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大學有哪些著名的博物館
擴展閱讀
北京西站鄭州東站哪個大 2025-07-05 12:56:13
天津師大怎麼樣 2025-07-05 12:55:28

北京大學有哪些著名的博物館

發布時間: 2023-01-17 21:47:31

A. 北京大學有哪些不為人知卻很好玩的地方

在院子里待了兩年,也算是發現了一些不錯的去處。

博雅塔後有一塊草坪,有幾棵泡桐樹,還有葫蘆藤。晚上可以看星星月亮,還有一棟小房子,和奧斯卡獲獎短篇《回憶積木小屋》里的小房子特別像。晚上很靜謐,伴著微風蟲鳴,真的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沒有被眾多情侶攻陷的地方。還有一隻巨大的鍾,可以把頭伸進去,哈哈哈。因為每次去都是晚上,光線比較暗,所以也就沒有怎麼拍照,這里就不放照片啦。

以及,不妨去燕南園、南門快遞點草坪等處看看校園里的流浪貓們吧。貓協(流浪貓關愛協會)給每隻都起了名字,它們也有固定的棲息地,常常可以看到有愛心的同學喂貓、拍照等。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北大貓協」微信公眾號看看它們的介紹和貓協日常的活動。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B. 北京博物館排名是怎樣的

北京博物館排名:中國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

1、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地質標本20餘萬件,涵蓋地學各個領域。其中有巨型山東龍、中華龍鳥等恐龍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古人類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於一身的魚類、鳥類、昆蟲等珍貴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雌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種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一批國寶級珍品。

C. 北京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首都博物館的名氣和客流量不算小,但還是比不過故宮和國博。其實,這里的辦展水平非常高,尤其是臨時性特展,能夠代表國內最高辦展水準。臨時性特展的展期都不長,通常只舉辦三個月。但首都博物館每次都不惜重金,精心布置,一言不合就在展廳里蓋房子。

D. 北京有哪些博物館

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家典籍博物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北京藝術博物館、中國電影博物館、中國鐵道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北京老爺車博物館、中國蜜蜂博物館、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史家胡同博物館、時間博物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民航博物館、中國園林博物館。

一個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求知慾強的人總是會努力的在有限的生命中,去認知這個世界更多的精彩。博物館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人類將有限的認知都沉澱在了博物館里。所以,多去博物館逛逛,可以讓我們的生命延長三倍。

北京的注意事項和重點須知:

驢打滾是老北京傳統小吃之一,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面,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驢打滾這個北京土特產可謂是老少皆宜,就是一次不能吃太多,兩三個就可以了,小心吃多了不消化。

京八件相信剛來北京的人都聽過,做的最好的屬稻香村了,「京八件」就是八種形狀、口味不同的特色京味糕點,糕點上會寫福、祿、壽、喜字,然後和太師餅、椒鹽餅、棗花糕等放在一起就拼成了京八件,這個特產禮盒很適合送給長輩們。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京

