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為什麼那麼多高層建築
擴展閱讀
從北京到鐵嶺多少公里 2025-07-22 23:14:02

天津為什麼那麼多高層建築

發布時間: 2022-12-25 08:09:49

① 為什麼天津117大廈是中國第一高樓

天津117大廈是目前中國超高層建築中結構高度最高的建築物,其結構高度為596.5米。所謂結構高度,不包括建築附屬物,如天線、鋼架、塔冠等,是指鋼筋混凝土樓板的高度,即屋面高度。在已建成的摩天大樓中,117大廈結構高度僅次於哈利法塔(鋼筋混凝土剪力牆體系最高處為601米),為世界結構第二高樓、中國結構第一高樓。

② 天津為什麼那麼多的歐式建築

天津是近代最早被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被分成了英法意日奧等多個租界,外國政要,客商聚集,帶來了世界各國風格的建築。

另外,一些中國近代的達官貴人,商界名流,文化名流也紛紛找歐洲設計師設計修建自己的私宅。才形成了風格各異的歐式建築群。

特點

根據英國人雷穆森的《天津的成長》記載,一百多年前,如今義大利風情區遠沒有現在的洋樓成群,流光溢彩,當時這一片區域是存儲長蘆鹽的鹽坨地,四周布滿了臭水溝、垃圾堆和破爛不堪的民房。

直到1902年劃分為意租界後,才在當時任義大利駐華海軍陸戰隊中尉的Filete的帶領下,總體規劃和建設了這一片意租界。

當時的意租界是九個國家在津設立的八個租界中面積最小的一個,但是它的建設卻很用心。房屋要求以義大利風格的花園別墅為主,並且規定所有的沿街建築都不能雷同,以馬可波羅廣場為中心,層層外擴,涇渭分明,錯落有致。

③ 天津的建築風格為什麼很復雜

天津的建築風格很復雜因為:西方的現代文化同中國的傳統文化及各地域文化在這里大交流、大碰撞、大演變、大發展。使天津即糅合了古今中外文化的精華又保留了天津建衛以來的地域文化特徵,成為現代中國文化具有獨立品質的一種現象。

清末民初,作為中國對外貿易通商口岸之一,英,法,日,意,等均在津設有租界地。致使天津逐步發展成中國北方的一個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它的影響力甚至超出了中國北方在中國乃至遠東地區都有它的一席之地,成為一個國際性大都市。

解放路上的建築則是天津這個城市的精華所在。大街兩旁一幢幢造型獨特的西洋建築,給人帶來濃郁的異國風采———羅馬式、羅曼式、日耳曼式、俄羅斯古典式、希臘式、文藝復興式、哥特式、浪漫主義、折中主義等歐陸風格建築,紛至沓來,使人目不暇接,形成一組宏大的建築群,豪華凝重,一派歐陸風情,恰與海河的婉約沖和形成對比。

地標建築

津塔:是天津新的地標式建築,津塔高336.9米。

鼓樓:位於天津老城中心,曾是天津衛的「三宗寶」之一,民諺說:「天津衛,三宗寶,鼓樓、炮台、鈴鐺閣。」

津灣廣場:坐落於和平區解放路金融街地區,是天津20項重大服務業項目之一,是天津金融城標志性區域。

天塔:位於河西區聶公橋南、紫金山路與津溜公路匯合處,天塔總高度415.2米,佔地300畝,界第七,亞洲第三高塔。天塔1991年建成,聳立於碧波與雲霄之間,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中之塔」,其勢如劍倚天,享有「天塔旋雲」之美稱。

④ 試比較同樣作為居住的居民,為何我國有多種多樣的風格,迥然不同的居民建築

建築年代相對集中。天津60%的歷史風貌建築是在1900年至1937年不足40年的時間里建成的。

各類建築相對集中,呈現群區性。建築規模宏大的金融建築主要集中在解放北路一帶,被稱為「東方華爾街」;近代商貿性風貌建築主要集中在和平路,而中式商貿性風貌建築主要集中在估衣街、古文化街一帶;居住性歷史風貌建築主要集中在河北區「一宮」、建國道一帶的原意租界;河西區大營門、下瓦房一帶的原德租界; 和平區五大道風貌區及中心花園附近。

