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人飲食什麼口味
擴展閱讀
天津防爆燈有哪些 2025-07-11 07:53:07
廈門哪個醫院腰椎盤突出 2025-07-11 07:42:45
福州哪裡有黑暗料理 2025-07-11 07:29:45

廈門人飲食什麼口味

發布時間: 2022-12-10 10:42:36

『壹』 廈門的小吃有哪些

廈門特色小吃有:沙茶麵、海蠣煎、花生湯、芋包芋棗、土筍凍等。

3、沙茶麵

廈門閩南美食大師楊繼波老先生的沙茶麵配方的唯一傳授徒弟廚師技師王大全繼承傳統使之發揚光大。沙茶醬主料有蝦干,魚干,蔥頭,蒜頭,老薑等十幾種食材構成,經油炸香酥再研磨細,製成沙茶醬待用。

沙茶麵的做法很簡單,鹼水油麵放入笊籬下開水鍋燙熟,撈到碗里,隨自己的口味加入豬心、豬肝、豬腰、鴨腱、鴨血、大腸、鮮魷魚、豆腐乾等輔料,最後淋上一直在大鍋里滾開的湯料,一分鍾之內一碗面就可上桌了(各地區做法各有不同)。

『貳』 廈門小吃特產

廈門特產
廈門盛產花生、水果;沿海多產魚、蝦、蜊、蟹、魷魚、文昌魚。是我國文昌魚故鄉之一。主要特產有各種亞熱帶瓜果、魚皮花生、花生酥、菩提丸、青津果、餡餅、文昌魚、香菇肉醬、海產干貨等。
文昌魚 :是廈門的名貴特產,俗名鱷魚蟲,主要產地在廈門同安瀏五店。文昌魚體形小,頂多五六厘米長。全身半透明,頭尾兩頭尖,是高級魚品,其肉質鮮嫩,味道清津甜美,製成干品,有一二年的保存期,是理想的旅遊購物佳品。
青津果 :以橄欖為原料,配以甘草、糖水製作而成,甜酸適度,鹹淡可口,芳香四溢,有消積解脹,醒酒去膩,止暈抑吐,爽身養脾之效。
菩提丸 :是將橄欖與砂仁、豆蔻、肉桂、沉香等多種名貴中葯和糖水一起熬制而成,吃來香甜可口,而且有增進食慾,止吐散滯,消除腹痛之功效。
香菇肉醬 :廈門罐頭廠生產的水仙花牌香菇肉醬罐頭,配方採用新鮮豬肉、上等豆、香菇、辣椒、蔥頭、蒜頭等 12 種原料和輔助材料,在製作過程中,嚴格按照配方和配製時間的要求,逐鍋逐鍋地計量下料,認真掌握火候,加工迅速,裝罐及時,使各種原料保持各自固有的風味。
廈門餡餅 :廈門餡餅分兩種。甜餅是以綠豆沙為餡,加豬油,白糖烘得。咸餅是以肉丁為餡,加豬油白糖所制。皮酥餡靚用來形容廈門餡餅,毫不誇張。
魚皮花生 :是選用特級麵粉、白糖和其他優質配料為表皮、內包上等花生滾合烘製而成,它選料嚴格,工藝講究,具有得香郁酥脆、咸中帶甜的風味,為上等菜料。
肉鬆 :鼓浪嶼的 「 黃金香 」 肉鬆、肉脯,絕對算得上是廈門的知名特產。老人和幼兒因牙齒不齊,用肉鬆肉脯下稀飯是再好不過了。肉鬆的特點是明擺著的:金黃色,香噴噴,條條肉絲,團團簇簇,送到嘴裡,無需多咀嚼,立馬柔軟散化,滿口香甜。而肉脯更是一遇到口水,還來不及嚼一下,早已化成糊狀。因此,人們往往用它們來給幼兒下稀飯。
花生酥 :又名 「 貢糖 」 。主要原料是花生仁和砂糖,製作時先將花生仁炒熟去膜,和糖煮過,然後搗碾成酥,軋拉成型後,切成小塊。食用時,應小心剝去包裝紙,輕輕放入口內,入口即化,甜而不膩,香可噴頰,除呷茶時品嘗,亦可作咸光餅面點的夾心料,產品遠銷國內外。

