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海水為什麼很差
擴展閱讀
杭州水上世界要多少錢 2025-07-08 15:21:53

天津海水為什麼很差

發布時間: 2023-01-25 20:47:38

Ⅰ 天津是沿海城市,為什麼還缺水

因為它缺的是淡水,而不是海水
天津降水是很少,但是天津地表水並不少,大到天津的母親河----海河,小到「九河下梢」。天津的河流並不少,但是因為靠海的原因所以天津的河流水含鹽量特別大,或者因為污染原因不能夠用於工業更不能直接飲用。以至於「可用的水」特別少。所以說天津缺水了。
但是最近這么多年來天津的引灤濟津和引黃濟津等措施(分別是灤河和黃河),以及正在運作的紀莊子等地的污水處理廠的建立和正常運轉,現在基本能夠滿足天津的工業和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了。

Ⅱ 天津是沿海城市,為什麼還缺水

都沒說到點子上,我來解釋:

一個城市如果缺水一般缺的是地下水,因為沒河,湖等地上水嘛。沿海城市確實有較大的降水量,水循環很活躍,保證了地下水的供應,然而由於過量開采地下水導致了地面沉降或海水入侵,形成了公害,使地下水變成了鹹水,鹹水自然不能供人們直接利用,因此就缺水了。不光天津,上海,大連等大城市均有此問題。

解決方案目前是建渠引水和南水北調,現在正在開發海水淡化技術。

Ⅲ 天津水資源緊缺現狀!

任何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也有其發展的方向,從宏觀來談,京津地區承載不了兩個發達的城市,就因為水資源之困,特別是天津這個資源枯竭的城市,本地人的生活都要靠引入其他地方的水資源來滿足。

天津是個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城市,以至於,現在的人口已到承載極限,發展引來的人口大增長,對天津的未來是一個噩夢。環渤海地區的發達城市就像黑洞,吸走其它城市的發展空間,北京的發展犧牲了天津,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武清境內的8條河完全是北京的排污河,致使武清的河流污染,全是臭水,所以武清只能引入灤河水!然而天津的發展靠港口
這個選題有些太長了,先到這吧
其實,樓蘭古城輝煌過,古長安也輝煌過,為什麼沒落了??其實很簡單,水和環境沒法承受了,所以富有的人們像游牧民牽到了肥沃的地方,封建制度下,最後的輝煌是北京!北京經受這些許年的摧殘,也已經逐漸不適合生活,南水北調,就是ZF想改變自然規律的一種嘗試,但未來的效果無從知曉。另外,正因為環境的逐漸破壞,資源的匱乏,環渤海承載不了兩個發達城市,所以天津的地位逐漸喪失,必須找到資源豐富的地方再行發展,北京的資源匱乏程度也很嚴重,但ZF沒有放棄其首都的地位,從河北等附近地區調水,救急。把污水排出北京,減負。但到目前這些方法也已經逐漸失效,所以為了北京繼續的發展,ZF實施了兩個重要的決策,其一南水北調,其二,重污染企業移除北京,所以首鋼去曹妃甸,不是回輸血,而是繼續的吸血!即使這樣,天津的資源依然不能支持其發展,現在天津自身的人口已經偏多,超出了環境的承載能力(環境本身是有自凈能力的,但當我們排放的生活垃圾,工業污染超出環境自凈速度時,環境會不斷惡化,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90年代,天津港清澈見底,到處有魚蝦,海鷗在空中飛翔,但現在呢?因為破壞的速度超出了渤海灣的自凈能力。),環境正在不斷的惡化,這一點才是應該著力解決的最重大的問題!南水北調能分給天津多少還是未知數,而且當人類開始大范圍的用水緊張時,南水還能順利的掉到北方嗎??所以,「人口的顯著增加」正是噩夢的開始,短期的增長之後,我們將面對的是嚴重的環境問題。所以,一個城市的發展現在依然會受制於大自然,我們依然要遵從自然的規律!環渤海的發展,會在環境到達承受臨界點時戛然而止!