規劃與建築的設計理念、應用技術與西方社會同步。主要體現在:
——合理的規劃模式:1920年代,正值英國「花園城市」規劃理論盛行之時,英租界新區(即現在的五大道地區)基本按照該理論進行規劃與建設,從而形成了具備完整的公共配套設施、宜人的空間尺度和舒適的居住環境的高級居住區。例如,為保證該居住區的環境質量,不設商業中心,並禁止電車等公共交通車輛進入,因而該區域的道路規模較小,尺度宜人。
——完善的公共配套和室內設施:各租界的建設注重整地築路,建設完善的市政設施,如路燈、綠化、上下水等設施的建設,又如在住宅中引進推廣了水沖式廁所,改善了居住環境,提高了衛生水平。
——先進的房地產開發觀念:各租界的建設引進了西方的房地產開發觀念和模式。如英法租界將地塊按照四方塊劃分,周圍用道路圍合,利於分期出讓土地。
——現代生活方式和城市空間:各租界的建設引進了西方的現代生活方式,如以起居、餐廳、舞廳為中心的家庭生活方式,以公園、教堂、市政廳為中心的社會生活方式,以電車、汽車代步的現代交通方式。這些開放的生活方式與封閉的中國傳統方式迥然不同,同時也帶來了迥然不同的城市空間。

建築風格紛呈,建築藝術多樣。受當時西方建築思潮的影響,形成了古典主義、折衷主義、現代主義等不同建築風格的風貌建築。它們與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相互輝映,共同形成了天津獨特而又豐富的城市空間和景觀。

天津小洋樓的第三部分是商業區。這商業區有兩個,一個是小白樓,一個是勸業場。小白樓地處原美租界(1902年後並入英租界),由於這一地區住著一些早期開辟租界的洋人,便有各種各樣洋人的店鋪出現,並漸漸營造出一個商業區來。如今小白樓的一些店鋪的外牆上,往往還能依稀見到歷時久遠,斑駁殆盡的英文店名或廣告。小白樓商業區出現在前,勸業場商業區出現在後。它位於原法租界西端,自二三十年代以來,一批新型的商業大廈拔地而起。如勸業場(1929年)、惠中飯店(1930年)、交通飯店(1931年)、渤海大樓(1934年)等等。不僅百貨雲集,而且都是集商店、旅店、飯店、娛樂業為一體的多功能的巨型大樓。這種二三十年代西方剛剛流行起來的商業設施和商業形式,居然在同一時間就大規模地進入天津,不僅將天津一下子推到近代中國的最先進的前沿,而且煥然一新地影響了本地人的生活觀念與方式,就像改革開放後舶來的超級市場。而首先接受這種方式的是五大道的居民。勸業場商業區不單是購物中心,還是五大道居民各種社交活動的場所,於是五大道住宅區與解放路的辦公區和小白樓,勸業場的商業區密切地融為一體,天津就是這樣「洋」起來的。近代的大天津形象便由此而立。

天津勸業場坐落在和平區和平路與濱江道交叉的十字路口上。建於1928年。為高星橋創辦,由法籍工程師慕樂(MUIIER)設計。屬折中主義建築形式。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主體五層,轉角局部七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1928年12月12日開幕營業,場內高懸由著名書法家華世奎書寫的"天津勸業商場"金字招牌。勸吾胞輿業精於勤商務發達場益增新四個條幅作為辦場的宗旨,「勸業商場」四個字便是取了這四句話的首字連綴而成的。

天津勸業場建築面積原為16500平方米,經過幾次改造修建,現在建築面積為29600平方米,為大型綜合性開敞式商場。
天津勸業場於1926年開始籌建時,高星橋聘請法籍工程師設計,建築風格明顯受折衷主義建築形式的影響。主體五層,轉角局部七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七層之上建有高聳的塔樓,由兩層六角形的塔座、兩層圓形塔身和穹隆式的塔頂所組成,上面裝有旗桿、避雷針兼做裝飾物。整棟建築顯得壯麗挺拔。
在立面處理上,底層臨街陳列窗上方是一圈鋼筋混凝土大挑檐,在商場入口處,是大拱券,並與兩側大挑檐連接貫通,拱券頂部和前面都有精細的花紋裝飾。陽台設計有凸有凹,凸陽台牛腿支承,凹陽台兩側配以廊柱,中部裝以寶瓶欄桿。五層轉角處有三開間的挑陽台,挑梁也為牛腿狀,五層和七層皆為半圓拱窗券,有三連拱和二連拱之分,增加了立面裝飾效果。
商場內部是中空迴廊式。中間有一座過橋相連通,過橋兩側設置兩部雙向樓梯。場內四角分別設有四座樓梯和五部電梯,溝通垂直交通。靠北側胡同內還有兩座鋼制太平樓梯。場內交通十分流暢。
中空部分屋頂為階梯形的鋼筋混凝土平頂,四周向中間退縮,有三層天窗,以利自然採光和通風,四周部分屋頂為屋頂花園,即「天外天」游樂場。整座勸業場大樓地基以梅花樁鋼筋混凝土為基礎。

