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深圳市的主要產業是
深圳的產業結構凸顯「三個為主」:經濟增量以新興產業為主,新興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40.9%;工業以先進製造業為主,先進製造業占工業比重超過70%;三產以現代服務業為主,服務業佔GDP比重60.5%,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提高至70%以上。其中,深圳的四大支柱產業為文化創意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業;戰略新興產業包括生物產業、新能源產業、互聯網產業等。
除了四大支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外,未來產業也是十分重要的領域。未來,深圳的產業結構將更多樣化,在支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共同發展下穩步發展。
Ⅱ 你覺得深圳的經濟增長靠什麼
地處南海沿海地區,在珠三角的腹地上,與香港是近臨,能夠承接香港的工業轉移;其次是深圳的華僑很多,也特別方便成為華僑回國投資辦廠的落腳點;然後深圳有優良的深水港,為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交通的便利。最後,深圳還靠近東南亞,能夠推進中國東盟經濟一體化的浪潮。
Ⅲ 深圳的支柱產業和主要產業是什麼.
深圳的支柱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物流業,文化產業。主要產業還有房地產,商貿流通,旅遊業,服裝玩具。
深圳是中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試驗場,率先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奇跡,是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輝煌成就的精彩縮影。
2018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24221.98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09億元,增長 3.9%;第二產業增加值9961.95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14237.94億元,增長6.4%。
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1.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8.8%。在現代產業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10090.59億元,增長7.1%;先進製造業增加值6564.83億元,增長12.0%;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6131.20億元,增長13.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9568元,增長3.2%,按2018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8647美元。
(3)深圳經濟還有什麼擴展閱讀:
深圳因改革開放而快速發展,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承擔著試驗和示範的重要使命。1980年,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在此成立[9]。自1999年起,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每年定期在深圳舉行。
2010年,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獲中央政府批准成立,將作為深圳與香港合作的先導區。2011年,深圳主辦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016年,深圳市生產總值超越廣州市成為中國內地經濟總量第三大城市。2018年,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深圳市生產總值超越香港。
深圳是中國南方最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基地之一,常被譽為中國的矽谷。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是中國大陸第五大民航機場。深圳證券交易所的首次公開募股數量自2009年至2015年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國企業重要的融資平台。
Ⅳ 除了深圳經濟特區,還有哪些經濟特區
國家的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地區
實際上現在各個省、各個市都還有自己的開發區之類的實行特殊經濟政策的區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經濟特區,只不過沒有正式的國家級名義而已。
Ⅳ 深圳經濟支柱
在深圳的高新技術產值中,超過90%屬於電子及通訊設備等相關產品。事實上,電子及通訊設備是深圳的支柱工業之一,佔全市工業總產值57.8%,相等於全國18.6%。跨國公司,如IBM、英特爾、西門子、三星、日立等,均有生產缐於深圳。深圳亦是一個重要的軟體開發基地。2002年中國100大軟體公司中,便有10家位於深圳。
Ⅵ 深圳地區在經濟發展中有什麼地優勢
1:人力資源優勢
解釋:深圳,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積累了相當多的人才。各行各業的都有。而且,相當一部分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的技術人才。
2:信息資源優勢
解釋:當蘋果產品火的時候,你看看,跟蘋果配套的充電器,蘋果皮,保護套,移動電源,幾乎都是深圳生產的,或者是最早的,最好的,都是深圳生產的。當LED技術用於照明的時候,深圳,一年多的時間,又誕生了1萬多家照明公司。這樣的情況不勝例舉。所以,2000年前,深圳製鞋,衣服,工藝品,產業規模很大。之後轉移到東莞,惠州,浙江。2000年之後,電腦周邊產品,是深圳的主項。現在,也轉到浙江了。
3:配套資源優勢
不管是(民用)高端製造業,在全世界商人眼中,都是一塊寶地。廉價產品,老外知道去浙江。但是,哪怕是普通的工藝品,高端一點的,幾乎還是留在深圳,不用說,高端製造了,電子技術,金屬加工,等等,還是主要以深圳為生產中心。
4:服務資源優勢
深圳的服務,還是一流的。不管是飯館,還是打計程車,大家都能感受到,和內地不一樣的。
Ⅶ 除了深圳經濟特區,還有哪些經濟特區求大神幫助
國家的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地區 實際上現在各個省、各個市都還有自己的開發區之類的實行特殊經濟政策的區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經濟特區,只不過沒有正式的國家級名義而已。
Ⅷ 深圳經濟特區有哪些區位優勢
經濟開發區所位於的深圳市的前身是原寶安縣。寶安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秦代時屬番禺,晉朝始設寶安,以後其名稱和隸屬關系幾經變動,直到民國時期重稱寶安縣,解放後一直沿用。寶安歷史上有"粵省前哨"之稱,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
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在這裡布防。孫中山領導的"三洲田庚子起義"就在深圳沙頭角鎮三洲田村發起。抗日戰爭時期,威震南疆的東江縱隊在這里發祥和活動。寶安縣於1949年10月15日解放。1979年3月,改為深圳市。198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1981年7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1988年10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市計劃單列。
深圳地理位置優越,是內地唯一與香港接壤的城市,是香港與內地的重要通道。全市總面積1948.69平方公里,其中經濟特區391.71平方公里。深圳東臨大鵬灣,西連珠江口,南與香港接壤,北與東莞、惠州市為鄰。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多為低丘陵地,間以平緩的台地,西部沿海一帶是濱海平原。
(8)深圳經濟還有什麼擴展閱讀
深圳的區劃沿革
1979年3月,國務院撤銷寶安縣設深圳市。
1982年恢復寶安縣建制,受轄於深圳市。
1992年,寶安縣再度被撤銷,分治為深圳市的一個市轄區。至此,深圳市轄寶安、龍崗、南山、福田、羅湖五區,其中羅湖、福田、南山為經濟特區,龍崗、寶安為非特區,並以「二線關」將「特區」與「非特區「分割管轄。
1998年3月,以沙頭角為中心的區域從羅湖區析出,設鹽田區,仍為特區范圍。
2007年5月31日,光明新區成立,管轄公明、光明兩個街道,地處深圳西部。
2009年6月30日,深圳市委市政府為推進以大工業區為中心的東部片區統籌發展,促進深圳市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將原深圳市大工業區和原龍崗區坪山街道、坑梓街道,整合為坪山新區。
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經濟特區范圍延伸到龍崗、寶安。
2011年12月30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寶安和龍崗新增兩個功能新區,分別為「龍華新區」和「大鵬新區」。
2012年1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延伸至汕尾市的深汕特別合作區
2016年10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深圳市龍華區和坪山區,以龍華、大浪、民治、觀湖、福城、觀瀾等6個街道的行政區域為龍華區行政區域;以坪山、坑梓2個街道的行政區域為坪山區的行政區域。
2018年5月,國務院批復廣東省設立深圳市光明區,光明區人民政府駐光明街道廣場路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