誰為天津"救急"?--天津水資源危機的報告

隨著潘家口水庫的容量降至死庫容,天津進行了第六次引黃,而實到的凈水量僅剩
下2億立方米,不足計劃引水量的五分之一,引黃濟津只能救得一時,而"南水北調"工程
的可行性尚在論證中。乾渴,如同附骨之疽,正消耗著這個城市的活力和意志
連續4年的大旱使得北方許多地區陷入嚴重的水資源危機之中,天津就是面臨水危機
的典型地區。盡管今年天津進行了轟轟烈烈的第六次引黃,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面對日
益乾涸的黃河,我們又怎能樂觀起來呢!
一、天津水資源的現狀
我們姑且不論,中國的水資源人均佔有量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也不論中國是聯合
國的13個最為貧水的國家之一,就單單天津所在的海河流域而論,海河流域年人均水資
源佔有量只有321立方米,與其他幾大流域相比是最少的。在海河流域中,天津的佔有量
更少,年人均只有160立方米。屬於嚴重的資源缺水地區。天津本地自產水、地下水資源
總量多年平均值為16.88億立方米,長期以來,天津工農業用水主要依靠入境水,而入境
水是逐年減少的,而且多次發生供水危機。
根據天津濱海新區的規劃,到2010年將缺水4億立方米,全市缺水將達到17億立方
米。今年1月~6月份,天津日用水量已從原先的220多萬噸,降為160萬噸,幾近底線。
然而氣候依然乾旱異常,乾渴正消耗著這個城市的活力和意志……
二、天津解決水資源危機的措施
天津市政府在今年上半年已連續發出了3個節水通令,採取了近三十項節水措施,包
括停止農業用水、關閉所有的沖水洗車點、嚴控企業耗水大戶、對居民限量使用生活用
水、提高水價等。從"確保城鄉人畜吃水和抗旱保麥"的口號,到"全力保證居民生活用
水"已成為天津萬不得已的取捨。
"節流"的同時,天津市政府也積極地尋找"開源"的途徑。為從外地調來入境水,曾
先後掀起了格外壯烈的"天津保衛戰"。
連年的乾旱使得灤河水量劇減,灤河下游幾近斷流,為保證天津人民生活生產用
水,政府明令禁止引灤河水用於農業灌溉之用--雖然乾裂的土地和生活在其上的農民同
樣需要水的滋潤。隨著灤河上游潘家口水庫這唯一的供水水源地庫容量降至死庫容,天
津又掀起了歷史上的第六次引黃。
為引黃濟津,國務院出面協調,從4000公里的劉家峽直至山東引黃口,再奔流580
公里達天津市區。沿途地區一路保衛,沒有許可不得擅自采水。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工
作人員也奔撲黃河上中下游監督檢查引水量。正是有了兄弟省份人民的無私奉獻,才得
以使天津人民有了一點救命水。然而,此次引黃濟津計劃水量為10億立方米,而實到天
津自來水廠的凈水量僅剩下2億立方米。引黃濟津救得了一時,又怎能救得了永遠?
正在規劃中的南水北調路途漫漫,其工程可行性還在論證中。面對此情此景,有識
之士發出了振聾發聵的最強音!
三、呼籲:向大海要水喝!
海水淡化是天津解決工農業用水的根本途徑。自本世紀70年代以來,大多數水資源
危機的沿海國家都直接捲入了海水淡化的發展潮流。目前,無論中東的產油國家或是西
方的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發揮海岸優勢,建設有相當規模的海水淡化廠或海水淡化示
范裝置。根據國際脫鹽協會的統計,截止到1995年底,世界范圍內共安裝了11066台單
機容量大於100噸/日的淡化裝置,每天生產淡水2030萬立方米,到1997年底,單台產量
在100噸/日以上的淡化水日產量已達2300萬立方米。目前海水淡化的日產水量已達到
2700萬立方米,養活的人口多於一億之眾。海水淡化裝置的年銷售額在九十年代達到20