原浙江興業銀行大樓建成於1921年,是民族金融資本的重要歷史見證。由中國近代著名早期建築師、創建天津工商學院建築系、中國建築教育先驅沈理源先生設計,建築外觀為嚴謹的西方古典主義風格,營業廳內部亦為西方古典主義裝飾風格,並且將中國古代錢幣作為裝飾圖案,在體現民族風格與文化趣味方面做出有益的嘗試,是國內屈指可數的由中國建築師自行設計的優秀近現代建築之一,具有極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哥特式--渤海大樓:坐落於和平路。解放前屬於法租界。這座高48.2米的樓宇,曾為天津市最高建築。1933年由法商永和營造公司設計,德國買辦高興橋投資興建。1935年建成後,交給其子高渤經營,故取名渤海大樓。該建築為鋼混框架結構八層樓房(局部十層),外牆面粘貼褐色飾面磚,色彩穩重大方。建築立面強調豎向構圖,體量莊重挺拔,具有現代建築的風格特徵。確定為國家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哥特式的百貨大樓

80年經營歷史,其前身是天津中原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26年,1949年改名為天津百貨大樓,是華北地區第一家國營大型百貨公司,亦是全國十大百貨商店貿易聯合會(簡稱「貿聯會」)的發起人和最早成員。天津百貨大樓及其獨特的哥德式的鍾樓塔尖,歷來是天津商業乃至天津市的象徵。

解放橋最初建於1902年,於1923年重建,1927年正式建成。原名「萬國橋」,即國際橋之意。北連老龍頭火車站(天津站舊稱),南通紫竹林租界地。 因當時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9國租界,故得此名。而此橋位於法租界入口處,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當時天津民眾更願意稱它為「法國橋」。抗日戰爭勝利後當時的國民政府以蔣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橋,將「萬國橋」改為「中正橋」。1949年,天津解放後此橋正式更名為「解放橋 」,並沿用至今。

萬國橋是一座雙葉立轉式開啟式鋼結構大橋,橋長97.64米,橋面寬19.50米,橋身分為3孔,中孔為開戶跨。開戶跨為雙葉立轉式,在桁架下弦近引橋部分背貼一固定軌道,開橋時活葉桁架沿軌道移動開啟,以便讓開更大的通航凈空。合則走車,開則過船,「萬國橋下過大船」,曾經是海河一景。

2005年開始改造的解放橋,通過對電路、傳動等開啟系統的全面整修,恢復了原有的可開啟功能,同時對整個橋的鋼梁進行了維修和加固,並重新油飾。由於銹蝕嚴重,天津城建設計院的專家和同濟大學的教授、專家一道,對銹蝕嚴重的部分零部件進行了1:1的復制和更換。據工程人員介紹,復制的零件數量並不是很 多,為了盡可能保持這座古董橋的「原汁原味」,更換的零件多是解放橋保證開啟旋轉系統的主要零部件,而對於其他部分則採取現場修復、對結構桿件進行除銹、防銹塗刷處理等方法。 解放橋在改造的過程中使用了千斤頂托起整個橋身。雖然海河改造過程中,工程技術人員曾成功抬升了獅子林橋和北安橋,但抬升一座鋼橋尚屬首次。技術人員介紹說,抬升鋼橋的難度更大,因為橋本身的主要桿件相互支撐受力,如外力不均,結構極容易發生變形,加之歲月侵蝕,對解放橋的改造工程難度超過了其他的橋梁。改造後的新橋將在原來的基礎上抬升20厘米,橋下凈空增加60厘米。相信不久後百年解放橋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廣大遊客。

