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有哪些風味獨特的小吃
擴展閱讀
廈門西站在哪裡 2025-07-05 15:58:00
北京到佳木斯卧鋪多少錢 2025-07-05 14:58:01

北京有哪些風味獨特的小吃

發布時間: 2023-01-14 10:55:52

Ⅰ 北京十大特色風味小吃有哪些

提起北京最讓人自豪的或許不是因為政治文化中心,不是因為一座座節次鱗比的高樓大廈,而是那些深藏在老北京深巷裡隨處可見的一道道傳統美食:北京烤鴨、胡適之魚、豆汁、艾窩窩、糖耳朵、薩其馬、麻豆腐、漏魚、焦圈、麵茶等,可謂是每道小吃的背後都蘊含著無數人民智慧的結晶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它們或許不驚艷,但卻足以讓人為之傾倒!

  • 01

    北京烤鴨是老北京的一道招牌美食,它的前身是南京板鴨。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對口感肥而不膩的南京板鴨贊不絕口。據說,朱元璋要“日食烤鴨一隻”,宮廷的御膳房怕皇帝吃膩了就發明了新的做法,叉燒烤鴨和燜爐烤鴨就是在此時發明。後來,朱棣遷都北京便將南京板鴨帶入了北京,南京板鴨就此成為老北京烤鴨。

  • 02

    關於胡適之魚,源於金受申的《老北京的生活》記載:“王府井大街的安福樓,前身為承華園。當其鼎盛時,許多文人常在此詩酒流連。哲學博士胡適之曾到這里大嚼,發明用鰻魚肉切成丁,加一些三鮮細丁,稀汁淸魚製成羹”,後人將它命名為“胡適之魚”。

  • 03

    豆汁與豆漿雖然都是豆製品,但口感迥異。據說,豆汁最早時在宋代就已出現,當時有一位做綠豆澱粉的人在無意中將做豆粉的剩餘汁液發酵,發現了十分可口的豆汁。後來他將這些豆汁煮熟賣給附近窮苦的百姓。就這樣這種味道獨特的豆汁就問世了。

  • 04

    艾窩窩是北京的一種傳統糯米黏食,也稱“愛窩窩”,每年農歷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涼著食用。所以艾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

  • 05

    糖耳朵又稱蜜麻花,是北京傳統小吃中的經典甜食,色澤棕黃油亮,綿潤松軟,甜蜜可口,因為它做成後外形與人的耳朵相似而得名。前人有詩雲:“耳朵競堪作食耶?常偕伴侶蜜麻花,勞聲借問誰家好,遙指前邊某二巴”。其原料有面、紅糖、花生油、飴糖、蜂蜜、鹼,繁而不雜。

  • 06

    麻豆腐是老北京的家常菜,北京人家常將麻豆腐加羊尾巴油、紅辣椒、黃豆、雪裡蕻一起炒,味道微酸,入口即化。因為羊油的膻味很重,所以有時候人們也用素油烹調麻豆腐。由於麻豆腐是綠豆製品,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清熱去火,美容養顏的功效。

  • 07

    薩其馬是一種充滿著老北京風味的糕點名稱,原意是“狗奶子蘸糖”,它原本是滿族祭祀的祭品,用冰糖、奶油和白面製作而成,形狀有點像糯米,經烤熟後切成方塊狀,即可食用。

  • 08

    “漏魚”也稱“娃魚”,它並不是一種魚,也不是跟魚有關的食物,而是北京漢族人民的名小吃,它是用地瓜粉或者綠豆粉製作而成的半透明狀物,煮熟之後因外形酷似魚,而被當地人取名為“漏魚”,其名一是便於好記,二是充滿著生動活潑的鄉土氣息。在古時的北京曾有人稱贊道:“冰鎮刮條漏魚竄,晶瑩欽齒有餘寒。味調濃淡隨君意,只管涼來不管酸。”

  • 09

    焦圈形如女士們佩戴的手鐲,色澤金黃,酥鬆蓬脆,是一種北京古老的小吃,它稍碰即碎,別有一番風味,深受北京群眾的喜愛。焦圈,象徵著人們渴望生活的幸福美滿,傳承著中國的飲食文化,它不僅僅是一種舌尖上的享受,更是一種風情,一種歷史的見證,一種文化的沉澱。