『叄』 廈門人屬於什麼菜系別一般人喜歡吃什麼口味的菜呀

廈門福安小富春特色菜:酸辣湯、姜絲牛肉、糖醋排骨、魷魚豆腐、酒糟黃花魚、炒麥螺、炒釘螺、冬粉鴨、四里沙茶麵、酸菜飯、蔥油拌面。
最有名和最普遍的廈門小吃有;沙茶麵、土筍凍、燒肉粽、五香、芋包、韭菜盒、芋棗、章魚、油蔥餜、鹵豆乾、鹵鴨、蚝仔粥、面線糊、炸棗、糖蔥餅、薄餅、沙茶麵、魚丸、蚝仔煎、麻籽、貢魷魚、翻煎豆乾、加滋螺、花螺、芋餜炸、蚝仔炸、馬蹄酥、炒餜條、麵茶、蝦面、燒豆花、花生湯、炒麵線、炒米粉、豆包仔餜等等。

『肆』 廈門必吃美食推薦,每一種都讓人流連忘返,你吃過哪些廈門美食呢

鼎邊糊

芋包是廈門的傳統名小吃,是以香芋為皮來包餡料的。芋包對於廈門老一輩的人的意義,就像水餃對於北方人的意義,那是廈門老一輩人過年必須要吃的食物。盡管剛蒸好的芋包很燙很燙,但你就是會忍不住想咬上一大口。

芋包是老廈門人過年必吃的小食。講究的芋包必須選用生檳榔芋,去皮手工磨成漿,再包上滿滿的餡料。香菇丁、豆乾、肉末……近乎芋泥的表皮口感綿軟,地道的吃法會配上菜頭酸、芫荽、廈門辣醬和芥末,鹹鹹甜甜的口感怎麼吃都不會膩。

