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什麼政策建立深圳經濟特區
擴展閱讀
杭州下沙在什麼方向 2025-05-15 14:23:06
杭州都有哪個機場 2025-05-15 14:10:11
廣州是什麼顏色的 2025-05-15 14:10:04

什麼政策建立深圳經濟特區

發布時間: 2022-07-31 21:04:54

❶ 深圳為何要設立經濟特區

原因:地理位置優越,是內地惟一與香港接壤的城市,是香港與內地的重要通道。毗鄰香港,交通便利,氣候溫和,風景優美,在利用外資發展經濟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深圳經濟特區於1980年8月正式成立。深圳特區位於廣東省的南部沿海,東起大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畔的蛇口工業區,總面積327.5平方公里,2010年延伸到全市,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別合作區。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已發展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同時享有「設計之都」、「鋼琴之城」、「創客之城」等美譽。

❷ 深圳特區是哪年哪月成立的

深圳經濟特區於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

深圳特區成立過程:

1979年8月26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次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決定批准,在深圳市境內劃出327.5平方公里(補更調查數據為395.992平方公里)地域設置經濟特區。

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地域包括今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個區。

2010年5月31日,中央已經批准了深圳擴大特區版圖的申請。深圳特區范圍延伸至全市,特區總面積將由395平方公里擴容為1948平方公里,接近香港面積的兩倍,並於2010年7月1日起執行。

地域包括今羅湖、福田、南山、鹽田、龍崗、寶安、龍華區,坪山區,光明新區,大鵬新區。

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別合作區,2018開始全面代管深汕區(地級市許可權)。

深圳地處廣東南部,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接壤。



(2)什麼政策建立深圳經濟特區擴展閱讀:

深圳特區歷史沿革:

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現在,該天也被世人親切的成為"深圳生日"。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中通過了由國務院提出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

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市。

1984年1月24日至26日,鄧小平第一次視察深圳,為深圳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1988年11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

1990年12月1日,新中國第二個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誕生。

1992年鄧小平第二次南巡,視察深圳,並發表了極為重要的談話: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特區姓「社」不姓「資」。

1992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規的權力。

2004年,深圳成為全國首個無農村無農民的城市。

2018年1月6日,國務院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

❸ 深圳是什麼時候被確定為經濟特區的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正式將深圳定位為經濟特區,同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設立深圳經濟特區。

我國1980年把深圳、珠海、汕頭及廈門確定為經濟特區。其最主要建立我國利用境外資本、信息、技術及先進管理經驗的窗口

1979年3月,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11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市。1988年11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1992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規的權力。

深圳什麼時候成為經濟特區

深圳經濟特區於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
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地域包括今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個區。
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是廣東省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截至2018年末,全市下轄9個區,總面積1997.4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927.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56.01萬,城鎮人口1302.66萬人,城鎮化率100%,是中國第一個全部城鎮化的城市。

❺ 深圳經濟特區是何時成立的

廣東省深圳經濟特區於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深圳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沿海,東起大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畔的蛇口工業區,總面積327.5平方公里,2010年延伸到全市,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別合作區。

深圳毗鄰香港,交通便利,氣候溫和,風景優美,在利用外資發展經濟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根據中央的指示,廣東省深圳特區將建成以發展工業為重點的工、商、農、住宅、旅遊等多種行業的綜合性特區。

2018年1月6日,國務院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

(5)什麼政策建立深圳經濟特區擴展閱讀:

特區發展目標:

到2025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到2035年,深圳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國典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

❻ 深圳特區的建立源於哪項英明的決策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有5個經濟特區。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1992年中國另一個改革高地國家級新區誕生,標志著中國新一輪改革起航。

❼ 深圳市特區什麼時候成立

深圳經濟特區於1980年8月26日正式成立,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1980年,深圳首先在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中進行勞動合同制度改革試點,在全國率先打破了固定用工的傳統體制,「炒魷魚」一詞開始走向全國。

1982年,深圳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口號,這句口號成為打破思想禁錮、激勵人們投身改革開放大業的時代強音。

(7)什麼政策建立深圳經濟特區擴展閱讀:

如今的深圳,「三區疊加」,既是深圳經濟特區,又是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還是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這給了城市戰略機遇,憑借「三區疊加」帶來的驅動效應,深圳完全有能力推動改革開放戰略向縱深發展,全面提升改革開放質量和水平,努力加大深化改革「試驗田」和對外開放「窗口」的示範意義。

中國古話說,四十不惑。即將迎來40周歲的深圳特區,自然已經是成熟的城市。但才出發一年的「先行示範區」,卻依然是新興事物。深圳有再出發的勇氣,對整個國家來說都是一股振奮人心的力量——這是「先行示範區」題中應有之義。

❽ 問:中央作出建立經濟特區的決定,得益於我國的什麼政策

經濟特區的建立 就是在社會主義的大前提下 國家允許經濟特區進行改革開發式的私有發展!!!!然後富起來的一部分人再帶動貧困的人發展!!!
用現在的話來講就叫各個擊破!

❾ 為什麼要在深圳設立經濟特區

中國政府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並實行特殊政策的地區。在經濟特區內,對國外投資者在企業設備、原材料、元器件的進口和產品出口,公司所得稅稅率和減免,外匯結算和利潤的匯出,土地使用,外商及其家屬隨員的居留和出入境手續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

從特徵上講,經濟特區是我國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外部資金、特別是外國資金進行開發建設的特殊經濟區域;從功能上講,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窗口、排頭兵和試驗場。這既是對經濟特區特殊政策、特殊體制、特殊發展道路的概括和總結,也是對經濟特區承擔的歷史使命和實際作用的概括和總結。

國家的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實際上現在各個省、各個市都還有自己的開發區之類的實行特殊經濟政策的區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經濟特區,只不過沒有正式的國家級名義而已。
我國經濟特區的主要特點是:
1.特區經濟發展的資金以利用外資為主;
2.特區經濟活動以市場調節為主;
3.對前來投資的客商給予特殊優惠和便利;
4.國家給特區較多經濟自主權。

建立經濟特區的重大意義在於:
1.可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
2.可以利用外商銷售渠道,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和慣例,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3.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了解世界經濟信息;
4.有利於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經驗,培訓管理人才;
5.可以擴大我們走向世界的通道,開辟世界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