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的特色建築有哪些
北京的特色建築有:
1.
故宮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
2.
頤和園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15公里,佔地約290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
⑵ 北京最有名的建築是什麼
是鳥巢、水立方、天安門、長城、頤和園等 。
鳥巢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由2001年普利茨克獎獲得者赫爾佐格、德梅隆與中國建築師合作完成的巨型體育場設計,形態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個搖籃, 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設計者們對這個國家體育場沒有做任何多餘的處理,只是坦率地把結構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築的外觀。
水立方作為一個摹寫水的建築,水立方紛繁自由的結構形式,源自對規劃體系巧妙而簡單的變異,簡潔純凈的體形謙虛地與宏偉的主場對話,不同氣質的對比使各自的靈性得到趣味盎然的共生。椰樹、沙灘、人造海浪……將奧林匹克的競技場升華為世人心目中永遠的水上樂園。
長城是世界的奇跡,是個偉大的奇跡,因為它深受各國人民的仰慕和贊嘆。 站在長城上,不論是春花秋月、夏雲冬雪,還是看長城內外蒼茫的還山、連天的衰草,都有一股濃重的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⑶ 北京的特色建築有哪些
北京的特色建築有:
一、故宮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
二、頤和園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15公里,佔地約290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0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
三、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後、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截止2011年,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
四、天壇公園
天壇,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
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皇乾殿、祈年門等。
五、長城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
⑷ 北京著名建築物有哪些
NO.1大褲衩,開車經過東三環,每次都能被它的獨特造型所吸引。這里是中央電視台新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32號。
NO.2國貿三期,這里有80層電梯,全名是中國國際貿易中心第三期,位於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1號。
NO.3銀河SOHO,位於東二環朝陽區朝陽門橋。
NO.4北京大興機場,大興機場航站樓一共7層,其中地上5層,地下2層,是世界規模最大的單體機場航站樓。
NO.5望京SOHO,位於地鐵15號線望京站,靠近798和中央美術學院。
NO.6僑福芳草地,位於東大橋路9號。
NO.7三里屯太古里,三里屯位於北京市朝陽區中西部,因距內城三里而得名。太古里以購物品牌店聞名,現已成為北京時尚潮流生活地標。
NO.8國家大劇院,位於天安門廣場西側,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台,建築形狀像一個蛋殼,很有特色,夜景更美。
NO.9興創大廈,位於大興黃村興華大街與金星西路交匯處。其造型很有特點,有人稱他為「扭扭樓」,「大腸塔」。作為大興新城北區首座甲級寫字樓項目,大廈高80米,總用地面積18391.82平方米。興創大廈緊鄰地鐵4號線,地下一層與4號線高米店南站無縫連接。
NO.10籬苑書屋,位於懷柔區雁棲鎮交界河村,是中國僅有的一座入選「全球18座最美圖書館」的書屋。籬苑書屋不收門票,只收停車費5元/車。之所以叫籬苑書屋,是因為這座由鋼筋和玻璃建成的小屋外圍全由樹木枝幹裝飾。在這山水天地間,這樣一座與周遭事物渾然一體的籬笆小屋,簡直宛如天造地設一般。
⑸ 北京有什麼著名的建築物
故宮,天壇,鳥巢,水立方
國家大劇院(鳥蛋),中央電視台那個大褲衩~中央電視塔
這些比較有代表性了~
⑹ 北京什麼建築物
古代城牆。。
⑺ 北京有哪些建築
北海公園位於市中心區,在故宮的西北面,因與中海、南海分稱三海而得名。這里原是遼、金、元、明、清5個朝代逐漸修建而成的帝王宮苑,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園林之一。全園以神話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萊、方丈、瀛洲)構思布局,形式獨特,富有濃厚的幻想意境色彩。
北海的建設源於一個古老的神話:據說,浩翰的東海上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萊、瀛洲、方丈;山上住著長生不死的神仙。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方士徐福前往東海尋找不死葯,可一無所獲。到了漢朝,漢武帝也做起了長生不死之夢,可尋找仍然沒有結果,於是下令在長安北面挖了一個大水池,名"太液池",池中堆起三座假山,分別以蓬萊、瀕洲、方丈三仙山命名。自此以後,歷代皇帝都喜歡仿效"一池三山"的形式來建造皇家宮苑。北海採取的正是這種形式--北海象徵"太液池","瓊華島"是蓬萊,原在水中的"團城"和"犀山台"則象徵瀛洲和方丈。園中有"呂公洞"、"仙人庵"、"銅仙承露盤"等許多求仙的遺跡。
