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深圳馬站在哪個景點
擴展閱讀
廣州新冠病例多少 2025-07-30 21:57:57
杭州專業控煙室怎麼選 2025-07-30 21:51:42
福州豬大腸哪裡批發 2025-07-30 21:28:26

深圳馬站在哪個景點

發布時間: 2022-09-01 12:31:41

1. 馬化騰的奮斗史

馬化騰:一個潮州小子的深圳奮斗史

一隻圓乎乎的企鵝,成為這場通訊革命的圖騰,而這場革命的幕後英雄,我們卻很陌生。不過要記住他的名字卻很容易,只要我們想起QQ的騰訊公司,我們就能想起他的名字:馬化騰。

一、馬化騰,何許人也?

1971年10月出生於汕頭潮陽。1984年隨父母從海南遷至深圳。1993年畢業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進入潤迅通信發展有限公司,任軟體工程師、開發部主管。1998年創辦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多次被評為「中國十大IT風雲人物」。2004年6月,騰訊在香港上市,馬化騰擔任公司董事局主席和CEO。同年被美國《時代周刊》和有線新聞網評為2004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25名商界領袖之一,榮膺香港理工大學第四屆紫荊花杯傑出企業家獎,捧走了「2004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新銳獎」獎杯。2006年4月獲「廣東青年五四獎章」。

二、掀起通訊革命

你也許沒聽說過馬化騰,但一定聽說過QQ;你也許沒聽說過QQ,但一定見過那隻胖兮兮、傻乎乎的小企鵝。顯然,馬化騰遠沒有QQ或是小企鵝圖標的名氣大,雖然這些都是他和騰訊公司的得意之作。

也難怪,目前騰訊QQ的注冊用戶已經高達二億多,其中的活躍用戶超過7500萬,而且這個紀錄在以每天39萬的增幅不斷被刷新。馬化騰創建的騰訊公司不僅在4年內改變了1/13的中國人的溝通習慣,而且還創造了一種文化。現在每13個中國人中有1個人逢人會說:「別CALL我,Q我。」時尚的青年男女們背著企鵝背包、穿著QQ服裝、床頭擺著QQ相架、床上扔著QQ靠枕……要做QQ一族;許多網民將QQ視為通往另一個世界——網路虛擬世界的「載人飛船」,在那個虛幻空間里,他們盡情展示著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機會表現出來的才情、智慧和幽默,寄託著他們在現實生活之中未得到滿足的許多情感和夙願。QQ已經帶來繼電話、傳真之後的另一種通訊革命。

QQ發展之快,不僅好多資深網民沒有預見,甚至連馬化騰本人都想不到。第一它不是創新,ICQ是英文「Iseekyou」的讀音縮寫,中文意思就是:我在找你。它的功能就如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尋呼機,所以ICQ也被人們稱之為「網路尋呼機」。1996年夏天,以色列的三個年輕人因為上網沖浪交流的需要而設計了ICQ後,這個被形象地稱為「網路尋呼機」的軟體就以風卷殘雲之勢捲走全球互聯網用戶的心。而OICQ在1999年2月推出時,且不說之前的ICQ已經是世界級品牌,並佔領了相當的中國市場,就算在國內也已經先有了PICQ、CICQ等聊天工具;第二是技術並不領先,與先前的幾家相比並沒有特別優勢。但它確實在僅2年的時間里發展了2000多萬用戶,無可爭議地打敗了所有對手,成為了事實上中國霸主。這就不得不讓人對這一切的締造者馬化騰刮目相看了。馬化騰原來是一隻「超級網蟲」,他的名字在網迷中耳熟能詳。

三、第一代「網蟲」

馬化騰年輕得有點令人意外,極像個臉龐清秀涉世不深的大學生,處事低調,即使現在大紅大紫,也看不出多少「少年得志」的自負,只有超越年齡的平靜和淡然,只有談到計算機和網路,才會不時露出開心的笑容和得意,他是個完全沉浸於IT感覺的人。

少年時代的馬化騰曾經極愛天文,但那畢竟有些遙遠,當計算機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的生活中出現了新的主宰。他考入深圳大學後順理成章地選擇了計算機專業,當時馬化騰的PC水準已到了令老師同學刮目相看的地步,他既可以成為各種病毒的剋星,為學校PC維護提供不錯的解決方案,同時又經常幹些將硬碟鎖住的惡作劇,讓學校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雖然年紀不大,馬化騰的網齡卻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許多網迷已在慧多網上早早體會到網路的樂趣。而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網他就樂此不疲,半年後自告奮勇地投了5萬元在家裡搞了四條電話線和8台電腦、承擔起慧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久而久之,深圳「馬站」在慧多網上名聲鵲起,但很少有人知道馬站長其實只是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回憶起那段生活,馬化騰有些自豪,「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

四、創立騰訊

1993年從深大畢業後,他進入潤迅公司,開始做軟體工程師,專注於尋呼機軟體的開發,並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的位置上,這段經歷使馬化騰明確了開發軟體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許多軟體技術人員往往對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搞軟體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種方式,而我則希望自己搞出的東西被更多的人應用,也願意扮演一個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

實用軟體概念不僅培養了馬化騰敏銳的軟體市場感覺,也使他從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寫的東西可以賣錢。」馬化騰是風靡一時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開發的股霸卡在賽格電子市場一直賣得不錯。馬化騰還不斷為朋友的公司解決軟體問題。這使他不僅在圈內小有名氣,而且也有了相當的原始積累。但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是來自股市。1994年入市的馬化騰平靜而有耐心的個性使其在股市上如魚得水,手頭很快就有了百萬資金。他最精彩的一單是將10萬元炒到70萬元。這為馬化騰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

許多網路界朋友的新變化令馬化騰開始重新打量自己。IT的機會太多了,我為什麼不可以抓住?

於是,1998年,騰訊誕生了。這個名字帶有很強的公司的定位含義,就是做有關互聯網與通訊有關方面的業務。「騰」表示「信息跳躍的一種方式」。整個發展過程,馬化騰認為很簡單、平常。但是「作為一家沒有風險資金介入就成立的軟體公司」,初期的每一筆支出都讓馬化騰和他的同伴「心驚」。

在決定做OICQ的時候,當時國內已經有了兩家公司先做,產品比騰訊更有市場名氣。馬化騰沒有想得更多,除了因為這個產品可以和公司的主項發展業務移動局、尋呼台、無線尋呼方案和項目相互促進外,也因為當時「飛華、China.com等許多公司有意向做及時通訊項目,市場顯得很有發展前景。」

做不了還不能撤呀?這是當時馬化騰打好的如意算盤。

五、柳暗花明

可是事情並沒這么好做,回憶起當初,馬化騰說有很多東西值得回味。很多人認為騰訊的誕生和發展是中國互聯網的一個傳奇。但馬化騰知道,「傳奇」光環的背後,是許多不為人知的艱難而困惑的日子。創業之初,為了能讓騰訊存活下來,馬化騰率領自己的團隊做網頁、做系統集成、做程序設計……「什麼業務都敢接」。但由於不懂市場和市場運作,騰訊的產品拿出去向運營商推銷,卻經常被拒之門外,「甚至連見我們都不見。」

公元2000年,那可是OICQ的冬天,是騰訊的冬天,第一次網路泡沐席捲了整個中國互連網,騰訊也不能倖免,要出手讓賢了。

騰訊的高層某人找過中華網,新浪。100萬這個現在讓人覺得杯水車薪的數字,在哪個時候,騰訊覺得是天文數字了,可以放棄這個明天不太明朗的中國版的ICQ了,可是,中華網,新浪的高管層都非常客氣的對騰訊去找他們的代表說:麻煩你從門外把門關上,好嗎?

當時,新浪,中華他們覺得太貴了,不就是一個對話嵌嘛,而且還嚴重存在侵犯以色列人ICQ權益的小東西,要100萬,不買!大不了我們自己搞一個,後來的新浪的UC就是實證。

在做個漂漂亮亮的新娘美夢破滅後,QQ明白,什麼都要靠自己了,馬化騰幾乎是傾其所有,這個時候,QQ不知道自己的贏利點到底在哪裡?注冊資源是很多,有什麼用呢?難道QQ只能向申請QQ號碼的用戶收取可憐的一點注冊費嗎?(有一段時間QQ上,申請號碼要收費,就是QQ最艱難的見證)

重要的是這個時候,已經有風投公司這位百樂相中了騰訊這匹千里馬了,風投公司砸錢幫助騰訊在香港上市了,QQ當時是沒有現金資本的,如果一定要講資本的話,那就是許多許多與你我這樣的數量高達3.4億的QQ用戶。從哪個時刻開始,騰訊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那是馬化騰做夢都在想的時代,資本時代,以後的QQ不會再沒有錢,不會再寒酸,不會----

現在說起來,馬化騰還慶幸當初沒有貿然行事。現在他經常這樣告誡同行:「要在互聯網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許多很有才華的網路人才往往沒有注意這一點而失去了長遠機會。」因為不到兩年,OICQ注冊用戶數量超過3000萬。

馬化騰是個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與其他創業者不同的是他絕不會單純強調「我」的價值,他從心底里知道團隊的意義。騰訊的幾個創始人都曾在深圳電信、網路界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幾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聯網的人,這無疑可以在技術和業務層面為騰訊提供很多幫助。

六、塑造「Q文化」

短短4年,馬化騰的QQ世界裡有令人咋舌的1億用戶,對於全世界的任何一個網路服務商來說,都有些不可思議,可騰訊做到了;無疑,QQ已經成為一個王國。不過在馬化騰眼裡,用戶過億和日均39萬的增長量已經不再具有多少吸引力。他更注重的是用品牌塑造文化。

馬化騰是應該覺得驕傲的,因為人們在看待QQ的時候,更多的是當做文化事物來看待的。曾經有一段轉載率很高的論述,即使在今天來看也是非常貼切的:「這兩年互聯網熱,中國的網站們上億上億地扔錢下去,的確打造出不少知名的字元串來,比如Sina、Sohu、Netease。但只可以說是知名字元串而不是品牌,原因也很簡單,這些東西後面沒有他們對應的品牌文化,你能告訴我Sina、Sohu、Netease對應的文化是什麼,有什麼區別嗎?仔細算算,真正能夠夠得上品牌兩個字的恐怕也只有騰訊的QQ和他那隻胖乎乎的企鵝標志——因為我至少知道QQ後面對應的文化是網戀、網友、網上溝通這些東西。」

馬化騰雖然是騰訊名副其實的老闆,但他跑業務的時候,名片卻只是簡單地印上工程師的稱謂,他希望客戶從他身上看到騰訊有強大的後盾,而不是老闆頭銜。「像我們這樣的小公司僅在深圳就有上百家之多,我們希望騰訊的經歷為年輕人提供啟發——騰訊的故事其實就是他們的故事。」

