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津市市內六區區2008年工業總產值的數據
2008年市內六區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533.86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520.68億元,增長21.0%。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輕工業增加值574.61億元,增長20.1%;重工業增加值2946.06億元,增長21.2%。全年工業總產值完成12506.83億元,增長23.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128.65億元,增長24.6%。
「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工業結構初具雛形。全年電子信息、汽車、石油化工、冶金、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葯、新能源及環保等六大優勢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323.89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占市內六區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68.6%,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完成 3444.3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28.4%。全年完成新產品產值3887.34億元,增長27.0%。
產銷銜接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8.80%,其中,重工業產銷率98.73%,輕工業產銷率99.12%。主要產品產量如下(見表3)。
表3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比上年增長(%)
天然原油 萬噸 1993.86 3.6
天然氣 億立方米 14.01 5.0
生鐵 萬噸 1520.14 5.7
成品鋼材 萬噸 3006.75 6.8
無縫鋼管 萬噸 331.57 22.2
水泥 萬噸 534.89 4.2
行動電話 萬部 9004.82 -8.3
顯示器 萬台 717.20 14.1
照相機 萬台 1014.81 42.9
電子元件 億只 2169.92 22.3
轎車 萬輛 53.81 18.4
自行車 萬輛 1853.23 14.1
工業經濟效益增速放緩。全年規模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1939.72億元,比上年增長18%。實現利稅總額1073.25億元,增長3.6%,增幅同比回落6.6個百分點。其中,實現稅金347.30億元,增長10.7%,回落4.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725.95億元,增長0.5%,回落7.7個百分點。
和平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實現工業總產值(現價)2.14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47億元,實現利稅總額0.2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0.21億元。
河西區:全區完成區屬工業增加值3.5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60%,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36%。區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8.0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23%。其中輕工業完成3.27億元,佔40.47%;重工業完成4.81億元,佔59.53%。工業品產銷形式良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8.2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5%,實現利潤總額2261萬元。
南開區:共有工業企業1636家,占區域內各類法人單位的18.61%;完成工業總產值163.09億元,工業銷售產值158.70億元,產銷率為97.31%;工業企業稅收3.36億元,佔全區稅收的20%,其稅收是除房地產以外最大的產業。
河東區:19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6.15億元,同比增長33.58%。累計實現產品銷售收入89.27億元,同比增長35.01% ;實現利潤2.74億元,同比增長35.41%;實現利稅4.41 億元,同比增長 31.53%。有16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超億元,合計完成產值49億元,同比增長50.69%,佔全部產值的比重達到50.96%。41家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超過5 千萬元 ;15家企業產品銷售收入過1億元;79 家企業實現利稅超百萬元;18家企業利稅超過500萬元。 產銷率為95.6%,同比下降0.46個百分點。
紅橋區:全區限額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6.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3%。部分重點行業實現快速發展,全區規模以上14個工業行業中,有8個行業實現不同程度增長,其中通用設備製造、專用設備製造、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等行業增速均超過20%。與此同時,企業經濟效益穩步提升,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35億元,利稅總額2435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4.8%和9.2%;企業產銷率達99.3%。節能工作取得新進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產值電耗為113度,比2007年下降6.6%。
河北區:意式工業園等5個都市工業園區相繼被認定為天津市都市工業園,入駐園區企業67家,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0.83億元,同比增長23.94%。現代服務業比重提升。
B. 中國的重工業城市有那幾個
中國的重工業城市有:
1、天津:水泥灰岩是天津市非金屬礦產中的優勢礦種,已探明工業儲量的礦產地有5個,礦體賦存於中元古界薊縣系鐵嶺組石灰岩層中,含CaO48%~50.7%。已探明工業儲量的5個礦產地是東營房、轉山、鐵嶺、老虎頂和漁山,探明儲量1.8億噸。水泥灰岩礦產已成為天津市水泥工業生產的重要資源。
2、重慶:重慶經濟建設基本形成大農業、大工業、大交通、大流通並存的格局,是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
3、深圳:深圳是中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試驗場」,率先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奇跡,是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輝煌成就的精彩縮影。
4、沈陽:沈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長期是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國最重要的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有著「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的美譽。
