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津落地檢為啥在國家政務中心看不到
天津
資訊
天津動態
正文
天津落地檢制度(最新)
2022-11-18 18:22
導語 外地來返津人員抵津後應在設有核酸采樣點的機場、火車站、長途客運站、高速路口等進行「落地檢」,最晚應於「抵津後6小時內」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天津落地檢制度(最新)
✔有來(返)津計劃的人員,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天津健康碼「綠碼」,在完成報備的前提下有序進津。抵津後,原則上應在設有核酸采樣點的機場、火車站、長途客運站、高速路口等進行「落地檢」,最晚應於「抵津後6小時內」進行一次核酸檢測,並在間隔24小時後、72 小時內完成第二次核酸檢測,陰性結果未出前「非必要」不外出。
✔針對京津冀通勤人員,風險區域按照現行政策執行,其他地區查驗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風險區人員進津規定:
①7天內具有低風險區旅居史的人員,抵津後連續3日進行核酸「日檢測」(首次檢測原則上「落地檢」最晚6小時內,單次采樣間隔24小時)。
②7天內具有高風險區旅居史的人員,抵津後採取7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於第1、2、3、5、7天進行核酸檢測。
③7日內具有重點疫情地區旅居史人員,根據綜合研判結果,酌情採取3至5日健康管理(含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居家健康監測及健康檢測)。
>>>相關推薦:↓↓
外地重點疫情地區人員來天津管控政策(持續更新)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天津本地寶】,關注後在對話框回復【進出津】可獲取全國出行防疫政策查詢入口+最新進出津政策(隔離/核酸/報備)+周邊城市/重點疫情城市來津規定等信息。
分享
關注更新
返回本地寶首頁
相關推薦
外省市重點地區來返天津河西區人員需主動報備(附電話)
2022-11-22 10:45
379
從疫情發生地返回天津是否要隔離?如果遇到滯留怎麼辦
2022-11-21 16:06
475
從疫情高低風險區返回天津是否還需要隔離?隔離措施有什麼區別
2022-11-21 16:00
297
高風險區外溢人員7天居家隔離從哪天開始算?
2022-11-17 18:35
534
高風險區外溢人員怎麼判定?
2022-11-17 19:23
299
天津西青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提醒來返津人員立即報備和落地檢
2022-11-17 17:03
781
熱點推薦
2022天津油價調整時間表一覽
2022-11-07
2022年天津油價調整最新消息(附油價調整日歷)
2022-11-07
天津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報告(持續更新)
2022-11-17
進出天津最新規定
2022-11-25
天津新冠疫苗最新消息(持續更新)
2022-11-17
2022天津疫情防控最新要求(不斷更新)
2022-11-25
最新閱讀
1月25日天津新增陽性感染者活動軌跡公布
2022-11-27
11月28日天津在全市范圍開展核酸檢測
2022-11-27
11月24日天津新增陽性感染者活動軌跡公布
2022-11-27
11月26日0時至24時天津新增570例本土陽性感染者
2022-11-27
天津武清區未參加11月26日核酸檢測人員補檢通告
2022-11-26
天津北辰區11月26日全員核酸篩查補檢通告
2022-11-26
移動版 | 電腦版 | 意見建議 | 本地寶APP
©Bendibao 粵ICP備17055554號
② 天津文化的特點是什麼
文化天津 歷史名城