E. 北京有什麼博物館必去

北京市注冊博物館名單

序號 博物館名稱 地 址
001 故宮博物院 東城區景山前街 4 號
002 中國國家博物館 東城區東長安街 16 號
003 北京魯迅博物館 西城區阜城門宮門口二條 19 號
004 中國美術館 東城區五四大街 1 號
005 毛主席紀念堂 東城區前門東大街 11 號
006 中國體育博物館 北京朝陽區安定路甲 3 號
007 民族文化宮博物館 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 49 號
008 中國地質博物館 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 15 號
009 中國農業博物館 朝陽區東三環北路 16 號
010 中國古動物館 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 142 號
011 中華航天博物館 豐台南大紅門 1 號 9200 信箱 4 分箱
012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豐台區宛平城內街 101 號
013 中國科學技術館 西城區北三環中路 1 號
014 宋慶齡故居 西城區後海北沿 46 號
015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海淀區復興路 9 號
016 中國航空博物館 昌平區小湯山北京 5806 信箱
017 北京自然博物館 崇文區天橋南大街 126 號
018 北京天文館 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 138 號
019 首都博物館 東城區國子監街 13 號
020 大鍾寺古鍾博物館 海淀區北三環西路甲 31 號
021 北京藝術博物館 海淀區蘇州街萬壽寺
022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 宣武區先農壇東經路 21 號
023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海淀區五塔寺村 24 號
024 徐悲鴻紀念館 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 53 號
025 炎黃藝術館 朝陽區亞運村慧忠路 9 號
026 明十三陵博物館 昌平區十三陵特區辦事處定陵
027 北京古觀象台 東城區建國門大街裱褙胡同 2 號
028 郭沫若紀念館 西城區前海西街 18 號
029 梅蘭芳紀念館 西城區護國寺街 9 號
030 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 宣武區法源寺前街 7 號
031 中國長城博物館 延慶縣八達嶺特區
032 雍和宮藏傳佛教藝術博物館 東城區雍和宮大街 12 號
033 北京古代錢幣博物館 西城區北二環中路德勝門箭樓
034 北京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董家林村東
035 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 豐台區右安門外大街玉林小區甲 40 號
036 北京大葆台西漢墓博物 豐台區花鄉郭公庄世界公園東南
037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海淀區北京大學校內(西校門內)
038 北京市白塔寺管理處 西城區阜內大街 171 號
039 李大釗烈士陵園 海淀區香山東萬安里 1 號
040 詹天佑紀念館 延慶縣八達嶺特區
041 焦庄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順義區龍灣屯鄉焦庄戶村
042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 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 27 號
043 北京航空館 海淀區學院路 37 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院內
044 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 東城區校尉胡同 5 號
045 北京房山雲居寺石經陳列館 房山區南尚樂鄉雲居寺
046 密雲縣博物館 密雲縣西濱河路博物館綜合樓
047 北京市昌平區博物館 北京市昌平區昌平公園弘文閣
048 通州區博物館 通州區西大街 9 號
049 山戎文化陳列館 延慶縣張山營鎮玉皇廟村東
050 北京長辛店二·七紀念館 豐台區長辛店花園南里甲 15 號
051 上宅文化陳列館 平谷縣金海湖旅遊區
052 郭守敬紀念館 西城區德勝門西大街甲 60 號匯通祠
053 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跡陳列館 石景山區模式口翠微山南麓模東 28 號
054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 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大街 1 號
055 中國印刷博物館 大興縣黃村鎮興華北路 25 號
056 中國工藝美術館 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 101 號
057 北京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 宣武區南菜園街大觀園
058 北京文博交流館 東城區祿米倉街 5 號智化寺
059 正陽門 北京市前門大街北端
060 北京市東南城角角樓文物保管所 崇文區東大街東便門外東南城角樓
061 團城演武廳 海淀區香山南路紅旗村 1 號
062 文天祥祠 東城區府學胡同 63 號
063 門頭溝區博物館 門頭溝區門頭溝路 8 號
064 北京鍾鼓樓文物保管所 東城區鍾樓灣臨字 9 號
065 法海寺 石景山區模式口
066 中國畫研究院美術館 海淀區西三環北路 54 號
067 圓明園展覽館 海淀區清華北路圓明園遺址公園內
068 大覺寺 海淀區北安河鄉西山大覺寺管理處
069 茅盾故居 東城區交道口後圓恩寺街 13 號
070 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院 朝陽區民族園路 1 號
071 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 北京朝陽門內南小街南竹竿胡同 80 號華智商務大廈地 B1 層
072 古陶文明博物館 北京市宣武區右安門內西街 12 號
073 何揚·吳茜現代繪畫館 北京朝陽區金盞鄉長店村 1128 號
074 中國錢幣博物館 西城區西交民巷 22 號
075 中國醫史博物館 東城區東直門內中醫研究院內
076 恭王府及花園 西城區柳蔭街甲 14 號
077 中國現代文學館 朝陽區文學館路 45 號
078 中國蜜蜂博物館 北京香山卧佛寺西側
079 國際友誼博物館 東城區雍和宮大街戲樓胡同 1 號
080 慈悲庵 宣武區太平街 19 號
081 盧溝橋史料陳列館
082 平西人民抗日斗爭紀念館 房山區十渡平西抗日烈士陵園管理處
083 平北抗日戰爭紀念館 延慶縣龍慶峽路口
084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 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馬蘭村
085 十三陵水庫展覽館 昌平區十三陵水庫
086 北京中醫葯大學中醫葯博物館 朝陽區北三環東路 11 號
087 曹雪芹紀念館 海淀區香山正白旗村 39 號
088 香山雙清別墅 海淀區香山公園內
089 中國電信博物館 海淀區學院路 42 號
090 北京上庄納蘭性德史跡陳列館 北京海淀區上庄鄉上庄村翠湖水鄉旅遊渡假區內
091 北京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館 北京市朝陽區大山子環鐵內中心
092 老甲藝術館 昌平縣霍營鄉
093 北京戲曲博物館 北京市宣武區虎坊路 3 號
094 老舍紀念館 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 19 號
095 北京民俗博物館 朝陽區朝外大街 141 號
096 保利藝術博物館 東城區東直門南大街 14 號
097 北京中國紫檀博物館 朝陽區興隆西街 9 號
098 北京麋鹿苑博物館 大興南海子麋鹿苑
099 坦克博物館 北京市昌平區陽坊鎮 61077 部隊
100 北京藝術設計博物館 海淀區西三環花園橋嶺南路 9 號
101 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 北京王府井大街 200 號工美大廈四層
102 中華世紀壇藝術館 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甲 9 號
103 北京 服裝學院 服飾博物館 北京市朝陽區和平街北口櫻花路甲 2 號北京服裝學院綜合大樓三層
104 北京警察博物館 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 36 號
105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東城區東直門外北大街甲 6 號院清水苑社區內
106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 東城區東長安街 1 號王府井東方廣場 WIP3
107 北京金台藝術館 北京市朝陽區農展南路 1 號朝陽公園西內
108 北京睦明唐古瓷標本博物館 北京崇文區東花市北里東區 1 號
109 北京松堂齋民間雕刻博物館 北京市宣武區琉璃廠東街 14 號
110 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 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甲 143 號
111 中國鐵道博物館 朝陽區 酒仙橋北部 環行鐵路東北側
112 中國馬文化博物館 北京市八達嶺鎮陽光路 8 號
113 北京皇城藝術館 北京市東城區菖蒲河公園西側北岸
114 北京御生堂中醫葯博物館 北京豐台南路 69 號
115 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 北京通州區馬駒橋金橋花園 16 樓四單元
116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 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 22 號(首都劇院)
117 北京市海淀區博物館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大街 28 — 1 號
118 居庸關長城博物館 居庸關

