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天津南開區園蔭里有一個叫什麼的糖堆
堆姐糖堆刨冰店。堆姐糖堆刨冰店是一家連鎖網紅糖葫蘆店,其南開分店就位於天津市南開區園蔭里,總店位於河東區嶗山道與天山東路的交口處,在門口就能夠看到眾多紅色的糖堆擺在櫃台上,看著就讓人流口水。
『貳』 天津的好吃的小吃有什麼
天津的歷史悠久,美食小吃很多,特色小吃首推就是天津三絕。
1.排在第一位的。當然是天津三絕之首狗不理包子。狗不理包子歷史悠久。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狗不理包子主要是鮮肉包,湯汁很濃。美味可口。在天津本地又被稱作水餡包子。但是現在的狗不理包子太商業化了。外地人普遍反應又貴又難吃。
2.天津大麻花。天津大麻花一18街桂發祥麻花最為出名。天津大麻花。酥脆香甜。選料精細。在外地也很有名氣。
3.貓耳朵眼炸糕。貓耳朵眼炸糕。是由大米面兒,糯米面,裹上紅豆沙餡,炸制而成。口感軟軟糯糯。香甜可口。
4.煎餅果子。煎餅果子可以說是天津小吃的名片。已經走出天津走向全國。是天津人必備的,早點。是由綠豆面在奧子上攤薄。然後在上面攤上雞蛋,加上果子,抹上蔥花面醬卷好。一套美味誘人的煎餅果子就算是做好了。
其他著名的天津小吃還有嘎巴菜,崩豆張,糖堆(糖葫蘆),貓不聞餃子等等
『叄』 天津哪裡有培訓粘糖堆的
南開區華寧道華寧北里。根據查詢網路地圖顯示,天津市南開區華寧道華寧北里有一家津福記粘糖堆,專門培訓和售賣粘糖堆的。粘糖堆是天津特色小吃,糖要熬的恰到好處,是一門技術活。
『肆』 天津食品街有賣糖堆嗎
現在在天津的食品街上面是有賣糖堆兒的。由於現在情況比較特殊,所以在大街上面露天吃糖都是不衛生的,最好是把糖堆拿到家裡再吃。
『伍』 天津的特產是什麼
天津的特產比較多 比如小吃和紀念品 這些東西在古文化街都可以買到 不過最出名的天津三絕 有狗不理包子、桂順齋的十八街麻花、耳朵兒眼炸糕 另外桂順齋主要是做糕點 十八街麻花是最出名的 而且走親訪友攜帶方便 耳朵眼炸糕另外單買豆餡 還有其它的小吃 在食品街 比如果仁張、崩豆張這類的小吃,還有風聞小吃煎餅果子、糖堆(冰糖葫蘆)等 古文化街有 泥人張、風箏魏、刻磚李
『陸』 天津的冰糖葫蘆與北京的冰糖葫蘆,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在線等 跪求~~~~~~~~~~
專業的說是糖堆不同,天津的一般都是大糖堆,北京的糖板比較薄,口感差不多。
『柒』 天津什麼最好吃
我喜歡吃天津的早點。嘎巴菜和果子搭配;煎餅果子或者煎餅果蓖加漿子搭配;窩頭和果頭或者果子和老豆腐搭配;大餅夾果蓖和老豆腐、漿子搭配。
我寫過好幾篇天津的 美食 文章,提到的店很多,但是真正覺得吃了以後念念不忘的 美食 少得可憐。