最早的北海只是一處普通的水域,水中有島名"瑤嶼"。金代開始挖湖堆山,擴大瑤嶼,改稱"瓊華島",島上建"瑤光殿"、"廣寒殿",又從汴梁(今開封)移來艮岳花石堆疊假山,北海便初具規模。元代繼續擴建瓊華島,改稱"萬歲山"、"萬壽山"、』瀆山",並以此為中心建造大都城,所以有"先有北海後有北京"的說法。明代,北海成了皇宮的後花園,稱西苑,始掘南海,堆土東岸,將團城和犀山台與陸地聯接起來,並建"金鰲玉棟橋"。清代,在廣寒殿遺址上建塔立寺,稱"白塔寺",後改稱"永安寺",稱瓊華島為白塔山。乾隆時期對北海又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連續施工30年。光緒時代,慈禧挪用海軍軍費重修北海,供其享樂。
辛亥革命後的1925年8月,北海被辟為公園向遊人開放,但因管理不善逐漸荒蕪,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已成為一處雜草叢生、污泥淤積的荒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北海公園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疏浚三海、修整建築、增加設施,使北海更加絢麗多姿,成為人民休息游覽的勝地。1987年,北海被評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
故宮,位於東城區的中西部,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是明清兩代的皇宮,舊稱紫禁城。1925年建立故宮博物院,後始稱故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名錄。
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永樂十八年(1420)基本建成。紫禁城呈矩形,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牆高10米。總佔地7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7萬平方米,內有房屋9000餘間。地器化環繞著寬52米的護城河,城垣四面各開一門,紫禁城中先後住過24位皇帝。
在宮殿布局上分為外朝、內廷兩大部分。外朝是皇帝舉行大典,召見群臣和行使權力的主要場所。有中軸線上的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東西兩翼的文華殿、武英殿。內廷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及帝後嬪妃、皇子、公主們居住和祀神之地。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等。全部建築的屋頂均採用黃琉璃筒瓦,金碧輝煌。故宮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故宮的命運及其功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1914年在這里建立了我國第一座國立博物館-古物陳列所。1924年10月,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組織人力對故宮進行清理,又不斷進行大規模修繕,對宮內所存文物進行研究整理。故宮博物院共收藏歷代文物約100萬件。1961年3月故宮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鍾鼓樓位於地安門大街北,北京城軸線的最北端。佔地約13000平方米。是元、明、清三代都城的報時中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鼓樓始建於元至元九年(1272),初名「齊政樓」,後毀於火。元大德元年(1297)重建,後又毀。明永樂十八年(1420)重建。嘉靖十八年重修。清嘉慶五年(1800)、光緒二十年(1894),多次修葺。鼓樓通高46.7米,歇山頂,為磚木結構建築,上覆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從樓的東北角登69級台階至二層,周圍有迴廊環繞。現僅存一面大鼓,上面還有八國聯軍侵略者劃破的刀痕。
��
鍾樓在鼓樓北約100米,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頂,全部為磚石結構,在樓的東北角開一登樓小券門,登75級台階至二層,在八角形鍾架下懸掛著一口鑄有「永樂年月吉日制」印記的銅鍾,該鍾重高5.55米,鍾下沿直徑3.40米,頂部直徑2.52米,壁厚120-245毫米,63噸,是中國最大的報時古鍾。
故宮午門上建起"水晶宮" 600年古城樓首次開放
--------------------------------------------------------------------------------
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故宮午門城樓,經過修繕後改造成了一個世界最現代化的展廳。這個昔日頒發皇帝詔書、大軍凱旋向皇帝行「獻俘禮」的禁地,近600年來4月25日首次向公眾開放。
整個午門展廳為玻璃結構的「水晶宮」,雖然建在城樓內卻又與古建築相對獨立。法國凡爾賽宮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參觀後表示,這里是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展廳。
走進展廳可以看到
,不但外面的窗戶都封上了一層玻璃,在地面和天花板中間處也全部隔了一層玻璃。據介紹,這樣的密封有利於展廳保持恆溫恆濕。從而保證展出文物的安全。另一方面,這層玻璃天花板又隔絕了遊客呼出的大量弱酸性二氧化碳氣體,保護午門古建築和清代順治四年(1647年)繪就的天花板彩畫不受破壞。
據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晉宏逵介紹,這些玻璃不但十分結實,能抵抗鐵錘的砸擊,還消除了反光和「鏡面效應」,不會因產生影像而影響觀眾透過玻璃觀賞。
展廳還能由電腦自動記錄、控制進入觀眾的人數。此外,故宮最新推出的電子導游器也率先在這里全面應用。展廳內設置了數十個信號發射器,觀眾隨便走近一處展品,電子導游器便自動會告訴你這件文物的來龍去脈,並能提供中、英、法三種語言講解。
