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天津大學城在哪
天津目前有二個大學城:西青大學城、濱海新區大學城(也稱大港大學城)。
1、西青大學城
西青大學城(University Town of Xiqing,簡稱UTXQ),位於西青區、靜海區、濱海新區(高新區華苑環外區域-海泰)交匯處,天津西南方向,北面到海泰北道,南至團王線與畢楊路附近(靜海·團泊湖鎮),東至秀川路,西至海泰南北大街沿線。
2、濱海新區大學城(也稱大港大學城)
濱海新區大學城有開發區大學城和學府路大學城組成,都隸屬於濱海新區大學城,是濱海新區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
濱海新區學府路大學城其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學府路,主要包括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濱海學院校區)、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校區)、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天津國土資源與房屋職業學院。
濱海新區開發區大學城其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開發區,主要包括南開大學泰達學院(泰達學院校區)、天津科技大學(濱海校區),天津市開發區職業技術學院,天津市濱海職業技術學院。
❷ 天津大學有多大
截至2017年12月,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佔地面積18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2.5萬平方米;北洋園校區佔地總面積243.6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築面積130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一期90萬平方米建設,於2015年9月投入使用。
學校有全日制在校生33159人,其中本科生17724人,碩士研究生11410人,博士研究生4025人。有64個本科專業,3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天津大學有多少座橋擴展閱讀
天津大學的師資力量:
截至2015年12月,學校有教職工4578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8人,雙聘院士17人,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56人,天津市「千人計劃」入選者135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42人,「973」首席科學家有1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7人。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4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2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4人,具有正高以上職稱的教職工762人,教授697人。有國家創新研究群體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9個,教育部創新團隊8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1個。
❸ 天津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1、天津大學鄭東圖書館
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的標志性建築圖書館是由天津大學88屆校友周愷設計,總建築面積54048平方米。周愷現任華匯工程建築設計有限工作總建築師,曾任奧林匹克公園中方主建築師,為天津大學客座教授。
在天津大學119年校慶當天,天津大學校友鄭東正式向天津大學捐贈鄭東校友教育基金5000萬元。該基金主要用於支持天津大學新校區圖書館的建設、裝修,圖書館設備、圖書資料的采購和日常修繕,以及天津大學創新助學金項目。
2、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
設計結合校園環境,以大尺度的方形院落將主體建築及保留大樹圍建其中,在尊重校園空間秩序的同時,力求圍合出寧靜幽深的書院意境。採用簡約的現代手法以簡潔的幾何形體表現建築的純凈。以抽象的體形塑造和光線的應用突出建築的現代感。
以建築空間的層次變化和對景手法的應用,表達中國建築傳統的意蘊,並通過環境設計強調建築與人和自然的交融體現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深化建築的文化內涵。
院中主體建築首層架空,近千平米的人工水體貫穿其下,既勾通了南北庭院,也為整座建築帶來了些許的靈動與生機。
建築語言質朴簡約,利用空間、環境、結構、材料及光影的獨特處理,強化了建築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及當代審美與傳統意境的融匯,近而傳遞出該學院應有的文學藝術氣質及建築物主人超然的職業情愫。
3、北洋廣場
北洋廣場是天津大學校內的一個小型廣場。地面由大理石鋪造,其內有大小噴泉若干,還有作為天津大學地標性建築的北洋大學堂雕刻等等。
北洋廣場環境優美,景色迷人,尤其在夏季的晚上噴泉開啟,燈光縈繞時景色尤其誘人,是周圍市民休閑放鬆,感受大學魅力的好去處。
4、天津大學建築群
天津大學建築群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於2013年1月10日經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推薦和市政府核定,正式獲批成為天津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天津大學建築群包括主樓(九樓),第一、三、四、五、六、七、八、十一教學樓,土建館、內燃機大樓、圖書館(北館)、體育館、第三學生食堂,1950-1960年代建成的學生宿舍區、六村教職工宿舍等,內部歷經多次裝修,至今仍為辦公、教學、居住之用。
這些建築中具有代表性的主樓為中國傳統歇山式大坡頂,飛鴿形的鴟吻和琉缸磚清水牆面,建築造型雄偉氣派、技藝精湛。
5、北洋紀念亭
當人們穿過繁華喧囂的衛津路,邁過衛津河橋,踏入庄嚴肅穆的天津大學校門時,舉目而望校園,視線會不約而同的聚攏於北洋廣場中心那座赫然屹立的白色建築。這就是凝固了該校歷史輝煌的北洋紀念亭,也是天津大學的標志性建築。
北洋紀念亭誕生於1995年,由建築學院教授彭一剛借鑒北洋大學原址建築進行設計,廣大校友捐資建造而成。
作為向天津大學(北洋大學)百年校慶獻禮的建築,它沒有供人休息娛樂的座椅、長廊,沒有時尚的造型、鮮艷的顏色,有的只是艷陽照射下剛健的外表、潔白的身軀,和它承載的那些歷史變遷中綻放永恆光輝的紀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大學鄭東圖書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洋廣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大學建築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洋紀念亭
❹ 天津海河上一共有幾座橋,具體的橋名是什麼
從耳閘說起,外環線內的20座橋梁及連通道路:
1. 永樂橋(慈海橋)——三條石大街-五馬路
2. 金鋼橋——大胡同-中山路
3. 獅子林橋(內環線上)——通北路-獅子林大街
4. 金湯橋(觀光用)水閣大街-建國道
5. 進步橋——通南路-進步道
6. 北安橋——福安大街-勝利路
7. 大沽橋——大沽北路-五經路
8. 解放橋——解放北路-海河東路
9. 赤峰橋——赤峰道-華昌道
10. 金匯橋(保定橋)——保定道-海河東路
❺ 天津海河上一共有幾座橋具體的橋名是什麼
摘要 作為中國最權威的博物雜志,中國國家地理搜集了天津眾多大橋的靚照,還下了個結論:「天津歸來不看橋」。是不是這樣呢?我今天只寫一座橋-大光明橋就可以證明的確如此!
