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的王府有哪些
擴展閱讀
廈門去哪裡看牙比較好 2025-05-14 09:42:54

北京的王府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5-09 02:02:33

㈠ 北京有幾個王府

王府是封建社會等級最高的貴族府邸。北京市西城區現存的王府均為清代所遺,分親王府、郡王府、貝勒府、貝子府共4個等級。

清代北京內城有滿洲八旗分住,王府大多建在北京東西兩城。清順治帝進關定都北京後,所封諸王和以後各朝所封的親王、郡王在西城建立的王府達30座,其中有親王府18座,郡王府9座,蒙古王府3座。

㈡ 北京有幾座王府

清代北京王府大都集中在內城,從前三門到永定門一帶的外城基本上不建王府。據史書記載,乾隆年間京城有王府30座,其中包括19座親王府、11座郡王府。嘉慶年間有王府42座。隨著時代的變遷,因那些「鐵帽子王」的王府可以世代相襲,一些王府易主進行重新分封,一些皇子沒有被封為親王、郡王等原因,出現了王府數量不斷變化的局面。到了清末,北京的王府大約有50餘座。

北京尚存府邸22座,如果去掉一座公主府、兩座貝勒府,共有王府19座。其中親王府15座,郡王府4座。保存比較好的有8座,即恭親王府、醇親王府、老醇親王府、孚郡王府、雍親王府、禮親王府、慶親王府、淳親王府。這些王府大都有比較完整的府牆及府門、正殿、配殿等主要建築,昔日王府的面貌基本上保留了下來。

仍然有點王府樣子的有7座,即克勤郡王府、寧郡王府、惠親王府、鄭親王府、和親王府、敬謹親王府、循郡王府。這些王府或存府門,或存正殿,或殘存一些其他建築,已經不完整了。

殘存的王府有4座,即儀親王府、定親王府、恆親王府、老睿親王府。這些王府已經面目全非,只剩下殘垣與幾間舊房舍了。

㈢ 北京現存的王府有哪些

編號 王府名稱及府主 轉賜王府名稱及府主 府址 現在使用單位 備注
名稱 府主 關系 名稱 府主
1 成親王 永瑆 高宗11子 醇親王 奕譞 西城後海北沿 宋慶齡故居、衛生部 保存完好。
2 誠親王 允祉 聖祖3子 庄靜公主 新街口東街 積水譚醫院
3 惠郡王 博翁果諾 承澤親王碩塞次子 西直門大街 新街口影院
4 多羅貝勒 永琪 高宗5子 西直門大街 機關宿舍
5 恂郡王 允禵 聖祖14子 壽庄公主 西直門內南草廠胡同 北京提琴廠等
6 泰郡王 弘明 恂郡王允禵次子 西直門內北大安胡同 西直門消防中隊等
7 慶親王 永璘 高宗17子 恭親王 奕欣 前海西街 中國音樂學院等 花園部分開放,保存完好。
8 愉郡王 允 (示禺) 聖祖15子 鍾郡王 奕詥 西城柳蔭街 北京十三中學
9 慶親王 奕劻 定阜大街 解放軍機關 存後殿
10 庄親王 碩塞 太平倉胡同 機關宿舍
11 果親王 允禮 聖祖17子 瑞(端)親王 綿忻 平安裏西大街 中國少兒活動中心 1900年被八國聯軍燒毀。只留下端王府夾道(今育幼胡同)舊稱。
12 誠親王 允祉 聖祖3子 慎郡王 允禧 平安裏西大街 中國少兒活動中心
13 禮親王 代善 太祖次子 大醬房胡同 國務院機關 存正殿、配殿、後殿
14 巽親王 滿達海 代善7子 定親王 永璜 缸瓦市 北京市九三學社等 殘存府牆
15 順承郡王 勒克德渾 錦什坊街 全國政協
16 鄭親王 濟爾哈朗 舒爾哈齊5子 大木倉胡同 國家教委 存正門、正殿、房舍
17 儀親王 永璿 西長安街 市文化局等
18 敬瑾親王 尼堪 褚英次子 西城教育街 北京武警總部 存正門、東路房舍
19 榮親王 永琪 高宗5子 醇親王 奕譞 太平湖東街 中央音樂學院 存正門、正殿、後殿
20 克勤郡王 岳托 禮親王代善長子 新文化街 新文化街小學等 存影壁院落。
21 履親王 允祹 聖祖12子 東直門內羊管胡同 蘇聯大使館
22 多羅貝勒 允祁 聖祖23子 東直門內羊管胡同 蘇聯大使館 原府址在朝內北小街,後遷至此。
23 理親王 弘(日為) 其父允礽為聖祖次子 北新橋三條(王大人東口) 國務院僑辦
24 肅親王 善耆 東四十四條 北京襪廠等
25 多羅貝勒 允祜 聖祖22子 南門倉倉南胡同 住宅
26 恆親王 允祺 聖祖5子 惇親王 綿愷 燒酒胡同 化纖研究所等 存幾間房
27 怡親王 允祥 聖祖13子 孚郡王 奕譓 朝陽門內北小街 科學出版社等 存府門、正殿、配殿、後殿
28 饒余親王 阿巴泰 太祖7子 睿親王 淳穎 外交部街 北京124中學等
29 甯郡王 弘晈 怡親王允祥4子 怡親王 載敦 東單北極閣 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等 存正殿、配殿、後殿
30 循郡王 永璋 高宗3子 方家胡同 工廠 存正門、後殿、影壁
31 誠親王 允秘 聖祖24子 榮壽公主 美術館後街 北京中醫醫院
32 和親王 弘晝 世宗4子 張自忠路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存正門
33 恭親王 常穎(寧) 世祖5子 張自忠路 機關宿舍
34 惠親王 綿愉 仁宗5子 燈市口西街 國務院機關 存正殿
35 豫親王 多鐸 太祖15子 東單三條胡同 協和醫院
36 溫郡王 猛娥 肅親王豪格5子 霞公府街 北京飯店東部
37 肅親王 豪格 太宗長子 正義路 市政府機關
38 淳親王 允祐 聖祖7子 正義路 最高人民法院
39 饒余親王 阿巴泰 太祖7子 廉親王 允禩 東長安街台基廠頭條 外貿部
40 裕親王 福全 世祖次子 東長安街台基廠頭條 外貿部
41 雍親王 胤禛 聖祖4子 雍和宮 雍和宮大街 雍和宮 今雍和宮
42 睿親王 多爾袞 太祖14子 嗎噶喇廟 緞庫胡同 南池子小學等
43 英親王 阿濟格 太祖12子 光祿寺 東華門大街 北京二十七中學
44 怡親王 允祥 聖祖13子 賢良寺 東城煤渣胡同 校尉小學
45 敦郡王 允(衤我) 聖祖10子 西城官房胡同 住宅
46 多羅貝勒 允禕 聖祖20子 西城王府倉胡同 北京三十八中學
47 直郡王 允禔 聖祖長子 西直門大街 住宅
48 謙郡王 瓦克達 代善4子 西四羊肉胡同 住宅

