標賽歷史上的首個單屆比賽雙冠王。
(4)天津女排從哪裡來的擴展閱讀:
天津女子排球隊的全運奪冠紀錄:
2013年7月20日,第十二屆全運會女排決賽,天津以3-1逆轉東道主遼寧女排,實現三連冠,這也是本屆全運會三大球首冠。四局具體比分為21-25、25-13、28-26、25-17。
根據全運會的獎牌規則,三大球項目的冠軍隊伍將獲得三枚金牌,亞軍和季軍分別有兩金和一金入賬,在早些時間結束的季軍爭奪戰中,獲勝的上海隊已經獲得一枚金牌。
2017年9月8日,第十三屆全運會進入到最後一個比賽日的爭奪,青年女排決賽在天津人民體育館開打。天津青年女排坐鎮主場迎戰遼寧青年女排,最終天津隊以3-1戰勝遼寧隊,為天津代表團收獲本屆全運會最後一金。四局比分為17-25、25-14、25-17和25-21,遼寧和山東分獲本次比賽的亞軍和季軍。
5. 中國女排奧運會冠軍球員都是哪裡人
中國女排奧運會冠軍球員都是哪裡人?
天津:女排苗子的孕育地
細數歷屆中國女排奧運會冠軍球員的出生地,我們會欣喜地發現,天津的出現頻率之高令人驚訝。莫非天津專門培養中國女排奧運冠軍?是單純的巧合還是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
不僅是女排事業、天津其他體育項目發展勢頭也很強勁,而天津女排的不甘落後、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和追求高標准、爭創一流的態度,無不體現了天津人自信自強的可貴品格,體現了天津人敢打硬仗的堅強意志。
6. 深度:十二冠王的天津女排為何能成為排超聯賽的常勝將軍
天津女排是新世紀以來崛起的排壇勁旅,也是排超聯賽中各俱樂部最強大的對手,從02-03賽季至今,天津女排拿下了十八屆中的十二次冠軍,也實現了聯賽五連冠的偉大壯舉,在上賽季中更是以全勝的戰績橫掃奪冠,傲視群雄,這么多年來,天津女排在維持聯賽好成績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為國家隊輸送著一批批優秀的人才,雅典奧運會奪冠成員張萍、里約奧運會奪冠成員魏秋月以及目前國家隊的新星李盈瑩都來自天津女排,這驚人成績的背後是一支怎樣的團隊?為何能成為排超聯賽的常勝將軍呢?
隨著朱婷的加入,天津女排的得分點變得更加分散,上賽季中天津女排有3人總得分超過180分,李盈瑩獨得262分,朱婷和外援胡克爾分別都得到181分並列第二,從得分來看,天津女排不再圍繞李盈瑩這一關鍵核心來抵抗對手,而是多點開花,更不易被擊垮。
進攻:有絕對優勢,得分點分散質量也高
上賽季中天津女排進攻1403次直接得到689分,成功率49%,120次失誤被攔丟分,效率仍然達到41%,雙率高居全國第一,並且在排協公布的進攻效率榜上天津女排前五名占據三席,朱婷、李盈瑩及胡克爾分別位列第一、第二和第五,進攻點足夠分散。在各隊員中,朱婷作為世界級的球星,因手腕有傷缺席了多場比賽但仍然可以做到高水平發揮,282扣169中,成功率60%,遙遙領先,這與她全面的能力有著分不開的關系,打吊結合,力量足線路豐富,形成絕對優勢。李盈瑩承擔了全隊最多的進攻任務,465扣228中,成功率49%僅次於朱婷,作為一名左手將的她扣球線路變化多端,讓對手難以適應,這也成為她的打法特色。美國外援胡克爾雖不如年輕時期那麼有優勢,但在聯賽中的表現也發揮了一定作用,整體來說,天津女排進攻強,有絕對優勢。
攔網:整體出彩,關鍵人核心作用強
天津女排總共打了45局比賽,攔網獲得110分,均局得到2.44分,排名聯賽六強隊伍中的第一位,但優勢不夠明顯,北京、江蘇和遼寧女排都緊隨其後,在隊員中,天津女排的攔網得分相對集中,副攻王媛媛個人貢獻38分佔天津女排總得分的35%,在全國所有隊員來看也是名列前茅,已成為天津女排攔網環節的關鍵人,王媛媛有身高優勢,定點攔網做的非常好,手型比較硬,也一直被看做顏妮的接班人,未來可期,外援接應胡克爾得到21分、主攻李盈瑩得到19分,副攻李雅楠得到13分,這是三位次要攔網得分人,除此之外,其他隊員的攔網得分非常少,均為個位數,朱婷由於手腕有傷,在攔網上的發揮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天津女排攔網的綜合表現來看依舊十分搶眼。