從1404年設衛建城以來,憑借著河海聯運的優勢地位,天津迅速崛起為商業重鎮,在經濟逐步走向繁華的同時,天津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明清的天津城,天津畫家成為光緒的御用代筆者,天津書法界有華孟嚴趙四大書家,天津的崑曲、評書、相聲、時調、評劇令世人關注,北方著名的曲藝之鄉在近代就已形成。近代的中西文化合璧更是讓天津城的文化具有主流文化與市民文化並舉的特點。其實,從天津文化發展的脈絡上看,天津文化具有明顯的海洋文化的吸納與包容的特點,所以,天津也成為全國少有的幾個展示近代文明的櫥窗和傳播近代文明的基地;所以,天津人對舶來的交誼舞等西方近代文明接納很快。
新中國成立後,天津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圖書、檔案事業成績斐然。目前,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5個,文化館、科技館19個,博物館16個,公共圖書館31個。而天津博物館等一批文化設施的相繼建成,進一步提高了城市文化品位。從1949年成立第一份地方黨報《天津日報》,到現在津報集團的成立兩周年,旗下的十報兩刊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閱讀需求。全市現有廣播節目7套,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全市有線電視用戶達到近200萬戶。近年來,天津成功地舉辦了「中國民族戲曲優秀劇目大匯演」,老年文化藝術節、家庭文化藝術節、濱海藝術節等大型文化頻頻出手,而「海河之春」等大型文化活動更是充分地展現了天津文化藝術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面貌。
新中國成立後,天津民間文化活動備受關注,從天津的普通工人中產生了一批歌唱家、作家、曲藝家等文藝工作領域的專家。建國後先後建立的第一工人文化宮、第二工人文化宮、第三工人文化宮等場館設施讓群體活動得以充分施展。社區內居民自發的「消夏納涼晚會」、「飛雪迎春文化演出」等活動,讓民間文化活動有了固定的展示陣地。
天津的民間文化得以發揚,在曲藝方面更是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戲曲領域包括話劇、京劇、評劇、河北梆子、崑曲,另外包括越劇、北方越劇、豫劇、曲藝劇其他劇種在天津也有發展的空間。這些不同曲藝種類讓市民們能夠盡情領略天津文化的風采。近年來,天津更是推出了京劇《華子良》、芭蕾舞劇《精衛》、話劇《為你喝彩》等一批藝術精品,從不同側面反映出天津文化的深厚內涵。而連續多年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也讓全國認識到天津近年來文化建設上的輝煌成就。一批天津民間文化的傳統項目如泥人張、風箏魏、楊柳青年畫等都較過去有了長足進展。前不久,剛剛結束的媽祖文化旅遊節更是把全世界受到媽祖文化熏陶的華人目光聚集在了天津。
作為中國較早的歷史文化名城,借海河大開發的東風,正在打造的海河文化帶更是向世人展示天津文化的歷史底蘊。「古文化街」重建,更是吸引了不少中外來客前來參觀,領略天津特有的民俗文化風情。一批名人故居的修復或重建,讓人們對這座城市的文化內涵有了全新的認識。
③ 今晚報的歷史沿革
天津解放以後,在黨的領導下,天津在各大城市中率先出版了新中國最早的晚報《新生晚報》。薪火相傳仔笑,今天的《今晚報》,已經成為天津市目前畢戚寬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中國報業著名品牌。 解放前,天津各種晚報紛紛登台亮相。從1945年到1948年,天津先後發刊的晚報就有《自由晚報》、《新生晚報》、《大眾晚報》、《人民晚報》、《夜報》、《民國晚報》、《大路晚報》、《真善美晚報》等8家,其中除《民國晚報》是附屬於《民國日報》的國民黨黨報外,其餘都是獨立經營的。這些報紙中以《新生晚報》影響最大,其它多無特色,銷路也甚窄。
創刊於1946年7月31日的《新生晚報》社長是常小川,發起人和第一任總編輯是張道良(今名張道梁),隨後約請馬際融任總編輯。分工上,馬際融分管副刊和本市新聞,張道梁任主筆,編要聞版,管理社內外事務。天津解放後,則由賀照擔任總編輯。
《新生晚報》平時日銷量在一萬五到兩萬份左右,社址設在羅斯福路240號(今和平路百貨大樓旁),1956年搬出。