七、未來之路

在馬化騰看來,騰訊的核心發展策略就是緊密圍繞用戶價值: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發展安全健康活躍的平台,「是騰訊獲得持續、健康發展的金科玉律。」他認為,廣大互聯網用戶是騰訊價值的基礎,「脫離了用戶價值,騰訊的所有一切都將不復存在。」只有不斷增加用戶社區價值,注重平台健康發展,增加活躍、忠誠用戶,騰訊才可以有長遠的發展。「因此在工作中,騰訊一直要求每個員工都以創造用戶價值為己任,不斷在營運、服務和創新上豐富和提高用戶的體驗和滿意度。」

談到騰訊的未來,馬化騰有些風趣地表示,「今後將重點向跨國互聯網巨頭學習他們的持續發展和擴張能力。」「騰訊過去成長的經驗告訴我們,競爭是發展的動力,我們利用高素質的競爭對手促進我們更快地成長,虛心學習競爭對手的優點,堅持自主創新……在競爭中和競爭對手一起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第四屆國際潮青聯誼年會上,馬化騰說:在我們現在更加的清醒,在未來的戰略整合方面會做創新。從底到上是低端到高端的發展,也就是下游到上游的發展。同時我們要在有序進行的同時要看用戶是否有需求。在不同的環境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在家裡,可能對娛樂和商務的需求不一樣,不要說我是商業人員就怎麼樣。所以要考慮新經濟商業模式的話,要考慮用戶需要什麼樣的環境?騰訊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們的通訊在全球排名第二。在亞洲是第一位的。同時我們的門戶網站在經過兩年半的時間之後,一舉進入了中國的三大網,這一點在中國排在第一位,在全球排在第五位。騰訊提供了在全球上最大的游戲平台,就是QQ游戲,在全國超過了300萬人的在線量,此外,騰訊還提供了最大的博客平台。同時騰訊還有巨大的投資量,在3G方面的量是最大的。在線生活就是人們起床到睡覺的時間內都有服務,現在網路的成本非常的昂貴,我想只要我們創新,我們會有很多的機會。

2. 誰創造了QQ

你也許沒聽說過馬化騰,但一定聽說過QQ;你也許沒聽說過QQ,但一定見過那隻胖兮兮、傻乎乎的小企鵝。顯然,馬化騰遠沒有QQ或是小企鵝圖標的名氣大,雖然這些都是他和騰訊公司的得意之作。

也難怪,目前騰訊QQ的注冊用戶已經高達二億多,其中的活躍用戶超過7500萬,而且這個紀錄在以每天39萬的增幅不斷被刷新。馬化騰創建的騰訊公司不僅在4年內改變了1/13的中國人的溝通習慣,而且還創造了一種文化。現在每13個中國人中有1個人逢人會說:「別CALL我,Q我。」時尚的青年男女們背著企鵝背包、穿著QQ服裝、床頭擺著QQ相架、床上扔著QQ靠枕……要做QQ一族;許多網民將QQ視為通往另一個世界——網路虛擬世界的「載人飛船」,在那個虛幻空間里,他們盡情展示著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機會表現出來的才情、智慧和幽默,寄託著他們在現實生活之中未得到滿足的許多情感和夙願。

有人預言,QQ將會帶來繼電話、傳真之後的另一種通訊革命。

QQ發展之快,不僅好多資深網民沒有預見,甚至連馬化騰本人都想不到。第一它不是創新,ICQ是英文「Iseekyou」的讀音縮寫,中文意思就是:我在找你。它的功能就如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尋呼機,所以ICQ也被人們稱之為「網路尋呼機」。1996年夏天,以色列的三個年輕人因為上網沖浪交流的需要而設計了ICQ後,這個被形象地稱為「網路尋呼機」的軟體就以風卷殘雲之勢捲走全球互聯網用戶的心。而OICQ在1999年2月推出時,且不說之前的ICQ已經是世界級品牌,並佔領了相當的中國市場,就算在國內也已經先有了PICQ、CICQ等聊天工具;第二是技術並不領先,與先前的幾家相比並沒有特別優勢。但它確實在僅2年的時間里發展了2000多萬用戶,無可爭議地打敗了所有對手,成為了事實上中國霸主。

這就不得不讓人對這一切的締造者馬化騰刮目相看了。

馬化騰原來是一隻「超級網蟲」,他的名字在網迷中耳熟能詳。

第一代「網蟲」

馬化騰年輕得有點令人意外,極像個臉龐清秀涉世不深的大學生,處事低調,即使現在大紅大紫,也看不出多少「少年得志」的自負,只有超越年齡的平靜和淡然,只有談到計算機和網路,才會不時露出開心的笑容和得意,他是個完全沉浸於IT感覺的人。

少年時代的馬化騰曾經極愛天文,但那畢竟有些遙遠,當計算機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的生活中出現了新的主宰。他考入深圳大學後順理成章地選擇了計算機專業,當時馬化騰的PC水準已到了令老師同學刮目相看的地步,他既可以成為各種病毒的剋星,為學校PC維護提供不錯的解決方案,同時又經常幹些將硬碟鎖住的惡作劇,讓學校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雖然年紀不大,馬化騰的網齡卻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許多網迷已在慧多網上早早體會到網路的樂趣。而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網他就樂此不疲,半年後自告奮勇地投了5萬元在家裡搞了四條電話線和8台電腦、承擔起慧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久而久之,深圳「馬站」在慧多網上名聲鵲起,但很少有人知道馬站長其實只是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回憶起那段生活,馬化騰有些自豪,「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

1993年從深大畢業後,他進入潤迅公司,開始做軟體工程師,專注於尋呼機軟體的開發,並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的位置上,這段經歷使馬化騰明確了開發軟體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許多軟體技術人員往往對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搞軟體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種方式,而我則希望自己搞出的東西被更多的人應用,也願意扮演一個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

實用軟體概念不僅培養了馬化騰敏銳的軟體市場感覺,也使他從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寫的東西可以賣錢。」馬化騰是風靡一時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開發的股霸卡在賽格電子市場一直賣得不錯。馬化騰還不斷為朋友的公司解決軟體問題。這使他不僅在圈內小有名氣,而且也有了相當的原始積累。但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是來自股市。1994年入市的馬化騰平靜而有耐心的個性使其在股市上如魚得水,手頭很快就有了百萬資金。他最精彩的一單是將10萬元炒到70萬元。這為馬化騰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

塑造「Q文化」

許多網路界朋友的新變化令馬化騰開始重新打量自己。IT的機會太多了,我為什麼不可以抓住?

於是,1998年,騰訊誕生了。這個名字帶有很強的公司的定位含義,就是做有關互聯網與通訊有關方面的業務。「騰」表示「信息跳躍的一種方式」。整個發展過程,馬化騰認為很簡單、平常。但是「作為一家沒有風險資金介入就成立的軟體公司」,初期的每一筆支出都讓馬化騰和他的同伴「心驚」。

在決定做OICQ的時候,當時國內已經有了兩家公司先做,產品比騰訊更有市場名氣。馬化騰沒有想得更多,除了因為這個產品可以和公司的主項發展業務移動局、尋呼台、無線尋呼方案和項目相互促進外,也因為當時「飛華、China.com等許多公司有意向做及時通訊項目,市場顯得很有發展前景。」

做不了還不能撤呀?這是當時馬化騰打好的如意算盤。

可是事情並沒這么好做,回憶起當初,馬化騰說有很多東西值得回味。「一開始,我們的伺服器都無處託管,創建一家公司可比搞軟體復雜多了。」馬化騰曾經把QQ作為項目給China.com看,但後者說要到3萬用戶才買。當時馬化騰心想:3萬用戶要做多久呀。

現在說起來,馬化騰還慶幸當初沒有貿然行事。現在他經常這樣告誡同行:「要在互聯網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許多很有才華的網路人才往往沒有注意這一點而失去了長遠機會。」

因為不到兩年,OICQ注冊用戶數量超過3000萬。

馬化騰是個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與其他創業者不同的是他絕不會單純強調「我」的價值,他從心底里知道團隊的意義。騰訊的幾個創始人都曾在深圳電信、網路界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幾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聯網的人,這無疑可以在技術和業務層面為騰訊提供很多幫助。

短短4年,馬化騰的QQ世界裡有令人咋舌的1億用戶,對於全世界的任何一個網路服務商來說,都有些不可思議,可騰訊做到了;無疑,QQ已經成為一個王國。不過在馬化騰眼裡,用戶過億和日均39萬的增長量已經不再具有多少吸引力。他更注重的是用品牌塑造文化。

馬化騰是應該覺得驕傲的,因為人們在看待QQ的時候,更多的是當做文化事物來看待的。曾經有一段轉載率很高的論述,即使在今天來看也是非常貼切的:「這兩年互聯網熱,中國的網站們上億上億地扔錢下去,的確打造出不少知名的字元串來,比如Sina、Sohu、Netease。但只可以說是知名字元串而不是品牌,原因也很簡單,這些東西後面沒有他們對應的品牌文化,你能告訴我Sina、Sohu、Netease對應的文化是什麼,有什麼區別嗎?仔細算算,真正能夠夠得上品牌兩個字的恐怕也只有騰訊的QQ和他那隻胖乎乎的企鵝標志——因為我至少知道QQ後面對應的文化是網戀、網友、網上溝通這些東西。」

馬化騰雖然是騰訊名副其實的老闆,但他跑業務的時候,名片卻只是簡單地印上工程師的稱謂,他希望客戶從他身上看到騰訊有強大的後盾,而不是老闆頭銜。「像我們這樣的小公司僅在深圳就有上百家之多,我們希望騰訊的經歷為年輕人提供啟發——騰訊的故事其實就是他們的故事。」

人物面對面

馬化騰,現任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1971年10月,出生於廣東潮陽。

1989年-1993年,就讀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

1993年-1998年,任潤訊通信發展有限公司軟體工程師。

1998年,創辦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3. 我敬佩的一個人——馬化騰 450字以上作文 現在就要 速度