『伍』 廈門飲食習俗、特色

特色

廈門特色小吃小吃是廈門食俗的一個重要內容。這不僅由於廈門小吃體現了廈門人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其品種的豐富多樣,全國罕見;也不僅由於廈門小吃的風味獨特,令人難忘;更因為對廈門人來說,小吃既可是點心,亦能作正餐,甚至可以上宴席待客。沒有一個廈門人不吃小吃,它已經深深溶於廈門人飲食習俗之中,成為一種偏好,一種習慣,一種民風。對於廈門人來說,那深夜街巷裡叫的"燒肉粽",那馬路邊騎樓下點著"臭十"(乙炔)燈的煎豆子,便是刻骨銘心的故鄉印象。可以說,不了解廈門的小吃,就不僅無法了解廈門的食俗,也無法了解廈門人據廈門民俗學會近年的調查,目前廈門的小吃大約有200多種,製作售賣小吃的攤點、酒樓、餐廳僅在島內就有2600多家,許多黃昏之後才出現的流動攤販尚不計算在內。這么龐大的數目,只能選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最負盛名的攤點、酒樓簡略介紹了。最有名和最普遍的廈門小吃有;土筍凍、燒肉粽、五香、芋包、韭菜盒、芋棗、章魚、鹵豆千、鹵鴨、蚝仔粥、面線糊、炸棗、捆蹄、夾餅、糖蔥餅、薄餅、沙茶麵、魚丸、蚝仔煎、麻籽、貢魷魚、"翻煎"豆乾、鯊肉、加滋螺、花螺、蚝仔炸、馬蹄酥、麵茶、蝦面、燒豆花、花生楊、炒麵線、豆包仔等等土筍凍是用生長於海邊灘塗的一種名叫"土蚯"的無脊椎軟體小動物加工製作的,晶瑩剔透,柔韌嫩脆,鮮甜爽口,尤其是沾上各種佐料,更別具風味。據說,製作上筍凍的"黑土蚯",全國只有廈門、海滄、安海一帶沿海灘塗才有,而以廈門百穀港出產的品質最佳。可惜圍海造地,芫當已不再成港,現在的土筍凍只有靠高浦、海滄、安海等地提供原料了。五香也是極為可口的美味。它用一種專門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薺、蔥等,包成如春餅的一條條,再放下油鍋炸成焦黃,切成幾段,蘸佐料進食,香、酥、脆、鮮,妙不可言。 蚝仔煎則是選黑耳白肚(黑白對比越強烈,說明越新鮮)的"珠蚝",拌和青蒜、韭菜、地瓜粉,攤入油鍋,兩面煎透。講究一點,還要在入鍋後,再攤上攪散的蛋,一道煎熟。起鍋後,撒點胡椒,放數葉芫荽,吃時再蘸上芥辣、辣醬、香酷,簡直連舌頭都會一起吞下去。蝦面的主料是蝦和面,然而妙處卻不在蝦,也不在面,而在湯。先把蝦去殼水熟,撈起蝦仁,再用這湯熬蝦殼,熬了第一遍後,把蝦殼過濾出來,搗碎,摻上冰糖再熬。然後和上熬過的豬骨頭湯,撒上蔥花、蒜末,方才成為蝦面湯頭。食時,將面攪熟。撈置碗中,放上幾只承熟的蝦仁和幾片豬肉,加上一小匙蔥頭油及些許蒜泥,再舀進熬好的蝦湯,撒上胡椒,味道之鮮美,令人難忘。 糖蔥餅,過去有許多小販挑著擔沿街走巷叫賣,現在只有在"好清香"酒家才吃得到了。它是用特製的約五六厘米直徑的小春餅皮,包上一小段專門煉制的油蔥糖和酸蘿卜、蔥、蒜、辣醬、莽辣。入口後,甜、酸、辛、辣、咸五味俱全,食慾大振。沙茶麵可算是當今廈門最普遍的小吃了,無論鬧市或深巷,幾乎無處不有。沙茶麵的妙處,也是在湯頭。好的沙茶麵湯,是用豬的大骨湯加上沙茶辣醬、花生醬等熬成的,又鮮又辣,別具口味.芋泥、芋棗、芋包,則是把檳榔芋頭蒸熟,搗成泥,然後包肉、筍等,用蒸籠蒸過,即成芋包。什麼也不包,只加糖,搓成一粒粒如大棗,再油炸,即成芋棗。若是加糖,油炒,則成芋泥。芋泥起鍋後,面上油多,很快就不冒煙,但內里卻是十分燙,不知底細,就要吃虧。也有咸芋泥,如南普陀素菜的"香泥藏珍",即把蘋泥包上各種菜,整碟或整碗蒸熟,邊上再撒些油炸過的酥脆可口的青菜葉絲,吃起來十分可口。蚝仔粥或蟹粥的功夫,在於米要"粒粒清",不能煮爛。主要喝稀飯湯。傳統中,一種小吃總是和最受歡迎的某一攤點的店名或主人名字連在一起,如黃則和的花生湯,"好清香"的燒肉棕,"碰記"和"真好味"的魚丸場,"章記"的蝦面,關隘內治姐的美人薄餅,思明北路程阿樹的蚝仔煎,二舍廟陳漢益的炸五香,泰山口吳唇的韭菜盒,打錫箔巷葉棟梁和笛仔仙陳金水的土筍凍,福茂街口何金釵的沙茶麵,海關邊王奕然的油蔥??,思明北路貓車的貢魷魚,賴厝埕蔡淑貞的芋包,十六崎腳陳玲的麻嵫等等。 歲月流逝,數十年前的這些老字型大小能留存至今的已經不多。但後起之秀,層出不窮。尤其是80年代以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把小吃又推上了一個新的高潮。一種潮流是將大眾化的小吃"宴席化",以"好清香"酒樓為代表。像"九龍盤",借成套餐具為媒介,將九種小吃組成一道風味梅花拼盤,構思相當奇巧。同時將芋包、肉粽、油蔥夾餅等小吃小型化精緻化,使人們在小吃宴席上,一次可以品嘗多種小吃。小吃宴,十二道菜,道道都是廈門街頭巷尾可見的風味小吃,但又較那些小攤點工料精緻,風味更佳。另一潮流則是將小吃"家常化"。像芋棗、鹵鴨、五香、鹵豆乾、等等,各菜市場都有許多攤點,專賣給顧客帶回家做家常飯菜。 無論是小吃的"宴席化"或"家常化",都表明廈門人對小吃的喜愛是何等深切。相信廈門的小吃還會再發展,發展得更豐富多彩,更令人難忘.