據介紹,此前由於受文物展覽條件的瓶頸限制,故宮館藏的100萬件珍貴文物只有不到1%能與公眾見面。午門展廳建成後,這100萬件將有更多機會在這里亮相戒台寺 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殿宇巍峨,風景秀麗。戒台寺位於門頭溝區的馬鞍山麓,距北京35公里,距離區政府11公里,西靠極樂峰,南倚六國嶺,北對石龍山,東眺北京城。寺院坐西朝東,海拔300多米佔地面積4.4公頃,建築面積8392平方米。
戒台寺夙以「戒壇、奇松、古洞」而著稱於世。戒壇建於遼代咸雍五年,與福建泉州的開元寺、浙江杭州的昭慶寺的戒壇共稱為「全國三大戒壇」而北京戒壇寺的戒壇規模又居三坐戒壇之首,故有「天下第一壇之稱。戒台寺的古樹名木甚多,僅國家保護級古樹就達88棵,其中最著名的當數古松。這些古松或經人工修整,或自然天成,經過了百年風霜雪雨的磨礪,形成了各種奇特的造型,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是歷代文人雅士贊詠的寵物,明清時期,」十大奇松「就已經聞名天下。
戒台寺始建於隋代開皇年間(581-600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賜名為萬壽禪寺,因寺內建有全國最大的佛教戒壇,民間通稱為戒壇寺,又叫戒台寺。
票價:潭柘寺35元,戒台寺35元 聯票 60元(只在潭柘寺出售)西觀音洞3元/人下塔林3元/人
乘車路線:蘋果園地鐵下車換乘931路
行車路線:從長安街或阜石路西行,至門頭溝區雙峪環島左轉,直行5公里至石門營環島,上108國道行駛10餘公里即可到達。
北京孔廟
電話:010-64073593
北京孔廟位於安定門內國子監街,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曾被尊為"大成至聖先師",故又稱先師廟。現在是首都博物館所在地。
孔廟始建於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至今已有 600餘年歷史。明、清兩代屢以修葺、改建,到了乾隆二年(1737年)大殿全部用黃琉璃瓦頂。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祭孔升為大祀,又進行大規模修繕,原來正殿七間三進,改為九間五進,工程到民國五年才完成。
孔廟佔地約2萬平方米,有四進院落。主體建築順次為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前院東面有碑亭、神廚、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齋所,並有持敬門與國子監相通。。兩側排列著198座元、明、清三代進士題名碑。大成門內入置著乾隆年仿製的十枚石鼓和兩座內容與石鼓有關的清代石碑。大成殿是從前舉行祭孔典禮的地方。殿兩側有東西廡,西廡現為北京簡史陳列室。
孔廟院內還有十四座明、清兩代石亭,碑刻文字是珍貴的歷史資料。
孔廟是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無論古建、刻石乃至院內枯柏都是重要的文化遺產。
⑻ 北京的著名建築有哪些
北京的著名建築有很多:
1
天壇
天壇整個面積比紫禁城(故宮)還大些,有兩重垣牆,形成內外壇,主要建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縱軸上。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
2
鼓樓
北京鼓樓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軸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築,位於北京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北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樓前後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
3
民族文化宮
民族文化宮位於長安街西側,建於1959年9月,是建國10周年首都十大建築之一,是一座具有博物館性質的民族風情展覽館。
4
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位於東城區五四大街,始建於1958年,是建國10周年首都十大建築之一,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近現代藝術家作品為重點的國家造型藝術博物館。
5
盧溝橋
盧溝橋位於北京豐台區宛平城西,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橋上共有石獅485個,形態各異,橋西端有兩只石制大象,造型生動。
6
白雲觀
白雲觀位於北京西城區西便門外白雲觀街道。始建於唐,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聖地,名天長觀。金世宗時,引大加擴建,更名十方大天長觀,金末重建為太極宮。
7
北京展覽館
北京展覽館位於西直門繁華商業區,建於1954年,是毛主席親筆題字、周總理主持剪綵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綜合性展覽館。
8
北京飯店
北京飯店位於東長安街與王府井商業街交匯處,始建於上世紀初,是著名的五星級百年老店,曾接待過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首腦。
9
國子監
北京國子監始建於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是中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北京國子監坐落於安定門內國子監街上,與國子監一牆之隔的東側是孔廟。
10
北海白塔
北海是世界上建園最早的皇家園林,位於北海瓊華島山頂的白塔始建於清順治八年,是一座潔白色的藏式佛塔,高35.9米,呈寶瓶狀,由塔基、塔身和寶頂三部分組成,整座白塔庄嚴巍峨,神聖純潔,是北京的標志性建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