《新生晚報》在南京、北平、沈陽等處約有記者,經常拍發專電。該報也像其它報紙一樣「偷電」,即通過電台接收各大報、通訊社的電訊,同時,也有自己的專電。如張道梁與北京《世界日報》成舍我約定,每日中午定時由兩家晚報以長途電話交換上午各自采訪的新聞,由馬際融負責記錄並寫成新聞稿。
報道上,《新生晚報》晚報特點比較突出,時事新聞迅速翔實,重要新聞多當天消息。配合新聞的評論和專頁文章,許多談得比較深刻,為一般群眾喜聞樂見。因為報道傾向於人民,曾多次受到國民黨天津當局的警告。如1946年9月3日,該報播發了解放軍解放大同的消息後,國民黨市黨部即派人帶著特務持槍到報館質問威嚇,後經常小川託人疏通才平息。
《新生晚報》有七個周刊,即「文藝大地」、「讀書」、「人物」、「婦女」、「星期專頁」、「報與報人」、「宗教論壇」。其中不乏名家作品,如北京著名作家徐凌霄和張中行均開辟了專欄。由於該報是由基督教百萬基金會資助的,《宗教論壇》由教徒喬維熊編輯,報社只負責校對、印刷等,其它並無宗教色彩。
《新生晚報》的政治態度,開始基本上是中立的,以後逐漸傾向革命。同時,其負責人張道梁、馬際融等與中共人士也有聯系。更重要的是,解放前的天津地下記者協會在《新生晚報》發展了8名地下成員,其中就包括解放後成為總編輯的賀照等,編輯部基本上已處於「地下記協」的控制之下。正是由於《新生晚報》表現不錯,解放後得以繼續刊行。 1949年1月15日當天,《新生晚報》和《民國日報》發行了天津解放的號外。隨後,舊有各報一律停刊。1月18日,黨中央給北平、天津兩市市委發了指示,要求不要命令舊有報紙一律停刊。經過市軍管會文教部對舊有報刊的審閱,3月,《新生晚報》復刊。
復刊後的《新生晚報》,仍然為民辦報紙,社長仍然是常小川。工作人員大體上是原班人馬,賀照擔任總編輯,張道梁、馬際融改辦書店,後分別從事其它工作。但是,在新的環境下究竟如何辦晚報,許多問題不清楚,加之也沒有別的晚報可以借鑒、參考,因而思想放不開,總的來說,版面反而不如解放前的《新生晚報》生動活潑,發行量也僅萬八千份。
隨著1951年「三反」「五反」的進行,社長常小川幾乎完全放棄了對報紙的控制。1952年夏,《新生晚報》原有資金財產或沒收或退回,《新生晚報》收歸公營,要求常小川自動離職。經歷了短暫的停刊後,更手亮名為《新晚報》繼續出版。 《新晚報》社址仍在原《新生晚報》的社址,仍然是賀照擔任總編輯。但《新晚報》的性質由此發生了根本變化,即完全公營,歸市委宣傳部領導,行政主管機構為文化局。同時,也增加了人力和設備。
然而,對於如何辦出晚報特色,當時領導上和報社負責人則似乎都缺乏考慮,因而報紙內容比較簡單枯燥,讀者意見很大,訂報者越來越少,從而銷路日窄,經濟困難,入不敷出。1953年初,市委宣傳部領導對報社領導提出了批評、建議,報社同志的思想有所解放,內容漸見起色。
內容上,《副刊》堅持「雜俎」的方針,面向一般讀者(具體讀者也可看、願看),內容越來越廣,版面越來越活,不少欄目成了讀者歡迎、關心、每日必讀的欄目。新聞報道面也日見廣闊,有的抓住重大事件,連續報道,有的則著重反映天津人民的新風尚,反映天津的社會新面貌,有消息,有特寫,有專訪,有專欄,大都以短小精悍的文字,表現天津各方面的新變化隨著報紙內容的改進,銷路日廣,收入日多,經過了兩三年,財政收支達到了平衡有餘。《新晚報》後期發行量達到十幾萬份。 1960年6月30日,《新晚報》在頭版發表了簡短的「本報啟事」,聲明:本報今日終刊,和天津工人日報、天津青年報合並,七月一日創刊天津晚報。各單位和讀者所有同本報聯系的一切事宜,請繼續與天津晚報聯系。1960年7月1日,《天津晚報》正式創刊。
《天津晚報》的「創刊詞」,表明了這份報紙的性質、辦報宗旨、對象、主要任務、內容結構和辦報特色。創刊詞稱:天津晚報是中共天津市委領導下的一張綜合性的報紙,以城市人民為主要對象。它將遵照黨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圍繞黨的各個時期的中心工作,配合和輔助天津日報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反映和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發展,向全市勞動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教育。創刊詞稱:天津晚報在宣傳報道中力求准確、鮮明、生動、活潑,認真貫徹全黨辦報的方針,努力提高報道的質量。