  • 10

    麵茶是一種麵食,北方人在冬季和春季時候常用作早餐和夜宵,清朝《隨園食單》就曾有過記載,麵茶是玉米面加上小米麵合煮成的粘稠粥糊物,放些碾好加了鹽的芝麻粒兒,並在其表面上轉著圈地澆著已和了香油的芝麻醬,還可以適當放些花椒鹽,另加兩勺果子蛋,一起吃味道極佳。

Ⅱ 北京有哪些特色美食小吃

北京特色美食小吃有:老北京炸醬面、炒肝、鹵煮、爆肚、北京烤鴨等。

1、老北京炸醬面

北京烤鴨是一道世界聞名的北京美食,據記載,烤鴨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在當時是一道宮廷菜餚。正宗的北京烤鴨原材料為北京鴨,用果木炭火烤制,這樣烤出來的烤鴨,色澤紅潤,肥而不膩,外酥里嫩,帶有一股果木的香氣。

美食小吃簡介

美食小吃一般指小吃。小吃是一類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食品的總稱。小吃就地取材,能夠突出反映當地的物質文化及社會生活風貌,是一個地區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更是離鄉遊子們對家鄉思念的主要對象。

Ⅲ 北京有哪些有名小吃 北京有名小吃有哪些

1、艾窩窩,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地道風味小吃,頗受大眾的喜愛。是用江米和麵粉製成的外皮,再配以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葯泥等天然食材,製成的一種質地香甜,色澤潔白的小吃。相傳,因皇後喜歡,故名「御艾窩窩」,傳入民間之後,就成了「艾窩窩」。

2、姜絲排叉,京味十足的傳統特色小吃。從字面上就能知道,它裡面有姜,因為食用時有明顯的姜味而得名。它色澤金黃,酥脆香甜,姜味很濃。它不僅是傳統的風味小吃,而且也是北京茶菜的一種。「南來順」的姜絲排叉,在1997年被評為「北京名小吃」和「中華名小吃」。

3、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見的一種,又稱糖耳朵,屬於北京小吃的一絕。因為做好後形狀類似人的耳朵而得名。蜜麻花顏色棕黃,質地酥脆,香甜可口。蜜麻花屬於高油高糖的食物,不宜多食,偶爾吃一次還是可以的。

4、饊子麻花,屬於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百姓好評度極高。它的製作流程比較麻煩,原料有鹼,紅糖,糖桂花,明礬,麵粉等等。饊子麻花顏色棕黃,質地酥脆,香甜可口。在清明節這天,十分受歡迎。

5、焦圈,這是一種最具老北京特色的傳統小吃,色澤深黃,形似手鐲,焦香酥脆,風味獨特。在老北京人的眼中,吃焦圈最不能少的就是一碗豆汁,簡直一絕。

6、豆汁,很多人一聽豆汁,就感覺會反胃,酸不溜丟的,澀了吧唧的,很難喝。但在北京人眼中,這豆汁寧可排隊也要非喝不可。在當時由於百姓十分喜愛,後傳入宮中,席間與大臣一同品嘗,結果大臣個個拍手叫好,慢慢就成了宮廷的飲品。

7、灌腸,在北京所有的小吃中,灌腸算是比較大眾化的一種。不管是街頭巷尾,還是集市廟會,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很多人都錯,吃灌腸不在於有多解餓,最重要的是領略它的風味,過過嘴癮。相傳,灌腸在明朝就開始流行。

8、栗子涼糕,這是一種非常傳統的特色小吃,香甜可口,栗子味濃郁,一般多在夏季食用。是用純栗粉加白糖、桂花壓制而成的。相傳,此款糕點原本是元代宮廷內的上等貢品,後來流傳民間。

9、褡褳火燒,說起這味小吃,只要是吃貨就沒有不知道的。之所以叫作褡褳火燒,是因為它形似古時候人們放在身上裝錢的「褡褳」而得名。褡褳火燒最好吃的還屬於韭菜豬肉餡,皮薄餡大,現做現吃,再淋點香醋,咬一口外焦里嫩,滿口生香。

10、炒肝,這是由宋代的「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的。多數以豬的肝臟,大腸為主要原料,當然大蒜也是不能少的。,用澱粉勾芡做成的一種小吃。據說當年慈禧太後香嘗嘗炒肝的味道,她一嘗不要緊,裡面的豬肺和豬心就都被去掉了。自那以後,老北京人口中便多了句歇後語,老北京炒肝,缺心少肺。