2008年7月22日,修復開啟功能後第一次開啟。

袁世凱故居
這棟風貌建築是一座造型別致的三層小洋樓,附帶花園。為袁世凱就任民國大總統時籌建,歷時十年,於1918年全部建成。房屋建築設計為巴洛克風格,總建築面積約1916.66平方米,佔地5.714畝,原花園佔地3畝。房屋建築有三個特點:一有"隱身處",二有"脫身處",三有"風水窗"。"隱身處",二樓左側角有一道暗門(外人看不出來),門內築有一道鋼筋混凝土樓梯,裝有鐵廊桿,上至樓頂間,下至地下室,關上暗門找不到去處;"脫身處",三樓平台涼亭旁設有鐵樓梯,直通後花園(有餘門),若有暗殺者或發生火災,可以脫身逃出;"風水窗",據說袁世凱很迷信風水,為了設計這所靠海河邊的樓,他專門請了"風水先生",在二、三樓中間設計了一間八角樓,六面窗朝海河,當時,海河通渤海,有漲潮、落潮現象,無論漲潮、落潮,海河水都好像從窗口往八角屋裡流。按照迷信的說法,"水"即"財",無數的"金銀財寶",源源不斷地流入袁家大樓。

天津解放北路中國的華爾街

先轉載一段別人寫的話:「作為舊中國的華爾街,即便與上海灘相比,解放北路也是沒有任何自卑感的,這里曾經掌控著天津市甚至是中國北方的經濟命脈,當我們今天再次來到這里時,卻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那些曾經出入於這些銀行,商會的顯赫人物已經不再,而留給我們的,是那些遺失的繁華……」
20世紀40年代天津的解放北路就有49家國內外銀行,其中12家國內銀行的總部設在天津。解放北路原名為中街,從解放橋到營口道名為***國路,從營口道到徐州道名為維多利亞路。這條街歷史上曾有30家銀行,被譽為「東方華爾街」。較著名的有英國的匯豐銀行、麥加利銀行、美國的花旗銀行、美豐銀行、法國的中法工商銀行、東方匯理銀行、德國的德華銀行、日本的橫濱正金銀行、朝鮮銀行、俄羅斯的華俄道勝銀行、比利時的華比銀行、瑞士的利華銀行、中國的中央銀行、大陸銀行、金城銀行、鹽業銀行、中南銀行等。大飯店有利順德大飯店、裕中飯店、DD飯店等。利順德大飯店成立於1863年,是我國最早的涉外飯店,孫中山、張學良、蔡鍔,以及美國第31屆總統胡佛、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在此留宿,留下了一批珍貴文物。

解放北路111號是我國第一枚大龍郵票的發行地。風貌區內現有歷史風貌建築75幢。漫步解放路,大街兩旁一幢幢造型獨特的西洋建築,給人帶來濃郁的異國風采——羅馬式、羅曼式、日耳曼式、俄羅斯古典式、希臘式、文藝復興式、哥特式、浪漫主義、折中主義等歐陸風格建築,紛至沓來,使人目不暇接,形成一組宏大的建築群,豪華凝重,一派歐陸風情,恰與海河的婉約沖和形成對比。這兩排建築絲毫不遜於上海的外灘,只是它分布在街道兩側,而不臨河,這倒彰顯出天津這個城市的低調性格。夜靜人稀,漫步在解放北路和五大道,你會生出時光倒轉、夢尋歐洲的恍惚之感。

金城銀行

金城銀行成立於1917年,總行曾設於天津,銀行大樓位於和平區解放北路108號,建於1937年。金城銀行是中國重要的私營銀行之一,是「北四行」(金城銀行,鹽業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是當時享譽全國的中資銀行,金融輻射功能遍及長江以北,所以又被稱為「北四行」。這四家銀行中,除大陸銀行外,其餘三家銀行的總行都設在天津。)的主要支柱。

花旗銀行

花旗銀行天津分行開設於1916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該行被日本沒收。1945年抗戰勝利後,又在原址恢復營業,並依靠其政治優勢取代了英國匯豐銀行而成為天津外商銀行中的霸主。天津解放後,該行停業撤離。該行營業大樓建於1918年,門前由四棵愛奧尼克式立柱支撐,構成開放式柱廊。廳內立有七棵方柱,內牆面有壁柱,頂部有歐式雕飾。樓房為西洋古典風格。

華俄道勝銀行天津分行大樓是華俄道勝銀行在中國天津建造的分行大樓。該分行開設於1896年,選址在天津英租界的主要街道維多利亞道(今解放北路)的北段與次要道路領事道(大同道)的轉角處,對面就是天津匯豐銀行大樓。坐落於和平區解放北路121號,建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大樓磚木結構,二層建築。外牆水泥飾面,券形窗口及上飾「人」字形山花的平窗,轉角呈弧形,檐口周邊建迭式六角裝修女兒牆,頂部設穹隆頂,具有濃郁的俄羅斯建築風格。