《天津晚報》面向市民,抓住市民這一共性,晚報天地自然寬闊了。隨著晚報的發展,銷量達二十萬份左右,為歷來天津的晚報所未有。這些銷路,絕大多數是自願、自費訂購的,說明廣大群眾喜歡閱讀晚報。內容上,晚報也不斷改進。其一,由於全國晚報多了,新華社每天上午播發國內外時事新聞,晚報的時事新聞比以前充實多了。其二,《副刊》的質量、格調不斷提高。謝覺哉等老革命家和冰心、老舍、謝國楨等一批名家都成為晚報的作者。其三,增加了文體版,幾家晚報合作,經常互發專電,充實了報道內容。其四,本市新聞方面增加了移風易俗的報道。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天津晚報》仍能正常出版。1967年1月,全國報界掀起奪權的一月風暴。《天津晚報》面臨滅頂之災。1月6日,《天津晚報》總第2067號報紙如常出版,當天4個版面。而1967年1月7日,代替這份報紙的是一紙「查封《天津日報》、《天津晚報》聲明」。這份聲明沒有報頭、沒有總刊發序號,落款為:天津市工礦企業無產階級革命造反總部等。 改革開放春風吹來,全國一批晚報相繼復刊、創刊,天津人民關於恢復天津晚報的要求和呼聲十分強烈。1983年8月,中共天津市委辦公廳、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正式發出《關於恢復出版<天津晚報>的批復》,原則同意天津日報社關於出版《天津晚報》的請示。1983年11月,中共天津市委辦公廳正式給市委宣傳部發出《關於我市晚報定名<今晚報>的函復》。文件明確:經市委領導同志批示,同意我市晚報定名《今晚報》。隨著《今晚報》的復刊,天津晚報重新獲得了新生。
1984年7月1日,由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題寫報頭的《今晚報》橫空出世,很快成為中國晚報界「四大名旦」之一。進入21世紀,《今晚報》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報業發行百強」之一、「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中國媒體標桿品牌」,其海外版遍及各大洲,品牌價值高達34.53億元。特別是,《今晚報》在天津人民心中形成口碑,被公認是天津城市的名片。今晚報業發展如日中天。1997年歲末,被列為天津重點工程之一的今晚大廈建成。今晚大廈是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的關心支持下,經過數年的努力,由今晚報投資數億元興建的。1998年初,今晚報正式搬入大廈辦公。
2005年9月,今晚傳媒集團成立,今已形成擁有《今晚報》、《渤海早報》、《天津老年時報》、《今晚經濟周報》、《中國技術市場》、《智力》雜志、《家庭育兒》雜志、《今日天津》畫刊以及今晚網在內的「五報三刊一網」的新格局。今晚傳媒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屬眾多公司,業務涉及廣告經營、發行快遞、酒店、網路技術、印刷、文體發展、人力資源、餐飲、投資、保險代理等。
今晚傳媒集團經過深化兩分開的體制改革,正向著跨區域、跨媒體發展的戰略目標前進。
今晚報新增了《今晚報數字報刊》
瀏覽今晚報數字報刊,在這里您可以閱讀採用新型媒體技術,結合網站互動的多媒體報紙。通過今晚報多媒體版您將看到版面中相關新聞的廣告,不僅僅是平面圖案而是新聞圖片或廣告以視頻、Flash等多種形式呈現。採用帶有區域定位的版面圖在網頁中直接顯示,點擊版面圖中的任何區域,即可看到對應的文章、圖片或廣告。
④ 中國黨報黨刊有哪些
中國黨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新華每日電訊》、《解放軍耐納報》、《半月談》、《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日報》、《學習時報》。
中國黨刊分為中央級黨刊和地方黨刊
