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深圳出身的名人,
抗倭英雄劉起龍
抗英英雄賴恩爵
抗日英雄劉黑仔
愛國華僑劉鑄伯
革命志士曾生
著名將帥黃遠
愛民省長陳郁
美術專家陳煙橋
優秀園丁潘冠良
當今雷鋒陳觀玉
『貳』 深圳名人
萬科的王石,騰訊的馬化騰
『叄』 深圳歷史人物
文物考古鑒定所的一長排辦公室總是非常安靜,偶爾看見一兩個人影都顯得很希奇。如果可以在專家們辦公室的門外掛上顯示狀態的指示牌,那麼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定是「在路上」或者「考古中」。
彭全民就是其中的一個。這一天,他難得出現在辦公室里,把桌子櫃子上的東西清理一空,只為了騰出地方給他最新的「寶貝」安身立命。兩個「水壺」、兩片破「瓶蓋」,這是他從福龍快速幹道里最新發掘的文物。他得意的表情從他的大鬍子里滲透出來:「你快看,這可是以前從來沒發掘過的樣式,上面竟然有一個點狀突起裝飾……」
□ 彭全民編年史
深圳地方史研究學者,文物考古鑒定所副研究員
出生於廣東揭西,客家人。
1983年,中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來到深圳博物館工作了11年。
1987年,參與整理出了30萬字的《深圳文物志》初稿。
1994年開始,在文物管理辦公室又工作了11年。20多年來發表有關深圳文物保護、歷史考古研究等論文30篇,參加全國和國際的學術會議17次,發表的著作、論文、文章共80多萬字,主編書籍100多萬字。
2005年,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成立,任副研究員。
1 最想把深圳幾個大姓的家譜整理出來
23年前的一天,彭全民走出中山大學的校門。來到深圳,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查閱深圳地方史籍。他的目光落在清康熙《新安縣志》、嘉慶《新安縣志》以及1960年編寫的《寶安縣志》上。這是深圳僅有的地方史籍,而且這些都是官方所記載的歷史,民間老百姓的歷史人們幾乎一無所知。
於是他的工作起點從收集家譜、族譜開始,對深圳來說,這些就是最豐富的民間史料。有一次他聽說沙井陳氏有一部清光緒十年編的《國圜公家譜》,就遠遠追了過去。可是陳姓一家怕家譜遺失,從來不肯外借,最多隻能在他們的監督下現場翻翻而已。彭全民最遺憾的是自己怎麼沒有金庸小說里馮蘅那樣過目不忘的才能,只好動了各種腦筋。後來他採取了迂迴戰術,當地一位小學校長幫他借了出來,他拿著家譜飛奔著去復印,又飛奔著送回來。這部家譜果然非常有價值,原來這一戶陳氏人家是當年駙馬房的後代(祖上當過駙馬)。
現在,光是彭氏族譜彭全民就已經收集了20多本,他最想做的事情是把深圳幾個大姓的家譜詳盡整理出來。如果你懷疑小小家譜對深圳整個歷史的價值,彭全民會非常嚴肅地說:「很多人想做更輝煌的事情,在更宏觀的方向上努力,比如研究整個深圳的歷史。但宏觀的方面就需要牢靠的基礎才行,我只想做收集民間史料這些最基礎的事情。現在很多家譜、族譜處於搶救階段,深圳農村的城市化讓族史、村史更有斷代的危險。」
即使是最基礎性的事情,有時也能起到最輝煌的作用。彭全民一次考察時來到了沙頭下沙村,就問這個村的歷史有多久了,村幹部非常自豪地說:「有200多年了!我們還保有祖先的墓葬呢!」彭全民大腦里火花一閃,決定跟著村幹部去看看。當時的新洲路還沒有修成,只有狹窄的山路,汽車開不進去。他們走了好長一段路,終於看到了這座「200多年」前的墓葬。沒想到更大的驚喜在後面,彭全民仔細看了看墓碑,上面竟赫然寫著建於宋淳�八年!他不知道是該興奮還是好笑了:「你們的歷史何止200多年,至少有七八百年的歷史了!」
後來這座墓葬申報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因為它七八百年間從來沒被修葺和改造過的「原汁原味」的宋代文物,又順利地被評為了省級重點文保單位。
2 考古研究時更像「敢死隊員」