如果說是第一次來到北京的話,首推故宮博物院。

F.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需要預約嗎+開放時間

預約信息 開放時間

博物館一直是古代文明象徵的聚集地,而這個博物館比較獨特的一點是,她館內陳設的文物都是從各處搜集,或是受到捐獻的,但是就是這些文物成為他們的重要研究的資料,也為學習考古學和博物館學的學生提供研究標本。

預約信息

1、個人參觀校園需網上預約。預約成功後由東側門(地鐵四號線北京大學東門站A口向西)經人臉識別、證件核對後入校。其他校門不對預約觀眾開放。請留意,東側門是唯一預約入口。

2、提前7天開放預約名額,每日准許預約入校的時段為:上午8:30至11:00和下午2:00至4:30。

3、預約名額轉讓無效,請攜帶好身份證件(兒童需出示戶口本)。

團體進校預約

1、根據《北京大學團體參觀校園預約管理辦法》,團體進校預約工作以電子郵件方式實施。

2、通過北京大學保衛部網頁(http://www.bwb.pku.e.cn/)下載專區下載《北京大學團體參觀校園預約申請表》,提前三個工作日按要求預約。

3、隨團負責人須持已獲批准、內容相符的《北京大學團體參觀校園預約申請表》(隨團負責人簽字並加蓋單位公章)和本人有效證件按預約時間到東側門辦理進校手續,按預約人數、時間一次性步行入校。如遇校園內有重要活動,暫停開放參觀,已准許的預約將失效。

官網:

http://amsm.pku.e.cn/index.htm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日9:00—17:00

(16:30停止進場),除夕至初六閉館。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於1986年破土奠基,1993年5月27日正式開館。本館的藏品大致有四個來源:一、北京大學在1952年設置考古專業之前的收藏;二、前燕京大學史前歷史博物館的藏品;三、考古專業建立後從田野考古發掘現場帶回來的教學標本;四、博物館籌備期間各地文物、考古機構贈送或調撥的展品。

G. 北京大學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 人民藝術劇院(看次大劇場的戲,不用吃飯都行)
2. 涵芬樓、韜奮書店、中國美術館一線(悅賓飯店必須吃一次)
3. 三里屯、工體一線(tree 披薩吃點喝點)
4. 後海、煙袋斜街、南鑼鼓巷(棉花胡同)一線(不要在那吃飯,不要在那吃飯……)
5. 世貿天階,僑福大廈一線(不要在那吃飯,去朝陽醫院來一碗羊湯)
6. 東交民巷當台基廠(夏天或者秋天,走一趟,馬克西姆吃一次)
7. 圓明園、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門烤翅吃一次)
8. 天壇公園,買通票(南門涮肉吃一次,國營豆汁兒喝一碗,來倆焦圈)
9. 八寶山(不要在那吃飯不要在那吃飯……)
10. 天安門廣場,故宮,景山公園一線(不要在那吃飯不要在那吃飯……)