11、豌豆黃,作為傳統小吃,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農歷的三月初三這天要吃豌豆黃。在古時,北京的豌豆黃分為兩種,一種是民間版,一種是宮廷版。通常的做法是,將豌豆磨碎,去皮,洗凈,煮爛之後再加入糖小火慢炒,之後將其凝結,再切塊就好了。做好的豌豆黃,顏色淺黃,味道香甜,清涼爽口。

12、糖火燒,它是滿族的傳統小吃,是北京人最常吃的早點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糖火燒香甜味厚,綿軟不粘,適合老年人食用。相傳,糖火燒起源於明朝的崇禎年間,一位叫劉大順的回民在鎮上開了一家小店,專門製作糖火燒。在乾隆年間,糖火燒就非常出名了。

13、炒疙瘩,這是一種老北京的特色麵食。炒疙瘩顏色深黃,黃綠相映成輝,入口綿軟柔韌,醇香可口。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它屬於清真小吃中的一道美食,深受大多數北京人的喜愛。

14、麵茶,中國是茶的故鄉,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江蘇碧螺春……咱大北京也有茶,不過不是喝的茶,而是吃的茶,麵茶。它就是糜子面煮成的糊狀物,在表面淋上芝麻醬和芝麻鹽。以前是老北京人的「下午茶」,不過現在好像早上的麵茶更受歡迎。看起來臟兮兮地,但它可是真香啊。

15、驢打滾,在北京十三絕小吃中,驢打滾可是排首位的。好好的食物為何起這么一個名字呢?有學者稱,這是一個形象的比喻,做好後放在豆面中滾一下,如同驢打滾揚起的灰塵,故得名驢打滾。

16、門釘肉餅,也叫門丁肉餅,是老北京的清真食品。據說清朝時期,御膳房裡為慈禧准備了一道點心,慈禧嘗過後覺得很不錯,就詢問廚師這種食品叫什麼名字。廚師想到了宮廷大門上的釘帽,就隨口說到「」門釘肉餅。小簡告訴您,這門釘肉餅一定要趁熱吃,涼了太膩。

17、鹵煮火燒,說起鹵煮火燒,這可是吃貨們的最愛,作為京城有名的傳統小吃,它是將火燒,與煮好的豬腸,煮肺放在一起煮,肉香味四溢。有人說正宗的鹵煮火燒,都是在二環以內的,鼓樓大街,新街口,簋街這幾個地方,也許能找到正宗的鹵煮火燒。吃過一次,絕對忘不了。

Ⅳ 北京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北京的特色小吃有驢打滾、艾窩窩、奶油炸糕、豆汁兒、焦圈等。

1、驢打滾

驢打滾就是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特色小吃。製作時要卷得均勻,層次分明,特別要香、甜、粘。因為製作好以後,要放在黃豆粉中過一下就雷同驢打滾一樣,故得名「驢打滾」。

2、艾窩窩

艾窩窩是北京傳統風味小吃,在明代《金瓶梅》中就有記載。它的外皮是用糯米蒸熟,餡也是用桃仁,瓜仁,芝麻仁等事先炒好,做好之後就可以直接食用。做成後大小形狀不一,深受人們喜愛。

3、 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可是非常有營養的一種小吃,都是使用上好的麵粉炸制而成。奶油炸糕呈圓形,外焦里嫩,香甜可口,味道濃郁富有營養,而且還易於消化,很受歡迎。

4、豆汁兒

豆汁兒是北京獨有的小吃。它是由水磨綠豆而製作成的湯水,是需要熬熟後才可以喝的,早在乾隆年間就上了,帝的餐桌。據說豆汁兒最初的味道是苦澀難聞的,並沒有多少人喜歡,到了後來人們在其加入了糖使味道變得甘甜,這才有越來越多的人愛喝。

5、焦圈

焦圈是一種老北京傳統的特色小吃,色澤深黃,形如手鐲,焦香酥脆,風味獨特。在老北京,男女老少都愛吃焦圈。北京人吃燒餅愛夾焦圈,喝豆汁的時候也愛就著焦圈。

要說上品的焦圈,講究炸出來色兒深黃,油亮光滑,小巧玲瓏,形同手鐲一般。這焦圈別看不起眼,它也是皇家的傳承,據說最早是皇上老兒的吃食。

Ⅳ 北京有什麼特色小吃

北京小吃是北京市井文化的精髓,融合了漢、回、蒙、滿等多民族風味小吃以及明、清宮廷小吃特色而形成,品種多,風味獨特。北京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在北京小吃五花八門的品種里,其中有清真風味小吃艾窩窩、最具京味特點的炸醬面、老字型大小專營的糖火燒較為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