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順豐快遞可以即日到嗎
順豐速運推出民營快遞首個「即日到」高端產品\x0d\x0a\x0d\x0a網易財經9月4日訊順豐速運近日推出1000公里以上「即日到」產品,這是目前民營快遞公司最快的限時快遞服務(以公里計)。「兩天、三天到的標准服務在國內比較多,具體到小時的承諾服務則對民營快遞公司的配送能力是個挑戰。民營快遞業正在從粗放型逐漸向精細化發展,並在一些領域追趕外資快遞巨頭的服務標准。」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說。\x0d\x0a「即日到」瞄準高端市場\x0d\x0a這款「即日到」產品是順風速運於今年7月份在北京、大連、青島、杭州、南京、廣州和深圳等16個熱點城市試推出,並在8月底擴大到天津、沈陽、福州等12個省會城市。「即日到」是指「早上取件,18點—22點送達」且距離超過1000公里的承諾服務。順豐速運運營本部負責人介紹說,「即日到」和「次晨達」產品主要通過其8架租用的全貨機承運,面對有特急要求的商務客戶,承運物品多為檢測樣品、投標方案等。\x0d\x0a徐勇介紹說,目前快遞服務主要分為兩種:承諾服務和標准服務。承諾服務會精確到小時,比如下午取件明天上午9點對方上班前送達,或者像順豐的早上取件18點左右送達。標准服務則是根據寄送雙方距離保證兩天或者三天到達。目前國內民營快遞公司一般都提供「標准服務」,「承諾服務」比較少,主要針對一些重要客戶提供,不普遍對外承諾。\x0d\x0a順豐運營本部負責人認為,「即日到」產品可以說是填補了市場空白,看好這一產品的發展潛力。「產品試推行時,市場反應超過了我們的預期,目前業務量穩步上升。」該負責人說,順豐還計劃將這一產品推向「航班資源適宜」的所有城市。\x0d\x0a而對於目前各快遞企業推的「慢遞」服務(即對時間要求不高的物品,低價承運),上述負責人表示:「鑒於我們的產品策略和市場定位,目前不提供這種經濟快遞服務。」\x0d\x0a「即日到」的高成本\x0d\x0a目前的國內「即日到」,能做到的只有聯邦快遞和郵政EMS。一般的「次晨達」可以在白天取件,晚上「非繁忙時段」完成飛機運送、配送貨物,相對成本較低。而「即日到」產品的配送完全要在交通最繁忙的白天完成。「如果貨機白天運行,和航班最密的客機爭資源付出的成本自然要高,比如機場起降費、服務費等。而這只是成本最小的部分,白天運作的高成本主要體現在地面配送上。」一位貨運行業人士表示。\x0d\x0a順豐這款「高成本」產品價要比「次日達」高出不少。1kg以內收費150元,每加1kg加收30元。而次日達標准件1kg以內收費20元。順豐快運客服人員介紹說,之所以差距大,是因為「即日到」產品在整個配送過程中都是「優先順序」處理的,除了採取了航空環節優先配載,在地面操作和航空環節,也使用獨立的處理模式,成本較高。\x0d\x0a盡管如此,順豐快運運營本部負責人介紹說,該產品前期公司看淡利潤,旨在培育市場,甚至對一些潛在優勢資源客戶採取了一定補貼。(本文來源:網易財經作者:曹玲麗)
⑵ 天津古文化街有鑒定古董的地方么,名字叫什麼,費用是多少
20元鑒定一件,看懂看不懂都沒損失。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一: 行業劃分
古董拍賣,鑒定,交易目前大部分單位集中的上海,北京、青島。
藏家參與前一定多比較,多了解,避免上當受騙,祝您發財。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二: 關於拍賣資質與文物拍賣資質
「文物」是國家備案發掘的藏品叫文物,或者從文物商店購買的藏品,叫文物。
老百姓手裡的藏品屬於民間收藏藝術品,不屬於文物。老百姓的手裡的藏品,可以自由開古玩店,擺地攤等自由參與買賣交易。
有些藏家問你單位有文物拍賣資質沒?這屬於知識稀少的提問,只要你的藏品來源不是從文物商店購買的,國內98%的拍賣公司,藝術品經營公司都可以給你拍賣,交易。
文物拍賣資質,國家指定交易法院沒收資產,處理古董的公司,老百姓手裡的藏品與文物沒關系。屬於自由買賣,無需任何資質。