(1)中央級黨刊:《求是》、《黨建》、《黨建研究》、《人民論壇》、《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行政管理》、《中國發展觀察》、《中國黨政幹部論壇》、《當代中國史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理論視野》、《理論前沿》、《黨的文獻》、《中共黨史昌好沒研究》、《百年潮》。
(2)地方黨刊:北京市的《前線》、天津市的《天津支部生活》、河北省的《共產黨員》、山西省的《前進》、內蒙古自治區的《實踐》、遼寧省的《共產黨員》、吉林省的《新長征》、黑龍江省的《奮斗》、上海市的《上海支部生活》、江蘇省的《群眾》、浙江省的《今日浙江》、安徽省的《江淮》、福建省的《海峽通訊》、江西省的《當代江西》、山東省的《山東支部生活》、河南省的《黨的生活》、湖北省的《政策》、湖南省的《新湘評論》、廣東省的《南方襪塵》、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今日廣西》、海南省的《今日海南》、重慶市的《當代黨員》、四川省的《四川黨的建設》、貴州省的《當代貴州》、雲南省的《雲南支部生活》、西藏自治區的《新西藏》、陝西省的《當代陝西》、甘肅省的《黨的建設》、青海省的《黨的生活》、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共產黨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今日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兵團建設》。
⑤ 中央級的黨報黨刊有哪些
★中央報刊★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海外版
光明日報
經濟日報
解放軍報
★省級黨報★
北京日報
天津日報
解放日報
重慶日報
河北日報
山西日報
內蒙古日報 遼寧日報 吉林日報 黑龍江日報
新華日報 浙江日報 安徽日報 福建日報 江西日報
大眾日報 河南日報 湖北日報 湖南日報 南方日報
廣西日報 海南日報 四川日報 雲南日報 貴州日報
西藏日報 陝西日報 寧夏日報 甘肅日報 青海日報
新疆日報
★市級黨報★
石家莊日報
太原日報 沈陽日報 大連日報 哈爾濱日報
南京日報 杭州日報 寧波日報 合肥晚報 福州日報
廈門日報 南昌日報 濟南日報 青島日報 鄭州日報
長江日報 長沙晚報 廣慶手州日報培數 深圳特區報 南寧日報
海口晚報 成都日報 昆明日報 貴陽日報 西安日報
銀川晚報 蘭州日報 烏魯木齊晚報 ★黨建期刊★
中央
黨 建(中央) 黨建研究(中央)
地方
前 線(北京) 黨建文匯(遼寧) 黨的生活(黑龍江) 今日浙江(浙江) 福建支部生活(福建)
當代江西 (江西)
支部生活 (山東) 黨員博覽(山東) 黨的生活(河南) 黨員生活(湖北)
學習導報(湖南) 南方月刊(廣東) 嶺南學刊(廣東) 黨的建設(四川) 當代黨員(重慶)
當代貴州(貴州) 當代陝西(陝西) 共產黨人(寧夏)
★理論期刊★
中央
求是
(中央) 人民論壇
(譽中嫌中央) 馬克思主義研究
(中央) 中國行政管理
(中央) 中國發展觀察
(中央)
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中央) 當代中國史研究
(中央) 理論視野
(中央) 理論前沿
(中央)
地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北京) 新長征
(吉林) 唯實
(江蘇)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上海) 領導之友
(河北)
理論探索
(山西) 政策
(湖北) 新湘評論
(湖南) 特區實踐與理論
(深圳) 桂海論叢
(廣西)
毛澤東思想研究
(四川) 中共雲南省委黨校學報
(雲南) 理論與當代
(貴州) 理論導刊
(陝西)
甘肅理論學刊(甘肅)
★黨史期刊★
中央
黨的文獻(中央) 中共黨史研究(中央) 百年潮(中央)
地方
北京黨史(北京) 黨史博採(河北) 黨史文匯(山西) 內蒙古黨史(內蒙古) 黨史縱橫(遼寧)
上海黨史與黨建(上海) 世紀風采(江蘇) 黨史縱覽(安徽) 福建黨史月刊(福建) 黨史文苑(江西)
黨史博覽(河南) 黨史天地(湖北) 湘潮(湖南) 傳承(廣西) 四川黨史(四川)
紅岩春秋(重慶) 陝西黨史(陝西)