我真心喜歡吃杜稱奇的火燒,就在西湖道靠近白堤路那一段兒。牛肉火燒的餡兒不像火燒,更像是包子餡兒,濕濕軟軟的,不知為何我隱隱約約能吃到點羊油的味道。香料都被熬在油里了,肉餡里是沒有那些個讓人呲脖子汗流的姜粒兒的。
杜稱奇最出名的是豆餡火燒和甜咸火燒。梅蘭芳大師生前來天津演出,最喜歡吃杜稱奇的燒餅。因為他家的燒餅醇香濃郁但是並不過甜,豆餡的火燒極其細膩,沒有硬皮兒,也不拉嗓子。
另外一家我喜歡的店是南開大學西南門內的「老王豆皮」。因為之前的文章我都是以街為單位介紹 美食 ,偏偏南大西南門里值得推薦的店只有老王一家,所以也就沒提過。
老王豆皮先是在南大的學生圈子裡出名,後來全市人民都知道它的存在,也號稱是第一網紅豆皮。
老王豆皮最有名的是三樣:豆皮、豆翅和豆腸。
這三樣除了形狀不同之外口感也不相同。豆皮最薄,吃起來比較乾爽,表面積大裹挾的辣子最多,適合愛吃辣的人;豆腸長成肥腸的樣子,內部疏鬆多孔,所以說能夠吸飽鹵汁兒,味道最咸;而豆豉則借鑒於豆皮兒,和豆腸之間,有合適的表面積和松軟的口感,不管是辣度還是鹹度,都相對適中。
雖然老王豆皮兒家也同樣賣鹵雞腿和鹵雞蛋,但是在我看來,雞腿和雞蛋的味道並不算特別好吃,這兩樣可能只是用來養老鹵用的吧。
好吧!先讓題主《聞聞》我家門口的,天津的《煎餅果子!其它的天津 美食 !陸續告訴你!歐K!
距銀河國際購物中心不足500米的這條人聲鼎沸的街巷,有廉價美味的平民小食,也有著生活最本真的樣子。
老趙烤鴨
酥脆的鴨皮,搭配鮮甜柔嫩的鴨胸肉,再蘸上老趙獨家秘制醬料,最後放在幾乎透明的薄餅上一卷,每嘗一口,都是極大的滿足。
貨真價實的老趙烤鴨,卻有著超高性價比,就連市政府的工作人員都被老趙烤鴨吸引的不要不要的。
鹽水鴨
南京鹽水鴨有著「六朝風味,白門佳品」的美譽。
老趙家的鹽水鴨同樣美味,熟鹽搓、老鹵煮、香氣十足,而且皮白肉嫩,對於那些喜歡追求食材本真味道的食客來說,真的爽極了!
八珍烤雞
與傳統烤雞不同,八珍烤雞在烘烤後不用色素塗抹,不用擦香,整隻雞皮脆肉嫩,酥而不散,入口不膩,雞肉里外香味一致。
特別是採用了紅參、枸杞等八味中葯,對於病後體弱、胃寒脾虛者具有滋補保健的作用,是一種有效的葯膳。
老味兒煎餅
在老趙烤鴨店的身旁,有家幹了30年的天津老味兒煎餅鋪,店鋪很小,小到不仔細留意根本注意不到這家店的存在。
店裡只賣綠豆面兒這一種煎餅,攤好皮兒後,抹上蒜蓉辣醬、甜面醬這兩種調味料,再放上薄脆,簡單粗暴的製作過程就結束了。
雖然製作過程很簡單,但是這家店的味道絕對不差,最原始的味道必須要用最原始的方法呈現。
意想不到的是煎餅的外皮很厚實,如果沒有薄脆,軟嫩的口感就像家裡媽媽做的雞蛋餅一樣,而且5元放兩個雞蛋的良心價現在真的很少見了。
桃酥大王
核桃酥
低溫長時間烘焙,是桃酥大王長時間保存仍舊酥而不散的秘訣,如今很少有人再堅持這種傳統製作工藝了,這也是桃酥大王深受人們喜愛的最大原因吧,用心堅守傳統的味道。
雞蛋卷
雞蛋卷酥脆的口感、以及濃郁的蛋香很受小朋友的歡迎,而且用料實在的雞蛋卷,富含鉀、鈉、鎂等對人體重要的微營養素,簡直不能更棒!