習俗:

除夕吃年夜飯,叫「吃廿九瞑」,大都愛吃火鍋(暖鍋),「圍爐」合家歡。火鍋有「一品鍋」(整鍋一格)、「鴛鴦鍋」(兩格)、「四色鍋」(四格)。從「一品鍋」而形成名菜「一品富貴」,湯是豬肉或雞鴨湯,主菜是金元寶(雞蛋)、銀元寶(鴿蛋)、整隻蹄膀叫「一團和氣」,黑刺參與墨魚用海帶綁在一起叫「烏金墨玉」,雞鴨翅膀叫「鵬程萬里」,冬筍叫「節節高升」,粉絲叫「福壽綿長」,魚丸、肉丸和發菜叫「團圓發財」,雞頭雞尾、魚頭魚尾叫「有始有終」,加上火腿腳爪叫「平步青雲」,末了吃長生果,意思是「長生不老」,吃柑橘,象徵吉利。由於火鍋熱氣騰騰,食品翻滾不停,不斷續湯,添加好料,就叫「越吃越有,越燒越旺」。廈門人特別重視海鮮,如鰱魚「年年有餘」)、蚝仔、紅蝦、珠蚶、旺螺、海帶和發菜豆腐(「發財多福」)等,近年來又有啤酒火鍋、豆腐火鍋、丸子火鍋、什錦火鍋等應市。

年糕
吃了年糕,萬事如意年年高,年年高升,年年高興!又有敬祝長輩延年高壽之意。年糕又叫「年年糕」,「年年糕」從「粘粘糕」同音演化而來。廈門人把年糕叫做「米果」,品種多樣,有甜有咸,甜的有白糖米果、烏(紅)糖米果,並加冬瓜、紅棗、花生等;鹹的有金瓜(南瓜)米果、菜頭(蘿卜)米果、番薯(地瓜)米果、芋頭米果,並加豬肉、蝦米、蚝干、香菇、油蔥等;此外,還有涼米果、發米果、碗糕米果……

薄餅
清代有詩人寫詩詠薄餅:「春到人間一卷之」,描寫薄餅皮是「薄本裁圓月,柔還卷細筒」,描寫薄餅餡是「紛藏絲縷縷,饞嚼味融融」。薄餅還是廈門人的一大發明。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年),曾任潮州太守的同安人李春芳,將其女兒嫁給了金門蔡厝人蔡復一(那時,金門屬於同安縣管轄)。後來,蔡復一官至總督雲貴湖廣軍務兼貴州巡撫,公務繁忙,日理萬機,經常廢寢忘食。蔡夫人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害怕長此以往,有損夫婿健康。於是,她就將一些魚、肉、蝦、菜、筍、豆等用微火燉熟,用麵皮包卷,置於夫婿案頭,讓他邊吃邊辦公,一舉兩得。這種菜便被稱為「婆餅」,廈門話「婆」「薄」同音,便又稱為「薄餅」。它從官府傳到民間,「夫人薄餅」又變成「美人薄餅」。

圓仔
吃圓仔,又稱吃元宵,有的地方叫湯圓、湯團。據說,吃元宵始於春秋末期,宋代才稱圓子,取「團團圓圓」之意。宋代有一位文人說這種食品是「秫粉包糖,香湯浴之」,並作16字贊一首:「團團秫粉,點點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廈門圓仔將各地風味兼收並蓄,有甜有咸,有的白心,有的包餡,什錦、豆沙、棗泥、筍肉、豬油都有。

『陸』 廈門人喜歡吃什麼

可不管你吃什麼樣的狗肉,一碗狗肉湯可少不了,這一碗湯入口,回味一下,覺得鼻腔里都有了香氣這狗肉才會...
廈門/水煮活魚
這道菜近年的走紅至少說明胃口一直非常挑剔甚至頑固的廈門人對川菜的認同,很多人把這歸...