2015年國家為了鼓勵文化市場發展,取締各類資質的阻礙,只要在工商注冊的任何單位都可以經營收藏藝術品業務。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三: 瘋狂的混亂鑒定
關於當前混亂的古董鑒定,一件古董拿去分別給八位專家看,能出四種不同的結果,每位專家各有各的觀點,所以不要去糾結,藏品投放市場,有人買,這才是真理,很多專家都是靠收鑒定證書費騙人的。
還有機器檢測都是人為操作,騙收鑒定費的。很多藏家給自己的藏品買了一堆鑒定證書,到頭來一樣沒人要。鑒於瘋狂的混亂鑒定市場,買家都是自己相信自己的眼光去購買藏品,作為藏家只要把藏品能投放到一個靠譜的單位,就等於成功了一大半,無需購買哪些沒用的證書。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四: 拍賣的風險
拍賣有風險,建議大家謹慎參與,頂級品牌單位近些年的真實付款成交率不到50%,行情整體不樂觀。
有藏品大家盡量找古玩城老闆去推銷賣掉,或者擺地攤處理掉,「拍賣」屬於有錢人的風險投資,不適合普通老百姓參與。
特別是天天給你打電話的公司,並不是你的藏品值錢,主要為收你的圖錄費,鑒定費、出關費、什麼保證金等一個個陷阱等著你,
國內正規單位,誰跟你啰嗦,誰給你打電話?個別收入低,經濟困難的藏家,醒醒吧,幾百萬、幾千萬沒那麼好做夢。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五: 正確判斷
藏友問某某公司是否正規?是不是騙子?可靠嗎?
任何單位都是法制注冊營業的,至於服務質量,收費的標准,得自己去考察衡量,一定謹慎避免高收費,不成交造成的傷害。
特別是誇口說保證能成交的公司,十有八九騙費用的公司。
法律規定正規單位不能收購,倒賣古董,其次個別單位以現金收購古董為名,讓藏家先鑒定,真品就現金收購,其實他們沒有買家,忽悠藏家交鑒定費後,藏品一鑒定,故意告訴你的東西是假的。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六: 畸形發財心態
因為很多知識匱乏、家庭困難,無知的農民朋友在巨額估價的誘惑下,估價2000萬的藏品,先交5--20萬的服務費,他們想著只要我湊夠20萬,等於2000萬就到手了,所以有抵押房產的,變賣生產工具牲畜牛羊的,東湊西借的,把20萬交給拍賣公司後,然後把工作辭了,田地也荒了,忙著去預定寶馬名車,算計准備去買別墅,朝三暮四等錢換媳婦的都有。盲目參與導致家破人亡的事跡時有發生。
很簡單的問題,很多藏家分析時就出問題了,試想一下,假如你委託四件東西最少能成交一件,你立刻就是百萬富翁,如果那麼容易發財的話,乾脆把房子賣掉委託上100件東西,最少成交兩件,得到500萬也很劃算,對不?
今年大拍,十副齊白石的畫,只成交了2副,那也是騙子嗎,古董拍賣想成交就得多參與。
保利,嘉德為什麼不收低端藏家的東西,因為成交了大家高興,失敗了大家說騙子,
所以藏家繳費了,有些東西不容易成交,導致藏家很郁悶,下結論為騙是不合理的。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七: 比較實力
正規單位【像正規的保利嘉德,都是近千平米的辦公室,藏品放在辦公室與藝術大廳買家隨到隨看】除此之外,行業內95%的小拍賣單位,租個實際使用面積60平米的小辦公室,藏品簽訂委託合同後,把近千件藏品堆放在潮濕的地下室里,不見天日存放大半年,然後等到拍賣的幾天才拿出藏品,小酒店花五六千元租個場地,著急上火的預展一兩天走個形式,等於完成拍賣活動,這種方式幾乎沒有賣東西的任何希望。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八: 什麼是靠譜拍賣
目前90%的拍賣公司,,電話頻繁忽悠沒腦子的老百姓參加,徵集上1000件後,就開始准備拍賣會,拍賣會的整個過程,就是去酒店租兩天場地,把1000件藏品展示一下,等於在預展,看看酒店裡住宿的客人有沒有要的。
兩天的預展現場,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前去觀賞藏品的人,除了幾十個委託人在預展現場來回瞎出溜,幾乎沒有任何買家到場觀看,兩天預展結束。