億美元以上,且以每年10%~30%的速度攀升。
我國的海水直接利用已有數十年的歷史,目前年取用海水量達到100億立方米左右,
雖然與國外相比差距明顯,但天津以及其他沿海城市的使用效果表明,用海水代替淡水
作為工業用水技術可靠,經濟合理。海水淡化技術日趨成熟,產業化勢頭很好。
就天津而言,具有開發利用海水的獨特優勢,具備海水淡化產業化的人才、自然環
境、工業基礎等有利條件:
國內唯一專門從事海水淡化以及海水資源開發的專業性研究機構--國家海洋局天津
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坐落在天津市。該所擁有享譽海內外的專家群體。今年12月5
日,該所承擔的"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海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取
得重大技術進展,並已具備產業化推廣應用的條件,其中就包括蒸餾海水淡化技術,達
到國際先進水平。
從該所設計的遼寧長海縣1000噸/日海水淡化工程、山東黃島電廠3000噸/日等工程
看,該所完全具備了1萬噸/日海水淡化的產業化示範工程的設計。
城市用水的80%是工業用水,而工業用水的80%是冷卻用水。天津大港發電廠是國內
最早大規模利用海水作為工業冷卻水和淡化海水作為鍋爐補充用水的單位,年利用海水
量17億立方米,相當節約淡水6000萬立方米,在海水利用以及海水淡化設備的操作運行
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天津大港電廠從1998年開始海水淡化的民用開發工作,現已形
成了月產罐裝水近3000桶的規模,今年上半年累計投放市場淡化海水約3000噸。在水質
保證的前提下,淡化海水產品的成本已經與市場上銷售的純凈水和礦泉水接近,為淡化
海水大規模走向市場創造了條件。天津鹼廠利用海水化鹽,節約了淡水,取得了明顯的
經濟效益。
天津獨特的海岸優勢和雄厚的工業基礎。天津具有海水利用產業必需的雄厚的化
工、機械製造、造船、冶金、腐蝕與防護等工業基礎。國內外專家考察結果表明:天津
的新港船廠不僅有良好的加工能力,且有自備碼頭,便於大型設備的進出,是海水淡化
設備加工的理想場所。
四、來自專家的呼籲
眾多水資源方面的專家一再呼籲:隨著淡水資源危機日益加劇,海水資源的利用應
該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我國的海水淡化技術條件日臻成熟,應加大投資力度。建立海
水淡化的示範工程和配套技術中心,以利於海水淡化這一朝陽產業從一開始就步入良性
循環並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以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阮國嶺博士,杭州水處理中心高從土
皆院士和天津大學化學工程研究所王世昌教授為代表的專家指出:"發展海水淡化產業,
向海洋要淡水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趨勢。其產業化不僅有助於緩解我國的淡水危機,而且
有可能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為國創匯。此方面已有韓國和以色列等國的成功經驗,我國
應奮起直追,有所作為。在很多情況下,過分調水給被調地區經濟帶來的長遠損失遠遠
超過淡水本身的價值,因此一味地從外地調水無異於挖肉補瘡。長時間地等待傳統觀念
中的懥�蹝水源,必定坐失良機,因小失大。"