『柒』 廈門人喜歡吃什麼

廈門處於外人人口較多的城市。口味比較多。
一般是,可以吃辣,但不要太辣
甜的,比較少一點。福州一帶的人口味偏甜

『捌』 廈門必吃美食攻略

廈門,別稱鷺島, 簡稱鷺, 福建省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端, 西界漳州, 北鄰南安和晉江,東南與大小金門和大擔島隔海相望,通行閩南方言,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下面就由我給大家帶來關於廈門必吃美食攻略,希望大家喜歡!

廈門美食介紹:【沙茶麵】

閩南話讀音近似:沙爹面 sa die mian

沙茶麵

沙茶麵可算是當今廈門最大眾化的小吃了,也是福建著名小吃,就好比西安的涼皮,武漢的熱乾麵一樣,無論鬧市或深巷,幾乎無處不有。

沙茶麵的原配只是面條,青菜加沙茶,其餘的配料需要根據個人口味選加。沙茶麵的製作過程,是將食客自選的配料與沙茶湯氽熟後,扣在熟水面上,最後淋上一直在大鍋里滾開的沙茶湯料即可。

配料一般根據個人口味加入2-4種,通常有:豬肝、豬腰、鴨心、鴨腱、鴨腸、米血、鮮魷魚、蝦仁、魚丸、脫骨肉、豬肝沿、豆腐乾等等。

特別推薦老字型大小

四里沙茶麵 地址:金榜路四里菜市場老店(距離南湖公園很近)

烏糖沙茶麵 地址:民族路60號(距離廈大很近)

廈門美食介紹:【土筍凍】

閩南話讀音近似:頭孫盪 tou sundang

土筍凍

福建著名小吃,也是廈門特色特色小吃的代表之一,據說只有在廈門才吃得到!

土筍凍一般分為三個大小規格:小、中、大,小的一口一個,主要是裡面海星蟲的大小不同,中的和大的需要切成幾塊,大中小吃起來的口感略有差別,越大的吃起來越Q彈哦!

土筍凍的主要材料是土筍,「土筍」是一種環節動物,學名叫「海星蟲」,長約5-8厘米。廈門沿海盛產「土筍」,熬制土筍歷史悠久,先得將土筍腹部壓破,再將肚內泥漿洗滌干凈,而後和清水熬煮。它身上的膠質溶化水中,冷卻後凝固成一塊塊玲瓏剔透的小圓塊,即為土筍凍。吃起來口感QQ彈彈,清涼爽滑,膠質豐富。

美味小吃

土筍凍很多店都有賣,也經常吃,但是最有名氣的店莫過於西門土筍凍了,因為靠近中山公園西門,故此得名,這家土筍凍是廖家父親從肩挑擔子賣起的。有70多年的歷史。因為他們總是在中山公園西門的位置擺攤,所以大家習慣性地把他的土筍凍叫作西門土筍凍,等他老了開店時,自然就用了這個稱謂作店名。

特別推薦老字型大小

天河西門土筍凍 地址:斗西路33號(靠近中山公園西門)

廈門美食介紹:【蝦面】

閩南話讀音近似:嗨面 hei mian

蝦面

和沙茶麵的吃法相似,蝦面也是需要食客自選喜歡的配料,加進面中,不過加進蝦面裡面的配料大多是已經做熟了的。配料通常有:大小蝦仁、鮮魷魚、豬肝、豬腰、鴨心、鴨腱、鴨腸、米血、魚丸、脫骨肉、豬肝沿、豆腐乾等等。

鹼面過水,然後澆上新鮮熬制的蝦湯,一碗誘人的蝦面就這樣做成了。蝦湯的熬法是非常講究的,必須是當天新鮮熬制,先把蝦去殼水煮,撈起蝦仁,再用這湯熬蝦殼,熬了第一遍後,把蝦殼過濾出來,搗碎,摻上冰糖再熬。然後和上熬過的豬骨頭湯,撒上蔥花、蒜末,方才成為蝦面湯頭。

要吃時,將面用清水煮熟撈置碗中,放上幾只承熟的蝦仁和幾片瘦豬肉,加上一小匙蔥頭油及些許蒜泥,再舀進熬好的蝦湯,一碗可口的蝦面就做成了,味道之鮮美,令人難忘。

特別推薦老字型大小

明月蝦面 地址:思明區廈禾路180號(大同小學對面)

新廈蝦面 地址:思明區人和路51號之10

檳榔蝦面弟 地址:檳榔路檳榔西里15號(靠近檳榔小學方向)