中法工商銀行大樓沿街立面運用了西洋古典建築的造型要素。整個外飾面為仿石水刷石,以正入口為中心向兩側沿弧線對稱排列10根科林新巨柱形成前廊。沿解放路一側立面設有扁方形壁柱,與柱廊有嚴謹的對位關系。四層凹廊外側設置一排列柱,支撐著檐部形成柱廊,其外形為羅馬塔司干柱式。兩層柱廊比例懸殊,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使建築立面顯得十分豐富。

匯豐銀行天津分行設立於1880年,是天津開埠後外國在天津開設最早的一家金融機構,也是當時天津最大的一家銀行。1954年匯豐銀行天津分行停業撤離。坐落於和平區解放北路82號,由英商同和工程司設計,古希臘復興風格。主樓3層,首層建有600多平方米的營業大廳,櫃台外鋪砌大理石地面,櫃台內鋪有軟木地面,屋頂裝飾鉛絲玻璃採光頂。

匯豐銀行營業大樓始建於1924年,由英商同合工程司工程師愛迪克生(ATKINSON)和道拉斯(DALLAS)聯合設計。三層鋼混結構。外檐立面花崗石飾面,石砌基座高台階,門前及側面聳立十二根巨大的愛奧尼可石柱,上作三角形山花。外觀高大雄偉,氣勢壯觀。內堂寬闊舒展,富麗堂皇,為一座古羅馬式建築。

橫濱正金銀行 主立面沿解放路,正入口設在正中,正立面有八棵貫通一、二層的科林新式巨柱式柱廊。外牆身用花崗岩貼砌而成。柱身及柱頂的石雕做工精細,構圖協調輕巧。沿營口道側立面有十棵壁株與主立面相呼應,檐口部位有獅頭滴水裝飾。建築突出柱的造型,柱身、柱頭、線腳及檐部的雕刻及其精緻,同厚重的牆面形成強烈對比,加之金色的大門和牆面上金色的裝飾板,整個建築顯得穩重而華麗。

法國東方匯理銀行,始建於1875年,總行設在巴黎,天津分行設於1898年。該大樓建於1912年由比利時儀品公司按法國巴黎總行提供的圖紙建造,是一座體現西方折衷主義思潮的代表作。

利華大樓

框架結構,主樓十層高43米,建築面積6193平方米,為瑞士籍猶太人李亞溥出資、法國人設計並建造的一幢辦公兼高級公寓式大樓,也是天津最早具有現代化功能和技術的高層建築之一。整個建築立面虛實對比,方圓結合,挺拔明快,八層開始逐層向里收縮,使立面造型有所變化,是天津近代高層建築的傑出範例。

法國工部局

專門負責維護法租界統治安全的警察機構。該樓建於1927年,鋼混結構四層法式建築。樓房質量堅固,風格穩重。

渣達銀行(麥加利銀行) 此建築在風格上追求宏偉、壯麗,給人以穩健、莊重之感。大樓基座用花崗岩砌築,正門台基上矗立著六根高大的古典圓柱;南側立面設置6棵扶壁柱;整個外牆面仿西洋古典磚石結構作水刷石長方形斷塊;鋼門窗、旋轉門。門外台階兩旁各設一混凝土製作的西式大花盆,花盆外側設混凝土短柱,以粗鐵索連結成欄桿,內植草坪。整個建築華麗而不失莊重。

比利時領事館(華比銀行)設立於義和團戰爭以後。1901年,比利時政府以天津為各國通商口岸為由,向清政府提出在天津開辟租界的要求。1902年2月,比利時駐津領 事嘎德斯奉比國欽差全權大臣姚士登之命與清政府委派的代表張連芬簽定了中比租地協定,劃定現河東740餘畝土地為比國租界。
比利時租界的權力機構是董事會,董事由比租界內的高級僑民組成,歷屆董事長均由總領事擔任,所以總領事實際上是比租界的最高行政長官。由於比租界位置比較偏僻,比利時領事為保持與各租界當局的密切聯系,始終沒有把比國領事館設在自己的租借地域內,而是將其設在比較繁華、交通便利的英租界內,與華比銀行共同 使用這座大樓。
該樓建於1921年,東沿解放北路,南抵太原道。西臨大沽路,北臨大連道。由比利時儀品公司設計並監理。建築面積2339.5平方米,磚混結構,該建築基 本保持原貌。

利順德大飯店

坐落於和平區解放北路199號,初建於1863年,1886年改建。是中國近代首家外商開辦的大飯店。原建築帶有明顯的英國南亞殖民地建築風格。1924 年在老樓北側增建了更接近英國新古典風格的鋼混結構四層樓房。保存有文藝復興式的雕花古典沙發,「奧迪斯」早期電梯等,是英租界現存最早的建築。