㈣ 北京有哪些王府可以參觀

雍親王府 孚王府 淳親王府 睿親王府 僧王府 寧郡王府

北京是曾經的紫荊城,這里曾是天子都城,居住在這里的不是皇氏親族,就是聲名顯赫的朝廷重臣,更有許多成年的皇子皇宮之外開辟的王府府邸。那麼在北京有哪些非常知名的王府之地可供大家參觀考察呢?感受一下曾經的歷史呢?

雍親王府

出過兩位皇帝的龍潛福地

雍親王府是康熙皇帝在此建造的府邸,賜予四子愛新覺羅胤禛,稱雍親王府。現在為藏傳佛教寺廟,稱雍和宮。

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駕崩之後,曾在此停放靈柩,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均被改為了黃色琉璃瓦。

又因為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的規格。

全國規格最高的佛教寺院,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被改作正式的藏傳佛教寺廟,並成為清政府掌管全

地址:東城區雍和宮大街28號

孚王府

孚王府為清代規模較大的一座王府,曾作為胤祥、弘曉的怡親王府。1851年孚郡王奕譓成為宅子的主人,孚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孚王府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

雍正最信任兄弟的宅院

1730年,胤祥病重將死,雍正皇帝親赴王府探視,但未及見到最後一面。雍正為胤祥舉辦了隆重的葬禮,並將怡親王府改建為賢良寺,以示紀念。俗稱九爺府咸。豐皇帝封6歲的九弟奕譓為孚郡王。1864年,改賜孚郡王奕譓,稱孚王府,因奕譓是道光帝第九子,故俗稱「九爺府」。

地址: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137號

淳親王府

淳親王府是康熙皇帝第七子允佑的府宅。允佑於雍正元年晉封為淳親王,此府是受封後建成的。

康熙七子允佑舊居

淳親王府原來是明朝的鴻臚寺,清代時成為康熙七子淳親王允佑的府宅,允佑生有殘疾,非常聽話,雍正對他很滿意,雍正元年允佑受封淳親王,該府就是他成為親王後所建。

王府主要殿宇均覆以綠色琉璃瓦,檐下施以斗栱,空間軒敞,很有氣勢。其格局與東單北極閣的寧郡王府極為相似,代表了清代王府的一種典型布局形式。

地址:東城區東交民巷正義路西側五號院

睿親王府

睿親王府共有兩處,一處在東華門大街南邊的普渡寺一帶,一處在外交部街。前者是睿親王進北京後的住所,後者則是乾隆年間恢復睿親王世爵後的新府。

攝政王多爾袞府邸

睿親王即攝政王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極之弟,是清初開國(1636)八大鐵帽子王之一。

