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智化寺2022年開放時間
2022年10月。
北京智化寺,北京市東城區祿米倉胡同5號院。智化寺於2021年十月停業,並於2022年十月恢復營業。到時候一定要去參觀一下這個「嶄新」的五百年古廟。
據史料記載,智化寺始建於1444年,距今500餘年。這座寺廟的面積超過了一萬平米,二環之內的價格從十萬開始,可以說是寸土寸金!500多年後,在這座寺廟的大門上,赫然掛著一塊用漢白玉寫成的「敕封智化寺」。「敕賜」意為「皇帝賜寺之名」,而「智化」則為「以佛法之智,普度眾生」。
❷ 北京有哪些開放的寺廟法源寺開放嗎
法源寺目前未開放。北京市內開放的寺廟包括門頭溝的潭柘寺、戒台寺、海淀區的大覺寺、碧雲寺、石景山的法海寺、朝外的東岳廟、東城的雍和宮(預約限流)、西外白石橋的五塔寺、懷柔的紅螺寺等。
❸ 法源寺現在開放嗎2021年10月
法源寺2021年10月開放時間8:30~15:30。法源寺佔地面積6700平方米,建築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採用中軸對稱格 局,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門、鍾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憫忠台、凈業堂、無量殿、大悲壇、藏經閣、大遍覺堂、東西廊廡等,共七進六院,布局嚴正,寬闊龐大,是北京城內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寺廟建築群。
覺得有用點個贊吧
❹ 2022年10月29日都江堰靈岩寺開放沒有
2022年10月29日都江堰靈岩寺開放了,靈岩寺,位於都江堰市區北5公里幸福鎮靈岩山七星岩下,稱「靈岩聖燈」,在靈岩寺官網中顯示,從2022年10月1日,都江堰靈岩寺恢復開放。因此2022年10月29日都江堰靈岩寺開放了。
❺ 北京有名的寺院
智化寺
智化寺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祿米倉東口路北。
明初司禮監太監王振於正統八年(1443年)仿唐宋「伽藍七堂」規制而建,初為家廟,後賜名「報恩智化寺」。「土木之變」王振誅族。英宗復辟後,於天順元年(1457年)在寺內為王振立「旌忠祠」,塑像祭祀。天順六年頒賜藏經一部、經櫥兩座,供藏於如來殿。萬曆和清康熙年間曾重修。乾隆亡七(1742年),御史沈廷芳奏請毀王振塑像。該寺主要建築自山門內依次為鍾鼓樓、智化門、智化殿及東西配殿(大智殿、藏殿)、如來殿、大悲堂等。寺內主要建築物的屋瓦用黑色琉漓脊獸鋪砌,雖經歷代多次修葺,梁架、斗拱、彩畫等仍保持明代早期特徵。經櫥、佛像及轉輪藏上的雕刻,道勁古樸,藝術高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智化寺以其保存完整、高深美妙的佛教音樂而聞名於世。l986年l2月,由歐洲國家聯合文化處聘請,中國北京市佛教音樂團到歐洲巡迴演出。這個由十二人組成的佛教間樂團,橫掃整個歐洲,所到之處,場場暴滿。讓外國人驚訝的是五百四十多年前的中國,竟有這樣高深而優美的音樂,他們不得不搖頭嘆息,打心眼兒里佩服。這個被視為世界音樂珍寶,而又有音樂「活化石」之稱的北京智化寺佛教音樂,震撼了歐洲樂壇。
潭柘寺
潭柘寺聯系方式
地址:北京門頭溝區的寶珠峰山坳,距北京城40多公里
潭柘寺景區榮譽
AAAA景點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潭柘寺門票價格
35元
潭柘寺開放時間
8:30-18:00
潭柘寺住宿
嘉福飯店位於潭柘寺風景區正門東西兩側。東側安東堂為兩 進四合院,院內有高大的蒼松翠柏、娑羅樹遮蔭。宴會廳寬敞明亮,面積100m2,可容納100人同時進餐,零點餐廳可容納80人同時進餐。後院有客房標准間11間。西側飯店仿古建築,雕梁畫棟,金壁輝煌,與安樂堂相隔百米,東西相照,內有大廳200m2,可容納200人同時進餐,2個會議室各可容納50人,卡拉OK廳1個,有客房25間,其中4個套間,共50個床位。
另外,潭柘寺還有三個獨具特色的古典四合院式客房分布在古剎之中。行宮院15個床位,兩個豪華會議室;大悲壇20個床位;梨樹院22個床位;寺外東南院4個床位,內設會議室,卡拉OK廳。
寺院中大雄寶殿東側明清代閣樓為茶院,與行宮院連為一體,內設茶座,茶院內古樸素雅,在此品茶,可聆聽古剎鍾聲,觀看寺院香火。
潭柘寺交通
從前門、阜城門乘游7可直達;乘326到河灘後再換車也可達;或乘地鐵到蘋果園換931路即可
位於北京西郊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門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馬蹄狀環護,這九座山峰從東邊數起依次為回龍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雲峰、瓔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蓮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條巨龍拱衛著中間的寶珠峰,規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剎就建在寶珠峰的南麓。高大的山峰擋住了從西北方襲來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處形成了一個溫暖、濕潤的小氣候,因而這里植被繁茂,古樹名花數量眾多,自然環景極為優美。