五大道的另一特色,是建築的私秘性構成的深遂和幽靜的氛圍。這里的住戶——無論是寓公式的軍政要人,還是成功的實業家們,在當時吉凶難卜的社會背景下,全都希圖安逸,不事張揚。這種心理外化在五大道的環境形象上。房屋的尺度宜人,傾向低矮,沒有高樓;隔院臨街,院中花木掩住里邊的樓窗。頂緊要的是,院牆全是實牆,很少使用欄桿。最巧妙的是民園大樓的方孔式圍牆,它採用百頁窗的原理,看似透孔透光,實際上從外邊根本不可能對院內一覽無余,這就適應了房主人深居與私秘的心理,自然也構成了五大道獨有的幽雅沉靜又穩定溫馨的氛圍。近日,我看到睦南道有幾處拆掉了圍牆,改為鐵欄,這樣做可能想更加美觀和時髦。尤其是李勉之的故居—— 奧地利建築師蓋苓設計的那四幢古典風格的花園別墅,居然將與建築和諧一體的圍牆拆去,換上鐵欄,里邊一院子的桌椅什物綻露無遺,原有的那種靜謐神秘之感盪然無存,顯然改造者一定不知道五大道特有的文化特徵與建築美。歷史留給我們的絕不只是一幢幢房子,還有它迷人的氛圍。而這又不只是一種建築氛圍,更是一種歷史人文的氣息。如果破壞了,那絕不只是建築本身,而是這一城市獨具的人文環境。

湯玉麟故居(現市工商局)
這所住宅無論在建築形式,建築藝術與裝飾都很有特點。具有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風格。混合結構,毛石勒腳,機磚牆身,部分用花崗石砂漿罩面,局部對稱,屋頂平衡,羅馬柱式,覆碗穹頂拱券。整座樓房分為兩部分:左為二層賓客樓,一層前部突出碗形拱券;右為三層居住樓,樓前大台階設有汽車跑道

慶王府(現市外辦):坐落於和平區重慶道55號,1922年由清末太監小德張所建,1926年慶親王載振購買並居住,人稱「慶王府」。該樓為典型的中西合璧折衷主義特徵。磚木結構,3層帶地下室。樓東面為中式小花園,風景優美。
偽滿洲國領事館(現三源電力公司):坐落於和平區睦南道24號,建於1920年。原為北洋政府國務總理顏惠慶故居。為磚木結構的3層樓房,古典主義風格,採用了天津傳統的建築材料硫缸磚。1934年,該址作為大連永輪公司總經理李學孟私宅,出租給偽滿洲國領事館。
孫殿英舊宅(現長蘆鹽務局):孫殿英系舊軍閥、東陵大盜。該宅坐落於和平區睦南道20號,建於1930年。是一幢豪華典雅的居住建築,3層帶地下室,為典型的折衷主義特徵。前立面中央突出巴洛克建築風格,呈半開放外廊式,外檐券窗、方窗錯落有致。

張學銘舊宅(現市房產總公司):張學銘系愛國將領張學良的胞弟,1931年任天津市長。該宅坐落於和平區睦南道50號,建於1925年,英國民居建築風 格,有主樓、後樓兩幢建築。採用紫紅色機磚砌築,多坡大筒瓦頂。樓內硬木雙槽窗,細木地板,衛生暖氣設備齊全。院落寬敞,花木扶疏。原為住宅,現作辦公使 用。

孫震芳舊宅(現和平賓館):孫震芳系實業家,曾經營麵粉廠、水泥廠。該宅坐落於和平區大理道66號。西班牙民居風格。磚木結構,有主樓、配樓兩幢。主樓3 層、平面呈凹字形,正立面為對稱式,門廳居中。院宇寬闊,有小型游泳池。原為住宅,現作賓館使用。解放後,毛主席、周總理和許多中央領導人曾在此下榻。

