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明朝哪個藩王分封到廣州
擴展閱讀
北京王府井哪裡有星巴克 2025-07-12 07:05:26
廈門殿前街道哪裡有疫情 2025-07-12 06:56:01
廈門翔安機場在哪裡接機 2025-07-12 06:55:23

明朝哪個藩王分封到廣州

發布時間: 2022-11-17 12:30:56

A. 明朝哪個藩王,分封到廣州了

《明史》中記載,明成祖朱棣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封他的兒子朱瞻墺為淮王,在今天廣東省的韶關建立了藩國,但是1436年將藩國遷移到江西的饒州府。

B. 明成祖朱棣原是藩王,成為皇帝以後是如何解決的藩王問題

自建文帝開始削蕃,就把矛頭暗指燕王朱棣。朱棣同樣深知自己的處境很艱難,作為一個智勇雙全的藩王,他認為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鋌而走險,放手一搏。於是召集人馬,發動了靖難之役。

經過了幾年的征伐,命運之神最終站在了朱棣這邊。他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成為了歷史上僅有的地方藩王打敗中央朝廷的例子。

公元1402年,朱棣入主大內,定年號為「永樂」。

等到稍微穩定局面以後,朱棣就開始對這些藩王們進行敲打了。在永樂三年朱棣給各位藩王的一份訓誡中,他就表明了自己的意思:如果大家老老實實聽話的話,那麼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如果不老實的話,那就是跟朱棣作對,跟他作對,是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

經過蜜糖加大棒,朱棣首先穩住了局面。但是對於朱棣而言,這還遠遠不夠。

第二,異地搬遷,削弱兵權

朱棣採取的第二個措施就是打破原有藩王的分布格局,把藩王分封到新的地方。因為朱元璋分封的時候,把這些藩王都安排在了邊塞地區,這些地方天高皇帝遠的,中央朝廷很難掌控。把他們安排到內地,可以置於皇帝的嚴密監視之下,便於管理。

而且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打破藩王們原有的勢力格局,脫離了原本的勢力范圍,他們就相當於被折掉了翅膀,而組建新的勢力是需要花費時間的。這些時間足夠朱棣想出新的辦法來對付他們了。

說干就干,朱棣馬上就開始了自己的行動,最倒霉的就屬於寧王朱權了。當初朱棣明明答應他,事成之後倆人平分天下。朱權明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那你倒是給分配一個富庶的地方啊。可是朱棣確實是個狠人,他直接駁回了朱權分封到杭州等地的請求,直接把他安排在了當時比較荒涼的南昌。

《明史》記載:「永樂元年二月(寧王被)改封南昌,帝親制詩送之,詔即布政司為邸,瓴甋規制無所更」。寧王心裡那叫一個郁悶啊,好好的一個掌兵數萬的藩王,就成了一個蠻夷之地的藩王。可是沒辦法,皇帝的命令只能服從。

與此同時,削弱兵權的計劃也在同時進行。朱棣規定藩王遷移到新的地方就蕃的時候,原本的護衛是不允許攜帶的。這么一來就於無形之中削弱了這些藩王的兵權。

最典型的應該屬於遼王朱植了。《明史》記載:後遼王「入朝,帝以(朱)植初貳於己,嫌之。(永樂)十年削其護衛,留軍校廚役三百人,備使令。」朱棣這一招釜底抽薪真的狠啊。

第三,推恩削蕃

其實這個辦法早在漢朝就已經實施過了。朱棣的做法就是分封這些藩王的後代,把這些藩王的後代統統授予爵位。

乍一看好像藩王數量變多了,與朱棣削藩的政策背道而馳。其實這裡面的玄機就在於藩王們原有的封地大小不變,但是數量卻變多了。這么一來每個藩王的地盤就變小了,實力自然就削弱了。而又因為分封了很多的藩王後代,這些人作為既得利益的受益者,自然是十分支持,沒有二話的。而被削的藩王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經過以上的這些措施,朱棣算是改變了藩王做大的局面,避免了他們對自己的統治產生威脅。從實際取得的效果來看,朱棣的削蕃政策還是相當成功的。

C. 求明代藩王分封地圖

明代藩王分封:明太祖朱元璋建國伊始,因為有患於功臣在內而皇族孱弱,故而決定廣建宗室,大舉封建。

明朝的分封制應該叫做蕃王制,就是就是每個王必須在自己的藩地,和前朝不同的是,明朝的分封制對於各藩王設置了很多限制,因此藩王又稱閑王,另外在每個藩王駐地,都有中央派過去的駐軍在此扎地。