牛奶蛋糕
每一個喜歡傳統糕點的天津人,都有獨屬於自己舌尖的那份回憶,而牛奶蛋糕的出現,正是舌尖記憶開始的地方。
邱記大糖堆兒
大糖堆兒
不來一支,冬天簡直白過,邱記糖堆兒可是天津人氣網紅店鋪哦,紅果全部精選自山東沙拐果,而且每天現做現賣。
山葯、水果、熟果兒、豆沙,各式各樣的糖堆兒,冰糖熬制而成的晶瑩剔透的糖衣包裹著厚實的餡料,讓人看了就不禁食慾大增。
糖粘
邱記除了賣糖堆,和山楂相關的其他周邊產品同樣有售,糖粘、山楂球、山楂糕,味道同樣很地道。
全部純手工製作,無添加任何防腐劑,很良心的!
栗子哥板栗
糖炒栗子
栗子哥家的栗子個頭很大,因為外果皮和中果皮之間有空隙,容易受熱不勻,所以採用「沙浴」的方式均勻加熱。
過去老北京的糖炒栗子是不加糖的,不過現在各地的糖炒栗子都會在炒制過程中加入一些飴糖,栗子哥同樣不例外。
眼花繚亂的干貨
來栗子哥家買栗子的客人大部分是奔著糖炒栗子來的,但站在店鋪前很少有人能禁得住這么多干貨的誘惑。
走的時候如果不捎帶著買點瓜子、花生,簡直對不起口袋裡的那些零錢呢!
天津人愛吃,在吃上非常挑剔,不過如果說天津 美食 ,什麼 美食 街也不如居民密集的地方小吃來的實在,物美而且價廉。
分類的話,可分早點、小吃、傳統菜、回民菜和郊縣特色 美食 。
早點:這是天津人最重要的一頓飯,煎餅果子、嘎巴菜(鍋巴菜)、老豆腐、炸果子(油條:可分棒槌果子、糖果子、雞蛋果子、果彬兒等)、豆漿、雲吞、羊湯、炸糕、卷圈等,以上早點請去市內六區大型居住區附近尋找,哪排隊直接進去吃就行,口味略有不同,但是不會有太大問題。
小吃:最推薦油炒栗子,東亞第一。麻花不錯真准桂發祥。桂順齋的老八件點心,要認准盧莊子的。正興德的花茶等。
傳統菜:清炒蝦仁、八珍豆腐、各種家熬本地魚、干燒紅燒清蒸各類海魚、軟炸蝦和魚、各類扒和扣肉類,爆一樣兩樣三樣全部、總之就是旺火明油加上各類海鮮肉食搭配,各類菜都有各自拿手的餐館。
清真菜:醬羊骨,黃燜牛肉、孜然羊肉、蹄筋板筋背筋牛腱子各類醬貨、牛尾牛舌,總之也是旺火明油爆炒,小火扒燉,也是各類菜有專門的館子,總體偏咸,服務差勁,勝在量大實惠。郊縣的寫不開了.....
說出你知道的隱藏在大街小巷的「天津 美食 」
此回答重在討論,有好的地方,歡迎補充。
一提天津的 美食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天津「三絕」——耳朵眼的炸糕、桂發祥的麻花、狗不理的包子。
我就光說說這耳朵眼的炸糕,可能你說了:「 不就耳朵眼炸糕么!我吃過! 」你吃的可能是這個樣子的。
板板整整,都一個樣,有豆沙的,紫薯的。。。其實呢,這個是已經改良的了,原先可不是這個樣子。
上面這個圖就是我們所說的真正的「耳朵眼炸糕」。長相是不是不一樣!還有一點,老的天津人知道,這耳朵眼炸糕哪的最好吃。就只有東北角總店的最好,現炸現賣,那排隊排的就像今天的「鮑師傅」一樣。別的地方大都是「加盟店」。切記!