出生日期:1971年10月29日
國籍:中國
籍貫:廣東省汕頭市
星座:天蠍座
[編輯本段]
人物簡介
1971年10月出生於廣東汕頭市。
1984年隨父母從海南遷至深圳。
1989年-1993年,就讀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
1993年深大畢業,進入潤迅通信發展有限公司,從專注於尋呼軟體開發的軟體工程師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
1998年,創辦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馬化騰,騰訊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本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全面負責騰訊集團的策略規劃、定位和管理。是主要創辦人之一,自一九九九年起受雇於騰訊集團。
出任現職前,在中國電信服務和產品供應商深圳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主管互聯網傳呼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
一九九三年取得深圳大學理學士學位,主修計算機及應用,並在電信及互聯網行業擁有逾十年經驗。當選為深圳大學校友會副主席計算機系大學校友會主席
[編輯本段]
小資料:
馬化騰,1992年畢業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當年的他,流落在一些中小公司打工,最多隻能算做深圳的邊緣人,一次偶然的機會,馬化騰接觸了ICQ,一個以色列人開發的即時聊天工具,馬化騰覺得ICQ這個東西很好,好到什麼程度呢?
馬化騰認為,好到可以做PC機之間的傳呼機,要知道哪個時候,別說手機,那是大富豪的標志,要是你能有個BB機,嘿嘿,可也是挺闊的,要泡女朋友肯定沒問題。 馬化騰覺得ICQ能夠在電腦上提供即時信息功能,可是就是有一個很大的缺點,ICQ版本沒有中文的,用起來很不方便
於是,馬化騰就想搞一個中文的ICQ,馬上叫上幾個朋友成立了一個公司,仿照ICQ 搞一個中國的ICQ 。
當然,剛開始,騰訊的日子非常艱難,好些時候,QQ是近似用一種卑鄙的手段去偷人家的空間和帶寬,沒有錢來買伺服器,而市場上ICQ的中文版OICQ特受歡迎,下載的人特多,公元2000年,那可是OICQ的冬天,是騰訊的冬天,第一次網路泡沫席捲了整個中國互聯網,騰訊要出手讓賢了。
騰訊的高層某人找過中華網,新浪。賣100萬,可是,中華網,新浪的高管層都拒絕了.
馬化騰幾乎是傾其所有,這個時候,QQ不知道自己的贏利點到底在哪裡?注冊資源是很多,有什麼用呢?難道QQ只能向申請QQ號碼的用戶收取可憐的一點注冊費嗎?(有一段時間QQ上,申請號碼要收費,就是QQ最艱難的見證)
這個時候,有風投公司砸錢幫助騰訊在香港上市了,QQ當時是沒有現金資本的,如果一定要講資本的話,那就是許多許多與你我這樣的數量高達7.147億的QQ用戶。
QQ上市後,馬化騰的個人身價迅速飈升,身價17億港幣!
據可靠消息現在的騰訊市值33億美金。
馬化騰在模仿間不經意打造了一個龐大的QQ帝國,改變了中國人溝通的方式,手機,電話,EMAIL,還有QQ成了大部分中國人必備的工具,甚至,有許多小弟弟小妹妹們可以不用手機,不用EMAIL,可是萬萬不能沒有QQ,上面有好多好多談得來的人,有好多好多好玩的游戲------
從前一段時間開始,騰訊開始走多元化戰略,已經是中國的第四大門戶網站,有了自己的paipai.com,有了QQ幻想,QQ堂。有了自己的搜索引擎soso.com—騰訊不光在線上像網路章魚一樣擴張,在線下更不例外,與可口可樂搞得如火如荼的促銷活動就是最好的明證。
馬化騰不喜歡作秀而且,QQ的新產品總是在無聲無息間推出無聊業務,
雖然年紀不大,馬化騰的網齡卻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許多網迷已在慧多網上早早體會到網路的樂趣。而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網他就樂此不疲,半年後自告奮勇地投了5萬元在家裡搞了四條電話線和8台電腦、承擔起慧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餘忙得不可開交。久而久之,深圳「馬站」在慧多網上名聲鵲起,馬化騰有些自豪。「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
通過網路馬化騰結識了相當多的朋友,例如網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當年一起喝啤酒的時候,我們只是打工仔而已,都還不知道未來。丁磊後來的成功為我帶來了啟發,只要去做,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1993年從深大畢業後,他進入潤迅公司,開始做軟體工程師,專注於尋呼軟體的開發,並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的位置上,這段經歷使馬化騰明確了開發軟體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許多軟體技術人員往往對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寫軟體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種方式,而我已希望自己寫出的東西被更多的人應用,也願意扮演一個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
實用軟體概念不僅培養了馬化騰敏銳的軟體市場感覺,也使他從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寫的東西可以賣錢。」馬化騰是風靡一時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開發的股霸卡在賽格電子市場一直賣的不錯。馬化騰還不斷為朋友的公司解決軟體問題。這使他不僅在圈內小有名氣,而且也有了相當的原始積累。
馬化騰平靜而有耐心,1994年入股市的馬化騰將10萬元炒到1000萬元,為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
2008年10月30日發布的 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 中國十大富豪 排名第九
[編輯本段]
創業
「從1998年開始,我就考慮獨立創業,卻一直沒想清楚要做什麼,但創業的想法並沒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對著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覺可以在尋呼與網路兩大資源中找到空間。」
馬化騰是個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不會單純強調「我」的價值,他知道團隊的意義。騰訊的幾個創始人都曾在深圳電信、網路界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幾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聯網的人,這無疑可以在技術和業務層面為騰訊提供很多幫助。「創業不是說著玩的事,騰訊也並非一帆風順。一開始,我們的伺服器都無處託管,創建一家公司可比寫軟體復雜多了。」馬化騰感覺創業初期還是有許多東西可以回味。
對於如何將尋呼與網路聯系起來發展業務馬化騰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對於是否上馬ICQ項目,當時騰訊的股東方的確存在過激烈的爭論。「最後,對網路技術發展方向的認同感使大家求同存異,我們開始對ICQ技術傾注偏愛。」
ICQ是一種基於INTERNET的即時通信工具,,它集尋呼、聊天、電子郵件和文件傳輸多種功能於一身。當用戶將ICQ安裝在個人電腦上,它就會嵌入Window系統,成為桌面上的圖標,用戶每打次打開計算機,它就是一個固定設備。互聯網用戶可藉此知道朋友是否在上網並可進行直接交流。三個年輕人看到了用戶對中文環境ICQ服務有極大的需求,,自主開發了基於INTERNET的網上中文ICQ服務--OICQ,並成為全國在線人數最多的中文ICQ服務商。
「我們曾險些把開發出的ICQ軟體以60萬元的價格賣給別人。現在有點慶幸當初沒有貿然行事。要在互聯網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許多很有才華的網路人才往往沒有注意這一點而失去了長遠機會。」馬化騰經常這樣告知同行。
在新興互聯網市場中淘金,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當時,這家十幾個人的小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台做項目,QQ只是公司的副產品。整個公司經常為了一個項目傾巢而出,還要時刻避免露出馬腳。為了給客戶留下很有實力的印象,那時馬化騰的名片上從來不印「總經理」的字樣,而只帶「工程師」的頭銜——在深圳,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有上百家,馬化騰當時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來。
[編輯本段]
你不知道的馬化騰
1 馬化騰當年的惠多站叫Pony-soft,Pony是馬化騰在大學期間為自己取的英文名字,英文意思是小馬駒,騰訊的員工喜歡私下談話稱其為「小馬哥」,而當面則叫他pony。
2 馬化騰是潮汕人,10來歲隨父母從汕頭到深圳,他的家庭條件很好,他的父親曾經代管過一段時間騰訊公司的財務,馬化騰的父親每次來公司的時候,都開一輛賓士500,黑色的,很氣派,現在至少要120多萬,當年就更遠不只這個價。馬化騰有個姐姐,在深圳電信工作,現在據說是管數據這塊的副局長。
3 馬化騰有個很燒錢的愛好是天文,騰訊里也有幾個天文愛好者,閑下來,馬化騰會和這些同事交流起對天文的愛好,以小馬哥今日的財富,他玩的望遠鏡該是多少度數的。有媒體說馬化騰因喜歡計算機而放棄自己的天文愛好,這是瞎扯淡,也不看看馬化騰桌上那些天文類雜志,還有外文版的。
4 馬化騰倒是很早的就玩起了計算機,在深圳大學順理成章選擇計算機專業的時候,馬化騰的PC水準已令老師同學刮目相看,他既可以成為各種病毒剋星,為學校PC維護提供不錯的解決方案,同時又經常幹些將硬碟鎖住的惡作劇,讓學校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5 馬化騰接觸網路也很早,在真正的互聯網普及之前,有許多網迷已在惠多網(FidoNet,它誕生在1984年的美國,非我們現在意義上的互聯網)上早早體會到網路的樂趣,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 1995年2月,在惠多網上掛了半年之後,馬化騰就義無返顧地投入了5萬元,在家裡搞了4條電話線(一說5條)和8台電腦,承擔起了惠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之前關於馬化騰是第一基於internet的民間BBS說法有誤,這里糾正下),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深圳「馬站」在惠多網上有著極高的人氣。當時在BBS上混跡的還有丁磊和求伯君。丁磊和馬化騰關系很好,兩人經常在一起喝酒,討論著以後如何進行創業。兩個人相互激勵,相互幫助的故事是一段佳話。
6 馬化騰創業之初沒有買車,第一輛車是2001年年底,2002年年初買的,是一輛沃爾沃S80,香擯色,70來萬;這是款以安全性能著稱的車型,符合馬化騰的性格。
7 馬化騰喜歡打游戲,創業之初還沒有特流行的網路游戲,那時流行CS,每天下班,馬化騰就會和他的同事分成兩隊進行比賽奪旗,贏的多半是馬化騰。馬化騰在打游戲上有相當的天賦,此外,他是一個策略玩家,因此,即便他的對手拼著命想阻擊他,都很難湊效。傳奇流行的那會,馬化騰也玩傳奇,據說他的級別非常高。之後騰訊自己進軍網路游戲,馬化騰就玩自己的游戲。游戲部的員工也與馬化騰相對接觸最多,2007年3月,Q Q休閑游戲在線用戶突破300萬人,馬化騰親自出席了內部慶功酒會,和每個人碰杯。
8 馬化騰技術上很強,關於他和CTO張志東誰更強一些內部有過討論,結論是張志東要更強一些,張志東是華南理工的計算機碩士,在騰訊創業前在深圳很有名的黎明電腦工作,張志東軟硬都很精通,很厲害。馬化騰在產品方面的感覺比張志東要好一些,他的長處是能夠把很多事情簡單化。
9 馬化騰其實就是騰訊最大的產品經理,他很多時間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於騰訊的產品總設計師,他會試用騰訊所有的產品或服務,然後提出問題,他這方面的感覺很好,是個天才。馬化騰是個大煙槍,一天要抽一包煙。他抽煙的時候多是在考慮問題,思考用戶體驗。
10 馬化騰人很溫和,沒見過他與誰紅過臉,也沒見過誰給他或者他給誰拍過桌子,是個性格很好的人,他一般不會為難誰,但騰訊員工與馬化騰開會並不輕松,馬化騰的話不多,很多時候都在聽,但一旦發話,就很一針見血,問的很細,想隨便對付過去很難。
11 馬化騰是一個相對害羞的人,和女生說話都會臉紅,有一次公司搞文藝晚會,女主持人要求擁抱馬化騰一下,馬化騰雖然抱了,但是所有人都看到他的臉紅了,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樣子。
12 馬化騰結婚的比較晚,他和妻子是在北京見的面,而且是網友,但不屬於完全意義的網戀,更多的交往和認識是在網下進行的。網上有消息說馬化騰花6000萬辦的婚禮,這不符合馬的風格,馬的婚禮很低調,在深圳辦的,只請了一些老員工和老朋友,外人均不得知。
13 馬化騰很低調,不喜歡在公司內部搞活動,公司上市的時候連酒會都沒有辦,公司只是在突破10萬用戶的時候集體去清遠玩了下,之後再也沒有比這更大的慶祝活動了。這和騰訊的價值觀有關:正直,盡責,合作,創新,好象和作秀沒什麼關系。
1 4 騰訊是典型的工程師文化主導的企業,04年是以技術為導向進行組織結構的搭建,04年後也是以產品為導向,都是工程師文化主導下的。馬化騰喜歡他人把他看做是一個工程師。深圳的很多企業都是典型的工程師文化,華為、邁瑞、大族都很強調這個,這和城市的氣質有關系,深圳另一家成功的互聯網企業迅雷也是一家工程師文化主導的企業。
15 馬化騰很低調,不喜歡說話,簡單直接,效率很高,現在因為不斷接受采訪,已經好很多了,但相比其他的互聯網企業的領袖,他真的很低調,不過,據說很多女記者喜歡馬化騰的類型,至於為什麼,點到為止。
[編輯本段]
困難與機遇
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體又跟不上。」1999年2月,騰訊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即騰訊「QQ」 ,受到用戶歡迎,注冊人數瘋長,很短時間內就增加到幾萬人。人數增加就要不斷擴充伺服器,而那時一兩千元的伺服器託管費對公司都不堪重負。「我們只能到處去蹭人家的伺服器用,最開始只是一台普通PC機,放到具有寬頻條件的機房裡面,然後把程序偷偷放到別人的伺服器裡面運行。」
「那時候覺得養不起就賣掉吧,」馬化騰提起當時情形很慶幸地笑了:「但是在賣QQ時我們碰到了麻煩。我跟許多ICP(內容提供商)談,他們都要求獨家買斷。」這讓本想靠QQ軟體多賣幾家公司賺錢的馬化騰非常猶豫。最懸的是當時與深圳電信數據局的談判,對方准備出60萬元,馬化騰堅持要賣100萬元,始終談不攏,只好告吹。
軟體賣不掉,但用戶增長卻很快,運營Q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馬化騰只好四處去籌錢。找銀行,銀行說沒聽說過憑「注冊用戶數量」可以辦抵押貸款的;與國內投資商談,對方關心的大多是騰訊有多少台電腦和其他固定資產。1999年下半年,從美國到中國,互聯網開始「發燒」,受昔日老網友丁磊海外融資的啟發,馬化騰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QQ400萬美元,分別占公司20%的股份。QQ發展到1萬用戶時,這筆錢還沒用完。」
有了這筆資金,公司買了20萬兆的IBM伺服器。「當時放在桌上,心裡別提有多美了。」馬化騰回憶當時情景,還喜不自禁。馬化騰:中國互聯網企業崛起需 "創新" 馬化騰介紹說,互聯網行業是一個有高知識密集的特點、有高附加值和有高產業帶動能力。不僅如此,這個行業還具有低能耗、低環境污染,「兩低」的特點。可以說,互聯網的服務行業不僅是高端服務行業,更是環保、綠色的服務行業。
在發言中,馬化騰認為互聯網產業非常新,而且變化非常快,歷史也非常短。 馬化騰相信中國互聯網的本土企業能夠崛起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土的創新,本土公司能夠充分的理解中國用戶的特點和發展方式,開發出真正適合中國網民的應用和服務,這是最根本的因素,未來國際巨頭也可以做得很好,比如google可以招很多非常好的人才,但是也一樣要本地化。未來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高端服務業要走向開放、進入資本市場,那麼在企業管理機制方面,還包括人才的吸引、激勵體制方面,如果不做改革的話,是沒有辦法和國際的、更加專業的服務型的公司去競爭。