發球:成績下滑,但有一定潛在能力
發球原是天津女排非常強勢的環節,但在上賽季中成績下降明顯,整個賽季發球得到51分,均局得到1.13分,這個成績在全國14支女排俱樂部中只能排在中等水平,已經沒有了優勢,全隊只有李盈瑩一人發球得分上雙得到15分,李雅楠和於鋆煒以9分和8分名列隊內二、三位,但我認為在發球上可以做的更好,上個賽季天津女排並沒有表現出發球上的真正水平,例如李盈瑩的發球相比以往來說下降非常多,她在17-18和18-19賽季發球分別得到51分和38分,在當時分別排名全國第一和第二,而這個賽季僅僅得到15分,還有王媛媛,她的發球雖說沖擊性不夠強,但有一定的技巧,她在18-19賽季發球得到39分排在全國第一的,而這個賽季僅僅3分差異懸殊,既然可以做到全國拔尖其實也表明了實力還是有的,進步空間非常大,綜合來看,天津女排的發球在聯賽中表現不佳,但有一定的潛在能力,可以得到快速提升。
一傳:本土隊員基礎扎實,穩定性強
上賽季天津女排隊員總共接了775個一傳,到位411個,失誤47個,到位率53%,效率47%,在聯賽六強中排名中等,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天津女排一傳上發揮的可持續性,像排在前二的廣東女排和上海女排一傳好都是依賴外援的發揮,外援每年的去向都充滿變數,無法體現出一傳上的厚度,而天津女排則不同,天津女排本土成員中有許多一傳優秀的選手,接應楊藝的一傳到位率高達60%,自由人孟子璇和近年能力大幅提升的主攻李盈瑩一傳到位率均達到54%,可以起到保障作用的隊員非常多,甚至可以與擁有國家隊主力一傳水平高的張常寧和龔翔宇所在的江蘇女排相提並論,這是天津女排在所有俱樂部中的優勢,表現讓人滿意也可以做到可持續的發展。
小結:天津女排在各個環節中全面發展,多點開花,優勢眾多,並且在多個位置上涌現出多位有強勁表現的選手,整體厚度結實,築起一道道堅固的城牆,更不易被打敗,這也是天津女排可以維持高水平發揮,拿下多個聯賽冠軍的最主要原因。
天津女排擁有非常良好的教練團隊,一直致力於人才的培養,對隊員要求十分嚴格,也在不斷的挖掘出更多優秀的排球苗子,來做到可持續的發展,現如今已經培養出了許許多多的世界冠軍,為中國女排的發展獻出了一份強大的力量,目前天津女排中有3位國家隊成員,人數上與遼寧女排和江蘇女排並列第一,中國女排在青年主力選手中,天津女排隊員也占據多位,例如王藝竹、董銘霄等,人才培養效果顯著,這也是可以讓天津女排一直成為常勝將軍的又一因素。
中國女排職業化發展越來越成熟,已經走向了國際化,外援的加入為聯賽的發展增添了許多濃墨重彩,在去年聯賽得分榜中外援前十佔六,可見,外援在聯賽中的作用已不可忽視,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俱樂部引入數量更多質量更高的外援,整體實力已經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天津女排與時俱進的發展也是賴以生存的法寶,其實,天津女排的本土隊員實力不俗,但仍然每年會引入外援來繼續加強隊伍實力,這樣做既能提高隊伍的競爭力也可以讓隊員去接觸世界各類優秀的選手,去學習更多的打法,也在無形中幫助隊員實力的提升,江蘇女排是堅持全華班出戰的隊伍,在外援湧入帶來的巨大壓力下,江蘇女排已走起了下坡路,所以,天津女排遵循女排聯賽發展模式,與時俱進不落伍也為天津女排取得好成績做到更多的保障。
天津女排在國內聯賽中非常突出,但我們從去年女排世俱杯中的表現來看,還缺乏國際競爭力,作為國內現階段最強的女排俱樂部有必要往更高層次突破,形成一定的國際競爭力,這就需要天津女排繼續彌補自己的不足。