第三天開始拍賣,拍賣會場在座的95%是藏家委託人,也就是賣東西的人,為了掩飾藏家,這類拍賣公司話費100元僱傭一些無業遊民,老弱病殘來充當買家,舉牌子。
我參加過七次拍賣,時常看見一些拍賣公司的買家大老闆,拍賣到中午吃飯時,現場搶牛奶,搶麵包。
狼狽不堪,拍賣結束暗中一打聽,屬於雇來的失業低保戶。
稍有思想的老百姓就能看出門道,其次一個小拍賣公司,不去招商,租個80平米的辦公室,那來的買家,憑什麼給你能賣出去東西,說實話還不如你自己去擺地攤的效果好。
靠譜的拍賣,就是觀察這個公司的實際營業方式,具體給藏家做了那些可以看得到的真實服務,看不到的服務就是假的不靠譜的。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九: 看服務與行情
【引用資料-----新華錦拍賣】:
拍賣公司是一個服務行業,要做的優秀首先做好服務,滿足各類藏家的需求,
第一:對於高端藏家:我們做高端星級服務
第二:對於經濟困難擺地攤層次的低端藏家,【我們提供不成交不收取任何費用的中檔次服務】讓藏家輕松愉快參與,讓藝術走進生活,正確引導收藏市場。
引用資料:中國嘉德拍賣
不好的現象需要抵制,改變風氣大家應該互相學習、探討、研究。收藏愛好者應該把自己水平提高,進一步深化收藏文化,進入文化領域,而不是簡單的收藏,收藏不能狹隘地只為經濟利益,而是為了愛好、傳承我們國家的文化,幾年以後它給你帶來的經濟利益只是個附加值而已。文博系統的混亂也造成了市場的混亂,收藏的混亂。
收藏拍賣交易參考資料十: 合理的估價
藏品想成交,一定估價要合適,價格符合市場行情,在哪裡都有機會交易。
【引用資料---青島大前門集團拍賣】:
關於藏品估價:通俗點說,你家有個漂亮閨女,嫁個普通人老百姓比較隨便,嫁個村長,一個村裡就一個村長,這個可以有機會,嫁給縣長、也是可以奢望的,,,哪嫁給市長、你覺得好嫁嗎?-------很多思想不成熟的藏家,在藏品的估價要求上,理想根本不是把閨女嫁給省長那麼簡單,把一件低端藏品要求拍賣百萬、千萬、無疑是把閨女必須要嫁給國家主席。
保利拍賣: 藏品的市值是藏品自身創造的,炒作的時代即將過去。
⑶ 老奇駿全車易損件多少
老奇駿全車易損件的價格因車型不同而有所差異,價格大概在1000元到3000元不等。
⑷ 關於日本大地震的資料
新華網東京3月19日電 日本警察廳19日說,截至當地時間當天18時,日本大地震及海嘯已造成7348人死亡、10947人失蹤。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死者和失蹤者主要是災情嚴重的宮城縣、岩手縣和福島縣人。此外,約36.7萬人還在宮城縣和岩手縣等地避難。
日本東北部海域11日發生里氏9.0級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1.日本為何常有地震與火山爆發
日本是一個經常發生火山爆發和地震的國家。1792年,日本境內發生火山爆發,使1.5萬人喪生;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奪走了13萬人的生命,國家損失慘重。日本境內為什麼多火山、多地震呢?原來,日本列島正好位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按照地質板塊學說,太平洋板塊比較薄,密度比較大,而位置相對低一些。當太平洋板塊向西呈水平移動時,它就會俯沖到相鄰的亞歐板塊之下。於是,當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發生碰撞、擠壓時,兩大板塊交界處的岩層便出現變形、斷裂等運動,從而產生火山爆發、地震等。
日本是個島國,境內共有大大小小活火山83座,佔世界活火山總數的十分之一。目前日本有近四分之一的國土面積被火山噴發物覆蓋著。
另外,日本不僅火山多,地震發生的次數也多。據統計,日本每年發生地震數千次,其中震級在3級以上的每天就有4次。
2.日本人為何不怕大地震?
日本是地震頻發國家,據資料統計,全世界每年所發生的里氏6級以上地震,有20%發生在日本。記者發現,面對這場嚴重的天災,日本民眾卻沒有恐慌、混亂,而是異常鎮定、沉著,社會秩序有條不紊;日本政府則以極高的效率,組織實施了抗震救災行動。那麼,日本人為什麼不怕大地震呢?