4. 為什麼騰訊可以存活那麼久

馬化騰:一個潮州小子的深圳奮斗史 一隻圓乎乎的企鵝,成為這場通訊革命的圖騰,而這場革命的幕後英雄,我們卻很陌生。不過要記住他的名字卻很容易,只要我們想起QQ的騰訊公司,我們就能想起他的名字:馬化騰。 一、馬化騰,何許人也? 1971年10月出生於汕頭潮陽。1984年隨父母從海南遷至深圳。1993年畢業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進入潤迅通信發展有限公司,任軟體工程師、開發部主管。1998年創辦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多次被評為「中國十大IT風雲人物」。2004年6月,騰訊在香港上市,馬化騰擔任公司董事局主席和CEO。同年被美國《時代周刊》和有線新聞網評為2004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25名商界領袖之一,榮膺香港理工大學第四屆紫荊花杯傑出企業家獎,捧走了「2004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新銳獎」獎杯。2006年4月獲「廣東青年五四獎章」。 二、掀起通訊革命 你也許沒聽說過馬化騰,但一定聽說過QQ;你也許沒聽說過QQ,但一定見過那隻胖兮兮、傻乎乎的小企鵝。顯然,馬化騰遠沒有QQ或是小企鵝圖標的名氣大,雖然這些都是他和騰訊公司的得意之作。 也難怪,目前騰訊QQ的注冊用戶已經高達二億多,其中的活躍用戶超過7500萬,而且這個紀錄在以每天39萬的增幅不斷被刷新。馬化騰創建的騰訊公司不僅在4年內改變了1/13的中國人的溝通習慣,而且還創造了一種文化。現在每13個中國人中有1個人逢人會說:「別CALL我,Q我。」時尚的青年男女們背著企鵝背包、穿著QQ服裝、床頭擺著QQ相架、床上扔著QQ靠枕……要做QQ一族;許多網民將QQ視為通往另一個世界——網路虛擬世界的「載人飛船」,在那個虛幻空間里,他們盡情展示著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機會表現出來的才情、智慧和幽默,寄託著他們在現實生活之中未得到滿足的許多情感和夙願。QQ已經帶來繼電話、傳真之後的另一種通訊革命。 QQ發展之快,不僅好多資深網民沒有預見,甚至連馬化騰本人都想不到。第一它不是創新,ICQ是英文「Iseekyou」的讀音縮寫,中文意思就是:我在找你。它的功能就如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尋呼機,所以ICQ也被人們稱之為「網路尋呼機」。1996年夏天,以色列的三個年輕人因為上網沖浪交流的需要而設計了ICQ後,這個被形象地稱為「網路尋呼機」的軟體就以風卷殘雲之勢捲走全球互聯網用戶的心。而OICQ在1999年2月推出時,且不說之前的ICQ已經是世界級品牌,並佔領了相當的中國市場,就算在國內也已經先有了PICQ、CICQ等聊天工具;第二是技術並不領先,與先前的幾家相比並沒有特別優勢。但它確實在僅2年的時間里發展了2000多萬用戶,無可爭議地打敗了所有對手,成為了事實上中國霸主。這就不得不讓人對這一切的締造者馬化騰刮目相看了。馬化騰原來是一隻「超級網蟲」,他的名字在網迷中耳熟能詳。 三、第一代「網蟲」 馬化騰年輕得有點令人意外,極像個臉龐清秀涉世不深的大學生,處事低調,即使現在大紅大紫,也看不出多少「少年得志」的自負,只有超越年齡的平靜和淡然,只有談到計算機和網路,才會不時露出開心的笑容和得意,他是個完全沉浸於IT感覺的人。 少年時代的馬化騰曾經極愛天文,但那畢竟有些遙遠,當計算機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的生活中出現了新的主宰。他考入深圳大學後順理成章地選擇了計算機專業,當時馬化騰的PC水準已到了令老師同學刮目相看的地步,他既可以成為各種病毒的剋星,為學校PC維護提供不錯的解決方案,同時又經常幹些將硬碟鎖住的惡作劇,讓學校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雖然年紀不大,馬化騰的網齡卻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許多網迷已在慧多網上早早體會到網路的樂趣。而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網他就樂此不疲,半年後自告奮勇地投了5萬元在家裡搞了四條電話線和8台電腦、承擔起慧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久而久之,深圳「馬站」在慧多網上名聲鵲起,但很少有人知道馬站長其實只是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回憶起那段生活,馬化騰有些自豪,「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 四、創立騰訊 1993年從深大畢業後,他進入潤迅公司,開始做軟體工程師,專注於尋呼機軟體的開發,並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的位置上,這段經歷使馬化騰明確了開發軟體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許多軟體技術人員往往對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搞軟體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種方式,而我則希望自己搞出的東西被更多的人應用,也願意扮演一個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 實用軟體概念不僅培養了馬化騰敏銳的軟體市場感覺,也使他從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寫的東西可以賣錢。」馬化騰是風靡一時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開發的股霸卡在賽格電子市場一直賣得不錯。馬化騰還不斷為朋友的公司解決軟體問題。這使他不僅在圈內小有名氣,而且也有了相當的原始積累。但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是來自股市。1994年入市的馬化騰平靜而有耐心的個性使其在股市上如魚得水,手頭很快就有了百萬資金。他最精彩的一單是將10萬元炒到70萬元。這為馬化騰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 許多網路界朋友的新變化令馬化騰開始重新打量自己。IT的機會太多了,我為什麼不可以抓住? 於是,1998年,騰訊誕生了。這個名字帶有很強的公司的定位含義,就是做有關互聯網與通訊有關方面的業務。「騰」表示「信息跳躍的一種方式」。整個發展過程,馬化騰認為很簡單、平常。但是「作為一家沒有風險資金介入就成立的軟體公司」,初期的每一筆支出都讓馬化騰和他的同伴「心驚」。 在決定做OICQ的時候,當時國內已經有了兩家公司先做,產品比騰訊更有市場名氣。馬化騰沒有想得更多,除了因為這個產品可以和公司的主項發展業務移動局、尋呼台、無線尋呼方案和項目相互促進外,也因為當時「飛華、China.com等許多公司有意向做及時通訊項目,市場顯得很有發展前景。」 做不了還不能撤呀?這是當時馬化騰打好的如意算盤。 五、柳暗花明 可是事情並沒這么好做,回憶起當初,馬化騰說有很多東西值得回味。很多人認為騰訊的誕生和發展是中國互聯網的一個傳奇。但馬化騰知道,「傳奇」光環的背後,是許多不為人知的艱難而困惑的日子。創業之初,為了能讓騰訊存活下來,馬化騰率領自己的團隊做網頁、做系統集成、做程序設計……「什麼業務都敢接」。但由於不懂市場和市場運作,騰訊的產品拿出去向運營商推銷,卻經常被拒之門外,「甚至連見我們都不見。」 公元2000年,那可是OICQ的冬天,是騰訊的冬天,第一次網路泡沐席捲了整個中國互連網,騰訊也不能倖免,要出手讓賢了。 騰訊的高層某人找過中華網,新浪。100萬這個現在讓人覺得杯水車薪的數字,在哪個時候,騰訊覺得是天文數字了,可以放棄這個明天不太明朗的中國版的ICQ了,可是,中華網,新浪的高管層都非常客氣的對騰訊去找他們的代表說:麻煩你從門外把門關上,好嗎? 當時,新浪,中華他們覺得太貴了,不就是一個對話嵌嘛,而且還嚴重存在侵犯以色列人ICQ權益的小東西,要100萬,不買!大不了我們自己搞一個,後來的新浪的UC就是實證。 在做個漂漂亮亮的新娘美夢破滅後,QQ明白,什麼都要靠自己了,馬化騰幾乎是傾其所有,這個時候,QQ不知道自己的贏利點到底在哪裡?注冊資源是很多,有什麼用呢?難道QQ只能向申請QQ號碼的用戶收取可憐的一點注冊費嗎?(有一段時間QQ上,申請號碼要收費,就是QQ最艱難的見證) 重要的是這個時候,已經有風投公司這位百樂相中了騰訊這匹千里馬了,風投公司砸錢幫助騰訊在香港上市了,QQ當時是沒有現金資本的,如果一定要講資本的話,那就是許多許多與你我這樣的數量高達3.4億的QQ用戶。從哪個時刻開始,騰訊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那是馬化騰做夢都在想的時代,資本時代,以後的QQ不會再沒有錢,不會再寒酸,不會---- 現在說起來,馬化騰還慶幸當初沒有貿然行事。現在他經常這樣告誡同行:「要在互聯網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許多很有才華的網路人才往往沒有注意這一點而失去了長遠機會。」因為不到兩年,OICQ注冊用戶數量超過3000萬。