現在的口味和以前的是沒法比嘍。小時候記得7毛一個,現在應該是5塊了吧,剛出鍋的最好吃,拿到手裡,就一個字「燙」!完了就是「脆」!最後就是「甜」!值得一提的是,耳朵眼炸糕的餡料可以一絕,吃起來絕對不膩!現在很難吃到了~
我再補充一個餐館——「巷子深」
正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這餐館很多天津本地人也不知道在哪,就是找不到。
就是這,小胡同里,即使知道在哪也很容易就走過了。他家最出名的就是肘子
就是這個,我記得2013年的時候想吃這個,得提前預定,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
「入口即化」冰糖口兒,略甜。想吃的自己再去找找吧。
歡迎各位再補充。個人喜好。不喜勿噴~
饅頭妹看世界~(天津[強]我們來了~)
[愛心]饅頭妹旅行記日誌[愛心]Day49
今日•天津[玫瑰]發現了更多的好吃的[壞笑]
泰鈺豐的烤鴨六點鍾剛剛出爐[陰險]
好吃的不得了[奸笑]比北京的好吃
鴨皮吃的剩一片才想起拍照
鴨頭鴨皮蘸白糖吃入口即化[色]
呵呵!今日•結束!明日•繼續!
可怕的霧霾天[撇嘴][撇嘴][撇嘴]
天津 挺好的ヾ ^_^
特產 霧霾[衰]
不然 一定更美[憨笑]
晚安
饅頭妹看世界~(天津!霧霾天~)
饅頭妹旅行記日誌 Day50
[捂臉]這是一個吃貨家庭在旅行中
慢慢變成胖墩兒的鐵證
店名:必點!真的很好吃!
我們純粹是來逛商場的
突然覺得應該是小深圳大世界了[機智]
一個地方的商場比一個地方商場大[捂臉]
今日•瞎逛
終於有點明白爸比為什麼心念著西藏了[皺眉]
大都市呆久了[捂臉]
我也開始想念藍天白雲了
願世界沒有霧霾!!!
我們呆了兩天,因為霧霾嚴重,我們幾乎就是找吃的!
第一天晚餐:泰鈺豐!烤鴨必吃!比北京的好吃!青菜也非常好吃,甜甜的!還有就是海鮮燴豆腐,裡面的海鮮很嫩很新鮮!好吃!超級推薦!
第二天
早餐:天津的油條煎餅果子一般,我不喜歡!也許我沒吃到好吃的
午餐:店名,必點!
海鮮大咖真心不錯!超級推薦!
鮁魚 餃子 鮮美甜嫩無敵推薦
紅燒黃花魚!好吃!超級甜嫩!
推薦梨湯,比北京的濃稠好喝!
晚餐:又是必點!
雖然沒有午餐好吃!但整體還不錯!皮皮蝦很鮮甜很嫩口!沒有失望的!去時可根據個人口味點菜哈!
祝福大家,心情好胃口好!感恩!感謝!
