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泥人是怎麼樣的
擴展閱讀
廈門西站在哪裡 2025-07-05 15:58:00
北京到佳木斯卧鋪多少錢 2025-07-05 14:58:01

天津泥人是怎麼樣的

發布時間: 2023-01-30 04:17:51

A. 天津泥人張的由來是什麼

馮驥才的《泥人張》原文:

泥人張
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
泥人張大名叫張明山。咸豐年間常去的地方有兩處。一是東北角的戲劇大觀樓,一是北關口的飯館天慶館。坐在那兒,為了瞧各種角色,去天慶館要看人世間的各種角色。這後一種的樣兒更多。
那天下雨,他一個人坐在天慶館里飲酒,一邊留神四下里吃客們的模樣。這當兒,打外邊進來三個人。中間一位穿的闊綽,大腦袋,中溜個子,挺著肚子,架勢挺牛,橫沖直撞往裡走。站在迎門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趕緊吆喝著:「益照臨的張五爺可是稀客,貴客,張五爺這兒總共三位——里邊請!」
一聽這喊話,吃飯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這位大名鼎鼎的張五爺。當下,成立城裡城外最沖得要算這位靠著販鹽賺下金山的張錦文。他當年由於未盛京將軍海仁賣過命,被海大人收為義子,排行老五,所以又叫「海張五」一稱。但人家當面叫他張五爺,背後叫他海張五。天津衛是做買賣的地界兒,誰有錢誰橫,官兒也怵三分。
可是手藝人除外。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故此,泥人張只管飲酒,吃菜,西瞧東看,全然沒把海張五當個人物。
但是不會兒,就聽海張五那邊議論起他來。有個細嗓門的說:「人家台下一邊看戲,一邊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來一瞧,台上的嘛樣,他捏的嘛樣。」跟著就是海張五的大粗嗓門說:「在哪兒捏?在袖子里捏?在褲襠里捏吧!」隨後一陣笑,拿泥人張找樂子。
這些話天慶館里的人全都聽見了。人們等著瞧以告人膽大的泥人張怎麼「回報」海張五。一個泥團兒砍過去?
只見人家泥人張聽賽沒聽,左手伸到桌子下邊,大鞋底下摳下一塊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飲酒,眼睛也只瞅著桌上的酒菜,這左手便擺弄起這團泥巴來;幾個手指飛快捏弄,比變戲法的劉禿子的手還靈巧。海張五那邊還在不停地找樂子,泥人張這邊肯定把那些話在他手裡這團泥土全找回來了。隨後手一停,他把這團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櫃台結帳。
吃飯的人伸脖一瞧,這泥人真捏絕了!就賽把海張五的腦袋割下來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腦袋,小鼓眼,一臉狂氣,比海張五還像海張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張五在那邊,隔著兩丈遠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著正出門的泥人張的背影叫道:「這破手藝也想賺錢,賤賣都沒人要。」
泥人張頭都沒回,撐開傘走了。但天津衛的事沒有這樣完的——
第二天,北門外估衣街的幾個小雜貨攤上,擺出來一排排海張五這個泥像,還加了個身子,打磨大樣坐在那裡。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產,足有一二百個。攤上還都貼著個白紙條,上面寫著:賤賣海張五。
估衣街上來來往往的人,誰看誰樂。樂完找熟人來看,再一快樂。
三天後,海張五派人花了大價錢,才把這些泥人全買走,據說連泥模子也買走了。泥人是沒了,可「賤賣海張五」這事卻傳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兒個。

(一)簡介

天津泥人張彩塑是一種深得百姓喜愛的民間美術品,它創始於清代道光年間,流傳、發展至今已有180年的歷史。期間,經過創始、發展、繁榮、瀕危、再發展等幾個時期,幾經波折,泥人張彩塑藝術逐步走向成熟,被民間、宮廷、乃至世界認可。

「泥人張」的彩塑,把傳統的捏泥人提高到圓塑藝術的水平,又裝飾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它是繼元代劉元之後,我國又一個泥塑藝術的高峰,其作品藝術精美,影響遠及世界各地,在我國民間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二)溯源

張明山是泥人張的創始人,張明山(1826-1906)自幼隨父親從事泥塑製作,練就一手絕技。18歲即得藝名「泥人張」,以家族形式經營泥塑作坊塑古齋。他只須和人對面坐談,搏土於手,不動聲色,瞬息而成。面目徑寸,不僅形神畢肖,且栩栩如生須眉俗動。

1915年,張明山創作的《編織女工》彩塑作品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等獎,張玉亭的作品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譽獎,後經張玉亭、張景福、張景禧、張景祜、張銘等四代人的傳承,「泥人張」成為中國北方泥塑藝術的代表。