也許是冒險精神的作祟,彭全民在考古研究時像是「敢死隊員」。
來深圳的第二年,他開始騎摩托車下各個鄉村,15年裡一共換了三輛。即使是田埂里很窄的小道他也會一踩油門騎過去。「大不了就摔一跤嘛。」他這樣想,果然就摔過好幾次,傷疤直到現在還頑強地盤踞在他腿上。有時碰上前不著村後不挨店的地方,突然下起暴雨,他毫無疑問被淋成了落湯雞。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過年期間,一家文物保護單位被盜,正在家吃年飯的彭全民騎著摩托車趕忙出門。那一天的深圳竟然寒風凜冽,冷風從袖子灌進來,一下子鑽到了脖子那裡,摩托車上的彭全民簡直要僵掉了,只好每隔一會停下來蹦幾下暖暖身子。到了文物所在地的海邊,他一直保持全身發抖的狀態,腳已經凍僵,走在地上毫無知覺。
他曾經在江西婺源的一個博物館看到了汪鋐墓(明朝時率領深圳人民抗擊葡萄牙侵略者的官員)的兩塊墓誌。墓誌就壘在博物館門口,房檐上有水一滴滴落下來,緩慢濺在碑上。而下面的一塊碑因為被雨水侵蝕了十多年,碑文有些地方已經模糊不清。彭全民看著看著開始痛心,脫了上衣就開始拓片。那是陽光猛烈的中午,他身上被曬脫了皮,卻沉浸在對汪鋐傳記的探究里。
而現在的彭全民更僅僅接近孔子所說的「知天命」的狀態,年輕時的好奇、冒險、沖動、樂天都慢慢轉化成了平和。他說,「知天命」就是自己最嚮往的境界,這個階段做人已經爐火純青,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對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別人說笑都影響不到自己,只做自己該做的事。「我就要像這樣做才好。」彭全民說,並且認為「知天命」和「和諧深圳」有著異曲同工的妙處。
□ 人物話本
深圳應申報歷史文化名城?
人物時代:有專家曾經說:「深圳從來就不是文化沙漠,與其他任何城市相比,深圳具有同樣的歷史深度、歷史延續性和完整性。」以前別人說深圳沒有歷史,現在人們又說深圳有歷史卻不為人所知,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
彭全民:深圳經常做改弦更張的事情。公元331年成立了寶安縣,到了武則天時期改名為東莞縣,到了明朝又叫新安縣,民國時又恢復到寶安縣的名字,1979年才改為深圳市。對於「深圳」這個名字來說,只有不到30年的歷史,名稱變更太快;其次,深圳經濟、城市發展速度太快,人們不願回首;第三,建市前本地人不到30萬,現在是上千萬人,多數人不了解深圳的歷史,所以深圳人沒有歸屬感。於是一般人只知道1979年後的歷史,就造成了深圳沒有歷史的印象。
人物時代:你和許多專家都曾說過,深圳絕對有資格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可是對一般人來說,聽到這個消息會覺得好笑吧?
彭全民:這是認識上的問題。這些人本身並不是素質差,而是不了解深圳。我跟很多人講述了深圳的歷史,他們很快就改變了看法,都認為深圳夠條件申報歷史文化名城。
深圳古代就是邊疆城市、海防城市,有豐富的歷史。深圳的近現代史和國家的重大歷史的發生息息相關,比如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夕的九龍之戰就是從新安縣(深圳舊稱)開始,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英國就佔領了香港島,當時的香港島屬於新安縣的一部分。香港是分三次從新安縣劃出去的,南頭古城是香港的根。三次劃地,深圳人民都義憤填膺,進行了三次抗英活動。深圳鹽田的三洲田起義是孫中山領導的反清革命的首義。後來的抗日戰爭時期,深圳又是華南抗日的一面旗幟。這些歷史都足以配得上歷史文化名城的稱號。深圳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是客觀存在的,深圳何時成為歷史文化名城是時間問題。
人物時代:曾經幾乎所有人都相信「深圳的歷史從一個小漁村開始」。現在許多學者卻越來越反對「小漁村說」?
