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實用中醫學北京編寫的怎麼樣
擴展閱讀
廈門西站在哪裡 2025-07-05 15:58:00
北京到佳木斯卧鋪多少錢 2025-07-05 14:58:01

實用中醫學北京編寫的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1-14 02:02:47

① 北京鼓樓中醫醫院的周耀庭


周耀庭教授,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葯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二、三、四批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導師,北京中醫葯大學客座教授,美國世界傳統醫學科學院院士。
主治:內、兒急性發熱、急慢性支氣管炎、胃炎、消化性潰瘍、心肌炎、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周耀庭教授,1954年畢業於山東醫學院,從事中醫溫病﹑內科﹑兒科教學、臨床工作幾十年,主持「七五」攻關課題「脾胃方葯知識庫計算機軟體系統」,獲北京市中醫局一等獎,「改良清膽退黃湯葯效學及臨床研究」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課題「五臟方葯知識庫」研究。出版著作十餘部。參與編寫的《實用中醫學》,獲1978年全國醫葯衛生科技大會獎;主校的《徐大椿醫書全集》獲國家新聞出版署古籍圖書獎;主編《世界傳統醫學兒科學》、《周耀庭臨床經驗集》、《周耀庭講小兒溫病》、《周耀庭臨證解惑實錄》等著作。發表論文30餘篇。