位於九河下梢的天津依水而建,也因水而興。但進入21世紀時,天津不僅早已失去了水資源優勢,就缺水程度而言,還被列入中國北方最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城市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天津市委、市政府響亮地提出要以海河改造為龍頭,用3~5年時間將天津建成中國北方的「威尼斯」。這是天津借地緣優勢發展自己的重大戰略舉措。
回顧20世紀末葉的20年,中國的改革開放風起雲涌,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迅速崛起,歷史、現實和未來都在呼喚以環渤海地區為代表的黃河三角洲經濟騰飛的到來。人們更為關切和希冀作為中央直轄市和我國北方老工業基地的天津,能夠成為引領區域經濟加速發展、走向世界的龍頭。背負著歷史的重任,天津以超常規跨越發展的韜略和奮起追 趕時代的腳步,使經濟高速、穩定持續地向前發展,連續12年保持2位數增長,天津城市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20 03年初,天津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更高的目標。作為支撐一個城市發展的水資源,如何在振興天津中起到支柱作用,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

天津水資源短缺,但並不是說天津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條件。解決天津水問題,一是開源,二是節流。在開源上,2010年長江水將引到天津,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眼下迫在眉睫的是節流,即通過節水工作的深化、細化、科學化、規范化,將天津建成節水型城市,變資源劣勢為發展優勢。

開發利用好水資源是件大事,要根據天津水資源的特點在下述幾個方面做工作。

一、要把水資源劣勢化為建設節水型工業的優勢。天津市用水大戶主要是工礦企業,每年約占城市總量的50 %。因此,建設節水型工業在天津就顯得尤為重要。天津用7年時間把國有大中型企業嫁接、改造、調整了一遍,工業發展勢頭始終不減,連續11年2位數增長,但天津的工業用水量卻呈逐年遞減的趨勢。究其原因,一是嚴格控制多耗水產業 的發展,如大力壓縮高耗水的冶金、造紙和印染等行業。二是加大水資源利用上的科技投入,向海水、再生水要水源。天津大港電廠僅海水利用一項一年就節約淡水7億立方米以上。在中水利用上僅沖車一項,全市一年就可節約自來水36萬噸。天津目前萬元產值耗水量27立方米,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80%,均在全國前列。天津水資源短缺,但並未影響天津工業的發展,相反地造就了天津節水型工業。因此,要把天津水資源的劣勢轉化為建設節水型工業最大的優勢來推銷,作為一個資本來經營,作為一大條件來引資。

二、要把水資源劣勢轉化成為發展節水型農業的優勢。天津因為缺水,所以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大力壓縮耗水高的農作物,全面推廣高科技和節水型農業作物達上百萬畝。天津小站稻雖然是國內外著名的產品,但由於耗水量大,這些年來種植面積由最高時的100萬畝壓縮為20萬畝。天津在種糧、種菜都以耐旱性作為首選,積極推廣節水型的灌溉方式和種植方式,採用穴灌、滴灌、噴灌、微灌等灌溉方式,結合地膜、大棚、溫室等種植條件的改善,使天津農業節水工程式控制制灌溉面積達到了43%,並建成了一批高標准節水農業示範區。將水資源劣勢轉化為發展節水型農業的優勢,為天津現代化農業的發展積累了經驗。從1991年到2001年,天津市農業產值由54億元增加到169億元,增幅達2倍。

三、要把水資源劣勢轉化為旅遊優勢。天津的海河源遠流長,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北方特色,要借將海河打造成世界名河的歷史機遇,抓住水這個特色做足文章。一是看水。天津近幾年先後改造津河、衛津河、北運河、復興河、月牙河,從今年起又要大規模改造海河、外環線,實現河湖水系相連,水繞城轉,水清船行,這為發展河湖旅遊創造了條 件。二是賞水。天津依水而興,依水而建,留下了許多人文景觀和歷史典故,發展水上旅遊,品味天津獨具特色的河湖相通的水文化,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三是玩水。目前,天津市河湖水面不少,但旅遊開發力度不夠,除少量旅遊船外幾乎沒有什麼開發項目。其實,充分利用現有的河湖水面,就可以大力發展水上旅遊,如水上跳傘、水上蹦極、水上賽艇等等。另外,旅遊線路的安排也要充分考慮天津水的特點,以水為載體,多做水文章。

