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京劇院團有哪些演員
擴展閱讀
杭州直播音效卡怎麼裝 2025-08-15 04:27:26
北京457路公文車到哪裡 2025-08-15 04:26:41
上海直飛泰國多少錢 2025-08-15 04:25:56

天津京劇院團有哪些演員

發布時間: 2025-08-15 01:28:44

Ⅰ 天津當代的京劇名家都有誰誰最有特色呢

天津是傳統式戲曲港口,在歷史上全國各地的名演能在天津市唱紅才算整體實力扎實,所說「天津市走不過去,全國各地去不上」。並且天津市當地名人都是五花八門。天津市兩個京劇院團:天津京劇院和天津戲曲共青團,都培育和誕生了許多京劇演員。老一輩的有天津京劇院的楊乃鵬,康萬生,鄧沐瑋,王麗,彌久彌香,寶刀未老;三疊紀的有共青團的孟廣祿,張克,劉桂娟,趙秀君,恰逢當打之年,造型藝術牢固;更年輕的一代正中間能量有試驗團的王麗,呂洋等設計風格初成,得心應手。

天津市當今京劇演員諸多,"九河梢天津衛",天津市不僅是曲藝團天堂,也是戲曲的大碼頭,天津市有兩大戲曲團隊,天津京劇院和天津青年人京劇院,塑造和誕生了諸多京劇演員名演,楊乃鵬、康萬生、李鳴岩、孟廣祿、鄧沐瑋、張克、李佩紅、劉宏、趙秀君、呂洋、王麗等名演諸多,不計其數。

Ⅱ 康萬生個人簡歷

康萬生,男,京劇花臉演員。

康萬生,男,主工裘派花臉,天津京劇院銅錘花臉、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天津劇協理事。代表作有《赤桑鎮》《鍘美案》等裘派著名曲目。

康萬生出生於吉林省,6歲時隨父母來到天津。1957年,考入小紅花兒童藝術劇院,兩年之後考入天津戲校,開始正式演出。1968年,康萬生被調到天津飛鴿自行車廠。1970年參軍,成為一名文藝兵。1974年又到紅旗自行車廠工作。

1978年,康萬生調到了天津京劇三團。2004年,康萬生舉辦了個人專場演出,演出了8出劇目中的花臉唱段38段,充分展示了他的功底和造詣。

康萬生的藝術特色

1978年康萬生調入京劇三團,他如魚得水,先後排演了《赤桑鎮》、《探陰山》、《包公辭朝》等戲,並以嫻熟的演技和扣人心弦的聲腔,塑造出一個個迥然不同的藝術形象。康萬生有一條得天獨厚的好嗓子,他演唱調門是花臉的最高調門——正宮調。

他演唱風格,既有裘盛戎的神韻、氣質,又有金少山那種黃鍾大呂的氣度,1979年有幸拜方榮翔為師,又向夏韻龍、王正屏、李長春學習,博採眾長,使演技日臻成熟,他善於把唱腔的音樂美感與人物的情感緊密結合起來,達到聲情並茂的藝術境界。他經常上演的劇目有《大探二》、《鍘美案》、《鎖五龍》等。

在天津市首屆戲劇節中以《包公辭朝》一劇獲「優秀主演獎」,1993年梅蘭芳金獎大賽中榮獲提名獎。1995年參演春晚《鍘美案》選段。

Ⅲ 建國後天津有哪些京劇團和名演員

天津青年京劇團
孟廣祿 國家一級演員
張克 國家一級演員
石曉亮 國家一級演員
劉淑雲 國家一級演員
董玉傑 國家一級演員
孫麗英 國家一級演員
趙秀君 國家一級演員
朱建中 國家一級演奏員 畢業於天津市戲曲學校。、崔洪 國家一級演奏員 鼓師 王悅 國家一級演奏員 琴師

Ⅳ 天津京劇院都有哪些演員

張派青衣雷英、張派青衣王蓉蓉、葉派小生李宏圖、老生名家杜鎮傑。

京劇最重要的「大碼頭」有三個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

天津青年京劇團曾經是國內的頂尖院團之一,經過老市長李瑞環牽頭成立,並且還匯集了許多的京劇名家對青年京劇演員進行集訓,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百日集訓」。

天津市青年京劇團確實名角林立,但是也走了許多位,有些人走的甚至於至今不知原因。

李派老旦蘭文雲為什麼離開了京劇舞台,就是這么多年也沒有公開消息。程派青衣李佩紅離開天津去上海看似謀求發展。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等,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各地。

北京,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京劇在文學、表演、音樂、舞台美術等各個方面都有一套規范化的藝術表現形式。京劇的唱腔屬板式變化體,以二簧、西皮為主要聲腔。

京劇伴奏分文場和武場兩大類,文場以胡琴為主奏樂器,武場以鼓板為主。京劇的角色分為生、旦、凈、丑、雜、武、流等行當,後三行已不再立專行。各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藝各具特色。

京劇以歷史故事為主要演出內容,傳統劇目約有一千三百多個,常演的在三四百個以上。

京劇流播全國,影響甚廣,有「國劇」之稱。以梅蘭芳命名的京劇表演體系被視為東方戲劇表演體系的代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京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的多種藝術元素被用作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符號。

2006年5月,京劇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