潭柘寺規模宏大,寺內佔地2.5公頃,寺外佔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北京城裡的故宮有房9999間半,潭柘寺在鼎盛時期的清代有房999間半,儼然是故宮的縮影,據說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時,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解放初期將部分年久失修的殿堂拆除,並新建了一些房舍,現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間,其中古建殿堂638間,建築保持著明清時期的風貌,是北京郊區最大的一處寺廟古建築群。整個建築群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美學原則,以一條中軸線縱貫當中,左右兩側基本對稱,使整個建築群顯得規矩、嚴整、主次分明、層次清晰。其建築形式有殿、堂、閣、齋、軒、亭、樓、壇等,多種多樣。寺外有上下塔院、東西觀音洞、安樂延壽堂、龍潭等眾多的建築和景點,宛如捧月的眾星,散布其間,組成了一個方圓數里,景點眾多,形式多樣,情趣各異的旅遊名勝景區。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觀豐富,而且自然景觀也十分優美,春夏秋冬各自有景,晨午晚夜情趣各異,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經名揚京華。
潭柘寺始建於西晉,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是北京地區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廟,在北京民間有「先有潭柘,後有幽州」的諺語。潭柘寺在晉代時名叫嘉福寺,唐代時改稱龍泉寺,金代御賜寺名為大萬壽寺,在明代又先後恢復了龍泉寺和嘉福寺的舊稱,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但因其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而民間一直稱其「潭柘寺」。
千百年以來,潭柘寺一直以其悠久的歷史,雄偉的建築,優美的風景,神奇的傳說而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青睞。從金代熙宗皇帝之後,各個朝代都有皇帝到潭柘寺來進香禮佛,遊山玩水,並且撥出款項,整修和擴建寺院。王公大臣、後妃公主們也紛紛捐出己資,大加布施,民間的善男信女與潭柘寺結有
善緣的更是成千上萬,他們長年向潭柘寺布施、齋僧,並且自發地組織了數十個民間香會,集資購買土地田產,捐獻給寺院,成為潭柘寺維持日常巨大開支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到了清代,潭柘寺在寺院規模、土地財產、宗教地位、政治影響等方面都達到了鼎盛時代,特別是康熙皇帝把潭柘寺定「敕建」,使其成為了北京地區規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潭柘寺在佛教界佔有重要的地位,從金代開始,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是大乘佛教禪宗中臨濟宗的領袖,並且名僧輩出,歷代的高僧大德們,為了研究佛學宗詣,為了弘揚佛法,為了潭柘寺的擴建和修茸,為了繁盛寺院的香火,作出了嘔心瀝血的貢獻,而在《高僧傳》上標名,名傳千古。由於潭柘寺在政治上具有強大的勢力,在經濟上擁有龐大的廟產,在佛門有著崇高的地位,再加上寺院龐大的規模,故而享「京都第一寺」的美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人民政府把潭柘寺開辟為森林古跡公園,成為了一處游覽勝地,1957年10月28日被列為北京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北京市政府撥款對潭柘寺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大規模整修,於1980年8月1日重新對外開放,並於1997年初經有關部門批准,僧團進駐,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
2001年6月25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潭柘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今天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壇、室各具特色,樓、閣、亭、齋景色超凡,古樹名木、鮮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疊翠,曲水流觴相映成趣,紅牆碧瓦、飛檐翹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齊,庄嚴宏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寫聯贊曰:「氣攝太行半,地辟幽州先。」今天的潭柘寺不僅以古跡眾多,風景優美吸引著四海賓朋、八方遊客,而且還修建有現代化的旅遊服務設施,實行交通、住宿、餐飲、游覽、娛樂、購物的一條龍服務,是京郊一處著名的旅遊勝地。
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廟,比北京城建城還早800年。潭柘寺始建於西晉時期(265-316年),時稱嘉福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 故有「先有潭柘, 後有幽州」之說。唐代擴建後名龍泉寺、金代重修後名大萬壽寺、清代大修時改稱岫雲寺,至十七世紀末形成現在的規模。俗名「潭柘寺」千古流傳。