5. 馬化騰是誰

QQ----馬化騰

年齡:33 估計資產20億人民幣

在深圳大學順理成章選擇計算機專業的時候,馬化騰的PC水準已令老師同學刮目相看,他既可以成為各種病毒剋星,為學校PC維護提供不錯的解決方案,同時又經常幹些將硬碟鎖住的惡作劇,讓學校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雖然年紀不大,馬化騰的網齡卻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許多網迷已在慧多網上早早體會到網路的樂趣。而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網他就樂此不疲,半年後自告奮勇地投了5萬元在家裡搞了四條電話線和8台電腦、承擔起慧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餘忙得不可開交。久而久之,深圳「馬站」在慧多網上名聲鵲起,但很少有人知道馬站長其實只是個20出頭的年輕人。回憶起那段生活,馬化騰有些自豪。「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

通過網路馬化騰結識了相當多的朋友,例如網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當年一起喝啤酒的時候,我們只是打工仔而已,都還不知道未來。丁磊後來的成功為我帶來了啟發,只要去做,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1993年從深大畢業後,他進入潤迅公司,開始做軟體工程師,專注於尋呼軟體的開發,並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的位置上,這段經歷使馬化騰明確了開發軟體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許多軟體技術人員往往對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寫軟體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種方式,而我已希望自己寫出的東西被更多的人應用,也願意扮演一個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

實用軟體概念不僅培養了馬化騰敏銳的軟體市場感覺,也使他從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寫的東西可以賣錢。」馬化騰是風靡一時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開發的股霸卡在賽格電子市場一直賣的不錯。馬化騰還不斷為朋友的公司解決軟體問題。這使他不僅在圈內小有名氣,而且也有了相當的原始積累。

最關鍵的問題是馬化騰平靜而有耐心的個性使其在股市上如魚得水,手頭很快就有了百萬資金。1994年入市的馬化騰最精彩的一單是將10萬元炒到70萬元,這使其完成了一次飛躍,為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

許多網路界朋友的新變化也令馬化騰開始重新打量自己。IT的機會太多了,我為什麼不可以抓住?

創業

「從1998年開始,我就考慮獨立創業,卻一直沒想清楚要做什麼,但創業的想法並沒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對著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覺可以在尋呼與網路兩大資源中找到空間。」

馬化騰是個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與其它創業者不同的是他絕不會單純強調「我」的價值,他從心底里知道團隊的意義。騰訊的幾個創始人都曾在深圳電信、網路界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幾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聯網的人,這無疑可以在技術和業務層面為騰訊提供很多幫助。「創業不是說著玩的事,騰訊也並非一帆風順。一開始,我們的伺服器都無處託管,創建一家公司可比寫軟體復雜多了。」馬化騰感覺創業初期還是有許多東西可以回味。

對於如何將尋呼與網路聯系起來發展業務馬化騰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對於是否上馬ICQ項目,當時騰訊的股東方的確存在過激烈的爭論。「最後,對網路技術發展方向的認同感使大家求同存異,我們開始對ICQ技術傾注偏愛。」

ICQ是一種基於INTERNET的即時通信工具,,它集尋呼、聊天、電子郵件和文件傳輸多種功能於一身。當用戶將ICQ安裝在個人電腦上,它就會嵌入Window系統,成為桌面上的圖標,用戶每打次打開計算機,它就是一個固定設備。互聯網用戶可藉此知道朋友是否在上網並可進行直接交流。三個年輕人看到了用戶對中文環境ICQ服務有極大的需求,,自主開發了基於INTERNET的網上中文ICQ服務--OICQ,並成為全國在線人數最多的中文ICQ服務商。

「我們曾險些把開發出的ICQ軟體以60萬元的價格賣給別人。現在有點慶幸當初沒有貿然行事。要在互聯網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許多很有才華的網路人才往往沒有注意這一點而失去了長遠機會。」馬化騰經常這樣告知同行。

在新興互聯網市場中淘金,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當時,這家十幾個人的小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台做項目,QQ只是公司的副產品。整個公司經常為了一個項目傾巢而出,還要時刻避免露出馬腳。為了給客戶留下很有實力的印象,那時馬化騰的名片上從來不印「總經理」的字樣,而只帶「工程師」的頭銜——在深圳,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有上百家,馬化騰當時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來。

困難與機遇

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體又跟不上。」1999年2月,騰訊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即騰訊「QQ」,受到用戶歡迎,注冊人數瘋長,很短時間內就增加到幾萬人。人數增加就要不斷擴充伺服器,而那時一兩千元的伺服器託管費對公司都不堪重負。「我們只能到處去蹭人家的伺服器用,最開始只是一台普通PC機,放到具有寬頻條件的機房裡面,然後把程序偷偷放到別人的伺服器裡面運行。」

「那時候覺得養不起就賣掉吧,」馬化騰提起當時情形很慶幸地笑了:「但是在賣QQ時我們碰到了麻煩。我跟許多ICP(內容提供商)談,他們都要求獨家買斷。」這讓本想靠QQ軟體多賣幾家公司賺錢的馬化騰非常猶豫。最懸的是當時與深圳電信數據局的談判,對方准備出60萬元,馬化騰堅持要賣100萬元,始終談不攏,只好告吹。

軟體賣不掉,但用戶增長卻很快,運營Q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儼然一個無底洞。馬化騰只好四處去籌錢。找銀行,銀行說沒聽說過憑「注冊用戶數量」可以辦抵押貸款的;與國內投資商談,對方關心的大多是騰訊有多少台電腦和其他固定資產。1999年下半年,從美國到中國,互聯網開始「發燒」,受昔日老網友丁磊海外融資的啟發,馬化騰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QQ220萬美元,分別占公司20%的股份。QQ發展到2000萬用戶時,這筆錢還沒用完。」

有了這筆資金,公司買了20萬兆的IBM伺服器。「當時放在桌上,心裡別提有多美了。」時至今日,馬化騰回憶當時情景,還喜不自禁。

2003年,國內IT富豪榜上出現了唯一一位來自深圳的富豪。馬化騰以7億元人民幣的身家名列富豪榜第七位。對此,馬化騰保持一貫的低調。

馬化騰說:從無線業務發展的這幾年來說,騰訊在無線業務及其增值服務上面已經找到一個良好的模式。通過不斷摸索和改善,目前我們的無線業務擁有通信類,娛樂下載類,交友類,游戲類與語音類等五大類二十多種業務。而且動感地帶品牌推出,使我們的無線數據業務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在馬化騰看來,他自己的成功是運營商的模式的成功。

據最新消息,騰訊計劃在2004年上市,計劃集資1到2億美元,公司市值超過10億美元。

馬化騰曾說到:騰訊走的方向是為用戶提供更多綜合性的服務。現在我們要踏實一些,不能把所有領域都囊括進來,重點是圍繞用戶群挖掘新的商機。在未來,我們會提出更綜合性的一站式服務:通信、娛樂、商用三大領域的拓展。