鎮定面對災難 災民談笑風生
面對這場巨大的災難,日本大多數老百姓卻一點都不怕。新潟地震發生後,很快,日本NHK電視台就播放了架設在東京鬧市區街頭的多架攝像機拍下的鏡頭,人們可以看到地震時街面都在晃動,帶著鏡頭里的萬家燈火也跳躍著,搖擺著。然而,大街上的行人卻照常走路,汽車照樣運行,商店裡依然人頭攢動,看不到一個人東張西望,驚惶失措,更沒有人大呼小叫,就像沒發生地震一樣。
次日早晨,記者又在電視上看到了異常鎮定的新潟人:由於部分道路塌陷,救援車輛無法及時到達災害現場,成群結隊的受災者在寒風中只是靜靜等待,默默地採取著自救措施;從人們的表情上,很難區分出誰是災民誰不是災民,他們用一種十分平靜的心態對待自己失去房屋、財產甚至親人的現實;剛剛從脫軌的「新干線」列車上被救下來、還困在附近一座車站里的旅客,竟然有許多人面帶微笑,向記者描述地震時的遇險場面。
高效實施救援 官民默契配合
新潟地處山區,秋天的氣溫要比平原地區低得多,對災區的救援成了日本人最關心的話題。地震發生3小時後,新潟縣知事平山征夫就呼籲日本自衛隊給予緊急支援。自衛隊出動了30多架直升機四處搜尋被困人員,救助傷員、老人和孩子,幫助運送食品和飲水。日本政府也立即在首相官邸的危機管理中心設立了「官邸對策室」。日本警察廳設立了以警備局局長為首的「災害警備本部」。日本媒體也行動起來,進行了實用性很強的報道,比如NHK的教育頻道從地震發生一小時後就開始播放尋找受災地區的親朋好友的信息。
在新潟各地,許多老人和孩子被安排在一些學校的體育館里過夜;醫院里雖然躺滿了受傷人員,甚至有的醫院還停了電,但是醫護人員都在盡心盡責地為傷員治療;許多商店、超市的貨架全倒了,滿地狼藉,但是營業員將食品清理出來搬到路邊,向人們銷售;有的飲食店在路邊支起鍋灶,免費向災民提供做飯的地方;有的地方山高路又斷,人們就聚集在山上,一起燒火禦寒,等待救援。
普及防災意識 地震演習頻繁
1995年1月17日,日本遭遇了里氏7.2級的「阪神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這次大地震後,日本政府又強化了防震抗災措施,不僅從中央到地方迅速制定了地震防災策略,還提高了建築物抗震的標准。
此外,各個地震多發區的居民組織經常進行一些綜合性防震訓練和地域防災訓練。日本全國各地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地震博物館和地震知識學習館,免費向市民開放,讓市民們親身體驗地震。這些地震館內有模擬火災現場的煙霧走廊,有模擬地震的震動平台,供人們親身體驗6級「地震」的狀態。因此,對日本國民來說,強烈的防震救災意識已經深入人心。
在每年法定的「防災日」,日本全國上下都會動員市民參與大規模的地震防災演練,一方面讓市民懂得如果應付突如其來的災難,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市民時時不忘防災。
防震體系完備 臨震經驗豐富
數百萬年前,由於太平洋海底火山爆發,形成了日本現在的大小島嶼。日本東海岸面臨太平洋的一片極深海域,如今這一帶海底仍不安定,因而日本成了地震多發地區。
在這塊經常晃動的島嶼上,「久經震場」的日本人由於掌握了大量的地震知識,積累了豐富的臨震經驗,所以面對地震往往比其他國家的人要鎮靜得多。同時,日本在測震、防震、救災方面下了很大工夫,投入了巨資,這也是日本人不怕地震的一個重要原因。
早在1978年,日本便制定了《大規模地震對策特別措施法》,規定一旦預測到大地震,在發生前兩三天,將由首相親自發表《警戒宣言》,政府隨即啟動全面避難救援措施。除此之外,日本科學家還在一些海域的水下2000米的海槽上安裝了監測系統,通過海上監測船將有關信息發射到人造衛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統,密切監視大陸架板塊的移動。
另外,日本政府還開發了「地震受災早期評價系統」,這個系統儲存了大量4級以上地震的災難資料,一旦發生大地震,該系統可以在30分鍾內自動算出受災規模,指導當局有針對性地迅速展開救援措施。長期以來,日本在建立城市防災體系的工作中,始終把重點放在如何提高公路、鐵路、公園等城市基礎設施的抗震性與安全性上。走在東京的大街小巷,你會發現只要稍微開闊一些的綠地都會被政府劃定為災難來臨時的「緩沖地帶」。在記者居住地的附近就有一處小小的公園,其入口處插著一塊「地震避難所」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