彭全民:1600多年前,深圳就是南方海疆的一個邊城,叫「東官郡城」和「寶安縣城」。這是一個「城」的概念,而不是一個小鎮而已,所以「小漁村說」是不確切的。充其量只能說,「小漁村」指的是深圳這個「東官郡城」管轄的某個地方。
不會得意於「深圳通」這個標簽
人物時代:深圳近年對文物保護加強了力度,去年是文物保護年,今年開始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加上今年6月10日是我國首個文化遺產日。作為學者,看到這些更欣慰吧?
彭全民:現在進行的第三次文物普查非常有必要。對深圳這種現代化建設中的城市來說,首先基本摸清深圳物質文化遺產的家底,在今後的規劃中就可以少一點毀壞文物古跡,保護好重要的文物古跡。一個現代化城市的判斷標准不光是經濟發展的速度,還有保護文化遺產的力度。一個城市不可能把自己的歷史抹掉,不然就像倒嬰兒的洗澡水卻把嬰兒與水一起倒掉一樣可笑。
人物時代:去年評選改革開放十大歷史性建築的時候,你曾經建議舉辦「深圳十大古建築」評選和「十大歷史名人」評選。你會最先推薦哪些候選?
彭全民:「深圳十大古建築」會選大鵬所城、南頭古城、元勛舊址、鶴湖新居、曾氏大宗祠、綺雲書室等等,太多了。
「十大歷史名人」首先選黃舒、湯克寬、汪鋐、劉穩、何真等。元末群雄割據時,何真統一了嶺南,後來歸順了明朝。何真本來有和朱元璋對抗、爭奪皇帝位的實力,但因為不願意打仗而自願歸順,這對深圳的歷史是有貢獻的,連朱元璋都評價他是「真男子」。
人物時代:你專門從事深圳地方史研究,但是《深圳古代簡史》卻是由別的學者寫出來的,你會不服氣嗎?
彭全民:各行各業都需要了解深圳,在更詳盡豐富的著作出現以前,簡史是很重要的。而我現在想寫書都寫不出來,因為明明知道還有很多資料沒有收集完,我寧願做收集資料這些最基礎的事情。
人物時代:現在很多人叫你「深圳通」,這個稱呼對你來說是得意的砝碼還是壓力?
彭全民:就深圳地方史方面來說,我掌握的資料可能比別人多點。這個稱呼沒什麼好得意的,對我來說是個勉勵。現在研究深圳史的人越來越多,如果我不努力很快就會被取代了!