廈門美食介紹:【廈門燒肉粽】

閩南話讀音近似:修罷長 xiu bazhang

燒肉粽

全國到處都有肉粽,但廈門的`肉粽獨具風味。

廈門燒肉粽以用料多樣做工精細而著稱,味道香甜,油潤不膩,色澤紅黃閃亮,多以香菇、蝦米、栗子、豬肉、糯米為原料。經過油拌,用竹葉包成菱形,包好後的粽子在高湯中煮熟。做出來的肉粽味道香甜,油而不膩,美味可口。

廈門燒肉粽另一個特點就是「燒」,閩南語中的「燒」就是熱的意思。廈門肉粽要趁熱吃才更能品出醇香滋味,故名燒肉粽。冷的肉粽不僅味道大減,脾胃不好的人也不易消化。

煮好的燒肉粽

夾一塊熱騰騰的燒肉粽,蘸點廈門本土特色的甜辣醬,再撒上些許芫荽或加點蒜蓉末,美味可口的溫暖從口腔一直抵達胃裡。

特別推薦老字型大小

吳再添小吃店 地址:禾祥西路美湖路25號之7號

1980燒肉粽 地址:中山路353號(在中山路正道的尾端,就在天虹往下走靠近文化宮方向)

廈門美食介紹:【扁食】

閩南話讀音近似:邊西 bian xi

扁食

扁食其實就是混沌,叫法不同。

扁食—北方叫餛飩,成都叫抄手,廣州叫雲吞,只有在閩南才稱扁食。

廈門的扁食做法也和其他地方的完全不同,顧名思義,扁食的肉餡是「扁」出來的,不能用刀切,而是用棍棒打爛的,這樣做出來的肉餡依舊保留了肉的原有纖維,口感生脆,鮮美。

爽滑的扁食

扁食用新鮮豬骨湯煮熟,加上味精、鹽、冬菜、撒上蔥珠、香油、胡椒粉就成美味的扁食湯了。扁食還可油炸,一出炸鍋就淋上酸辣勾芡,既濡濕酸辣,又酥脆清香,不失為另一番滋味。

特別推薦老字型大小

吳再添地址:禾祥西路美湖路25號之7號

扁食嫂「賴厝埕扁食府」 地址:大元路8-10號賴厝埕扁食店

勞松扁食 地址:角濱路37號-1

廈門美食介紹:【拌面】

閩南話讀音近似:波啊面 boamian

拌面

一般來說,有賣扁食的地方必然有賣拌面,而大家也喜歡這2種小吃搭配在一起吃,尤其是作為早餐。

廈門的拌面很有特色,濃濃的花生醬夾雜點甜辣醬拌在剛剛撈起的面條上,稍微攪拌均勻,就可以開動啦!

一般拌面的分量都不大,即使是大份的也就是北方人眼裡的那麼一筷子面,吃的就是這一個香噴噴的口感。

特別推薦老字型大小

吳再添地址:禾祥西路美湖路25號之7號

局口拌面 地址:中山路局口街局口橫巷

勞松扁食 地址:角濱路37號-1

廈門美食介紹:【花生湯】

閩南話讀音近似:哦卡星騰 o ka xingteng

花生湯

花生湯是福建沿海地區風味獨特的甜湯佳點,清甜爽口,滋補潤肺。

廈門方言有一句:「頂開花,下結子,大人小孩愛吃甲要死。」它謎一般地揭出花生為人人所喜愛。閩南籍作家許地山的《落花生》,自然、風趣的筆觸抒寫了花生的多種烹調和吃法。花生湯潤肺生津,比之葯膳也有食療之效,價格便宜,家家吃得起,老少都能吃。

其特點:花生仁酥爛不碎,入口即化,湯色乳白,甘甜爽口。花生湯用料簡單,煮法卻考究。花生米先剔去疵粒,用開水浸泡後去皮,加水置砂鍋內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才能放糖,續水熬至花生爛透為止。