② 我想報考北京中醫葯大學的中醫基礎研究生,求意見

本人學的第一本醫書,就是北京中醫葯大學編寫的「實用中醫學」,之後也看了其他學院類似教材,與北京中醫葯大學差得很多,感覺北京中醫葯大學功底很厚,支持您。

③ 安徽中醫學院編實用中醫學怎麼樣這本書

很好。《實用中醫學基礎》全面整理和收集了中醫學課程中的重點和精華部分,全書內容涉及陰陽五行、藏象、氣血津液、經絡、病因病機、診斷方法。

④ 何任的國醫大師何任大事記

1921年1月11日(農歷庚申年十二月初三)
出生於杭州世醫之家。
1924年1月~1937年6月
在家庭教師教導下學習古文,包括《四書》、《五經》、詩詞等;上小學、中學;隨父親何公旦學習中醫。
1937年7月~1938年6月
「七·七」事變,日軍侵華戰爭爆發,隨家南遷縉雲;隨父行醫。
1938年7月~1941年7月
上海新中國醫學院學習。
1941年8月~1949年4月
上海新中國醫學院畢業;任鹽局中醫師;1947年舉辦杭州中國醫學函授社,開始從事中醫教學;編寫《實用中醫學》一、二、三集;行醫。
1949年5月~1955年
創辦慶春中醫聯合診所;兼衛生人員訓練所中醫課程授課;1953年4月獲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頒發中字06437號中醫師證書;任杭州市中醫協會主任,杭州市人民代表會議代表;負責浙江中醫進修學校教學工作。
1955~1956年
參與省衛生廳、省中醫進修學校等購置大學路老浙江大學校址後,浙江省中醫進修學校與省衛生幹校分開,單獨建校;195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7年~1958年
任浙江省中醫進修學校副校長,兼中醫授課並門診;舉辦中醫師資班;籌辦浙江省第一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學制三年),編寫教材兼授課。
1958年~1959年5月
「整風反右」運動開始,為領導小組成員;籌建浙江中醫學院。
1959年6月~1960年3月
浙江中醫學院成立,任副院長;招收首屆六年制中醫專業本科生;《金匱要略通俗講話》出版;被評為浙江省文教系統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工作者,獲獎章、證書;籌建浙江中醫學院函授部,編寫出版《函授通訊》,並代廈門大學籌編海外中醫函授講義。
1960年4月~1963年8月
浙江中醫學院並入浙江醫科大學;撰寫《談治學》一文;《金匱要略歸納表》出版;組織教師編寫《溫病條辮白話解》、《中醫內科手冊》、《中醫兒科手冊》、《中醫婦科手冊》、《中醫針灸手冊》、《醫宗金鑒雜病心法白話解》等,並先後在浙江、北京等地出版發行。
1963年9月~1966年5月
恢復浙江中醫學院;在第一次中共浙江中醫學院黨員大會上被選為黨委委員.;回顧過去四年辦學經驗,組織教師編寫《中醫學院各課教案與教學經驗集》;《醫宗金鑒四診心法白話解》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1966年6月~1970年6月
「文化大革命」受批判;去嵊縣三界、華堂等地勞動,前後共3年。
1970年7月~1973年10月
浙江中醫學院第二次並入浙江醫科大學;擔任浙江醫科大學中
醫學院副院長。
1973年11月~1977年7月
浙江中醫學院第二次從浙江醫科大學劃出,單獨成立;恢復工作後,籌建《浙江中醫學院通訊》。
1977年8月~1979年1月
根據省委(77 ) 163號文擔任黨委委員、院革委會副主任,以後改為副院長;任第四屆浙江省政協委員;首批評定為教授;任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浙江中醫學院學報》編委會主任;《何任醫案》編印成冊;組織全院老中醫編成《老中醫醫案選》(第一輯)。
1979年2月~1983年12月
根據省委(79 ) 68號文擔任浙江中醫學院院長;為浙江省第六次黨代會代表;1981年赴北京參加首屆中日《傷寒論》學術討論會,代表中方作學術講演;1982年10月在全國四版中醫教材編審會上被推選為副主任委員;任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浙江中醫學會會長;為浙扛省第五屆人大常委;《何任醫案選》在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1983年12月~1988年1月
根據省委(83)183號文改任浙江中醫學院顧問;浙江省第六屆人大常委;《何任醫論選》、《金醫要略提要便讀》分別在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1985年底赴日本訪問講學;((金匱要略講又》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1988年2月~1991年5月
任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湛園醫話》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詳編《金匱要略校注》、《金匱要略語譯》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金匱要略新解》日文版由日本東洋學術出版社出版。
1991年6月~1992年12月
國家級名老中醫帶高徒;獲首批國務院特殊津貼;主編《金醫要略校注》獲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部級);《金醫要略百家醫案評議》由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1993年1月~1997年12月
何任中醫基金會成立;業績載錄於英國劍橋名人錄;經人事部批准暫緩離退休,繼續從事研究、著述工作;參加全國《金匾要略》學術研討會,作學術講演;應香港醫學會邀請,赴香港訪問講學;何任中醫基金會兩次向在中醫領域作出貢獻人員和品學兼優學生頒獎;進修中國畫;擔任浙江省名中醫館館長。
1998年1月~2000年12月
《何任臨床經驗輯要》在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出版,全書計42萬余字;從事中醫醫療、講座等工作;被評為浙江中醫學院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中醫葯學會授予「國醫楷模」匾額;應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及哈爾濱、南京、吉林、上海等省市邀請,為講習班講課、座談;浙江衛視拍攝臨床工作錄像;被《中醫雜志》聘為第三屆編委會顧問。
2001年1月~2002年12月
江蘇講學;天津講學、義診;上海講學;中央電視台《黃帝內經》攝制組拍制寫作、科研、臨床工作錄像片;浙江電視台拍攝「名中醫館」錄像片;自傳式書稿《詩意流年》在
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杭州電視台拍攝「精彩人生」錄像片;學院第二門診部成立,應邀門診;被《中醫葯學刊》聘為顧問。
2003年1月~2006年12月
中華中醫葯學會授予「中華中醫葯學會終身理事」、「中華中醫葯學會成就獎」獎牌;浙江省勞動模範協會頒發「省先進工作者01670會員證」;被人民衛生出版社全國高等醫葯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聘為理事,參加北京全國高等醫學教育教材編委會;中華中醫葯學會「中醫葯文化書畫展」優秀獎;第七期全國名中醫專家臨床經驗講習班授課並招收弟子;被《中醫雜志》聘為第四屆編委會顧問;被《中華現代中醫學雜志》聘為專家編委會常委;《何任醫學經驗集》在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中華中醫葯學會授予首屆中醫葯傳承特別貢獻獎;被中國中醫科學院聘為首屆學術委員會委員;《撫今憶昔說中醫》發表,駁斥「取消中醫」之謬論;浙江中醫葯大學何任中醫研究所成立;繼續從事中醫醫療、教學及撰稿等工作。
2007年1月~2007年12月
浙江省名中醫研究院成立,任名譽院長、專家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被浙江省中醫院聘為首席學術顧問;浙江省何任中醫葯研究院院長;國家人事部、國家中管局「全國名老中醫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傳承高級講習班」北京講學;浙江中醫葯大學「遠志大講堂」首場報告會講學;國家中管局邀請北京釣魚台國賓館中秋賞月;主編《名醫手稿》,由華寶齋杭州富陽古籍印刷廠印刷裝訂;繼續從事中醫醫療、教學及撰稿等工作。
2008年1月~2010年12月
被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等部委評為全國首屆國醫大師,王國強副部長在杭州為何任教授頒發證書,省長呂祖善、省委常委王賀文、副省長鄭繼偉親切看望何任教授,浙江省衛生廳、浙江省中醫葯管理局、浙江中醫葯大學隆重召開何任教授當選國醫大師表彰大會;何任名中醫工作室建立;《國醫大師何任翰墨文化選集》、《國醫大師何任醫案墨跡》先後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為全國《金匱要略》師資進修班等講課;「中醫中葯中國行」浙江省中醫葯工作座談會,提出「中醫人要有中醫思維」,在《中國中醫葯報》頭版專文刊登;《金醫要略臨證發微凈》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金匱要略通俗講話》在中國中醫葯出版社再版;浙江電視台拍攝《中醫故事》紀錄片;繼續從事中醫醫療、教學及撰稿等工作。
2011年1月~2011年12月
《中華中醫昆侖·何任》在中國中醫葯出版社出版;《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何任》在中國中醫葯出版再版;繼續從事中醫醫療、教學、撰稿等工作。
2012年2月23日(農歷壬辰年二月初二)7時38分.
在杭州逝世,享年93歲。