□ 撰文 本報記者 杜虹 □ 攝影 本報記者 胡可
文物考古鑒定所的一長排辦公室總是非常安靜,偶爾看見一兩個人影都顯得很希奇。如果可以在專家們辦公室的門外掛上顯示狀態的指示牌,那麼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定是「在路上」或者「考古中」。
彭全民就是其中的一個。這一天,他難得出現在辦公室里,把桌子櫃子上的東西清理一空,只為了騰出地方給他最新的「寶貝」安身立命。兩個「水壺」、兩片破「瓶蓋」,這是他從福龍快速幹道里最新發掘的文物。他得意的表情從他的大鬍子里滲透出來:「你快看,這可是以前從來沒發掘過的樣式,上面竟然有一個點狀突起裝飾……」
□ 彭全民編年史
深圳地方史研究學者,文物考古鑒定所副研究員
出生於廣東揭西,客家人。
1983年,中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來到深圳博物館工作了11年。
1987年,參與整理出了30萬字的《深圳文物志》初稿。
1994年開始,在文物管理辦公室又工作了11年。20多年來發表有關深圳文物保護、歷史考古研究等論文30篇,參加全國和國際的學術會議17次,發表的著作、論文、文章共80多萬字,主編書籍100多萬字。
2005年,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成立,任副研究員。
1 最想把深圳幾個大姓的家譜整理出來
23年前的一天,彭全民走出中山大學的校門。來到深圳,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查閱深圳地方史籍。他的目光落在清康熙《新安縣志》、嘉慶《新安縣志》以及1960年編寫的《寶安縣志》上。這是深圳僅有的地方史籍,而且這些都是官方所記載的歷史,民間老百姓的歷史人們幾乎一無所知。
於是他的工作起點從收集家譜、族譜開始,對深圳來說,這些就是最豐富的民間史料。有一次他聽說沙井陳氏有一部清光緒十年編的《國圜公家譜》,就遠遠追了過去。可是陳姓一家怕家譜遺失,從來不肯外借,最多隻能在他們的監督下現場翻翻而已。彭全民最遺憾的是自己怎麼沒有金庸小說里馮蘅那樣過目不忘的才能,只好動了各種腦筋。後來他採取了迂迴戰術,當地一位小學校長幫他借了出來,他拿著家譜飛奔著去復印,又飛奔著送回來。這部家譜果然非常有價值,原來這一戶陳氏人家是當年駙馬房的後代(祖上當過駙馬)。
現在,光是彭氏族譜彭全民就已經收集了20多本,他最想做的事情是把深圳幾個大姓的家譜詳盡整理出來。如果你懷疑小小家譜對深圳整個歷史的價值,彭全民會非常嚴肅地說:「很多人想做更輝煌的事情,在更宏觀的方向上努力,比如研究整個深圳的歷史。但宏觀的方面就需要牢靠的基礎才行,我只想做收集民間史料這些最基礎的事情。現在很多家譜、族譜處於搶救階段,深圳農村的城市化讓族史、村史更有斷代的危險。」
即使是最基礎性的事情,有時也能起到最輝煌的作用。彭全民一次考察時來到了沙頭下沙村,就問這個村的歷史有多久了,村幹部非常自豪地說:「有200多年了!我們還保有祖先的墓葬呢!」彭全民大腦里火花一閃,決定跟著村幹部去看看。當時的新洲路還沒有修成,只有狹窄的山路,汽車開不進去。他們走了好長一段路,終於看到了這座「200多年」前的墓葬。沒想到更大的驚喜在後面,彭全民仔細看了看墓碑,上面竟赫然寫著建於宋淳�八年!他不知道是該興奮還是好笑了:「你們的歷史何止200多年,至少有七八百年的歷史了!」
後來這座墓葬申報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因為它七八百年間從來沒被修葺和改造過的「原汁原味」的宋代文物,又順利地被評為了省級重點文保單位。
2 考古研究時更像「敢死隊員」
也許是冒險精神的作祟,彭全民在考古研究時像是「敢死隊員」。
來深圳的第二年,他開始騎摩托車下各個鄉村,15年裡一共換了三輛。即使是田埂里很窄的小道他也會一踩油門騎過去。「大不了就摔一跤嘛。」他這樣想,果然就摔過好幾次,傷疤直到現在還頑強地盤踞在他腿上。有時碰上前不著村後不挨店的地方,突然下起暴雨,他毫無疑問被淋成了落湯雞。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過年期間,一家文物保護單位被盜,正在家吃年飯的彭全民騎著摩托車趕忙出門。那一天的深圳竟然寒風凜冽,冷風從袖子灌進來,一下子鑽到了脖子那裡,摩托車上的彭全民簡直要僵掉了,只好每隔一會停下來蹦幾下暖暖身子。到了文物所在地的海邊,他一直保持全身發抖的狀態,腳已經凍僵,走在地上毫無知覺。
他曾經在江西婺源的一個博物館看到了汪鋐墓(明朝時率領深圳人民抗擊葡萄牙侵略者的官員)的兩塊墓誌。墓誌就壘在博物館門口,房檐上有水一滴滴落下來,緩慢濺在碑上。而下面的一塊碑因為被雨水侵蝕了十多年,碑文有些地方已經模糊不清。彭全民看著看著開始痛心,脫了上衣就開始拓片。那是陽光猛烈的中午,他身上被曬脫了皮,卻沉浸在對汪鋐傳記的探究里。
而現在的彭全民更僅僅接近孔子所說的「知天命」的狀態,年輕時的好奇、冒險、沖動、樂天都慢慢轉化成了平和。他說,「知天命」就是自己最嚮往的境界,這個階段做人已經爐火純青,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對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別人說笑都影響不到自己,只做自己該做的事。「我就要像這樣做才好。」彭全民說,並且認為「知天命」和「和諧深圳」有著異曲同工的妙處。
□ 人物話本
深圳應申報歷史文化名城?