5、唐山:是京津唐工業基地中心城市、京津冀城市群東北部副中心城市。總面積為13472平方千米。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3772.6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518.9億元,增長4.7%。
C. 天津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在我國製造業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嗎
不對,天津是我國近代工商業基地,在無果工商業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南有上海北有天津,這是當時(民國初期)的我國工商業的格局。北方的製造業基地在唐山,總部在天津。例如:開灤煤礦、啟新洋灰、機車製造等。
(3)天津重工業百分之多少擴展閱讀
天津堅持製造業立市推動高質量發展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今年1月至5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快於全國2.2個百分點,比2019年同期增長10%,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7%。工業出口連續5個月保持增長,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6.2%。
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制定實施製造強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構建以信創產業為主攻方向、以生物產業和高端裝備為重點的「一主兩翼」產業創新格局,加快推進「中國信創谷」「生物製造谷」「特色細胞谷」「北方聲谷」建設。今年1月至5月,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5%,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4%,分別快於規上工業6.5和5.4個百分點;一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占規上工業比重為26.3%。質量效益穩步改善。
今年1月至4月,規上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5倍,比2019年同期增長30.4%。其中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2.9倍,拉動規上工業利潤123個百分點。1月至5月,製造業投資快速增長25%,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醫葯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2.2倍、92%和91%。中石化南港乙烯項目啟動,北燃LNG、三星電機MLCC、中芯國際T2/T3等項目加快建設。產業鏈發展能級提升。出台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強化串聯、補鏈、強鏈,做強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生物醫葯、新能源、高端裝備、汽車和新能源汽車5條「強鏈」,壯大車聯網、新材料2條「新鏈」,延長集成電路、綠色石化、航空航天3條「短鏈」,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銷整體配套,為製造強市建設提供有力產業支撐。
智能製造大力推進。第五屆世界智能大會舉辦,簽約210個項目,投資總額1057億元。充分發揮智能製造專項資金政策作用,累計支持5批項目1726個,安排資金52.1億元。建成丹佛斯、海爾5G工廠、長榮科技等102個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培育紫光雲、中汽研、宜科電子等一批行業工業互聯網平台,推動工業企業上雲超過6000家。重點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1.9%,位居全國前列。
D. 中國三大重工業城市
中國三大重工業城市中國三大重工業城市是指武漢、重慶和沈陽三個城市,這些城市在中國的重工業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根據2017年數據,中國重工業城市排行如下:
1、蘇州
工業總產值3.57萬億,位居全國第一,就生產規模來說也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基地,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
2、上海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3.1萬億元,原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
3、天津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2.94萬億元,北方第一大工業城市
4、重慶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2.6萬億元,中國西部第一大工業城市
5、佛山
2016年工業總產值2.12萬億元,中國最大的家電生產基地
6、深圳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95萬億元,中國第一大高科技工業城市
7、廣州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955萬億元
8、青島
2016年工業總產值1.82萬億元,中國最大的高鐵生產基地,北方第二大工業城市
9、北京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74萬億元
10、煙台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63萬億元
11、無錫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5萬億元
12、東莞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41萬億元
13、鄭州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4萬億元,中部第一大工業城市
14、寧波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8萬億元
15、武漢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5萬億元
16、濰坊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4萬億元
17、東營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3萬億元
18、南京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3萬億元
19、常州
2016年工業總產值1.23萬億元
20、成都
2016年工業生產總值1.22萬億元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分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遼中南工業基地徹底沒落,京津唐工業基地也風光不再,珠三角、蘇錫常、山東半島崛起,取代了原有的三大工業基地格局,新三大工業基地年產值都超過6萬億元。而這新三大工業基地也不再有嚴格的輕重工業之分,基本都是綜合性工業基地。
(4)天津重工業百分之多少擴展閱讀
1、改革開放前中國的十大重工業城市
上海、沈陽、哈爾濱、長春、武漢、天津、唐山、重慶、大連、洛陽。
2、重工業城市的分類
重工業城市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