《明太祖實錄》:朱元璋擺出一副天下至公的面孔來給封建定調子,他說:「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朕非私其親,乃遵古先哲王之制,為久安長治之計」。群臣自然不敢反對,逢迎朱元璋是「封建諸王,以衛宗社,天下萬世之公議」。

(3)明朝哪個藩王分封到廣州擴展閱讀:

明朝藩王分封制度:

明制,皇子封親王,授金冊金寶,歲祿萬石,府置官屬。護衛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萬九千人,隸籍兵部。冕服車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謁,無敢鈞禮。親王嫡長子,年及十歲,則授金冊金寶,立為王世子,長孫立為世孫,冠服視一品。

諸子年十歲,則授塗金銀冊銀寶,封為郡王。嫡長子為郡王世子,嫡長孫則授長孫,冠服視二品。諸子授鎮國將軍,孫輔國將軍,曾孫奉國將軍,四世孫鎮國中尉,五世孫輔國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國中尉。其生也請名,其長也請婚,祿之終身,喪葬予費,親親之誼篤矣。

明朝藩王分封的目的:

諸王雖分封各地,擁有爵位,但藩府之外,不領有封地和臣民。由朝廷頒給「宗祿」。除明朝分封北部防禦體系的寧王、燕王、晉王、代王、秦王防邊外,其餘諸王只能掌握少數的護衛軍。在朱元璋看來,分封皇室子孫控馭各地,防止外姓臣僚跋扈,便足以「外衛邊陲,內資夾輔」,使國家固若金湯,算得上長久之計了。

D. 明代的藩王有哪些

  1. 朱棣,燕王,靖難(造反)成功了,成了皇帝,還是挺有作為的皇帝!

  2. 朱權,寧王,不亞於朱棣的一個狠人,無論是打仗還是權謀都很厲害,結果被朱棣擺了一道之後一直被壓制著!

  3. 遼王,名字不清楚,但是知道是在湖北荊州附近的一個藩王,玩家,天天就知道玩,因為玩死了張居正的爺爺,後來被張居正殺了!因此出名的吧。

  4. 朱高煦,漢王,朱棣的二兒子,是一個極其失敗的陰謀家!因為陰謀之類的再他那裡都變成了陽謀,後來造反投誠了,死的比較奇特,被他侄子用個大缸扣起來之後烤死了!

  5. 朱宸濠,寧王(朱權的五世孫),是一個笑話,比較出名,領著一幫土匪和流氓造反,被王守仁給平定了!(他可能是因為唐寅和王守仁而出名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就開始大封藩王,讓自己的兒子們去統領全國各地,後來明成祖朱棣當皇帝以後,就開始削藩,藩王們大都名存實亡,到明朝後期時,當時的王爺貴族們達到了3萬多人,這些人成了帝國大廈的食蟻,把國家吃空了,最後大都被農民軍幹掉了,最著名的就是福王朱常洵(崇禎皇帝的叔叔),300多斤的大胖子,被煮著吃了。

E. 朱元璋的哪九個藩王守邊

明朝鎮守邊塞的藩王,即從東到西是指遼王、寧王,燕王、谷王、代王、晉王、秦王、慶王、肅王九王。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總結西周以來的歷代統治經驗,施行郡縣制與分封制相結合的統治體制,即設立官府管理百姓,分封藩王拱衛朝廷。當時,殘元勢力雖已退回大漠,但仍很活躍,時常南下侵擾,對明朝構成嚴重威脅。於是明太祖實行「諸王靖邊」的策略,先後分封遼、寧,燕、谷、代、晉、秦、慶、肅九王,分布在從東北到西北的邊防線上。因為他們擁有軍權,鎮守著邊塞,故稱之為塞王。每個王府約配備三個護衛指揮使司、二個圍子手所、一個儀衛司,約有萬餘人。王府中設有自成體系的官屬。具體指:
秦王朱樉:明太祖二子,建藩陝西西安府。
晉王朱棡:明太祖三子,建藩國於山西太原府。
燕王朱棣:明太祖四子,建藩國於北平,後為帝系,是為明成祖。
代王朱桂:明太祖十三子,初封為豫王,後改封為代王,建藩國於山西大同府。
肅王朱楧:明太祖十四子,初封為漢王,後改封為肅王,初建藩國於平涼府,建文內遷移藩甘州府,
遼王朱植:明太祖十五子,初封為衛王,初建藩於廣寧府,後被明成祖移藩於湖廣荊州府。
慶王朱栴:明太祖十六子,初就藩韋州,建文三年遷藩於寧夏。
寧王朱權:明太祖十七子,初建藩國於大寧衛,後建藩國於江西南昌府。
谷王朱橞:明太祖子,初建藩國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縣),後改建藩國於長沙。後陰謀政變,獲罪削去谷王爵位,廢除封國。
這些塞王起先權力很大,有兵權,可以調動地方部隊,任命王府官吏。後來為了削弱他們,或者內遷,或者削爵,在明永樂之後,被朝廷控制極為嚴格,只剩一個顯赫的身份和富貴,並無實權。