天津女排的二傳在所有俱樂部中來說是個優勢位置,擁有國家隊中的替補二傳姚迪,她是一名經歷豐富的二傳手,技戰術強,在賽場上有自己的見解,善於改變節奏和調動各攻手的積極性,個人能力突出,但是還缺乏一定的穩定性,有時也容易與攻手失配導致丟分,為了減少失誤的發生,需要提升二傳發揮的穩定性,這樣可以加強隊伍的流暢度,也在潛移默化的加強各隊員中的配合默契,在往後的比賽中也可以加快打法速度,形成優勢。
在發球這個環節上,天津女排的優勢正在逐漸的削減,我想發球性能沒有進步和各俱樂部一傳能力的提升都有關系,李盈瑩是天津女排發球效果最好的一個,在18年世錦賽上曾在發球環節多次立功,可這兩年來看,發球的得分能力遭到不斷的遏制,這就需要李盈瑩可以加強一下發球的性能,善用多角度多線路,也要加強發球的沖擊力和穩定性,除此之外,其他隊員亦是如此,同樣需要加強發球上的能力,只有大家共同進步,才能有更有利的競爭。
天津女排是女排聯賽中發揮最穩定的一支隊伍,自2002年以來只有一次沒有打進三強,基本功扎實,天津女排也是一支低調的隊伍,一直默默無聞的致力於人才的培養,干在實處,天津女排更是一支與時俱進的隊伍,遵循職業化聯賽發展趨勢,走在聯賽的前列,在突出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的發展觀念共同作用下,才鑄就了天津女排的常勝將軍,永盛不衰,我相信也只有這樣勇立潮頭,才能迎來更強大的天津女排。
7. 天津女排都是天津人嗎
天津女排是天津市的一張名片,是天津人的女排,每一位女排隊員都是天津人民的英雄,雖然有的隊員來自不同的地方,但他們從小在天津訓練生活,隨著天津隊南征北戰,「愛天津,愛女排」,在廣大的天津球迷眼中,他們都是天津人。
天津女排是中國排球史上有名的十冠王,底蘊深厚,球迷熱情,青訓梯隊抓的不錯,各個年齡段的排球隊,都能在全國排球比賽中保持在前三名。由於天津市總人口只有1294萬人,不算很多,排球苗子選材范圍小,加之天津本地想練排球的孩子越來越少,致使天津女排的人才儲備出現嚴重不足,不得已只好到外地招人,他們把選材目標放在了黑龍江和內蒙古,因為這兩個省基層都有排球學校,但沒有省隊,球員普遍個頭高大,有許多打排球的好苗子,把它們帶到天津去訓練。像現在效力於天津女排的李盈瑩,王寧,孟豆都來自於黑龍江,王媛媛來自甘肅,王佳敏來自內蒙古,就連剛轉入的北京女排劉曉彤也來自於黑龍江。在與上海隊進行的總決賽第一場比賽中,場上6名主力球員,只有姚笛,楊藝,孟子璇來自天津。但就是這些年輕球員為主組成的天津女排,把上海隊打得潰不成軍。這都是與天津女排深耕基層,選材廣泛,訓練有素分不開的。
恭喜天津女排拿下第一場勝利,他為我們開創了一條選擇球員新路子,找到了一個球隊持續發展好方法。我們不是沒有好球員,而是缺少發現,希望各個省的女排隊伍都向天津女排學習。
天津女排是享譽全國的一支球隊,曾經在全國聯賽中十次獲得冠軍。這支隊伍之所以長盛不衰,一方面是天津市 體育 局的重視,另一方面和選材思路有很大關系。
眾所周知,天津市作為一個直轄市,選材的范圍有限,所以為了使天津女排一直保持高水平,後備力量的培養非常重要。於是天津女排把選拔苗子的目光面向全國,和黑龍江、內蒙古等地協議聯合培養女排後備力量,並且涌現出一些優秀的女排隊員。
現役參加女排超級聯賽決賽的天津女排隊伍中,李贏瑩、王寧、孟豆是黑龍江的;王媛媛是甘肅的;王佳敏是內蒙古的。
雖說這些隊員不是天津人,但是 她從小就離開家鄉在天津學習、訓練,已經深深紮根在天津,融入天津這座城市,成長名副其實的天津人。
隨著今年天津女排在首屆女排超級聯賽中的優異表現,以及天才少女李贏瑩的橫空出世,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全國各地的排球苗子慕名而來,天津女排後備力量的選拔范圍更廣。只有擁有雄厚的後備力量,天津女排才可以在中國排壇長盛不衰。
這就好比:中超球隊都是中國人嗎? 不可能啊大哥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女排超級聯賽總決賽在上海盧灣 體育 館開賽,不過上海主場還是3-1輸給了天津女排。說個數據,天津女排在超級聯賽中有12次進決賽,10次奪冠,就這個數據你說牛不牛?