這個問題提的太籠統了,具體天津什麼最好吃也是因人而異,口味不同,愛吃的東西也不同,天津雖然沒有自己的菜系,但是,讓普通百姓們喜愛的吃食很多,我個人認為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吃食應該是煎餅果子,其他還有果子(油條)果篦(薄脆),素卷圈,粉湯,豆腐腦等早點,也有天津獨特菜曾蹦鯉魚,篤麵筋,石頭門檻素包子,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桂發祥麻花,茶湯,麵茶等風味食品。
天津好吃的最好吃
『捌』 糖堆的介紹
過去的天津街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小販手挎竹籃,或肩扛草把子,上面堆滿或插滿一串串火紅嬌艷、晶瑩透亮的冰糖葫蘆,吆喝著沿街兜售,而大名鼎鼎的丁伯鈺的糖堆兒更是使天津小吃增光添彩。提起丁伯鈺的糖堆兒,天津的老人們至今還記憶猶新。
『玖』 冬天的記憶,怎能少了「消食開胃」大糖堆兒
差不多是小雪節氣之後,小區門口那個推車賣糖堆兒的小夥子就來了。他幾乎每年的這個時候都要來,一直賣到過年。這小夥子不大會吆喝,總是把收音機開到很大聲,以引人注目。
總覺得,沒有叫賣聲的糖堆兒,總少了些誘人購買的說服力。
天津人把山楂叫紅果兒,把冰糖葫蘆叫糖堆兒。念起來「糖」輕「堆兒」重,瓷實而傳神。
天津糖堆兒的吆喝,直白明了,一句「消食開胃——大糖堆兒——」,雖然簡斷直接,卻能一語道出葯食同源的本質,飯前吃「開胃」,飯後吃「消食」,真是給貪嘴的饞貓們造了一個不得不買的好聲勢。叫賣聲前半句起勢洪亮遼遠,後半句點題敦實可愛,簡單好記易理解,即使是在當下的互聯網時代,也是句不折不扣的優質slogan。
商品的展示從來都是大學問,越是此等小食,越要在首先視覺上牽動起你的食慾。大凡街面上常見的,多是用一根碗口粗的圓木軸作主幹,軸身鑽孔,將制好的糖堆兒引簽尾插入孔中,一時間便長出了一樹的火紅燈籠串子,像平地炸出的一簇煙花。但隨著軸上的糖堆兒越賣越少,越發像是一根半禿缺齒的狼牙棒,失了氣象。
一支糖堆兒,由頂至尾,逐個縮小,秩序森然。頂上頭大的一般能有乒乓球大小,而煞尾的老幺最多也就是巨峰葡萄珠兒相仿。自上而下一路吃下來,真是從紅果兒爺爺、紅果兒爹爹,直吃到紅果兒孫子、紅果兒重孫、紅果兒玄孫,一大家子都一勺燴掉了。
單看山楂果兒,通身火紅,散布著星星點點的土色雀斑,且皮膚常常粗糙澀手,麻麻渣渣,活像冬日裡被西北風吹皴了的小臉蛋兒,一副鄉下娃的本色,是十足的山貨。但裹了糖衣,便似掛了一層清漆,立馬油潤生動挺拔起來,潤滾滾的紅果兒撐出了門面,像映著燭火的紅燈籠。土色星點在糖衣的點化下即刻泛起金光,紅底金點的配色也頓時高級了起來。薄薄一層糖衣便有這點土成金的造化。
偏偏糖堆兒又是冬日的吃食,入了冬孩子們便日日的盼著過年,這紅底金點的糖堆兒,望著望著,恍惚竟化成了門框上的一副紅底金字的春聯,活泛熱鬧。
其實山楂果兒本是秋收的,但蘸了糖衣製成糖堆兒,非要在寒冷冬日方能維持,不然氣溫略高起來,糖衣便化得湯湯水水的,不成體統。