⑥ 中國共青團的機關報是什麼
《中國青年報》是中國共產主模鍵義青年團中央機關報,是以中國各族青年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和幹部為主要讀者對象的全國性綜合日報。
《中國青年報》巧裂創刊於1951年4月27日,是當代中國具有重大影孝碼閉響力的報紙之一。多年來,《中國青年報》以推動社會進步、服務青年成長為神聖職責,在讀者中享有崇高的聲譽。
中國青年報作為中共中央宣傳部直管的中央級大報,以「推動社會進步,服務青年成長」為己任,服務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中國青年報》的發行情況
《中國青年報》在中國國內25個省份設有印點,擁有覆蓋全國各地的發行營銷網路。確保每天的報紙以較快的時效送達訂戶。《中國青年報》高端讀者位居全國平面媒體前列,其發行覆蓋中國政府93個部委辦、129家中央企業、各省市領導群體。
中國青年報採用先進的衛星傳版,使全國90%以上的地區均能閱讀到當日的報紙,下設四種子報(刊),《青年參考》《青年時訊》《青年體育》和《數字青年》。
全國24個省市設立駐外機構,駐外機構有: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福建、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廣東、深圳、廣西、海南、重慶、雲南、陝西、甘肅、新疆、寧夏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青年報
⑦ 天津日報的集團信息
天津日報報業集團2002年8月21日成立。現擁有以《天津日報》為龍頭,由《每日新報》、《天津青年報》、《假日100天》、《采風報》、《球迷》報、 《車天下》、《新廣角》、 《藍盾》、《天津日報·電子版》等組成的十報兩刊一網的報刊體系,日總發行量達100多萬份。天津日報報業集團按照「三貼近」的要求,按照社委會確定的「堅持正確導向,投身市場競爭,帶出一流隊伍,辦出大報風格」的總體思路和「新聞深度,經營寬度,品牌亮度」的操作思路,把握導向,堅持創新,把事業做好,把產業做大,形成了權威媒體,大報風格;形成了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好局面。
面對經濟全球化、全球信息化、信息技術化的大背景,天津日報報業集團以更加開放的目光、更加強烈的創新精神,融入新型數字內容產業的潮流。通過市場化運作,先後組建股份制網路技術公司、軟體公司,應用「二維碼」技術,首批加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數字報業實驗室」,創新外宣形式,國內首創中文衛星報,使天津日報在世界39個國家落地等一系列舉措,全面實施集團數字報業戰略,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傳統媒體和數字媒體的優勢對接,推動了集團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保障了傳統平面媒體在多元傳播格局中的影響力、競爭力和引導能力,成為天津報告在線報業的領導者及文化的傳播者。
集團旗下還擁有每日新傳媒發展有限公司、假日傳媒有限公司、天津新青年傳媒發展公司三個股份制公司和經報進修學院。其中每日新傳媒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全國媒體最大的物流配送公司,以550個天津日報新報亭為依託,擁有一支近3000人的發行投遞隊伍。 1999年8月和2001年1月,《天津日報》進行了兩次比較大的改版,不斷加強視覺新聞報道,根據讀者新的需要,開辟了「理論創新」、「財富觀察」、「生活頻道」、「讀者服務」等周刊或專版,並且從2001年1月1日起,推出彩報,提升報紙的整體形象;2003年1月17日,《天津日報》又一次改版,突出政治、經濟、人物報道,覆蓋社區、企業、機關等各個領域,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把機關報做實。2002年,《天津日報》廣告收入1.1億元,幾乎比1999年翻了一番。
