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①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GDP與資源、環境、人口存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過去單純追求GDP的增長,忽略了對資源、環境、人口的重視,現在深圳人重視GDP的新內涵有利於促使人們在經濟發展中處理好GDP的增長與資源、環境、人口的關系,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益。②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人們對深圳特區經濟發展的認識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③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動力。深圳特區社會經濟的建設實踐為人們追求GDP的新認識提供現實基礎,也推動了人們對GDP認識的發展。(6分)
(2)①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對深圳未來經濟發展充滿信心,熱情支持特區經濟社會發展,也要不斷克服困難,勇敢接受經濟發戰可能產生的挫折和考驗。②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深圳經濟發展要注重通過自主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等增強內部動力,同時積極探索外部機遇,堅持內外結合,促進經濟持續發展。③聯系具有普遍性。要正確地處理好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人口的關系,促進經濟協調健康發展。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今後要不斷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推動深圳經濟科學發展。(8分)
④ 2019年深圳GDP數據造假多報了,居然還把汕尾市部分GDP計入深圳市內
半年深圳GDP是12133.92億元,前三季度是18689.13億元,所以2019第三季度是後者減前者,結果為6555.21億元。
再用同樣的方法算出深圳去年第三季度的GDP總量,2018年上半年深圳GDP為11009.38億元,前三季度為17530.69億元,因此2018年第三季度是6521.31億元。
用今年第三季度的數據比上去年同期數據就可以得到名義增速,6555.21/ 6521.31 = 1.00519,即名義增速只有0.52%,這是很可怕的,畢竟通脹率也有大約3%,如果考慮物價變化,第三季度深圳經濟很有可能已經進入了負增長狀態。
如果不是統計數據在第三季度主動擠水分(如前幾年東北的情況一樣),那麼這樣的失速可以說是很嚴重了。
考慮到人民幣過去一年對美元有顯著貶值,若以當期匯率計算,去年深圳第三季度GDP總量為950.6億美元,今年第三季度僅917億美元,同比下降了3.5%,比香港還弱(降2.9%)。
二、外向型經濟受沖擊
深圳經濟在今年突然失速,貿易摩擦是一個可能性很大的原因,因為深圳經濟的外向型程度非常高,依賴外貿。根據海關數據,深圳在2018年實現進出口總值29983.74億元,連續二十六年位列中國大陸各城市第一。
在深圳的外貿中,出口又明顯強於進口,深圳2018年出口總額高達16270.19億元,而貿易摩擦對出口的影響大於進口,這就使得更加依賴出口的深圳受到比其他城市更大的影響。新增關稅也使得深圳當地的製造業企業又多了一個出走的理由:越南和印度可以避開美國的額外關稅。
外向型經濟的深圳在外部環境好的時候比中國其他地區會更具活力,但在環境不利時也會受到更大的沖擊。
三、深圳沒有那麼強、廣州沒有那麼弱
近幾年「深圳超越廣州」、「廣州掉隊一線」的聲音非常大,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今年前三季度,廣州GDP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61億元,增量大於深圳的1158億元,深圳經濟在反超廣州後,領先優勢被廣州縮小了。