H. 北京大學著名景點

北大西門、勺園、貝公樓、藝術博物館、紅樓及其建築群、鏡春園、朗潤園、致福軒、德才均備四齋、未名湖、山鷹社、博雅塔、臨湖軒、北大英語角、靜園草坪、六院、圖書館、教學樓、五四大道、百周年紀念講堂、商業一條街、蔡元培銅像等數十處。其中,知名度最高的當屬未名湖

未名湖 。 未名湖之於北大的意義,似乎漢唐之於中國一樣,除了它本身所固有的美麗之外,更多的已經凝結為一種文化意義上的象徵。未名湖是北大的靈魂,作為一種表徵北大的意象而深入人們的腦海之中。

I. 急需北大景點簡介!!!!!!!!

北大著名景點介紹未名湖
【簡介】

未名湖是北京大學校園內最大的人工湖,位於中北部。
形狀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魚雕塑,中央有湖心島,由橋與北岸相通。湖心島的南端有一個石舫。湖南岸上有鍾亭、臨湖軒、花神廟和埃德加·斯諾墓,東岸有博雅塔。
該湖以前靠萬泉河供水,目前靠人工蓄水。冬天結冰期間為滑冰場。

在清朝是圓明園附屬的和珅花園淑春園中人工湖。石舫按照頤和園的石舫修建,但後來上部結構被焚毀,今僅存石質基座。
20世紀20年代成為燕京大學的一部分,校方請設計師亨利·墨菲了規劃校園布局,該湖由錢穆命名為未名湖。2001年,湖附近的「未名湖燕園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們從石獅守衛的北京大學西門進入,不遠處便能看到一對秀麗的華表矗立在辦公樓和廡殿圍合的那半敞開的空間中。繼續漫步向東,無論從哪條路進入以未名湖為主體的園林空間,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在整個的燕園中,未名湖更如煙波浩淼的海洋,在光的作用下,湖面似停泊著萬千星辰,發出瞬息萬變的光芒,在未名湖畔,東可觀湖光塔影;西可看鍾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覽層樓幢影,處處都充滿了詩情畫意。於是,有人把燕園的精髓概括為「一塔湖圖」。

湖心島
湖心島是當年和珅淑春園的遺跡之一,當年和珅仿圓明園的「蓬台仙島」所建的豪華建築的一景,其後都毀於英法聯軍。
島亭
島亭位於未明湖中心的小島上,八角狀的方亭,使人大有「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感覺。這座方亭就是島亭,整個亭子是木質結構,八根紅色的木柱支撐起重檐瓦當和寶塔狀的亭頂。亭子的木樑上有惟妙惟肖的彩繪,有的彩繪是人物和歷史故事,有的是山水風景,這些完全符合中國傳統的建築特色。亭子的底座是一個約有一米多高的八角形的石台。

石舫
「舫」的形象與舟相類似,築於水濱,為園林中最富情趣的建築物。

北京大學燕園石舫遺址:

位於北京大學燕園未名湖畔,清代這一帶稱淑春園,屬圓明園一部分,乾隆將該園賜給和珅。咸豐十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淑春園亦遭破壞,僅殘存石舫底座及「臨風待月樓」,即今臨湖軒故