❻ 天津大學三問橋是哪三問
天津大學新校區中軸線上有一座「三問橋」,老校長張含英提筆寫下的著名「三問」——「懂么?會么?敢嗎?」,提醒著後來一代代「天大人」,求知無止境。
❼ 天津大學的校園環境
天津大學環境優美,擁有青年湖、敬業湖、友誼湖、愛晚湖四個大型湖泊,北洋廣場等三個休閑廣場,花團錦簇,是典型的花園式校園;擁有26座教學樓,兩個國際標準的綠茵足球場,國際標準的游泳館以及嶄新的大型體育館。 截至2013年末,天津大學佔地面積18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8.9萬平方米,有兩座總建築面積為2.6萬平方米的圖書館,館藏書刊總量263.91萬冊,電子資源資料庫189個,另有多種音像及微縮資料等。北洋園校區建築面積超50000平方米的圖書館正在建設。
天津大學北洋園新校區總建築面積130萬平方米,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建設、分步實施」的原則建設。一期建設面積89萬余平方米,包括主樓、行政樓、綜合實驗樓、圖書館、體育館、教職工活動中心、學生活動中心及各學科組團等22個組團, 2015年基本建成。
新校區一期建成後,12個學院(部)以學科組群的形式實現整體搬遷,在校學生規模將達到21000人,教學科研主體功能將向津南新校區集中。衛津路校區將成為高端培訓、新興學科培育、重大科技攻關和文化創意為主的特色基地。 (詳見「天津大學新校區」及天津大學新校區建設網站)
2015年9月12日,被天津大學師生稱作新校區「最美建築」的學校新圖書館正式投入使用。 每年四月,海棠花盛開之時,天津大學會啟動「天大·海棠季」活動,舉行校園開放日及海棠季系列活動,邀市民、各地遊客入校賞海棠花。
活動期間有各類文化、科普活動,展示天大學子的藝術修養、人文素養,同時也為市民、遊客提供了欣賞藝術、感受科技魅力、親近校園的機會。學校將設立招生咨詢台,開放校史博物館、部分重點實驗室,舉辦人文科普講座、攝影活動。
「海棠季」已逐漸成為天津大學的一種文化象徵。2014年,天大校友、天津市民及各地遊客2萬餘人來到天津大學踏青賞花,欣賞海棠吐蕊綻放的美景,咨詢招生信息,參觀校史博物館,聆聽人文社科講座,觀看學生社團書法繪畫、樂器演奏和歌舞表演等文化活動。 天津大學建築群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於2013年1月10日正式獲批成為天津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天津大學建築群包括主樓(九樓),第一、三、四、五、六、七、八、十一教學樓,土建館、內燃機大樓、圖書館(北館)、體育館、第三學生食堂,1950-1960年代建成的學生宿舍區、六村教職工宿舍等,內部歷經多次裝修,保存完好,至今仍為辦公、教學、居住之用。這些建築中具有代表性的主樓為中國傳統歇山式大坡頂,飛鴿形的鴟吻和琉缸磚清水牆面,建築造型雄偉氣派、技藝精湛。
天津大學建築群的主樓是1954年由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創始人徐中教授設計的。該建築坐北朝南,分台基、主體、屋頂三段,建築前的月台台階直通位於第二層的主入口。山頂、屋脊及比例精確的門窗等建築風格洗練端莊,奠定了該建築為天津大學群樓之首的地位。在總平面布局上,該樓位於第五和第六教學樓之間偏北方向,三建築呈「三足鼎立」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