廣州經濟的外向型程度也很高,之所以能夠比深圳更加穩定,在於廣州有著非常不錯的消費市場,2018年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9256.2億元,比深圳的6168.8億多出50%,實際上,深圳的消費規模不僅低於北上廣,甚至還不如重慶、武漢和成都。
我們也可以從寫字樓行情考察經濟狀況,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的數據,深圳的甲級寫字樓在2019年上半年的空置率接近20%,而廣州不到5%,香港的空置率最低,只有3%。深圳寫字樓市場的寒冬,主要是由互聯網金融的退潮以及新增商辦供給太多導致的。
大灣區各城市甲級寫字樓存量及空置率
廣州的優勢還在於廣闊的腹地和相對較低的生活生產成本,白雲、花都、從化、增城、蘿崗、番禺這些區加起來比深圳要大得多,但房租卻不貴。廣州和深圳之間的合作空間大於競爭空間,未來大灣區的發展也將是一體化的,一榮俱榮,這個情況實際上正在發生:2019年第三季度不僅香港和深圳經濟不好看,廣州經濟的名義增速也不好看。
四、製造業是深圳的基本盤
深圳算得上是這幾年來一線城市中的網紅城市,從2015年率先啟動暴漲的房價,到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甚至有人表示香港和廣州未來都會是「臨深城市」,就連知名經濟學者張五常也高喊:深圳將成為整個地球的經濟中心。
張五常語出驚人
深圳真的有這么厲害嗎?當然沒有。
深圳高大上的金融和IT產業一直被視為這座城市競爭力的代表,但遺憾的是,這兩個看似是支柱的行業基礎並不穩固,金融行業在互聯網金融接連爆雷的背景下使得當地寫字樓租金大跌,IT行業在互聯網寒冬下的免疫力也相當有限。目前,製造業仍然是深圳經濟的基本盤,貢獻了深圳最多的就業。
根據《深圳統計年鑒2018》提供的數據,在2017年末,深圳共有943.29萬人就業,其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從業者為41.62萬人,金融業11.48萬人,兩者之和為53.1萬人,占深圳市總就業比重只有5.6%、
那麼製造業是多少呢?377.49萬,占深圳市總就業比例超過40%。 換句話說,那些不起眼的廠工廠妹們才是深圳就業的主流人群。
《深圳統計年鑒2018》第62頁
占據深圳超四成就業量的製造業職工收入大概是多少呢?下面是一張深圳常見的招工廣告牌,我們可以大概了解一下他們的收入情況,底薪大約只有2000多元,大都包吃包住,在底薪的基礎上加上績效獎、全勤獎、夜班補助、周末加班等,月收入上5000算非常不錯的水平。
深圳普通製造業工人的收入水平
這與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的《2018年深圳市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提供的信息相符合,該文件的第6頁,寫明了2018年深圳居民月薪的中位數是5069元/月。由於40%的製造業就業佔比已經接近全市半數就業人口,那麼5000出頭的中位數數據是可信的。
深圳地鐵二號線被稱為「富人線」,因為它經過福田中心區、香蜜湖、華僑城、深圳灣、蛇口等豪宅區,很多人對深圳的印象只有富人線周邊的輝煌,但沒有考察城中村的面貌和關外工廠的變化,富人線周邊的摩天大樓和豪宅代表的只是深圳的很小一部分,城中村和廠房才是深圳的基礎,真實的深圳,是兩個世界的融合。我們更應該對張五常說,在深圳成為「地球的經濟中心」之前,還是讓所有在深圳工作的人都過得更好一些吧。
深圳南山區不僅有起薪2000多的工廠,也有創下27萬/平米單價的豪宅(恆裕濱城二期)
目前深圳的製造業仍然強大,深圳在2018年的工業增加值保持在全國第一的位置,但近年來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苗頭,越來越高的房價將製造業甚至是高新產業擠出了深圳。
以華為為例,華為自2018年起,將大量員工從位於深圳龍崗的總部搬遷至東莞松山湖,因為東莞擁有更大更低成本的土地以及更好的工作環境,如今華為已有上萬員工在松山湖工作,其中包括3000多名研發人員,另一方面,華為還以底價從政府部門獲得了東莞3萬套員工住房,保障了員工安居樂業。
華為松山湖歐洲小鎮
華為的實力已經夠強了吧,連華為在高成本面前都不得不低頭,我們就能推測其他公司的壓力有多大了。
松山湖園區2018年經濟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8年,松山湖園區GDP從380億元增長至630億元,如此驚人的數據背後,是東莞摘了深圳的桃。這不是因為東莞本領大,而是深圳拱手相讓,深圳的高房價高成本成了東莞崛起的最大動力。