西開教堂又稱法國教堂。在天津和平區濱江道獨山路原牆子河外老西開一帶,故名。包括天主教總堂和大教堂,分別建於1914年和1917年,為法國天主教所建。大教堂採用法國羅曼式建築造型,高45米,建築面積1585平方米,平面呈長十字形,正面和後部聳立高大塔樓三座,呈"品"字型,樓座以黃、紅花磚砌成,上砌翠綠色圓肚形尖頂.檐下為半圓形拱窗。堂內為三通廊式,內牆彩繪壁畫,裝飾華麗。西開教堂是天津教堂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天津望海樓教堂
由於歷史的原因,在中國天津市現在有許多著名的天主教堂,望海樓天主教堂就是其中之一。
該教堂是1869年6月法國天主教徒在租界外三岔口處修建的,是一座規模較大的建築物,也叫天 主教大會堂或勝利聖母堂,磚木結構,高10米,長30米,寬10米的,平面呈長方形。除塔樓外大部分建築為二層,青磚牆面,尖拱式門窗,入口兩側設有扶壁,內部有三道通廊,中廊稍高,側廊次之,屬巴西利卡型。另有平頂的塔樓,後來又在禮拜堂四角設立了小角樓。教堂具有哥特風格。
望海樓教堂幾乎成為天津近代史的標志性建築,1870年,它首次被燒毀,民間稱之為「火燒望海樓」,史稱「天津教案」。
1870年,天主教會所辦仁慈堂育嬰院中發生流行性傳染病,有大批兒童夭亡,仁慈堂將其草率掩埋,許多屍體為野狗刨開爭食,此事在天津百姓之中造成極大義憤。此時在天津地區又接連發生好幾起拐騙兒童的事件,更引起人心的浮動和社會的不安。人們傳說這一切都和教堂有關,但始終拿不出確鑿的證據。
由於戰爭期間英法侵略者給天津人民心中留下了陰影,仁慈堂的第一批嬰兒是謝福音從山東農村接運而來收堂撫養,在天津他只能鼓動修女們購買嬰兒收養,並給購買成功者以「獎金」,這就為社會上的不法之徒犯奸作科提供了機會。
武蘭珍,火燒望海樓事件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因拐騙兒童而被當年的天津府衙門人贓俱獲,其供出由法國天主堂的王三主使,但望海樓教堂神父謝福音矢口否認,天津知縣劉傑將武蘭珍押往教堂對質,在場群眾過萬人,與堂內教民發生沖突,聞訊而至的法國領事豐大業向天津知縣劉傑開槍,擊中其隨從高升。周圍群眾如牆而起,將豐大業、謝福音等6人毆斃,放火焚燒瞭望海樓教堂。
天津教案發生後,英法軍艦在大沽口待命示威。清廷命崇厚出使法國賠禮道歉,同時派出直隸總督曾國藩來津查辦此案。他辦案的總方針是「嚴拿兇手,以懲煽亂之徒,彈壓市民,以慰各國之意」。英法兩國公使提出「要府、縣及陳國瑞抵償,要賠恤銀數百萬,要兇手三四百名,要駐兵津沽,我出軍費」。府,即為天津知府張光藻;縣,即為天津知縣劉傑;陳國瑞即為天津鎮總兵。
仁慈堂涉嫌拐騙兒童,以及民間盛傳的「挖眼取心」之說,是天津教案的直接導火線。在火燒望海樓 事件中,憤怒的群眾又沖到海河對岸的仁慈堂,將仁慈堂天主堂燒毀,將堂中的十位修女殺死。民國以後,社會接受仁慈堂的益處增多,人們才逐漸打破以前的成見,仁慈堂的慈善事業也得到了發展。
天津教案的處理結果,天津知府張光藻、天津知縣劉傑發配黑龍江,天津鎮總兵陳國瑞被處死,對法國賠銀46萬兩。
望海樓教堂1870年焚毀後,到1897年望海樓天主教堂在原址上重建,不久又被焚毀。現存的建築是1903年再次重建、1976年地震後又加以修復的。不過,盡管經過了幾次重建,教堂的基本形象並無多少變化。

梁啟超故居位於天津河北區民族路44號,飲冰室位於河北路46號。這兩所住宅是民國初年梁啟超購買周國賢舊意租界西馬路空地所建。民族路寓所為意式兩層磚木結構樓房,建於1914年。主樓為水泥外牆,塑有花飾,異型紅色瓦頂,石砌高台階,建築面積1121平方米;書齋"飲冰室"為淺灰色兩層洋樓,建於 1924年。首層為其書房,二樓做卧室和會客。梁啟超後期著述均於此完成。"飲冰室"系義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專為其設計,造型別致典雅。建築面積 949.50平方米。

⑤ 高層建築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高層建築發展的原因是可以帶來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

世界各城市的生產和消費的發展達到一定程度後,都積極致力於提高城市建築的層數。實踐證明,高層建築可以帶來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