潭柘寺後有九峰環抱,寺前山峰則如巨大屏風,俗語有雲:「前有照,後有靠,左右有抱」描述的就是它的地理位置。寺廟依山取勢,氣度恢弘。殿堂逐級向上,參差錯落層層排列,四周有高牆環繞。寺院內外古木參天,寺前流水淙淙,僧塔如林,修竹成蔭。清康熙皇帝稱贊這里是:「名山勝境不次於五台山。」1957年,潭柘寺被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潭柘寺佔地面積6.8公頃,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築可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主體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齋堂和毗盧閣。東路有方丈院、延清閣、行宮院、萬壽宮和太後宮等。西路有愣嚴壇(已不存)、戒台和觀音殿等,庄嚴肅穆。此外,還有位於山門外山坡上的安樂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於後山的少師靜室、歇心亭、龍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磚塔或石塔。
山門外是一座3樓4柱的木牌坊,牌樓前有古松二株,枝葉相互搭攏,尤如綠色天棚,牌樓前有一對石獅,雄壯威武。過牌坊是單孔石拱橋,名「懷遠橋」,過橋就是山門。
天王殿殿中供彌勒像,背面供韋馱像,兩側塑高約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兩旁為鍾鼓樓,後面是大雄寶殿。寶殿面闊五間,重檐廡殿頂,黃琉璃瓦綠剪邊,上檐額題「清靜庄嚴」,下檐額題「福海珠輪」。正脊兩端各有一巨型碧綠的琉璃鴟吻,是元代遺物,上系以金光閃閃的鎏金長鏈。殿內正中供奉碩大的佛祖塑像,神態庄嚴,後有背光,背光上雕飾有大鵬金翅鳥、龍女、獅、象、羊、火焰紋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難」、「伽葉」像,均為清代遺物。大雄寶殿後為齋堂院,是和尚們吃飯的地方,堂後有三聖殿,但此二殿均已折除。只剩兩株娑羅樹和兩株銀杏樹,樹體高大。中軸線終點是一座樓閣式的建築,名毗盧閣,高二層,木結 構。站在毗盧閣上縱目遠眺,寺廟及遠山盡收眼底。
寺院東路由庭院式建築組成,有方丈院、延清閣和清代皇帝的行宮院,主要建築有萬壽宮、太後宮等。院中幽靜雅緻、碧瓦朱欄、流泉淙淙、修竹叢生,頗有些江南園林的意境。院內有流杯亭一座,名猗軒亭。
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主要建築有戒壇、觀音殿和龍王殿等等,一層層排列,瑰麗堂皇。戒壇是和尚們受戒之處,台上有釋迦牟尼像,像前有三把椅子,兩側各有一長凳,是三師七證的坐處;觀音殿是全寺最高處,上有乾隆手書蓮界慈航,內供觀世音菩薩,斂目合什,雋秀端莊。
潭柘寺古跡文物眾多,鍍金鴟帶、金代詩碣、清代肉身佛,神奇的石魚都是難得一見的文物珍品。
潭柘寺大雄寶殿正脊兩端各有一巨型碧綠的琉璃鴟吻,是元代遺物,上系以金光閃閃的鎏金長鏈。鴟吻是作為鎮物出現的,傳說是龍生九子之一,屬水,克火,故而置於屋脊以鎮免火災。據說,康熙皇帝初來潭柘寺時,看見鴟吻躍躍欲動,大有破空飛走之勢,於是命人打造金鏈將它鎖住,並插一劍,今鴟吻上「鍍金劍光吻帶」就是康熙所賜。
寺院東路有一座方形流杯亭,名「猗軒亭」。亭內巨大的漢白玉石基上雕琢有彎彎曲曲的蟠龍形水道,當泉水流過時,放入帶耳的酒杯,任其隨水飄浮旋轉,止於某處,取而飲之,並飲酒作詩,這就是中國古代有名的「曲水流觴」習俗。
潭柘寺有二寶:寶鍋、石魚
寶鍋:天王殿前有一口銅鍋,直徑1.85米、深1.1米,是和尚們炒菜所用。此鍋原在東跨院北房西次間,現在那裡還有一口更大的鍋,直徑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個小時才能煮熟。由於鍋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關於這兩口鍋,還有「潑砂不漏米」之說,原來,鍋底有「容砂器」,隨著熬粥時的不斷攪動,砂石會沉入鍋底的凹陷處。
石魚:潭柘寺觀音殿西側有龍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魚,長1.7米、重150公斤,看似銅,實為石,擊之可發五音,傳說是南海龍宮之寶,龍王送給玉帝。後來人間大旱,玉帝送給潭柘寺消災。一夜大風雨時,石魚從天而降,掉在院中。據說石魚身上13個部位代表13個省,哪省有旱情,敲擊該省部位便可降雨。
潭柘寺古木古樹其多,最著名的千年銀杏樹、千年婆羅樹、千年柏、二喬玉蘭等。潭柘寺周圍有許多附屬於潭柘寺的建築景觀。如東觀音洞、明王殿、西觀音洞、上下塔院等與寺院共同構成了一個方圓數里,景色多樣,情趣各異的景區,千百年來無數遊人被潭柘寺美景所陶醉。歷史上名僧輩出的潭柘奇佛事活動也十分盛大,浴佛法會,蓮池大會等在北京地區非常有名。1998年潭柘寺恢復了佛事活動,逢初一、十五、千年古寺香煙繚繞,鍾磬齊鳴。遊逛於古老的寺院,聽古剎光蔭講一講過去的故事,撞古鍾讓悅耳的鍾聲滌盪繁亂的心緒,欣賞悠悠佛樂品一品超凡脫俗的境界。
蘭若藏山腹,門中當遠峰。人閑堪僻徑,僧老渾高蹤。古柘棲馴鹿,寒潭隱蟄龍。更從何處去,前路野雲封
❻ 北京有哪些開放的寺廟
開放的很多,雍和宮喇嘛廟,潭柘寺等等,現在都收門票了,免費開放的幾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