北大紅樓
北大紅樓是北京城內一座具有極不平凡歷史的建築,因其主體由紅磚砌成而得名。自83年前紅樓落成伊始,她就成為中國先進思想和文化的策源地。
紅樓,紅色的起點。在經歷了中國新文化運動及「五四」運動的洗禮之後,一大批仁人志士了解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
紅樓,革命的起點。共產黨的先驅者作為社會先進文化的代表,當年在這里留下了光輝的足跡。從此,中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北大紅樓歷史一頁
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同時也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在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戰斗歷程中,無數先烈用殷紅的鮮血拋灑在古都的熱土上,用錚錚忠骨為這座城市書寫了驕傲。
83年前,在北京故宮的東北角、被稱作沙灘的地方,矗立起了一座包括地上4層、地下1層的「工」字形長條建築。它坐北向南,其西洋式的風格,在當時稱得上北京城最有現代氣息的建築。
但這座建築最具有視覺沖擊力的,還在於它的色彩。紅樓是名副其實的紅色,整個建築主體都是用紅磚砌成的,所以從建成起至今一直被叫作紅樓。在陽光的照射下,這幢樓熠熠生輝,充滿活力與希望。
當初的建築者肯定沒有意識到,從這時起,紅色就成了中國歷史的主調,一批批仁人志士從這里走出去,投身於火紅的革命征途。
歲月流逝,這座見證了中國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紅色建築也飽經了滄桑。受風雨侵蝕,建築的不少處已經可以明顯地看出用青磚修葺過的痕跡,但她屹然挺立著,紅色的主調沒有改變,紅樓的名稱仍然被叫響著。
紅樓現在的地址是北京五四大街29號,光從名稱上就可以知道,這是一條有著許多光榮的大街,而用一個歷史事件來命名一條街,這在北京眾多的道路名稱中恐怕是獨一無二的。在紅樓大門右側的牆壁上,鑲嵌著一塊大理石,上面刻寫著由北京市學生聯合會和北京大學學生會題署的說明:紅樓是北京大學舊址的一部分,是五四運動的重要活動地點之一。李大釗、毛澤東同志曾在這里工作過。紅樓後面是華北學聯於1947年命名的「民主廣場」。
作為舊址的一部分,說起紅樓,自然需要簡單回顧一下將近一個世紀前的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現位於北京西北角的中關村地區,紅樓在1918年建成。
如果僅僅是一座有年代的紅磚建築,北大紅樓不大可能在1961年3月4日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份殊榮來源於北大紅樓在中國新文化運動及共產黨歷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她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
光輝足跡紅色起點
毛澤東曾經明確地指出:「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還應該把黨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歷史的發展。」

1915年,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後改名《新青年》)雜志,他舉起「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猛烈抨擊封建主義舊文化,提倡新文化,新文化運動由此發端,成為新的革命風暴到來的前奏。

1917年1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他提倡在學術上兼容並包,就任後立即聘陳獨秀為文科學長。年底,李大釗到北大任圖書館主任。

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

曾是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創建時14名成員之一的張申府回憶道:「1918年夏,沙灘的紅樓建成,圖書館也搬了進去,佔了紅樓的第一層樓。李大釗的主任室就設在紅樓東南角上的兩間房子里。一時紅樓成了新思想運動的中心,許多進步的教員、學生聚集在這里讀書、座談。」「李大釗到任後,對圖書館的業務進行了一些重大的調整和改革,並開始注意收集有關馬克思學說的書籍以及俄國十月革命以來的著作。」

紅樓一層東南角這間李大釗的辦公室,房號是119。搬入紅樓後不久,李大釗在1918年11月發表了《庶民的勝利》等文章,代表了中國先進分子的新覺醒。次年5月,李大釗為《新青年》主編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並親自撰寫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對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和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作了比較系統的介紹。這是中國人著作中第一次對馬克思主義作系統完整的介紹。

在紅樓這間普通的辦公室里,李大釗主持成立了北方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他還在這里召集過少年中國學會的會員開會,北大紅樓成為北京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活動的重要場所。張申府回憶道:「在李大釗的領導下,圖書館成了北大校內一個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心,許多激進的學生經常到圖書館和大釗討論各種新的思潮,聽他介紹新的思想。大家也常常在此聚會,探討中國的出路,尋求救國拯民的方法。」

1918年8月,一位面容清秀的年輕人風塵僕僕來到北京,隨後也走進了紅樓,他就是來自湖南,日後改變中國命運,把革命引向勝利的偉人毛澤東。這是毛澤東第一次來北京,當時他和李維漢等24人是為了組織湖南青年赴法國勤工儉學而來北京的。事後,毛澤東留在了北京,經人介紹,他結識了李大釗,並在圖書館當一名助理員,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學說。毛澤東也開始具體地了解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走上了共產主義道路。

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運動,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毛澤東曾在《新民主主義論》中精闢地指出:「『五四』運動是在思想上和幹部上准備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今日此地更添風光

整整83年過去了,當記者邁步走入北大紅樓,一種歷史的凝重感油然而生。

紅樓靜謐地矗立著。在大樓四周的地上,「禁止吸煙」的警示牌到處可見。抬頭望去,整幢樓的樓面外看不到一個空調。走入其中,能真切地體會到現在的使用者格外精心的呵護,一個個擺放整齊的滅火器很是顯眼。由於大樓主要是木質結構,每天晚上6時大樓內要拉電閘,以保證絕對安全。