五、經濟失速的另一面:房價還在創新高
說到深圳,房價便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論炒房精神,深圳自稱第二,沒有別的城市敢說自己是第一,深圳的居民杠桿率也遠超其他三個一線城市。
一線城市房價自2017年3月以來有了顯著分化,北京和上海在2017年3月見頂之後不斷調整,目前整體房價已經比當時低了15%甚至更多,兩地現在的樓市仍然非常冷淡,調整沒有結束的跡象。
廣州由於漲得比較晚,因此到2018年中時房價才見頂下跌,目前也比高點下跌了約10%。
而深圳的房價非常強勢,在2015-2016年短期翻倍後,整體房價仍在創出新高,甚至有一些片區相比2017年初整體上漲了50%以上。
2017年以來,深圳房價走勢顯著強於上海房價(數據來源為中原研究中心)
近年來由於深圳戶籍政策寬松,大量內地投機者紛紛通過落戶跑到深圳炒房。
目前,深圳接受普高大專以上直接入戶,只需去一次戶政中心現場辦理,其餘網上秒批,整個流程下來大約半個月就能入戶深圳,本科以上還有1.5萬到3萬的補貼。沒有學歷的人可以靠積分入戶,積分又可以通過社保年限或指定的技術證書搞定。深圳的入戶手續非常簡單便捷,可以說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原本出於好意的搶人政策,被炒房者利用了起來,或許,搶人的目的本來就是希望多一些人去買房?
我們常說香港的高房價導致香港產業空心化,實際上,深圳房價上漲對於產業的危害會比香港嚴重得多。畢竟香港是全球數一數二的自由港、國際化程度遠超深圳、金融開放程度極高、擁有可以與紐交所並駕齊驅的港交所、也擁有獨立關稅區地位,今天香港在金融服務、國際貿易、航運等方面的強大程度是真的可以不要製造業的,在產業空心化議題上,香港空得起,深圳空不起。
和香港比起來,深圳仍然是一個「屌絲城市」,深圳的中位數收入只有香港的三分之一,深圳有超過40%的就業來自於製造業,而高房價正在擠壓製造業的空間。
六、深圳需要學習過去的自己
蛇口的開山炮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聲春雷,1979年初的蛇口,還是一片荒蕪的海邊灘塗,但僅僅4個月時間,這里就完成了蛇口開放的一期基礎工程的勘探設計工作。
深圳最初的定位並不高,一開始是出口特區,後來正式成為經濟特區。深圳的開放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資,內地勞動力也紛紛赴深圳創業打工,深圳常住人口從1979年的31萬增長到1990年的167萬。那時的深圳沒有高大上的定位,到深圳投資創業的開荒者也沒有寄希望於囤積一塊土地坐等發財。
當時深圳最流行的兩句話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以及」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深圳的崛起源於實干,而非投機。
希望幫到你,記得點贊!謝謝!
⑤ 「深圳速度」放緩了嗎
針對這些數據,各路媒體都進行了充分的解讀,其中最令人關注的結論有二:一是「深圳速度」放緩;二是深圳18年出口「老大」位置將不保。「深圳速度」真的放緩了嗎?客觀地說,前面提到的兩大結論都有過硬的依據。「深圳速度」放緩,是因為廣東省上半年GDP同比增幅達到12.7%,深圳比全省平均水平都慢,當然是「放緩」了。至於外貿,深圳前五個月的同比增幅低過全省,低過全國,按照深圳和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數據測算,一兩個月內,就會有城市的進出口總額超過深圳,所以,「老大」位置不保並非沒有可能。但是,如果我們對數據的研判分析到此為止,這種判斷未免失之簡略。快,要問為什麼快。慢,也要問為什麼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回答,「深圳速度」是不是真的放緩。其實但凡對深圳經濟發展持續關注的人士都會發現,「深圳速度」上半年慢,下半年快,這是深圳的一大特色。為什麼會有這個特色,牽涉到一些復雜的分析和解釋。單從近些年的統計數據來看,深圳全年的GDP增幅平均比上半年高1.5個百分點,去年甚至高出2.2個百分點。正因為這個原因,深圳上半年的經濟數據屢屢被拿出來做文章,最嚴重的情況發生在2008年,當年深圳上半年10.5%的增幅在全國大城市中排倒數第二,僅高於上海,引來驚呼一片。可是,隨著全年數據出爐,大家發現,深圳依然是深圳。同時,上半年的增長放緩,存在一些程序性原因。