1949年後,人民政府對泥人張彩塑採取了保護、扶持、發展的政策,安排張家幾代藝人到文藝創作、教學等部門工作,第二代傳人張玉亭被聘為天津市文史館館長,同時民間彩塑藝術步入大學殿堂,第三代傳人張景祜先後受聘於中央美院、中央工藝美院任教,在天津建立泥人張彩塑工作室,先後招收五批學員,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彩塑藝術專門人才。第四代傳人張銘在主持工作室和教學工作的二十多年中,嘔心瀝血,傳授技藝。從此,泥人張彩塑藝術從家庭作坊走向社會。郭沫若曾題詞「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滿天下。」天津「泥人張」彩塑藝術是近代民間發展起來的著名工藝美術流派,這支數代相傳的藝術之花,紮根於古代泥塑藝術的傳統土壤中,再經大膽創新,遂成為今日津門藝林一絕。

(三)藝術特色

「泥人張」彩塑創作題材廣泛,或反映民間習俗,或取材於民間故事、舞台戲劇,或直接取材於《水滸》、《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典文學名著。所塑作品不僅形似,而且以形寫神,達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張」彩塑用色簡雅明快,用料講究,所捏的泥人歷經久遠,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泥人張彩塑屬於室內陳列性雕塑,一般尺寸不大,高約40公分左右,可放在案頭或架上,故又稱為架上雕塑、彩塑藝術,是一個涉及面極廣,運用於各種環境裝飾的藝術形式,有著服務社會、美化環境的重要作用。

B. 天津泥人張的泥人為何歷經百年還像新的一樣

想必所有人都聽過“女媧造人”的故事,簡單來說就是女媧用泥土造出了人類,當然這個肯定是神話了,但是泥人確實是一門手藝活,現在也還有,最出名的也就是泥人張的泥人了,即便過去百年依舊如新一般,這是因為和當地的泥土有著很大的關系,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怎麼一回事。

最後還要放在特定溫度和濕度的地窖中,再等上三年的時間才算製作完成,可想做一個泥人的難度有多大,也難怪現在的這些傳統手藝消失得越來越多了,這里小編希望大家呢可以多支持下我們的傳統手藝,不要讓它們消失在我們這一代當中;最後泥人張的泥人效果是非常好的,不管是品質還是保持時間,即便經歷了百年的時間依舊像全新的一樣,這就是人類的手藝魅力。

C. 清末天津誰以塑泥人著稱,便以「泥人張」為藝名

天津泥人在清朝乾隆、嘉慶年間享有盛譽。天津泥人之所以大放異彩,成為民族藝術的一朵奇葩,是因為 "泥人張 "的彩塑,將傳統的泥人提升到了圓雕藝術的高度,用色彩和道具來裝飾,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天津泥人張藝術的創始人是張長林。張長林(1826-1906)自稱明山,後稱興。自幼隨父從事泥塑,養成了獨特的技藝。他所要做的就是面對面坐著說話,靜靜地、悄悄地。


在以往的展覽中,它被認為是傑出的作品。日本蘆屋的一家中國現代藝術博物館專門設立了 "天津泥人張彩塑 "展室,展出了58件彩塑作品。近年來,泥人張積極推動國際文化藝術的友好交流,成為中外交流的橋梁。天津 "泥人張 "彩塑藝術是近代以來由民間發展起來的一個著名工藝美術流派。這朵代代相傳的藝術之花,紮根於古代泥塑藝術的傳統土壤。經過大膽創新,如今已成為天津獨特的藝術之林。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D. 天津泥人的特點是什麼

天津「泥人張」彩塑是清道光年間發展起來的,自張明山先生首創,流傳至今已有180年歷史,「泥人張」彩塑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藝術特色,能真實地刻畫出人物性格、體態;追求解剖結構,誇張合理,取捨得當;用色敷彩,典雅秀麗。「泥人張」彩塑適於室內陳設,一般尺寸不大,約40厘米,可放在案頭或架上。它所用的材料是含沙量低無雜質的純凈膠泥,經風化、打漿、過濾、脫水,加以棉絮反復砸揉而成的「熟泥」。經藝術家手工捏製成型,自然風干,再施以彩繪。

E. 張長林的天津泥人

天津泥人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已享有很大聲譽。使天津泥人大放異彩、成為民族藝術奇葩的,是泥人張的彩塑,它把傳統的捏泥人提高到圓塑藝術的水平,又裝飾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天津泥人張藝術的創始人是張長林。

F. 給別人說說,交流泥人張有什麼過人之處

泥人張手藝精湛,捏的泥人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有正義感。泥人張彩塑為天津市的一種民間文化,著名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之一。作為北方流傳的一派民間彩塑,創始於清代道光年間,是天津藝人張明山於19世紀中期創造的彩繪泥塑藝術品,現為天津市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