這么多年來,紅樓面臨過不少危難。日軍侵華期間,這里被日軍憲兵隊當了7年的隊部,地下室曾被作為囚禁迫害愛國志士的監獄。1976年唐山大地震,紅樓受到了嚴重破壞。
為挽救這座具有光榮歷史的建築,國務院專門為搶修工程立項並撥專款。工程持續了3年,耗資80萬元。按照文物維修的原則,在保持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前提下,工程設計組制定了一套中國傳統建築技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抗震加固方案:把鋼結構卧入樓板層內的水平鋼桁架,在內牆體兩側加鋼筋網穿牆拉固,澆注豆石混凝土,牆體內外用型鋼拉固,使這座早已超過使用年限的磚木混合結構建築恢復了強健的「體魄」。在建築和文物保護專家的共同努力下,完工後的紅樓室內外原狀和整個色調沒有任何改變。
1998年北京大學舉行校慶100周年活動,不少老北大的教授來到紅樓瞻仰,他們對紅樓保護得如此完好非常滿意。
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遺存,北大紅樓也正在發生著變化。
1995年,北京市政府批准了《北京文物事業發展五年規劃》,其中要求當時紅樓的使用部門逐步搬遷出來,市政部門將整治紅樓周邊環境。去年底,由首都規劃委員會牽頭,有關部門在紅樓後面舉行了環境整治現場會,明確規定限期拆除原民主廣場周圍的所有違章建築和臨時建築。
今年3月31日,國家文物局機關單位開始搬遷至位於北京東二環的文化部大樓內。與此同時,「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和「國家文物局紅樓管理處」兩塊新牌子也赫然掛在了大門口。
把紅樓建成紀念新文化運動和宣傳「五四」運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是國家文物局已籌劃多年的方案。據了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設想十分宏大,籌備工作計劃分三個階段進行:首先恢復李大釗、毛澤東原來的辦公地點等最初舊址,籌辦專題陳列,盡快對外開放;第二步是復原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的辦公、講課舊址,復原北大印刷廠舊址,在地下建設文物庫房,並建立新文化運動研究中心和資料中心;第三步將擴大展覽規模,在紅樓周邊地帶建設標志性雕塑群和展覽配套設施,並擬恢復更多的具有典型意義的舊址。
紅樓內部的變化是靜悄悄的,但現在紅樓周邊環境正在發生著大變化。位於紅樓東面的道路正在緊張施工中,用不了多久,貫通南北、從長安街至平安大街長達3公里、被叫作皇城根花園的寬廣道路即將完工。可以想見,在如茵綠樹、似錦繁花的映襯下,紅樓這幢有著光榮歷史的建築將更加鮮艷奪目。