以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為例,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預期低了2.7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主要是今年的新建重大項目總投資421億,但上半年只完成了10億。之所以完成情況不理想,一是有些項目下半年才進入投資高峰期;二是一些項目正在報批之中。因為是程序性原因,所以,情況較為可控,扭轉和彌補都不會難。此外,還有些下降,正是結構調整的表現和結果。深圳雖然做了18年出口「老大」,但是,深圳的外貿依存度過高,一直被認為是經濟結構需要「糾偏」的內容。深圳頭五個月外貿增長低於全國16個百分點,但上半年GDP增長卻高於全國0.5個百分點,這說明,外貿增長這塊短板被其他領域的增長補齊了。比如說,深圳產品的內銷市場迅速做大,以前,深圳工業品70%外銷,今年已經做到內外銷各佔一半,這種變化,比單純的外銷增長更有價值。與此同時,深圳的消費增長更是耀眼,從2008年開始,深圳消費增速超過了GDP增速,今年上半年,更是超過GDP增速近5個百分點。這些變化,都比出口增長更有生命力。當然,我們分析了「深圳速度」放緩的原因和實質,不是為了把慢說成快。不管什麼樣的辯證法,都不能把慢變成快。我們只是希望透過慢的表象,告訴大家一個結論,深圳可以快,深圳應該快。因為眼下深圳的慢,並非是一個衰退期的開始,而是一個調整結構,蓄勢待發的起點。從深圳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來看,雖然不如想像的高,但其中並沒有遇到難以克服的深層矛盾,一些主動的結構調整正在產生效果,這是深圳可以快的前提。同時,深圳對於未來發展的高速度已經有了一套完整的實施方案。在今年的深圳市兩會上,市長許勤就曾對2015年GDP達到1.5萬億、GDP年均增速達到13%進行過詳細解釋,提出了互聯網、生物、新能源三大產業產值達到6500億等一系列目標,這是深圳可以快的底氣。當然,可以快不等於真的快。如何做到真的快?這就要求全市上下按照王榮同志提出的未來5年工作的總體原則:「追求好、力爭快、堅持特、突出新、立足干。」只有立足干,才能把可以快變成真的快。
⑥ 深圳 2021 年末常住人口達 1768.16 萬人,增加 4.78 萬人,說明了什麼
其實這個數據一對比真的是非常明顯的,按照往年的增長情況看,深圳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人口增長大戶。而最近發布的常住人口數據來看,深圳的增長數據大跌啊,跌得太厲害了,2021年深圳的常住人口比2020年只增加了4.78萬人,如果減掉新生人口,實際就是負增長。你知道跌到什麼程度了嗎?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同比增加52.98萬人。

雖然深圳的人口增速放緩,但潛力依然很大,這種情況其實是一線城市進入人口相對平衡發展的一個階段,人口增速放緩是自然而然的情況,雖說全國總人口快到了負增長的警戒線,但總的來看,珠三角地區總人口還是在緩慢增長,這其實是好事。
整個廣東省有著的良好的創新氛圍、製造業發達、收入相對較高、落戶政策寬松,人口吸引力在全國依然很突出。特別是廣州、深圳等城市,常住人口規模正在被修正,人口集聚能力和紅利效應突出。
此外,從購房市場看,年輕家庭依然是剛需群體,對於這些群體,其實我國相關部門從今年3月以來就制定了很多個性化政策,全國70多個樓市逐漸松綁,樓市出現了暖風,回暖跡象明顯,深圳樓市有了更多的期待,未來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
其實說到深圳這個城市,一直在我印象中都是很好的,它一直都是中國最合適的就業城市之一,是很多人可以去奮斗的地方,加油,深圳,請你相信,它一直都是一個好城市。
⑦ 深圳今年的GDP增速
1,深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依然不足,進度大幅滯後於年度計劃,工業投資增速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社會投資跟進緩慢;
2,消費出現收縮跡象。
3,瑞信16日下調中國2011年GDP增速至8.7%
4,估計從「十一五」到「十二五」,深圳的GDP年均增速將從13.5%降到10%以下。
⑧ 為什麼說深圳是中國的第四大城市
提到深圳,想到的是特區,中國和亞洲的金融、經濟和高科技中心!