6. 實評馬化騰

個人資料:
出生日期:1971年10月29日
國籍:中國
籍貫:廣東省汕頭市
星座:天蠍座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1971年10月出生於廣東汕頭市。
1984年隨父母從海南遷至深圳。
1989年-1993年,就讀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
1993年深大畢業,進入潤迅通信發展有限公司,從專注於尋呼軟體開發的軟體工程師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
1998年,創辦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馬化騰,騰訊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本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全面負責騰訊集團的策略規劃、定位和管理。是主要創辦人之一,自一九九九年起受雇於騰訊集團。
出任現職前,在中國電信服務和產品供應商深圳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主管互聯網傳呼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
一九九三年取得深圳大學理學士學位,主修計算機及應用,並在電信及互聯網行業擁有逾十年經驗。當選為深圳大學校友會副主席計算機系大學校友會主席
[編輯本段]小資料:
馬化騰,1992年畢業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當年的他,流落在一些中小公司打工,最多隻能算做深圳的邊緣人,一次偶然的機會,馬化騰接觸了ICQ,一個以色列人開發的即時聊天工具,馬化騰覺得ICQ這個東西很好,好到什麼程度呢?
馬化騰認為,好到可以做PC機之間的傳呼機,要知道哪個時候,別說手機,那是大富豪的標志,要是你能有個BB機,嘿嘿,可也是挺闊的,要泡女朋友肯定沒問題。 馬化騰覺得ICQ能夠在電腦上提供即時信息功能,可是就是有一個很大的缺點,ICQ版本沒有中文的,用起來很不方便
於是,馬化騰就想搞一個中文的ICQ,馬上叫上幾個朋友成立了一個公司,仿照ICQ 搞一個中國的ICQ 。
當然,剛開始,騰訊的日子非常艱難,好些時候,QQ是近似用一種卑鄙的手段去偷人家的空間和帶寬,沒有錢來買伺服器,而市場上ICQ的中文版OICQ特受歡迎,下載的人特多,公元2000年,那可是OICQ的冬天,是騰訊的冬天,第一次網路泡沫席捲了整個中國互聯網,騰訊要出手讓賢了。
騰訊的高層某人找過中華網,新浪。賣100萬,可是,中華網,新浪的高管層都拒絕了.
馬化騰幾乎是傾其所有,這個時候,QQ不知道自己的贏利點到底在哪裡?注冊資源是很多,有什麼用呢?難道QQ只能向申請QQ號碼的用戶收取可憐的一點注冊費嗎?(有一段時間QQ上,申請號碼要收費,就是QQ最艱難的見證)
這個時候,有風投公司砸錢幫助騰訊在香港上市了,QQ當時是沒有現金資本的,如果一定要講資本的話,那就是許多許多與你我這樣的數量高達7.147億的QQ用戶。
QQ上市後,馬化騰的個人身價迅速飈升,身價17億港幣!
據可靠消息現在的騰訊市值33億美金。
馬化騰在模仿間不經意打造了一個龐大的QQ帝國,改變了中國人溝通的方式,手機,電話,EMAIL,還有QQ成了大部分中國人必備的工具,甚至,有許多小弟弟小妹妹們可以不用手機,不用EMAIL,可是萬萬不能沒有QQ,上面有好多好多談得來的人,有好多好多好玩的游戲------
從前一段時間開始,騰訊開始走多元化戰略,已經是中國的第四大門戶網站,有了自己的paipai.com,有了QQ幻想,QQ堂。有了自己的搜索引擎soso.com—騰訊不光在線上像網路章魚一樣擴張,在線下更不例外,與可口可樂搞得如火如荼的促銷活動就是最好的明證。
馬化騰不喜歡作秀而且,QQ的新產品總是在無聲無息間推出無聊業務,
雖然年紀不大,馬化騰的網齡卻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許多網迷已在慧多網上早早體會到網路的樂趣。而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網他就樂此不疲,半年後自告奮勇地投了5萬元在家裡搞了四條電話線和8台電腦、承擔起慧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餘忙得不可開交。久而久之,深圳「馬站」在慧多網上名聲鵲起,馬化騰有些自豪。「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
通過網路馬化騰結識了相當多的朋友,例如網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當年一起喝啤酒的時候,我們只是打工仔而已,都還不知道未來。丁磊後來的成功為我帶來了啟發,只要去做,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1993年從深大畢業後,他進入潤迅公司,開始做軟體工程師,專注於尋呼軟體的開發,並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的位置上,這段經歷使馬化騰明確了開發軟體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許多軟體技術人員往往對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寫軟體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種方式,而我已希望自己寫出的東西被更多的人應用,也願意扮演一個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
實用軟體概念不僅培養了馬化騰敏銳的軟體市場感覺,也使他從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寫的東西可以賣錢。」馬化騰是風靡一時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開發的股霸卡在賽格電子市場一直賣的不錯。馬化騰還不斷為朋友的公司解決軟體問題。這使他不僅在圈內小有名氣,而且也有了相當的原始積累。
馬化騰平靜而有耐心,1994年入股市的馬化騰將10萬元炒到1000萬元,為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
2008年10月30日發布的 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 中國十大富豪 排名第九
[編輯本段]創業
「從1998年開始,我就考慮獨立創業,卻一直沒想清楚要做什麼,但創業的想法並沒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對著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覺可以在尋呼與網路兩大資源中找到空間。」
馬化騰是個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不會單純強調「我」的價值,他知道團隊的意義。騰訊的幾個創始人都曾在深圳電信、網路界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幾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聯網的人,這無疑可以在技術和業務層面為騰訊提供很多幫助。「創業不是說著玩的事,騰訊也並非一帆風順。一開始,我們的伺服器都無處託管,創建一家公司可比寫軟體復雜多了。」馬化騰感覺創業初期還是有許多東西可以回味。
對於如何將尋呼與網路聯系起來發展業務馬化騰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對於是否上馬ICQ項目,當時騰訊的股東方的確存在過激烈的爭論。「最後,對網路技術發展方向的認同感使大家求同存異,我們開始對ICQ技術傾注偏愛。」
ICQ是一種基於INTERNET的即時通信工具,,它集尋呼、聊天、電子郵件和文件傳輸多種功能於一身。當用戶將ICQ安裝在個人電腦上,它就會嵌入Window系統,成為桌面上的圖標,用戶每打次打開計算機,它就是一個固定設備。互聯網用戶可藉此知道朋友是否在上網並可進行直接交流。三個年輕人看到了用戶對中文環境ICQ服務有極大的需求,,自主開發了基於INTERNET的網上中文ICQ服務--OICQ,並成為全國在線人數最多的中文ICQ服務商。
「我們曾險些把開發出的ICQ軟體以60萬元的價格賣給別人。現在有點慶幸當初沒有貿然行事。要在互聯網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許多很有才華的網路人才往往沒有注意這一點而失去了長遠機會。」馬化騰經常這樣告知同行。
在新興互聯網市場中淘金,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當時,這家十幾個人的小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台做項目,QQ只是公司的副產品。整個公司經常為了一個項目傾巢而出,還要時刻避免露出馬腳。為了給客戶留下很有實力的印象,那時馬化騰的名片上從來不印「總經理」的字樣,而只帶「工程師」的頭銜——在深圳,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有上百家,馬化騰當時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來。
[編輯本段]你不知道的馬化騰
1 馬化騰當年的惠多站叫Pony-soft,Pony是馬化騰在大學期間為自己取的英文名字,英文意思是小馬駒,騰訊的員工喜歡私下談話稱其為「小馬哥」,而當面則叫他pony。
2 馬化騰是潮汕人,10來歲隨父母從汕頭到深圳,他的家庭條件很好,他的父親曾經代管過一段時間騰訊公司的財務,馬化騰的父親每次來公司的時候,都開一輛賓士500,黑色的,很氣派,現在至少要120多萬,當年就更遠不只這個價。馬化騰有個姐姐,在深圳電信工作,現在據說是管數據這塊的副局長。
3 馬化騰有個很燒錢的愛好是天文,騰訊里也有幾個天文愛好者,閑下來,馬化騰會和這些同事交流起對天文的愛好,以小馬哥今日的財富,他玩的望遠鏡該是多少度數的。有媒體說馬化騰因喜歡計算機而放棄自己的天文愛好,這是瞎扯淡,也不看看馬化騰桌上那些天文類雜志,還有外文版的。
4 馬化騰倒是很早的就玩起了計算機,在深圳大學順理成章選擇計算機專業的時候,馬化騰的PC水準已令老師同學刮目相看,他既可以成為各種病毒剋星,為學校PC維護提供不錯的解決方案,同時又經常幹些將硬碟鎖住的惡作劇,讓學校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5 馬化騰接觸網路也很早,在真正的互聯網普及之前,有許多網迷已在惠多網(FidoNet,它誕生在1984年的美國,非我們現在意義上的互聯網)上早早體會到網路的樂趣,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 1995年2月,在惠多網上掛了半年之後,馬化騰就義無返顧地投入了5萬元,在家裡搞了4條電話線(一說5條)和8台電腦,承擔起了惠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之前關於馬化騰是第一基於internet的民間BBS說法有誤,這里糾正下),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深圳「馬站」在惠多網上有著極高的人氣。當時在BBS上混跡的還有丁磊和求伯君。丁磊和馬化騰關系很好,兩人經常在一起喝酒,討論著以後如何進行創業。兩個人相互激勵,相互幫助的故事是一段佳話。
6 馬化騰創業之初沒有買車,第一輛車是2001年年底,2002年年初買的,是一輛沃爾沃S80,香擯色,70來萬;這是款以安全性能著稱的車型,符合馬化騰的性格。
7 馬化騰喜歡打游戲,創業之初還沒有特流行的網路游戲,那時流行CS,每天下班,馬化騰就會和他的同事分成兩隊進行比賽奪旗,贏的多半是馬化騰。馬化騰在打游戲上有相當的天賦,此外,他是一個策略玩家,因此,即便他的對手拼著命想阻擊他,都很難湊效。傳奇流行的那會,馬化騰也玩傳奇,據說他的級別非常高。之後騰訊自己進軍網路游戲,馬化騰就玩自己的游戲。游戲部的員工也與馬化騰相對接觸最多,2007年3月,Q Q休閑游戲在線用戶突破300萬人,馬化騰親自出席了內部慶功酒會,和每個人碰杯。
8 馬化騰技術上很強,關於他和CTO張志東誰更強一些內部有過討論,結論是張志東要更強一些,張志東是華南理工的計算機碩士,在騰訊創業前在深圳很有名的黎明電腦工作,張志東軟硬都很精通,很厲害。馬化騰在產品方面的感覺比張志東要好一些,他的長處是能夠把很多事情簡單化。
9 馬化騰其實就是騰訊最大的產品經理,他很多時間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於騰訊的產品總設計師,他會試用騰訊所有的產品或服務,然後提出問題,他這方面的感覺很好,是個天才。馬化騰是個大煙槍,一天要抽一包煙。他抽煙的時候多是在考慮問題,思考用戶體驗。
10 馬化騰人很溫和,沒見過他與誰紅過臉,也沒見過誰給他或者他給誰拍過桌子,是個性格很好的人,他一般不會為難誰,但騰訊員工與馬化騰開會並不輕松,馬化騰的話不多,很多時候都在聽,但一旦發話,就很一針見血,問的很細,想隨便對付過去很難。
11 馬化騰是一個相對害羞的人,和女生說話都會臉紅,有一次公司搞文藝晚會,女主持人要求擁抱馬化騰一下,馬化騰雖然抱了,但是所有人都看到他的臉紅了,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樣子。
12 馬化騰結婚的比較晚,他和妻子是在北京見的面,而且是網友,但不屬於完全意義的網戀,更多的交往和認識是在網下進行的。網上有消息說馬化騰花6000萬辦的婚禮,這不符合馬的風格,馬的婚禮很低調,在深圳辦的,只請了一些老員工和老朋友,外人均不得知。
13 馬化騰很低調,不喜歡在公司內部搞活動,公司上市的時候連酒會都沒有辦,公司只是在突破10萬用戶的時候集體去清遠玩了下,之後再也沒有比這更大的慶祝活動了。這和騰訊的價值觀有關:正直,盡責,合作,創新,好象和作秀沒什麼關系。
1 4 騰訊是典型的工程師文化主導的企業,04年是以技術為導向進行組織結構的搭建,04年後也是以產品為導向,都是工程師文化主導下的。馬化騰喜歡他人把他看做是一個工程師。深圳的很多企業都是典型的工程師文化,華為、邁瑞、大族都很強調這個,這和城市的氣質有關系,深圳另一家成功的互聯網企業迅雷也是一家工程師文化主導的企業。
15 馬化騰很低調,不喜歡說話,簡單直接,效率很高,現在因為不斷接受采訪,已經好很多了,但相比其他的互聯網企業的領袖,他真的很低調,不過,據說很多女記者喜歡馬化騰的類型,至於為什麼,點到為止。
[編輯本段]困難與機遇
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體又跟不上。」1999年2月,騰訊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即騰訊「QQ」 ,受到用戶歡迎,注冊人數瘋長,很短時間內就增加到幾萬人。人數增加就要不斷擴充伺服器,而那時一兩千元的伺服器託管費對公司都不堪重負。「我們只能到處去蹭人家的伺服器用,最開始只是一台普通PC機,放到具有寬頻條件的機房裡面,然後把程序偷偷放到別人的伺服器裡面運行。」
「那時候覺得養不起就賣掉吧,」馬化騰提起當時情形很慶幸地笑了:「但是在賣QQ時我們碰到了麻煩。我跟許多ICP(內容提供商)談,他們都要求獨家買斷。」這讓本想靠QQ軟體多賣幾家公司賺錢的馬化騰非常猶豫。最懸的是當時與深圳電信數據局的談判,對方准備出60萬元,馬化騰堅持要賣100萬元,始終談不攏,只好告吹。
軟體賣不掉,但用戶增長卻很快,運營Q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馬化騰只好四處去籌錢。找銀行,銀行說沒聽說過憑「注冊用戶數量」可以辦抵押貸款的;與國內投資商談,對方關心的大多是騰訊有多少台電腦和其他固定資產。1999年下半年,從美國到中國,互聯網開始「發燒」,受昔日老網友丁磊海外融資的啟發,馬化騰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QQ400萬美元,分別占公司20%的股份。QQ發展到1萬用戶時,這筆錢還沒用完。」
有了這筆資金,公司買了20萬兆的IBM伺服器。「當時放在桌上,心裡別提有多美了。」馬化騰回憶當時情景,還喜不自禁。馬化騰:中國互聯網企業崛起需 "創新" 馬化騰介紹說,互聯網行業是一個有高知識密集的特點、有高附加值和有高產業帶動能力。不僅如此,這個行業還具有低能耗、低環境污染,「兩低」的特點。可以說,互聯網的服務行業不僅是高端服務行業,更是環保、綠色的服務行業。
在發言中,馬化騰認為互聯網產業非常新,而且變化非常快,歷史也非常短。 馬化騰相信中國互聯網的本土企業能夠崛起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土的創新,本土公司能夠充分的理解中國用戶的特點和發展方式,開發出真正適合中國網民的應用和服務,這是最根本的因素,未來國際巨頭也可以做得很好,比如google可以招很多非常好的人才,但是也一樣要本地化。未來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高端服務業要走向開放、進入資本市場,那麼在企業管理機制方面,還包括人才的吸引、激勵體制方面,如果不做改革的話,是沒有辦法和國際的、更加專業的服務型的公司去競爭。