在改造機關報的同時,張建星在思考報紙的品種結構。2000年1月1日,《每日新報》創刊,定位於主流媒體、大眾新聞,把新聞做給最普通、最基層的老百姓看;報相上大圖片,碎新聞;發行上向晚報學習,向市場進軍。發行量第一年35萬,第二年50萬,第三年100萬;廣告收入第二年就達到1億元,第三年1.5億元。被稱為中國成長最快的報紙之一。《每日新報》的出現,開發了天津的早報市場,給報業競爭注入了新的血液。
2001年8月,定位於時尚娛樂休閑的周報《假日100天》創刊,他們提出「鎖定目標讀者、精確發行」的思路,一年時間發行量達到17萬份,控制了天津的周報市場。
2002年5月,兼並天津青年報,提出「新聞、新知、新生活」的口號,做深度新聞、城市定位。受到年輕人的青睞,當年底突破10萬份。
三年辦三份報紙,初步實現了張建星的目標:做大機關報,調整黨報結構,做寬報業經濟。現天津日報報業集團擁有6報2刊1網站,成為天津最有競爭力的媒介集團之一。
集團要起飛,發射架上還有一個基礎性的構件需要打造——報業經濟。或者說,一個面臨競爭的媒介集團,在完成其產品結構調整之後,必須再對其營銷結構和投資結構進行改造。
2001年8月,天津日報社、天津天葯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天士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復星信息發展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資5500萬元設立天津每日新傳媒發展有限公司,一時為業界關注。在這個事件的運作中,天津日報社把落實市委關心群眾生活的工作和自身的發行網路建設、投資結構調整等結合起來,拿黨報的無形資產優勢獲得了公司的控股權、充足的資金和500多個報刊亭的經營權,為報業集團的發行網路建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用張建星的話說,「黨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政治資源、政策資源和壟斷資源,並運用到市場上。」根據這個思路,他們又成立了假日傳媒廣告發展有限公司,出讓1000萬元經營權,報社佔51%的股份,著眼於旅遊產業;2003年計劃與教育部門合作,把原天津青年報社的舊大樓利用起來,做培訓產業,嘗試著在經營寬度上有所拓展。
在這個發射架的建設中,張建星完成了從媒體經營到經營媒體的轉變,形成了黨報集團的增值優勢,為起飛做好了充足的准備。現天津日報報業集團形成了日報、早報、午報滾動出版,綜合報、專業報各占市場的結構,整體發行量170萬份,二年效益翻兩番,2001年利潤6700萬元,2002年又增長43.7%。 發表的理論文章: 《多管齊下,構建健康和諧的醫患關系》(人民日報) 《建設開放創新的和諧文化》(人民日報) 《醫學的人文內涵》(人民日報)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三個基本特徵》(光明日報) 《「學院化」是哲學研究的歧路》(求是) 《國外執政黨的經驗教訓對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黨建研究) 《和諧醫患關系的宏觀分析》(新華網) 《堅持科學發展觀 提高高等醫學教育質量》(中國高教研究) 《構建和諧社會與文化的兩個尺度》(中國高教研究) 《大學教育質量的學術標准和社會標准》(中國大學教學) 《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哲學內涵》(天津日報) 《構建和諧社會應把握的兩個尺度》(天津日報) 《新一輪解放思想與科學發展觀》(天津日報)
⑧ 天津的主流日報是什麼
天津日報是黨報,夠權威
今晚報發行悄型行量租如最大,最牛氣
剩下啟嘩的就是城市快報,定位年輕人
每日新報,感覺做的最差
⑨ 人民日報和天津日報哪個大
當然是人民日報大啦,這是全國發行的黨報,而天津日報只是天津市的報紙段慧,你說那個大呢。雹燃磨
不知你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我覺得源斗真沒必要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