目前天津女排的隊員有李盈瑩,王媛媛等,就拿李盈瑩這個選手來說,人家是黑龍江齊齊哈爾的,標准00後,不是天津的,東北大妞,哈哈,這是對提問的一票否決。
天津女排其實很牛的,各種碾壓式勝對手,就前天跟上海女排打比賽,人家上海的主教練直接就說,跟天津女排打比賽,我們的隊員壓力很大,松祚都有些僵硬,你說這是該有多大壓力啊?
天津女排不全部是天津人,有的是其它省市的,王媛媛是甘肅的,王寧、孟豆、李盈瑩三個人是黑龍江齊齊哈爾的,於鋆煒是內蒙古的……她們都是從小在地方業余隊參加排球訓練,然後被天津隊選中,帶到了天津,代表天津隊打球,按照籍貫她們不是天津人。
有人把朗平,楊錫蘭也劃成天津隊女排的成員,她們都是名人,沾親帶故的人就多了,朗平出生在武清,當時屬於河北省,1976年武清地區才劃給天津市,她從小在北京上學,業余體校練排球,代表北京隊打球。楊錫蘭1976年進入八一隊,代表八一隊打球,已經移民國外,她們二人從來都不是天津女排的隊員,朗平是北京人,楊錫蘭是瑞士人。
作為一名關注了天津女排超過20年的發燒友來講,這個問題我想我可以從一些不同的角度來回答。可以說22屆女排聯賽,天津女排能拿到了11個冠軍的輝煌成績可以說基本上是由天津籍球員作為班底獲得的。從2003年起到2007年球隊奪冠基本都是天津球員拿到的。而2008年由於奧運會的原因,北京隊的薛明、遼寧隊劉亞男、張越紅曾經短暫轉會天津隊幫助球隊奪冠,從那開始天津女排也注入了一些外地球員,比如後來王佳敏、王寧以及現在的李盈瑩王媛媛,有的來自內蒙古,有的來自哈爾濱,還有來自甘肅的球員。
說到天津女排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她的名字叫做趙雪琪。這是天津女排的教母,尤其是很多天津女排老將們,聽到趙奶奶的名字都會背後發冷。天津女排在90年代末期剛剛打上頂級聯賽時其實並非勁旅,但是他們經常打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比賽,比如甲a聯賽首秀客場擊敗了五連冠上海女排等比賽。趙雪琪指導用自己超級魔鬼的訓練方式將天津女排打造成了一支戰鬥力、意志力、凝聚力極強的鋼鐵之師。雖然趙雪琪時代天津女排的戰績並不那麼顯眼,但是經過了幾年磨練後的天津女排突然迎來爆發。在王寶泉接手後,出成績的時候來了。
2003年初,天津女排主場逆轉八一隊首次奪冠。當時的陣容為:呂超、王莉、楊潔、張平、楊亞男、李珊、居珅、李娟、丁紅瑩(隊長)、張子茜、張娜、於靜,這些都是清一色的天津球員,這些人幫助天津隊拿到了第一個3連冠和江蘇全運會的冠軍。
2009年全運會後,天津女排逐漸迎來了一些非天津籍的球員,比如王寧,王佳敏以及現在的李盈瑩,王媛媛等人。他們也為天津女排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不得不說王寶泉指導在選材很有一套,這也是天津女排這么多年來多次重建但多次屹立不倒的原因。雖然目前天津女排主力陣容的外地球員越來越多,但也依然有很多天津本土球員比如姚迪還有一些小將可見未來的天津女排在原有的天津球員基礎上也會廣納賢才吸引國內優秀的球員和好苗子來打造王者之師,不然一味的選用本土球員,則很難突破瓶頸。
天津女排現在的隊員,幾乎沒有天津本地人了!都是去國家北方地區招人,利用天津相對優勢的戶口,解決天津女排的人員短缺!現在不到外省招人的省級女排球隊,目前看只有江蘇女排了!雖然有個別隊員籍貫不是江蘇,但也都是從小在江蘇居住生活的人。上海過去也是以上海本地人為主,但是,現在來看,上海必須要找外省人了,因為本地人口已經不能找到合適的排球人才了!