鍾亭
(鍾亭坐落在未名湖西岸小土山上,它北面臨湖,正對著北大人極為熟悉的翻尾石魚;南面土山腳下就是乾隆詩碑,詩碑西面不遠處,就是蔡元培像,蔡元培像與乾隆詩碑中間夾著一條小徑,小徑通向湖邊。
鍾亭建於1929年9月,鍾的來歷已無從查證,作為燕京大學的校鍾。鍾上文字清晰可觀,用手輕敲便能發出沉重雄渾的聲響。校鍾原有自己的一套敲鍾方式,不同的方式有著其不同的含義。)
來到燕園的人們,一定不會錯過鍾亭——那個坐落在未名湖西岸小土山上的小小的六角亭。之所以說不會錯過,是因為小土山的位置極佳,北面臨湖,正對著北大人極為熟悉的翻尾石魚;南面土山腳下就是乾隆詩碑,詩碑西面不遠處,就是蔡元培像,蔡元培像與乾隆詩碑中間夾著一條小徑,小徑通向湖邊。恐怕是建造鍾亭的人擔心我們會繞過不起眼的小土山,而忽略了玲瓏秀美的鍾亭吧,所以在北、西、南分別開出三條蜿蜒的小徑,直通鍾亭,每條小徑都是那種不規則的石塊堆砌而成,這便比規規矩矩的石階多了幾分爬山的感覺。拾級而上,只片刻,便可見鍾亭的全貌了。
鍾亭,有鍾有亭。亭——圓頂六角,上有彩繪;鍾——古色古香,下端鑄成八瓣荷花狀,像姑娘們穿的裙子。鍾體下部雕刻的是波濤洶涌的大海和從海面噴薄而出的旭日。鍾體上部是十二對騰舞滾動的蛟龍戲珠。兩條粗壯的青龍鉸連成的鍾耳懸掛在亭頂的一條橫木上。此外,鍾體上刻有八卦的圖案,還有滿漢兩種文字寫著:「大清國丙申年捌月制」。按此日期算來,從大清國丙申年,即1896年,到現在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這鍾竟比「京師大學堂」誕生得還早些!
據有關考證,原來老北大就是用鍾來報時的,鍾亭之所以亭中有鍾,大概最初的想法就緣於此。在《北大舊事》中,有一位老北大的校友這樣描述當時的鍾聲的:「北大二院的退課大鍾從來不是用電機鈕去控制,而是一架高高的,古舊的朽木座子,上面懸掛著一口黑黝黝的沉沉的鐵鍾,至少已有七八十年的歷史。當時學校開辦的時候,當事者不知從哪裡物色得來的,而至今仍由一名年紀已近七十的、滿臉灰白的胡須、身上穿一件退色藍布短襖來敲打,每次約敲十六到十八響。這鍾聲,聲音嘹亮,不但在北大二院,就是在一院、圖書館、研究院、東西齋等地方也沒有不能夠聽清楚的。同學們住在附近胡同裡面的,早晨躺在滿屋陽光的床上,一覺醒來,聽到上課的鍾聲再洗臉漱口都來得急。因此,這鍾聲富有詩情畫意,自非普通的電鍾能及其萬一。」而當時所用的鍾自然不是現在鍾亭里的這口鍾。關於鍾亭內這口鍾的由來,頤和園那座皇家園林里有這樣的記載:「島北側的嵐翠間,1889年慈禧曾做為閱兵台,檢閱李鴻章調來的北洋水師及新畢業的水師學堂陸戰隊學員。為適應演習,把小火輪改為炮艦,東西兩岸排列著炮隊和馬隊。
當時為水師報時的大銅鍾,1900年險被劫走,後來置於燕京大學內,今北京大學內未名湖畔鍾亭內即此物。」
如果鍾會說話,它一定可以講出許許多多的往事給我們聽……或許,從它為北洋水師報時說起,直到它怎樣在八國聯軍的洗劫中逃生;或許,還有數年被荒廢,還有,從怎樣一個地方遷來這湖邊坡上;或許,還有誰把它重新敲響,它怎樣兢兢業業地為一代代學子們把握作息時間;或許,它還記得1929年1月,那個它成為燕京大學校鍾的日子,6月,搬家來到未名湖畔土山支架上,9月,才有了圓頂六柱鍾亭為伴;或許,它還記得原燕京大學行政執行委員會議決議的《撞鍾法》:「每半小時撞鍾一次,自十二時半起撞一下,一時撞兩下,一時半撞三下,……四時撞八下,到四時半復撞一下。如是每四小時循環一次,每日早六時至晚十一時為撞鍾時間。」或許,它還記得撞鍾人數十年如一日,用他的生命和它的生命,在風雨如磐的歲月里,用洪亮深沉的鍾聲激盪著愛國師生的心扉。

蔡元培銅像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早年組織光復會,後參加同盟會。辛亥革命後,出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1916-1927年間任北京大學校長,為北京大學的發展和中國教育事業做出卓越貢獻。毛澤東同志曾贊譽他:「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銅像是北京大學七七、七八級畢業生捐贈母校的,由著名雕塑家曾竹韶教授創作,北京鋼鐵學院、首都鋼鐵公司協助鑄成。

翻尾石魚

翻尾石魚是圓明園中長春園的遺物。長春園北部的建築群中有諧奇趣(乾隆十二年建),前有一大噴水池。翻尾石魚就是這個噴水池裡的裝飾物。圓明園慘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的兩次焚燒、劫掠,使世界名園淪為廢墟,珍貴文物流失殆盡,翻尾石魚也被變賣。後被朗潤園主人載濤買下。燕京大學1930年班畢業時,將此石魚買來送給母校以作紀念。從此,翻尾石魚就在未名湖畔安了家。

臨湖軒
臨湖軒原為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LeightanStuart,1916-1962)的住宅,部分也作為燕京大學接待貴賓和開會的地方。前北大校長馬寅初(1882-1982)也曾住此。現為北京大學貴賓接待室。「臨湖軒」是北大校友、著名作家冰心命名的。
本院西側房曾為林邁可(Michael Lindsay)居室。林邁可,英國學者。1937年受聘為燕京大學經濟學導師,領導創辦牛津大學式的導師制。在當時日本帝國主義盤據之下,林曾數次秘密訪問華北抗日游擊區,並在淪陷後的北平的八路軍采購葯材和無線電器材。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林氏夫婦在八路軍的幫助下進入抗日根據地,在晉察冀和延安參加抗日工作,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方攜妻及子女返英。解放後林氏曾數次訪華。