人物時代:有專家曾經說:「深圳從來就不是文化沙漠,與其他任何城市相比,深圳具有同樣的歷史深度、歷史延續性和完整性。」以前別人說深圳沒有歷史,現在人們又說深圳有歷史卻不為人所知,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
彭全民:深圳經常做改弦更張的事情。公元331年成立了寶安縣,到了武則天時期改名為東莞縣,到了明朝又叫新安縣,民國時又恢復到寶安縣的名字,1979年才改為深圳市。對於「深圳」這個名字來說,只有不到30年的歷史,名稱變更太快;其次,深圳經濟、城市發展速度太快,人們不願回首;第三,建市前本地人不到30萬,現在是上千萬人,多數人不了解深圳的歷史,所以深圳人沒有歸屬感。於是一般人只知道1979年後的歷史,就造成了深圳沒有歷史的印象。
人物時代:你和許多專家都曾說過,深圳絕對有資格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可是對一般人來說,聽到這個消息會覺得好笑吧?
彭全民:這是認識上的問題。這些人本身並不是素質差,而是不了解深圳。我跟很多人講述了深圳的歷史,他們很快就改變了看法,都認為深圳夠條件申報歷史文化名城。
深圳古代就是邊疆城市、海防城市,有豐富的歷史。深圳的近現代史和國家的重大歷史的發生息息相關,比如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夕的九龍之戰就是從新安縣(深圳舊稱)開始,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英國就佔領了香港島,當時的香港島屬於新安縣的一部分。香港是分三次從新安縣劃出去的,南頭古城是香港的根。三次劃地,深圳人民都義憤填膺,進行了三次抗英活動。深圳鹽田的三洲田起義是孫中山領導的反清革命的首義。後來的抗日戰爭時期,深圳又是華南抗日的一面旗幟。這些歷史都足以配得上歷史文化名城的稱號。深圳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是客觀存在的,深圳何時成為歷史文化名城是時間問題。
人物時代:曾經幾乎所有人都相信「深圳的歷史從一個小漁村開始」。現在許多學者卻越來越反對「小漁村說」?
彭全民:1600多年前,深圳就是南方海疆的一個邊城,叫「東官郡城」和「寶安縣城」。這是一個「城」的概念,而不是一個小鎮而已,所以「小漁村說」是不確切的。充其量只能說,「小漁村」指的是深圳這個「東官郡城」管轄的某個地方。
不會得意於「深圳通」這個標簽
人物時代:深圳近年對文物保護加強了力度,去年是文物保護年,今年開始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加上今年6月10日是我國首個文化遺產日。作為學者,看到這些更欣慰吧?
彭全民:現在進行的第三次文物普查非常有必要。對深圳這種現代化建設中的城市來說,首先基本摸清深圳物質文化遺產的家底,在今後的規劃中就可以少一點毀壞文物古跡,保護好重要的文物古跡。一個現代化城市的判斷標准不光是經濟發展的速度,還有保護文化遺產的力度。一個城市不可能把自己的歷史抹掉,不然就像倒嬰兒的洗澡水卻把嬰兒與水一起倒掉一樣可笑。
人物時代:去年評選改革開放十大歷史性建築的時候,你曾經建議舉辦「深圳十大古建築」評選和「十大歷史名人」評選。你會最先推薦哪些候選?