首先,使人口集中,可利用建築內部的豎向和橫向交通縮短部門之間的聯系距離,從而提高效率;其次能使大面積建築的用地大幅度縮小,有可能在城市中心地段選址;再是,可以減少市政建設投資和縮短建築工期。

高層建築的發展史:

中國近代的高層建築始建於20世紀20~30年代。1934年在上海建成國際飯店,高22層。50年代在北京建成13層的民族飯店、15層的民航大樓。

60年代在廣州建成18層的人民大廈、27層的廣州賓館。70年代末期起,全國各大城市興建了大量的高層住宅,如北京前三門、復興門、建國門和上海漕溪北路等處,都建起12~16層的高層住宅建築群,以及大批高層辦公樓、旅館。

中國1986年建成的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高50層。上海金茂大廈於1994年開工,1998年建成,有地上88層,若再加上尖塔的樓層共有93層,地下3層。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是位於中國上海陸家嘴的一棟摩天大樓,2008年8月29日竣工。是中國第二高樓、世界第三高樓、世界最高的平頂式大樓,樓高492米,地上101層。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高層建築

⑥ 天津城市住區中多見的是哪類住宅建築單體(低層、多層、高層)

大多數低層一般六層。
20世紀60年代以來,天津出現單元式結構的公寓樓房,但均在老城區外建造。這種公寓式樓房按住房間數的多少分為1室1廳、2室1廳、3室1廳、4室1廳等。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公寓式民居的形式也在發生變化,房型結構又有躍層式、錯層式等諸多種類,而90年代前後興建的許多別墅式居住小區,又為現代民居建築增添了新的色彩。

⑦ 天津為何有那麼多洋樓,有什麼歷史原因

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天津,天津被迫開放,列強先後在天津設立租界。
天津素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城市建築獨具特色,既有雕梁畫棟、典雅朴實的古建築,又有眾多新穎別致的西洋建築。有英國的中古式、德國的哥特式、法國的羅曼式、俄國的古典式、希臘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這些外國建築稱為「小洋樓」。

⑧ 為什麼直轄市之一的天津城建其實很一般

天津的城市建築不像你們說的那麼不堪,其規劃還是很有眼光的,不像北京那樣瘋狂拆毀老祖宗留下的建築遺產。五大道、意風區、勸業場步行街都比較完整的保留下來了,海河邊上的新大樓則拔地而起,西青區的天津117大廈597米,是國內第一高樓,濱海新區的網紅圖書館也成為地標性建築。天津的城建堪稱是古典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網紅圖書館內部

⑨ 中國高樓最多的城市是哪裡

中國擁有最多高樓大廈的城市排行榜:

1 重慶 2 廣州 3 上海 4 北京 5 深圳 6 成都 7 大連 8 武漢 9 南京 10 沈陽

中國擁有最多建築物150米以上高樓排名:

1 上海 2 廣州 3 深圳 4 重慶 5 南京 6 北京 7 武漢 8 大連 9 沈陽 10 成都

中國現在的最高的高樓層(建築物,已經建成)的城市排名數據如下:

1 上海 金茂大廈 420M

2 廣州 中信廣場 391M

3 深圳 信興廣場 384M

4 重慶 世貿中心 283M

5 南京 新世紀廣場 255M

6 武漢 佳麗廣場 251M

7 大連 世貿中心 242M

8 北京 京廣中心 207M

9 沈陽 電力大廈 188M

10成都 中銀大廈 160M

中國城市最高樓層建築物(建設中)的城市排名數據如下:

1 上海 環球金融中心 492M 2008

2 廣州 珠江新城西塔 432M 2009

3 重慶 嘉陵帆影 398M 2009(加上天線425M)

4 南京 國際金融中心 381M 2008

5 武漢 民生銀行大廈 331M 2006

6 北京 國際貿易中心3期 330M 2008

7 東莞 東莞台商會館 289M 2007

8 大連 大連期貨廣場 263M 2007

9 沈陽 東北世貿廣場 260M 2007

⑩ 為什麼中國各級城市甚至鄉村都熱衷於蓋高層住宅

之所以喜歡建高層住宅,主要是因為高層住宅的土地利用率更高,成本回收與盈利會更好。其次就是,中國人口眾多,高層建築,可以有效利用空間,減少佔地面積;在高層建築中,看周圍,視野開闊,比較舒服;建築技術、經濟實力的綜合體現。所以,在中國隨處可見,到處都是高樓林立!當然,以城市來看,這也是城市綜合實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