7. 騰訊是誰創的

馬化騰 在深圳大學順理成章選擇計算機專業的時候,馬化騰的PC水準已令老師同學刮目相看,他既可以成為各種病毒剋星,為學校PC維護提供不錯的解決方案,同時又經常幹些將硬碟鎖住的惡作劇,讓學校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雖然年紀不大,馬化騰的網齡卻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許多網迷已在慧多網上早早體會到網路的樂趣。而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網他就樂此不疲,半年後自告奮勇地投了5萬元在家裡搞了四條電話線和8台電腦、承擔起慧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餘忙得不可開交。久而久之,深圳「馬站」在慧多網上名聲鵲起,但很少有人知道馬站長其實只是個20出頭的年輕人。回憶起那段生活,馬化騰有些自豪。「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 通過網路馬化騰結識了相當多的朋友,例如網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當年一起喝啤酒的時候,我們只是打工仔而已,都還不知道未來。丁磊後來的成功為我帶來了啟發,只要去做,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1993年從深大畢業後,他進入潤迅公司,開始做軟體工程師,專注於尋呼軟體的開發,並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的位置上,這段經歷使馬化騰明確了開發軟體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許多軟體技術人員往往對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寫軟體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種方式,而我已希望自己寫出的東西被更多的人應用,也願意扮演一個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 實用軟體概念不僅培養了馬化騰敏銳的軟體市場感覺,也使他從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寫的東西可以賣錢。」馬化騰是風靡一時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開發的股霸卡在賽格電子市場一直賣的不錯。馬化騰還不斷為朋友的公司解決軟體問題。這使他不僅在圈內小有名氣,而且也有了相當的原始積累。 最關鍵的問題是馬化騰平靜而有耐心的個性使其在股市上如魚得水,手頭很快就有了百萬資金。1994年入市的馬化騰最精彩的一單是將10萬元炒到70萬元,這使其完成了一次飛躍,為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 許多網路界朋友的新變化也令馬化騰開始重新打量自己。IT的機會太多了,我為什麼不可以抓住? 創業 「從1998年開始,我就考慮獨立創業,卻一直沒想清楚要做什麼,但創業的想法並沒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對著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覺可以在尋呼與網路兩大資源中找到空間。」 馬化騰是個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與其它創業者不同的是他絕不會單純強調「我」的價值,他從心底里知道團隊的意義。騰訊的幾個創始人都曾在深圳電信、網路界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幾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聯網的人,這無疑可以在技術和業務層面為騰訊提供很多幫助。「創業不是說著玩的事,騰訊也並非一帆風順。一開始,我們的伺服器都無處託管,創建一家公司可比寫軟體復雜多了。」馬化騰感覺創業初期還是有許多東西可以回味。 對於如何將尋呼與網路聯系起來發展業務馬化騰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對於是否上馬ICQ項目,當時騰訊的股東方的確存在過激烈的爭論。「最後,對網路技術發展方向的認同感使大家求同存異,我們開始對ICQ技術傾注偏愛。」 ICQ是一種基於INTERNET的即時通信工具,,它集尋呼、聊天、電子郵件和文件傳輸多種功能於一身。當用戶將ICQ安裝在個人電腦上,它就會嵌入Window系統,成為桌面上的圖標,用戶每打次打開計算機,它就是一個固定設備。互聯網用戶可藉此知道朋友是否在上網並可進行直接交流。三個年輕人看到了用戶對中文環境ICQ服務有極大的需求,,自主開發了基於INTERNET的網上中文ICQ服務--OICQ,並成為全國在線人數最多的中文ICQ服務商。 「我們曾險些把開發出的ICQ軟體以60萬元的價格賣給別人。現在有點慶幸當初沒有貿然行事。要在互聯網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許多很有才華的網路人才往往沒有注意這一點而失去了長遠機會。」馬化騰經常這樣告知同行。 在新興互聯網市場中淘金,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當時,這家十幾個人的小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台做項目,QQ只是公司的副產品。整個公司經常為了一個項目傾巢而出,還要時刻避免露出馬腳。為了給客戶留下很有實力的印象,那時馬化騰的名片上從來不印「總經理」的字樣,而只帶「工程師」的頭銜——在深圳,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有上百家,馬化騰當時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來。 困難與機遇 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體又跟不上。」1999年2月,騰訊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即騰訊「QQ」,受到用戶歡迎,注冊人數瘋長,很短時間內就增加到幾萬人。人數增加就要不斷擴充伺服器,而那時一兩千元的伺服器託管費對公司都不堪重負。「我們只能到處去蹭人家的伺服器用,最開始只是一台普通PC機,放到具有寬頻條件的機房裡面,然後把程序偷偷放到別人的伺服器裡面運行。」 「那時候覺得養不起就賣掉吧,」馬化騰提起當時情形很慶幸地笑了:「但是在賣QQ時我們碰到了麻煩。我跟許多ICP(內容提供商)談,他們都要求獨家買斷。」這讓本想靠QQ軟體多賣幾家公司賺錢的馬化騰非常猶豫。最懸的是當時與深圳電信數據局的談判,對方准備出60萬元,馬化騰堅持要賣100萬元,始終談不攏,只好告吹。 軟體賣不掉,但用戶增長卻很快,運營Q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儼然一個無底洞。馬化騰只好四處去籌錢。找銀行,銀行說沒聽說過憑「注冊用戶數量」可以辦抵押貸款的;與國內投資商談,對方關心的大多是騰訊有多少台電腦和其他固定資產。1999年下半年,從美國到中國,互聯網開始「發燒」,受昔日老網友丁磊海外融資的啟發,馬化騰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QQ220萬美元,分別占公司20%的股份。QQ發展到2000萬用戶時,這筆錢還沒用完。」 有了這筆資金,公司買了20萬兆的IBM伺服器。「當時放在桌上,心裡別提有多美了。」時至今日,馬化騰回憶當時情景,還喜不自禁。 2003年,國內IT富豪榜上出現了唯一一位來自深圳的富豪。馬化騰以7億元人民幣的身家名列富豪榜第七位。對此,馬化騰保持一貫的低調。 馬化騰說:從無線業務發展的這幾年來說,騰訊在無線業務及其增值服務上面已經找到一個良好的模式。通過不斷摸索和改善,目前我們的無線業務擁有通信類,娛樂下載類,交友類,游戲類與語音類等五大類二十多種業務。而且動感地帶品牌推出,使我們的無線數據業務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在馬化騰看來,他自己的成功是運營商的模式的成功。 據最新消息,騰訊計劃在2004年上市,計劃集資1到2億美元,公司市值超過10億美元。 馬化騰曾說到:騰訊走的方向是為用戶提供更多綜合性的服務。現在我們要踏實一些,不能把所有領域都囊括進來,重點是圍繞用戶群挖掘新的商機。在未來,我們會提出更綜合性的一站式服務:通信、娛樂、商用三大領域的拓展。 小企鵝之父馬化騰 生於1971年;個人財富:15.9億元 年齡:34歲 出生地:廣東潮陽 畢業院校:深圳大學計算機系 職務:騰訊控股首席執行官 公司總部:深圳 上市情況:香港-騰訊控股(HKSE:0700.HK) (馬化騰) QQ這由幾個小年青擺弄出來的小玩意兒,旺得實在令人嫉妒,馬化騰創業初期,憑著一個小小的即時通訊軟體在4年間做到銷售過億元,撰寫了一幕深圳版的矽谷傳奇。他不僅成功地粘住了中國最大的注冊互聯網用戶群體,還在恰當的時候,將這種影響力和忠誠度實現了商業化,探索出一條全新的盈利之路——不管是付費注冊,還是QQ簡訊聊天,騰訊無不大獲成功,公司盈利也像當年QQ會員注冊的勢頭一樣「瘋長」。 但是騰訊發展也有多事之秋,與突飛猛進的事業齊頭並進的,是滿天飛的收費服務傳言、層出不窮的用戶密碼被盜、Q號網上大拍賣等問題,馬化騰作為小公司大市場的領頭羊確實也被折騰得夠嗆,不過他還總是斯斯文文的笑。 無論從目前市場佔有率還是後繼實力上看,微軟MSN都是騰訊最大的競爭對手,騰訊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是否能成功抵禦MSN的威脅。現在騰訊主要的辦法還是繼續在QQ上開發新應用,集成新功能,畢竟QQ越強大,也越難被憾動,而這也正巧與騰訊尋找新盈利模式的目標完全一致,於是鞏固地位與持續盈利間就能形成了不斷加強的良性循環。從這一意義而言,MSN超越QQ殊為不易,在MSN咄咄逼人的進攻面前,QQ或許自有防禦之道。 現年33歲的馬化騰是廣東潮陽人,處事低調,不擅言語,平靜且淡然,只有談到計算機和網路,才會不時露出開心的笑容和得意。就是這樣一個年輕人,將繼續帶領QQ打好防禦鞏固戰役,續寫「QQ版」的網路神話。 哈哈收集了這么多 該給分吧