小時候冬天多風少霾,從露天買來的糖堆兒也並不覺得不衛生。只是糖衣被寒風凍得脆硬,越發顯得瀅瀅的。甫咬下去,糖衣頃刻碎裂,咯咯嘣嘣的鏗鏘有聲;牙齒行至果肉中,一陣涼意直從齒尖打倒齒根,天津話叫「砸牙」。索性一口咬到底,將果兒含在口中裹一會兒,再細細嚼起來。紅果兒果肉質地綿軟,細嚼起來,時而沙沙,時而糯糯。糖衣酥粘,果肉連綿,甜甜酸酸的混雜起來,撞擊著味蕾,勾扯的津液盈口,欲罷不能。糖漿若是熬得火候合適,會略帶一股糊焦焦的煙火氣,吃的人心裡暖滋滋的。
小時候吃糖堆兒,總有一個想不明白。紅果兒圓滾滾串成一串,外裹糖衣,但總有一面要貼上一扇糖片,頂頭還要高高大大的燦出來,像美人頭上平平高高的髻,又像戲台上武生背後插的靠旗。一時紅紅火火威威武武。至後來看到了糖堆兒的製法,才明白那是紅果兒串兒蘸了糖漿後,向飽水的砧板上一貼,再順勢一拖,便拖出了這一片「糖扇」。有的商家為了突出視覺效果,故意將「糖扇」拖得又長又展,孩子們看到這等情景,真是腹中的大饞蟲都要逗出來了。小孩子嗜甜如命,每每拿到糖堆兒,第一件事就是上下翻飛的先把這片「糖扇」嗑掉,才算過癮。
小時候住平房,每年剛入冬,天地尚未冷透的時候,爺爺還是要在午後,坐著馬扎兒在胡同口曬一會兒晌午的太陽,我也就在房前屋後胡亂玩玩。
有段時間,每到下午日頭略偏西,便會有一個賣糖堆兒的老爺爺從街口一路賣過來,緩緩的推著一輛自行車,高一句低一聲的喚著叫賣。老爺爺約摸六十多歲,早已失了中氣,叫賣只簡簡單單的念出「糖堆兒——」便罷。
老爺爺推自行車,糖堆兒的擺放不同於常見的格式,而是車後架上置一個扇形的無蓋木製食盒,不及一掌深。食盒上沿兒蒙一層鐵絲網,經緯縱橫格出無數半公分見方的網格,糖堆兒就一支一格的分插其中,密密匝匝又相敬如賓,各有各的安處。體態均一的紅果兒們一串串的鋪展開,井然的生成一副三維紅果兒矩陣來。我總覺得這赤海金波的食盒要比那些狼牙棒多些氣勢,遠看像是紅綢糊的大摺扇,近觀則是一場火里鍛金的千里江山。
由於果兒體偏小,所以老爺爺賣的也便宜。市場均價5毛一支,而他只賣3毛一支。每他推車到了近前,我也早都圍在他食盒邊暗自垂涎。我爺爺便雙手撐膝的站起來,一邊從褲兜中摸出一個退了色的塑料錢包,一邊跟老爺爺說「5毛錢來兩支吧」。那爺爺只管笑眯眯的接過錢,任由我自己挑兩支果兒大的。一支遞給我爺爺,他掐尖兒咬去一個果兒,在口中滾來滾去的慢慢磨。剩下的再遞還給我,我便兀自大快朵頤起來,三下五除二消滅的一干二凈。最後還要把裹再竹簽子上的殘糖舔凈。心滿意足。
兩個爺爺都看著我眯起眼睛笑。我也笑。
那段時間,幾乎天天如是。冬日午後的陽光里,老人和孩子,彼此笑著。
還記得,由此我媽還向我爸吐槽爺爺吝嗇,何必再討人家一毛錢的便宜。想起來,那情景也和如今我調侃我媽,為了便宜幾毛錢的雞蛋,要貨比好幾家超市,如出一轍。
後來,那個賣糖堆兒的爺爺便不來了;
再後來,我爺爺也不在了。
日子長了,對自己的身體越發的不珍重,腸胃也常常鬧起不舒服。偶爾吃一次糖堆兒,半夜裡就會酸水上噎,輾轉反側不能昧;再者各色美食吃的雜亂,口味越吃越重,酸酸甜甜的糖堆兒也就漸漸的從食譜中一筆勾銷了。
如今的糖堆兒,越發的花哨,連草莓,葡萄,橘子瓣兒也都穿了串兒,裹上糖衣,玲玲瓏瓏的。但吃起來或味道過於甜膩,或口感過於軟爛,或品相不倫不類,都不及傳統糖堆兒,兩種食材彼此呼應得相得益彰,恰到好處。
時代進步,衣食豐足,有些感覺卻似乎再難體會了。
大糖堆兒消食開胃,但何以消相思,何為慰鄉愁啊。
『拾』 天津哪裡有高記糖堆
現在王串場一號路富強道交叉口有個高記糖堆,還是以前的那個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