彭全民:「深圳十大古建築」會選大鵬所城、南頭古城、元勛舊址、鶴湖新居、曾氏大宗祠、綺雲書室等等,太多了。
「十大歷史名人」首先選黃舒、湯克寬、汪鋐、劉穩、何真等。元末群雄割據時,何真統一了嶺南,後來歸順了明朝。何真本來有和朱元璋對抗、爭奪皇帝位的實力,但因為不願意打仗而自願歸順,這對深圳的歷史是有貢獻的,連朱元璋都評價他是「真男子」。
人物時代:你專門從事深圳地方史研究,但是《深圳古代簡史》卻是由別的學者寫出來的,你會不服氣嗎?
彭全民:各行各業都需要了解深圳,在更詳盡豐富的著作出現以前,簡史是很重要的。而我現在想寫書都寫不出來,因為明明知道還有很多資料沒有收集完,我寧願做收集資料這些最基礎的事情。
人物時代:現在很多人叫你「深圳通」,這個稱呼對你來說是得意的砝碼還是壓力?
彭全民:就深圳地方史方面來說,我掌握的資料可能比別人多點。這個稱呼沒什麼好得意的,對我來說是個勉勵。現在研究深圳史的人越來越多,如果我不努力很快就會被取代了!
『肆』 中國古代歷史上和深圳有關的名人,一個就好,要詳細 謝謝
鄧小平南方談話。1992年初,鄧小平先後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並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通稱南巡講話。講話針對人們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慮,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從中國實際出發,站在時代的高度,深刻地總結了十多年改革開放的經驗教訓,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這個講話標志著繼毛澤東思想之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偉大歷史性飛躍的思想結晶———鄧小平理論的最終成熟和形成。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鄧小平先後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視察,沿途發表了重要談話。鄧小平談話的中心是: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談話要點是:
(一)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鄧小平說: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使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獲得解放,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後,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二)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鄧小平說,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准,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關於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問題,鄧小平說,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在談到「左」和右的問題時,鄧小平強調,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三)抓住有利時機,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鄧小平說,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我國的經濟發展,總要力爭隔幾年上一個台階。他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現在,我們國內條件具備,國際環境有利,再加上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在今後的現代化建設長過程中,出現若干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比較好的階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夠辦到的。鄧小平強調了科技和教育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他指出,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四)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鄧小平說,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只手都要硬。他強調,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對幹部和共產黨員來說,廉政建設要作為大事來抓。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律靠得住些。鄧小平還強調,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五)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鄧小平指出,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對這個問題要清醒,要注意培養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標准,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班子。鄧小平強調,要進一步找年輕人進班子。要注意下一代接班人的培養。鄧小平還談到形式主義的問題。他指出,形式主義也是官僚主義。要騰出時間來多辦實事,多做少說。在談到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問題時,鄧小平強調,學馬列要精,要管用。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提倡這個,不要提倡本本。
(六)堅定社會主義信念。鄧小平說,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我們要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前進。
鄧小平南巡談話的發表,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伍』 現在有哪些名人在深圳
董超 強子 汪洋 劉玉浦
『陸』 深圳有哪些名人
1、袁庚 改革開放第一人
2、任正非 華為「教父」
3、馬化騰 QQ董事局主席,IT新銳
4、王石 萬科董事長 中國地產巨鱷
5、蔣開儒 春天歌聲 《歌唱祖國》、《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
6、叢飛 特區「活雷鋒」
7、吳立民 全國人大代表 為民請命的好公僕
8、楊劍昌 布衣青天
等等
『柒』 深圳市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
曾生,原名曾振生,廣東惠陽(今深圳坪山)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授少將。獲三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會員,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捌』 深圳有那些名人啊
周筆暢! 她是深圳的!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