8. 馬化騰是韓國的人嗎

個人資料:
出生日期:1971年10月29日
國籍:中國
籍貫:廣東省潮陽
星座:天蠍座
稱號:QQ之父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1971年10月出生於潮汕
1984年隨父母從海南遷至深圳.
1989年-1993年,就讀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
1993年深大畢業,進入潤迅通信發展有限公司,從專注於尋呼軟體開發的軟體工程師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
1998年,創辦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馬化騰,騰訊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本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全面負責騰訊集團的策略規劃、定位和管理。是主要創辦人之一,自一九九九年起受雇於騰訊集團。
出任現職前,在中國電信服務和產品供應商深圳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主管互聯網傳呼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
一九九三年取得深圳大學理學士學位,主修計算機及應用,並在電信及互聯網行業擁有逾十年經驗。當選為深圳大學校友會副主席計算機系大學校友會主席
[編輯本段]小資料:
馬化騰,1993年畢業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當年的他,流落在一些中小公司打工,最多隻能算做深圳的邊緣人,一次偶然的機會,馬化騰接觸了ICQ,一個以色列人開發的即時聊天工具,馬化騰覺得ICQ這個東西很好,好到什麼程度呢?
馬化騰認為,好到可以做PC機之間的傳呼機,要知道那個時候,別說手機,那是大富豪的標志,要是你能有個BB機,嘿嘿,可也是挺闊的,要泡女朋友肯定沒問題。 馬化騰覺得ICQ能夠在電腦上提供即時信息功能,可是就是有一個很大的缺點,ICQ版本沒有中文的,用起來很不方便
於是,馬化騰就想搞一個中文的ICQ,馬上叫上幾個朋友成立了一個公司,仿照ICQ 搞一個中國的ICQ 。
當然,剛開始,騰訊的日子非常艱難,好些時候,QQ是近似用一種卑鄙的手段去偷人家的空間和帶寬,因為沒有錢來買伺服器,而市場上ICQ的中文版OICQ特受歡迎,下載的人特多。公元2000年,那可是OICQ的冬天,是騰訊的冬天,第一次網路泡沫席捲了整個中國互聯網,騰訊要出手讓賢了。
騰訊的高層某人找過中華網,新浪,賣100萬,可是,中華網的高管層都拒絕了.
馬化騰幾乎是傾其所有,這個時候,QQ不知道自己的贏利點到底在哪裡?注冊資源是很多,有什麼用呢?難道QQ只能向申請QQ號碼的用戶收取一點可憐的注冊費嗎?(有一段時間QQ上,申請號碼要收費,就是QQ最艱難的見證)
這個時候,有風投公司砸錢幫助騰訊在香港上市了,QQ當時是沒有現金資本的,如果一定要講資本的話,那就是許多許多與你我這樣的數量高達7.147億的QQ用戶。
QQ上市後,馬化騰的個人身價迅速飈升,身價17億港幣!
據可靠消息現在的騰訊市值33億美金。
馬化騰在模仿間不經意打造了一個龐大的QQ帝國,改變了中國人溝通的方式,手機,電話,還有QQ成了大部分中國人必備的工具,甚至,有許多小弟弟小妹妹們可以不用手機,不用EMAIL,可是萬萬不能沒有QQ,上面有好多好多談得來的人,有好多好多好玩的游戲------
從前一段時間開始,騰訊開始走多元化戰略,已經是中國的第四大門戶網站,有了自己的paipai.com,有了QQ幻想,QQ堂。有了自己的搜索引擎soso.com—騰訊不光在線上像網路章魚一樣擴張,在線下更不例外,與可口可樂搞得如火如荼的促銷活動就是最好的證明。
馬化騰不喜歡作秀,而且QQ的新產品總是在無聲無息間推出無聊業務,
雖然年紀不大,馬化騰的網齡卻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許多網迷已在慧多網上早早體會到網路的樂趣。而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網他就樂此不疲,半年後自告奮勇地投了5萬元在家裡搞了四條電話線和8台電腦、承擔起慧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餘忙得不可開交。久而久之,深圳「馬站」在慧多網上名聲鵲起,馬化騰有些自豪。「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
通過網路馬化騰結識了相當多的朋友,例如網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當年一起喝啤酒的時候,我們只是打工仔而已,都還不知道未來。丁磊後來的成功為我帶來了啟發,只要去做,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編輯本段]創業
「從1998年開始,我就考慮獨立創業,卻一直沒想清楚要做什麼,但創業的想法並沒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對著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覺可以在尋呼與網路兩大資源中找到空間。」
馬化騰是個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不會單純強調「我」的價值,他知道團隊的意義。騰訊的幾個創始人都曾在深圳電信、網路界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幾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聯網的人,這無疑可以在技術和業務層面為騰訊提供很多幫助。「創業不是說著玩的事,騰訊也並非一帆風順。一開始,我們的伺服器都無處託管,創建一家公司可比寫軟體復雜多了。」馬化騰感覺創業初期還是有許多東西可以回味。
對於如何將尋呼與網路聯系起來發展業務馬化騰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對於是否上馬ICQ項目,當時騰訊的股東方的確存在過激烈的爭論。「最後,對網路技術發展方向的認同感使大家求同存異,我們開始對ICQ技術傾注偏愛。」
ICQ是一種基於INTERNET的即時通信工具,,它集尋呼、聊天、電子郵件和文件傳輸多種功能於一身。當用戶將ICQ安裝在個人電腦上,它就會嵌入Window系統,成為桌面上的圖標,用戶每打次打開計算機,它就是一個固定設備。互聯網用戶可藉此知道朋友是否在上網並可進行直接交流。三個年輕人看到了用戶對中文環境ICQ服務有極大的需求,,自主開發了基於INTERNET的網上中文ICQ服務,並成為全國在線人數最多的中文ICQ服務商。
「我們曾險些把開發出的ICQ軟體以60萬元的價格賣給別人。現在有點慶幸當初沒有貿然行事。要在互聯網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許多很有才華的網路人才往往沒有注意這一點而失去了長遠機會。」馬化騰經常這樣告知同行。
在新興互聯網市場中淘金,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當時,這家十幾個人的小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台做項目,QQ只是公司的副產品。整個公司經常為了一個項目傾巢而出,還要時刻避免露出馬腳。為了給客戶留下很有實力的印象,那時馬化騰的名片上從來不印「總經理」的字樣,而只帶「工程師」的頭銜——在深圳,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有上百家,馬化騰當時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來。
[編輯本段]困難與機遇
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體又跟不上。」1999年2月,騰訊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即騰訊「QQ」 ,受到用戶歡迎,注冊人數瘋長,很短時間內就增加到幾萬人。人數增加就要不斷擴充伺服器,而那時一兩千元的伺服器託管費對公司都不堪重負。「我們只能到處去蹭人家的伺服器用,最開始只是一台普通PC機,放到具有寬頻條件的機房裡面,然後把程序偷偷放到別人的伺服器裡面運行。」
「那時候覺得養不起就賣掉吧,」馬化騰提起當時情形很慶幸地笑了:「但是在賣QQ時我們碰到了麻煩。我跟許多ICP(內容提供商)談,他們都要求獨家買斷。」這讓本想靠QQ軟體多賣幾家公司賺錢的馬化騰非常猶豫。最懸的是當時與深圳電信數據局的談判,對方准備出60萬元,馬化騰堅持要賣100萬元,始終談不攏,只好告吹。
軟體賣不掉,但用戶增長卻很快,運營Q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馬化騰只好四處去籌錢。找銀行,銀行說沒聽說過憑「注冊用戶數量」可以辦抵押貸款的;與國內投資商談,對方關心的大多是騰訊有多少台電腦和其他固定資產。1999年下半年,從美國到中國,互聯網開始「發燒」,受昔日老網友海外融資的啟發,馬化騰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QQ400萬美元,分別占公司20%的股份。QQ發展到1萬用戶時,這筆錢還沒用完。」
有了這筆資金,公司買了20萬兆的IBM伺服器。「當時放在桌上,心裡別提有多美了。」馬化騰回憶當時情景,還喜不自禁。
補充一下:
騰訊經過一個很重要的賠償官司,即,當時名叫OICQ尋呼機,在1999-2000年左右,OICQ搶了很多ICQ很多的用戶群,尤其是中國大陸,同時注冊了www.Oicq.com這個域名,後來ICQ公司通過法律途徑,最終判定騰訊敗訴,停止使用OICQ這個名稱,並歸還上述域名給ICQ公司,同時賠償了一定金額的費用,從此騰訊使用QQ這個名稱,因www.qq.com域名給他人注冊,騰訊於是乎通過談判,租用別人的域名。現在轉讓沒不知道。當時最搞笑的,軟體關於裡面竟然有ICQ的國際公約。
另個插曲,為什麼5位號比較難申訴,都是因為初期的OICQ在98年放號時就是4位,於99年初統一在前面加1還是幾的,升級成5位,後續才陸續放出6789。。。位。
在98年99年時誰會想到這東西能掙錢,早知道申請多些號,最初申請的號,早不知道丟哪了,因為當時上網條件還是很有限的,一個好點的賀氏貓都要1000多,上網費都是比較高的,當時只有些較大的公司才有上網,直至99年底,才逐步有所改善。馬化騰:中國互聯網企業崛起需 "創新" 馬化騰介紹說,互聯網行業是一個有高知識密集的特點、有高附加值和有高產業帶動能力。不僅如此,這個行業還具有低能耗、低環境污染,「兩低」的特點。可以說,互聯網的服務行業不僅是高端服務行業,更是環保、綠色的服務行業。
在發言中,馬化騰認為互聯網產業非常新,而且變化非常快,歷史也非常短。 馬化騰相信中國互聯網的本土企業能夠崛起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土的創新,本土公司能夠充分的理解中國用戶的特點和發展方式,開發出真正適合中國網民的應用和服務,這是最根本的因素,未來國際巨頭也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可以招很多非常好的人才,但是也一樣要本地化。未來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高端服務業要走向開放、進入資本市場,那麼在企業管理機制方面,還包括人才的吸引、激勵體制方面,如果不做改革的話,是沒有辦法和國際的、更加專業的服務型的公司去競爭。
[編輯本段]馬化騰持股比例: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信息(截止至2008年3月)港交所股票代碼:700總股數: 約170.9億主要股東: MIH (35.24%), 馬化騰(12.76%), 張志東(4.63%)
馬化騰經典語錄
1 做任何事業我都不喜歡冒險。
2 我常思考怎樣能夠以出奇制勝的辦法戰勝競爭對手。
3 不賠錢比賺錢更重要。
4 我把大部分資金投入到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中。
5 我把資金分散投入到風險和回報不同的幾個項目中。
6 我做出的決策經常是正確的。
7 我經常懷疑自己做出的決策是否正確。
8 一個希望成功的人敢於冒很大的風險。
9 一個希望成功的人首先要迴避風險。
10 我對自己所做的任何工作都很投入。
11 我只對自己感興趣和具有挑戰性的事情非常投入。
12 我願意做那種程式化的工作,哪怕它相當枯燥。
13 我喜歡做能顯示自己獨特性的工作。
14 當別人贊賞我工作成就時我很得意。
15 我討厭別人對我的工作指指點點,說三道四。
16 我不願意做那種必須對結果負責的工作。
17 我不喜歡對自己的工作做長遠規劃。
18 我喜歡用數字和圖表證明一個人的工作做得好壞。
19 要取得事業成功,必須花心思預測未來幾個月甚至幾年的事情。
20 比起機關公務員或教師來說,從事工商業更能體現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