此時,花生一分為二,上浮水面,顆爛而不溶,汁液溶而水不濁,不油不膩,芳香撲鼻。花生湯剛開始品嘗時只覺得它是一碗普通的花生糖水,細品下來才發現它的不同之處,一般的花生糖水,糖水還是糖水,花生還是花生,味道無法融合,又或者花生太爛、太硬之類的,而黃則和的花生湯湯色乳白,清鮮甘甜,花生片酥爛而不碎,入口即化······

特別推薦老字型大小

黃則和花生湯店地址:中山路22號(肯德基對面)

廈門美食介紹:【油蔥粿】

閩南話讀音近似:油倉給 you canggei

碗仔粿

油蔥粿,閩南話也叫碗仔粿。

中秋節俗稱」七月半」,廈門都有以咸米粿拜祭先祖的民俗。

相傳一戶人家,在蒸制米粿時,家中頑皮小孩,揭開蒸籠偷吃半生半熟的咸米粿,嫌其平淡無味,順手把一碗肉絲倒入米粿中。被大人發現後,生米已蒸成熟粿。吃的時候,大人發現這樣的做法,吃起來更加多樣味道也很不錯。於是,人們競相效仿,最終演變為油蔥粿。

正在製作中的油蔥粿

油蔥粿的做法是:將大米磨成米漿;再將肉絲、孛薺丁、炸過碾碎的扁魚或蝦皮、蔥白、五香粉、鹽調製成餡料;和碗中的米漿一起旺火蒸煮而成。

吃時要切開,拌上甜辣醬和芝麻醬,上面再撒上酸蘿卜絲、香菜、蒜蓉等等配料,吃起來柔韌清香,美味可口。

特別推薦老字型大小

吳再添地址:禾祥西路美湖路25號之7號

金寶油蔥粿地址:思明區廈禾路斗西路公交站點(BRT也是斗西路站)旁

廈門美食介紹:【薄餅(春卷)】

閩南話讀音近似:啵變 boia bian

薄餅

薄餅亦稱春卷、潤餅,是閩南名小吃。春節、清明節時吃薄餅也是廈門傳統的飲食習俗之一。廈門的薄餅以皮薄、餡料精細著稱,薄餅好吃與否,全在於內餡。清代有詩人寫詩詠薄餅:「春到人間一卷之」,描寫薄餅皮是「薄本裁圓月,柔還卷細筒」,描寫薄餅餡是「紛藏絲縷縷,饞嚼味融融」。

薄餅製作

餡料主要是筍、圓白菜、豆芽、豆乾、蛋絲、魚、蝦仁、肉丁、海蠣及紅蘿卜等。其中豆乾絲,越細越好,用油炸過能吸收其中魚、蝦、肉類的湯汁,使餅皮不致被餡的湯弄濕搞破,吃起來脆嫩甘美,醇甜可口,營養豐富。

把煮制好的餡料撈出,瀝干,放在抹好甜辣醬、海苔絲、貢糖碎和香菜碎的薄餅皮上。薄餅皮要彈牙,薄,又不易破。薄餅皮比北方的春餅皮薄數倍,製作薄餅皮的功夫很深。買回來的薄餅皮,要用包菜葉或濕毛巾裹著。

看起來就很好吃的餡

如果想知道廈門的薄餅皮是怎麼做的,可以去老市區的菜市場看看,很多店家都是現做現賣的。

特別推薦老字型大小

阿卿春卷地址:中山路局口街口(女人街口)

阿嬤薄餅地址:金榜路四里菜市場內(四里沙茶麵斜對面)

『玖』 廈門十大特色美食小吃有哪些

廈門十大特色美食小吃有沙茶麵、土筍凍、海鮮大餐、炸五香、肉粽、海蠣煎、魚丸湯、花生湯、蝦面,扁食。

花生湯潤肺生津,且口感甘甜爽口,老少都愛吃的一款佳品,用料很簡單,煮法卻考究。精挑細選的花生仁用沸水去除外膜,加水煮至花生熟了後放糖,繼續熬煮直至爛透。湯色呈乳白,入口香甜,可佐以甜咸點心,如油條、甜包、糯米炸等,更會感到舒心可口。

『拾』 廈門人煮菜主要以什麼口味為主,會不會煮菜放糖

廈門菜系主要是清淡、原生態的味道為主,放少許醬油和鹽,味精基本不放,最多就是放一點點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