不是,比如王寧、王佳敏、王媛媛、李盈瑩等隊員都不是天津人。
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提升,競技 體育 選材遇到了越來越大的困難,各個 體育 項目均是如此,排球也不例外。對於天津女排來說, 歷史 上創造了很多輝煌的戰績,但是一批批優秀球員的退役,後備人才又難以滿足球隊需要,所以必須要到外省市去挖掘人才。尤其是在全運會設立青年組比賽之後,對於球員的需求量加大,特別是有潛力的年輕隊員,所以天津女排也選擇走出去,在黑龍江設立人才基地,選拔有潛力的年輕隊員,王寧便是最早一批從黑龍江選拔入隊的球員,李盈瑩也同樣來自這里。
除了黑龍江,天津女排也在通過各種途徑選拔人才,王佳敏來自內蒙古,王媛媛來自甘肅,她們都是天津女排陣中的重要一員,也為天津女排的輝煌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競技 體育 向職業 體育 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球員會流動起來,很多球員從小就會離開家鄉,也有很多球員會在職業生涯中期選擇轉會。因此在未來的 體育 市場,人員流動會十分頻繁,一直地方俱樂部中可能匯集來自全國各地的球員,甚至是來自國外的外援。
遼寧女排都是遼寧人么?上海女排都是上海人么?江蘇女排現在都是江蘇人么?北京女排裡面只有北京人么?美國人都是土著的美國人么?現今大部分北京人沒有北京戶口之前又是那個地區的人?不管是哪裡人,都是天津女排從最基礎一步一步培養出來的,喝的是海河水,用的是天津女排的體系,以前交通不夠發達可能省隊裡面都是本地人,現在有更好的機會擺在你的眼前你會不去么?是哪裡的人我們不做評價,重要的是隊員經過了什麼樣的訓練體系才能走到今天的地步,換任何一個隊伍未必能把李盈瑩練成現在這個樣子,事例參考上海天才少女楊婕,我現場看過她打球,虎背熊腰的一直納悶這么好的身形條件為什麼這么軟。
肯定不都是,這沒奇怪的,也不需特別評價其好其壞。首先,"天津人"的定位是什麼?如講是在天津出生天津成長進天津隊才叫"天津人",那我武斷地說,全囯沒有哪個省市隊都是本省市人。其次,引進、轉會與否等等只要合規,哪怕臨時從世界各地拚湊起來的省市隊,既無可厚非,也無需贊頌。同樣,就是不引進也無可厚非,無需贊頌。三是天津女排是天津名片,而天津一市人口本就不多,僅靠本地選拔培養先天不足,加之其他具體原因,為取得好成績,在一些比賽中不能不引援,以保證實力,保持榮譽,為城市增光。
這問題本身就幼稚,用東北話叫損SAI,用天津話叫不夠奏,用北京話說叫真孫子。
職業化的現代,還有這種問題的。要表明什麼?上海對隊都是上海人嗎?高麗棒子哪來的?
提問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單純要知道是不是天津人,網路一下,籍貫履歷寫的很明白,沒必要在這里問。
地域黑還是帶節奏,還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咱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