園內建築十分奢華

睿親王新府規模十分宏大,曾有房五百多間。中路建築有東西翼樓、銀安殿、二道門、神庫、安福堂等殿堂,像是小版紫禁城。西路為王府花園,東路為宗祠,大廚房、燈籠庫和戲台等,府門外還有馬圈和車房。

地址:東華門外小南城(近南池子普度寺)

僧王府

僧王府全府佔了幾乎炒豆胡同一條街,規模相當可觀。

據《京師坊巷志稿》中「炒豆胡同」條記:「博多勒噶台親王府,在安定門內炒豆胡同。案科爾沁郡王索特那木多布齊尚仁宗三女壯敬公主,追封親王銜。其子博多勒噶台親王僧格林沁,咸豐時以剿賊功,食雙親王俸,謚曰忠,配享太廟。今王伯彥訥謨祜嗣府為忠王所建,非公主賜第。」則王府規模應成於僧格林沁之手,也非一次建成。

清末蒙古王爺與僧王府

原僧王府規模很大,前門在炒豆胡同,後門在板廠胡同,縱跨兩個胡同。

清道光六年(1826年),僧格林沁出銀6690兩認買了前任杭州織造福德入官的房屋117間。

認買後,進行改建,與西部的原府連在一起,構成由東、中、西三所四進院組成的王府。其中東所除正院四進外,還有東院四進。東所的大門被改建成五脊六獸三開間的府門,以符合親王府制;王府的正殿仍在中所正院,從而組成了一個很大的建築群。

僧格林沁之孫阿穆爾靈圭

僧格林沁死後,該府由其子孫繼承,至民國時主人為僧格林沁之孫阿穆爾靈圭,故又稱"阿王府"。阿穆爾靈圭時為第一屆國會議員,後王府拍賣。

1954年,原宅西部成為某機關宿舍,東部從炒豆胡同61號至71號成為民居,原貌已非常雜亂,但可約略知其規模。

地址:東城區炒豆胡同77號

寧郡王府

清朝第一位恩封的郡王銜鐵帽子王

寧郡王府位於東單北極閣三條71號,是北京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寧郡王名弘皎,是康熙皇帝十三子怡親王允祥的第四子。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允祥卒,雍正皇帝念其有功,除令允祥第七子弘曉襲怡親王外,又封弘皎為寧郡王,建府於此。

寧郡王府的第一任主人是愛新覺羅·弘晈,弘晈的父親是怡親王愛新覺羅·胤祥。

在滿清征戰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有八位皇室宗親因為戰功卓著獲得王位「世襲罔替」的殊榮。這就清朝開國之初的「八大鐵帽子王」。但除了這八位,後來還有四位被恩封為鐵帽子王,胤祥便是其中一位。

㈤ 北京市都有哪些王府

榮親王府(北京復興門立交橋東南的鮑家街43號)
北京阿拉善王府(北京市西城區後海南岸氈子胡同7號)
鄭王府(北京市西城區大木倉胡同37號)
那王府(北京市寶鈔胡同甲19號)
增王府(北京市炒豆胡同77號院)
鄭親王府(北京市西城區大木倉胡同35號教育部 )
恭親王府(北京市柳蔭街甲14號)
顏王府(北京市西城區教育街1號)
北京麗高王府(北京市順義首都機場路溫榆河畔)
椒王府 (北京市西城區木樨地南里公安大學北門)
濤貝王府(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27號13中)
曾王府(北京東城區板廠胡同34號,與交道口南大街路口以西約350米路南)
僧王府(北京東城區板廠胡同30 - 34號)
禮王府(北京西城區西安門黃城根南街路西)
北京惠王府(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西街富強胡同3號)
庄親王府(北京市昌平區)

㈥ 在北京,鋪陳奢華不遜故宮,房主卻都斷子絕孫的王府是哪

故宮,即紫禁城,在《明史》中記載著:「永樂四年閏七月詔建北京宮殿,修城垣。十九年正月告成……亦曰紫禁城。」紫禁城是明清時期的皇宮,住在其中的主要是皇帝以及其嬪妃家眷。皇子們到了一定的年齡也會被分封賜第,到皇宮外面去居住。所以現在北京城裡還有數十座王爺府存在。

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大型王府位於北京什剎海旁邊,這座王爺府也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佔地六萬多平方米。它就是非常著名的清朝恭王府。恭王府從建立至今已經有200多年了,它經歷了乾隆朝的盛世,也經歷了清朝的衰亡,是當之無愧的歷史見證者。