⑤ 王嘉麟的個人經歷

1925年3月出生於北京。17歲隨父學醫並佐診,後又拜名醫陳慎吾、趙錫武為師學藝,醫技日漸成熟,1951年獨立私人行醫。1956年起參加北京中醫醫院工作,把自己的治療經驗無保留地奉獻給廣大患者,為肛腸專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曾經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家醫院為一位男士用古方枯痔散治療內痔,由於患者是過敏體質,在用完葯以後沒有多久就出現了中毒的症狀,幾經搶救也沒能夠挽回他的生命,這件事給王嘉麟和他的同事們很大震動,於是他們就開始研究古方枯痔散中的每一味葯物,希望能找到究竟是哪味葯既能使痔核脫落,又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經過在兔子身上的多次試驗,他們發現明礬的效果比較好。
王嘉麟在治療肛腸疾病時,無論內治外治,都能運用自如,尤其在外治法上,他吸取古方的精華,在不斷臨床實踐中加以補充和創新。在發現了明礬的作用以後,他開始使用無毒枯痔油25%明礬甘油進行治療,但是由於明礬量大的原因,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就是發現了出血問題,就是後出血問題,所以後來,大夥又研究濃度降低,最後降到15%,就是讓它硬化萎縮,就行了。
在解決了葯物的問題以後,王嘉麟和他的同事們又開始對傳統的治療的方法進行改革了。由於過去的治療方法病人很痛苦,需要長期卧床,王嘉麟和同事們就於1957年在全國首創了明礬甘油注射療法進行枯痔治療,此舉對於肛腸界來說,無疑是一場革命,他革新了一種療法——枯痔注射法,也發明了一種中葯制劑——明礬甘油注射液,同時探索出了一條西法中用,中西結合的道路。
王嘉麟非常重視古典醫籍的學習,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他對傳統中醫的結扎和掛線療法的研習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例如用傳統的結扎法結扎多組痔核時容易出現肛門狹窄的問題,對此,在五十年代,王嘉麟就提出了結扎多組痔核不要在一個平面,而要使其高低交錯的梯形結扎法。
1991年、1996年先後兩次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評為全國五百名老中醫葯專家之一,現任北京中醫醫院肛腸科主任醫師,肛腸科學術帶頭人。曾任北京中醫學會外科委員,肛腸學會副主任委員。
行醫五十餘年,在繼承祖國悠久傳統醫療精華的基礎之上,不斷結合臨床實踐加以補充、創新和發展。曾編寫《痔瘺中醫治療經驗》、《中西醫結合臨床外科手冊》、《實用中醫學》等著作,發表「混合痔剝離結扎410例遠療效觀察」、「長效麻醉2號用於肛門手術止痛療效觀察」等學術論文。王嘉麟主任醫師,數十年臨床實踐的用心積累,使得自己擁有高超的技藝,擅長中醫外科、肛腸科,對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直腸脫垂、直腸前突、復雜肛瘺、環狀混合痔、便秘、耳前瘺管等疑難病證的治療經驗豐富,有獨特療效。
王嘉麟自幼喜歡國畫,但由於工作的緊張,已經多年沒有動筆了。在王老家的陽台上養著幾只鸚鵡,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王老的一樂呢,其實不然,這是他的兒子們想讓辛苦了一輩子,如今已年近八十的老人家頤養天年買下的,但是王嘉麟卻並不想閑賦在家裡。他說,已經干慣了這個工作了,還想繼續地干,另外還給人家解決點痛苦呢,我也很高興,你給人家看好了,人家愁著來,完了樂著走了,我就特別的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