F. 明初受封的藩王有哪些

秦王朱樉:明太祖子,建藩國於陝西西安府。
晉王朱棡:明太祖子,建藩國於山西太原府。
燕王朱棣:明太祖子,建藩國於北平,後為帝系,是為明成祖。
周王朱橚:明太祖子,初封為吳王,建國於浙江錢塘府,後改封為周王,建國於北宋故都河南開封府。
楚王朱楨:明太祖子,建藩國於湖廣武昌府。
齊王朱榑:明太祖子,建藩國於青州,因罪被禁錮京師,不久即被正式廢為庶人,取消齊王封爵,藩國也被廢除。
潭王朱梓:明太祖子。建藩國於湖南長沙。
魯王朱檀:明太祖子,建藩國於山東兗州府。
蜀王朱椿:明太祖子,建藩國於四川成都府。
湘王朱柏:明太祖子,建藩國於湖廣荊州府,後獲罪削去湘王爵位,廢除封國。
代王朱桂:明太祖子,初封為豫王,後改封為代王,建藩國於山西太原府。
肅王朱楧:明太祖子,初封為漢王,後改封為肅王,初建藩國於平涼府,又就藩甘州府,後建藩國於甘肅蘭州府。
遼王朱植:明太祖子,初封為衛王,初建藩於遼寧廣寧府,後建藩國於湖廣荊州府。
慶王朱栴:明太祖子,建藩國於寧夏衛(今寧夏銀川市)。
寧王朱權:明太祖子,初建藩國於大寧衛,後建藩國於江西南昌府。
岷王朱楩:明太祖子,初建藩國於甘肅岷州府,後建藩國於湖廣武岡府。
谷王朱橞:明太祖子,初建藩國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縣),後改建藩國於長沙。後陰謀政變,獲罪削去谷王爵位,廢除封國。
韓王朱松:明太祖子,初建藩國於開源,後改建藩國於平涼府(今甘肅平涼縣)。
沈王朱模:明太祖子,建藩國於開源潞州府(今山西長治市)。
安王朱楹:明太祖子,建藩國於甘肅平涼府(今甘肅平涼市)。
唐王朱桱:明太祖子,建藩國於河南南陽府。
郢王朱棟:明太祖子,建藩國於湖廣安陸府。
伊王朱彝:明太祖子,建藩國於河南洛陽府,明世宗時削去伊王爵位,廢除封國。
靖江王朱守謙(明太祖朱元璋侄孫):建藩國於廣西桂林府。
吳王朱允熥:懿文太子標第三子,封國杭州,未就藩;
衡王朱允熞:懿文太子標第四子;
徐王朱允(火熙):懿文太子標第五子。

G. 明太祖朱元璋各封了哪些藩王

左為藩王封號姓名,右為封地所在。

秦王朱樉——陝西西安府。寧王朱權——大寧衛,燕王靖難後改江西南昌。燕王朱棣——北平,後來上位當了皇帝。晉王朱棡—— 山西太原府。周王朱橚—— 初封為吳王,藩地浙江錢塘府,後改為周王,改封於河南開封府。楚王朱楨—— 湖廣武昌府。齊王朱榑——青州。潭王朱梓——建藩國於湖南長沙。魯王朱檀——建藩國於山東兗州府。蜀王朱椿——建藩國於四川成都府。湘王朱柏——建藩國於湖廣荊州府,後獲罪削去湘王爵位,廢除封國。

代王朱桂——初封為豫王,後改封為代王,建藩國於山西太原府。肅王朱楧——初封為漢王,後改封為肅王,初建藩國於平涼府,又就藩甘州府,後建藩國於甘肅蘭州府。遼王朱植——初封為衛王,初建藩於遼寧廣寧府,後建藩國於湖廣荊州府。慶王朱栴——建藩國於寧夏衛(今寧夏銀川市)。岷王朱楩——初建藩國於甘肅岷州府,後建藩國於湖廣武岡府。谷王朱橞——初建藩國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縣),後改建藩國於長沙。韓王朱松——建藩國於開源,後改藩平涼府(今甘肅平涼縣)。沈王朱模——開源潞州府。安王朱楹——甘肅平涼府(今甘肅平涼市)。唐王朱桱——河南南陽府。郢王朱棟——湖廣安陸府。伊王朱彝——河南洛陽府。