▲恭親王奕欣舊照

奕欣本來有四個兒子,但是其中三個都比他更早過世。活下來的子嗣也不怎麼成才,他的家族在恭王府居住,也並未超出三代。到了奕欣的孫子溥偉這一代,溥偉和弟弟溥儒先後將恭王府被抵押給了天主教會和輔仁大學,有很長一段時間,整個恭王府的產權都在北京輔仁大學手中。

㈦ 北京恭王府在哪裡有哪些公交車

恭王府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王府建築群,擁有各式建築群落30多處,布局講究,氣派非凡。

·原本是和珅的府邸,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整體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西洋門、大戲樓和後罩樓是恭王府內的「三絕」,一定不要錯過。

·秘雲洞也非常值得一看,裡面擺放著和珅從宮中偷出的康熙御筆「福」字碑。

交通攻略

公交:乘坐13、107、111、118、204、609、612、623路在東官房站下車;乘13、42、90、107、111、118、204、609、612、623、701路在北海北門站下;

地鐵:乘坐6號線至北海北站下 。

㈧ 恭王府簡介(200字左右)

恭王府,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柳蔭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是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建築群,曾先後作為清乾隆時期權臣和珅、清嘉慶時期慶僖親王愛新覺羅·永璘的宅邸,咸豐元年(1851年)清廷賜封此宅邸於恭親王愛新覺羅·奕欣,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

恭王府規模宏大,總佔地面積6萬平方米,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擁有各式建築群落30多處,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地理位置

恭王府是位於風景秀麗的北京什剎海的西南角的一座王府,坐落於一條靜謐悠長、綠柳蔭蔭的街巷之中,它就是現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王府。恭王府的前身原為清代乾隆朝權臣和珅的第宅和嘉慶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

恭王府作為清朝親王的府邸,其建築布局規整、工藝精良、樓閣交錯,充分體現了皇室輝煌富貴的風范和民間清致素雅的風韻。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園兩部分組成,南北長約330米,東西寬180餘米,佔地面積約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佔地32260平方米,花園佔地28860平方米。

㈨ 北京恭王府有哪些歷史文化值得了解的

恭王府位於北京西城區前海西街,是北京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 恭王府見證了清王朝興衰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 《恭王府,一半清代史》是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對恭王府的評價。 恭王府是目前北京唯一完全對外開放的王府。

清咸豐元年(1851年) (咸豐皇帝是慶王府給予的六弟恭親王奕? 所以,恭王府了。 恭親王奕? 宅邸給定後,召集能乾的工匠,重建王府和花園,使這個王府成為首都一百多個王府的冠冕。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恭親王去世,孫溥偉襲擊恭親王。 民國初年,這個王府被溥偉賣給教堂,後來被輔仁大學贖回,用作女子學堂。

㈩ 北京有幾個王府

從明永樂19年(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拓城開始,明清兩代的統治者就按照公、侯、伯、子、男和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國公的等級差別建造了許多王府、宅邸。其中清代王府有數十處,無論從建築風格、文物價值、旅遊景觀等方面,都有獨特之處。

不同爵位居住著不同等級的府第。在北京的清王府中最為著名的,至今尚未完全毀棄的有八家大"鐵帽子"王府和清同治以後封賜修建的四大家王府。

八家大"鐵帽子"王府是:

一、 禮親王府:在今西黃城根南街路西大醬坊胡同東口。
二、 睿親王府:有兩處,一在東華門池南普度寺,另一在外交部街今124中學。
三、 豫親王府:在東單三條今協和醫院處。
四、 肅親王府:原在東交民巷,《辛丑條約》簽訂後劃為使館界,王府遷至北新橋南船板胡同。
五、 鄭親王府:在西城大木倉胡同。
六、 庄親王府:在"西四牌樓毛家灣"。該府老建築現基本無存。
七、 順承郡王府:在西城太平橋大街,現全國政協所在地。
八、 克勤郡王府:在宣內新文化街中部路北。

以上六家親王府和兩家郡王府,即"八大家",均系"世襲罔替"。在清朝,一般的世襲爵位都是降一級承襲,如親王之子襲郡王,郡王之子襲貝勒�1�7"世襲罔替 "只限於被認為有"特殊功勞"的,如清初參加"開國"戰爭的八大家鐵帽子王。還有四家王府也是世襲罔替,但賜封年代較晚。它們是:

一、 怡親王府:在朝內大街路北科學出版社所在地。
二、 慶親王府:在西城定阜街。
三、 醇親王府:有兩處,一是西城太平湖,另一是後海北沿
四、 恭親王府:有兩處,一在鐵獅子胡同,另一在前海西街17號,是目前王府中規模最大,保護最好的一座王府。經修繕目前已部分對外開放。

除上述王府外,目前在北京還有一些殿宇外觀尚好,尚有一定規模的王府。以及許多目前仍有名稱但已無建築或尚有部分遺址,遺跡的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