四、要把水資源劣勢轉化成生態環境優勢。天津雖然水資源短缺,但九河下梢的歷史演變使天津河道密集,河湖成網,加之近幾年對市區河道大規模的整治,使天津這個北方最典型的缺水城市逐漸形成了利用水的特點創造生態環境優勢的典型。所以,天津的城市建設要盡可能考慮水的因素,利用好水,依水興市,依水造勢,用水打造城市,把天津建設成生態環境最好的北方「威尼斯」。與此同時,還要著力發展水上經濟,充分利用河湖水面,開展多種經營養殖、旅遊再加上航運,在營造良好的人文景觀與生態環境的同時,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三篇了
湊合看吧

Ⅳ 天津緊鄰渤海,為什麼還是一個嚴重缺水城市

海水不屬於水資源。

5、水污染嚴重。天津所在的華北地域工農業興旺,人口密集,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污染水資源。比方獨流減河沿岸各類污水直排或偷排入河現象時有發作,招致獨流減河水質長期不達標。

Ⅳ 天津的大海是什麼樣子的

天津是一座工業城市,他的沿海資源很少用在旅遊方面,所以他的海水不像海濱旅遊城市一樣的適合游覽。他的海面上來往的船舶比較多,所以相對的污染較嚴重,而且處在渤海灣內,海水顏色並不好看

Ⅵ 為什麼天津沿海但不是海洋性氣候

主要還是因為所屬的緯度。溫帶海洋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部。成因:全年受盛行西風控制,沿岸暖流起增溫增濕作用。特點:氣溫年較差小(冬不冷、夏不熱),全年降水平均(冬雨較多)。關鍵字:冬暖夏涼,降水多,秋冬季雨量稍大。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北緯35°—55°之間的亞洲東部地區。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冬季受大陸氣團控制;夏季受溫帶海洋氣團或變性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特點:冬季寒冷乾燥,且南北氣溫差別大;夏季暖熱多雨,且南北氣溫差別小。

Ⅶ 中國水環境的四大海域水質

黃海和南海水質總體上較好,一、二類海水比例分別達到68.7%、57.9%,與上年相比,分別下降9.5個百分點和6.5個百分點。渤海水質有所改善,一、二類海水比例達到50%,比上年提高11.9個百分點。東海水質較差,無一類海水,二類海水佔30.4%。
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近岸海域海水廣西、海南沿海海水水質較好,一、二類海水比例均達到70%以上。天津、浙江、江蘇沿海海水水質較差,上海海水水質很差。
赤潮 2003年全海域共發現赤潮119次,累計面積約14550平方公里。其中,在赤潮監控區內發現赤潮36次,累計面積近1500平方公里。
2003年赤潮發生的主要特點為:時段長、高發期集中、持續時間延長。全年12個月均有赤潮發生,黃、渤海赤潮主要集中在夏季,高發期在7~8月;東海從春末至秋末均有赤潮發生,高發期在5~9月;南海赤潮四季均有發生,但5~9月為高發期。長江口及浙江近岸和近海海域從4月中旬至7月初發生赤潮近40次,且持續時間長,最長持續35天。
大面積赤潮增加、區域集中。全海域共發生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赤潮27次。其中,500平方公里以上的赤潮8次,大面積赤潮仍集中在長江口和浙江沿海,累計面積超過10000平方公里。東海赤潮發生次數和累計面積分別約佔全海域的72%和89%。
有毒有害藻類增加 黃渤海海域赤潮生物多為可對魚類產生危害的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和赤潮異灣藻(Heterosigm a akashiwo);長江口和浙江沿海6月下旬之前赤潮生物種類多為甲藻類的具齒原甲藻(Proro centrum triestinum),後期主要為硅藻類的中肋骨條藻(Skeletonema costatum);福建與廣東沿海發生的赤潮時間相對較分散,面積較小,但有害赤潮生物種類較多,如亞歷山大藻(A lexandrium sp.)、米氏凱倫藻(Karenia mikimotoi)、倒卵形鰭藻(Dinophysis fortii)、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赤潮異灣藻(Heterosigma akashiwo)和球形棕囊藻(Pha eocystis globos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