H. 明朝的藩王有多少,封號和地點

1、明代藩王太多了,合計親王、郡王,超過1000人,明朝奉養宗室,是導致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親王:有八十七親王(含靖江王)。其中明太祖封二十五王(一王後為帝系,七王被廢或自盡、兩王絕嗣),明興宗封四王(一王為追封,三王被廢),明惠宗封一王(南明追封),明成祖封二王(廢一王),明仁宗封九王(追封一王,絕嗣四王,廢一王),明宣宗封一王(後即位為明代宗),明英宗封七王(廢一王、絕嗣三王),明憲宗封九王(絕嗣六王),明孝宗封一王(追封),明睿宗封一王(追封),明世宗封六王(一王即位為明穆宗,追封四王),明穆宗封二王(追封一王),明神宗封七王(追封三王),明光宗封六王(一王即位為明思宗,追封五王),明思宗封六王(追封四王)

3、郡王:先後封924位郡王 ,其中秦府封15郡王(南明另封1郡王),晉府封28郡王,燕府封1郡王(後升為親王),周府封75郡王,楚府封20郡王(南明封1王),齊府封3郡王(後均廢為庶人),魯府封23郡王,蜀府封21郡王,代府封29郡王,肅府封10郡王,遼府封24郡王,慶府封20郡王,寧府封11郡王,岷府封27郡王,谷府封1郡王(後廢為庶人),韓府封36郡王,沈府封28郡王,唐府封19郡王,伊府封8郡王,漢府封8郡王(後均廢為庶人),趙府封17郡王,鄭府封15郡王,襄府封13郡王,荊府封14郡王,淮府封17郡王,德府封19郡王,崇府封7郡王,吉府封7郡王,淮府封17郡王,徽府封24郡王,益府封40郡王,衡府封14郡王,榮府封8郡王,潞府封1郡王,福府封2郡王,桂府封2郡王。潭、湘、安、郢、梁、秀、興、岐、雍、壽、汝、涇、景、瑞、惠等府僅傳一世,未分封郡王。

下圖是明初各個親王的封地位置。

I. 明朝王室的分封制度

明朝的藩王制度分為兩個時期。第一階段,在朱元璋時藩王只有五千到三萬的王府衛兵並規定在外敵入侵時可以負責一切大小事務。第二階段,在朱棣之後藩王只有一個顯赫的身份和富貴並無實權。 明朝各藩王封地略述 晉王:明太祖子,建藩國於山西太原府。 燕王:明太祖子,建藩國於北平,後為帝系,是為明成祖。 周王:明太祖子,初封為吳王,建國於浙江錢塘府,後改封為周王,建國於北宋故都河南開封府。 楚王:明太祖子,建藩國於湖廣武昌府。 齊王:明太祖子,建藩國於青州,因罪被禁錮京師,不久即被正式廢為庶人,取消齊王封爵,藩國也被廢除。 魯王:明太祖子,建藩國於山東兗州府。 蜀王:明太祖子,建藩國於四川成都府。 湘王:明太祖子,建藩國於湖廣荊州府,後獲罪削去湘王爵位,廢除封國。 代王:明太祖子,初封為豫王,後改封為代王,建藩國於山西太原府。 肅王:明太祖子,初封為漢王,後改封為肅王,初建藩國於平涼府,又就藩甘州府,後建藩國於甘肅蘭州府。 遼王:明太祖子,初封為衛王,初建藩於遼寧廣寧府,後建藩國於湖廣荊州府。 慶王:明太祖子,建藩國於寧夏衛(今寧夏銀川市)。 寧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國於大寧衛,後建藩國於江西南昌府。 岷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國於甘肅岷州府,後建藩國於湖廣武岡府。 谷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國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縣),後改建藩國於長沙。後陰謀政變,獲罪削去谷王爵位,廢除封國。 韓王:明太祖子,初建藩國於開源,後改建藩國於平涼府(今甘肅平涼縣)。 沈王:明太祖子,建藩國於開源潞州府(今山西長治市)。 安王:明太祖子,建藩國於甘肅平涼府(今甘肅平涼市)。 唐王:明太祖子,建藩國於河南南陽府。 郢王:明太祖子,建藩國於湖廣安陸府。 伊王:明太祖子,建藩國於河南洛陽府,明世宗時削去伊王爵位,廢除封國。 靖江王(明太祖朱元璋侄子):建藩國於廣西桂林府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