斯諾墓
斯諾墓坐落在原花神廟遺址上。墓碑為一長方形的白色大理石,碑上鐫刻著葉劍英題詞"中國人民的美國朋友埃德加·斯諾之墓",下注英文。墓旁松柏環繞,綠草如茵。迎面一湖碧水,更覺幽靜肅穆。
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1905—1972年)美國新聞記者、作家,生於美國密蘇里州坎薩斯城一個出版印刷業主之家,就讀於密蘇里大學新聞系。
斯諾於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抗日戰爭爆發後,又任《每日先驅報》和美國《星期六晚郵報》駐華戰地記者。1942年去中亞和蘇聯前線采訪,離開中國。新中國成立後,曾三次來華訪問,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內瓦逝世。
斯諾是一個正直的美國人,愛好和平,主持正義,他十分關切中國的命運,熱情支持和保護學生的愛國熱情。1935年6月,斯諾又被聘為英國《每日先驅報》特派記者,不久即搬回東城盔甲廠13號居住。
當時正是一二·九運動前夕,燕京大學是中共領導學生運動的重要陣地,斯諾積極參加燕大新聞學會的活動,他們家也是許多愛國進步學生常去的場所,燕京大學的王汝海(黃華)、陳翰伯,清華大學的姚克廣(姚依林),北京大學的俞啟威(黃敬)等等都是他家的常客。地下黨員們在斯諾家裡商量了「一二·九」運動的具體步驟,並把12月9日、16日兩次大遊行的路線、集合地點都告知斯諾夫婦。遊行前夕,斯諾夫婦把《平津10校學生自治會為抗日救國爭自由宣言》連夜譯成英文,分送駐北平外國記者,請他們往國外發電訊,並聯系駐平津的許多外國記者屆時前往采訪。
斯諾夫婦則在遊行當日和其他外國記者跟著遊行隊伍,認真報道了學生圍攻西直門、受阻宣武門的真實情況。他給紐約《太陽報》發出了獨家通訊,在這家報紙上留下了有關「一二·九」運動的大量文字資料和照片。斯諾還建議燕大學生自治會舉行過一次外國記者招待會,學生們再次向西方展示了一二·九運動的偉大意義。
北平淪陷後,斯諾在自己的住所里掩護過不少進步學生,幫助他們撤離北平死城,參加抗日游擊隊或奔赴延安。
1960一1970年斯諾墓曾三次來中國訪問,著《大河彼岸》等書。對增進中美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作出了貢獻。1972年在日內瓦逝世,按照他生前遺願,將其骨灰的一部分運來北京,於1973年10月19日安葬在此。

J. 請問北京都有什麼博物館

1、北京二鍋頭酒博物館

北京二鍋頭酒博物館位於懷柔區懷柔鎮王化村,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隸屬於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館內主要分為文化展示和工藝展示兩大功能區。

2、北京宦官文化陳列館

北京宦官文化陳列館是明司禮監掌印太監田義之墓,建於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 ),位於石景山區模式口大街西端,距離市中心約20公里。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第一座以宦官為題材的專題型博物館。

3、中國電影博物館

中國電影博物館是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的標志性建築,是展示中國電影百年發展歷程、博覽電影科技、傳播電影文化和進行學術交流研究的藝術殿堂。

4、北京警察博物館

北京警察博物館由北京市公安局籌建,屬行業性博物館范疇。

博物館採取編年史與重大專題相結合的展陳方式,向社會全方位、多角度的公開展示首都公安所走過的艱辛歷程以及首都公安在改革開放以來,為維護首都穩定,保衛人民安全,打擊違法犯罪和維護憲法及法律尊嚴等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和取得的輝煌成就。

建築風格為西洋古典式,是建於二十世紀初的美國花旗銀行北京分行舊址,建築本身就是一件文物。

5、中國消防博物館

中國消防博物館展陳面積9500平方米,由序廳、古代消防廳、近現代消防廳、防火防災體驗館和臨時展廳組成。

中國消防博物館是集消防歷史文化展示、火災警示教育、防火防災科普和體驗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國家級行業博物館,主要展出反映中國消防歷史發展歷程的見證物、文獻、圖片和視頻資料,涉及各歷史時期的防滅火思想、消防立法、消防管理機構和防滅火技術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