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個功夫大俠的故居在天津
霍元甲
其中第一站就是西青區剛剛翻修的津門大俠霍元甲紀念館。 霍元甲故居紀念館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區小南河村,1986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整修了霍元甲故居、修建了霍元甲陵園
武術大師霍元甲,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名字,特別是通過影視作品的傳播,讓人更加了解到霍元甲的故事。霍元甲是天津人,其故居就在天津西青區小南河村。
在所有的關於霍元甲的影視作品中,《精武門》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由李小龍扮演的陳真是霍元甲的徒弟,霍元甲被日本人毒死後,陳真為師報仇,不過陳真這個人物是虛構的。
霍元甲出生於1868年,霍家是武術世家,不過霍元甲從小體弱多病,但天資聰慧,習武後很快就出類拔萃,成了當時最著名的武術大師之一。
霍元甲曾經在天津懷慶葯棧打工,懷慶葯棧的老闆農勁蓀是一個進步人士,對霍元甲的影響很大,引導霍元甲走上了精武愛國的革命道路。
在霍元甲逝世100周年之際,天津在霍元甲的故鄉修建了精武門·中華武林園,用以紀念這位愛國的武術家,包括霍元甲紀念館和陵園等。
紀念館是一座三層的建築,全面系統地展示了霍元甲傳奇的一生和世界各精武會創建發展的歷程。
1910年霍元甲在上海逝世,當時安葬在上海北郊。轉年由弟子劉振聲扶柩歸里,遷葬於小南河村南,如今的陵園是在原址上擴建的。天津精武門名氣日增,成了天津知名的旅遊景點。
Ⅱ 霍元甲故居在哪裡
霍元甲故居紀念館位於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從建成之日起已有數萬的愛國人士前來參觀瞻仰,重溫霍元甲這位愛國英雄的傳奇事跡和感人精神。紀念館已列為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天津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故居東西長11.6米,南北長12米,總計佔地139.2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46平方米。故居內陳列著霍元甲務農時使用過的農具,練武用的兵器,生活用品,傢具,文房四寶以及霍元甲創辦的精武會會旗等實物和資料。霍元甲的陵墓在小南河村約400米,佔地8580米,墓基建築面積1763平方米,霍元甲的棺木於1989年4月29日遷葬於此。整座陵墓由神道,石獅,享殿,石牌坊,寢園組成。整體建築採用了軸線對稱布局,中軸線為神道,盾形台基上布有紅,黃,藍三個立體五星花壇,標志精武會宗旨--德,智,體全面發展。方形須彌座,拔地1.8米,四周鑲有1米高的汗白玉香案置放在墓碑之前,墓圈由毛骨石壘砌,盤石封沿,寶頂為垛斧是石工藝,總高3.5米。南側後神道通向松林。霍元甲的棺木即葬於此,墓前樹立高1.5米,闊0.75米墨色墓碑一通,碑陽鐫刻"霍元甲",之墓碑陽鐫刻著霍元甲生平簡歷,霍元甲陵墓四周果木林立鬱郁蔥蔥,形成一蔟綠色花環,幽靜肅穆,於灰白基調的陵墓相映令人肅然起敬.
Ⅲ 霍元甲的祖籍是什麼地方
祖籍河北東光縣安樂屯。
霍元甲(1868-1910),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小南河村人,愛國武術家,迷蹤拳第七代傳人。1909年揚名上海,並創辦了精武體育會,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為強健國民體質、傳承武術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霍元甲,字俊卿,兄弟三人,排行老二。祖籍河北東光縣安樂屯。父親霍恩第,迷蹤拳的第六代傳人,常出入東北為客商當鏢師,頗有名望。
Ⅳ 霍元甲的老家是哪裡
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屬滄州地區),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今屬天津市),為精武體育會創始人。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字俊卿,生於天津靜海縣。霍元甲出身鏢師家庭,繼承家傳「秘宗拳」絕技。幼年體弱,在27歲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鄉,時常挑柴到天津去賣。
28歲後到天津當上碼頭裝卸工,後來在農勁蓀開設的懷慶葯棧當幫工,升任掌櫃。1909年,41歲的霍元甲,由農勁蓀介紹來上海,接受由陳公哲、陳鐵生所創辦「精武體操會」中主教武術。被評為滄州十大武術名人。
逝世之後
霍元甲逝世後,當時精武會弟子和上海武術界愛國人士為霍元甲舉行了隆重葬禮,敬獻了「成仁取義」輓聯,安葬於上海北郊。轉年,由弟子劉振聲扶柩歸里,遷葬於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會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東閣任教。
各地分會相繼分起,十數年後,海內外精武分會達43處,會員逾40萬之眾。
關於霍元甲死亡的說法現今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被日本人毒死,還有一種就是少年練氣功緻病,死於自身病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霍元甲
Ⅳ 霍元甲是哪裡人
歷史上確有其人。霍元甲,1868年出生在天津靜海縣小南河村(現天津西郊)一個習武之家。二十來歲時,他還只是個普通農民,沒什麼文化,除了種地外,農閑時到天津城裡做點小買賣,貼補家用。1890年秋天,霍元甲打敗了一個找上門來比武的武師,有了「武藝高強」的名聲。之後,由於喜歡行俠仗義,霍元甲逐漸在天津一帶有了名氣。