深圳作為中國的特區,中國大陸最現代化,中產階級最多,富豪雲集,除北京、廣州、上海外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
中國內地四大金融中心北京、深圳特區、上海、廣州(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不包括在內),在英國《銀行家》雜志的國際金融中心最新排名中,排名最高的北京為21位,深圳是31位,上海是37位,廣州是43位。上海、廣州的排名低於孟買、墨西哥城。 (香港在這個榜單的排名僅低於倫敦和1紐約,排名全球第3位)
第一:英國<銀行家>雜志做的世界金融中心排名結果:
1、倫敦
2、紐約
3、香港
4、法蘭克福
5、巴黎
大陸幾個城市在這個榜單的排名結果是:
21、北京
32、深圳特區
37、上海
45、廣州
這個排名結果很客觀,僅供大家參考.千萬不要有狹隘主義.
深圳出了銀行業的招行銀行、保險業的平安保險集團、地產的萬科地產、證券的中信證券、高科技的華為通訊、中興通訊、大族激光、港口的深圳港(全球第2大集裝箱港口)、信息行業的騰訊、航空業的深圳航空公司(按公司資產排,除南航、國航、海航、東航外的中國第5),全是中國品牌價值最高的公司
第三:同事們經常去深圳出差,對深圳確實是贊賞有加,不愧為是中國的金融中心和國際化的大都市,尤其深圳的CBD,近60多棟50、60層的寫字樓,再加上09年准備開建的中國第1高樓,648米的——「中國平安國際金融中心
這四個城市是中國真正的一線城市,大學生就業可以選擇深圳特區\北京\上海\廣州.
第四:現在中央批准搞的深港同城化,深港大都市,媲美的是倫敦\紐約,將來的前途無可限量.
第五: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08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是:香港,深圳,北京,上海,廣州,台北,東莞,高雄,佛山,天津.
這個排名應該是經濟實力的真實反映.各位可以上網查,也有書賣.
第六:深圳是中國的基金\證券\保險\私募\公募\風險投資和財富管理中心,北京是國有四大銀行總部中心,上海的外資銀行分行相對較多,廣州的風險投資在中國首屈一指。深圳特區\北京\上海\廣州是中國四大金融中心.
第七:,經常去深圳出差,感覺現在的深圳已經和香港同城化了,連接深港的地鐵修好後,從深圳市中心到香港的中環只要15分鍾,
.第八:《經濟觀察報》報道: 現在中央在全力推動香港、深圳的融合,建設「港深大都會」,按兩個都市現在的金融業、高科技產業、港口物流業的發展速度,預計到2011年前將在經濟總量和規模方面全面超越倫敦,成為和紐約區、東京區並列的全球三大都會之一。另外中央的想法是香港、深圳同城化或合並後形成的「港深大都會」面向全球建設成為全球金融中心,北京作為政治中心,天津(環渤海區)、上海(長三角區)、廣州(珠三角區)構建區域經濟、金融中心,一個火車頭(港深大都會)三駕馬車(廣州、上海、北京)帶動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
2008胡潤中國品牌榜
排名 品牌 品牌價值(億元) 占市值比例 行業 總部
8 招商銀行 460 11% 金融 深圳特區
11 平安保險* 330 9% 金融 深圳特區
12 華為通訊* 300 14% 通訊 深圳特區
23 騰訊QQ* 130 18% 互聯網 深圳特區
28 萬科地產 110 7% 房地產 深圳特區
30 深圳發展銀行 98 35% 金融 深圳特區