但到了比賽時間,卻不見他的蹤影,原來奧彼音已逃之夭夭。 1910年9月,日本柔道會對霍元甲嚇跑俄、英大力士之事,很不服氣,便挑選了十幾名高手,找霍元甲較量。霍先讓他的徒弟劉振聲上場,劉以靜制動,連勝對方五人。在天津、上海等地,霍元甲憑借凜然正氣和高超武技連敗洋人,在清末的確令國人揚眉吐氣。1910年7月7日,霍元甲在農勁蓀和武術同仁協助下,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後改名精武體育會)。
孫中山對霍元甲「以武保國強種」的膽識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精武會成立10周年之際,他親臨大會,題寫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以示對霍元甲的紀念。
Ⅵ 霍元甲是哪裡人
出生地:天津靜海小南河村(今屬西青區精武鎮)
祖籍: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安樂屯
霍元甲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屬滄州地區),漢族。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今屬天津市西青區南河鎮,為紀念霍元甲這位名震中外的愛國武術家,經天津市民政局審核並報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其故鄉天津西青南河鎮自2009年1月18日起更名為精武鎮),為上海精武體育會創始人。
相關說明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字俊卿,生於天津靜海縣。霍元甲出身鏢師家庭,繼承家傳「秘宗拳」絕技。
幼年體弱,在27歲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鄉,時常挑柴到天津去賣。28歲後到天津當上碼頭裝卸工,後來在農勁蓀開設的懷慶葯棧當幫工,升任掌櫃。1909年,41歲的霍元甲,由農勁蓀介紹來上海,接受由陳公哲、陳鐵生所創辦「精武體操會」中主教武術。被評為滄州十大武術名人。
孫中山對霍元甲「以武保國強種」的膽識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精武會成立10周年之際,他親臨大會,題寫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以示對霍元甲的紀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霍元甲
Ⅶ 霍元甲是哪裡人
霍元甲出生地:天津靜海小南河村(今屬西青區精武鎮)霍元甲(1868-1910),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小南河村人,愛國武術家,迷蹤拳第七代傳人。1909年揚名上海,並創辦了精武體育會,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為強健國民體質、傳承.武術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Ⅷ 霍元甲老家是哪的呀
天津西南20里處,離南河鎮小南河村不遠的地方,有個霍元甲文武學校,學校的習武場內,幾十名孩子手持單刀,躥蹦跳躍,呼喝連連,一招一式頗見功底。也許孩子們知道,在武術大師長眠之地,尚武精神永不可失。原來,小南河村是愛國武術家、精武之祖霍元甲的故鄉,這里至今保存著霍元甲的故居和陵園。
霍元甲,字俊卿,生於1869年。霍家祖祖輩輩一直居住在小南河村。當年,這個武術世家以種田為生,過著與大多數村民一樣的農家生活。霍元甲少年時期以打柴為生,其後當過腳行。
1896年春天,霍元甲結識天津北門外竹竿巷懷慶葯棧掌櫃農勁蓀,遂去葯棧幹活。當時,葯棧進貨,每捆葯材包重達五百斤,力氣大的伙計兩人抬一包還很吃力,而霍元甲能獨挑兩包,其神力為觀者驚服。一天早晨,葯棧剛開門,只見兩個八百斤重的軋路石碾堵在門口。又有一天,葯棧門前井台上有兩個大青石倚立著,稍一觸動即可將井台撞毀。這兩次暗中投來的挑釁,都被霍元甲飛腳揮拳,一舉排除。從此,「霍大力士」之名傳遍天津。
這段時間,農勁蓀常給霍元甲講古今中外趣事,使霍元甲大開眼界,明白了不少道理,也激發了他愛國報國之心。
1900年,北京源順鏢局號稱「大刀王五」的大俠王子斌來津,與霍元甲一見如故,霍元甲對王子斌尊重有加。1900年舊歷六月十八日,「大刀王五」在與洋人斗爭中慘遭殺害,被八國聯軍斬首示眾。得知此事後,霍元甲與徒弟劉振聲潛入京城。趁夜深人靜時,霍元甲爬上十幾米的標桿搶回王子斌的首級,在《老殘游記》作者劉鶚的協助下,將義士身首合葬,盡了朋友之義。
1901年,有個自稱「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國拳師到天津賣藝,聲稱「打遍中國無敵手」。霍元甲聞訊後,立即趕去要和他比武。俄國拳師得悉霍元甲威名,始終不敢出場比賽。最後,他登報承認自己藐視中國人的錯誤,灰溜溜地離開天津。
霍無甲立志振興武術,強種禦侮,在家鄉廣收徒弟,傳授拳術。1909年,霍元甲來到上海,以「專收各國大力士,雖銅筋鐵骨,無所惴焉」的勇氣大長國威,從此聲名遠播。
1910年6月,霍元甲在上海創辦「中國精武體操會」,後改名叫「精武體育會」。這也為霍元甲贏得了「精武大俠」的美名。創辦精武會僅3個月後,霍元甲便於1910年9月14日不幸逝世,民間一直流傳,他是被日本人害死的。孫中山先生對霍元甲「以武保國強種」的膽識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精武會成立10周年之際,孫中山親臨大會,為「精武」會刊撰寫序文,並親筆題寫「尚武精神」四個大字。
如今,精武體育會已遍布國內外,尤其在東南亞一帶盛行,會員多達幾十萬。這個「以國術為根本,以武術為皈依」的民間體育社團,始終高舉「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的大旗。
霍元甲去世後,先是安葬在上海公墓,1911年,他的弟子扶柩歸里,將他葬於小南河村。其妻王氏一直生活在小南河村,直到1960年去世,時年92歲。
Ⅸ 霍元甲的故鄉是哪
津門大俠霍元甲 霍元甲,字俊卿,天津靜海縣小南河村(現天津西郊)人,生於一八六八年。其父霍恩弟,武藝超群,常出入關東,為客商保鏢,在武林中頗有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